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课件64张)
2020-2021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题组一表达方式类1.(·湖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访秋①李商隐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①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时所作。
☆(1)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颈联是诗人的所见,“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是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上,潭水一片银白;余霞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岭被映成一片红色。
这两句初看起来,山红水白,好像美景一片,但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包蕴其中的异乡情调,以及客居异地在日暮时分很容易勾起的乡国之思。
尾联中诗人登楼而访,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此时此地,那殷勤地报告秋意的,只有一树树红枫。
诗人用“殷勤”和“报”,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而寻访的秋意,显得富有深情。
而“只是”二字,一方面真实地写出了桂林地暖的自然特点,另一方面也婉转地表示出诗人在桂林的孤独处境和落寞情怀,那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倒远不如看似无情实多情的丹枫亲近,诗人在异乡的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在这里被表达得更为曲折和深沉。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首联写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西风吹来,酒意全消,于是登楼远望,一片苍茫。
一个“望”字,点明了诗题中的“访”,并领起全篇。
中间两联,就是诗人望中所见。
诗人先是使用反衬手法,通过落日归帆的景象,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
再写烟白霞红的景象,表明秋色不浓,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
只有一树树红枫,给人一点难得的慰藉。
答案:(1)①色彩(视觉)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
高考语文复习:2021年全国甲卷乙卷新高考II卷诗歌鉴赏(课件)
•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陈师道 • 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 •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 不及鸟飞浑自在,美他僧住便平生。 •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 15.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 【答案】 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 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 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4
• 在这首诗中,联系后文“起为苍生试一鸣”来看,曾巩这次出山应是为 百姓而出仕从政的,所以这里的“白云”应是指小人。小人们嘲笑我这次出 山是多事之举,殊不知我此行是要为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
• 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 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 生活真令人羡慕。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然而,他与 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 隐居生活,决然出山。在“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把个人之乐暂且放下,将苍生之忧挂在心头。在这一点上,他与“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可谓异代同心。
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
6
• 【14题详解】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 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 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 不如飞鸟自在。 • 故选C。
2021届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课件(40张PPT)
如何应对“表达技巧类”题目
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 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
方式;
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 手,理清诗歌的思路,
辨析其表现手法;
最后,纵览全篇,多角 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 修辞手法 • 表达方式 • 表现手法 • 结构技巧 • ……
诗歌的修辞手法
诗歌的修辞手法
1.鉴赏修辞手法——借代、双关 2.鉴赏修辞手法——比拟、排比 3.鉴赏修辞手法——通感
• 水仙子·舟中
• 孙周卿
•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 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
• (2)(经典题,4分)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修 辞手法。
首先,题干中的句子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句构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4.鉴赏表现手法——对比、衬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题。 •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 韩愈
•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 • (1)(2019江苏,6分)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 答案:运用了通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把夜色比作凉水,因为冷的色调和冰凉的 水给人的感觉是一致的。这句话以凉水的触觉感受来写夜色的视觉形象,暗示夜已深沉, 寒意袭人,生动新颖,给人以立体的感受。(2分)
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
4.鉴赏表现手法——对比、衬托 5.鉴赏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6.鉴赏表现手法——用典
答题技巧_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课件[156张](精品)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 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 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 鉴赏。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 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 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鉴赏文学 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 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 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结合起来考查。
第一模块
诗歌鉴赏之
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 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 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 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 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 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 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 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 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 中的细节。
一. 要了解诗歌的分类
直接抒情 抒情诗 借景抒情 按内容 叙事诗 借人、事的描述抒情
格律诗
诗歌
按形式
自由诗 散文诗 民歌 文人作品
按来源
新诗
(1919年“五四”始)
新体诗(自由诗)
旧体诗(格律诗)
诗歌 唐代的律诗、绝句 古诗 宋代的词 元代的散曲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
古体诗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乐府诗 五言绝句 :如王之涣《登颧鹊楼》 绝句 七言绝句:如杜牧《泊秦淮》 五言律诗:如杜甫《春望》
古诗
近体诗
(格律诗)
律诗
七言律诗:如杜甫《登高》 排律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PPT课件
15
燕子---- 今非昔比、物在人亡 嫦娥---- 孤独、悔恨 杨花----离散、漂泊 杨柳----离别 日----暗喻明君 佩剑----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 流水----暗示年华或时光易逝。 长亭----离别 南浦、西楼—送别之地 登楼、危栏----常有思乡怀远之意
12
6、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 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 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 悲凉的同义词。
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 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 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 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 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 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 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10
4、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19
意境举例
请概括以下诗句的意境。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0
研究规律 规范答题 诗歌鉴赏的设题答题模式例析
1. 分析诗歌形象型 2. 2.分析诗歌意境型 3.分析表现技巧型 4.分析语言特色型 5.分析炼字型 6.分析关键词型
•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 面缺一不可。
24
202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词鉴赏考点一诗词的形象课件
(二)试题类型 1.人物形象类题型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中诗人的形象。 (2)诗(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 (3)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景物形象类题型 (1)诗中某句(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诗(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景? (3)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3.事物形象类题型 (1)诗中的语句描写体现了形象(物象)怎样的品性特点? (2)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形象。 (3)××句中的“××”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先直抒胸臆,言自己以身报国,志愿坚决,但鬓发已经斑白; 接着触景生情,眺望南山,引出下文。 B.颔联紧承“望南山”句,“横”“笑”二字表现了诗人杀敌 报国的英雄气概和收复失地的决心,气度不凡。 C.尾联从对峥嵘岁月的追忆回到现实,写三秦父老望眼欲穿,左 等右盼,始终没能看到北伐大军开出大散关。 D.本诗观图兴怀,将写实与想象融为一体,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激 情,情感真挚热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如王安石的 《梅花》(“墙角数枝梅”)中“梅花”的形象,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竹”的形象。
【答题思路】
(1)写的是什么(物象的特点)物象→(2)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结
合表达技巧)→(3)指出物中蕴含的诗人的感情。
【答题模板】
【第一层】诗歌描写了
考点一 诗词的形象
(一)考点剖析 诗词形象分为三类:(1)人物形象;(2)景物形象;(3)事物形象。 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张籍 的《秋思》中的形象,这类诗歌常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另一类是 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蓑笠翁”是一个清高 孤傲的隐者形象;诗人既是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两者 巧妙地统一。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也常借助客 观事物来表达情感,这种承载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包括:①景物描写(含季节、时令、地域等);②场面描写(含农事、 战争、狩猎、离别等);③色彩描写。高考对景物形象主要考查 意象类和意境类。
诗歌鉴赏(课件)-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课件(全国通用)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 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
①“翁前子后孙扶掖”句,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 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
②“商行贾坐农耕织”句,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 守本分,各司其职。
每答出一点给3分。“结合内容”1 分,“分析道理”2 分。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读诗句 疏通句意,存疑最可贵
觅什么?什么人情?为什么苦?
热闹的节日氛围:声音、画面、动作、活动。
2021年上海卷 晁补之《虞美人》 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词中画线部分。
2020年全国1卷 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0年新高考1卷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 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0年全国2卷 王安石《读 史》
须知此意无今昔:指必须要明白,此中的深意,从前和现在都是同一个道理。 须知,指必须要知道。此意,此中的深意。无今昔,指不用区分现在和从前。即现 在和从前都是一个道理。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流程及基本技巧+课件46张
回顾高考
一、(2020 全国新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1.B “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 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心惊神伤”。 2.答案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 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每点3分)
思路:一、看标题——“苦笋”——借物抒怀,所以暗含手法,情感。 二、看作者——“陆游”——感情奔放,抗敌御侮。 三、看注释——“第二个注释”(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 媚。)——表情作者的观点态度,所以选项C“吩咐不要过多取食”错。
回顾高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5 答案 (1)C (2)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 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解析(1)“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曲解诗意,诗人认为苦笋虽然味 苦,但就像魏征直言敢谏一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诗人由此想到魏征的美好品节,于 是管束儿童不要过多地采摘,应该给它一个发展的空间,让它经受风雨磨炼,蓬勃生长。 (2)本题要求找出魏征和苦笋之间的相似点。历史上的魏征直言敢谏,人多认为“言行无 礼”,难以接受,和苦笄的“苦”有相似之处。诗歌颔联“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 生”,指出苦笋的“苦节”是与生俱来的,它象征着耿介的性格,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苦笋品 质的认可和赞美。颈联中“我见魏征殊媚妩”引唐太宗的话表达唐太宗对魏征方正人格的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3)联系诗人际遇感受领会诗人情志。由于作者的经历 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 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 王,发出的是“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 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 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 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高贵人”的 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 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考查角度(二) 分析诗人的情感志趣 咏物诗往往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自己的 某种情感和志趣。 【例题2】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注:①曹组:字元庞,北宋后期词人。早年屡试不中,至 宜和三年中进士。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这首咏物词勾勒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兰花形 象?寄寓了词人的什么情怀?
【答案】 (1)幽兰的形象——生于幽径,淡 雅清绝,因芳馨无人领略而寂寞自守,其幽香 可以让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此词既 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寄寓了词人对 其高洁芬芳节操的崇敬,抒写出志节坚芳而寂 寞无闻的才人怀抱。
(2)借助表达技巧概括事物特征。如陆龟 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 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 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烘托 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羁旅思乡诗” 课件
篇目
《渔家 傲·秋思》
写了什么
上片描绘边地 的荒凉景象, 下片写戍边战 士厌战思归的
心情
为什么写(情感)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征人有家难归、功业
难成的哀伤 对于朝廷腐朽、软弱
的愤懑不平
怎样写的 (手法)
白描 视听结合
【跟踪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 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 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 袁绍礼遇。
篇目
写了什么
怎样写的 为什么写(情感)
(手法)
江 南 水 乡 秀 丽 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以 借景抒情
《菩萨蛮》 的 景 色 和 曼 妙 及 沉 醉 其 间 的 闲 用典
的人物
适 游子思乡怀人
比喻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②怀才不遇的感叹。作者借用“袁绍杯”的典故, 感叹自己遇到了严武,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③对亲友的怀念。“剑门犹阻北人来”一句点明剑 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表达了作者对北去友人的 怀念及亲友南来的期盼。
④只身漂泊的孤独(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 颈联写作者雪岭独看落日,剑门阻隔无法通行,流 露出漂泊的孤独、寂寞;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作者 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开怀喜悦心情的 期盼。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54张
(二)表达技巧分析——表达方式
6.以景结情: 含义: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 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收束全诗。 举例: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 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7.托物言志: 含义:指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举例: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 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能够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一)表达技巧分析——修辞手法
4、对偶(对仗):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
相近的意思。对偶的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 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二)表达技巧分析——表达方式
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含义: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 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 式。 举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表达技巧分析——表达方式
5.用典: 含义: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举例:如秦观的《踏莎行》中以“驿寄梅花,鱼传 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 数重的恨。
【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壹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 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诗歌鉴赏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PPT课件(共103张)
2、与诗人相关的诗句。 (物我相通、拟人化)
其中“自”“孤樽”“柔橹”“语”等词 是关键词语。 第二步:概括形象的特征:傲岸不羁、逍遥 洒脱、闲适恬淡。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情境+人物性格)
秋天的月夜,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 在其中,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 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比较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品课件优秀课件《诗歌鉴赏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课件 (共103张)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
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渴望建功立业、
答案: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 特点是:清正廉洁。 (说特点)三年县令任 满离去,马依然瘦弱, 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 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 能抵得住透骨寒风。 (作分析)正是通过这 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 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明作用)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诗 歌鉴赏 各种题 型的答 题技巧 》 课件 (共103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诗 歌鉴赏 各种题 型的答 题技巧 》 课件 (共103张)
1、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自我形象和塑造的人物形象
• (一)鉴赏角度:
• 看背景
• 看描写
• 看意图
• 自主学习《优化设计》P147-148有关内容
• 要求:1、构建知识网络
• 说特点—概括形象特点(性格特点+人物身份)
2021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课件64张)
答案
-6-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2)比拟 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
使描绘的事物更形象,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感人。拟物是把人当 作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而 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绘和刻画。描写的方式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正 侧面描写、白描等。 ①白描
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
-8-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3)夸张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
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做艺术上的渲染, 这种修辞方法叫夸张。夸张的作用是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 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9-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典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崖州城作① 李德裕
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方法,二是说明修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结
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方法有比喻、 (2)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
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 一句的妙处。
问、反问等。高考对于修辞方法的考 (3)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试
高考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课件(精品PPT共26张)
二读诗人:知人论世功夫深
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人,三司盐铁副使陈洎之孙,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 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元祐初年,苏轼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 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 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亦能作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 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
篮舁:即“篮舆”,指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 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也说古时一种竹制的坐椅。《晋书·孝友传 ·孙晷》:“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於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 扶持。” 宋·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①从题目上来看,有“酬”“ 和”“赠”“次韵”“答”等 字眼。②或表谢意(含婉拒)情 感,或表深情,或表干谒,或 表心志。
内容 情感
内容多为送亲别友、寄远怀人。大致有以下几 种方式: ①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②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 但不必用其原字。 ③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④次韵,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 序都须相同。
诗歌的题目,有的有标志词“酬、和、赠、次韵、答”,有的词带有一定的情感,如“怀、思、送、寄、 答”等词,这些词往往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①直接找出显性“情语”,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愁、怨等。 ②细心寻找隐性“情语”,即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 又”“惟”“空”“可”“岂”等。需要引起注意。 ③明确“情语”出现的位置。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在 中间及小序中;隐性“情语”一般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①揣摩所写景物的特点,包括声、色、形、态、味、虚、实、时令方面的特点,进而把握情感:早春之 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 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 ②善于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 ③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 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6-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2)比拟 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
使描绘的事物更形象,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感人。拟物是把人当 作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而 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答案:“晴”和“情”谐音双关,表面上说晴雨的“晴”(晴朗),实际上说情感的“情”(情感)(“有 关闭 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含蓄贴切地表现出抒情女主人公听到情郎的歌声 时所产生的疑虑不安、含羞、惊喜等微妙复杂的情感。
答案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13-
2.表达方式
知识讲解
设问方式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托、用典、设 修辞方法 问、反问、反语等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 结构形式 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
-4-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典例导学 1.修辞方法
知识讲解
设问方式
高考对修辞方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
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 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借助生动的细节描写传 递人物的思想感情,“临发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 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22-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典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方法,二是说明修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结
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方法有比喻、 (2)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
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 一句的妙处。
问、反问等。高考对于修辞方法的考 (3)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试
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 简析它的艺术效果。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①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问: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 的妙处。
答案:这一句使用夸张手法。人不能像鸟那样自由地快速地飞翔,可是即使是鸟儿,也 关闭 要半年才能飞到,极言自己离开京师之遥远。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京城深深的眷念之情, 以及对回京之难的感叹。
答案:直接抒情。后两句直接展示了将士们的心声,不收复河湟一带失地,誓不回头眺 关闭 望故乡。表达了将士们收复失地的决心、克敌制胜的爱国激情、为国捐躯的义无反 顾和公而忘私的英雄主义精神。
答案
-16-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②间接抒情 在分开讲解之前,须明确以下三点:
1)借景抒情、寓(融)情于景和情景交融 它们并无本质的区分,差别极为细微,所以有些答案,常将“寓(融)情于景”和“情景
-15-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典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年少行四首(其三)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①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 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问: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两句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也可答“动作描写”)。用“撚花”“放花”两 关闭 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答案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23-
③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一般
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动静结合往往和衬 托相关,动态和静态相互结合,相互映衬。
交融”并列。 在实际考试中“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是等同的,为保险起见,考生可将“借景
抒情”与“融情于景”一起点出。
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a.前者用于写景诗中,后者多用于咏物诗中。
b.前者的“景”一般由多个物象构成,后者一般只有一个物象,它是靠一个物象的众
多方面构成“景象”。 c.前者的近义语是“情景交融”,后者的近义语是“借物咏怀”,甚至是“象征”。
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问: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并加以赏析。
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渲染了寂静 关闭 的气氛,流露出诗人的孤独无依。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并配以“冷”字,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结构 上引出下句。含蓄地道出内心的孤独凄凉。
答案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10-
(4)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物的局部(或
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 含蓄。
-11-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典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斋独宿 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2-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核心知识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
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表达技巧是 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在这里我们重点对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 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加以讲解。
-3-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答案
-18-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b.托物言志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情等手法,把
自己的理想、人格、观点融于具体的事物中,咏物和咏怀合二为一。
【典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问: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典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①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①包羞:于心不安,感到耻辱。 问:该诗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绘秋景?这种手法的运用有 什么作用?
3)其他 如问及情与景的关系,可回答寓(融)情于景、借景生情、融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情写乐景、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等。
-17-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a.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和情景交融
【典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渔家傲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 和春付与东流水。
有交叉重合之处。
分析。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14-
(1)抒情方式 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诗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
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 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①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达 自己的思想感情。
答案:第二联用了白描(或“意象并列”“名词叠用”亦可)手法。描绘出西风里酒旗招展、关闭 细雨中菊花盛开的秋日景象。质朴而清丽,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答案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21-
②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其实都是诗人精心的设置
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 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
学案四
学案五
表达方式
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表现手法
;借古讽今)
表 (艺术
虚实关系、动静关系、远近上下关系
达 手法) 描写手法 象征、抑扬、白描、工笔
技
对比、烘托、渲染、衬托、联想与想象
巧
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间的关系
绘和刻画。描写的方式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正 侧面描写、白描等。 ①白描
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