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教案

初中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教案

初中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各个时代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2. 掌握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进而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掌握计算机各个时代的特点;
2. 掌握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计算机的各个时代及其特点;
3. 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时代的计算机图片或视频来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各个时代的特点;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时代的计算机特点以及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2.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各个时代的特点;
3. 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教案二

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教案二

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教案二计算机技术是当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计算机只是一个可以玩游戏、上网的工具。

因此,在教育中,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理,是十分必要的。

本教案将从计算机的诞生、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四个方面,结合一些具体案例,为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科学,了解计算机的神奇之处,培养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与热爱。

一、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的诞生源于人类对计算的需求,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人们就开始使用类似于“性能极强的计算器”的算筹来进行计算。

“算筹”是一种使用木片、竹片等,利用刻有数字映射的槽口进行简单计算的工具。

后来,经历了许多不同形式的计算器的发明,直到19世纪,在英国人查尔斯·巴贝奇的设计下,计算器有了可以自动寻址和存储数据的机构,也就是说,拥有了程序控制功能。

这一发明被视为计算机的前身,被称为分析机。

二、计算机的发展:1. 电子管时代在20世纪初期,电子管逐渐取代了机械开关和继电器等元器件,出现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ENIAC有18000个电子管,需要由一支专门的技术团队进行调试,工作效率低下,但它开创了计算机的电子时代。

2. 晶体管时代晶体管的到来使计算机变得更加小型化和易于操作,出现了第一台便携式计算机——LGP-30。

晶体管的使用也涌现了诸如UNIX等操作系统,为计算机的软件设计提供了大量的便利。

3. 芯片时代芯片技术的出现,让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IBM公司发明了第一部商用芯片计算机——INTEL 4004,它可以处理2000个计算指令。

这个芯片可以说是整个计算机工业的革命,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加便宜、更加小型化和易于使用。

三、计算机的现状:1.技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类智能。

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并涉及了许多领域,譬如语音和图像识别。

2.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计算机之间建立了联系,把成千上亿的计算机、服务器和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网络社会”。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目录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一单元 (3)第1课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教案 (3)第2课计算机中的数制教案 (4)第3课计算机中的编码教案 (6)第4课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案 (7)第5课计算机操作系统教案 (9)术第6课计算机资源管理教案 (10)第7课计算机系统安全和保护教案 (12)第8课综合活动教案 (13)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二单元 (14)第1课从文字到数字教案 (14)第2课数据的输入与保存教案 (16)第3课用公式处理数值型数据教案 (17)第4课函数处理文本型数据教案 (19)第5课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教案 (20)第6课用V1ookup函数处理数据教案 (22)第7课用IF函数评价空气质量教案 (23)第8课用数据透视表处理数据教案 (24)第9课用数据的可视化表示教案 (26)第10课综合活动教案 (27)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1课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技能目标: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教学难点:感受计算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吗?它都有哪些应用?师:(板书)《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二、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师:课件出示课本几幅关于计算机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计算机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生:仔细观察后,结合课文积极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大家说的很好,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三、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它有哪些应用?生:结合课文积极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师:大家演示的都很好,说明大家已经了解了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四、家庭作业: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024小学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

2024小学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软件资源•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目录•网络安全意识培养与规范上网行为引导•课堂互动环节设计•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01课程背景与目标课程背景介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因此,从小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设定知识与技能目标01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掌握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启动和关闭计算机。

过程与方法目标02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03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使用计算机的观念。

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正确的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是保护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重要措施。

学生需要了解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的正确步骤和注意事项。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部分,每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办公自动化、图像处理、科学计算等。

通过了解这些应用领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鼠标和键盘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学生需要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如单击、双击、拖动、复制、粘贴等。

知识点梳理02计算机硬件组成主机与外部设备主机包括主板、CPU、内存、硬盘等核心部件,是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中心。

外部设备如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用于与主机进行信息交互。

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输入设备将数据和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的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及应用

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及应用

安徽新华电脑专修学院课堂教学教案(电脑应用课使用)问题:请同学想象一下第一台计算机的模样二.知识点剖析(130分钟)(一)、计算机的产生:1、概念: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数字化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人们预先编写的程序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传递。

2、计算机的发展史:1)机械式计算机时代A.帕斯卡:法国人。

于17世纪制造出一种机械式加法机,它成为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式计算机。

B.莱布尼兹:德国人。

于1672年,发明了乘法计算机,他是受中国易经八卦的影响最早提出二进制运算法则。

他认为中国的八卦是世界上最早的二进制记数法,对200多年后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巴贝奇:英国人。

查尔斯·巴贝奇研制出差分机和分析机,为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

D.阿达(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开拓者):1834年11月,阿达在一次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查尔斯·巴贝奇。

此时的巴贝奇正在到处游说他的计算机设想。

当时的人们很少有人理会他,以为他是在“痴人说梦”。

但当遇到阿达时,他也将自己的设想全盘托出,讲给阿达听。

此时的阿达只有18岁,但她听完他的设想并看了他的文稿后,彻底地领会了他的设想,并深深地为之陶醉。

凭着她深厚的科学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她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设想,世界将因之而改变。

随后阿达设计图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程序设计者。

E.阿兰.图林(人工智能之父):1950年,他的一篇论文发表引来的惊雷,是在“第一代电脑”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这篇论文甚至可以作为“第五代电脑”和“第六代电脑”的宣言书。

从此,人们更愿意把阿兰·图林称作“人工智能之父”,后来人们纪念他的卓越贡献,设立了计算机最高奖,“图林奖”。

F.冯.诺依曼(电子计算机之父):指出计算机是由五大部件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还指出在计算机内部,机器能够识别的是0,1表示的二进制数。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说课稿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说课稿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说课稿《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教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材。

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

把提高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根本目标。

本节课是本教材第三课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本节的内容分为2学时:第一学时的内容,是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特点几个方面来学习本节内容;第二学时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我们今天所学的是第一学时。

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主要支撑,本节内容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和特点,在本书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学生分析:教学对象是学校的初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好奇好动,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

所以我把本课的学习定位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中的实例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并把本门功课的先进资源融入到其他学科中。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电子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2)、过程与方法:本课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参与和讲述、探究、对比和自主学习的方法来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信息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4)、行为与创新目标:能够主动思考和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方法,并能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

3、重难点:重点:计算机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电子元件。

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划分的标志,突出重点。

难点:电子计算机的各阶段的主要电子元件。

通过了电子计算机各发展阶段的历史来记住各阶段的主要电子元件三、说教学过程:1、教学手段:本课内容较抽象,我本着直观性教学的原则,多次采用直观演示和讲解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计算机的发展教案

计算机的发展教案

计算机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起源、发展和应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计算机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应用。

难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数据表示与计算方式。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计算机发展历程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其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按照时间顺序,详细介绍计算机的诞生、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使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计算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便巩固所学知识。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

直观演示法:借助多媒体工具,展示计算机发展历程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问答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任务驱动法:设置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其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个性化学习法: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提供与计算机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给予即时反馈,以便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完成,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第2课 计算机的发展与特点

第2课  计算机的发展与特点

计算机可以用来做各种模型机械的 零件图和家装图,应用十分广泛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了解了它的四个发展阶段,要求同学们熟 悉这四个阶段性的时间和标志性元件,并 对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有一个清晰的认 识。
课后作业:
1.计算机按数据处理速度可分为巨型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就是我们日常工作与办公 时所常见的电脑。 2.第一代的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算处 理速度一般能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属于第三代计算机特点的选项有( )
a.通用性
b.智能化
c.系列化
d.标准化
4.试着简述四代计算机的大致时间段及每代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与特点。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8) 这一代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的元器件,运算速度 一般是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左右。软件方面确定了程序设计的概 念,出现了高级语言的雏形。
小知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于1946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 亚大学研制成功的,也被称为 电子数字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9~1964)
任务二:计算机的特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很多都是 模拟信息与信号,比如一般我们收看的都是 模拟电视,所看到的也都是模拟信号,还有 人类听见的声音,它也是一种物理上的机械 波,也属于模拟信息的一种。 然而计算机则完全相反,它是利用数字 信号的高/低电平转换来作为开发依据的。
任务三:计算机的分类
在前四代的基础之上,也有很多计算机书籍提出了第五代的计算机 的说法,也就是说它们已经相应的俱备了一定的人工智能能力(AI),这 是计算机的终级发展趋势。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电视上说某位国际象棋 大师与人类最新的计算机对战,还有时输给计算机,这时的计算机就 已经俱备了相应的人工智能,具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全套)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全套)

科目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题目及章节、页码教学目的1、认识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外部部件的名称。

2、熟悉硬件和软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硬件的主机和外设;软件的种类。

3、认识微型计算机的主板系统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器件的名称及其功能。

4、熟悉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种类及使用特点:硬盘、闪盘、光盘及光盘驱动器等。

教学重点1、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外部主要组成设备。

2、认识常用外存储器的种类及功能。

教学难点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解课时教学过程任务一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是计算机物理装置,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

软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运行的程序,这些程序使用的数据以及相应的文档集合。

“什么是个人计算机系统?”的问题。

教师再给学生概括小结“尽管个人计算机的外观各有不同,但其系统组成通常都包括以下的部件:计算机系统单元(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磁盘驱动器、CD-ROM或DVD-ROM驱动器或光盘刻录机、音箱、打印机等”引导学生过渡并完成下一个活动。

任务二认识主板系统单元展示计算机系统单元的内部结构,剖析微型计算机主板的组成结构,向学生展示CPU、内存储器、芯片组(南桥、北桥芯片)、总线、BIOS芯片是什么样子的,初步认识它们的外观,并学习系统单元电路的主要部件特点、功能与作用等知识。

教学过程接口。

即显示器或投影机的信号接口。

一般为D形三排15针插口。

任务六键盘操作1、键盘的使用。

正确的指法是提高计算机数据录入速度的关键,因此初学计算机应严格按照正确的键盘指法进行学习。

操作键盘时上身要挺直,稍偏于键盘左方,全身重心置于椅子上。

两手自然放松,方便手指击键,两脚平放在地面上。

手腕及肘部要成一条直线,手指自然弯曲地轻放于基准键上,手臂不要往两边张开,击键时要保持相同的击键节拍,不可用力过大。

2、键盘操作的基本指法。

不击键时,手指放在基准键上,其中F、J键是中心键,其键面上有一条小小的横杠;击键时手指从基准位置伸出,左、右手的手指位置操作时两眼应看稿件或屏幕(称为盲打),而手指则按操作指法击相应的键位,长期训练可养成好的操作习惯,使击键快速准确。

2023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教案

2023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教案

2023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引导小学生研究和掌握2023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一课:计算机的发展研究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原理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就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展开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2. 观看视频:播放关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的视频,让学生对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 探索计算机组成:通过实际观察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分布式计算的概念进行讨论。

家庭作业在家中制作一个简单的计算机模型,包含主要的硬件组成部分。

第二课:信息的表示与处理研究目标- 掌握信息的二进制表示方式- 了解信息的存储和处理原理教学活动1. 信息的二进制表示:通过示例和练,让学生了解数字和字符在计算机中是如何用二进制表示的。

2. 信息的存储:讲解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存储介质的优劣,并讨论云存储的概念。

3. 信息的处理:介绍计算机中的运算和逻辑处理,通过实践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家庭作业观察家中不同设备中的存储介质,并写一份报告,描述它们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第三课:网络与通信研究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掌握网络通信的原理和常用协议教学活动1. 网络的组成: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服务器、客户端、路由器等,并讲解它们的作用。

2. 网络通信原理:讲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的传输方式和常用协议的作用。

3. 网络安全意识: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和防护措施。

家庭作业设计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并使用标准网络协议连接各个设备。

第四课:信息的搜索与分析研究目标- 研究使用网络搜索引擎获取信息- 掌握信息的评估和分析技巧教学活动1. 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常见的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进行信息搜索。

2. 信息的评估: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的可信度和准确性评估的重要性,教授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和技巧。

计算机的发展教案

计算机的发展教案

计算机的发展教案
标题:计算机的发展教案
引言概述:
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者缺的工具,其发展历程也是人类科技进步的缩影。

本文将从计算机的起源、发展历程、应用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和教学应用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计算机的起源
1.1 计算机的概念和定义
1.2 计算机的发展背景
1.3 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二、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1 第一代计算机
2.2 第二代计算机
2.3 第三代计算机
三、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3.1 科学计算
3.2 商业应用
3.3 社会生活
四、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4.1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4.2 量子计算机
4.3 生物计算机
五、计算机在教学应用中的作用
5.1 提高教学效率
5.2 个性化学习
5.3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结语:
通过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在教学应用方面,计算机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匡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希翼本文对读者有所启示和匡助。

计算机应用基础全套电子课件教案完整版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全套电子课件教案完整版页

结果。

5
鼠标
用以进行光标定位和某些 ⑤ 光驱
打开该处托盘放入光盘。
特定输入。
6
键盘
向计算机输入信息,用于
人机对话。
第二十三页,共204页。
二、认识主板系统单元
1. 主板的结构
外部设备 接口
外部设备接 口
CPU插槽
电源接口
第二十四页,共204页。
内存条插槽
第二十五页,共204页。
认 识 主 板 系 统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side Semiconductor)
常指保存计算机基本启动信息(如日期、时间、启动 设置)的芯片。
CMOS是微机主板上一块可以读写的RAM芯片,用来 保存系统在BIOS中设定的硬件配置和操作人员对 某些参数的设定,它可由主板的电池供电,即系
第三十八页,共204页。
1970年)
电路
完 善 的 操 作 系 理及过程控制

第四代(1971年至 大规模、超大规 数 据 库 管 理 系 人工智能、数据通
今)
模集成电路

信及社会的各领域
网络操作系统
第六页,共204页。
三: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 运算精度高 存储容量大 进行逻辑运算 可靠性高能 支持人机交互
第三十九页,共204页。
❖磁盘的每个盘片的两个表面都涂附了一层磁性材料,作为 存储信息的介质。读写磁盘时,磁头直接接触盘面。
❖为便于寻址,每个盘面划分出许多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称 为磁道,每条磁道上又划分出等分的区段,称为扇区。磁 道和扇区都分别编号,便于管理。
磁道
硬盘的磁道、 0 1 2… i
扇区示意图 1 2 3

计算机的发展教案

计算机的发展教案

计算机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3. 理解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 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计算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发展的兴趣。

2. 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起源,如巴贝奇的分析机、图灵的通用计算机等,并解释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包括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和微处理器时代等。

3.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并介绍它们之间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4. 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科学计算、工程设计、医学诊断、金融交易等,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计算机在这些领域的重要作用。

5. 巩固与拓展(15分钟)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量和讨论,巩固他们对计算机发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1. 计算机发展历程的图片、视频资料;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示意图;3. 计算机在不同领域应用的案例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预度;2. 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程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计算机在不同领域应用的认识程度。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最新发展和趋势;2.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编程和应用实践;3. 组织学生参观计算机相关的企业或者实验室。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对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课堂互动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量能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计算机产生与发展教学案例

1计算机产生与发展教学案例

《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和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教学重点]计算机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的主要电子元件[教学难点]计算机具体的应用[教学过程]1、内容引入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成为我们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件家用电器。

对于计算机的历史你们知道吗?计算机又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2、新课带着三个问题观看书中的图片: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哪一年产生的?2、计算机有几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电子元件?3、计算机将会如何发展。

在看完书后,让学生讨论三个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堂课任务。

计算机产生的社会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计算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表现为:运算量大、精度要求高、速度要求快以及能进行自动控制、管理、检索、于是着手研制更为先进的计算工具。

计算机的产生:春秋的“筹算法”(用竹筹计数)→唐末的算盘(南宋的口诀)→第一台机械计算机(1642年、法国)→计算尺(1654年)→手摇计算机(1887年)→电子计算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问世,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莫尔学院的莫相莱教授和学生埃克特博士等研制。

运行速度:约5000次∕秒重:30吨占地面积:167平方米主要电子元件:18000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等。

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板书)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年)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到现在)电子计算机发展的方向:巨型化:指高速、大存贮容量的计算机微型化:指体积缩小、价格不断下调智能化:人工智能的模拟网络化:以实现资源共享、分布处理、信息传输等多媒体化:图、文、声、像并茂3、学生互动老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计算机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积极发言。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3)学会使用常用软件,如文本编辑器、浏览器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信息素养;(2)学会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2)培养学生遵守网络规则,关爱家人的责任心;(3)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1课:计算机的发展与未来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 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3. 走进第2课: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 认识计算机硬件2. 学习使用鼠标和键盘3. 操作系统的使用第3课:常用软件的使用1. 文本编辑器2. 浏览器3. 常用办公软件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4.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提问、合作等;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速度和创造性;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估学生在课外学习中的表现,如资料搜集、问题解决等;4.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行为和价值观体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川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2. 课件:教师自制的PPT课件;3. 网络资源:相关学习网站、视频、文章等;4. 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六、教学安排:第4课: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应用1. 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2. 互联网的主要应用3. 网络安全与道德第5课:信息的搜集与处理1. 信息搜集的方法与技巧2. 信息处理与整理3.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第6课:程序设计入门1.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2. 学习使用编程软件3. 简单的编程实践七、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2. 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差异,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第二课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第二课

第二节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教学目的:1、了解电脑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特别是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了解电脑的分类及其特点。

3、简单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结构。

4、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其软硬件结构教学难点:电脑的软硬件结构教学方法:讲解加演示“双主”教学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电脑的发展历史及趋势一、引入:电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普及和迅速发展对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经济结构及教育模式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素质中必须具备的组成部分,它与阅读、写作等基本技术一起,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文化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电脑,也称为电子计算机或计算机。

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计算、工程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

二、电脑的发展历史: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2月16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校物理学家穆奇里和工程师爱开尔特等一批研究人员,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它的名字叫ENIAC(埃尼阿克)。

它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每小时消耗电150度,每秒运算5000多次,占地167平方米,重量达30多吨。

真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庞然大物。

2、电脑的发展历程:计算机从20世纪40年代诞生至今,已有50多年了。

随着数字科技的革新,计算机差不多每10年就更新换代一次。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埃尼克(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

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在剑桥大学投入运行,ENIAC和EDSAC均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磁鼓作存储器。

磁鼓是一种高速运转的鼓形圆筒,表面涂有磁性材料,根据每一点的磁化方向来确定该点的信息。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通用)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通用)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通用)教案标题:《认识计算机》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计算机设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计算机有什么了解?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认识计算机》。

二、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算盘、机械计算机到现代的电子计算机。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感受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三、计算机的特点(10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

2. 学生理解计算机的特点,并举例说明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5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3. 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

五、计算机的功能(10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主要功能:信息处理、辅助设计、网络通信、多媒体应用等。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功能,并举例说明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第二课时六、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5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处理、存储、输出等基本过程。

2. 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七、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5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金融、交通等。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教学设计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教学设计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了解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4.计算机对社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40分钟)1.导入:通过展示现代计算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2.讲解:简要介绍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重点讲解以下内容:-计算器的起源和发展;-电子管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软件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3.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计算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变革和影响。

第二课时: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40分钟)1.复习:与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进行复习。

2.讲解: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重点讲解以下内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功能;-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和分类;-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过程。

3.演示:通过计算机硬件的实物模型或者模拟软件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

第三课时: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40分钟)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他们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与学生分享一些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2.讲解:介绍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重点讲解以下内容:-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计算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计算机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等。

3.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选择一个领域,调查该领域中计算机的应用情况,并制作小报告进行分享。

第四课时:计算机对社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40分钟)1.复习:与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复习。

2.讲解:介绍计算机对社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重点讲解以下内容:-计算机对社会生产力的提升;-计算机对社会结构的变革;-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教学目的】
1、了解人类计算工具的发展及电子计算机产生的必要性,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掌握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发展趋势、电子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3、通过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举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发展趋势、电子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教学难点】
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分析
【课型】新授课
【教法】以讲授法为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人类计算工具的发展春秋的“筹算法”(用竹筹计数)—》唐末的算盘(南宋口决)—》第一台机械计算机(1642年、法国)—》计算尺(1654年)—》手摇计算机(1887年)—》电动计算机
2、计算工具与社会实际需要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计算计算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表现为:运算量大、精度要求高、速度要求快以及能进行自动控制、管理、检索。

于是着手研制更为先进的计算工具。

二、新知讲授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1942年2月问世,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莫尔学院的莫厅莱教授和学生埃克特博士等研制。

运行速度:约5000次/秒,重:30吨,占地面积:167平方米主要电子元件:18000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等。

教师可例图显示(激发教学情趣)
2、子计算机的发展
①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代计算机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

特点:体积大,笨重,运算速度慢。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

2.第二代计算机兴起于四、五十年代,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称为第二代计算机。

晶体管与电子管相比,体积小、寿命长、功耗小,可靠性高。

3.第三代计算机六、七十年代,集成电路迅速发展。

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即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4.第四代计算机七十年代,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出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以它们组成成的计算机就叫第四代计算
机。

从使用的逻辑元件划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对照教材“表1-1”,教师讲述、比较。

②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巨型化:指高速、大存贮容量的计算机
微型化:指体积缩小(便携式)、价格不断下调
智能化:人工智能的模拟
网络化:以实现资源共享、分布处理、信息传输等。

多媒体技术应用化:图、文、声、像并茂
3、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运行速度快:几十亿至几百亿次/秒
精确度高:精度一般可达十几位有效数字
具有“记忆”存贮和逻辑判断能力:采用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存贮设计思想程序运行自动化:计算机内部的操作由程序自动控制进行
4、电子计算机的概念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以高速进行操作、具有内部存贮能力、由程序控制其操作过程的自动电子设备。

5、计算机在各领域的主要应用
(教师应加强举例、剖析计算机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对该科的学习兴趣)科学计算:如数学物理问题、气象、地震预测等的计算数据处理:企业、财务、统计、资料管理、图书检索等。

实时控制:卫星、
导弹发射等
计算机辅助系统: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其它应用:系统访真、人工智能、网络通讯办公自动化等。

四、课堂小结
小结:计算机的产生、发展、特点与应用。

伏笔:计算机的原理与构成将下次继续学习。

五、作业布置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自主要的电子逻辑元件分别是什么?
2、电子计算机有何主要特点?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试举例加以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