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特征、问题及基本策略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特征、问题及基本策略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基本策略。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一体化进程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概述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然后从多个维度分析了其独特的发展特征,包括经济、产业、交通、科技、生态等多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揭示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等。
本文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策略,包括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引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等,以期为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特征经济协同性显著增强。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成熟的区域之一,其经济协同性日益显著。
区域内的产业分工日益明确,形成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
上海作为龙头城市,其金融、科技、服务等高端产业引领区域发展,而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则依托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发展制造业、农业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
长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区域内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实现了区域内外的快速通达。
同时,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如5G网络、数据中心等建设的加速推进,长三角地区的信息通信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为区域一体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创新驱动成为核心动力。
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创新的重要源泉,区域内拥有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形成了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的创新资源得到了更加高效的配置,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长三角地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挑战。
长三角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长三角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主轴之一的长三角地区,其经济发展对整个华东地区以及全国经济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更加强劲的态势。
那么,长三角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尝试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协同长三角地区由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组成,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拥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三省市之间的产业关系比较单一,往往出现相同产业在不同的城市内重复建设的现象。
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实质上就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三省市之间的经济协同,避免重复建设,在实现三省市的共同发展的同时,破解三省市之间发展中的“短板”问题。
以上海为例,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上海在高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金融等产业领域与江苏、浙江等周边省份形成了合作机制,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接,实现产业的协同创新。
不仅提高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水平和技术水平,而且还显著提高了整个地区的经济绩效。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互联互通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实现三省市之间的区域互联互通,形成合理的交通网络,更好的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和优化人口资源配置。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包括城市基础设施,还包括物流系统、电子商务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领域。
在这方面,长三角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例如,上海已经建设起了全球最大的港口集聚区——洋山港区和全球最大的人工岛——浦东新区,提高了上海港口和航空的运输能力;江苏、浙江也在积极建设高铁、地铁等城市交通系统,改善地区交通状况,加快区域互联互通速度。
三、拓宽有效市场,实现市场化机制有效的市场机制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长三角地区不仅拥有庞大的人口和消费市场,而且还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好的地理优势。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嘉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嘉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长三角一体化是指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总称,是中国东部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嘉兴市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面临着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嘉兴市如何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嘉兴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展开研究。
一、当前嘉兴产业发展现状嘉兴市地处长三角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目前,嘉兴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包括纺织、机械、化工、电子信息等传统制造业和物流、金融、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嘉兴市的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瓶颈,产能过剩和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存在着同质化竞争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如何推动嘉兴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嘉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1.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嘉兴市作为江南水乡,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资源,可以发展与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相关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如生态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要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完善。
2.强化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嘉兴市要加强产业集群的规划建设,发挥区域协同效应,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可以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等方式,引进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要加强产业间的协同发展,鼓励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与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产业链的升级。
3.培育新兴产业和新业态随着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嘉兴市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加快推动新经济产业的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樊霞飞(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48)[摘要]长三角地区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与强劲增长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我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而必须重视其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
破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困境,需要充分发挥上海市作为示范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一体化、金融要素市场一体化、财政资源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意义;现实困境;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9-11-15[文章编号]1671-6671(2020)01-0074-08[作者简介]樊霞飞(1993-),女,河南焦作人,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是全球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发展的内生需要。
不同于传统的分割式治理和经济协作式治理模式,区域经济一体化强调整合区域内各地优势,针对不同主体进行取长补短的统筹规划,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协调和协商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是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紧迫内生需要,也是发挥中国经济韧性、重塑经济地理格局的纵深探索,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然而,其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沪苏浙皖四省市经济联系程度不高、要素市场一体化程度不充分、产业专业化分工与布局不合理以及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等众多现实困境。
只有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视角进行考量,对各类指标进行科学评估,才能厘清区域内部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路径措施以超越现实困境。
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意义(一)国际层面——有助于我国增强战略底气、保持战略定力长三角地区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与强劲增长极。
有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拥有占比约80%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包含超过1/3比例的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覆盖将近50%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对接长三角招商引资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当今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一直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和企业的目光。
然而,对接长三角招商引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度评估,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优化长三角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一、现状分析1. 招商引资政策存在滞后性问题目前,长三角地区各地的招商引资政策各有不同,虽然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供了便利,但仍然存在一些滞后性问题。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不及时更新,部分政策对中小企业不够友好等。
2. 企业需求与地方资源不匹配一些企业在进行招商引资时,往往难以找到与自身需求匹配的地方资源。
部分企业追求成本最小化,而当地资源可能无法满足其需求,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 缺乏一体化的招商引资合作机制当前长三角地区各地招商引资之间缺乏统一的合作机制,难以形成合力,导致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也难以形成整体的投资吸引力。
二、问题原因分析1. 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长三角地区各地之间的发展体制机制仍然互不相同,导致了招商引资政策的不协调性和不统一性,增加了企业投资的风险。
2. 信息不对称在招商引资中,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地方政府宣传自身资源和政策的优势,但实际上并不完全符合企业需求,导致了企业投资过程中的误判和失败。
3. 缺乏跨地区合作长三角地区不同地方之间缺乏跨地区的合作机制,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投资效益的降低。
三、改进建议1. 完善招商引资政策长三角地区应当加强区域内招商引资政策的协调和统一,建立跨地区的政策合作机制,以提高招商引资效率。
2. 加强信息公开和对接服务地方政府应加强信息公开,不断提升对接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精准的投资环境信息。
3. 建立统一的招商引资服务评台长三角地区可以探索建立统一的招商引资服务评台,为全区域的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招商引资服务,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合作机制。
四、个人观点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2024年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分析现状
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长三角经济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组成。
该地区具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以及全球一流的港口、金融和科技中心。
在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将对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2. 可比性分析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的可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规模、产业结构和竞争环境。
2.1 规模分析根据统计数据,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的总体规模庞大。
2019年,该区域的人口总数超过2000万,GDP总量接近4万亿元人民币。
其中,上海市以其卓越的经济实力成为长三角经济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2.2 产业结构分析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的产业结构多元化且具有互补性。
制造业是该区域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包括汽车、机械、电子等行业。
与此同时,该区域的现代服务业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金融、科技和物流领域。
2.3 竞争环境分析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的竞争环境相对激烈。
该区域汇聚了大量的企业,竞争压力较大。
同时,该区域的交通和物流发达,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营销环境。
3. 市场细分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细分。
3.1 地理细分根据地理位置,长三角经济区可以分为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三个主要市场。
不同地区的市场特点和发展趋势存在差异。
3.2 产业细分根据产业的不同,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可以细分为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多个子市场。
这些市场在规模、竞争程度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差异。
4. 发展趋势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在未来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4.1 区域一体化发展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将进一步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市场间的合作与交流。
这将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4.2 创新驱动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将注重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
这将推动市场向更高质量、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4.3 服务业升级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将进一步升级服务业水平,提供更多丰富、多样化的服务。
这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推进长三角跨区域共建共享、有序推动产业转移承接建议
推进长三角跨区域共建共享、有序推动产业转移承接建议1.引言1.1 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速,长三角地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创新高地。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拥有集聚了大量人才和创新资源的城市群,形成了区域合作的新模式。
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性的增加,长三角地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之一就是产业发展的城市间差距和不平衡。
为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跨区域共建共享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种模式既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又能够解决城市间分工不明确和产业不平衡的问题。
同时,有序推动产业转移承接也是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将产业转移的机遇转化为实际行动,不仅能够实现产业链的完整和优化,还能够推动地区间的经济协调发展。
本文旨在提出一些建议,以推进长三角地区跨区域共建共享和有序推动产业转移承接。
通过深入分析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下文中,我们将首先分析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推进跨区域共建共享的策略和措施,以及推动产业转移承接的建议。
最后,总结全文内容并给出具体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决策者的重视,为推进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和分析。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围绕两个主题展开讨论。
第一个主题是推进长三角跨区域共建共享,我们将探讨长三角地区不同省市间如何加强合作与资源共享,以实现共同发展。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分析已经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和推进措施。
第二个主题是有序推动产业转移承接,我们将讨论长三角地区如何吸引和承接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经济整合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基于SWOT方法的分析
更 趋 低 廉 , 都 将 进 一 步提 升 区 域 内 各 地 这
区 经 济 发 展 速 度 . 将 有 力 地 推 动 区 域 经 并 济 整 合 ( 磊 ,0 3 。 张 2 0 )
一
、
长 三 角 城 市 群 空 间 经 济 整 合 的 优
( 资源优 势 三) 1 自然 资源 因为 该长 三 角城 市群平 . 原 、 面 面积 所 占比例 较 大 , 水 因此水 资 源 比较 充裕 ; 在土 地 方 面 . 海 面积 相对 于 上
20 0 2三 年 问 , 市 场 化 程 度 均 有 所 提 高 . 分 值 分 别 从 73 79 69 上 升 为 81 . 4、.4、.5 .3、
从 上 海 港 出发 的 客 货 轮 . 海 可 抵 世 界 上 出
4 0 多个 港 口 。 上 海 优 越 的地 理 位 置 吸 引 0
长江 的入海 口,我 国南北 海岸 线 的 中点 . 是 世 界 第 三 大 港 和 我 国 水 陆 交 通 运 输 的 枢 纽 。另 外 , 海 还 与 韩 国 、 上 日本 、 国 、 美 加
同 四 日
长三角城市群空问经济整合的优势、 劣势 机遇与挑战
基 于 S T方 法 的分 析 WO
口 贾 利 军
摘 要 : 济 全 球 化 与 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经
进 程 的 加 速 使 得 城 市 间 相 互 依 赖 发 展 变
类 , 并 利 用 此 指 标 体 系 分 别 于 201和 0 20 0 4年 列 我 国 各 省 市 场 化 指 数 进 行 了测 度 , 果 显 示江 苏 、 江 和上 海从 20 结 浙 0 0到
内 具 备 良 好 的 公 路 、 路 、 口 、 场 等 交 铁 港 机 通 基 础 设 施 , 还 在 加 强 建 设 。 发 达 的 基 并 础 设 施 建 设 传 该 区 域 有 通 江 达 海 的 优 越 条 件 , 缩 短 了地 方 或 城 市 间 的 空 间 距 离 , 表 现 出 比其 他 地 区 较 好 的 通 达 性 。城 市 间
2024年长三角经济区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长三角经济区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长三角经济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长三角经济区的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其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2. 背景长三角经济区位于中国东部,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发达的制造业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创业者。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3. 市场调研结果3.1 行业发展状况长三角经济区主要涵盖了制造业、金融业、科技创新等多个行业。
经调研发现,制造业在该区域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汽车制造和电子制造业。
金融业也蓬勃发展,特别是在上海这一国际金融中心。
3.2 潜在机会尽管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竞争激烈,但仍存在一些潜在机会。
根据调研,以下几个行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新能源汽车: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该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兴起,互联网金融有望在长三角经济区迅速发展。
•生物医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老龄化问题的加剧,生物医药行业有望成为创业的新热点。
3.3 竞争分析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竞争激烈,很多行业已经饱和。
在进入该市场前,企业需要进行充分的竞争分析,包括竞争对手的定位、产品特点等。
只有形成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4. 市场战略建议基于市场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市场战略建议:•制造业企业应积极转型升级,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以提高产品竞争力。
•互联网金融企业应注重安全性和创新性,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以吸引更多的用户。
•生物医药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具有先进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5. 结论长三角经济区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激烈的竞争。
企业在进入该市场前,应充分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竞争情况,制定合适的市场战略。
通过创新和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长三角地区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长三角地区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
制造业在这一地区的发展现状如下:
1. 产业结构优化: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正逐步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原材料加工、装配式制造仍然是主要的制造业,但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发展迅猛,为制造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动力。
2. 制造业规模扩大: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规模逐年扩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长三角地区设立生产基地。
上海、苏州、无锡等城市已经形成了一些世界知名的制造企业集聚区,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本。
3. 创新能力提升: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也在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各地政府加大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向研发型企业转型。
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助力制造业的发展。
4. 国际化发展: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也在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
各地政府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同时,长三角地区也吸引了大量外资,促进了本地制造业的发展。
5. 绿色制造: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也在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加大环保监管力度,推动企业采用节能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一些企业也开始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和资源回收利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体来说,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发展现状较为良好。
政府的支持政策、科技创新的推动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都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有望进一步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下的长三角地区发展战略远景
发展总体 战略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以增强综合 承载能力 为重 点 ,以特大城市为依托 ,形成辐射 作用大的城市群 , 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培 。温家宝 总理 2 0 0 7年 5月在上海 主持 召开 “ 长三角地区经 济社 会发展座 谈会 ” ,对长 三角地 区实现 率先发 展 、科学发展 、协调发展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明 确要求长三 角地 区 “ 显著增强综合实 力 、创新能 力、 可持续发展能 力和国际竞 争能 力” ,为长三角
长江三角洲地跨江 、 、 浙 沪两省一市, 包括上海 、 南京 、 苏州 、 无锡、 常州 、 镇江 、 扬州 、 泰州 、 南通 、 杭州 、宁波 、嘉兴 、湖州 、绍兴 、舟山、台州等 l 6 个城市( 包括所辖县) ,是中国东部经 济最为发达 的 区域之一 ,长三角地区仅 占全国的 1 %左右的国土 面积 ,集中了全 国 2 %左右的经 济总量 。 3 自改革开放 以来 , 长三角地区因其独特的地域 优 势 、相对发达的 交通和科技 、电讯和金融服 务 业, 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 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
球经济相互依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其主要依
赖劳动密集型 、 投资驱动和 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 受到了严重冲击 , 直接影响到该地区未来经济增长 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为此 ,在当前阶段 , 必须从 国家战略高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认识长三角在 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
作用 , 以科学发展观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对长三角
利 ( 地处江海 交汇 )人和 ( 发展和谐 世界 )的发
展机遇 ,多年 来始终受到 中央高层和 省市地 方政
府的高度重视 ,并从政策 、制度 等诸 方面获得了
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各国发展的趋势之一。
本文将
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 市场扩大
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促进成员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打破贸易壁垒,扩大市
场规模。
这将为企业创造更多机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 技术合作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成员国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发和利用先进技术,提升整体竞争力。
3. 人才流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人才的流动与交流,促进各国之间的人才共享,推动人
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4. 投资增长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促进跨国投资增长,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推动经济
发展。
二、挑战
1. 制度不同
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体制不同,这可能导致在一体化过程中出现制度不
协调的问题,影响一体化的进程。
2. 产业结构调整
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导致成员国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部分产业可能受到冲击,需要进行调整与转型。
3. 资源分配不均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资源的分配可能不均衡,一些地区可能受到资源的
过度集中或过度流失的影响。
4. 竞争加剧
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导致成员国之间的竞争加剧,一些企业可能因此失去竞争力,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
结论
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各国在推进一体化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通过合作与协商解决各种问题,共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
全球化背景下新型产业分工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兼论长三角区域城市产业发展
受
。 。、
,
全 球 城 市 选 择 高度 专 业 化 的 生 产 者服 务作 为 其 指 挥
、
控 制世
中国
正
在快 速 进 行 的 城 市化 应
37
-
特
别 注 意城 市化 过 程
以
,
中的 产 业 基 础 问 题
,
因 为 其 关 系 着城 市 化 能 否 健 康 持 续 岩
,
城 市产业 的选择 应根 据 国际 产业 分
II
。
个 很 现 实 的 紧迫 问 题
,
。
本 文 侧 重 从 城 市 化 过 程 rf
。
牟者 的 重 视
,
斯 蒂格 利 茨就 把 以 美 国 为首 的新 技 术革命 和 巾 国 世 纪 80 年代 以 后 国 际 社 会 特 别是 发 达 国 家 存
一
仔在 的经 济 问题 着手 市 化 要 想健 康发 展
市 化 的经 济基础
.
探讨城 市化 过 程 巾 的产业 支撑 问 题
,
圳
q 城市化并列 为影 响 2 1 世 纪 人类 发 展 进 程 的两 大关键 凶素
_ 与此 同时 i
,
,
避 免 虚 城 市 化 现 象 的 f f f J兜
就必 须 夯 实抚
、 。
20
存 这 里 可 具 体 化 为城 市 产 业 的 具 体选 择
新型 产业 分
城 市 产业
中 图 分 类 号 】F 2 9 0
文 【 献 标 识 码 】A
lo p m Glo b a l
the
t
bstr
a c
t
长三角地区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长三角地区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引言长三角地区是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由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组成,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长三角地区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对于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长三角地区制造行业的现状,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一、制造业的重要性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提高国家经济实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制造业在其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历程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
当时,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政策支持,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多样化,涵盖了多个领域。
其中,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机械装备等行业是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汽车制造长三角地区的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上海、浙江等地拥有多家知名汽车制造企业。
长三角地区的汽车制造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市场也享有盛誉。
2. 电子信息长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是该地区制造业中的重要支柱。
上海、苏州等城市拥有众多电子信息企业,涵盖了电子元器件制造、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制造等领域。
3. 纺织服装长三角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地位。
江苏、浙江等地拥有众多纺织服装企业,产品远销国内外。
长三角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4. 机械装备长三角地区的机械装备制造业是该地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宁波等地拥有多家知名机械装备制造企业,涵盖了重型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领域。
四、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创新能力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长三角地区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和科研基础。
2024年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长三角经济区的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态势、消费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市场的深入研究,可以为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2. 市场规模根据数据统计,长三角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
截至2019年底,长三角地区的GDP总量达到X万亿元,约占全国的X%。
这个庞大的市场规模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 竞争态势在长三角经济区,各个行业竞争激烈。
特别是在制造业、金融业、信息技术等领域,竞争对手众多且实力强大。
企业需要在竞争中寻找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如提升产品质量、创新技术、优化服务等。
4. 消费趋势长三角地区的消费者购买力较强,消费趋势多样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于品质、环保、健康等方面的要求逐渐提高。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也成为消费的重要渠道之一。
5. 市场机会与挑战长三角经济区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市场规模庞大,企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竞争激烈,需要企业在产品、服务、品牌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
此外,政策环境、人才培养等也是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6. 市场营销策略针对长三角经济区的市场特点和竞争态势,企业应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
首先,要加强品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于品质的需求。
其次,要注重创新,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同时,要加强渠道建设,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便利性和体验感。
最后,要加强品牌建设,塑造企业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7. 结论长三角经济区市场潜力巨大,但竞争激烈。
企业需要全面了解市场情况,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同时,政策环境、人才培养等因素也需加以重视。
相信通过深入研究和科学决策,企业能够在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取得良好的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长三角一体化是指上海地区、江苏地区和浙江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
它为这三个地区创
造了许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机遇:
1. 经济集中优势:长三角地区集聚了大量的产业和企业,形成了经济集聚效应。
一体化将进一
步加强这种集聚优势,促进产业的良性竞争和合作,加速经济发展。
2. 市场扩展: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将打破行政边界限制,形成更大的市场规模,为企业带来更
多的销售机会。
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进入其他地区,开拓新的客户群体。
3. 人才优势: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一体化将加强人才流动与合作,提供更多的发
展机会,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推动创新和创业。
挑战:
1. 资源争夺:一体化可能导致资源的集中化和竞争加剧,各地之间可能会出现争夺有限资源的
情况。
如土地、水资源等。
需要加强协调和合作,避免负面影响。
2. 城市发展不平衡: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明显,一体化可能加剧这种不平衡。
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和发展失衡。
3. 产业升级压力:一体化可能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一些传统产业可能面临挑战,需要进
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长三角一体化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推动一体
化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而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中心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是国内外企业投资的热门区域。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探究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的制造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现状分析1. 优势明显,但存在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核心区,拥有良好的区位、交通、人力资源等发展基础。
该地区的制造业以轻工业为主,尤其是纺织服装、电子电器、机械设备等领域表现突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占全国的比重近三成,并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经济结构单一、环保压力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这些问题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 发展动力有所降低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增速逐渐放缓。
其中,众所周知,在当前的技术竞争环境下,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所在。
而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主要发展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也受到了技术创新方面的挑战。
3.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当前,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大压力,竞争已经变得日益激烈。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区域经济的差异性,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较为薄弱。
这既是由于传统产业的过度扩张所引起的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等问题,也是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的不足所造成的。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发展对策研究在当前的情况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企业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同时又需要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科学的规划和战略安排。
因此,下面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1.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基础
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面临的新挑战(一)国家区域政策导向转变的挑战加入WTO后,我国区域政策的“空间干预”倾向日益淡化,代之以“空间中性”为主、“空间干预”为辅的政策导向。
“空间干预”是指针对特定地方的干预政策,在国外通常以扶持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为主要目的,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普遍应用于培育空间增长极和激励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快速发展方面。
“空间中性”的观点则强调,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一体化互动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一体化的基石应该是不考虑空间因素的制度。
“空间中性”政策也被视为基于人员的政策,该政策代表了一种最有效地增强效率、保证享有平等发展机会以及改善个人生活水平的最优方法。
尽管关于两类政策的优劣始终存在着争议,但是充分和客观考量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全面审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给区域经济关系带来的影响,是政策取舍的关键所在。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演进中,“空间中性”的政策转向有迹可循,在局部的、外缘空间的“点”和开放的、全局空间中都有所体现。
在“点”的层面,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安徽在2010年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被纳入泛长三角的广域范围,符合长三角区域整体商务成本上升的产业外迁需求,同时安徽省的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也能够就近得到充分利用。
相较于“空间干预”政策,“空间中性”的区域政策更加尊重市场选择的结果。
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泛长三角区域经历了由空间发展不平衡到趋平衡的态势。
如何顺应这种趋平衡态势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是实施“空间中性”区域政策的初衷。
当然,即便是在“空间中性”的政策导向下,也不排除更小的地理尺度仍然可能追求效率优先,采取“空间干预”的发展策略,在特定的地区集聚有限的资源、承担特定的任务。
例如,在被纳入泛长三角区域范围的第二年(即201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就印发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园区发展规划纲要》。
某种程度上讲,“空间干预”的区域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恰恰为逐步落实“空间中性”的区域政策,提供了相对优选的策略和方案。
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长三角一体化是指以上海为核心,与浙江、江苏形成紧密合作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
这一战略的目标是推进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长三角一体化为这一地区带来了许多机遇,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长三角一体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机遇。
根据统计数据,长三角一体化区域的GDP已超过法国、英国和韩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一体化将加强区域间的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集群化。
这将大大提升长三角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和人才流动,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
其次,长三角一体化为区域间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一体化将促进城市间的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加强城市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发展潜力。
这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进入该区域,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长三角一体化还为区域间的人才流动带来了新机遇。
一体化将促进人员的跨地区流动和交流,打破了行政区划的壁垒,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人才流动将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创新,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
然而,长三角一体化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区域间发展差异的挑战。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速度存在差异。
一体化需要解决这些差异,促进资源的公平配置和协同发展,以确保区域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长三角一体化还需要解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但也是环境压力最大的区域之一。
一体化需要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此外,长三角一体化还需要解决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和管理的挑战。
一体化涉及多个行政区域和各级政府之间的协调和统筹,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解决政策衔接、资源共享等问题,实现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推动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研讨材料
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推动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研讨材料在长三角这个充满活力的区域,真是机遇不断,发展势头如火如荼。
大家都知道,长三角包括了上海、江苏、浙江,还有安徽,简直就是经济发展的宝地。
这里不仅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有着丰富的人才和资源。
要说起这片区域,真是可以用“金山银山”来形容,机会就像大海捞针,随便一捞,满手都是。
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大家或许听得耳朵都起茧了,但这可不是空话。
这种发展就像是把不同的乐器凑到一起,合奏出动人的乐章。
你想想,上海的国际化、江苏的制造业、浙江的民营经济,三者结合,简直是如虎添翼。
这样的优势,真是让人觉得“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只要我们好好把握,就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飞速前行。
说到高质量发展,真不是单靠几句空话就能实现的。
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坐不住”的心态。
经济发展的动力就藏在每一个细节里。
比如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这些都是关键。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把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结合起来,那岂不是“如虎添翼”?这就像是给一个老虎装上了火箭,飞起来的那一刻,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叫好。
现在的市场竞争可不是昔日的“打打杀杀”那么简单。
大家都在拼实力,拼技术,拼服务。
我们得学会“见缝插针”,抓住每一个机遇。
比方说,在环保方面,长三角的城市都在努力转型,搞绿色经济。
大家都知道,绿色不仅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发展理念。
未来的竞争,可能就是“谁能更环保,谁就能赢”。
所以,咱们在发展的时候,得把绿色经济放在心里。
说到经济,很多人会觉得离自己很远,其实不然。
无论你是上班族还是创业者,经济发展与我们息息相关。
咱们身边的一切,都和经济密切相关。
想想你买的每一件商品、吃的每一顿饭,背后都有经济在支撑。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推动经济发展,提升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水平,真的是一件大事。
再说说文化的融合。
长三角的城市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底蕴,真是“百花齐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究
象严重 由于历史原因和行政区分割,长
期以来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服务功能 重叠、各自为政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 很好地解决,区域内难以实现诸如供 水、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和金融等公共 服务与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尽管经 过各地政府努力目前这一现象已经大 为改观,但过去遗留下来尚未解决和 新出现的问题依然较多。其中,又以港
角23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到国内生 存。目前长三角地区高科技产业比重 决定在大小洋山建设深水港,以代表
产总值的39.0%,而国外其他五大城 偏低,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创 国家参与东亚地区国际航运中心的竞
市群都在70%以上。特别是作为长三 新就是明证。应当说,产业趋同只是一 争,总投资达 2000 亿元。投资额达
为1 5 . 6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术、管理和人才优势,生产要素大量输
32000元,是全国人均水平的3倍多。长 出,以达到在全球范围内合理调配资
三角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珠三角和 源的目的。长三角地区由于经济国际
京津冀的总和,单位国土面积的产出 化程度相对较高,劳动力素质、产业基
也大大高于以上两地,为我国经济社 础、区位优势、政策和国家战略背景、
果,工业“三废”排放数量逐年增加;另 形成,阻碍了有潜力企业的崛起,导致 水大港而导致大批货源流失。为此,宁
一方面,粗放型增长方式也是抑制国 区域内企业生产和销售能力偏弱,无 波在2002年的海港规划中提出了要
际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法形成规模效应。同时,由于企业缺乏 “以上海为中心,以北仑、江苏太仓港
市
发展相对滞后
研
究
13
2009(10)
本 期 聚 焦 长│三│角│区│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 工业基地之一,集聚了大量国内外轻 口和机场建设问题尤为突出。
WTO以后,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 重工业。然而在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
长三角港口建设问题因多年来
益密切,全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得 也呈现出产业和产品结构趋同、低端 缺少协调,出现了很多矛盾。据统计,
现
优势
市网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目前,长
代
城
1.1 长三角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三角正在迅速壮大成为世界第六大城
市 研
(1)国际资本和技术的转移。20 市群,而其中心城市上海正以世界城
究
2009(10)
12
长│三│角│区│域│发│展 本 期 聚 焦
市为目标进行规划发展。在上海市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了要形成以 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四 个中心”为目标的发展格局。另外,上 海正在大力引进和建设以金融和生产 者服务为代表的富有国际竞争力、产 业推动力和市场影响力的高端服务 业。由此极大增强了上海与世界的联 系,为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更好地融 入全球城市体系网络添加了砝码。
角地区的首位城市,上海服务业的比 种表面现象,如何打破地区壁垒、开放 143.10 亿元的一期工程也已于 2005
重远没有达到世界城市的水平,还不 市场,共建服务支撑体系提高企业的 年底前正式建成。
能很好地给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 竞争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大小洋山港建设直接影响到北
较好的支持。近年来,浦东作为上海发 2.1.3 基础设施功能重叠,无序竞争现 仑港的发展,宁波方面于是决定兴建
(1)国际化水平较高。20世纪80年 代中期以来,长三角地区选择了外向 型经济作为经济跨越的新支点,使投 资环境日趋完善,经济国际化程度大 为提高。特别是自2002年起,长三角核 心区16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已 连续4年超越珠三角,成为我国实际吸 引外资数量最多的地区,也是举办各 种国际会议最为频繁的地区。
宁波北仑港建立集装箱码头后,
济发展模式也不容乐观,经济高速增 对当地企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 一直没有解决箱源供应的问题,腹地
长的背后是资源的高消耗。经济粗放 地分割市场边界。这种作法干扰了生 不足使北仑港运力严重过剩,只用了
型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后 产要素的正常流通和市场竞争氛围的 10%潜力。与此同时,上海港因缺少深
会发展的增长极之一。
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能力等优势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以2008年9月、10 突出,极大地降低了跨国公司产业转
月份美国次贷危机集中爆发为标志 移和当地化生产的成本。
的国际金融危机来势凶猛,对我国经
(2)全球城市体系的网络化。从20
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影 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政府管
陆续登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 长期以来行政分割,各自为政,导致区 源,其中有很多是重复计算的,造成建
水平不高,与印度班加罗尔高速增长 域产业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和综合协 后货源不足,浪费巨大。特别是最近,
的高科技产业相比差距比较大。国内 调,各地的产业发展政策和产业空间 上海斥巨资在洋山岛建设国际深水
以高速发展。但同时,在国际化程度不 产品产能过剩、企业竞争力和赢利能 南京以下长江段已建、在建和待建的
断提高的氛围下,大量从事加工贸易 力不强的不利局面。目前,对这一现象 万吨以上码头泊位共有100多个,各建
的低端装配产业因为廉价生产成本而 比较普遍的解释是,由于长三角地区 港部门均以自己认定的腹地计算货
(4)创新型国家战略与长三角的 科技优势。2006年,我国将科技创新特
别是自主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 度,并要求将之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 各个方面。长三角地区科技、教育和文 化事业发达,历来就具有重视教育和 科学的传统。近代以来,长三角地区不 但集中了我国大部分的科研力量和教 育资源,而且聚集了大量的大专院校 和科研机构,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 创新能力。教育和科技优势使长三角 成为中国最具有科学和技术竞争力的 地区之一,众多技术研发中心、创新中 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在长三角聚集,形 成了具有较大潜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和 能力;在中科院近期新增加的5个研究 所中,有2个坐落在长三角[2]。另外,由 于国际化程度较高和地区政策优势, 长三角也是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 二次创新的核心区之一。在创新型国 家战略的背景下,今后长三角地区更 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和自主创新,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产 业发展的发动机。 1.2 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具有的优势
(5)独特的人文环境优势。长三角 人杰地灵,历来具有重商的传统。2005 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数据显 示,上海、温州和苏州分别位列全国城 市文化竞争力排行榜前三位,长三角 共有7座城市排名前20位。这说明,长 三角已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商 业价值最受推崇、企业家精神最为浓 厚、创业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
2 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 劣势与挑战
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尽管拥有
不少机遇和优势,但是,随着经济全球
化趋势的不断深化,加上发展模式的
固有弊病和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的加
剧,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也存在不少
的劣势和挑战。
2.1 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存在的劣势
现 代
2.1.1 高新技术水平不高,国际服务业 城
与全国的情况基本一样,长三角 充分的原始积累过程,无法投入足够 为两翼进行港口组合”。也即,北翼的
国际服务业和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 的研发资金,从而得不到产品升级的 太仓港作为与上海港配套的散装杂货
中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 科技保障,也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最 港口,南翼的北仑港成为上海的深水
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香港比差距更大。2004年,长三 后只能依靠压缩成本的手段来维持生 外港。然而,作为国家战略,上海最终
众多企业为谋求发展和扩大出口,纷 布局自成体系,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 港,使得南京以下各港和宁波北仑港
纷采取不计成本、不计后果,以恶性竞 区内产业分工不明晰,从而造成产业 倍感压力,更加剧了长三角地区的港
争为手段,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粗放 和产品的同构现象。具体表现在,地方 口之争。
型生产模式。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经 政府常常为了追求政绩和短期利益,
响,区域经济首当其冲,受到的冲击 制的减少、金融业的改革、生产者服务
比较大、比较多,直面的问题也更为 业全球市场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完
复杂,使拥有不少优势的长三角地区 善,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城市间的联系
产业发展的矛盾也更加凸显。
并使之趋于网络化。目前有越来越多
的城市成为城市体系网络中的一个节
1 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 点,并按照自身实力的差别在全球城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产业发 展的机遇与挑战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nder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沈玉芳
SHEN Yu-fang
长三角地跨江苏、浙江和上海两 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3)都市密集区的集聚效应。对产 业而言,城市规模的扩大能够推进地 方产业规模和能级的提升。长三角地 区城镇分布密集,在10万km2内高密度 地簇拥了1个直辖市、3个副省级市、12 个地级城市、37个县级市和1179个建 制镇。在沪宁、沪杭和杭甬三条主要交 通轴线上,平均每30km就有一座城市, 基本形成了都市连绵区的格局。在硬 件设施建设方面,有目前正在加紧建 造之中的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主 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和国内一流的信 息网络。在软环境建设方面,2003年4 月19日江、浙、沪20个城市人事部门在 上海签署了《长江三角洲人才开发一 体化共同宣言》,同年又共同签署了 《沪苏浙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 系建设协议书》,以期通过科研和人才 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人才开发的资 源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贯 通,并通过机制与体制创新,促进长三 角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集约 化和现代化。此外,长三角还在市场准 入、服务标准化和金融合作联网方面 寻求突破之路,以进一步消除地区壁 垒,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联动和一 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