裂陷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合集下载

油区构造解析陆内裂陷盆地构造部分1

油区构造解析陆内裂陷盆地构造部分1

第二讲陆内裂陷盆地构造漆家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8年9月提要一.陆内裂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二.陆内裂陷盆地的结构特征三.变换带的类型与沉积作用方式裂陷盆地的构造特征一、陆内裂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裂陷作用:引张力作用于整个岩石圈并导致地壳和岩石圈发生大规模的开裂和断陷的地质作用过程,或造就岩石圈伸展构造的既“裂”又“陷”的构造过程,它与英文中taphrogenesis(我国地质文献上也翻译为地裂运动)和rifting的地质涵义相当。

裂陷盆地:裂谷(rift valley)或裂陷盆地(Rift basin)是裂陷作用最具特征的产物,正断层是裂陷盆地的基本构造要素,正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决定了裂陷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过程。

盆地构造动力学Sengǒr关于“裂谷”分类方案平面分布的几何特征孤立的裂陷盆地(g1)、星状(放射状分叉的)裂陷盆地群(g2)、链状(线性串联的)裂陷盆地群(g3)、丛状(近平行并联的)裂陷盆地群(g4)和网状裂陷盆地群(g5)等5个类型。

板块构造运动与裂陷盆地的关系板内的裂陷(k1)、离散板块边缘的裂陷(k2)、保守(稳定)板块边缘的裂陷(k3)、聚敛板块边缘的裂陷(k4)和三联点裂陷(k5)5类动力学机制主动裂陷(d1)和被动裂陷(d2)两大类。

裂陷盆地主动裂陷盆地被动裂陷盆地板内裂陷(k1):孤立(g1)星状(g2)链状(g3)离散板块边缘的裂陷(k2)稳定板块边缘的裂陷(k3)聚敛板块边缘的裂陷(k4)三联点裂陷(k5)孤立的(g1)链状的(g3)早期有隆起过程(k21):星状(g2)链状(g3)网状(g5)早期没有隆起过程的(k22):星状(g2)链状(g3)斜向拉张的裂陷(k31):链状(g3)丛状(g4)拉分裂陷(k32):孤立(g1)丛状(g4)链状?(g3)走滑撕裂的楔形裂陷(k33):孤立(g1)与俯冲有关的(k41)与大陆碰撞有关的(k42)伸展弧裂陷(k411):孤立(g1)链状(g3)中性弧裂陷(k412):孤立(g1)丛状(g4)链状?(g3)挤压弧裂陷(k412):孤立(g1)丛状(g4)链状?(g3)碰撞裂陷盆地(k421):孤立(g1)链状?(g3)与陆内聚敛有关的裂陷(k422):丛状(g4)孤立?(g1)浮冰状裂陷盆地(k423):孤立(g1)丛状(g4)链状(偶见)(g3)据Sengǒr,1995)主动裂陷作用与被动裂陷作用 主动裂陷作用(active rifting)是岩石圈底下的软流圈热物质主动上涌,并引起整个岩石圈的水平引张。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东营凹陷是中国渤海湾盆地的一个重要油气盆地,沙四段是该地区一个重要的油气产层。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是当今油田勘探和开发的主要对象之一。

本文将对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及评价进行深入探讨。

一、成因特征(一)构造成因东营凹陷是一个大型泥岩坳陷盆地,地壳运动活跃,构造复杂。

沙四段低阻油藏的形成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在构造活动中,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许多裂缝和节理,这为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提供了通道和空间。

(二)岩性特征沙四段是一个典型的砂岩-泥岩互层,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理想的油气储集层。

岩性特征对于储层的储集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沉积成因沙四段储层主要是由陆源碎屑岩沉积形成的,具有较好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这是由于陆源碎屑岩通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储集。

(四)成岩成因沙四段储层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云母等,这种成分组成的岩石具有较好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理想的油气储集体。

(五)热演化作用沙四段地层经历了较严重的热演化作用,部分油气随着岩石的加热而被释放,导致储层的低阻状态。

二、评价(一)地震反演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地质评价技术,可以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强度来反演储层的物性参数,包括孔隙度和渗透率等。

这对于低阻油藏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岩心分析技术岩心分析技术是一种直接观察储层性质的方法,可以获取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等数据,是对低阻油藏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

(三)沉积学研究通过对沉积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储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进而评价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性质。

(四)地质统计学方法地质统计学方法可以通过对储层中孔隙度、渗透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储量评价。

(五)岩石物理学方法岩石物理学方法可以通过实验室的物理性质测试,获取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对低阻油藏进行评价。

(六)数值模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是一种对储层进行动态分析的方法,可以模拟油气在储层中的运移和聚集过程,评价油藏的产能和采收率。

裂缝性油气藏

裂缝性油气藏
主要产油层阿斯玛里石灰岩的孔隙率均一,但以低孔隙率为主。据某井统计,孔隙率大于9-13%的,仅占储 集层厚度的13.8%;孔隙度为5-9%的,占储集层厚度的14.8%,孔隙率低于5%的却占71.4%。
谢谢观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裂缝的发育分布情况与区域构造背景、褶皱强度、储层岩性、厚度和层序组合等有密切关系。
裂缝性油气藏在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钻具放空、泥浆漏失和井喷现象,并且放空和漏失的井段和层位,往 往是产层所在的井段和层位。大漏大喷往往是发现高产裂缝性油气藏的前兆。
由于裂缝发育带可垂直切穿多层岩层,把原来互相隔绝的储集空间沟通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储集空间。因 此,裂缝性油气藏常呈块状,其油气柱高度一般都较大,最大的可达1.5×10-2×10m以上。
碳酸盐岩中的裂缝性油气藏分布广泛,但以构造变动较强烈的山前带,或其它褶皱背斜带最为重要。最典型 的是波斯湾盆地的扎格罗斯山前带。在该带已发现的50多个油气田中,有20多个是裂缝性背斜油气藏,储量在10 亿吨以上的特大油气田就有6个(加奇萨兰、马伦、阿瓦兹-阿斯马里、阿加贾里-比比、哈基麦赫和帕扎南)。 此外,伊拉克的阿因扎列大油田亦属裂缝性背斜油气田,基尔库克特大油田虽属礁型油气田,但裂缝亦很发育。 现以伊朗的加奇萨兰油田为例简介如下。
油气井产量高,但差别大,油气分布极不均一。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万吨井,绝大多数与碳酸盐岩中的裂 缝性油气藏有关。例如,伊朗有许多这种类型的油田,单井日产量多数达千吨以上,个别万吨井已稳定十年以上。
实例
裂缝性油气藏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储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按其储集层的岩石类型及重要性, 它可分为碳酸盐岩和其它沉积岩裂缝性油气藏两大类,其中以碳酸盐岩裂缝性油气藏最重要。

裂陷盆地的构造特征

裂陷盆地的构造特征

无论是哪一种裂陷机制,都可以被认为是
岩石圈的一种形变。对于均匀形变来说, 分为纯剪切和简单剪切。
几种典型的岩石圈裂陷模型
a·纯剪切伸展模型,异常地幔隆起可能诱导上地壳沉降形成伸展拗陷
b·纯剪切伸展模型,上地壳发育正断层控制的伸展断陷;
c·简单剪切伸展模型,低角度正断层上盘发育半地堑断陷
d·简单剪切伸展模型,低角度正断层上盘发育半地堑断陷,深层 岩石圈隆起可能引起上地壳沉降形成拗陷
前者的产状往往与主边界断层相同或呈共轭关系,多为调 节构造;后者则与主边界断层上盘的变形有关,出现在主 边界断层上盘特定的构造部位,与主边界断层走向不一定 一致,称为变换构造,多为变换构造。
2、根据内部断层与主边界断层的产状关系
地堑、半地堑内部的断层如果其总体走向与主边 界正断层相同,可以视其倾斜方向分别称为同向断 层(synthetic fault)和反向断层(antithetic fault), 前者为倾向与主边界断层相同的断层,后者为倾向 方向与主边界断层相反的断层 。
主动裂陷作用是指岩石圈下部的软流圈热物质主 动上涌,并引起整个岩石圈的水平引张。
被动裂陷作用的力源是板块构造演化过程中产生 的区域水平引张力,地壳岩石圈的裂伸展也可能 导致岩石圈底下的软留圈热物质的被动上涌。
一个裂陷盆地的产生既有“主动”成分,也有 “被动”成分,并且在不同阶段可能表现为不同 的动力学机制占优势。
在剖面上,主边界断层之间可以构成共轭组合形成 地堑—地垒族系,也可以构成平行组合形成多米诺 式半地堑族系;
在平面上,主边界断层可以是平行延伸、斜列分叉、 交截和交汇等多种型式,使伸展断陷族系的构造样 式复杂而丰富多彩。
典型的半地堑族系
伸展构造族系-1 具有叠置的反向半地堑

含油气盆地分析:第2讲 裂陷盆地构造学分析

含油气盆地分析:第2讲 裂陷盆地构造学分析
• 浅层以简单剪切伸展,深层则以纯剪切 机制伸展
• 地壳的脆性伸展区域和上地幔的韧性伸 展区域在垂向上部分重叠
§2 裂陷盆地的类型及其特征
在板块离散、俯冲和碰撞作用中均可以形成
一、裂陷盆地的类型
大陆裂陷(大 陆裂谷)盆地
陆间裂谷盆地 裂陷槽 被动大陆边缘 盆地
弧后裂陷盆地 弧内裂陷盆地
撞击裂谷盆地
●错动突然终止,一般终止于 被传递的断层上;
●断层所预期的错动方向与平 移断层相反。
三.盆地内断层系统的分布规 律——不协调伸展理论
• 伸展盆地内断层的复杂 性被形容为:“摔破了 的盘子,又被踢了一脚”
• 一般都采用多期叠加来 解释,有的很难解释。
• 复杂的断层分布和组合可以 用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不 协调伸展理论(童亨茂, 1995,1998,2003)来简单 解释
2、纯剪切伸展模式(Mckenzie)
• 用纯剪切的模式来解释岩石圈的伸展变形 • 在引张力作用下,中、上地壳发生脆性破裂,
下地壳和上地幔发生均匀的韧性伸展(颈缩作 用) • 上部地壳:脆性共轭正断作用,下地壳和上地 幔以均匀伸展减薄 • 软流圈在均衡中上升,并导致岩石圈的部分熔 融和火山作用的发生,进一步伸展可以使岩石 圈完全断裂,出现洋壳。
旋转坡坪式
2、裂陷盆地剖面构造样式
1) 由非旋转平面式正断层控制的“地堑和 地垒”
2) 由旋转式平面正断层控制的“多米诺式 半地堑”
3) 由铲式正断层控制的“半地堑”或“滚 动半地堑”
4) 由坡坪式正断层控制的复式半地堑
二、裂陷盆地的构造变换带
• 正断层平面上与多种组合型式(图)。 沿着构造走向,断层的位移往往是相互 消长。这种消长是靠变换带来实现的。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东营凹陷是中国山东半岛地区最大的油气资源基地之一,凹陷内曾发现了大量的低阻油藏,其中凹陷内的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是该地区最富有潜力的油气储集层之一。

本文将对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及评价进行详细阐述。

东营凹陷是一个复杂的构造沉积盆地,沉积层系发育多样,油气藏类型复杂。

沙四段是一种常见的低阻油藏储集层,其成因特征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沙四段低阻油藏与盆地构造演化有关。

东营凹陷经历了长时间的构造变形与演化,形成了多期次的构造抬升与沉降作用。

其中的凹陷沉积盆地发育过程中,受到构造的控制和干扰,导致了沉积物的分布和流向的变化。

油气在此构造作用下被集聚形成了低阻油藏。

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还与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有关。

东营凹陷位于中国山东半岛地区,处于不同的构造带之间,包括了北辰凹陷、黄河背斜、胶东隆起等。

这些构造单元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断层和隆起,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

沙四段低阻油藏通常位于这些构造单元的下部,受到构造带的分隔与控制。

沙四段低阻油藏的形成与沉积环境有关。

在东营凹陷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着多期的相变和沉积环境的变化。

沙四段多为河流、湖泊、三角洲等陆相环境的沉积,沉积物含量较高,储集空间较丰富,有利于油气的储集与运移。

对于沙四段低阻油藏的评价,通常从储集层、流体性质和储量等方面进行。

储集层的特征评价。

沙四段低阻油藏一般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这种特点使得油气能够在岩石中形成独立的储集空间。

沙四段沉积物的颗粒粒度较细,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复杂,有利于油气的储集与运移。

通过测井和岩心剖面等方法可以评价储集层的物性参数,为油气储量评价提供依据。

流体性质的评价。

低阻油藏通常具有较好的流体性质,包括较低的粘度和较高的含油饱和度。

通过岩石圈压汞和分析油样等方法,可以得出油气的物理性质,并评价其可开发性和经济价值。

储量的评价。

储量评价是低阻油藏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等多种方法,可以对油气储量进行估算。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石炭系火山岩裂缝储层特征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石炭系火山岩裂缝储层特征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石炭系火山岩裂缝储层特征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石炭系火山岩裂缝储层特征报告
准噶尔盆地是位于中国西南部青海省和新疆的天山地区的岩溶型盆地。

红山嘴油田位于它的西部边缘,储层主要为炭系火山岩裂缝储层。

1. 火山岩岩性:红山嘴油田储层火山岩属于碱性火成岩,它们具有质地细腻、粒度变化不大、颗粒间充填物覆盖面积大、孔隙度高、渗透率高等特点。

2. 微观结构:火山岩岩石体节理和裂缝类型多样,包括曲裂缝、切裂缝、劈裂缝等,释放能量来自火成作用和断层活动,形成的倾斜破裂结构潜力发育高。

3. 储集性:火山岩岩体植被大粒度岩相组合,孔隙度高,渗透率高,补充孔隙比例大,未生物质油气储集好。

4. 水電性特征:火山岩岩体表面水解度高,酸度强,矿物质含量多,岩石有一定的抗滲性,但大量微细裂缝导致渗透率高,从而影响火山岩岩体对原油的保存能力,需注意。

综上所述,红山嘴油田储层火山岩系火山岩裂缝而成,具有质地细腻、粒度变化不大、颗粒间充填物覆盖面积大、孔隙度高、渗透率高等特点。

其中,倾斜破裂结构发育高、孔隙度高、植被大粒度岩相组合,以及补充孔隙比例大,是对原油储集有利的要素。

但是因为水解度高,矿物质含量多,酸度强等因素,
以及大量微细裂缝存在,可能会影响原油的保存能力,值得进一步细究。

裂陷盆地含油气性分析

裂陷盆地含油气性分析

裂陷盆地的构造样式
2.伸展盆地构造的基本样式
根据盆地边界正断层的几何形态和运动学特征的 差异将伸展型断陷盆地的剖面构造样式分为四种类型: 1)由非旋转平面式正断层控制的“地堑与地垒” 非旋转平面式正断层通常是共轭的,其公共的上 盘相对下降形成的断陷构造称为“地堑”,公共下盘相 对上升形成的凸起称为“地垒”。
主动裂陷作用
主动裂陷“热隆起—火山活动 —裂陷盆地形成—热沉降” 被动裂陷“裂陷盆地形成—热隆起—火山活动均衡沉降、 热沉降”
裂陷盆地
裂陷作用及其伸展模式
2.大陆伸展模式
依据岩石圈伸展变形的 行为,划分出两种伸展模式 A 纯剪切模式 在引张力作用下,主伸 展应变轴方向的伸长与主收 缩应变轴的缩短实质产生一 对以主应变为对称轴的共轭 剪切变形带,并且主应变轴 在变形过程中保持不变。这 种由拉张或挤压产生的变形 叫纯剪切。
裂陷盆地
裂陷盆地类型及其特征
(4)陆内裂谷盆地 裂谷是裂谷盆地的常见型式,是指具有 陡而长的两壁平行的沉降谷。形成模式具两 种:一种有热源,形成主动裂谷;另一种归 因于岩石圈的拉伸引起热软流圈的被动上供, 形成被系、 莱茵地堑系、贝加尔地堑系和我国的汾渭地 堑系等。大陆内初始裂谷形成于地幔上涌, 大陆板块破裂并开始分离,但尚未形成海洋 的背景下,相当于威尔逊旋回的大洋胚胎期。
裂陷盆地
裂陷盆地类型及其特征
3).沉积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阶段开始为拉张性断裂,即裂 谷阶段。而后当大陆被新生的洋壳向外推挤拉开后在区 域性沉降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被动大陆边缘。 由于这种构造演化,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地分为两 套岩系: ①下面的一套老岩系是裂谷(陆内和陆间 裂谷)阶段的层系,它们一般分布在断陷的前寒武系或 古生界基底之上,由河流相和湖泊相碎屑岩组成,其中 夹玄武岩层。上面覆盖巨厚的蒸发岩系。②上面的一套 新岩系是在大陆被拉开形成大陆边缘后,堆积陆棚-陆 隆型沉积。陆棚处沉积物为浅海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系。 在河流入海处与河流相对应的陆隆处,发育三角洲和深 海扇沉积。

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影响

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影响

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影响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有着重要的影响。

石油地质类型主要包括沉积盆地、构造带及断陷盆地等,不同地质类型的含油气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对石油勘探工作的展开和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沉积盆地是石油勘探的重要地质类型之一。

在沉积盆地中,石油主要分布在沉积物的孔隙、裂缝中。

沉积盆地通常具有较深厚的沉积盖层和较大的受压作用,这对石油的运移和保存起到了关键作用。

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所积累的沉积物也不相同,如海相盆地主要积累海相碳酸盐岩和沉积碳酸盐岩,而陆相盆地主要积累陆相砂岩和泥岩。

在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中,石油勘探的方法和技术也会有所差异。

构造带也是石油勘探中的重要地质类型。

构造带是地壳内部的一种断裂带,通常伴随着地壳的隆起、下陷等构造变形。

由于构造活动的影响,构造带常常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在构造带中,石油勘探主要集中在构造圈闭中,即在断层、褶皱等区域内寻找油气的围岩封层,以保证油气的保存。

对于构造带的石油勘探,需要采用地震勘探、垂直钻探等技术手段来寻找构造特征。

断陷盆地是一种独特的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有着重要的影响。

断陷盆地通常形成于地壳的断层运动过程中,其特点是断层的裂谷和下陷形成了深厚的沉积盖层。

由于断陷盆地的沉积作用和构造活动,形成了众多的石油储层,其中包括裂缝、孔隙等。

在断陷盆地进行石油勘探时,可以利用盆地的特殊构造和沉积条件,采用地震勘探、垂直钻探等技术手段,寻找油气藏的存在。

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地质类型对石油的分布、保存和勘探技术有着不同的要求。

在进行石油勘探时,需要结合不同地质类型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勘探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勘探效果和经济效益。

二连盆地格日勒敖都凹陷石油地质特征研究

二连盆地格日勒敖都凹陷石油地质特征研究

2017年08月二连盆地格日勒敖都凹陷石油地质特征研究朱宝兵刘欣欣(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1)摘要:文中系统的对格日勒敖都凹陷的白垩系和侏罗系地层进行了描述,对构造演化进行了剖析。

对生烃潜力和储集条件分析,认为侏罗系暗色泥岩和煤层是本区重要烃源岩,同层系的次生孔隙发育带是潜在油气聚集区。

该凹陷侏罗系发现自生自储的油气藏在二连盆地属首次。

关键词:侏罗系;煤层;挤压隆升;自生自储1地层发育特征格日勒敖都凹陷是古生界基底发育起来的中生代的叠合盆地,经历多次构造升降,自下而上发育侏罗系中下统阿拉坦合力群、上统兴安岭群、白垩系下统阿尔善组等地层。

各层系地层特征为:侏罗系地层钻遇厚度1744m,与下伏基底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分别为中下统阿拉坦合力群(J 1+2al )和上统兴安岭群(J 3x )。

阿拉坦合力群(J 1+2al ):最大钻遇地层厚度1020m 。

下部以杂色砂砾岩夹薄层泥岩为主,中部为暗色泥岩、炭质泥岩、砂砾岩夹煤层;上部为暗色泥岩夹薄层砂砾岩,是格日勒敖都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之一。

上统兴安岭群(J 3x ):地层厚度724m 。

上部灰色泥岩、棕红色、紫色粉砂质泥岩与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略等厚~不等厚互层;中部灰色细砂岩、含砾粗砂岩与紫色泥岩不等厚~略等厚互层;下部厚层紫色泥岩与灰色细砂岩不等厚互层。

从地层的岩性组合分析,形成一套下生上储的生储盖组合。

白垩系地层厚度超过1300m,与下伏侏罗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分为下统阿尔善组(K 1ba )、腾格尔组(K 1bt )和赛汉塔拉组(K 1bs )。

2构造发育特征格日勒敖都凹陷的侏罗系与白垩系在此具有叠合盆地的特点。

总体上经历了挤压隆升及抬升萎缩三个阶段。

初始裂陷阶段:早中侏罗世以拉张断陷为主。

在伸展构造背景下的发育断陷盆地,盆地边缘受断层控制,断陷NE 走向。

断陷内部有独立的边缘相带和沉积中心,沉积了一套以泥岩夹煤层为主的碎屑岩建造。

渤海海域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田分布特征

渤海海域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田分布特征

东营组则是渤海海域所独有的主力烃源岩。

在东营组,发育出了我国渤海海域的主力烃源岩的主要原因是其优越的沉积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加上我国在渤海海域的东营期沉降速度大约是全世界大陆地区的2~3倍,以及作为整个渤海湾的沉积与平均沉降量的中心。

砂三段的主要成因是由于盆源断裂的长期连续性活动,在盆源断裂后的低层下降盘内已经发育出接近物源的扇三角洲、湖底扇,与良好的浅层、深湖之间可以相生的油泥岩交互,凹陷的沉降和石灰岩位置相对更加平静,以及沉积中心相对更加稳定。

因而在海洋底部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砂三段,砂三段被广泛认为是我国渤海海域和大陆架盆地的第一套主力烃源岩。

在古新世中期,整个渤海湾盆地都已经是在海湾裂陷的作用下,原本孤立、分散的古代湖泊逐渐相互连通,形成若干较大的湖泊。

但是由于在渤海海域的孔店组-砂四期时,以孔店组为代表的古代湖泊水系占据的面积相对较小,从而导致了烃源岩的分布相对有限,所以今天的孔店组-砂四段仅仅只是形成了一套次要的烃源岩。

而砂一、二段由于受到了砂三段末期的区域性构造抬升,导致其降低了沉积速率,造成烃源岩厚度不够;尽管如此,砂一、二段品质相对较高,且分布广泛,是该区域内的次要烃源岩。

1.2 沉积体系由扇形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滩坝、湖相碳酸盐岩、湖底扇等结构,共同构成了渤海海域的盆地古近系发育沉积体系。

因为这些大量的沉积物体系存在,才给渤海海域的油气资源丰富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储藏空间。

扇形三角洲的沉积大多在主厅层体系内部;在存放方面具有层级垂向厚0 引言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对于满足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对于油气资源进行了广泛的开采。

渤海海域面积总共7.3万km 2,是我国最北的海域。

渤海海域在东西向上大约相距346 km ,在南北向上相距大约550 km [1]。

渤海海域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油气和天然资源的沉积性盆地,渤海的海上油田以及战略性的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共同组合构成了我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区[2]。

勃利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城子河—穆棱组石油地质特征

勃利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城子河—穆棱组石油地质特征

勃利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城子河—穆棱组石油地质特征勃利盆地是黑龙江省东部重要的中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北侧为剥蚀边界,西南为依兰~勃利断裂,南侧为兴农~兴凯断裂,东南侧为裴德断裂。

基底主要由佳木斯地块和兴凯地块组成,盆地可以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坳陷,地质构造非常复杂。

本文以勃利盆地东部坳陷区为主要研究区,以下白垩统城子河组、穆棱组为主要研究目的层段,对勃利盆地东部坳陷的石油地质特征开展一系列研究,包括沉积特征、烃源岩特征、储盖层特征以及生储盖组合特征。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钻井资料研究,对勃利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城子河组、穆棱组进行了沉积相划分,共识别出(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水下扇相3种类型,进一步识别出8种沉积亚相和19种沉积微相。

城子河组沉积时期以(扇)三角洲相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砂岩,地层中也发育半深湖相泥岩,沉积中心在勃利盆地勃1井附近。

穆棱组沉积时期湖泊相广泛发育,泥岩大面积出露,勃利盆地ZK2、ZK3井附近均以半深湖相沉积为主,为此时期的沉积中心,湖相发育过程中伴随有水下扇沉积。

勃利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城子河组、穆棱组泥岩分布广泛,厚度较大,是研究区下白垩统主要的烃源岩层系,通过烃源岩有机地化测试分析,有机质丰度显示城子河组、穆棱组为中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Ⅱ2型为主,也发育有Ⅱ1型和少量Ⅲ型干酪根;有机质成熟度显示热演化程度较高,大部分有机质属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说明下白垩统城子河组、穆棱组的烃源岩具有较大的生气潜力,主要以生气为主,生油为辅。

研究区下白垩统城子河组、穆棱组储层主要为(扇)三角洲砂体,砂岩类型主要是岩屑长石砂岩,石英含量较低,长石中斜长石居多,岩屑主要为沉积岩岩屑及火山岩岩屑,也发育少量变质岩岩屑,填隙物主要为泥质杂基,砂岩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都较低。

表明城子河组属于中成岩阶段B期,穆棱组属于中成岩阶段A期。

城子河组、穆棱组的孔隙类型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砂岩的孔隙度、渗透率都较差,为特低、超低孔-超低渗储层。

裂陷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裂陷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裂陷(裂谷)盆地石油地质特征裂陷盆地是岩石圈拉张减薄下沉形成的沉积盆地。

其演化阶段一般分为裂陷期和坳陷期,裂陷期发育大量正断层,并伴随火山活动,主要生长正断层将盆地分割成多个坳陷和隆起,发生差异沉降;坳陷期盆内断裂活动停止,盆地整体热沉降。

我国主要裂陷盆地位于东部地区,包括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等,均为陆相沉积盆地。

1.烃源岩裂陷期和坳陷期都可发育烃源岩,发育的烃源岩具有厚度大、丰度高的特点,由于裂陷盆地具有较高的热流值,有助于烃源岩快速成熟。

渤海湾盆地主要烃源岩位于古近系,以1、2型为主。

松辽盆地上侏罗统河流-沼泽相烃源岩为重要的气源岩,白垩系嫩江组为主力烃源岩。

2.生储盖组合断陷型盆地分割性强,以坳陷为单元,发育多种类型沉积体系。

箕状断陷陡坡带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冲击扇,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储集性能较好,陡坡带临近深挖区油源,再加上断裂的沟通,易形成岩性-断层油气藏和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深洼区发育深湖相和浊积扇相,浊积扇被深湖相富含有机质的暗色泥岩包裹,易形成岩性油气藏;深洼区与缓坡带之间的断垒带/基岩断块凸起带上,易形成轴向水流形成的远源河流三角洲、重力流以及滩坝沉积,均发育较好的储层;缓坡带以近源河流三角州、滨浅湖和滩坝相为主,距离油源较远,在断裂沟通下可形成岩性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油气藏。

坳陷型裂谷盆地储集层规模大,横向稳定,成熟度高,如松辽盆地早白垩世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储层以河流相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为主。

坳陷阶段发育的河流泛滥平原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构成区域性盖层。

3.运移特征裂陷型盆地断裂发育,砂体侧向连续性差,油气难以发生远距离运移,以垂向运移为主,断裂带控制了油气田的分布。

坳陷型盆地储集层分布较为稳定,但仍以短距离运移为主。

总体上,陆相裂陷盆地的侧向运移距离较短,油气田主要围绕生烃中心呈环带状分布。

4.油气藏分布规律坳陷型盆地常发育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01:陆相断陷盆地基本地质特点与成藏规律

01:陆相断陷盆地基本地质特点与成藏规律

课程安排
4月13日(周五)上午:陆相盆地特征与主要油藏类型(4学时) 4月14日(周六)上午:砂砾岩油藏(4学时) 4月14日(周六)下午:断裂控藏(4学时) 4月15日(周日)下午:古潜山油藏(4学时) 4月20日(周五)上午:河道砂油藏(4个学时) 4月21日(周六)全天:不整合油藏+滩坝砂油藏+浊积岩岩性油藏(3+3+2个 学时,共8个学时) 4月22日(周日)下午:异常压力控藏+科研人员必备素质(各2个学时,4个
岩性油藏 构造岩性油藏 构造油藏 构造地层油藏 地层油藏
从中心向边缘 洼陷带 洼陷—正向构造过渡带 正向构造带 构造—地层超剥过渡带 地层超剥带
断陷盆地油气藏分布序列 岩性—构造—地层油藏类型序列演化,纵向叠置,横向毗邻,复式富集的油气成藏特征
油气富集模式的差异性
针对箱内浊积岩、箱侧滩坝砂岩、箱侧陡坡砂砾岩体、箱外红层、箱外河流砂岩 等5种当前主要的勘探对象,建立了油气差异富集的模式。
学时)
基本设想
1、建立陆相断陷盆地基本特征和油藏类型的整体概念;2、了解陆相断陷盆地 油气勘探中“压力”和“断裂”这两个控藏的关键问题(“碎屑岩成岩演化” 由于时间的关系等以后有机会再讲);3、针对陆相断陷盆地6种主要的油藏类 型(陡坡带砂砾岩、洼陷带浊积岩、缓坡带滩坝砂、盆缘地层不整合、下古生 界—太古界潜山、新近系河流相)的成藏机理和勘探技术分别展开讲解;4、浅 谈一下地质科研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精细勘探成藏新认识
主要成果认识
咸化湖盆烃源岩高效生排烃机制
深部优质储层酸碱共控形成机制
富油凹陷油藏类型及分布有序性
咸化湖盆烃源岩高效生排烃机制
咸水环境烃源岩具有早生、早排、生烃周期长特点

裂陷作用与裂陷盆地

裂陷作用与裂陷盆地

裂陷作用与裂陷盆地裂陷作用是地壳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指的是地壳发生断裂而形成的垂直于地表的裂缝。

裂陷作用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和外界力量作用的结果,也是地壳构造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裂陷作用可以导致地壳的垂直位移和水平伸展,形成裂陷盆地。

裂陷作用通常分为活动性断裂和断层活动两个阶段。

活动性断裂是指断裂产生时的瞬时破裂,导致地壳破裂面产生相对位移。

断层活动是指断裂形成后,断裂面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继续活动运动。

裂陷作用通常与地震活动有关。

当地震断裂产生时,断裂面上的岩石片会沿着断层面发生相对移动,造成能量释放和地震波的传播。

而断层活动则是持续释放地壳能量的过程,通常是以一系列地震的形式表现出来。

裂陷盆地是指在裂陷作用的作用下形成的地壳凹陷区。

裂陷盆地通常呈长条状,沿裂陷断陷而展布。

裂陷盆地常常具有明显的地理和地貌特征,如平坦的地势和湖泊、河流等。

裂陷盆地的形成与地壳的伸展有关。

当地壳发生拉伸应力时,地壳会发生断裂断层活动,并形成裂陷盆地。

裂陷盆地通常是一个相对下沉的地质体,由上地壳(包括沉积物、火山杂岩等)填充而成。

裂陷盆地的形成对于地质资源的分布和矿产资源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裂陷盆地通常由于古地质构造的影响而形成,其上地壳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

裂陷盆地在沉积盆地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河流、湖泊等水体在盆地内部的积聚和沉积,形成有利于沉积岩的发育和保存的条件。

因此,裂陷盆地通常是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的重要目标。

裂陷盆地的演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壳板块运动、地壳扰动、气候和水文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改变裂陷盆地的深度、形态和沉积环境,从而影响着裂陷盆地的演化过程。

同时,断层活动也会对裂陷盆地产生影响,断层的移动会改变盆地地貌和形态,进而影响盆地的沉积活动和资源分布。

总之,裂陷作用是地壳构造和地震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裂陷盆地是裂陷作用的产物。

裂陷盆地具有重要的地质、地貌和资源意义,对于地球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价值。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是中国大陆油气资源丰富的盆地之一,其中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被认为是该
地区的重要油气资源。

其成因特征主要包括构造演化过程、沉积环境和岩石特征。

东营凹陷是华北克拉通北部东北向走向的构造裂陷盆地,形成于燕山运动的早期。


造演化过程中,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主要形成于三叠系晚期至侏罗系,受到了来自山西组
破坏、多次逆冲褶皱的影响。

这些构造活动和破坏作用使得含油层系在构造应力和流体运
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低阻储层,有利于油气的富集和保存。

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沉积环境特征也是其成因的重要方面。

根据地质调查和沉积相
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环境主要为陆相或半陆相环境,包括河流冲积平原、湖盆及湖泊沉积等。

这些沉积环境具有较好的油气聚集条件,河流冲积平原的河道砂体发育,湖盆中湖底
湖心砂体、沉积物环带和沉积物条带聚集了大量的油气。

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岩石特征对其成因进行了细致的评价。

研究发现该油藏主要以
砂岩为主,呈现出良好的储集性能和储量丰富的特点。

储层岩石通透性较高,孔隙度较大,有利于油气的储集和运移。

岩石性质的研究还表明,沙四段砂岩粒度分布较为均匀,成熟
度适中,孔隙结构复杂,这些都为油气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主要包括构造演化过程、沉积环境和岩石特征等
方面。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评价,对该油藏的储量和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进一
步研究和利用该地区的油气资源。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东营凹陷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北向斜盆地之一,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

在东营凹陷中,凹陷的地层结构复杂,油气资源丰富。

凹陷内的沙四段低阻油藏被认为是具有丰富潜力的储层之一。

本文将对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及评价进行探讨。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构造、沉积、成岩和改造等过程。

构造对低阻油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营凹陷地处北向斜盆地,构造变形较明显,沉积物质受构造变形的影响,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低阻油藏。

沉积过程也是低阻油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东营凹陷历经了多期沉积作用,形成了多层次的沉积岩,这些沉积岩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从而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低阻油藏。

沉积岩成岩过程和改造作用也在低阻油藏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成岩过程,沉积物质结合在一起形成坚固的岩石,同时孔隙结构也得到了改变,从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低阻油藏。

改造作用也是低阻油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东营凹陷地处垂直运动区,经历了多期的改造作用,地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低阻油藏。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形成受到了构造、沉积、成岩和改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复杂的成因特征。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对其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从地质条件来看,东营凹陷的地层结构复杂,油气资源丰富,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低阻油藏。

从勘探开发情况来看,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得到了广泛的勘探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也存在着许多挑战,如低渗透、多孔隙、多裂缝等问题,对油气开发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对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评价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岩心分析和物性测试,对储层的孔隙结构、渗透性等进行评价,以了解储层的有效性。

可以通过地震勘探和测井资料分析,评价储层的连续性和分布规律,为后期的勘探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可以通过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评价储层对注采技术的响应和适用性,为后期的开发工作提供支持。

主要类型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特征

主要类型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特征

主要类型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特征
主要类型的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包括:
1. 逆冲盆地:这些盆地通常形成于碰撞带,具有复杂的构造,包括逆冲断层、褶皱和逆冲带的堆积。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构造陷落带或断层盆地中。

2. 伸展盆地:这些盆地通常形成于大地构造伸展作用下的断裂带,具有广阔的盆地扩张地块。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断层陷落带或断层陷落板块内。

3. 弧前盆地:这些盆地形成于弧前或弧后的洋中脊或洋-陆碰撞带,由高度拉伸、俯冲及碰撞引起。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拉伸断层陷落带或板块碰撞带内。

4. 前陆盆地:这些盆地形成于大陆碰撞带前缘,由于造山带后退而形成,具有沉积物厚度较大的特点。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沉积盆地中。

5. 浅海盆地:这些盆地形成于浅海环境,通常具有丰富的有机质沉积物和适宜的沉积环境。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生物石油或碳酸盐岩中。

6. 深水盆地:这些盆地形成于深海环境,通常具有复杂的沉积体系和特殊的地貌。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深水沉积岩或深层沉积过程中。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油气成藏特征讲解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油气成藏特征讲解

目录第1章前言 (1)第2章区域地质概况 (2)2.1 构造背景 (2)2.2 地层特征 (4)第3章油气藏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8)3.1 油气藏分类方案 (8)3.2 常规油气藏类型及地质特征 (9)3.3 特殊油气藏地质特征 (16)第4章油气藏分布特征 (19)4.1 油气藏分布特征 (19)4.2 分布规律 (26)结论 (30)参考文献 (31)致谢 (33)第1章前言研究区主要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部的缓坡带上,是辽河探区重要的油气聚集区之一。

西部凹陷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由于生、储、盖及构造具有多种成因和多重组合特性,使研究区表现出丰富的石油地质现象,不同区带、不同层位和构造部位的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目前,油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释,精细的油气藏分布规律并未得到很好的揭示,这将影响以挖潜为特征的精细勘探。

因此,对研究区展开油气藏分布特征和成藏规律研究,对该区开展精细勘探,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勘探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部凹陷是辽河断陷主要的含油气区,西部凹陷陆上勘探面积2563km2,是在复杂的基底结构基础上,经历“拱张、裂陷和坳陷”三大演化阶段发育起来的裂谷型凹陷。

因此,西部凹陷在张裂、深陷萎缩过程中,发育了大量的、多种类型的、主要受构造、地层和岩性控制的油气藏。

各种类型油气藏分布受构造和沉积控制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西部凹陷西斜坡是国内著名的斜坡型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面积900km2,该区自70年代勘探至今,共完钻各类探井1000余口,开发井10000余口,开发井10000余口,已发现了古潜山(Ar、Pt、Mz)、杜家台、莲花、大凌河、热河台、兴隆台、于楼、馆陶组等十套含油气层系,截止2005年底累计探明含油面积351.04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5291.55×104t。

发现了曙光和欢喜岭两个超亿吨级的油气田,取得了良好的勘探开发效果,目前该区已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

油区构造解析陆内裂陷盆地构造部分2

油区构造解析陆内裂陷盆地构造部分2

陆内宽裂陷盆地(terrestrial widerift basin)由一系列平行延伸或分叉、斜交的地堑、半地堑组成,裂陷作用发生在很宽阔的地区。

这种宽阔地区的裂陷作用往往是由发育在地壳中的大型拆离正断层控制的,而裂陷盆地是拆离正断层上盘的地壳断块伸展变形的产物,故也可称其为拆离断层上盘的伸展盆地(supradetachment basin)。

宽裂陷盆地可以被埋藏在后继的盆地沉积层之下,如渤海湾盆地,也可以直接露出地表、甚至拆离断层造成的变质核杂岩也广泛出露地表,如美国西部盆地—山脉省。

陆内窄裂陷盆地(terristrial narrowrift basin)裂陷作用发生在比较窄的范围内,地堑、半地堑呈链状、斜列式分布,构成平面上的狭长的沉降带,是典型的大陆裂谷。

如东非裂谷、苏伊士湾等。

(据Buck ,1989)•裂陷盆地的形式与岩石圈结构、热状态、裂陷机制等有关裂陷盆地的演化大陆裂谷—陆间裂谷—新生大洋盆地 大陆裂谷—衰退裂谷—拗拉槽大陆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大陆裂谷或裂陷盆地—大陆内拗陷盆地 大陆裂陷盆地—伸展造山带大陆裂谷大陆裂谷陆间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大陆裂谷夭折裂谷拗拉槽大陆裂陷盆地大陆裂陷盆地伸展造山带二、陆内裂陷盆地的结构特征裂陷盆地的主边界断层的几何形态和运动学特征与盆地的结构及相关的构造组合特点有密切关系。

正断层按其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可以分为非旋转平面式、旋转平面式、铲式和坡坪式等4种类型,构成了4种不同特征的裂陷盆地剖面构造样式:地堑—地垒系统、多米诺式半地堑系统、铲式正断层上盘半地堑、坡坪式正断层上盘复式半地堑系统。

地堑和半地堑是裂陷盆地的基本结构单元,地堑、半地堑在空间上有规律的排列组合构成了裂陷盆地丰富多样的结构特征。

非旋转平面式正断层控制的地堑—地垒系统多米诺式正断层控制的半地堑系铲式正断层控制的半地堑系统坡坪式正断层控制的复式半地堑系统裂陷盆地基本结构类型半地堑地震剖面(据刘兴材等,1997)裂陷盆地基本构造样式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裂陷(裂谷)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裂陷盆地是岩石圈拉张减薄下沉形成的沉积盆地。

其演化阶段一般分为裂陷期和坳陷期,裂陷期发育大量正断层,并伴随火山活动,主要生长正断层将盆地分割成多个坳陷和隆起,发生差异沉降;坳陷期盆内断裂活动停止,盆地整体热沉降。

我国主要裂陷盆地位于东部地区,包括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等,均为陆相沉积盆地。

1.烃源岩
裂陷期和坳陷期都可发育烃源岩,发育的烃源岩具有厚度大、丰度高的特点,由于裂陷盆地具有较高的热流值,有助于烃源岩快速成熟。

渤海湾盆地主要烃源岩位于古近系,以1、2型为主。

松辽盆地上侏罗统河流-沼泽相烃源岩为重要的气源岩,白垩系嫩江组为主力烃源岩。

2.生储盖组合
断陷型盆地分割性强,以坳陷为单元,发育多种类型沉积体系。

箕状断陷陡坡带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冲击扇,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储集性能较好,陡坡带临近深挖区油源,再加上断裂的沟通,易形成岩性-断层油气藏和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深洼区发育深湖相和浊积扇相,浊积扇被深湖相富含有机质的暗色泥岩包裹,易形成岩性油气藏;深洼区与缓坡带之间的断垒带/基岩断块凸起带上,易形成轴向水流形成的远源河流三角洲、重力流以及滩坝沉积,均发育较好的储层;缓坡带以近源河流三角州、滨浅湖和滩坝相为主,距离油源较远,在断裂沟通下可形成岩性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油气藏。

坳陷型裂谷盆地储集层规模大,横向稳定,成熟度高,如松辽盆地早白垩世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储层以河流相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为主。

坳陷阶段发育的河流泛滥平原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构成区域性盖层。

3.运移特征
裂陷型盆地断裂发育,砂体侧向连续性差,油气难以发生远距离运移,以垂向运移为主,断裂带控制了油气田的分布。

坳陷型盆地储集层分布较为稳定,但仍以短距离运移为主。

总体上,陆相裂陷盆地的侧向运移距离较短,油气田主要围绕生烃中心呈环带状分布。

4.油气藏分布规律
坳陷型盆地常发育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断陷型盆地陡坡带则主要发育滚动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洼陷带发育岩性油气藏,缓坡带发育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地层不整合和地层超覆油气藏。

松辽盆地坳陷层系发育,生烃中心位于中央坳陷区,由于基底隆升形成了许多形态宽缓、面积大的背斜构造,其中大庆长垣为多个基底隆升背斜组成的大学长垣构造带,此外还有断鼻、地层和岩性圈闭。

油气藏围绕主要生烃坳陷成环状分布,其类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坳陷中心为岩性油气藏,向外为断鼻、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边部为背斜、断块油气藏。

渤海湾盆地具有多坳、多隆、多凹、多凸相间的构造格局,包括6个断陷和四个隆起。

断陷多为不对称的单断型断陷,边界生长断层的活动控制了断陷的构造格局和沉积体系的分布。

单个凹陷多为独立的成油单元,油气藏围绕生油坳陷呈环带状分布。

坳陷内陡坡带发育滚动背斜油气藏和断层-岩性油气藏,深陷带发育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缓坡带发育断层-岩性油气,地层不整合和地层超覆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凹陷内部或凹陷之间的基底凸起上发育古潜山油气藏,纵向上不同类型的油气藏叠置。

由于凹陷内断裂的沟通作用,下第三系烃源岩的油气向上运移,进入多套层系,多个圈闭,因此形成围绕生烃坳陷分布的,多个成藏组合、多种类型的油气藏纵向叠置构成的复式油气聚集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