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兽医病理切片特点

兽医病理切片特点

兽医病理切片是兽医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动物组织或器官进行切片并染色观察,可以帮助兽医确定疾病的类型、程度和发展情况。

以下是兽医病理切片的一些特点:
1. 组织结构:兽医病理切片通常包含了被取材的动物组织或器官的横截面,能够显示其结构和细胞组织的排列情况。

通过观察不同组织的特征,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变化。

2. 病变表现:兽医病理切片能够显示病变部位的异常变化,如炎症、肿瘤、坏死等。

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组织的结构和细胞间的关系,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3. 染色技术:兽医病理切片通常会使用不同的染色技术,如常规的血液染色、组织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以突出病变部位的特征,如细胞核的染色、细胞器的染色等。

这些染色技术可以帮助兽医更清晰地观察和诊断病变。

4. 显微镜观察:兽医病理切片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以放大细胞和组织的细节。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病变的类型和特征。

5. 结合临床信息:在对兽医病理切片进行分析时,还需要结合患者
的临床信息,如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这样可以对切片的观察结果进行进一步解读和诊断。

总的来说,兽医病理切片具有显示组织结构和病变表现、使用染色技术、显微镜观察和结合临床信息等特点,能够帮助兽医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规划。

执兽考试病理学必背考点

执兽考试病理学必背考点

执兽考试病理学必背考点
摘要:
一、病理学基本概念
- 定义: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 重要性:兽医诊断与治疗的基础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
- 外界因素:感染、创伤、营养不良等
- 内部因素:遗传、免疫、代谢紊乱等
三、病理学常见表现
- 炎症:充血、渗出、增生等
- 肿瘤:良性、恶性、转移等
-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炎等
四、病理学诊断方法
- 临床检查:视、触、叩、听等
- 实验室检查:血液、组织、影像等
五、病理学防治策略
- 预防:疫苗接种、健康饲养等
- 治疗:药物、手术、化疗等
正文: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对于兽医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外界因素如感染、创伤、营养不良
等,以及内部因素如遗传、免疫、代谢紊乱等。

病理学常见表现包括炎症、肿瘤、代谢性疾病等。

炎症是疾病最常见的表现,主要特征是充血、渗出、增生等。

肿瘤是另一种常见的病理表现,可分为良性、恶性和转移性。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等,也是病理学研究的重点。

病理学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检查主要包括视、触、叩、听等,以发现动物的异常表现。

实验室检查则包括血液、组织、影像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针对病理学表现,兽医可以采取多种防治策略。

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健康饲养等,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化疗等,以减轻疾病对动物的影响。

兽医知识点大全

兽医知识点大全

兽医知识点大全一、动物解剖学。

1. 骨骼系统。

- 不同动物的骨骼结构特点。

例如,马的四肢骨骼适合奔跑,长骨较为粗壮;牛的脊柱结构特点与它的负重能力相关。

- 骨骼的组成部分,包括骨膜(对骨的营养、生长和修复起重要作用)、骨质(分为密质骨和松质骨)、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主要为脂肪组织)。

2. 肌肉系统。

- 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的区别。

骨骼肌受意识支配,有横纹;平滑肌不受意识控制,无横纹,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心肌是构成心脏的肌肉,有横纹且具自律性。

- 重要肌肉群的功能和位置,如牛、羊的咀嚼肌与采食和反刍相关,犬的腿部肌肉与运动能力有关。

3. 消化系统。

- 口腔:不同动物牙齿的结构与功能。

草食动物的臼齿发达,适合研磨草料;肉食动物的犬齿尖锐,用于撕咬猎物。

- 食管:是食物从口腔到胃的通道,有肌肉层,能通过蠕动将食物推送下去。

- 胃:单胃动物(如猪、犬)和复胃动物(如牛、羊)的胃结构差异很大。

牛、羊的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组成,瘤胃是发酵的主要场所。

-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吸收面积。

- 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电解质和形成粪便。

4. 呼吸系统。

- 鼻腔:有加温、湿润和过滤空气的作用。

鼻腔黏膜内有嗅觉细胞。

- 咽: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 喉:有声带,是发声器官,同时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 气管和支气管:由软骨环支撑,黏膜上有纤毛,能将异物和黏液向上推送。

-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分为左肺和右肺,其内部有大量肺泡。

5. 循环系统。

- 心脏:由心肌构成,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的瓣膜(如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 血管: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管壁较厚,富有弹性;静脉将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管壁较薄,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毛细血管是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极薄,仅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

动物解剖知识点总结

动物解剖知识点总结

动物解剖知识点总结1.绪论动物解剖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动物体内结构和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其功能。

它对于探索生命的奥秘,了解动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以及对人类医学、动物学、生态学、进化论等学科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 解剖学基本原理解剖学是通过对动物体内器官的观察和研究,来了解结构、功能和动物内部器官之间的关系。

其基本原理包括:2.1.解剖术语解剖术语是解剖学的基本语言,它可以用来描述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方向和关系,以及解剖实验和手术操作。

2.2.解剖学的分类解剖学可以分为整体解剖学、比较解剖学和微观解剖学。

整体解剖学是研究整个动物体内的器官结构和形态,比照不同动物的解剖结构和发育过程,研究它们的异同。

比较解剖学是比较和研究不同种类动物的解剖结构之间的异同,并从中推断动物体内器官的起源、发展和进化关系。

微观解剖学是研究组织和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2.3.解剖学方法解剖学方法包括解剖台解剖、解剖针、解剖割刀等器械。

在学习解剖学时,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解剖操作方法,学会使用解剖器械,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安全等。

3. 解剖学的基本器官3.1.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动物体内的重要器官之一,包括口腔、食管、胃、肠道和消化腺等。

它主要负责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和排泄。

学习消化系统解剖,需要掌握其整体结构、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等。

3.2.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动物体内的重要器官之一,包括呼吸道和呼吸肌肉等。

它主要负责吸入新鲜空气,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各组织和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学习呼吸系统解剖,需要掌握其整体结构、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等。

3.3.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动物体内的重要器官之一,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管等。

它主要负责输送血液和淋巴液,将营养、氧气和激素输送到全身各部位,同时排出代谢废物。

学习循环系统解剖,需要掌握其整体结构、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等。

3.4.泌尿系统泌尿系统是动物体内的重要器官之一,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兽医知识点大全总结

兽医知识点大全总结

兽医知识点大全总结作为一位兽医,要做好工作,必须具备扎实的兽医知识,包括动物生理、病理、药理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综合总结兽医知识点,帮助兽医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动物生理学知识点1. 动物的消化系统a. 不同动物种类的消化器官结构和功能b. 消化器官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c.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 动物的呼吸系统a. 不同动物种类的呼吸器官结构和功能b. 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和调节机制c.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3. 动物的循环系统a. 不同动物种类的循环器官结构和功能b. 循环系统的血液运输和调节机制c.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4. 动物的神经系统a. 不同动物种类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b. 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和调节机制c.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5. 其他生理学知识a. 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和调节机制b. 动物的运动和体温调节机制c. 动物的生殖系统和繁殖生理二、动物病理学知识点1. 动物疾病的发病原因a.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b. 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的发病机制c. 外部环境因素对动物健康的影响2. 动物疾病的病理变化a. 细胞和组织水平的病理变化b. 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病理变化c. 不同疾病类型的典型病理表现3. 动物疾病的诊断方法a.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诊断意义b.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c. 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的诊断应用4. 动物疾病的治疗方法a. 药物治疗的原则和方法b.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操作技巧c. 其他治疗方法的应用和效果5. 其他病理学知识a. 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b. 肿瘤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c.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三、动物药理学知识点1. 动物药物的分类和作用a. 抗生素、抗病毒等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作用b. 消炎、镇痛等抗炎药物的分类和作用c. 镇静、麻醉等神经药物的分类和作用2. 动物药物的代谢和排泄a. 肝脏和肾脏在药物代谢和排泄中的作用b.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蓄积规律c. 药物代谢和排泄异常的原因和影响3. 动物药物的不良反应a. 药物过敏和药物毒性的发生机制b. 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c.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原则4. 动物药物的使用和管理a. 动物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b. 药物的引导作用和治疗监测c. 药物的存储和废弃处理5. 其他药理学知识a. 动物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b. 药物滥用和抗药性形成原因c. 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的人和兽医共通之处四、兽医临床医学知识点1. 动物临床诊断方法a.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分析和诊断b.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c. 临床实验和诊断试验的方法和价值2. 动物临床治疗方法a. 临床用药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b. 手术治疗和内窥镜检查的操作技巧c. 康复护理和康复训练的原则和实施3. 动物临床急救方法a. 意外伤害和骨折的急救原则和技巧b. 中毒和突发疾病的紧急处理措施c. 心脏骤停和呼吸衰竭的抢救方法4. 动物临床预防方法a. 疾病预防和免疫接种的原则和措施b. 寄生虫控制和驱虫药物的应用和管理c. 动物饲养环境和饲料卫生的管理建议5. 其他临床医学知识a. 兽医职业伦理和职业操守b. 兽医临床科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c. 兽医社会责任和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五、兽医其他知识点1. 动物行为学a. 动物行为的发育和适应b. 动物行为的保健和修复c. 动物行为的诊断和治疗2. 动物营养学a. 动物饲料的合理配方和管理b. 动物营养成分和能量代谢c. 动物营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3. 动物管理学a. 不同动物种类的生产管理和疾病防控b. 营养、饲养环境和饲养方式的改善策略c. 动物产出效益和健康福利的平衡之道4. 动物科学研究a. 动物基础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b. 临床转化医学研究的应用和意义c. 人和动物共患病研究的创新与改进综上所述,以上是对兽医知识点的一些总结。

动物医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动物医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动物医学考研知识点归纳动物医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健康和疾病的学科,它包括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等多个分支。

考研时,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动物医学考研知识点的归纳:基础兽医学- 动物解剖学:研究动物体内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

- 动物生理学:探讨动物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 动物生物化学:研究动物体内生化过程和生化物质。

- 动物遗传学:分析遗传规律、遗传疾病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动物病理学: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理变化。

临床兽医学- 兽医内科学:涉及动物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兽医外科学:研究动物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

- 兽医产科学:包括动物繁殖、妊娠、分娩及产后疾病的研究。

- 兽医诊断学:介绍动物疾病的诊断技术和方法。

预防兽医学- 兽医微生物学:研究动物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 兽医免疫学:探讨动物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疫苗的应用。

- 兽医寄生虫学:研究动物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

- 兽医公共卫生:关注动物疾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及控制策略。

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 兽医药理学:研究药物对动物的作用机制和合理用药。

- 兽医毒理学:探讨动物中毒的机理和中毒疾病的防治。

兽医法规与伦理- 动物福利与伦理:关注动物权利和福利,以及兽医职业的伦理问题。

- 兽医法律法规:了解与动物医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动物医学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设计原则。

- 数据分析:学习统计学原理,正确分析实验数据。

实践技能- 动物临床操作技能:包括动物保定、采血、注射等基本技能。

- 动物疾病诊断技能:学会使用各种诊断工具和方法。

结束语:动物医学考研知识点的归纳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考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在考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同时,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够帮助考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服务于动物健康和疾病防治工作。

动物肝脏病理知识点总结

动物肝脏病理知识点总结

动物肝脏病理知识点总结引言:肝脏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在生物体内担负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新陈代谢、解毒、合成蛋白质、储存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然而,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肝脏也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本文将就动物肝脏病理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探讨。

第一节:动物肝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1. 肝脏的解剖结构肝脏是动物体内最大的器官,它位于腹腔内,主要由两个叶片组成。

肝脏中还含有许多小的细胞单元,叫做肝小叶。

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结构单元,它包括中央静脉、肝窦、肝细胞和胆管。

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的中央,肝窦围绕着中央静脉,而肝细胞则密集分布在肝窦周围。

胆管则负责将胆汁从肝脏中排出。

2. 肝脏的生理功能肝脏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它有多种生理功能。

首先,肝脏负责合成和分泌胆汁,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其次,肝脏还能合成蛋白质和糖类物质,储存糖原和脂肪,并调节血糖浓度。

此外,肝脏还能合成和分泌胆固醇、血浆蛋白和荷尔蒙等物质,帮助维持体内的平衡。

最重要的是,肝脏还具有解毒功能,可以将有害物质转换为无害的物质,然后排出体外。

第二节:动物肝脏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 病因肝脏病变的病因有很多种,包括病毒感染、药物中毒、酒精中毒、营养不良、遗传因素、免疫反应等。

其中,病毒感染是肝脏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等。

2. 发病机制肝脏病变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和分子机制。

病毒感染会导致肝细胞内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使肝脏组织发生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药物和酒精中毒会造成肝细胞内的氧化损伤和代谢紊乱,进而导致肝脂肪变性、肝坏死和肝纤维化。

营养不良会导致肝细胞功能障碍和肝功能减弱。

第三节:动物肝脏病变的常见病理改变1. 肝炎肝炎是肝脏病变的常见病理改变,它包括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两种类型。

急性肝炎的主要病理改变包括肝细胞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窦扩张。

慢性肝炎的主要病理改变包括肝细胞发生肝纤维化,形成纤维板层和结节病变。

动物医学知识点

动物医学知识点

动物医学知识点动物医学是一门涉及动物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的综合性学科。

它对于保障动物健康、促进养殖业发展以及维护公共卫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动物医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动物解剖学与生理学了解动物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是动物医学的基础。

不同种类的动物在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

例如,哺乳动物的心脏分为四个腔室,而鸟类的心脏则相对较小但效率很高。

动物的消化系统也各有特点,草食动物的胃通常较为复杂,以适应对植物纤维的消化;肉食动物的牙齿则更加锋利,适合捕食和撕裂肉类。

生理方面,动物的新陈代谢、内分泌调节、免疫系统等都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

例如,动物的体温调节方式因物种而异,恒温动物通过自身的生理机制保持相对稳定的体温,而变温动物的体温则随环境温度变化。

二、动物病理学这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疾病的原因可以是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也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环境压力等导致。

当病原体入侵动物体时,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例如,细菌感染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病毒感染可能会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引发全身性的疾病。

肿瘤也是动物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良性和恶性。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通常不会转移;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容易扩散到其他部位。

三、动物药理学药物在动物疾病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

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药代动力学以及副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解热镇痛药可以缓解动物的发热和疼痛症状,但使用时要注意剂量和使用频率。

还有一些专门用于动物的驱虫药、疫苗等。

疫苗通过激发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预防特定疾病的发生。

四、动物诊断学准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临床检查包括观察动物的外观、行为、体温、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体征,以及听诊、触诊等操作。

兽医病理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完整版(含所有知识点)

兽医病理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完整版(含所有知识点)

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从而说明疾病的发生、开展和转归根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疾病:病因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X而流入局部组织和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心力衰竭细胞:当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出现了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的巨噬细胞。

槟榔肝: 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肝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与土黄色脂变肝细胞区相间,眼观似槟榔状花纹,故称为“槟榔肝〞。

血栓:在活体的血管或心脏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各种病理产物的过程。

12、发绀:瘀血发生在可视粘膜或无毛的皮肤时,瘀血部位呈蓝紫色,此变化称为发绀。

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栓塞: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

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出血: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出血。

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出血。

瘀点:漏出性出血时,在皮肤、粘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呈点状出血,称为血点或瘀点。

瘀斑:严重时,呈斑块状出血,称为血斑或瘀斑。

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伊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缺乏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的各种重要器官代谢障碍和构造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变性: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的变化称为变性。

4、脂肪变性:在变性的细胞的胞浆中出现大小不等的游离脂肪滴的病理变化过程。

5、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或透明化,是指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一种光镜下呈均质、无构造、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现象。

兽医病理学课程概述

兽医病理学课程概述

兽医病理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疾病的基础学科,主要涉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兽医病理学课程进行概述。

一、兽医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学科,在现代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兽医病理学作为病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

了解兽医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学科。

二、兽医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兽医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疾病的定义、分类、发生和发展、病理变化及其机制、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其中,病理变化及其机制是兽医病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了解疾病本质和治疗原理的基础。

三、兽医病理学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兽医病理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兽医人才,能够熟练掌握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兽医病理学的教学要求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应掌握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发生和发展、病理变化及其机制、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2. 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独立进行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团队意识:学生应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员协作,共同解决动物疾病问题。

四、兽医病理学的教学方法兽医病理学的教学方法应以理论课、实验课、临床实习等为主要形式。

其中,理论课主要讲授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发生和发展、病理变化及其机制、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实验课主要进行实验操作和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疾病本质和治疗原理的理解;临床实习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兽医病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兽医病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未来,兽医病理学将更加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探索新型诊断和治疗技术,提高动物健康水平,保障人类食品安全。

兽医解剖知识点总结大全

兽医解剖知识点总结大全

兽医解剖知识点总结大全作为一名专业兽医,深入了解和掌握动物解剖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兽医解剖知识涉及到对动物身体结构、器官形态、生理功能等方面的了解,能够为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动物解剖的基本原理、动物器官结构、解剖技术、解剖学在临床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

一、动物解剖的基本原理1. 解剖学的定义解剖学是研究动物体表面形态、内部结构、发育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通过解剖观察、解剖比较等手段,揭示和阐明动物体内外形态与结构以及其发育、功能等方面的规律。

2. 解剖学的分类(1)系统解剖学:主要研究动物体内外形态结构以及器官系统的关系和发育。

(2)微观解剖学:主要研究动物组织器官的微观结构和功能。

(3)发育解剖学:主要研究动物在胚胎、幼体和成体发育过程中的内外形态结构和变化。

(4)比较解剖学:主要研究动物的内外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异同。

3. 解剖学的研究方法(1)解剖观察:通过直接观察动物的体表形态和内部结构。

(2)解剖实验:通过对动物尸体进行解剖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其内外结构。

(3)解剖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种属的动物的解剖结构,揭示其异同。

(4)实验解剖:通过对动物进行活体解剖,以研究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二、动物器官结构1. 器官系统动物的身体由多个器官系统组成,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等。

每个器官系统都有其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协调完成动物的生命活动。

2. 主要器官(1)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肝脏、胰腺等器官,用于摄取、消化、吸收营养物质。

(2)呼吸系统:包括气管、支气管、肺和呼吸肌,用于进行气体交换,供给身体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血液等组成,用于输送营养物质、氧气和代谢产物,维持身体的内环境稳定。

(4)排泄系统:包括肾脏、尿道、膀胱等器官,用于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液平衡。

动物病理知识点总结

动物病理知识点总结

动物病理知识点总结一、动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1 动物病理学的定义动物病理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发展规律、病变形态、生理生化变化及其对组织器官功能及整体机体的影响的学科。

1.2 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动物病理学主要研究动物在生长发育及各种内外环境影响下所发生的病理变化,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家畜、家禽、实验动物、野生动物以及宠物动物等。

1.3 病理变化的来源动物病理学所涉及的病理变化,既包括动物体内因遗传、发育、代谢和免疫性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的异常变化,也包括由环境、病原微生物及其他外在因素引起的异常改变。

1.4 病理学的目的通过对动物病变的研究,深入了解动物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和病理变化规律,为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5 病理学的应用价值动物病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动物健康和兽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人类医学、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病变过程2.1 病变的定义病变是指由于内外因素引起的病理性改变,表现为组织细胞、器官和整个机体的异常结构和功能变化。

2.2 病变的发生过程病变的发生过程一般包括致病因素的侵害、机体的反应和病理变化阶段三个阶段。

2.3 病理进程的临床分期根据疾病的不同变化阶段,可以将疾病分为潜伏期、炎症期、增生期、坏死期和愈合期等不同的临床分期。

2.4 病变的机制病变的机制主要包括损伤与修复、适应与失代偿、代谢与蓄积等多种生化和细胞学过程。

三、病变类型3.1 结构性病变和功能性病变根据病变的性质和表现可分为结构性病变和功能性病变。

结构性病变指损伤和异常改变表现为组织结构的变化,功能性病变指组织细胞代谢和功能的异常改变。

3.2 炎症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炎症性病变是由于炎症反应的发生导致的病变,表现为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肿瘤性病变是由于肿瘤细胞无限制增殖导致。

3.3 代谢性病变和先天性病变代谢性病变是由于机体新陈代谢的异常引起的病变,先天性病变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异常改变。

动物眼睛病理知识点总结

动物眼睛病理知识点总结

动物眼睛病理知识点总结眼睛是动物身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它承担着接受光线、产生视觉和保护眼睛的功能。

然而,眼睛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扰,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了解动物眼睛的病理知识对于养护它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些动物眼睛病理知识点。

1. 眼部解剖结构眼球是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

而眼睛外部则包括眼睑、睫毛、泪腺等组织。

了解这些解剖结构对于诊断眼部疾病至关重要。

2. 眼疾病的分类眼疾病可以分为遗传性眼病、感染性眼病、外伤性眼病、营养代谢性眼病以及老年性眼病等多种类型。

每一种类型的眼疾病都有其特定的病理表现和诊断方法。

3. 常见眼疾病的病理表现- 白内障:晶状体浑浊,导致视力模糊。

- 青光眼:眼压增高,可导致视神经受压,造成视力丧失。

- 玻璃体浑浊:玻璃体内出现异物或炎症反应,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工作。

- 角膜炎:角膜发炎,导致眼痛、泪水增多、视力下降等症状。

- 近视、远视:眼球轴长或短导致视网膜上成像过大或过小,从而导致出现近视或远视症状。

- 眼睑疾病:眼睑炎、疖肿、睑板腺炎等疾病常见于眼睑部位,引起眼睑疼痛、红肿等症状。

4. 眼疾病的诊断方法眼科医生通常使用眼底检查、角膜染色、眼压检测、眼内压力测量等工具和方法来对眼疾病进行诊断。

此外,医生还会根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等综合分析来确定诊断结果。

5. 眼病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眼病,医生通常会采用眼药水、手术、药物治疗等方法来治疗患有眼病的动物。

养护眼部健康,保持眼部卫生和避免过度用眼也是预防眼疾病的重要方法。

6. 预防眼疾病的注意事项定期到眼科医生处进行眼部检查,远离刺激性气体和化学品,保持室内环境通风,避免用眼过度、防止眼睛受伤,饮食均衡等都是预防眼疾病的重要方法。

7. 特殊动物眼病的病理知识- 猫病:猫眼常见的眼病有角膜炎、青光眼、玻璃体浑浊等。

- 狗眼病:其中常见的眼病有角膜炎、白内障、角膜溃疡等。

昆虫病理学知识点

昆虫病理学知识点

昆虫病理学知识点昆虫病理学是研究昆虫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昆虫病原微生物、害虫防治、昆虫天敌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昆虫病原微生物、害虫防治和昆虫天敌三个方面介绍昆虫病理学的知识点。

一、昆虫病原微生物1.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分类:昆虫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多种类型。

其中,真菌是最常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之一,如白僵菌、黄瓜霉、炭疽霉等。

2.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昆虫病原微生物通常通过空气、水、土壤、寄主体液等途径传播,感染昆虫后可在其体内繁殖生长,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3.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防治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可以采取化学药剂、生物农药、生物防治剂等多种方式进行防治,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和传播。

二、害虫防治1. 生物防治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昆虫天敌、寄生性线虫、病毒等生物因子来控制害虫数量的方法,具有环保、无污染、高效等优点。

2. 化学防治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化学防治是传统的害虫防治方法,通过喷洒杀虫剂等化学药剂来消灭害虫,但也容易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谨慎使用。

3. 害虫防治中的综合防治策略:综合防治是指将多种防治方法结合起来,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害虫防治体系,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三、昆虫天敌1. 昆虫天敌的分类:昆虫天敌包括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寄生性线虫等,它们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控制害虫数量起着重要作用。

2. 昆虫天敌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昆虫天敌通过捕食害虫、寄生害虫等方式控制害虫的数量,是一种天然的害虫防治手段,对维持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3. 昆虫天敌的引种与驯化:为了增强生物防治的效果,可以人为引入一些有益的昆虫天敌,如瓢虫、蚂蚁等,还可以通过驯化提高昆虫天敌在田间的生存能力。

综上所述,昆虫病理学涉及到昆虫病原微生物、害虫防治、昆虫天敌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中,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执业兽医考试动物病理学知识点

执业兽医考试动物病理学知识点

第六篇动物病理学1、细胞肿胀是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

细胞肿胀好发于心、肝、肾等实质器官的实质细胞,也可见于皮肤和黏膜的被覆上皮细胞。

病理变化:发生细胞肿胀的器官眼观体积增大,边缘变钝,被膜紧张,色泽变淡,混浊无光泽,质地脆软,切面隆起,切缘外翻。

根据显微镜下病变特点不同,细胞肿胀可分为颗粒变性(其特征是变性细胞的体积肿大,胞浆内出现微细的淡红色颗粒)和空泡变性(也称为水泡变性、气球样变,其特征是变性细胞的胞浆内、胞核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空泡,使细胞呈蜂窝状或网状。

)。

2、脂肪变性多发生于心、肝、肾。

器官体积肿大,边缘钝圆,表面光滑,质地松软易碎,切面微隆突,呈黄褐色或土黄色,组织结构模糊,触之有油腻感。

鸡脂肪肝综合征时,则肝切面由暗红色的淤血部分和黄褐色的脂肪变性部分相互交织,形成红、黄相间的类似槟榔或肉豆蔻切面的花纹色彩,称之为槟榔肝。

3、脂肪浸润主要发生于心脏、胰腺、骨骼肌等组织内。

4、根据休克时微循环变化规律将休克分为三期:①微循环缺血期(休克早期)(微循环血管痉挛期):患畜表现烦躁不安、皮肤湿冷、可视黏膜苍白、心率加快,脉搏快而有力、尿量减少,血压稍升或无变化。

②微循环淤血期(休克期、代偿不全期):临床表现皮温下降、可视黏膜发绀、心跳快而弱、血压下降,静脉塌陷,尿少或无尿,精神沉郁,甚至昏迷。

③微循环凝血期(DIC期、微循环衰竭期、休克末期):临床上患畜表现:昏迷、全身皮肤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四肢厥冷、血压极度下降,尿少或无尿、呼吸不规则,脉搏微弱或不易触及。

休克对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细胞损伤、物质代谢障碍、器官功能障碍等。

5、肾炎分为肾小球性肾炎、间质性肾炎、化脓性肾炎和肾盂肾炎。

1、急性增生性肾小球性肾炎又称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增生的细胞以毛细血管丛的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为主。

大多数病例与链球菌感染有关。

眼观:肾脏体积轻度到中度肿大,重量增加,被膜紧张,表面充血,有大红肾之称。

笔记动物医学知识点

笔记动物医学知识点

笔记动物医学知识点动物医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起因、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作为兽医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动物医学知识点丰富多样,涉及到动物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医学知识点。

1. 解剖学:解剖学是研究动物体内组织、器官以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动物医学中,解剖学的学习对于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熟悉动物体内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有助于兽医师准确判断病变部位,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2.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动物体内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动物的生理学过程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

了解动物的生理学知识有助于兽医师对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治疗方案。

例如,了解动物的呼吸系统如何工作,可以帮助诊断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3.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病理变化的学科。

通过观察和分析病理变化,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在动物医学中,病理学的应用广泛,可以帮助兽医师确定疾病类型,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4.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机制以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的学科。

了解药物的药理学特征可以帮助兽医师合理使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的选择、用量和用法都需要基于药理学知识进行判断和决策。

5. 临床技术:临床技术是指在实际诊治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设备。

常见的临床技术包括检验、影像学、手术技术等。

这些技术能够提供有关动物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帮助兽医师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

6.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学科。

在动物医学中,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预防疫苗的使用和定期体检等措施可以预防多种常见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有效保障动物的健康。

以上仅仅是动物医学知识点的冰山一角,这个领域的知识点众多,每个知识点都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兽医师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不仅兽医专业的学生需要对动物医学知识点有所了解,普通动物饲主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动物医学知识,提高对宠物的健康管理能力。

7畜牧兽医专业《动物病理学》课程标准

7畜牧兽医专业《动物病理学》课程标准

《动物病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160206 ]课程承担单位[医学系]制定人[ 王娟] 制定日期[2016.06.30]审核人[李俊杰] 审核日期[2016.07.30]批准人[刘海利] 批准日期[2016.08.30]一、适用对象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二、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实践课,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科学。

是基于畜禽疾病防治基础理论工作任务而设置的。

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疾病观,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与机理,熟悉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和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一般规律,掌握动物各器官常见的病理变化和常发病、多发病的病变特征,并且掌握尸体剖检与病理检验技术,为以后从事病理诊断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前导任务是畜牧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涉及到的课程有《畜禽解剖生理》。

后续任务是单胃动物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涉及到的课程有《禽生产学》、《禽病学》、《猪生产学》、《猪病学动物营养学》、《动物寄生虫病》。

四、课程目标掌握动物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过程,从总体上了解动物各器官系统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并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指导实践。

(一)知识目标1.掌握病理解剖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2.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演进规律;3.学会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去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规律;4.常见动物疾病病变机理。

(二)能力目标1.掌握各种基本病变的病理学形态特点及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运用已学相关医学基础及病理学知识解释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与结局;2.熟悉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理论联系实践,灵活运用病理学知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做出合理解释与分析并提出初步病理诊断;3.规范、准确使用常用病理学术语;4.初步了解病理学前沿动态,对科研有一定初步认识与了解。

兽医基础 模块1病理基础 项目3尸体剖检及病料送检

兽医基础 模块1病理基础 项目3尸体剖检及病料送检

项目三尸体剖检及病料送检任务一尸体剖检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知识点一:尸体剖检的目的尸体剖检是诊断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正确掌握和运用这一方法可以达到正确诊断、迅速扑灭疫病的目的。

知识点二:尸体剖检的准备工作1.剖检时间:畜禽死亡后应尽早进行解剖,以防止尸体出现死后变化,造成识别病变的困难。

死后超过24_h的尸体(尤其在夏天),易腐败分解,一般失去剖检意义。

2.尸体剖检的地点:最好在有一定设备的病理解剖室进行。

要特别严防由于尸体剖检而造成的疫病传播。

3.剖检用具:尸体剖检可用专门的病理剖检器械进行,其中包括剥皮刀、检查刀、手术剪、肠剪、板锯和斧头等。

需要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时,要准备5%—10%甲醛液或95%酒精作为固定液。

4.剖检人员的防护:剖检人员(2—4人),可根据具体条件戴好手术帽、手套,穿上工作服、胶靴。

剖检完毕需要用0.1%新洁尔灭或2%来苏儿洗涤和消毒手指,如手遗留有恶臭味,可先用0.5%高锰酸钾液浸洗;衣物可用煮沸或蒸汽消毒;地面先用水洗,再用生石灰撒布或用3%—4%臭药水消毒。

器械用具先用水洗,再煮沸消毒或浸入5%来苏儿溶液中消毒。

对于可疑为炭疽等烈性传染病,严禁随便剖检,可采用其他诊断方法确诊。

5.尸体和污物的处理:可按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6.填写病理剖检报告书:在剖检时,对尸体的病理变化应该有记录,边检边记录。

如确有困难,可以在剖检后迅速追记。

知识点三:尸体剖检的注意事项尸体剖检的注意事项⎩⎪⎪⎨⎪⎪⎧了解病史自我防护意识病变的切取尸检后的处理⎩⎪⎨⎪⎧衣物和器材尸体场地单选题1.需要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时,要准备________的甲醛液或95%酒精作为固定液。

( )A .5%—10%B .3%—5%C .7%—10%D .5%—15%2.死后________h 的尸体,易腐败分解,一般失去剖检意义。

( )A .24B .12C .6D .83.搬运尸体时,特别是搬运________、开放性鼻疽等传染病尸体时,要用浸透消毒液的棉花团塞住尸体的天然孔,并用消毒液喷洒尸体后方可运输。

动物病理知识点

动物病理知识点

动物病理绪论动物病理:是研究就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动物病理的研究方法:尸体剖检、肉眼观察、纤维观察(组织学、细胞学、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超微结构)、活体组织观察、动物实验、组织与细胞观察。

第一篇基础病理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一节疾病学基础知识疾病:是集体与外界治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

疾病的特征: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疾病是完整集体的反应;疾病是一个矛盾斗争过程;生产能力的降低时、是动物患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疾病的分类:按疾病的经过分类(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按疾病发生的原因分类(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按患病器官系统分类(心血管系统、血液和造血器官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疾病的经过:疾病从发生到结束,称为疾病过程或疾病经过。

疾病的4个阶段:潜伏期:指从病因作用于机体时起到疾病的第一批症状出现为止的时期;前驱期:从疾病早期症状到主要症状开始暴露的时期;明显期:是指疾病的主要或典型症状充分表现出来的时期;结局期:是指疾病的结束阶段。

疾病的转归:包括完全痊愈、不完全痊愈、死亡(病理性、生理性或骤死、渐死)。

渐死的分期:濒死期:机体各系统的技能发生严重障碍和失调,脑干以上的中枢神经处于高度抑制状态;临床死亡期:呼吸与心跳完全停止,反射活动消失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抑制,但各种组织内仍然进行着微弱的代谢过程;生物学死亡期:大脑皮层到整个神经系统以及各重要的器官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

第二节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疾病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即病因。

疾病发生的内外因:外因是指存在于外界环境的各种致病因素。

内因是指机体本身的生理状态。

生物性致病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某些致病性霉菌及其毒素等。

特点:有致病作用有一定的选择性;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特异性;有一定的持续性和传染性特点;集体的反应性及抵抗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动物医学基础知识点

动物医学基础知识点

动物医学基础知识点一、动物解剖学基础。

1. 骨骼系统。

- 组成:包括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头骨保护脑等重要器官,躯干骨构成脊柱和胸廓等,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组成。

例如,马的颈椎有7块,猪的也是7块。

- 功能: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作为肌肉附着的支架,并且参与运动。

2. 肌肉系统。

- 分类: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附着于骨骼,受意识支配,例如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等,它们通过收缩和舒张来带动骨骼运动;平滑肌分布于内脏器官,如胃肠道、血管壁等,不受意识直接控制,其收缩缓慢而持久;心肌是构成心脏的肌肉,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特点。

- 肌肉的命名:根据肌肉的形状(如三角肌)、位置(如胸肌)、起止点(如肱三头肌)、功能(如伸肌、屈肌)等命名。

3. 消化系统。

- 组成: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消化腺(唾液腺、肝、胰等)。

-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有牙齿用于咀嚼食物,舌用于搅拌食物和辅助吞咽,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初步分解淀粉。

- 胃:不同动物的胃结构有所不同。

单胃动物如猪、马等,胃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反刍动物如牛、羊等,胃分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瘤胃内有大量微生物,可对粗饲料进行发酵分解。

-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将营养物质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等。

- 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电解质和形成粪便。

4. 呼吸系统。

- 组成: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 鼻腔:有加温、湿润和过滤空气的作用,鼻腔内的鼻毛可阻挡灰尘等异物,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黏附灰尘并湿润空气。

-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氧气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排出到肺泡。

5. 泌尿系统。

- 组成: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包括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和肾小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病理绪论动物病理:是研究就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动物病理的研究方法:尸体剖检、肉眼观察、纤维观察(组织学、细胞学、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超微结构)、活体组织观察、动物实验、组织与细胞观察。

第一篇基础病理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一节疾病学基础知识疾病:是集体与外界治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

疾病的特征: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疾病是完整集体的反应;疾病是一个矛盾斗争过程;生产能力的降低时、是动物患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疾病的分类:按疾病的经过分类(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按疾病发生的原因分类(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按患病器官系统分类(心血管系统、血液和造血器官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疾病的经过:疾病从发生到结束,称为疾病过程或疾病经过。

疾病的4个阶段:潜伏期:指从病因作用于机体时起到疾病的第一批症状出现为止的时期;前驱期:从疾病早期症状到主要症状开始暴露的时期;明显期:是指疾病的主要或典型症状充分表现出来的时期;结局期:是指疾病的结束阶段。

疾病的转归:包括完全痊愈、不完全痊愈、死亡(病理性、生理性或骤死、渐死)。

渐死的分期:濒死期:机体各系统的技能发生严重障碍和失调,脑干以上的中枢神经处于高度抑制状态;临床死亡期:呼吸与心跳完全停止,反射活动消失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抑制,但各种组织内仍然进行着微弱的代谢过程;生物学死亡期:大脑皮层到整个神经系统以及各重要的器官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

第二节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疾病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即病因。

疾病发生的内外因:外因是指存在于外界环境的各种致病因素。

内因是指机体本身的生理状态。

生物性致病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某些致病性霉菌及其毒素等。

特点:有致病作用有一定的选择性;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特异性;有一定的持续性和传染性特点;集体的反应性及抵抗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化学性致病因素:是指对动物机体有致病作用的化学物质。

特点:有蓄积作用;选择作用;同一因素作用的结果不同。

物理性致病因素:包括高低温、电流、光能、电离辐射、大气压和噪声等。

机械性致病因素:一定强度的机械力可引起机体放射性损伤,其结果除了引起局部的机能障碍及代谢改变外,严重时可引起全身的重大变化。

特点:对组织作用无选择性、潜伏期及前驱期短;对疾病只起发动作用,与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无关;机械力的强度、性质、作用部位和范围决定损伤的性质和强度,很少受机体的影响;转归方式常为病理状态。

营养性致病因素:指正常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缺乏、不足或过多,畜禽的营养不能得到合理补充和调剂。

机体的反应性:是指机体对各种刺激物的作用发生反应的特性。

他取决于动物的钟属、品种与品属、个体、年龄、性别、免疫性。

机体的防御能力:是由机体的屏障机构及其相应的功能所形成的。

分为外部和内部屏障。

外部屏障:主要有皮肤、粘膜及其附属腺体、皮下组织以及骨骼和肌肉等组成。

内部屏障:包括淋巴结、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细胞功能缺陷、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肝、肾脏。

、疾病发生的诱因:疾病发生除了有内外因之外,还有发病的条件,称为诱因。

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

第三节疾病发生的基本规律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是指致病因素对组织的直接作用、体液作用、神经作用、酶和核酸异常的致病作用。

致病因素在体内的蔓延途径:包括组织扩散、体液扩散和神经扩散。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血管内不断流动的过程。

血液循环障碍:是指心脏、血管形态和机能、血液含量与血液性质的正常发生改变,导致血液循环异常,并引起一系列的兵力变化过程。

第一节充血充血: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主要是局部微循环血管扩张、充满血液的结果。

动脉性充血(充血):是指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输入过多的动脉性血液的现象。

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神经性、侧枝性、减压后充血)。

病理变化:眼观温度升高,颜色鲜红,体积轻度增大,机能增强;镜检可见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毛细血管增多静脉性充血(淤血):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淤积,局部组织、器官静脉血量增多的现象。

多见于静脉受压、静脉官腔阻塞。

病理变化:眼观局部肿胀;局部组织呈暗红色或蓝紫色(发绀);体表淤血区温度下降;持续发展可继发水肿与出血。

镜检小静脉几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小血管周围的间隙及结缔组织内积聚水肿液,淤血时间较长的组织可见出血肺淤血:主要由于左心功能不全,血液淤积在左心房,阻碍肺静脉血液回流右心房,从而引起肺淤血。

眼观肺胸膜呈蓝紫色,体积膨大,质地稍变韧,质量增加,被摸紧张而光滑,组织之置于水中呈半浮沉状态,肺切面上流出大量混有泡沫的血样液体。

镜检肺内小静脉内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满大量红细胞;肺泡腔内出现淡红色的水肿液和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及巨噬细胞(心衰细胞)。

肝淤血:常见于有心功能不全,以及由肝静脉与后腔静脉回流障碍。

眼观肝体积肿大,被摸紧张,边缘钝圆,质量增加,呈紫红色,质地较实。

切面流出多量暗红色凝固不良的血液。

镜检肝小叶中心部的窦状隙及中央静脉扩张,充满红细胞。

第二节出血出血:是指血液渗出血液循环系统(心脏、血管)官腔之外。

渗出的血液进入器官、组织或体腔,称为内出血;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

若出血较多,局部形成肿块称为血肿;发生于皮肤、粘膜和浆膜小而广泛的出血点称为淤点;较大的出血斑称为淤斑;若血液积累于体腔内称为体腔出血。

出血的原因:破裂性出血通常发生于心脏和较大的血管,一般出血量较多。

渗出性出血是指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微动脉通透性增强,血液经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渗出到血管外。

出血的类型:包括血管损害、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缺乏三类。

出血的病例变化:颜色流速状态静脉破裂性出血暗红色较慢线状或滴状流出动脉破裂性出血鲜红色快喷射状毛细血管破裂性出血——很慢渗出出血对机体的影响:自行止血、少量长期的出血可导致贫血、急性的大出血可导致出血性休克或者死亡。

第三节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指在活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质块的过程。

血栓:指在活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所形成的固体质块。

血栓形成的条件: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管内膜粗糙不平,造成血小板容易黏结、血管内皮变形,抗凝作用消失);2、血流状态改变(血流缓慢和血流不规则);3、血液性质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强)。

血栓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血小板析出、粘结结过程和纤维蛋白析出的血液凝固过程。

内膜损伤、血小板析出→形成小板小梁→出现不溶性纤维蛋白→该部位血流停止→形成条索状的红色血栓|血小板析出|粘结过程|血液凝固过程|血栓形态:白色血栓:为血栓的头部,主要由血小板、白细胞和少量纤维蛋白构成,较牢固地黏附在血管壁上。

混合血栓:是白色血栓形成后的,形成血栓体部,是由血小板堆积形成的小梁、纤维蛋白网、红细胞和白细胞组成。

红色血栓:为血栓的尾部,主要由红细胞和纤维蛋白组成。

微血栓:即透明血栓,主要发生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是由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构成的、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均质透明的微小血栓。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血栓形成能对破裂血管起堵塞和出血作用(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变形、出血)。

血栓形成的结局:溶解和吸收、机化与再通、钙化。

第四节栓塞栓塞:是指循环血液中出现异常的不溶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的兵力过程。

栓子:是指引起栓塞的异常不溶物。

栓子的运行途径:左心和体循环动脉内的栓子,最终栓塞于与栓子直径相当的动脉分支;体循环静脉和右心内的栓子,栓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的栓子引起肝内门静脉分支的栓塞。

栓塞的类型:血栓性栓塞(肺动脉栓塞、体循环动脉栓塞)、空气体栓塞、组织性栓塞、脂肪性栓塞、其他栓塞。

第五节梗死缺血:是指器官或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

梗死:是指由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梗死的原因:血栓形成、动脉栓塞、动脉痉挛、血管受压闭塞。

梗死形成的条件:供血血管的类型、血流阻断发生的速度、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血的含氧量。

梗死的病理变化:贫血性梗死:发生于动脉阻塞,当梗死灶形成是,从邻近侧枝血管进入坏死组织的出血很少,又称白色梗死。

梗死时会相应出现白细胞浸润带、充血出血带和凝固性坏死。

早期梗死灶内可见核固缩、碎裂和核溶解,细胞浆红染,后期细胞崩解呈红染的均质性结构,边缘有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出血性梗死::梗死处有明显的出血,且梗死灶呈暗红色,又称红色梗死。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肾梗死通常出现腰部疼痛和血尿;肺梗死有胸痛和咯血;肠梗死长出现剧烈腹痛、血便和腹膜炎的症状;心肌梗死可导致心理衰竭甚至猝死;脑梗死出现其相应部位的功能障碍。

四肢、肺、肠梗死等会继发败军感染而造成坏疽。

梗死的结局:梗死灶形成是,病灶周围扩张充血,并有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渗出,继而出现肉芽组织,并逐渐替代梗死灶,日后变为疤痕。

第三章水代谢与酸碱平衡障碍第一节水代谢障碍水的生理机能:直接参与组织构成、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维持体液内环境稳定性、促进和参与体内物质代谢、调节体温、润滑组织等。

水的代谢平衡: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动物体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激素的调节作用,是机体对水分的摄入和排出保持着动态平衡,以维持体内水分的正常含量。

、水代谢障碍的变现形式有:一种是机体对水的摄入过多或排出减少,而导致体内水分过多积蓄所引起的水肿;另一种是机体对水的摄入减少或排出增多,而导致体内水分缺乏所引起的脱水。

水肿:是指组织液在组织间隙过多蓄积的病理过程。

积水:是指组织液在体腔内过多蓄积。

浮肿:是指组织液在皮下组织蓄积所引起的皮下水肿。

引起水肿的主要因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强、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水肿的类型:心性水肿(水、纳潴留;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肾性水肿(肾排水排纳减少、血浆机体渗透压降低);肝性水肿(肝静脉回流受阻、血浆假体渗透压降低、水、纳潴留);肺水肿(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损伤、某些细菌病毒感染);炎性水肿、恶病质性水肿。

水肿的病理变化:1、皮肤水肿眼观皮肤肿胀、色泽变浅,失去弹性,触之质如面团,指压遗留压痕。

切开皮下有大量浅黄色液体流出,皮下组织呈淡黄色胶东状。

镜检皮下组织的纤维和细胞成分距离增大,排列无序,结缔组织细胞、肌纤维、腺上皮细胞肿大,胞浆内出现水痘,甚至发生核消失(坏死)。

2、肺水肿眼观肺脏体积增大,质量增加,质地变实,肺胸膜紧张而有光泽,肺表面因高度淤血而呈暗红色。

肺间质增宽。

切开肺脏可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流出大量白色泡沫状液体。

镜检非炎性水肿时,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肺泡腔内出现多量HE染色红染的浆液,其中混有少量脱落的肺泡上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