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
英雄李云龙作文

英雄李云龙作文
大家都一定看过《亮剑》吧,里面的主人公李云龙,想必大家都对他有很深的印象,而我对他的印象是:一、足智多谋,在战斗上几乎是每次都有不同的战略,虽然也有失手,但大多招招致低。
二、满口粗话,没有文化,非常卤莽,经常干出一些出格的事,经常受到上级领导的批评。
三、很讲义气,守信,因此得到许多人的好评,尤其是他的战士们。
四、武艺高强,说话幽默,有领导力。
李云龙他和别的英雄不一样,没有豪言壮语,而是只有些粗话,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土财主”。
但是他满肚子都是乡间的歇后语,谚语。
虽然“粗”,但都是老百姓几辈子自己相传下来的真理。
他从不干虚事,不管是待人还是打仗,都是实对实,所以,他的士兵就都听他的,战斗力强。
时代不同了,我们现在没有战争,但是我们也仍应学习李云龙的好多精神。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形象解读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形象解读发表时间:2019-08-08T15:22:05.04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作者:乔天保[导读] 军旅题材小说中,主角通常是完美的,文化水平高,会认真执行上级指令,而《亮剑》却塑造了一个不太符合人们心中英雄形象的主角李云龙,其性格豪爽,做事不拘小节,有较强的军事能力,但是素质不高,经常骂人,这样的主角多了一丝生活气息,贴合实际,能够给人们极强的带入感,所以人们容易被李云龙身上的精神所打动。
《亮剑》中从多角度描述了李云龙的性格、行事风格以及语言习惯,打造了深入人心的非典型英雄,因此在这类题材中显(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市 400000)摘要:军旅题材小说中,主角通常是完美的,文化水平高,会认真执行上级指令,而《亮剑》却塑造了一个不太符合人们心中英雄形象的主角李云龙,其性格豪爽,做事不拘小节,有较强的军事能力,但是素质不高,经常骂人,这样的主角多了一丝生活气息,贴合实际,能够给人们极强的带入感,所以人们容易被李云龙身上的精神所打动。
《亮剑》中从多角度描述了李云龙的性格、行事风格以及语言习惯,打造了深入人心的非典型英雄,因此在这类题材中显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李云龙;《亮剑》;形象;军人作为《亮剑》这部小说中的主角,李云龙不仅具备传统英雄的侠肝义胆,而且具备极深的爱国主义情怀。
他的形象与传统的军人形象有所出入,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不完美”,因此他可以是现实中存在的人物,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与讨论。
一、李云龙形象的深层含义—亮剑精神在《亮剑》这部小说中,亮剑精神贯穿始终,并主要是通过李云龙这一人物展现出来的。
亮剑精神属于文化标志,体现了中国军人英勇无畏的精神。
李云龙曾多次谈到“亮剑”:“古代剑客们比拼时,无论对手的水平如何,哪怕他的水平天下第一,自己毫无胜算,也要亮出宝剑与他厮杀,即便最终死于对方手中,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这便为亮剑精神”;“死于对方手中不丢人,连手中的剑都不敢亮出来才叫丢人”;“亮剑,展现的是胆量,是气势,是永不服输的精神”。
《亮剑》中李云龙形象浅析

《亮剑》中李云龙形象浅析摘要:李云龙是作者都梁在《亮剑》中成功塑造的一位军事英雄形象,本文就李云龙的形象进行了分析。
李云龙首先是一个血性男人,铁骨铮铮,然后才是有胆识、有胆气、充满智慧的军事领导,其中不乏可爱与可亲。
他执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坚定自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恪守自我的个人信念。
他崇尚“亮剑精神”,自信、强悍、“狭路相逢敢于亮剑、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时势造就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精神英雄。
关键词:《亮剑》;李云龙;亮剑精神;狼性;英雄李云龙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气吞山河的英雄豪气,具有狼一样坚韧勇敢的作战风格,他所带领的部队绝对是一支“嗷嗷叫”的钢铁部队,这个人所领导指挥的部队不但敢于亮剑,而且“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他粗犷豪迈,张口“老子”,闭口“放屁”,是个典型的“泥腿子”。
但他精明、充满智慧、战略眼光非凡。
我觉得他的性格有点类似于狼的性格,“在所有哺乳动物中,最有感情者,莫过于狼;最具有韧性者,莫过于狼;最有成就者,还是莫过于狼”①。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认为:“人物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
”②众所周知,在“文学从属政治”、“文学必须为政治服务”的特定历史情境,不论革命军事题材或其它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都较着重表现战争情景,极力美化我军英雄或人物,而不真实地丑化日本或国民党军官、士兵等,从而描绘我军“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形象。
几近千篇一律、面目相差无几。
虚构成分过多,给人生硬的感觉。
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批评拉萨尔说:“我感到遗憾的是,在性格的描写方面看不到什么特性的东西。
”③所以这句话最能反映当时的创作情况。
而《亮剑》这部剧在创作上主要刻画将军的性格,着力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塑造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力求接近现实中的真实,尽力还原历史的本原。
可谓振聋发聩,震撼人心的同时发人深思,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
可见作者是殚精竭力了解过去那一段段历史的。
很好拿捏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尺度,高尔基对揭示生活内蕴的艺术真实,有过恰切的比喻:“作者创造的艺术真实,就像蜜蜂采蜜一样,蜜蜂从一切花儿上都采来一点东西,并且它所采来的都是最需要的东西。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性格特征

2017.02一、引言李云龙是《亮剑》塑造的农民式英雄形象,其典型性体现了侠客精神与农民性格的有机统一,突出了人物形象丰满立体的个性与以往英雄形象的深刻共性,是新时期战争小说中解放军将领的成功塑造。
二、李云龙性格的核心和独特性(一)李云龙的主体性格李云龙的性格十分具有典型性,其鲜明的性格特征是独特的。
作者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在保持人物性格主体性的基础上,多侧面、多层次地描写了各种性格元素。
首先,贯穿全剧的“亮剑”精神即是对该人物性格的生动反映,也可以说是桀骜不驯、豪迈刚毅的人格魅力,构成了李云龙英雄形象的内核。
小说一开始便描写了几场惨烈的战斗,烘托出他的“亮剑”精神,这是一种不畏强敌的民族大义,是豪气冲天的家国情怀。
在残酷的战争岁月,是“亮剑”精神支撑着李云龙与敌人的战斗;在“文革”动乱中,他仍果断向造反派“亮剑”抵抗疯狂进攻;面对错误的批斗他选择开枪自尽,是他坚守刚毅不屈的崇高信念,用“亮剑”的方式有尊严地死去。
(二)李云龙性格的典型性在传统的革命军旅作品中,不难看到解放军将领常以“高”、“大”、“全”的面貌出现,他们眉目端正、大公无私,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善战,战无不胜,过于完美的塑造使人物陷于脸谱化、公式化,客观上是响应“文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号召的结果。
李云龙身上有着“匪气”、“痞气”,也有农民阶级特有的自私自利、粗俗、无纪律性,同时他身上又有着许多闪光点,如有勇有谋、正直善良、大义柔情等。
这些看似矛盾的优缺点集中在一人身上,找到了融洽的统一方式,塑造出了在革命年代里成长起来的农民领袖,提供了这种“另类”形象产生的历史依据,不同于以往解放军将领的刻板形象,给人真实可信、生动饱满之感。
三、英雄人物二重性格的矛盾统一(一)既智勇双全又愚昧落后李云龙是英勇顽强的典型。
赵家峪偷袭战,李楚合力智袭“聚仙楼”,李勇赴楚设鸿门宴,徐州赵庄争夺战,单枪匹马端匪窝等,李云龙善于逆向思维,军事技术纯熟,经常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体现出他勇敢机智的才能和性格。
李云龙的幽默

李云龙是中国电视剧《亮剑》中的一个角色,他的幽默主要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上。
1. 语言幽默:李云龙的语言风格独特,他的言语中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而且他善于用幽默的语言来调节紧张的气氛,使人在紧张的战斗中找到乐趣。
2. 行为幽默:李云龙的行为举止也充满了幽默感,他常常用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来打破常规,使人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产生笑意。
3. 态度幽默:李云龙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充满幽默感的,他总是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的心态,用幽默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的困难。
4. 情景幽默:在剧中,李云龙的一些情景也充满了幽默感,比如他在训练士兵时,常常用一些幽默的方式来教育和激励他们,使人在笑声中感受到他的智慧和魅力。
李云龙的幽默主要体现在他的语言、行为、态度和情景上,他的幽默感使他在剧中成为了一个非常鲜明和独特的角色。
为什么李云龙这个角色魅力这么大?

为什么李云龙这个角色魅力这么大?1、中国式“爷们”形象中国是很推崇男子汉形象的,有一种最高境界的男子汉就是中国“爷们”,《亮剑》中的李云龙就是这样一个中国“纯爷们”。
在那个国破家亡的时代,到处充满了屈辱,大量的人苟且偷生,甘做亡国奴。
这时候就需要李云龙这种中国式英雄站出来,不屈抵抗。
李云龙身上具有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抵抗的精神,为这个国家英勇献身。
一个集民族自豪感和中国式“纯爷们”——李云龙,就深深地篆刻在人们的心里。
李云龙不仅硬气,而且具有中国男人独有的幽默,对于自己娘们的柔情似水。
就是这样一个中国式“爷们”形象的李云龙有血有肉的活着电视剧里。
2、中国式男人“魅力”李云龙不但大战硬气,而且会耍小聪明,有仇必报,有恩不忘,对于兄弟两肋插刀,哪怕是违抗上级也在所不惜,比如第一集突围坂田联队的时候,那时候都已经冲出来了,可是为了张大彪,他就说:“不能丢下每一个人。
”不仅对于兄弟两肋插刀,而且为了自己的女人,可以私自组织部队打县城,搞得这个晋西北大乱。
在外面铮铮铁骨,在家也对老婆服服帖帖,虽然差点出轨。
可以说他拥有中国男人身上所有的“魅力”,所以这么多女人为他着迷。
同时这种形象每天都活在我们的身边,中国式男人的大大咧咧,爱喝酒、不洗脚、怕老婆的形象哪一个不是中国男人所特有的呢?所以这样一个中国式男人,不仅在电视剧里有,同时活在我们的身边。
3、中国式“领导”形象的刻画李云龙是一支部队的领带,他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和自己的部下同甘共苦,为了自己的下属,可以拼尽一切,他也贪啊,为了部队贪装备;他杀土匪为了死去的兄弟,这是中国式的领带形象,只用对于下属的关爱,才能换来他们的尊重。
所以这么一个中国式“领导”形象谁人不爱?。
李云龙

民国历史上真实的李云龙将军
李云龙,字虎臣,陕西临潼人。生于1890年。
李云龙是辛亥革命后陕西军界的风云人物之一,他可是一个真正的刀客。武艺高强,仗义疏财,刚强勇敢,身先示卒,但脾气急噪,缺乏政治眼光,尤其与杨虎城相比不善于团结、利用知识分子成为军政理手。乱世造就出英雄,性格也造就了他的悲剧。
刘镇华攻不开城,就企图围死城,沿城周挖壕七十华里,壕后筑土墙,架设大炮隔绝内外。又纵火烧毁城外十万亩麦田。城中粮食短缺,斗粟百元,后到有价无市,军民挖野菜、剥树皮、餐油渣、咽糠麸,进而煮皮带、吃药材、屠狗杀马、挖鼠罗雀,甚至发生相食死尸惨剧。即使如此,西安人仍未屈服,共产党员魏野畴、南汉宸等组织城里开群众大会,控诉刘镇华残害陕西人民滔天罪行,经杨虎城批准,批斗枪毙了劣绅楮小瑟等,打击了投降派的邪气。八个月后,终于击败了刘镇华,护城成功。胜利后,在北新街空旷地上挖下大坑,埋葬了遗散在城内各处无人收埋的死难者数万具尸骨,并在大土丘上修起纪念馆,有人以沉痛心情写了一幅挽联:
1917年冬陕西成立反袁靖国军。长袍于右任为司令。井勿幕.胡景翼为副司令。李云龙等华山结盟人员都为骨干。靖国军是辛亥革命被逼上梁山的穷苦农民组织起来的队伍,李云龙任靖国军第四路第四支队司令。于右任、胡景翼为老同盟会员,率领麾下李云龙等攻打过袁系陆建章,将其逐出陕西。后改投吴佩孚,再投冯玉祥,1921年冯督陕时将胡部改编为陕军第一师。李云龙任补充旅旅长。
独立团长李云龙

楚云飞原型实在找不到,国军似乎没有在晋绥军、中央嫡系都受器重又是黄埔五期毕业的,杜撰的成分居多。只听说晋绥军358团后来加入国军第18军。1947年,原晋绥军暂43师曾秘密参加东北战场,被时驻东北的陈诚相中,编入18军,但其时18军却远在徐州驻防,怎么编入建制的不清楚,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事。
4、说话做事略带匪气,打仗从不按理出牌。大字不识一筐,却在战斗中无往而不利,总是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总是能有鬼点子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5、勇猛、有血性、嫉恶如仇;
6、不仅仅是一介武夫。他表面上粗鲁,实际上不乏理智,他是明理的、富于正义感的;
7、虽然没有文化,可他身上有一种质朴的、农民式的智慧。他用这种智慧在战场上声东击西、以少胜多;在军营中鼓舞士气、统率千军万马;有时还用这种智慧在上司面前装傻充愣;
8、他和政委赵刚,一文一武、一静一动,性格完全相反,却志同道合,做了几十年的好兄弟。他们的冲突是性格上的冲突,他们的矛盾也是小小不然的矛盾。打了一辈子,每打一次感情却更深一层;
小说中,淮海战役期间,李云龙部战利品被抢,李云龙令人包围抢战利品的部队,架起机枪,威胁谁敢动就突突了谁。这有点象东野7纵邓华的事例。
李云龙为找出俘虏中的高级将领。令俘虏在院子中跑步,掉队的大多为长官。这个事例来自于钟伟。在东北战场,钟伟攻克文家台,抓获大批俘虏,就是用这个方法找出了国民党新5军军长陈林达。
亮剑

观《亮剑》有感李云龙是一个善于打造团队精神的人,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1. 领导能力;勇于进攻的精神,起带头的作用李云龙本身就是一个领导力很强的人,他的领导力主要表现在他深得人心,以及他有一股领导者的特质,那就是人格魅力,他能让他的部下即爱他又怕他,爱是因为他体惜部下,关心部下,能和下属同甘共苦;而怕他是因为他那表面粗暴的性格,和那张得理不饶人的嘴巴。
在旅长命令他撤到徐家裕村防守日本鬼子的进攻时,他根据实际情况改防守为主动进攻,带领一营的部队埋伏在鬼子的必经之道,一举歼灭了鬼子一百多人的精英观摩团,打破了鬼子一举拿下八路军旅总指挥部的阴谋。
2. 洞察力,行动力,有义气打造这种勇于进攻的精神方面还体现在李云龙自己能以身作则,营长张大彪受伤,被困,他拿过战士的冲锋枪说:“同志们,咱们从来没有落下一个战士,大家再跟我冲回去。
”将那种敢于进攻的精神体现了出来,同时也说明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讲求的就是团队效应及合作精神,不允许一个人落后。
同时李云龙也用行动向全团的官兵说明:跟我李云龙打仗,只要李团长有命在,决不会丢下一个弟兄。
3. 人际关系的沟通能力;讲老李对赵刚的道歉,最后政委赵刚的磨合和最后成为挚友,4. 管理与执行力李云龙明白他和政委赵刚,一文一武、一静一动,性格完全相反,但却志同道合,同时与丁伟、孔捷之间也是情义深厚。
这恰恰体现了内部的协调,团结一致,这就是他的管理能力5. 魂、文化(企业文化)要有一股气势,要有一种拼到底的劲头。
就像一个剑客,和对手狭路相逢,他发现对手竟是天下第一剑客,这时他明知是死,也必须亮出宝剑,没有这样的勇气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咱中国人决不当孬种,逢敌比亮剑。
6.培训的能力;剧中士兵在进行拼刺刀训练时,他要求他们用木刺刀真实地训练。
赵政委当时反对:“认为这样太残酷了,前二天有二个战士就是因为对方误伤而被折断了两根肋骨”。
而李云龙却说:“我宁可要他们在训练中少两根肋骨,也总比在战场上丢了性命强”。
李云龙观后感

李云龙观后感李云龙,让我想起了一个坚毅而勇敢的军人形象。
他是中国解放军的偶像之一,以其顽强的意志和军事英勇而广为人知。
近期,我有幸观看了一部以李云龙为主角的电影,深受震撼和敬佩。
在观后感中,我将就电影中的主要情节和角色展开讨论,表达我对李云龙这个英雄形象的感受。
电影以李云龙年轻时参加抗日战争的经历为主线展开,通过李云龙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悲壮的战场和军人的拼搏精神。
一开始,李云龙在部队中被人看不起,他身高矮小且个子瘦弱,毫无军人气质可言。
然而,李云龙并没有被这种歧视打倒,他用勤奋和毅力在战场上不断证明自己的价值。
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后来成为指挥官,李云龙赢得了战友们的尊重和敬佩。
这种拼搏精神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对他产生了强烈的敬意。
李云龙的勇敢和智慧在战斗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电影中,李云龙在战场上冷静果断,他总能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
无论是面对敌人的进攻还是突发状况,他都能够从容应对,保证部队的安全。
这种机智和决策能力让他成为了战友们的领袖,也让我对他的智慧和胆识感到折服。
除了勇敢和智慧,李云龙还展现出了对战友和家人的深情厚意。
在战场上,他总是放在部队和战友的安全和福祉放在首位,保护他们不受伤害。
在战友受伤时,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救援,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子弹。
而在家人面前,他总是努力隐藏自己的伤痛,为了保护他们不再承受更多的痛苦。
这种对战友和家人的无私付出,让我对李云龙产生了深深的敬爱之情。
此外,电影中对李云龙的塑造更加注重他的人性。
他并不是一个机械冰冷的军人,而是一个有情感和温暖的人。
在战场上,他总是给战友们追加饭菜,武器装备紧张时,他悄悄让队员们先拿。
这种人性中流露出来的温暖和关怀,让他更加贴近人心,也更具感染力。
电影的结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战争即将结束之际,李云龙身负重伤,但他并没有放弃。
他用坚强的意志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为了保护战友和家人,他昂首走向战场。
这一刻,他不仅仅代表了一个军人,更是代表了所有中国军人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亮剑 主人公李云龙性格特征浅析_1

亮剑主人公李云龙性格特征浅析摘要:都梁的长篇小说《亮剑》自问世以来,赢得了读者的极大关注。
毫无疑问,这部小说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而李云龙作为作品中人物的重中之重,他有勇有谋,蛮横霸气的复杂性格可以归纳为人性意识的凸显和侠义精神的彰显。
关键词:《亮剑》李云龙性格人性侠义精神进入新时期以来,一大批以抗战为题材的新历史主义作品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像石钟山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军歌嘹亮》,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等等。
而《亮剑》的出现,更把这种历史军事题材作品推向了高潮。
究其原因,新世纪以来军事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与硬汉形象,将不断商业化的社会中缺少理想、追逐名利、英雄难觅的景象与文坛中迷茫空虚、缺乏阳刚的风气一扫而光。
同时相对于五六十年代红色经典中的“高大全”式的人物,新的英雄在有勇有谋、能征善战的同时还具有了常人的七情六欲和更为丰满的性格特征。
他们的人性不断完善,性格逐渐丰富,不再是概念上的英雄模范,而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人。
根据作品,我们可以将李云龙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分为人性意识的凸显和侠义精神的彰显。
正是典型环境里的人性释放和侠义体现以及二者的高度结合使得李云龙这个典型形象在作品中能够不断丰满,深入人心。
首先,李云龙身上体现出鲜明的人性特征。
在《亮剑》这部被战争占去一多半篇幅的作品中,战争场面恢宏壮阔,在这样一个极其宏大的战争视角下,都梁非常成功地写出了一个草莽英雄的真性情。
李云龙的形象成功地突破了建国以来战争小说中英雄人物的“高大全”形象,在作品中,他始终坚持本色与自我,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做人做事,不受外界的影响和束缚。
哪怕自己的军事生涯三起三落,他依然能够从容对待,甚至更为乐观。
像他这种典型人物的性格在典型环境中更能够有所体现,因此在《亮剑》的前半部分,面对民族侵略、山川动荡的时局,出身乡村的草莽英雄李云龙,与书生意气、弃笔从戎的政委赵刚,国名党精英将领楚云飞等,他们作为中华民族的铁血男儿都奋起反抗,义无反顾地奔向战场。
亮剑

狭路相逢勇者胜——评《亮剑》李云龙人物形象电视剧《亮剑》是由张前、陈健合力倾心执导的一部抗日作品。
整部电视剧运用线性流畅的叙事结构,朴实无华的人物造型,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讲述了李云龙英勇抗战的故事。
影片在一幅幅战争场景下与日军的顽强厮杀中传达出英雄的平民化这一主题,塑造了李云龙临危不惧、胆大心细的鲜活人物形象,正是典型环境里的人性释放和侠义体现以及二者的高度结合使得李云龙这个典型形象在作品中能够不断地丰满深入人心。
临危不惧是李云龙的性格之一。
铺垫:李云龙从小人物一步步走到团长这个位置,一路上奋勇杀敌、视死如归,遇到任何难事他都能解决,正是这样的他才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举例:李云龙手下的新一团受到日军坂田大队的包围,在上级要求反面突围的时候,李云龙毅然选择了正面突围。
特写镜头下他让兄弟们向前冲的表情给人深刻的印象。
议论:在面对强大的坂田大队,李云龙毫不退缩。
他也明白只有从正面突围才能高涨士气,才能让敌军闻风丧胆。
李云龙为兄弟们着想,带领他们打过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战役,他想要的无非是国家的安定。
李云龙像大树一样,奉献了时间与精力,面对生命危险时他临危不惧的形象一览无余。
胆大心细的形象也被李云龙表现的淋漓尽致。
铺垫:虽然他说话难听连打带骂,却又让人乐于和他接触与他交往,因为他真实、豪爽。
在他看似粗糙的外表下也有其精明细致的一面。
举例:在孔捷所带的386独立团打了败仗之后,上级领导决定用李云龙替换孔捷团长的位置。
李云龙嘲笑孔捷的兵不好,近景下孔捷因心里不快与李云龙争论是矛盾的产生点,李云龙却在事后请求上级将孔捷留下,他本身是农民出身,接受的文化教育并不多,说话心直口快。
作为这样一个领导人,李云龙善于在微小的事件中明白对方的心思。
李云龙唯一可以为孔捷做的,只有留下孔捷,让他没有遗憾,由此在李云龙看似粗糙的外表下,事实上也有其精明细致的一面。
在这里人不再是战斗的机器,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充斥在荧屏的各个角落,在此彰显的是人性与血性,价值与尊严。
李云龙

《亮剑》中李云龙形象分析《亮剑》中的李云龙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另类的红军形象,他摆脱了过去的那种高、大、全的,没有缺点的死板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像“人”的形象。
他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会说脏话,会发脾气,会打人。
他的形象一出现读者中形成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那么他的形象到底是好是坏,还得从他的形象本身来探讨。
关键字:李云龙勇敢忠诚亮剑精神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虽然我们并没有给英雄的形象定下什么确切的标准,但是一般来讲,英雄的形象至少应该是这样的:个头高大,身材魁梧,五官端正,气宇轩昂,英气凛然,服饰干净整洁得体,尽管偶尔也有《水浒》塑造出个别类似于矮脚虎王英的英雄代表,但是这样的英雄实在是屈指可数。
然而,在《亮剑》中,李云龙却以这样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个头一般,身材说不上魁梧,面目近乎龌龊,再加上衣服很少有干净的时候,尤其是领口招牌式地肮脏,走路的时候甚至也是歪歪扭扭的,整个就是一幅邋遢的样子,至于气质什么的则更谈不上,而且脏话脱口而出如同家常便饭一样。
从这个方面来看,《亮剑》中的李云龙形象是对于我们传统观念中英雄形象的消解。
亮剑精神是李云龙的精神支柱,是他的打仗哲理,何为亮剑精神,李云龙给它做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
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
即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我们进行了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我们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他的这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形象。
李云龙的缺点一,红军长征时李云龙是团长,过草地以前,为了保证本团官兵顺利过草地,他纵兵抢粮,而且是抢藏民的青稞,以至于他的部队是吃饱了肚子过的草地,为此他背了个撤职的处分。
浅谈亮剑中李云龙的性格特征

浅谈《亮剑》主人公李云龙性格特征摘要:都梁的长篇小说《亮剑》自问世以来,赢得了读者的极大关注。
毫无疑问,这部小说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而李云龙作为作品中人物的重中之重,他有勇有谋,蛮横霸气的复杂性格可以归纳为人性意识的凸显和侠义精神的彰显。
关键词:《亮剑》李云龙性格人性侠义精神进入新时期以来,一大批以抗战为题材的新历史主义作品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像石钟山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军歌嘹亮》,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等等。
而《亮剑》的出现,更把这种历史军事题材作品推向了高潮。
究其原因,新世纪以来军事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与硬汉形象,将不断商业化的社会中缺少理想、追逐名利、英雄难觅的景象与文坛中迷茫空虚、缺乏阳刚的风气一扫而光。
同时相对于五六十年代红色经典中的“高大全”式的人物,新的英雄在有勇有谋、能征善战的同时还具有了常人的七情六欲和更为丰满的性格特征。
他们的人性不断完善,性格逐渐丰富,不再是概念上的英雄模范,而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人。
根据作品,我们可以将李云龙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分为人性意识的凸显和侠义精神的彰显。
正是典型环境里的人性释放和侠义体现以及二者的高度结合使得李云龙这个典型形象在作品中能够不断丰满,深入人心。
首先,李云龙身上体现出鲜明的人性特征。
在《亮剑》这部被战争占去一多半篇幅的作品中,战争场面恢宏壮阔,在这样一个极其宏大的战争视角下,都梁非常成功地写出了一个草莽英雄的真性情。
李云龙的形象成功地突破了建国以来战争小说中英雄人物的“高大全”形象,在作品中,他始终坚持本色与自我,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做人做事,不受外界的影响和束缚。
哪怕自己的军事生涯三起三落,他依然能够从容对待,甚至更为乐观。
像他这种典型人物的性格在典型环境中更能够有所体现,因此在《亮剑》的前半部分,面对民族侵略、山川动荡的时局,出身乡村的草莽英雄李云龙,与书生意气、弃笔从戎的政委赵刚,国名党精英将领楚云飞等,他们作为中华民族的铁血男儿都奋起反抗,义无反顾地奔向战场。
看亮剑,谈市场经济中的李云龙 )

作战原则就是打击对手,削弱对手,消灭对手,壮大自己。
有网友评论,《亮剑》歪曲了人民军队的组织原则和作战原则。党指挥枪和三大原则在《亮剑》里成了笑谈和被讥笑的靶子。电视里,李云龙完全是一个军阀,在新一团也好,在独立团也罢,他当团长都是他个人说了算,他不但不把上级当回事,也不把上级命令当回事,更不把团政委当回事。电视里,李云龙还多次对团政委说,“我是一团之长,团里我说了算!”,“团里我管军事,你管生活!”试问?一个长征走过来的老团长,连政委是管什么干什么的都不清楚吗?从这一点上讲,李云龙倒,既有日本鬼子、伪军汉奸,又有八路军、国军、地方武装等等,可谓是关系错综复杂,矛盾纵横交错,爱恨相互交织,利益盘根错节,与我们目前的中国市场,既有跨国公司攻城掠地,烧杀抢掠,又有本土大牌奋勇抗战,浴血阻击,还有地方品牌在利基市场步步为营、患得患失的及近白热化的竞争形势何其相似!
何为亮剑?“亮剑”语出《亮剑》主人公李云龙:“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求饶?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亮剑精神”,也就是“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拼搏的精神。
在血雨腥风、天昏地暗、刺刀见红、短兵相接的近乎惨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亮剑精神”。商战的每一时刻、每一个回合都意味成功和失败,真正的铁血战士正如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所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在复杂的市场形势下,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成功的营销人就应该具有不屈不挠、不怕失败、敢于亮剑、善于亮剑的胆略商数和愈挫愈奋的心理素质。
第三,用个性特点取代“缺点”、“优点”。我们考察一个人习惯是把他分成“优点”和“缺点”两部分,其实这是错误和过时的观念和思维,正确的做法是用“个性特点”这个词取代传统的“优点”、“缺点”二分法。因为优点和缺点不是绝对的,它们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互相转化。一个人的长处往往同时也是他的短处,反之亦然。比如:李云龙性格倔强,固执己见,但同时颇有主见,不随波逐流;性格火爆,三句话谈不拢就大发雷霆,但同时办事果断,雷厉风行,有魄力,“快刀斩乱麻”等等。
红岩人物点评300字

红岩人物点评300字
红岩人物点评:
红岩人物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李云龙,他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精神让人敬佩。
李云龙是一位普通的士兵,但他却展现出非凡的战斗能力和毅力。
在抗日战争中,他屡次表现出绝对的勇气和决心,不畏艰难险阻,英勇无畏地与敌人作战。
他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善于观察敌情,灵活运用战术,始终将士兵的安全和任务的完成放在首位。
除了他的军事才能,李云龙还展现出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战争中,他为了保护无辜的平民经常置自己的生命于危险之中。
他在战斗中救下无数的战友,展现出了他对战友的忠诚和友爱之情。
李云龙的行为不仅仅代表了他个人的品格,更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英雄形象。
李云龙的故事给人们展示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对正义的坚持。
他对敌人的犯罪行为毫不退缩,始终保持了战胜敌人的信心。
他一直相信自己的事业是正确的,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和挑战,他都不会妥协。
李云龙的故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激励和勇气,更展示了一个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
总之,李云龙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的辉煌战绩、勇敢无畏的精神和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让我们永远铭记。
他的故事
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勇气的付出,才能成就真正的英雄。
《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的人物形象_初稿

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姓名:***学号:(四号宋体加粗)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07级完成日期:2009年5月15日指导教师:***目录摘要及关键词 (1)正文 (2)参考文献 (13)《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内容摘要:随着《亮剑》在各大电视台的热播,李云龙这个人物可以说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俗话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可是,电视剧《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却经常抗命,把上级的指示当成耳旁风。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人,领导依然器重他,友军特别佩服他,敌人格外重视他。
更令人感到纳闷的是,李云龙的缺点表现得异常明显,他没有什么文化,非常粗鲁,一开口就脏话连篇,甚至,还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匪气,为什么他会得到观众超乎寻常的喜爱呢?李云龙这一英雄形象与传统的英雄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呢?在人物塑造上,又有那些突破呢?关键字:军长英雄粗鲁匪气硬汉子Drawing Sword characters in the image of the heroine LiYunlongAbstract:As Drawing Sword shows on every big TV station, the character Li Yunlong is well known by every family and every person.As the saying goes, soldiers’vocation is to obey orders. But the hero of Drawing Sword Li Yunlong often defies orders, letting the higher leader’s direction in at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To our surprise, it’s such a person that leaders still regard him highly, friend army admires him specially, enemies think highly of him. What’s more, Li Yunlong’s defects are very obvious, he hasn’t got an education, he’s very rude, and often says dirty words, even he looks like a bandit more or less, but why is he loved by the audience unusually? What differences are there between Li Yunlong and the traditional heroes? What breakthrough has the book made in creating charactersKey words:army commander, hero, rude, bandit, a man of iron面对强大的敌人,即使不敌,也要毅然亮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容摘要:革命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主人公云龙,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另类英雄形象。
《亮剑》一改以往“高大全”式的英雄塑造方式,创造了以云龙为代表的革命英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云龙敢爱敢恨,从不隐藏自己的感情;他“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的精神,恰恰是中华民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传统精神的真实再现;云龙性格复杂,个性多姿多彩,具有一定传奇与喜剧色彩,这恰恰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需要。
总之,《亮剑》突破以往影视作品英雄人物塑造的程式化限制,使云龙这一形象愈发丰满高大,真实可爱。
关键词:云龙形象分析电视连续剧《亮剑》以主人公云龙为线索,讲述了从抗日战争开始到文革结束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一部纯革命题材的作品。
这部电视剧一出现就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从央视到地方台,热播不衰,大家被史诗般的故事和个性鲜明的主人公深深吸引。
值得研究的是到底云龙身上有什么魅力,使对“主旋律”向来挑剔的观众如痴如醉呢?云龙的缺点表现得异常明显,他没有什么文化,非常粗鲁,一开口就脏话连篇,甚至,还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匪气。
作为军人,云龙经常抗命,常把上级的指示当成耳旁风,就是这样一个人,领导依然器重他,友军特别佩服他,敌人格外重视他。
云龙这一英雄形象与传统的英雄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呢?一、云龙的快意恩仇符合“大众英雄”的心理标准。
云龙是一个铁铮铮的汉子,充满血性、激情,快意恩仇,真正的性情中人。
最明显事例召擅自发动对平安县的战争。
故事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多次被独立团教训的日本特种战专家山本一木,从叛徒的口中得知云龙的独立团在家峪休整,经过精心策划,偷袭家峪,云龙等虽侥幸突围,但损失惨重——团部直属部队只逃出十几个人,政委刚负重伤;家峪全村男女老幼300多口悉数被害;新婚的妻子秀芹被敌人抓走。
当云龙得知山本被楚云飞截击后滞留平安县城时,毅然召集人马,在未经任何请示的情况下攻打平安城。
用他的话说,自己的老婆被人抓了还无动于衷不去救的话,那就不能叫男人。
而他云龙如果为了大局而置自己的妻子于虎口之中,袖手旁观,他就不是云龙了!然而,就是这样信誓旦旦救老婆的人,发现敌人用秀芹要挟自己想逃脱性命,或者虽能消灭敌人却会断送更多战友生命的时候,断然下令对敌人也是对自己的爱妻开炮,一场轰轰烈烈的救妻战演变成他亲手下令杀死了妻子,杀死了他的爱情的“悲剧”,是悲剧吗?不是,这是一场惊动晋西北国共两军高层的战斗,是一场以牙还牙、痛快淋漓的歼灭战,大快人心,振奋士气。
中国人崇尚英雄,更崇尚那些有情有义,敢爱敢恨的英雄。
“冲冠一怒为红颜”一个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的人,谁还能指望他保护别人?!英雄救美的故事之所以长盛不衰,正是符合这种英雄观,云龙的备受推崇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如此,如果重色轻友,那不但成不了英雄,很可能成为遭人唾骂的小人。
恰恰相反,云龙“重色”更“重友”,电视剧中云龙扫平土匪宝庆的故事,使这个平民英雄的形象越发高大起来。
“和尚”是云龙的警卫,他武功高强,作战勇敢,对云龙还有救命之恩,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却被飞云寨的土匪宝庆的手下杀害。
云龙得知后,怒不可遏,坚决要消灭宝庆。
可宝庆已接受兄弟部队的招降,即将成为云龙的“战友”。
如果云龙剿灭宝庆,就是违反党的政策,犯下严重错误,所以兄弟部队阻止云龙的军事行动。
报仇心切的云龙,他缴了阻止他军事行动的战友的械,直冲山寨,一举荡平这股土匪。
对敌人决不手软,对朋友以死相报,在云龙身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对他根本不适用。
也正是他的这股子的真性情,赢得他的部下对他死心塌地,也赢得数以亿计的观众对他五体投地。
云龙很粗俗,没文化,嗜烟好酒,开口闭口“他娘的”,睡觉的时候打着震天的呼噜,脾气很暴躁,经常犯错误。
但是这些却使他这个人物形象更加地真实而生动,那些缺点正是美玉上的几个瑕疵,是掩盖不了玉的价值的。
他在战斗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英勇,不得不让人在叹惋战争的残酷的同时拍手称快。
他是一个战场上的“商人”,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
甚至于有的时候我看他更像一个“土匪”,天不怕,地不怕,这里是老子的地盘,老子就是最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带出的队伍却有如钢铁般坚固。
那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力量!他带过的战士曾说过云龙走了但他的精神还留在那里。
无论是新一团还是独立团,他的部队的凝聚力都是空前的。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团队。
一个领导者,如果自身素质不高又怎么会带出一只优秀的团队。
他对战士们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明知是死,也要亮剑。
倒在对手的脚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
”有情有意、有霸气、身先士卒、敢作敢当。
正是他的这种精神,影响着他的团队。
楚云飞说:“云龙是一个不拘一格的人才”,日本侵略者说:“云龙是一个善于逆向思维、不拘泥于格式、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然而就是云龙这种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使他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战役。
他敢于突破,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
这部电视剧以展现云龙的命运为主,但并不单凭一个云龙打动观众。
给我感动和震撼的居然全是那些无名英雄。
骑兵连的奋勇杀敌、王喜奎的宁死不屈、小分队的自我牺牲几度让我落泪。
尤其是骑兵连的那一段。
“骑兵连,进攻!”那一声悲壮的号令,透着无畏,透着坚毅!面对着凶残的敌人,没有一丝的退却。
“骑兵连,进攻!”哪怕只剩下一个人,哪怕只剩下一个手臂,依旧岿然不动……二、云龙的“亮剑”精神与“威武不能屈”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中国军人的军魂。
”现在的中国,我们的中国,千真万确需要这种精神!何尝不是呢?现阶段的中国虽然如日东升一路凯歌,但是危机伴随着机遇如洪水猛兽般袭来,在的外来的威胁时刻在考验着中国人。
面对威胁面对危机我们中国人怎能安步当车?怎能不居安思危枕戈待旦?“敢于亮剑”这就是我们的回答!我们的精神!是的,云龙是草莽出身缺少文化涵养,他不知钢琴不晓洋画不懂花前月下的浪漫,但这不是他的错,而是特殊历史环境所造成的。
在我们解放军将军行列里,像他这样的将领很多,凭着他们顽强的毅力,凭着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党的忠诚,他们通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学习文化,在战争中升华自己,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责备他们缺少文化涵养,有什么理由说他们口“老子”闭口“弟兄”的呢?云龙更是个极为复杂、极有个性的典型人物。
他出身于草根阶层,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和枪林弹雨的洗礼下,逐渐成长为战场上的一名虎将,成长为一名抗日英雄。
电视剧对他的刻画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在塑造他这个硬汉形象时没流于表面,既不概念化,也不脸谱化,更不扁平化,而是在嬉笑怒骂间,自然而然地将他的形象渲染出来,让他极富艺术感染力和人性魅力。
英雄亮剑气自狂!云龙首先是个战争英雄。
他桀骜不驯、性情刚烈、性格草莽,但又深谋远虑、有胆有识、嫉恶如仇,是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血性硬汉。
对待战争,他抱着每战必胜的信心,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挥洒自如,那“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也要“亮剑”,就是死也不能倒下的英勇气势,足以让让敌人汗颜。
他那骁勇善战、叱咤风云的豪迈身姿足以让敌人闻风丧胆,他热爱战争,战场就是他的精神寄托。
事实上,不论何时何地,他的心从未远离过战场。
可见,他的潜意识中藏着极浓的“战争情结”。
他永远属于战争,他的生命离不开战场,他就是一柄战争打磨出来的一柄锋芒毕露的利剑。
一旦看惯了狼烟四起,听惯了炮火硝烟的他走进了解放年代,走下了战场这个“神坛”,失去了战场这块磨刀石,他的生命就变得淡然失色、黯然无光了,人也变得碌碌无为、空虚失落了。
最后竟然隐居农村,做一个平民百姓。
这或许就是他人性的悲剧吧。
更让人欣赏的是云龙在面对死亡时,他临危不惧,勇敢地亮出自己,亮出手中的“宝剑”,不低头、不退缩、不认输、不乞求,也不苟活,其胆识、气魄和血性令人敬而生畏。
他的血液中流淌着狂狷的一面,为抗日而狂,为解放而狂,为中国的老百姓的生命而狂,狂得威猛,狂得崇高,狂得有尊严,狂得有魄力,其狂狷发乎其性情,既是大丈夫式的狂,更是伟男子式的狂,让人肃然起敬。
三、云龙多彩的个性,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
云龙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捣蛋鬼。
他性子急躁、蛮不讲理、我行我素,经常惹事生非。
他既是个从不把别人看在眼里的人,也是个从不让自己吃亏的家伙。
在他的身上,还明显有着几分市井小人物的狡黠和幽默。
向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他不但好讲粗话,说歪理,更喜欢在嬉笑怒骂和打哈哈时来一些离经叛道的言语。
但在这看似荒诞的言语中,又不乏真知灼见的领悟。
他说话也很“冲”,充满火药味,做起事来更是雷厉风行,一旦决定的事就是知道在蛮干也要去试试。
但他从不为自己应担当的责任推脱,而是勇于承担责任,认识自己的错误。
他大错不犯,却小错不断,有时还极为嚣。
他的性格既是传统的,又是叛逆的。
他一怒之下扫平了杀害其好友和尚的土匪老窝、一气之下与政见不一的刚肉搏相拚,被革除代军长的职务后又在课堂上大放阙词等行径无不反映出他人性中叛逆的一面。
这或许正是他的可爱之处吧。
云龙对待朋友的态度也让让人深受感动。
“明争”、“暗斗”四个字可概括他和刚、他和楚云飞之间的友谊。
他与战友刚从政见不一、相互排斥到时吹胡子瞪眼、大打出手,再到最后成为推心置腹、坦诚相待、互相欣赏、肝胆相照的生死之交,可谓“英雄识英雄”。
他们之间的感情是“打”出来的,打着打着就成了好兄弟。
相比之下,我认为,他和楚云飞的友谊更为坚固。
他们是儿时的好伙伴,参军后由于各为其主,在战场上只得抛开友情、拚死相搏,你送我一梭子弹,我还你一个炮弹。
战争是不能讲感情、意气用事的。
但在战场下,他们仍然是非同一般的好朋友。
他们虽说有相互捣鬼、相互钳制、暗中较劲和互不买帐的时候,但又相互欣赏、惺惺相惜,就是在临死之际也会惦记着对方。
他们的友情是极为复杂的,既有战场上的相互较量、你死我活,又有生活上的互相关照、互相算计。
他们的友情是“拚”出来的。
这种超越了友情的真情就显得尤为可贵。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三个人之间的“明争”和“暗斗”,云龙这柄剑才会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如果说战场是磨砺云龙这柄宝剑的磨刀石的话,那么刚和楚云飞就是他这柄宝剑的试金石,是他们让他变得更锐气,更具有杀伤力。
也是由于他们的陪衬和烘托,云龙的“光辉形象”才变得更饱满、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亲和力。
这个英雄和以往的近似圣人形象不同,他是英雄的同时却有着许许多多毛病。
这也拉近了和现实的距离。
云龙在自己情感上的突破是整个电视剧的升华部分,他不顾年龄差距,教育背景差距,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护理田护士。
在军校学习期间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云龙又再次突破自己的情感堡垒,勇敢的承认错误,挽救自己即将失败的婚姻。
完美和丰满了自身的英雄形象。
四、云龙形象的塑造使军事典型人物变得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