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设计理念及建设意义
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3篇
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3篇篇一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一、项目背景胸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涉及多种严重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
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胸痛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胸痛患者的救治存在诸多问题,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规范、转诊流程不畅等。
因此,建立胸痛中心,优化胸痛患者的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项目目标1. 建立规范化的胸痛中心,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水平和效率。
2. 优化胸痛患者的救治流程,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诊断准确性。
3. 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提高胸痛患者的转诊效率。
4. 开展胸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胸痛的认识和自我救治能力。
三、项目内容1. 胸痛中心的建设成立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胸痛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完善胸痛中心的基础设施,包括诊室、检查室、导管室等。
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急救药品,提高救治能力。
2. 胸痛患者的救治流程优化制定胸痛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时间要求。
建立胸痛患者的优先就诊机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建立转诊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
3. 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建立与周边医院建立协作关系,签订协同救治协议。
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指导。
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协同救治能力。
4. 胸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培训开展胸痛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胸痛的认识和自我救治能力。
举办胸痛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急救能力。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完成胸痛中心的规划和设计,包括选址、装修、设备采购等。
2. 第二阶段:完成胸痛中心的人员培训和认证,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
3. 第三阶段:开始胸痛患者的救治工作,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
五、项目预算1. 基础设施建设:[X]万元2. 医疗设备采购:[X]万元3. 人员培训和认证:[X]万元4. 健康教育和培训:[X]万元5. 其他费用:[X]万元六、项目预期效果1. 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效率和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胸痛中心设计理念和建设意义培训课件
中国STEMI救治面临的问题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患者延误:发病至就诊5~8小时 转运延误 院内延误:D2B延误 PCI医院和非PCI医院之间缺乏有效协作机制 医保延误 早期再灌注率低:5%---预后差
• Li J, et al. Lancet 2014 Jun 23. pii: S0140-6736(14)60921-1.
中国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率低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国PEACE回顾性AMI研究:我国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率低。
CPC显著提高STEMI救治能力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大幅缩短再灌注时间
• 1981年第一家CPC • 2000年 D2B <90min的达标率35% • 2005年 平均D2B 95min • 2010年 平均D2B 65min
或再抬高)。
急性心梗救治:技术可以改变预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后?
<1960s 保守治疗 院内死亡率 30% 1
1960sCCU建设 院内死亡率 15%
2
1980s溶栓治疗 院内死亡率 <10%
3
1990s PCI治疗 院内死亡率 <5%
• Li J, et al. Lancet 2014 Jun 23. pii: S0140-6736(14)60921-1.
胸痛中心的建设小讲课护理课件
标准化
为了提高胸痛疾病的诊疗水平,胸 痛中心逐渐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操 作流程和治疗规范,以确保患者得 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智能化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 ,胸痛中心逐渐实现智能化管理和 诊疗,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技术创新
影像技术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如CT 、MRI等,胸痛中心的诊断能力 得到显著提升,能够更加准确地
建设实施
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建 设,确保各项设施和设备的安
装与调试符合标准。
评估与改进
对胸痛中心进行全面的评估,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 进,持续优化中心运营管理。
建设要点
专业化团队
组建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 护团队,确保中心具备高效、
专业的救治能力。
标准化流程
制定科学、规范、高效的救治 流程,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 得到有效救治。
护理要点
疼痛管理
有效控制患者胸痛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胸痛相关知识,提高患者 自我保护意识。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 支持。
预防措施
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采取预防胸痛复发 的措施。
CHAPTER
04
胸痛中心的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专业化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胸痛中心 逐渐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针对不同类型的胸痛疾病提供更
按管理模式分类
可分为独立型胸痛中心和协作型胸痛中心。独立型胸痛中心独立承担诊疗任务, 而协作型胸痛中心则与其他医疗机构协作,共同完成诊疗任务。
CHAPTER
02
胸痛中心的建设
建设流程
01
02
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3篇
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3篇篇一《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胸痛作为其重要的症状表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建立胸痛中心可以优化胸痛患者的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和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二、项目目标1. 建立高效、规范的胸痛中心运作模式。
2. 缩短胸痛患者从发病到有效治疗的时间。
3. 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预后质量。
4. 加强与相关科室和医疗机构的协作与沟通。
三、项目实施步骤1. 组建胸痛中心团队包括心内科、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等相关专业人员,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2. 制定胸痛中心工作流程和制度规范胸痛患者的接诊、诊断、治疗、转运等环节,确保流程顺畅、高效。
3. 人员培训对胸痛中心团队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胸痛的诊断、治疗、急救技能等,提高团队的专业水平。
4. 设备和技术支持配备必要的检查设备和治疗手段,如心电图机、心肌标志物检测仪、介入治疗设备等,确保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 建立胸痛患者绿色通道优化挂号、缴费、检查、治疗等环节,确保胸痛患者能够得到优先处理。
6. 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建立胸痛患者的转诊机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胸痛患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7. 宣传和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胸痛的相关知识和胸痛中心的作用,提高公众对胸痛的认识和自救能力。
四、项目评估1. 定期对胸痛中心的工作流程和救治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流程和制度。
五、项目预算1. 人员培训费用。
2. 设备购置和维护费用。
3. 宣传和教育费用。
4. 其他相关费用。
六、项目时间表[具体列出项目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七、风险与应对措施1. 可能存在人员配合不默契的风险,加强团队培训和沟通。
2. 设备故障风险,建立设备维护和应急预案。
3. 患者数量波动风险,合理安排资源,做好应对准备。
篇二《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一、项目背景胸痛是一种常见且可能危及生命的症状,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3篇
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3篇篇一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一、项目背景胸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是多种严重疾病的表现,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
这些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胸痛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胸痛中心是为了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效率和质量,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建立的一种医疗模式。
它通过优化流程、整合资源、规范诊疗等措施,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二、项目目标1. 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胸痛中心,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2. 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3. 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三、项目计划1. 组织架构:成立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和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2. 人员培训: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胸痛中心建设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胸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和介入治疗、心肺复苏等。
3. 流程优化:优化胸痛患者的就诊流程,包括预检分诊、挂号、检查、诊断、治疗等环节,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4. 设备配置:按照胸痛中心建设的要求,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和急救药品,如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溶栓药物等。
5. 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胸痛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患者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6. 质量控制:建立胸痛中心质量控制体系,对胸痛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估,持续改进质量。
7. 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胸痛中心的建设和胸痛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救能力。
四、项目预算1. 人员培训费用:预计[X]万元。
2. 流程优化费用:预计[X]万元。
3. 设备配置费用:预计[X]万元。
4. 信息系统建设费用:预计[X]万元。
5. 质量控制费用:预计[X]万元。
6. 宣传教育费用:预计[X]万元。
7. 其他费用:预计[X]万元。
五、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1. 人员培训效果不佳:加强培训管理,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内容。
医院胸痛中心构建的工作实施方案
医院胸痛中心构建的工作实施方案背景胸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征兆。
为了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我们决定构建一个专门的胸痛中心,以提高对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质量。
目标- 提供快速、准确的胸痛诊断服务- 提供及时、有效的胸痛治疗服务- 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实施方案1. 设立胸痛中心- 成立一个专门的胸痛中心,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组成。
- 中心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工具,以支持胸痛的诊断和治疗。
2. 建立诊断流程- 制定一套标准的胸痛诊断流程,包括评估患者症状和风险因素、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实验室测试等。
- 配置必要的设备和技术,如心电图、血液检测等,以支持诊断过程。
3. 建立治疗流程- 制定一套标准的胸痛治疗流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诊断结果,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 配置必要的药物和设备,如抗凝剂、血管扩张剂等,以支持治疗过程。
4. 培训医护人员- 为胸痛中心的医生和护士提供专业的培训,使他们了解最新的胸痛诊断和治疗方法。
- 定期组织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促进医护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提高。
5. 提供患者教育- 开展胸痛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胸痛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 提供患者教育资料和指导,帮助患者了解胸痛的原因、治疗方法和生活调整建议。
6. 建立胸痛数据库- 建立一个胸痛数据库,用于记录患者的病历信息和治疗效果。
- 分析数据库中的数据,评估胸痛中心的工作效果,并进行持续改进。
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以上工作方案,我们预期能够实现以下效果:- 提高胸痛患者的就诊便捷性和诊断准确性。
- 提升胸痛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 增强医院胸痛中心的声誉和竞争力。
---请注意,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中国“胸痛中心”设计理念及建设流程简介
分工明确
各保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培训与交流
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培训 和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 力和救治水平。
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信息化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患 者信息共享、救治流程监 控等功能,提高管理效率。
智能化辅助
引入智能化设备和技术, 如AI辅助诊断系统等,提 高救治准确性和效率。
中国“胸痛中心”设计理念 及建设流程简介
目录
• 胸痛中心概述 • 设计理念 • 建设流程 • 案例分享
01
胸痛中心概述
胸痛中心定义
胸痛中心是一个专门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高效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通过优化 诊疗流程、整合医疗资源,提高胸痛患者的诊疗效率和救治成功率。
胸痛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急性胸痛患者,特别是高危胸痛患者,如急性心肌梗 死、主动脉夹层等。
02
设计理念
以患者为中心
患者需求至上
01
胸痛中心的设计和运营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确保患者得到快速、
高效、安全的救治。
关注患者体验
02
通过优化流程、改善环境等方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减少患者
焦虑和疼痛。
持续改进服务
03
对患者反馈进行持续跟踪和改进,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和救治效
果。
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流程再造
成功案例三:某县级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经验
总结词
因地制宜,服务基层群众
详细描述
该县级医院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胸痛中心建设。医院注重基层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胸痛的认识 和自救能力,同时加强与上级医院的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转诊和治疗。通过这些措施,该县级医院在胸痛救 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感谢您的观看
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意义及内容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
China Alliance of Chest Pain Centers
胸痛中心救治单元组织实施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
China Alliance of Chest Pain Centers
协同工作机构职能分工
管理层: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专家委员会/中国胸痛总部: ➢ 制定中国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方案、搭建胸痛救治单元信息化平台 省级胸痛中心联盟: ➢ 统筹区域内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制定区域内建设工作规划 ➢ 指导地级市联盟开展救治单元的培训、验收工作 ➢ 抽查本省胸痛救治单元验收结果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
China Alliance of Chest Pain Centers
8.在上级医院的指导下开展以胸痛症状识别、急性胸痛相关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常规心电 图知识、基本急救技能为主的全员培训与考核,要求每年不少于一轮。胸痛救治单元主要负责 人参加(或远程)转诊的上级医院举办的联合例会;条件允许时参加上级医院的质量分析会和 典型病例讨论会。
胸痛中心救治单元建设方案评价指标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
China Alliance of Chest Pain Centers
1.所有高危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病例的原始资料保留存档,且 时间节点可溯源。向上级医院转诊的高危急性胸痛患者,应共享时间节点管理表,并留存原始资料。
2. 所有急性胸痛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后能在10分钟内完成12/18导联心电图检查,确保在首 份心电图完成后10分钟内由具备诊断能力的医师或通过远程由上级医院医师解读。
解读胸痛中心建设(全文)
解读胸痛中心建设(全文)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是为了优化、简化、规范胸痛救治流程,提高胸痛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改善患者预后,节约医疗资源;针对的人群是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目的是及时诊断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致命性疾病,并筛查出ACS 低危人群及其他导致胸痛的病因,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
胸痛中心需要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服务EMS、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影像学科、心外科、胸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合作,依据快速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治疗,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ACS的能力,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危险或者避免心肌梗死发生,并准确筛查出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及ACS 低危患者,以减少漏诊、误诊及过度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胸痛是急诊科或心内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和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地鉴别诊断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是处理的难点及重点。
在我国急诊致命性胸痛疾病中占绝对多数的是ACS,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甚至猝死等。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和导致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
我国ACS存在严重治疗不足:一、患者救治延迟,从症状出现到入院诊治时间较长,部分患者缺乏就医诊治意识,未认识到疾病的危险性;二、诊断流程不规范;三、治疗欠规范;四、ACS 临床患者预后差,联诊治和转院制在绝大多数地区还没有建立,基层医院诊治条件相对较差。
如果患者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前驱期就得到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死亡率可以下降50%。
胸痛中心(内容清晰)
第一节胸痛中心的建设一、胸痛中心的概述[1](一)胸痛中心的概念胸痛中心的建设是为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高效和规范的诊疗系统。
常见的高危急性胸痛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AMI)、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三大类。
胸痛中心包括120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心外科、胸外科、影像科、检验科、消化科和呼吸科等相关专业科室。
胸痛中心的目标是规范和提高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诊疗流程和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医疗,降低胸痛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胸痛中心首先要缩短从首次医疗接触胸痛患者(FMC)至血管再通治疗的时间,其次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再次就诊和再住院次数,改善患者医疗流程的效率、医疗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现今我国所设立的胸痛中心主要诊疗指标是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而定的,同时要鉴别诊断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
胸痛中心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衡量AMI患者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与以往传统AMI(胸痛疾病)住院救治方案相比,胸痛中心采用了快速、规范化诊治流程和一系列严格的医疗质量标准。
(二)胸痛中心的发展历史1981年在美国巴尔地摩St.ANGLE医院建立了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20世纪90年代之后全球多个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在医院成立“胸痛中心”。
此后,美国建立“胸痛中心”的医院约5000余家,并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其中的900余家已经获得当时的美国胸痛中心协会(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Patient Care SCPC)的认证。
此外,德国通过依托急诊PCI的医院建立胸痛单元(Chest Pain Unit CPU)大大地提高了STEMI 患者的救治水平。
从2007年开始,德国建立了CPU的认证标准和认证工作,CPU建设使德国STEMI的救治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关资料统计德国CPU收治2244例STEMI患者从发生症状到FMC降至2.08h,97%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其平均D-to-B时间降低至31min。
胸痛中心建设发展与管理模式分析
胸痛中心建设发展与管理模式分析胸痛一直以来是临床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疾病都会引起胸痛,有些病情可能十分严重。
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提高医院急诊科的收治能力,提升患者就诊体验,降低病死率和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分析其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胸痛中心的建设发展状况胸痛中心是为了提供快速和精准诊断与治疗胸痛患者的服务而设立的临床实体,其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
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已经建立了专门的胸痛中心,该中心通常由急诊科、心血管内科、放射科等多个科室共同组成,致力于提高对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目前,国内的胸痛中心建设主要集中在部分省会城市和一些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一些胸痛中心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加强人员培训,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中心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也在推进胸痛中心在院内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患者就诊的意识和主动性。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胸痛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方面是中心未能达到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一方面是与综合性医院资源整合程度不高。
一些医院胸痛中心在管理和服务水平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分析胸痛中心的管理模式是保证胸痛中心稳健发展的关键。
目前,国内的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多以急诊为主导,并融合多学科协作的特点。
胸痛中心的管理模式也需要与医院整体的管理模式相衔接,统一规划与管理。
1. 多学科协作胸痛中心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实体,其管理模式需要强调医护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
在胸痛中心中,急诊科、心血管内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和护理。
还需要注重多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医护人员对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2. 规范管理胸痛中心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化的服务流程。
这包括对临床路径的制定、患者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管理。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设计理念及建设规范(全文)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设计理念及建设规范(全文)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概念早已耳熟能详。
从某种意义上说,院内绿色通道就是胸痛中心的初步雏形。
而广义的胸痛中心,或者说规范建设的胸痛中心,从一开始就不仅仅着眼于院内绿色通道,而是把重点放在整个医疗系统内部的绿色通道建设上。
所以,目前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就是从缩短D-to-B到缩短FMC-to-B,最后期望能缩短S-to-B(发病到再灌注时间)。
这就要求在胸痛中心建立之初,就要将院前120急救、基层医院救治环节纳入胸痛中心的统一管理流程之中,致力于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体系的无缝衔接,打造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促进整个区域内的胸痛患者救治水平的提高。
胸痛中心可以是新成立的实体机构,但更多的表现形式是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
在不改变医院整体架构、不增加过多设备和人员投入的情况下,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通过流程的运作和制度的管理,打造出一种针对胸痛患者的特定医疗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仅能有效缩短救治时间,而且注重质量管理和数据积累,也为其他急危重症的救治模式提供了借鉴。
在胸痛中心的建设过程当中,首先要理顺的是医院内部绿色通道的规范化救治,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但并不是十分容易做到,主要问题是我国目前医疗管理体制中,不注重流程的管理和质量的监控,规章制度多是一纸空文,临床实践和模式运作均按照旧有习惯,缺乏改变的动力和愿望;其次是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这要求本地120系统能实行现场分诊,并通过多次培训和演练,使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绕行最近但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基层医院以及PPCI医院的急诊科和心内科CCU,直达导管室,实践证明这是最有效地缩短救治时间方式之一。
另外,我国绝大多数急性胸痛患者首诊均在基层医院,在打造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时,胸痛中心所在医院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本区域内不同级别医院之间要建立及时联络和快速反应机制,使广大直接就诊于不具备救治能力医院的急性胸痛患者能及时被转运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并优化转运机制,简化救治环节,做到快速规范转诊;最后还要从培训和教育角度,大力提高普通民众对急性胸痛的认知水平,提高急救和自救意识,缩短发病至呼救时间(拨打120时间)以及缩短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时间。
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和意义
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和意义
胸痛是一种严重的症状,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信号,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为了
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水平和治疗效果,许多医疗机构建立了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是将急诊科、心血管科、放射科、实验室等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医疗团队。
在这个团队中,人数和技术水平较高的成员将负责胸痛患者的救治工作,包括初步诊断、治疗及转诊等方面。
同时,胸痛患者可以得到全面的医疗保障和支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就医体验。
胸痛中心的建设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治疗效果。
胸痛中心集中了心血管科、放射科、实验室等多个科室优质资源,
能够快速高效地处理胸痛患者,开展快速有效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缩短就医时间。
胸痛中心能够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有效地缩短胸痛患者的就医
时间,尽快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减少因等待而延误治疗的风险。
3.提升医疗水平。
胸痛中心医疗团队的成员具备专业、高效的医疗技能,能够提高医
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胸痛中心还有助于推动医院的科室协作,促进医院整体医疗
水平的提高。
4.提高患者满意度。
胸痛中心能够为患者提供高效快捷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就医
体验和满意度。
胸痛中心还会开展健康教育等公共服务,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日常保健
知识。
总之,胸痛中心的建立对于提高胸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就医时间、医疗水平和患者满
意度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是一个顶尖的医疗服务中心。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意义
胸痛中心的历史与发展
胸痛中心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初衷是为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效率和质量。随着医学技术 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胸痛中心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热点。
在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已有数百家胸痛中心,其中许多中心已 经通过了国际认证。未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胸 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前景广阔。
加强技术支持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 医疗技术水平。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4
中国胸痛中心的未来发展趋势
结合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01
02
03
远程心电信息传输
利用5G等远程传输技术, 实现患者心电信息的实时 传输,为医生提供准确的 诊断依据。
加强急救中心、急诊科、心内科等科室之间的衔接与协作,实现急 性胸痛患者的快速诊断与治疗。
构建全国性胸痛信息平台
建立全国性胸痛信息平台,实现各地区胸痛中心的数据共享和信息 交流,提高全国范围内急性胸痛的救治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2
胸痛中心建设对中国医疗的意义
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效率
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通过优化诊疗流程,胸痛中心能 够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使急性胸 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提高诊断准确性
胸痛中心通常配备有先进的检查 设备和专业的医护人员,能够提 高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降低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普及规范化诊疗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第1篇胸痛中心建设方案一、背景胸痛中心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防治机构,旨在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
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提高我国胸痛救治水平,根据《关于推进胸痛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1. 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2. 提高胸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能力。
3. 推广胸痛中心建设模式,提升区域胸痛救治水平。
三、建设原则1. 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建设过程合法合规。
2. 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救治效率。
3. 标准化:按照胸痛中心建设标准,规范中心建设和管理。
4.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胸痛救治流程,提高救治质量。
四、建设内容1. 组织架构(1)成立胸痛中心领导小组,负责胸痛中心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
(2)设立胸痛中心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3)成立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负责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培训等工作。
2. 人员配置(1)胸痛中心负责人: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负责胸痛中心的全面工作。
(2)医护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数量充足,满足救治需求。
(3)培训人员: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胸痛救治能力。
3. 设施设备(1)设置胸痛专用诊室,便于患者就诊和救治。
(2)配备必要的检查设备,如心电图机、心脏超声等。
(3)完善信息化建设,实现救治信息的实时共享。
4. 救治流程(1)制定胸痛患者就诊流程,确保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2)建立胸痛患者救治绿色通道,提高救治效率。
(3)制定胸痛患者转运流程,确保患者安全、迅速转运。
5. 质量控制(1)制定胸痛中心质量控制指标,定期对救治质量进行评估。
(2)建立胸痛中心质量改进机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3)加强胸痛中心内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救治能力。
6. 区域协同(1)建立区域胸痛救治网络,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国家卫计委办公厅(2017)1026号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 胸痛相关疾病医疗救治工作,按照改善 医疗服务相关工作要求,创新急诊急救 服务,鼓励指导本辖区医疗机构做好胸 痛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
➢要按照《指导原则》积极开展胸痛中心 建设,建立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 联合诊疗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黑格尔
感谢观看
THANKS FOR WATCHING
宁安市人民医院新区正面观
新疆 西藏
黑龙江
甘肃 青海
内蒙古
天津 北京
宁夏
山西 河北 山东
吉林 辽宁
四川 云南
陕西
河南
江苏
重庆 贵州
湖北
安徽
上海
湖南 江西
浙江
福建
广西 广东
台湾
广州 哈尔滨 厦门 武汉
海南
胸痛中心建设各省份分布现状
460
406 122
➢ 分母:注册胸痛中心(3349家) ➢ 分子:通过认证460家(标准版329家,基层131家)
如何解决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
胸痛中心理念的核心
➢ 胸痛中心-是通过多学科合作,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
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 ,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以降低胸痛患者的 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
➢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改善预后。
全球胸痛中心的发展历1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批次及数量
2016年之前
2017年
2018年
胸痛中心建设各省份分布(2018.4.20)
我 省 通 过 认 证 的 胸 痛 中 心
胸痛中心建设的成绩
显著缩短STEMI救治时间
显著降低STEMI院内死亡率
中国胸痛中心提供
传统概念 缩短院内时间
现代概念
缩短总缺血时间
3h
6h
24h
坏死(%) 0
38%
57%
71%
85%
➢ 心肌梗死面积随着冠脉闭塞持续时间的变化;
• 缺血损伤40min后透壁坏死为38%,3h后为57%,6h后71%,24h后85%。
• Chen GL, et al. Crit Pathways in Cardiol 2010; 9: 235-242.
中国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率低
➢ 中国PEACE回顾性AMI研究:我国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率低。
• Li J, et al. Lancet 2014 Jun 23. pii: S0140-6736(14)60921-1.
中国AMI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延迟
➢STEMI急诊救治现状研究:采用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入组北京市 19家医院共计803例STEMI患者。研究显示STEMI患者院内治疗时间明 显延迟。
内五科 王锋顺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 2017)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 2017)
冠心病死亡率持续上升
冠心病总体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
•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中国循环杂志[J].2017,6,32(6):521-530.
STEMI发病急,病情进展快
时间
0
40min
为方式,将促进我院优良医院文化建设。 4. 胸痛中心建设具有“救死扶伤”的行业性、“精益求精”的科技性
、“仁爱为怀”服务性、“悬壶济世”的社会保障性;将明显提高 我院的百姓认可度。 5. 参与胸痛中心建设将是我们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功德。 6. 我院胸痛中心建设需要大家的理解、支持与协助。
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能成 功。
• 数据截至到2018年04月20日
新疆 11
西藏 0
甘肃 6
青海 1
四川 22
云南 8
黑龙江 21
内蒙古 8
宁夏 3
山西 17
北京 5 天津
河北 25 43 山东
16
辽宁 6
吉林 7
陕西 13
重庆 11
贵州 20
河南 38
江苏 41
湖北 25
安徽 3
浙江
湖南 8
20 江西
7 福建
8
上海 14
广西 16
D2B=55’,FMC2B=280’,入门-出门时间=116’,总缺血时间=601’
225’
0:00
5:00 5:21
7:17
9:06 10:01 10:23
如何缩短总缺血时间?
15个小时22分
中国胸痛中心提供
STEMI救治的理想模式
0:00
5:00 5:21 6:16 6:39 -225’ 7:17
• Li J et al. Lancet. 2014 Jun 23. Epub ahead of print
中国AMI患者就诊时间明显延迟
➢中国PEACE-AMI研究:AMI患者从症状发作到入院的时间间隔较长。
• Li J, et al. Lancet 2014 Jun 23. pii: S0140-6736(14)60921-1.
总缺血时间:每一分钟都有意义
➢ 研究显示,总缺血时间每延长30分钟,1年死亡率增加7.5%。
• 1994-2001年,共入选1791例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 • 入选标准:症状发生6小时内,或6-24小时仍存在持续缺血(持续或再发胸痛、ST段持续抬高
或再抬高)。
急性心梗救治:技术可以改变预 后?
注:D2N:进门-溶栓开始;D2B:进门-球囊扩张 • Zhang SY, et al. Clin Invest Med 2008; 31(4):E189-197.
中国STEMI救治面临的问题
➢ 患者延误:发病至就诊5~8小时 ➢ 转运延误 ➢ 院内延误:D2B延误 ➢ PCI医院和非PCI医院之间缺乏有效协作机制 ➢ 医保延误 ➢ 早期再灌注率低:5%---预后差
CPC显著提高STEMI救治能力
➢大幅缩短再灌注时间
• 1981年第一家CPC • 2000年 D2B <90min的达标率35% • 2005年 平均D2B 95min • 2010年 平均D2B 65min
➢显著提高再灌注比例
• 德国2012年发表的CPU注册结果 − 院前传输EKG79.9% − 10min内完成EKG 76.6% − 97%接受PPCI治疗 − 平均D2B 31min
如何缩短总缺血时间?
缩短D-to-B(N) 缩短FMC-to-B 缩短发病-再灌注时间
• 建立院内绿色通道
• 建立院内绿色通道 • 区域协同诊疗机制 • 培训120及基层医院 • 快速转运机制
• 建立院内绿色通道 • 区域协同诊疗机制 • 培训120及基层医院 • 快速转运机制 • 社区人群教育
在D2B基础上,应更重视发病-再灌注时间
胸痛中心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政策
国家卫计委189号文件
➢ 主要目标:
1. 提高早期再灌注治疗率 2. 缩短早期救治时间 3. 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和医疗费用
➢ 实施方案:
1. 加强急诊急救体系建设 2. 加强网络医院胸痛中心或卒中中心建设 3. 加强公众教育和专业人员培训 4. 建立急性心脑血管病救治规范和持续质量评估机制
安 市 人 民 医 院
最新平板数字化心血管造影系统
Allura Centron
美国火山多功能血管内超声
(IUVS+FFR)
主动脉球囊反搏 (IABP)
主动脉球囊反搏CS300
血压换能器 反搏泵机
128层螺旋CT
结语
1. 胸痛中心建设将提高我院对急性致死性胸痛疾病的诊治能力。 2. 胸痛中心是实施“以人为本”、“科技兴院”的医院发展战略。 3. 胸痛中心建设将影响全院职工的价值观念,进而改变行为准则及行
9:06 10:01 10:23
只有缩短总缺血时间,AMI死亡率才会得到改善
出现症状
院前急救系统
运转时间
患者相关延迟
院内绿色通道 医疗系统绿色通道
总缺血时间
市级医院
总缺血时间
➢建立依托胸痛中心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是缩短总缺血时间的必由之路。
胸 痛 中 心 建 设
我 院 在 行 动
--
导 管 室 布 局 宁图
<1960s 保守治疗 院内死亡率 30% 1
1960sCCU建设 院内死亡率 15%
2
1980s溶栓治疗 院内死亡率 <10%
3
1990s PCI治疗 院内死亡率 <5%
启动治疗 以时间为切入点 ﹝FMC2B,D2N,D2B﹞
4
中国PEACE-急性心肌梗死回顾性研究
➢ 中国PEACE回顾性AMI研究:共入组162家医院,入组STEMI患者数 13815例;目的旨在评估中国2001~2011年间STEMI患者在临床特征、治 疗模式/质量及住院转归方面的变化趋势。
胸痛中心的模式
协调
医院内多个学科
建立
整合
公众教育 基层医院 急救体系 PCI医院 区域不同医院整合
建立
院内绿色通道 区域协同救治模式
如何最大限度缩短总缺血时间
出现症状 患者相关延迟
院前急救系统 运转时间
院内绿色通道
总缺血时间
医疗系统绿色通道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的理论基础: ——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2017年10月22日
发布及修订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第五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正式发布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根据医院情况,申请认证不同类型胸痛中心
中国胸痛中心 认证标准
上年度PCI总量≥2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