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润滑性试验及其进展共47页文档

合集下载

柴油机润滑系统(完整版)ppt资料

柴油机润滑系统(完整版)ppt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 3润滑系统的主要零部件
• 进油管安装于泵体一侧,与机油泵的进油腔连通。集滤器固定在进 油管的端口,对进入机油泵的机油进行过滤。机油泵出油腔与前端盖 的出油管连通,出油管直接与缸体主油道连通。限压阀安装于出油管 一侧。
上一页
返回
7. 3润滑系统的主要零部件
• 7. 3. 1机油泵
• 机油泵的结构分成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种。机油泵通常安装在发动机 曲轴箱内,有些重型柴油机的机油泵安装在发动机缸体外。
• (1)齿轮式机油泵 • 齿轮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齿轮式机油泵由泵体、齿轮和泵盖组成。
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位于泵体内,齿轮两端分别是进油腔和出油腔, 有油孔与外界连通,泵盖用来密封泵体腔室。
下一页 返回
7. 1概述
• 7. 1. 2发动机的润滑方式
• (1)压力润滑
• 对于曲轴轴承、凸轮轴轴承等承受载荷大、 运动速度高的零部件,润滑系统利用机油泵, 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连续不断地送到摩擦 外表间隙中,使之在零件外表形成具有一定强 度的油膜,以保证零部件间的润滑。
• (2)飞溅润滑
• 利用飞溅起的润滑油油滴和油雾,对裸露在
7. 2润滑系统的组成与润滑系统的油路
• (4)机油冷却器 • 大型柴油机的热负荷较大,机油温度较高,必须设有机油冷却器或
者散热器对机油进行冷却散热。 • (5)主油道 • 发动机缸体上铸有主油道,通过主油道可将机油送到各摩擦外表间
隙处。 • 为保证润滑系统正常工作,润滑系统还设有各种阀类,如限压阀、
外的摩擦外表进行润滑,如汽缸壁、活塞销、
配气机构的一些零部件等。
上一页
返回
7. 2润滑系统的组成与润滑系统的油路

HFRR法测定生物柴油及其原料油的润滑性能研究

HFRR法测定生物柴油及其原料油的润滑性能研究

HFRR法测定生物柴油及其原料油的润滑性能研究杨远猛;李法社;陈丹;张小辉;李秀凤;包桂蓉;杜威【摘要】The lubrication properties of 14 kinds of biodiesels and their raw oils were analyzed by HFRR.Through the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of Chinese prickly ash oil biodiesel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the measurement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test temperature 60 ℃,temperature inside the box 22-24 ℃ and test humidity 40%-50%.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deviation of average grinding spot diameter and corrected grinding spot diameter could be reduced,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on the test results could be reduc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ubrication performances of 14 kinds of biodiesels and raw oils had some differences,and the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difference of biodiesel was less than the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difference of raw oil.The corrected grinding spot diameter of waste oil among 14 kinds of raw oils was the maximum,while the corresponding corrected grinding spot diameter of waste oil biodiesel among 14 kinds of biodiesels was the minimum.Meanwhile,the corrected grinding spot diameter of waste oil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waste oil biodiesel.Additionally,the lubrication performances of the other 13 kinds of vegetable oils were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biodiesels.%采用HFRR法对14种生物柴油及其原料油的润滑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花椒籽油生物柴油不同工况下润滑性能的测定分析,得出分析测定生物柴油润滑性能的试验温度为60℃,箱内温度为22~24℃、相对湿度为40%~ 50%最佳,能很好地弱化平均磨斑直径和校正磨斑直径偏差,减小环境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测试结果显示:14种生物柴油及其原料油的润滑性能有一定的差别,生物柴油的润滑性能差别较其原料油的润滑性能差别小;地沟油的校正磨斑直径在14种原料油中最大,而相应的地沟油生物柴油的校正磨斑直径在14种生物柴油中最小,且地沟油的校正磨斑直径大于地沟油生物柴油的校正磨斑直径;其他13种植物油脂的润滑性能优于其对应生物柴油的润滑性能.【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7(042)005【总页数】4页(P65-68)【关键词】生物柴油;HFRR法;润滑性能;校正磨斑直径【作者】杨远猛;李法社;陈丹;张小辉;李秀凤;包桂蓉;杜威【作者单位】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冶金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昆明650093;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冶金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冶金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昆明650093;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冶金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冶金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昆明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45;TK63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柴油润滑性及润滑性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柴油润滑性及润滑性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柴油润滑性及润滑性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杨永红;齐邦峰
【期刊名称】《江苏化工》
【年(卷),期】2007(035)002
【摘要】柴油的低硫化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柴油出现了润滑性差的现象.综述了影响柴油润滑性的因素和磨损机理及低硫柴油的润滑性添加剂,认为酯类是极具应用前景的抗磨剂;并对柴油润滑性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总页数】5页(P6-10)
【作者】杨永红;齐邦峰
【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113001;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抚顺,11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24.8+1
【相关文献】
1.车用柴油添加剂润滑性的研究 [J], 王维民
2.RHY1601柴油润滑性添加剂的研制 [J], 刘泉山;刘维民;徐小红;谢建海
3.硅铝型天然陶瓷矿物添加剂对柴油机油润滑性能的影响 [J], 于鹤龙;杨红军;钱耀川;赵春峰;徐滨士
4.煤液化柴油对润滑性添加剂的感受性试验 [J], 冯玉艳;白雪梅
5.柴油润滑性及润滑性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J], 王冠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硫柴油润滑性改进研究进展

低硫柴油润滑性改进研究进展

低硫柴油润滑性改进研究进展摘要以玉米油、向日葵油、橄榄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掺入到加氢裂化柴油中,生物柴油掺入量为0.5%以上,可使加氢裂化柴油磨痕直径小于460μm。

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对加氢裂化柴油的抗磨性能远不如生物柴油效果明显,微量的油酸、甘油单油酸酯等极性杂质对提高加氢裂化柴油的润滑性效果显著。

研究表明:十六烷值改进剂会降低润滑性改进剂的添加效果,清净剂对柴油润滑性改进剂具有协同作用,流动性改进剂对柴油的润滑性有改善作用。

国内外对醇、醚、酯、羧酸以及胺、酰胺化合物作为柴油抗磨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链脂肪酸单酯化合物抗磨性能较好,对柴油性能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在加剂量为500μg/g时,7种长链脂肪酸单酯化合物都能使低硫柴油的 HFRR 平均磨斑直径低于460μm。

关键词生物柴油改进剂抗磨剂润滑性磨痕直径随着全世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加强,对柴油等燃料油中硫含量的限制越来越严格。

2006年在欧洲、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环境保护法中规定柴油中硫含量在15μg/g以下。

而我国普遍使用的柴油硫含量在1000~2000μg/g。

为了保护环境,国家正在积极准备修改现行柴油标准,将硫含量控制在500μg/g以下。

北京市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国Ⅳ排放标准,控制柴油中硫含量不大于50μg/g,提前步入国Ⅳ时代。

为了达到低硫柴油的要求,炼油厂采用加氢精制、加氢改质和加氢裂化等工艺生产低硫柴油,但随着柴油精制的加深,柴油中作为输送泵和高压油泵的天然润滑性物质也有所降低,从而无法为油泵提供可靠的润滑,增加了泵的磨损,降低了泵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提高低硫柴油的润滑性,才能达到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能确保发动机寿命,成为广大石油化工科技工作者的一项迫切任务。

1 生物柴油成分对提高超低硫柴油润滑性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以加氢裂化柴油为原料,分别考察掺入以玉米油、向日葵油、橄榄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同时考察掺入以生物柴油中几种典型成分及其复配物对加氢裂化柴油润滑性的影响,为今后以植物油、生物柴油等为原料合成高效超低硫柴油抗磨剂提供技术基础和数据。

#柴油润滑性和润滑性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柴油润滑性和润滑性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柴油润滑性及润滑性添加剂的研究进展杨永红1,齐邦峰2(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 113001;2.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抚顺 113003)摘要柴油的低硫化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柴油出现了润滑性差的现象,本文综述了影响柴油润滑性的因素和磨损机理及低硫柴油的润滑性添加剂,认为酯类是极具使用前景的抗磨剂;并对柴油润滑性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低硫柴油;组分;磨损机理;抗磨添加剂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iesel Lubricityand Anti-wear AdditiveYang Yonghong1Qi Bangfeng2(1.School of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 Chemical Technology, Fushun 113001,China; 2.Fush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 Petrochemicals, Fushun 113001) Abstract: The lubricity of low sulfur diesel fuels tends to be poor, due to deep desulfurize.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lubricity of diesel fuels, wear mechanism and lubricity additives. The ester is ideal lubricating additive for low sulfur diesel fuel, because of its good lubricity. It bringed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to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diesel lubricity.Key words: low sulfur diesel fuels; components; wear mechanism; anti-wear additives1 前言和汽油发动机相比,柴油发动机具有效率高、清洁、耐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在相同功率下,汽车用柴油机比用汽油机节省燃料(按体积计) 30% ,并且柴油机排放的CO、Kn ox 和HC 比相同性能的汽油机低95% ,排放的CO2也比汽油机少25 %。

大功率车用柴油机润滑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大功率车用柴油机润滑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大功率车用柴油机润滑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对于汽车来说,尤其是大功率重型车,对发动机的要求较高,发动机作为汽车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了整车的质量,所以对于整车所匹配的发动机问题是每一个车主都较为关注的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功率车用柴油机的润滑系统相关问题,并介绍了现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最后对柴油机润滑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望给予相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大功率;柴油机;润滑系统;发展现状;趋势前言发动机作为车辆动力的来源,其主要是由冲击、集循环、回转等一系列复杂的运动系统组成,而润滑系统在发动机组成中非常重要。

如若发动机润滑系统出现故障,直接会导致机械零部件在运动过程中阻力增大,导致发动机零件过度磨损,损失机械能的同时带来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尤其是目前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性价比高、耗损少等指标受到人们的欢迎,则有必要对发动机的润滑系统进行分析,以利于汽车动力系统的设计和研究[1]。

1.柴油机润滑系统的研究现状1.1国外的研究现状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和进步,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汽车工程师就从润滑系统的角度入手,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润滑系统模型,然后再利用计算机对模型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同时对模型进一步验证,第一次的从系统的角度对发动机润滑系统进行了模拟设计,随后又对汽车的性能、功能指标进行逐步的分解,得到了零部件的详细开发流程,最后对润滑系统进行总结和完善,极大的提高了润滑系统的开发效率和开发水平。

这一逻辑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只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考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以及应用软件工具的差异导致的研究重点不同。

其中较为出名应用软件有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开发的往复式发动机摩擦和润滑分析综合软件包FLARE,该软件能够较为全面的分析出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情况。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发动机润滑系统进行研究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美国的Ford就报道了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汽车发动机的润滑系统,随后Cummins 公司也发表了网络解法对润滑系统模拟实验,在80年代过后,英国的Perkins 研发出了一种通用的润滑系统油路网络模拟程序,其能够更完善的反映出润滑系统的真实情况[2]。

影响柴油润滑性测定结果的因素考察

影响柴油润滑性测定结果的因素考察

测 得 的 S 变 化 不 明 显 ,
3次 结 果 的 极 差 为 7, 按 F : 60 校 正 后 , 3次 结 果 的 极 差 为 26, 极 差 变 大 。
◇ 从 车 用 柴 油 2的 数 据 看 , 随 着 温 度 和 相 对 湿 度 的 变 化 ,所 测 得 的 MWSD 变化 明显 ,3次 结 果极 差 为 51, 按 HCF=60校 正 后 ,3次 结 果的极差为 6,极 差变小
平 均 磨 斑 直 径 5 变 化 不 明显 ,
4次结 果 的极 差为 16,湿 度校正 系
数 按 标 物 证 书 给 定 值 12校 正
后 ,校正后 的结果 与
接近 ,
极 差 为 12,且 与 标 物 证 书 给 定 的 标
称 值 420 u m 接 近 。 如 果 将 其 作 为
条件 控 制不 一致 ,会使 测 定结 果 重 复 性 变 差 另 外 , 由 于 摩 擦 原 理 的 复 杂 性 、 试 验 样 品 的 多 样 性 、 方 法 的精 密 度等 因素 影 响 ,也 会使 不 同 操 作 者 之 间 结 果 一 致 性 、可 比 性 差 本 文考 察 了温 度和 相对 湿 度、样 品 均 匀 性 及 样 品 存 放 时 间 对 柴 油 润 滑 性 测 定 结 果 的影 响
由 表 1可 以 看 出 , 虽 然 温 度
和 相 对 湿 度 的 控 制 符 合 SH/T
0765- 2005的 要 求 , 但 对 于 不 同
样 品 ,温 度 和 相 对 湿 度 的 变 化 的 影 响 不 同 :
◇从高 标 样 品的数 据 看 ,随着
温 度 和 相 对 湿 度 的 变 化 ,所 测 得 的

柴油润滑性能评定方法研究

柴油润滑性能评定方法研究

柴油润滑性能评定方法研究随着环保要求的越来越严格,特别是车用柴油国家标准《GB/T 19147-2013车用柴油V》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生产高质量的清洁柴油,已成为现代炼油工业的发展方向。

柴油加工工艺的变化,使得柴油中的有效抗磨组分越来越少,车用柴油的润滑性也随之变差,从而导致将柴油作为自润滑的高压柴油泵的磨损加大,缩短了泵的使用寿命。

为了防止发动机高压泵出现过度磨损,GB/T19147-2013标准中已包括润滑性测试指标,即磨斑直径不大于460um。

目前,我国许多单位部门职责内容不同,使用柴油润滑性检测设备的目的也就不同。

GB/T19147-2013标准中规定的润滑性测试指标,即磨斑直径不大于460um。

其中,该项指标所依据的检测方法《SH/T 0765-2005柴油润滑性评定法(高频往复试验机法)》中还涉及到了试验的重复性和再现性问题。

SH/T0765-2005方法中明确指出柴油润滑性指标试验检测重复性:由同一操作者,用相同的仪器对同一试验材料,在恒定的操作条件下,按照规定的正确方法操作,所得两次重复试验结果之差,不应超过63um;再现性:由不同操作者在不同的实验室,对同一试验材料进行试验,所得两个独立的试验结果之差,不应超过102um。

即该试验方法所得结果重复性为63um,再现性为102um。

这样就会有单位担心所检测样品结果的重复性与再现性问题。

比如,某炼油厂使用所属柴油润滑性检测设备按照SH/T0765-2005方法检测即将要出厂的样品,测两遍得出润滑性结果为432um和512um,重复性指标步不仅超出了方法SH/T0765-2005要求的范围,第二遍结果更是超出标准GB/T19147-2013规定的不大于460um指标。

为尽量减少此类情况,就必然要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首先就要了解与柴油润滑性检测结果相关联的因素,其次熟悉检测样品的特性也是关键。

根据方法SH/T0765-2005中所规定的条件(如表1、图2)及要求可知,柴油润滑性指标检测结果除了与设备的精度相关,与试验环境的温度、湿度也有一定关系。

用高频往复试验机测定柴油润滑性

用高频往复试验机测定柴油润滑性
置) 不受 污染 。
将测 试 圆片 放 入样 品池 , 面 向上 。 将 测 试 光
清 晰掌 握该 分析 方法 ; 练操 作步 骤 ; 握分 析要 熟 把 点 、 点 , 成为 一项 有意 义 的工作 。 难 就
球放 在测 试球 支 架 的槽 内 , 螺 丝 固 定 好 。将 测 用 试球 支架 与 H R F R上 的振 动 臂 棚 连 , 固定 。 将 并
使用 前 , 品池和 测试球 、 试 圆片 以及 它们 样 测 的 固定支 架 、 有 相关 的 固定 螺 丝 , 要浸 泡在 甲 所 均 苯 中, 超 声 波 清 洗器 清 洗 数 次 , 后 换 丙 酮 清 用 然
Pr1( at 》 柴油 一使 用高 频 往 复 试验 机 ( F R) H R 测定 润 滑性 一第 一部 分 : 定 方法 ) 测 。在 柴油 这样 的普
通石化产品标准里 , 直接采用国际标准 , 在我 国是
非 常罕 见 的。 由于 国内没 有 相 应 的 分 析 方法 , 分 析 仪器 且
特殊 , 项分 析 在我 国开 展及 应用 不普遍 。因此 , 该
洗, 以确保彻底清洁。在之后 的安装过程中, 要使 用清洁的工具 , 保护测试部分( 球 , 片, 池和固定装
( V 1 A P ) 实 验过 程 的 平 均 绝对 水 蒸 气 压 A P 和 V 2、
热 电偶插 入样 品 池 。
1 实 验 部 分
1 1 仪器 和试 剂 .
在恒 温恒 湿箱 温度 和湿 度 满足 实验 条件 的情
况下 。 F R要 在恒 温 恒湿 箱 内放 置 一段 时 间 , HR 使
高 频往 复试 验装 置 ( 包括 高频 往 复试 验 机 、 恒

0765柴油润滑性评定法

0765柴油润滑性评定法

0765柴油润滑性评定法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12156一1:199'7《用高频往复试验机评定柴油的润滑性—第一部分:试验方法》口本标准是根据LSD 12156一I:1997重新起草的。

为了更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ISO 12156一I:1997时进行了修改。

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本标准与ISO 12156一1:1997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删除了ISO 12156一1:1997引用标准中没有被本标准直接引用的标准。

—提出参考油需密封冷藏。

—增加了类似的试验件如经参考油验证符合要求也可以使用的内容。

—将原标准第9.9条中的内容作为本标准第8.8条中的一部分内容,而将原标准8.8条中的后半部分内容作为本标准的第8.9条。

为了方使使用,本标准还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文字表述按我国的习惯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间邱祁鸣、宋海清、张建荣。

本标准首次发布。

引言所有柴油喷油设备在一定程度上都把柴油作为一种润滑剂。

过度摩擦引起的磨损会缩短柴油机喷油泵和喷油器等发动机部件的寿命,柴油润滑性差是原因之一。

已证实,在出现边界润滑的条件下,试验结果与柴油喷油设备因磨损而出现的损坏有关系。

本方法的试验结果与柴油及相关设备的润滑问题有很好的相关性,并能适当地预报柴油的润滑性能。

柴油润滑性评定法(高频往复试验机法)瞥告一使用本标准会涉及到危险材料、操作和设备,本标准没有指出在使用中所有涉及到的安全问题。

因此用户在使用本标准前应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并确定有适用性的管理制度。

1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采用高频往复试验机(EM)评价柴油(包括那些含有润滑添加剂的柴油)润滑性的试验方法。

柴油机的润滑PPT演示课件

柴油机的润滑PPT演示课件
• 模拟的是气缸壁上油膜的工作条件,适用于柴油机润滑油。
2)抗氧化安定性
• 在规定温度(125 ℃ )下,通入一定流速的空气或纯氧4h或8h,分别测 定油氧化后生成的沉淀物和酸值,沉淀物、酸值少抗氧化安定性好。
• 模拟液压油的工作条件,适用于液压油和透平油等。
船舶柴油机
14
三、润滑油的性能指标
5. 腐蚀度
铝有腐蚀作用。 国外用总酸值TAN和强酸值SAN,单位为mgKOH/g。
船舶柴油机
12
三、润滑油的性能指标
3、抗乳化度 乳化:
• 滑油中漏入水,经搅拌使滑油形成乳浊液并生成泡沫的过程。
影响:
• 乳浊液使油膜承载能力↓,滑油变质速度↑,且在分油机中难以分离;吸 附机械杂质、污损摩擦表面,磨粒磨损↑。
抗乳化度:
• 乳化后自动分层所需的时间(以分钟计),时间短,抗乳化度好,反之 则差。
船舶柴油机
13
三、润滑油的性能指标
4. 热氧化安定性和抗氧化安定性
• 都是衡量滑油在使用条件下抵抗空气氧化的能力,仅是试验方法和应用 对象不同,而得到不同的指标。
1)热氧化安定性
• 在规定的高温(250℃)下,空气流过薄层试验油,油氧化生成50%漆状 物所需的时间来评定。时间长,热氧化安定性好。
• SAE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把滑油 分为10个等级,如表5-1。
• ISO(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把滑油按40℃ 时的运动粘度的数值分成18个等级,如表5-2。
3)混合润滑 附近)。干摩擦+边界润滑=半干润滑。
无润滑(干摩擦)

1.27-柴油润滑性能检测

1.27-柴油润滑性能检测

柴油润滑性能检测一:柴油润滑性能(003)轻质石油产品,复杂烃类(碳原子数约10~22)混合物。

为柴油机燃料。

主要由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加氢裂化、石油焦化等过程生产的柴油馏分调配而成;也可由页岩油加工和煤液化制取。

柴油又称油渣,是石油提炼后的一种油质的产物。

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

它的主要成分是含10到22个碳原子的链烷、环烷或芳烃。

它的化学和物理特性位于汽油和重油之间。

二:柴油润滑性的部分检测标准GB/T 10327-2011 发动机检测用标准轻柴油技术条件GB 11122-2006 柴油机油GB 11871-2009 船用柴油机辐射的空气噪声限值GB/T 12786-2006 自动化内燃机电站通用技术条件GB/T 13032-2010 船用柴油发电机组GB 13749-2003 柴油打桩机安全操作规程GB 14097-1999 中小功率柴油机噪声限值GB/T 14363-2009 柴油机机油消耗测定方法GB/T 15097-2008 船用柴油机排气排放污染物测量方法GB/T 16570-1996 汽车柴油机架装直列式喷油泵安装尺寸GB/T 17038-1997 内燃机车柴油机油GB/T 17411-1998 船用燃料油三:柴油使用中常见的问题气阻:轻组分多喷油泵磨损、寿命减短:润滑性不够敲缸、尾气带黑烟:十六烷值过低熄火:供油不畅或油品含有大量水分金属部件腐蚀:活性硫含量高、酸性物质多燃烧室结焦积炭:馏分重、多环芳烃、残炭、灰分和硫含量高生成油泥、颜色变深:烯烃等不饱和烃及非烃类物质等不稳定组分多,氧化安定性差。

四:柴油的具体检测项目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杂质含量、含蜡量、含硫量、含胶量、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成分分析:1、碳元素检测、氢元素检测、硫元素检测、硫化氢检测、硫化物检测、二硫化物检测、单质硫检测、氮元素检测、氧元素检测、物相定量分析(成分分析)、元素分析、化学分析、油品鉴定、单元素定量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2、金属元素检测:镍元素检测、铁元素检测、钒元素检测、铜元素检测、砷元素检测3、原油盐类检测:氯化钠检测、氯化镁检测、氯化钙检测科标能源检测中心专业提供柴油密度检测、柴油色度检测、柴油润滑性检测、柴油成分检测等相关检测项目(1.27)。

国Ⅴ车用柴油润滑性改进剂研究进展

国Ⅴ车用柴油润滑性改进剂研究进展

国Ⅴ车用柴油润滑性改进剂研究进展马宝利;徐铁钢;张文成;刘茉【摘要】综述了车用柴油润滑性机理、润滑性改进剂作用机理及种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类型润滑性改进剂的技术优势与弊端,指出未来国Ⅴ车用柴油润滑性改进剂的发展趋势是开发低成本环保型酯类润滑性改进剂及生物柴油等.【期刊名称】《精细石油化工进展》【年(卷),期】2017(018)002【总页数】3页(P44-46)【关键词】国Ⅴ柴油;润滑性机理;润滑性改进剂;生物柴油;车用柴油【作者】马宝利;徐铁钢;张文成;刘茉【作者单位】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庆163714;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庆163714;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庆163714;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检测公司黑龙江大庆163714【正文语种】中文我国车用柴油2017年全面进入国V时代,国V柴油最主要的指标是含硫小于10 μg/g,国内炼化企业普遍采用加氢工艺进行柴油加氢脱硫,但深度加氢脱硫工艺会导致柴油的润滑性下降。

近年来柴油发动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燃油喷射过程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增加,对柴油润滑性的要求和依赖程度更高[1]。

目前比较经济可靠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向国V车用柴油中添加润滑性改进剂(又称抗磨剂)来改善柴油的润滑性。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由于柴油润滑性变差导致柴油发动机高压油泵及输油系统故障的现象,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低硫柴油润滑性差开展了大量的机理研究,普遍的观点是加氢脱硫过程导致了柴油润滑性变差,目前正在积极研究具体是何种原因或是何种组分导致润滑性变差。

LEMIN等[2]认为在加氢脱硫的同时柴油中具有润滑性的天然极性化合物被脱除,主要包括含氧和含氮化合物,尤其是酚和羧酸族类物质与柴油润滑性间存在着临界浓度。

韦淡平等[3-4]针对低硫柴油润滑性变差现象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发现柴油中起润滑作用的主要物质是能够生成高电阻保护膜的极性杂质物质,包括含氮化合物、芳烃和多环芳烃等,该类物质很容易随着柴油的深度加氢脱硫而脱除,从而导致低硫柴油润滑性变差。

国V车用柴油润滑性改进剂研究进展

国V车用柴油润滑性改进剂研究进展
2 . 2 . 4 剂 主 要 是 醇 、 醚、 酯、
羧酸以及胺 、 酰胺等 活性化合物 , 其 中作为 国 V
车 用柴 油润 滑 性 改进 剂 的 主要 是 脂 肪 酸 类 、 脂 肪
柴油 润滑 性 变 差 现 象 进 行 了大 量 的 基 础 研 究 工 作, 发现柴 油 中起 润 滑 作 用 的 主要 物 质 是 能 够 生 成 高 电阻保 护 膜 的极 性 杂质 物 质 , 包 括 含 氮 化合
物、 芳烃 和多 环芳 烃等 , 该类 物 质很容 易 随着柴 油 的深 度加 氢脱 硫 而 脱 除 , 从 而 导致 低 硫 柴 油 润 滑 性 变差 。其研 究 结 果 还 表 明 , 某些 柴 油 中 的硫 化 物 不仅不 具 备 润 滑 功 能 , 而且 促 进 磨 损 。 阊邱 祁 鸣 等 依 据 l 0年 累积 分 析 数 据对 柴 油组 分 和 润
相对于调整 柴油加氢 工艺 和柴油 池调 和 比例 , 向柴油中添加润滑 I 生 改进剂是简便且经济可行 的技
的要求和依 赖 程度 更 高¨ J 。 目前 比较 经 济 可靠 的 解决办法 是通过 向 国 V车用 柴油 中添 加润 滑性 改
进剂 ( 又称抗 磨剂 ) 来改善 柴油 的润 滑性 。
黏 度及 芳烃 含量 等 都 有 相 关 性 , 也 印证 了影 响柴
油 润滑 性 因素 的多样 性 和复杂 性 。
2 0 1 7年 3月
马宝 利等. 国 V车用柴油润滑性改进剂研究进展
4 5
2 . 2 改进 剂种 类
网, 且若加量 不合理会 导致酸类柴油 润滑性 改进剂 与金属表 面作 用 , 造成金 属腐 蚀 引。
滑 性能 的相 关性 进 行 了研 究 , 结 果 表 明 车用 柴 油 的润 滑性 与 柴 油本 身 的含 氮量 、 馏程 、 密度 、 运 动

柴油润滑性实验探究

柴油润滑性实验探究

柴油润滑性实验探究任楠【摘要】车用柴油润滑性分析,在具体操作中,有一些要点和难点,这些要点和难点,关系到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描述了该分析方法的具体实验过程总结了分析过程中的要点,难点,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期刊名称】《化工管理》【年(卷),期】2017(000)021【总页数】1页(P91)【关键词】柴油;润滑性;高频往复试验机【作者】任楠【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辽宁辽阳111003【正文语种】中文为适应环保法规对发动机排放要求,柴油润滑性下降是必然趋势。

柴油润滑性不好,将导致精密部件过度磨损,发动机功率不足或怠速不稳,研究柴油润滑性对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减少发动机部件磨损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是使用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测定润滑性,此项分析能够最直观的反映油品的润滑性。

将试验品放在指定温度的恒温油槽内,用固定在垂直夹具中的钢球对水平安装的钢片进行加载,钢球以指定的频率和冲程往复运动,球与片的接触界面完全浸在样品中,试用钢球的磨斑直径来表示试验样品的润滑性,并根据试验的温度把钢球的磨斑直径校正到标准状况下的数值,最后结果用校正的磨斑直径标示[1]。

(1)清洁工作。

清洁工作对此项分析很重要,样品池和测试球,测试片以及它们的固定支架,所有相关的固定螺丝,在使用前要彻底清洁。

(2)安装并固定测试片,测试球,然后将热电偶插入样品池。

(3)确认恒温恒湿箱的温度和温度满足试验条件,实验前,要保证高频往复机与恒温恒湿箱内的温度一致,向样品池内注入2ml式样,在振动臂上悬挂200g砝码,开始实验。

(4)架台实验时间是75min,实验结束后卸下测试球支架,用异辛烷和丙酮清洗至清洁,干燥。

(5)将装有测试球的支架放在显微镜下面,调整位置使测试球磨痕处于目镜视野的中心,调节显微镜的焦距,直到能够清楚的看到磨痕的边缘,在X轴和Y轴方向上分别读取磨痕直径,精确到1μm[2]。

输入数据计算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