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评辜正坤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解析
译诗五象美——简评辜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译诗五象美——简评辜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刘艳春
【期刊名称】《英语研究》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辜正坤先生提出了鉴赏诗歌的"五象美"论,对于我们鉴赏诗歌提出了新的角度。
译诗也可以用五象美的角度鉴赏,所以从这五象美的角度对辜正坤先生所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做简要的评论。
【总页数】5页(P33-37)
【作者】刘艳春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2
【相关文献】
1.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译本评析——以梁实秋和屠岸译诗为例 [J], 王欣欣
2.曹明伦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序 [J], 李赋宁;
3.梁宗岱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基于其诗论和译论的再创之作 [J], 方汉泉;洪斌
4.如何翻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以第43首为例,并附拙译20首(英汉对照) [J], 蒋坚霞;
5.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仿词新译 [J], 黄必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文艺思想
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文艺思想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我们发现在154首诗中,贯穿着明晰的文艺思想,表现出鲜明的文艺观点和主张。
这些诗的写作时间是在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这对于他的整个诗剧创作,无疑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篇探讨其十四行诗中所表现的文艺思想和观点,对于研究莎士比亚的戏剧及其思想,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一、诗的反映对象从现实主义观点出发,莎士比亚主张诗应当反映自然,歌颂现实,描写自然的人。
十四行诗中,诗人肯定自然是美好的,赞颂人“是大地的清新的点缀,又是锦绣阳春的唯一的前锋”。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开始了对美好的“人”的歌唱。
“美、善和真”就是我全部的题材,“美、善和真”用不同的词句表现。
我的创造就在这上面演才,三体一体,它的境界可真无限。
过去“美、善和真”常常分道扬镳,到今天才在一个人身上协调。
十四行诗总共154首,第1至126首中树立了一个“爱友”的形象,第127至154首描写一个“黑发女郎”。
诗人以这两个人物形象作为“美、善和真”的标本,反反复复地进行赞颂。
赞颂美貌和美德,赞美友情和爱情,歌唱人与人之间的忠诚和信任,吟唱人与人之间的忍让和谅解等。
反映现实世界,歌颂现实生活,赞美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整个十四行诗里,洋溢着浓郁的人文主义气息。
以人为本,莎士比亚相信人是自然世界存在的根本,自然的人一旦不存在,也就没有了一切。
自然世界的存在,有赖于自然人的代代相传。
第1至17首中,诗人一遍遍地劝告爱友,一定要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对天生的尤物我们要求蕃盛,以便美的玫瑰永远不会枯死,但开透的花朵既要及时凋零,就应把记忆交给娇嫩的后代。
”“没什么抵挡住时光的毒手,除了生育,当他来要把你拘走。
”诗人又一次次地警告爱友:“照照镜子,告诉你那镜中的脸庞,说现在这庞儿应该另造一副;如果你不赶快为它重修殿堂,就欺骗世界,剥掉母亲的幸福。
”“你独身就一切皆空”。
莎士比亚坚信自然世界是永存的,自然的人是永存的,人世间的“美、善和真”是永恒的。
浅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梁实秋译本与辜正坤译本
浅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梁实秋译本与辜正坤译本1. 对创作背景的认识不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创作背景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
梁实秋和辜正坤也持有截然不同的意见,他们各自在序言中就已阐明立场。
梁认为莎翁的大部分十四行诗是写给潘伯娄克的,即一位伯爵;而辜说“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研究,我的结论是:1)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绝大部分是献给女性的,但不止一位女性;2)其中的一位女性不是别人,正式赫赫有名的伊丽莎白女王;3)剩下的一小部分则是献给两位男性朋友的。
”也正因为对背景的认识不同,也对他们在翻译过程中的感情分析造成了差异。
梁在序言中提出:“我们与其强调友谊爱之理想境界,不如面对现实的承认一个男人可能对一个年轻的面目俊俏的男人发生一种不寻常的爱。
”而辜却将这种感情升华,认为“在全部诗中占统治地位的,归根结底是一个‘爱’字,而真、善、美都最终统一在爱里。
”2. 采用韵式不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韵律较为严格,基本上采用“abab cdcd efef gg”的形式。
由于诗歌的音美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不可译因素,到底是忠实于原诗的韵式,还是采用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韵式,梁和辜各自做出了选择。
接下来举莎翁十四行诗第21首作为例证:二一我和那诗人可大不相同,他见了打扮漂亮的女人就勾起诗意;不惜使用天堂来肆意形容,用各种美丽的东西和他的美人相比;竟敢这样大言不惭的比拟,说他的美人媲美日、月、水陆的奇珍,四月初放的鲜花,以及天空大气圈在这世上的一切希罕的物品。
我是真心相爱,只能说老实话,请相信我,我的爱人的容颜和任何女人生的人不相上下,虽然不及镶在天边的金烛那么灿烂:爱说陈词滥调的人们让他们说去;我无须夸赞,因为我无意出售你。
(梁实秋译)21我并不象那一位诗人一样,因画布上的美人便感而成章,连苍天都成为他笔底的装饰,驱群美以衬托他那美貌之郎,满纸秀词丽句、比附夸张,海地珠宝、大地、月亮河太阳,四月的鲜花,以及一切奇珍异物,环挂长空,直面宇宙的浩茫。
Shakespeare-Sonnets选篇译文赏析
Shakespeare’s Sonnets选篇译文赏析0906 刘颖1609年,莎士比亚发表了他最后一部出版的非戏剧类著作《十四行诗》。
学者认为,154首十四行诗总的来说被莎士比亚分为两个相对的系列:一个是关于意为皮肤白皙的年轻男子纯洁的爱(sonnet1到sonnet126);另一个则是关于对一位已婚皮肤黝黑的女子的不可抑制的欲望(sonnet127到sonnet152)。
但尽管有大量学者研究,至今仍不清楚:是否这些人物代表了真实的人?诗中的“我”是否代表莎士比亚?如果是,莎士比亚的性取向到底是什么?献词中的MR. W.H.又到底是何许人?虽然疑问重重,评论家们普遍赞美Shakespeare’s Sonnets 是爱、性欲、生殖、死亡和时间的本性的深刻思索。
在此,我将结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田伟华译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和辜正坤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8年1月),在两个方面对与作者鼓励爱人结婚生子有关的十四行诗的翻译进行分析。
一、对亲爱的朋友及其容貌的描写纵观154首诗,莎士比亚在对爱人的赞美及对其美貌的描述可谓多姿多彩、语汇丰富、用词洗练、比喻新颖。
Sonnet 1中,“thou that art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 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 thou that art在现代英语中也就是you who are, fresh指人的外表年轻的、健康的,herald是使者的意思。
因此,田伟华先生译为“你是当今世界最新鲜的装饰品,你是灿烂春天里的唯一信使”文采与感情兼具。
Sonnet 2中,“when forty winters shall besiege thy b row, and dig deep trenches in thy beauty’s field”这里的besiege 指“包围”,可知作者在1、2行将岁月侵蚀美貌进行军事比喻,因此喻指皱纹的trenches译为“战壕”更合适。
细评辜正坤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解析
细评辜正坤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而作Sonnet I by William Shakespeare:Comment on Prof. Gu’s Translation华中科技大学蒋坚霞内容提要: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辜正坤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英汉对照本先后在海内外几大知名出版社一版再版多次印行,影响极大,被认为是坊间20多种莎翁十四行诗集中的最佳译本。
然而笔者看法截然相反。
本文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一首为例,通过文本细读方式,客观而理性地指出辜译谬误多多,与原诗相去甚远。
笔者同时展示自己的译诗与辜译对照,请读者判断究竟应该怎样准确翻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诗歌鉴赏翻译评论作者简介:蒋坚霞,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莎士比亚与英语诗歌翻译研究。
Title: Sonnet I by William Shakespeare: Comment on Prof. Gu’s Translation Abstract:Prof. Gu Zhengkun’s Chinese version of 154 Sonnets by William Shakespeare is flattered as the best one among all the published versions in China, but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has the contrary view. Taking Sonnet I for exampl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various m istakes in Gu’s by close reading of both the original poem and Gu’s translation. Here the author offers his own translation and asks the readers to make an objectiv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and judge which is better and which is worse.Key words:Shakespeare sonnets poetry aesthetics connoisseurship and translationAuthor: Jiang Jianxia is professor of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Wuhan, China). His research interests are William Shakespeare and English poetry translation.Email: jiangjx29@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Shakespearea Sonnets)是世界诗歌百花园中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以其优美的形式与高度的技巧,艺术地概括诗人所熟悉的世界;以其激动人、感染人的艺术魅力,引发人们的美感和美的理想,给人以美的情怀和美的享受”。
浅析莎翁十四行诗之辜氏译文中的语言风格
、
语 言风格 的创 作
莎 士 比亚 的十 四行 诗韵 式 是 比较严 格 的 ,其节 奏 为抑 扬格 五 音 步 ,韵式 上基 本上 采用 了a a c c e e g 的形 式 。从一 定 bb d d f f g 程 度上 来说 ,诗 形 也是 表达 诗 的 内在神 韵 的一 种形 式 。然 而对 于 英 诗汉 译来 讲 ,诗 歌 的音美 在 大多 数情 况 下属 于不 可译 因素 ,要 使 目标 语保 持 同源 语言 同样 的 诗形 ,无 非 限制 了译 者 的 自由度 。 辜 正坤 尊重 中 国诗 歌的传 统 ( 国式韵 式a b 型较 多 ) ,充分 考 中 aa 虑 了 中国读 者所 熟 悉 的的 韵律 ,虽 未 能传 达莎 诗原 有 韵式 ,但 使 中国读者 感受 到诗 歌应 有 的音美 效果 。 从 措 辞 角 度 而 言 , 莎 士 比亚 十 四行 诗 十 分 华 丽 ,而 且 语 言 具 有维 多利 亚 时代 语言 的 历史 语境 特 点 。在把 十 四行 诗译 成汉 语 时 ,译 者不 仅 要考 虑英 汉 两种 语言 的语 言 语境 ,还 要考 虑 到译 语 的现实 使用 语境 。在百 花盛 行 的今 天 ,译 文若 仿 古诗 略显 古奥 , 若 译文 过 于质 朴又 有与 原 作诗 风相 背之 嫌 。辜 正坤 曾这样 评论 莎 诗 译作 , “ 译 谨 严, 切 : 译流 畅 , 梁 质 屠 浅近 : 译 平 直, 时 。 ” 杨 入 辜 正 坤 教授 采取 了折 中之 法 ,未 采 取 古 体 诗 ,注 重 词 汇 上 的雅 致 ,与 白话文 保持 适 当距离 ,从 而形 成 了 自己的翻 译风 格 。
文 艺评 论
浅析莎翁十四行诗之辜氏译文中的语言风格
赵 江 涛 王欣 彦 ( 北软 件 职 业技 术 学 院 0 10 ) 河 7 0 0
_或许我可以将你比作春日_对莎士比亚第18首十四行诗的重新解读_沈弘
外国文学评论 N o .1, 2007 S u m e r i s i c o m e ni n , L h u d es i n gc u c c u . G r o w e t hs e da n db l o w e t hm e d A n ds p r i n g t ht h ew u d en u .
“s p r i n g ” ( 春天 )虽然是来自古英语 , 但是 古英 语 中 的 “ s p r i n g a n ” 和 中 古英 语 中 的 “s p r i n g e ” 都只是动词 , 表示 “跳跃 ”、 “上 升 ” 和 “生长 ”。 正是因为这些特性跟万物 复苏的春天有直接的关联 , 才使得这个动词 在早期现代英语中衍生出一个特指 “春天 ” 的名词 。 与此相对 应的是 “ f a l l ” ( 落下 ) 这个动 词 , 其 古 英语 的形 式为 “ f e a l l a n ”, 中古英语为 “ f a l l e ”。 因它常被用于表示秋 季落叶的过程 , 所以它也在早期现代英语衍 生出一个特 指 “秋天 ” 的 名词 。 这 个词由 17世纪的清教徒带到 了大西洋彼岸的新大 陆 , 所以直 到现在 , 美语中 的 “秋天 ” 还 是称作 “f a l l ”。 正是 由 于 中 古 英 语 中 没 有 专 门 表 示 “春天 ” 和 “秋天 ” 的 名词 , 所 以 “ s u m m e r ” ( 一般拼写为 “ s u m e r ” 或 “s o m e r ”) 一词可兼指春夏 , 而 “ w i n t e r ” 一词往往兼 指秋 冬。 尤其 是在中 古英 语抒 情诗 中, “s u m m e r ” 一词常被用来泛指春天 。 请看下 面这首题为 “S u m e r i s i c u m e ni n ” ( “春天已 经来到 ”)的中古英语抒情诗歌的头一段 : · 13·
莎士比亚sonnet18赏析解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主题
莎士比亚sonnet18赏析解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主题莎士比亚毕生创作了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
他的喜剧和悲剧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但从本质上来说,莎士比亚首先是一个诗人,他的剧本,很大部分是用诗体――主要是无韵诗体写成的。
莎士比亚的诗歌成就最高的是十四行诗,总共154首。
莎士比亚热情讴歌了友谊和爱,青春和美;他们所包含的不仅是感情,还有诗人深邃的思想。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主要涉及三个人物:诗人、“年轻朋友”和“黑肤女郎”,大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126首是诗人献给一位“年轻朋友”,他称之为“爱友”的人。
在这126首诗中,诗人热情讴歌了“年轻朋友”的美貌、聪慧、高贵和真挚(1―99),指责了他的多疑和反复无常(100―125)。
第二部分从第127首至第152首,是献给“黑肤女郎”的。
在这一部分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她真挚的爱情,同时也责备了她的轻浮和放荡。
最后两首诗,诗人引用希腊神话赞美爱情,可以看作是127―152首诗的终曲。
十四行诗丰富的内容交织着深刻的内心体验、精妙的意象、以及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和社会风俗,充分反映了莎士比亚的人文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等级制度和神权制度,赞美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
在十四行诗中,诗人热情地赞颂人的美,在他眼中,“年轻朋友”就是所有美的化身,夏日、太阳、花朵、春天、收获都用来描述“朋友”的美。
在诗人眼中,“爱友”被赋予了自然中所有的美:“一切天生的俊秀都蕴含着你”(第53首)。
然而,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莎士比亚认为要区分“内心的美”和“外貌的姣好”(第16首),真正的美在于二者的结合。
他谴责那些外表美丽却心灵肮脏的人,认为他们是“烂百合花”,“最贱的野草也比它高贵得多”(第94首)。
诗人不但赞颂人的美,还赞颂人的永恒。
在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经常提到时间,认为它是青春和美丽不共戴天的敌人。
因为时间“要把你青春的白昼化作黑夜”(第15首),所以美会变丑、生命会终结。
都是形式惹的祸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译可行性研究
①本文原为“第八届世界莎士比亚大会”(2006年7月16—21日,澳大利亚,昆士兰
大学)论文,在会上宣读,此为中译本,现经马春丽同志翻译,原作者整理发表;该
文同时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莎士比亚1-四行诗版本批评史》(05BWW020)
任何一种文化形式,只有经过长期的时间,才能得以稳固,才
①[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 102页。
②Ferdinand de Saussur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edited by Charles Bally and AI· bert Sechehaye。with the collaboration of Albert Riedlinger,wanslated and annotated by Roy Harris.London:Gerald Duckworth&Co.Ltd.,1983),P.66.
③Ibid.。P.68.此边界位于法国和德国之问。
都是形式惹的祸4,31
能被接受,才能扎根于此种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语言可以 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十四行诗源自于意大利。尽管外交家和文 化使者在十六世纪初期已把这种诗歌形式引入英国,但直到世纪 末才算被完全接纳。把相邻国家的文化移植引入英国,整整用了 一百年的时间。当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引入中国,也存在类似的 情况。其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象的。和英国与意大利的情形相比, 中国的情况更为突出。正如前文所及,不论英语还是意大利语,从 本质上说,和汉语相比,它们是两套不同的体系。因此,也有着两 套异质的结构。这不仅体现在形式上,也体现在深层的文化结构 和文化精神上。自从起初介绍和翻译十四行诗,就存在着汉语文 化本身的抵制。①一些有好事的学者,想从古老的史料中挖掘材 料证明,十四行诗这棵幼嫩而兴旺的小树是起源于中国的,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十四行诗不是舶来品。②这种研究使我们更加清晰 地看到,中国不是十四行诗的故乡。十四行诗在中国毕竟是夭折 了,没有形成传统,因而也就没有形成同定的文化结构、文化模式、 文化形式、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因而,十四行诗终究在20世纪 是作为一个舶来品出现在中国的。从实际的方面来看,十四行诗 八十年沧桑沉浮的发展经历告诉我们,汉语的十四行诗发展,是不 成功的。汉译版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没能让中国读者认识到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16首的中译和解读
的 解 读 和 中译 。第 116首 十 四行 诗 是 莎 士 比亚 十 四行 诗 中 较 出色者 ,是被誉为“英语诗歌宝库 中一 串最璀璨耀 眼的明珠 ” 中的一颗。但若一 个 目光 敏锐 的读 者去细读 ,即会 发现 ,这
了 ,他 收 回 自己 的话 (“就 算 我 没 写 诗 ”),这 可 以理 解 ;令 人 不 解 的是 :接 下 来 他 怎 么 能 因 此 说 别 人 也 没 爱 过 ,或 者 说 世 人 没 爱 过 (“也 没 有 人 爱 过 ”)? 他 自己 错 了 ,只 能 说 明他 没
珠 。笔者认为 ,该诗现有 中译的最后一行令人 费解:文理不 通,逻辑 含混。细读原诗 ,笔者给 出 了另一种解读 :“就 算 我没 写诗 ,也 没 有 真 爱 过 ”。
[关键词 ]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第 116首; 中译; 文理 中图分 类号 :H315.9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672—8610(2010)10—0094—02
纪 ,对 它 的 兴趣 甚 至 超 过 了 对 莎 士 比 亚 剧 作 的 兴 趣 ,相 关 的 变 便 转 舵 ,/或者 一 看 见 人 家 转 弯便 离 开 。”对 这 种 爱 ,诗人 给
专著、论文层 出不穷 ;随之 ,国内学界对莎士 比亚 十四行诗 的 予 了驳斥 :“呵,不”(Ono);进而诗人给 出了 自己对爱 的体悟
莎 士 比亚 十 四行 诗 是 莎 士 比亚 创 作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自
就 算 我 没 写诗 ,也 没 有人 爱过 。
l8世纪 后 期 起 ,一直 不 断 引 起 人 们 的关 注 ;尤其 是 进 入 2O世
诗 中 ,诗 人 对 照 了 两 种爱 ,一 种爱 是 “若 是 一 看 见 人 家 改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原文译文探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原文译文探析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多种题材和风格。
他的十四行诗被认为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探析几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原文和译文,并对其进行解读和分析。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通常采用带有特定押韵格式的诗体,每行诗由十个音节(五对抑扬格)组成。
这种押韵格式被称为“莎士比亚诗体”或“英文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主题涉及爱情、时间、美丽和死亡等广泛的话题,同时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演绎力强的形象描绘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当时所有最美丽的东西》,其原文如下:这首诗是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分经典的爱情诗,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美丽不朽的赞美。
诗中,诗人用夏日与爱人进行类比,并通过对夏日的描绘暗示出夏日的不完美与短暂。
与夏日相比,爱人的美丽更加温和和可贵。
诗人通过强烈的比较,表达了对爱人美丽的欣赏和爱恋的深度。
诗人还表达了对爱人不朽之美的赞赏。
诗中的“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表明爱人的美丽将永不褪色。
而最后两句“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则意味着这首诗将永远存在,并赋予了爱人永恒的生命。
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我可将你比喻为一个夏日吗?你比夏日更可爱、更温和:七月的风暴震动五月的爱芽,而夏日的租期太短暂:天空的眼睛有时炙热明亮,他的金色面容经常暗淡;美好婀娜终究会凋零,因时间流转,自然遗散;然而你永恒的夏天永不褪色,不失去拥有你这份美丽;死亡也别炫耀你走过阴影,因为你在永恒的诗歌里成长:只要人们呼吸、眼睛可见,它将长存,因它赋予你生命。
这个译文着重保持了原诗的意境和韵律,准确传达了原诗的主旨和情感。
莎翁十四行诗一首(原文及译文)
莎翁⼗四⾏诗⼀⾸(原⽂及译⽂)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est;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est: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Shall I compare you to a summer day? You're lovelier and milder. Rough winds shake the pretty buds of May, and summer doesn't last nearly long enough. Sometimes the sun shines too hot, and often its golden face is darkened by clouds. And everything beautiful stops being beautiful, either by accident or simply in the course of nature. But your eternal summer will never fade, nor will you lose possession of your beauty, nor shall death brag that you are wandering in the underworld, once you're captured in my eternal verses. As long as men are alive and have eyes with which to see, this poem will live and keep you alive.译⽂:汝⽐夏,更温婉。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赏析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和批判,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对现代社会中的不公和不义进行揭露,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 考和反思。
爱情与人际关系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对爱情、友谊、家庭等人际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为现代人提供了处理情感关系的 启文学的贡献
诗歌形式的创新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打破了传统诗歌的限制, 为现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丰富语言表达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极大地丰富了英 语语言的表现力和表达力。
深刻的人文关怀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对人性、情感和社会 的洞察,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思考
精神追求与物质生活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对现代人精神追求与物质生活的关系提出了思考,引导人们关注内心世界和 精神成长。
美好,表达对爱人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
美的追求
02
诗人通过描绘爱人的美丽和优雅,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
及对美的短暂和易逝的感慨。
爱情的复杂
03
诗人揭示了爱情的复杂和悲凉,展现了爱情的痛苦、矛盾和挣
扎,以及在爱情中的人性的弱点。
生死与时间
生死轮回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探讨了生与死的主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 死亡必然的感慨,以及对生死轮回的思考和领悟。
人性的弱点
诗人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缺陷,如自私、贪婪、虚荣等,以及这 些弱点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人性的美好
诗人也赞美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强调了人的尊严和价值,以及 对人性的理想和追求。
03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艺术 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
莎士比亚善于运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概念具 象化,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带翻译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带翻译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语汇丰富、用词洗练、比喻新颖、结构巧妙、音调铿锵悦耳、张弛有度,让人印象深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带翻译,供大家阅读欣赏!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Then let not winter's ragged hand deface你还没提炼出香精,那你就别让In thee thy summer ere thou be distilled.严冬的粗手来抹掉你脸上的盛夏:Make sweet some vial; treasure thou some place你教玉瓶生香吧;用美的宝藏With beauty's treasure ere it be self-killed.使福地生光吧,趁它还没有自杀。
That use is not forbidden usury取这种重利并不是犯禁放高利贷,Which happies those that pay the willing loan;它能够教愿意还债的人们高兴;That's for thyself to breed another thee,这正是要你生出另一个你来,Or ten times happier be it ten for one.或高兴十倍,要是你一人生十人;Ten times thyself were happier than thou art,你十个儿女描画你十幅肖像,If ten of thine ten times refigured thee:你就要比你独个儿添十倍欢乐:Then what could death do if thou shouldst depart,你将来去世时,死神能把你怎样,Leaving thee living in posterity?既然在后代身上你永远存活?Be not self-willed, for thou art much too fair,别刚愎自用,你太美丽了,不应该To be death's conquest and make worms thine heir.让死神掳去、教蛆虫做你的后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评辜正坤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而作Sonnet I by William Shakespeare:Comment on Prof. Gu’s Translation华中科技大学蒋坚霞内容提要: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辜正坤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英汉对照本先后在海内外几大知名出版社一版再版多次印行,影响极大,被认为是坊间20多种莎翁十四行诗集中的最佳译本。
然而笔者看法截然相反。
本文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一首为例,通过文本细读方式,客观而理性地指出辜译谬误多多,与原诗相去甚远。
笔者同时展示自己的译诗与辜译对照,请读者判断究竟应该怎样准确翻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诗歌鉴赏翻译评论作者简介:蒋坚霞,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莎士比亚与英语诗歌翻译研究。
Title: Sonnet I by William Shakespeare: Comment on Prof. Gu’s Translation Abstract:Prof. Gu Zhengkun’s Chinese version of 154 Sonnets by William Shakespeare is flattered as the best one among all the published versions in China, but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has the contrary view. Taking Sonnet I for exampl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various m istakes in Gu’s by close reading of both the original poem and Gu’s translation. Here the author offers his own translation and asks the readers to make an objectiv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and judge which is better and which is worse.Key words:Shakespeare sonnets poetry aesthetics connoisseurship and translationAuthor: Jiang Jianxia is professor of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Wuhan, China). His research interests are William Shakespeare and English poetry translation.Email: jiangjx29@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Shakespearea Sonnets)是世界诗歌百花园中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以其优美的形式与高度的技巧,艺术地概括诗人所熟悉的世界;以其激动人、感染人的艺术魅力,引发人们的美感和美的理想,给人以美的情怀和美的享受”。
①(朱雯、张君川,1992)诗集总共154首,大部分创作于1592年至1598年之间,少数几首是1590年之前所写。
每首诗分成三个韵式各自独立的四个诗句和两个押韵的对句,abab cdcd efef gg韵式。
后世对诗集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是记录诗人的真实遭遇,有的认为纯属虚构;有的认为歌颂爱情,有的认为歌颂友谊;有的认为是献给一个人的,有的认为是献给若干人的。
普遍看法是:从第1首到第126首是写给一位俊美贵族青年的;从第127首到第152首是写给一位黑肤女郎的;中间个别几首和最后两首独立成篇,与主题无关。
诗集描述自然和人生,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新颖别致,音调悦耳动听;既有高雅诗行,又有粗俗俏皮话,还有许多富于诗意的比喻、隐喻、戏言和出色的双关语,每首诗都充满浪漫炽热的诗情画意。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诗集的汉译本出版近20种。
早期以梁宗岱、屠岸和梁实秋译本最为有名。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有新译本问世,尤以辜正坤英汉对照《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译本受到垂青。
自1998年至今的十多年间,辜译本分别在北京大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华文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且一再重印;我国香港、台湾及海外出版商也争相购买版权出版发行,足见辜译影响广泛,辜先生也因此十分自傲。
前辈如许渊冲先生在1990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上赞扬辜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29首已经达到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即化境的境界。
亦有后学称:“辜正坤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译本则不啻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在翻译过程中,辜先生注重诗歌迻译的等效功能,充分考虑到了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性、英汉诗歌体式的不同,以及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与审美习惯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汉语的行文优势,适当借鉴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因而提升了语言的诗意和韵味,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
我们有理由认为,较之其他同类译本,辜氏所译莎翁十四行诗更好地再现了原诗华美流畅的语言风格和炽热的情感迸发。
此外,译者在‘词曲风味体’方面所作的尝试也为英语格律诗的汉译开辟了一条不乏借鉴意义的新途径。
”②有网民更是神话“辜正坤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最好的”,并给出9大原因。
其中3个原因是:“第一辜译准确、传神;第二辜译措辞优美,是真正的诗歌语言;第三辜的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水平极高(网上点击辜正坤)。
然而事实与上述说法截然相反。
笔者认为,莎翁原诗世所公认,无可挑剔;辜译毛病太多,甚至不如诸多前译。
现主要以第一首为例,与原文进行精细对比,从原诗真实意蕴和语言修辞层面深入剖析辜译的种种谬误与不足。
笔者希望在新的世纪里,有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汉译质量问题能引起我国外语翻译界、外国文学界、中国文学界和汉语界新一代专家学者们的切实关注。
为了摒弃惯常的空泛印象式的评论方式,笔者按照20世纪下半叶美国“新批评派”主将克林斯·布鲁克斯“文本细读”(closing reading)原则,③采用以事实为根据的定性与定量方法(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同时提供笔者自己的译诗与之对照进行理性的评说。
Sonnet Ⅰ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 (10)a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 (10)b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rease, (10)aHis tender heir might bear his memory: (10)b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 (10)cFeed’st thy light’s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10)dMaking a famine where abundance lies, (10)cThy self thy foe, to thy sweet self too cruel: (10)dThou that art now the worl d’s fresh ornament, (10)e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 (10)fWithin thine own bud burriest thy content, (10)eAnd tender churl, mak’st waste in niggarding: (10)f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 (10)g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 (10)g蒋坚霞译辜正坤译我们渴望尤物繁衍生息,(10)a 我们总愿美的物种繁衍昌盛,(12)a美的玫瑰才永不会死亡,(10)b 好让美的玫瑰永远也不凋零。
(12)a如同成熟者到时要谢世,(10)a 纵然时序难逆,物壮必老,(10)b娇嫩子嗣将其名声传扬:(10)b 自有年轻的子孙来一脉相承。
(12)a可你,跟自己的明眸订婚,(10)c 而你,却只与自己的明眸定婚,(12)a把自身当燃料滋养光焰,(10)d 焚身为火,好烧出眼中的光明。
(12)a在富饶之地制造着饥馑,(10)c 你与自我为敌,作践可爱的自身,(13)a与己为敌,对自己太凶残,(10)d 有如在丰饶之乡偏造成满地饥民。
(14)a你现在是世界新的荣耀,(10)e 你是当今世界鲜美的装饰,(11)c是艳丽春天的唯一使者(10)f 你是锦绣春光里报春的先行。
(12)a你却把精华埋葬在花苞,(10)e 你用自己的花苞埋葬了自己的花精,(15)a粗野小子,你浪费于吝啬。
(10)f 如慷慨的吝啬者用吝啬将血本赔尽。
(15)a怜悯世人吧,否则这饕餮,(10)g 可怜这个世界吧,你这贪得无厌之人,(15)a你和坟墓,会吃世间一切。
(10)g 不留遗嗣在世间,只落得萧条葬孤坟。
(15)a纵观外形,原诗140音节,韵脚为abab cdcd efef gg,为了严格保持诗行10音节,原诗第6行首词拼写成Feed’st的形式,省去一个音节,原诗第129首第1行Th’expense ofspiritin a waste of shame首词The拼写成Th’的形式,省去一个音节;蒋译140字,悉依原韵;辜译字数行数统计为:15字4行,13字1行,12字6行,11字1行,10字1行,即14行总共180字/音节,多出于蒋译40字,多出原诗40音节;辜译字数庞杂,且各行长短不齐,还不遵循原韵。
诗歌是精练的艺术,铺张浪费、拖泥带水、冗长繁赘,都是诗的‘癌症’。
诗歌语言需要锤炼,译诗跟写诗一样,对语言要进行打磨,要像鲁迅说的那样“把可有可无的字删掉,做到简洁凝练”。
艾青说:“写诗就是用最小的篇幅给人以最大的快感”,“我们所说的精练,是在共同的语言的基础上,要求不浪费,讲得少而得到的多”,艾青还说:“诗歌语言要讲得准确,不同语法抵触”;巴尔扎克说,艺术就是用尽可能少的事物来表现尽可能多的思想。
而众所周知,无论是写诗还是作文,中国文人素有惜墨如金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