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刺客列传翻译

合集下载

《史记_刺客列传_豫让者》原文及译文

《史记_刺客列传_豫让者》原文及译文

《史记_刺客列传_豫让者》原⽂及译⽂《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者》原⽂及译⽂《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者》原⽂及翻译原⽂:豫让者,晋⼈也,故尝事范⽒及中⾏⽒,⽽⽆所知名。

去⽽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赵襄⼦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三分其地。

赵襄⼦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

豫让遁逃⼭中,⽈:“嗟乎!⼠为知⼰者死,⼥为说⼰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宫涂厕,中挟⼔⾸,欲以刺襄⼦。

襄⼦如厕,⼼动,执问涂厕之刑⼈,则豫让,内持⼑兵,⽈:“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

襄⼦⽈:“彼义⼈也,吾谨避之⽿。

且智伯亡⽆后,⽽其⾂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也。

”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漆⾝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乞于市。

其妻不识也。

⾏见其友,其友识之,⽈:“汝⾮豫让邪?”⽈:“我是也。

”其友为泣⽈:“以⼦之才,委质⽽⾂事襄⼦,襄⼦必近幸⼦。

近幸⼦,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苦形,欲以求报襄⼦,不亦难乎!”豫让⽈:“既已委质⾂事⼈,⽽求杀之,是怀⼆⼼以事其君也。

且吾所为者极难⽿!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怀⼆⼼以事其君者也。

” 既去,顷之,襄⼦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桥,马惊,襄⼦⽈:“此必是豫让也。

”使⼈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乃数豫让⽈:“⼦不尝事范、中⾏⽒乎?智伯尽灭之,⽽⼦不为报雠,⽽反委质⾂于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事范、中⾏⽒,范、中⾏⽒皆众⼈遇我,我故众⼈报之。

⾄于智伯,国⼠遇我,我故国⼠报之。

”襄⼦喟然叹息⽽泣⽈:“嗟乎豫⼦!⼦之为智伯,名既成矣,⽽寡⼈赦⼦,亦已⾜矣。

⼦其⾃为计,寡⼈不复释⼦!”使兵围之。

豫让⽈:“⾂闻明主不掩⼈之美,⽽忠⾂有死名之义。

前君已宽赦⾂,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今⽇之事,⾂固伏诛,然愿请君之⾐⽽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原文】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市中,相乐也。

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今译】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

之后荆轲又到了燕国,燕人称他为荆卿。

荆卿喜爱读书耍剑,以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

后来秦国讨伐魏国,设置东郡,把卫元君和他的旁系亲属迁移到野王。

荆轲曾游历经过赵国的榆次,与盖聂一起谈论、较量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瞪眼逼视,荆轲离开了。

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请回来,盖聂说:“过去我和他谈论剑术,意见不一致,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看看吧,我用眼瞪他,在这种情况下,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

”派人到荆轲所寄住的住处去寻找,询问房东,说荆轲已经乘车而去,离开榆次了。

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他当然是要走的,我刚才瞪眼震慑了他。

”荆轲到邯郸游历,鲁句践和荆轲博弈,在棋局上发生争执,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默默地逃走,再也没有见面。

荆轲到了燕国之后,在燕国结交了以杀狗为业的杨屠,以及善长击筑(乐器)的高渐离。

荆轲好酒,他特别喜欢喝酒,整日同杨屠和高渐离在燕国市井饮酒,喝酒尽兴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随着和乐而歌,又说又笑,彼此很高兴,过了一会儿,他们又相对流着眼泪,时而大笑,时而大哭,好像身旁边没有别人似的。

刺客列传中的文言文翻译

刺客列传中的文言文翻译

吾闻古之刺客,皆能以一敌百,义薄云天。

然刺客之行,非同寻常,非敢轻言。

今偶得数人,特记之,以飨后人。

一、荆轲刺秦王荆轲,卫人也。

始事太子丹,后奉命刺秦王。

丹以轲之勇猛,托以天下。

轲受命,遂行。

秦王闻之,大怒,命武士追捕。

轲疾走,遇秦兵,遂杀数人。

转战至易水,秦兵围之。

轲谓其友秦舞阳曰:“吾闻勇士之死,如归故乡。

今日吾将死于此地,愿舞阳与我同死。

”舞阳许之。

轲遂杀秦兵,跃马而去。

秦王大惊,急召武士,欲夺轲。

轲回身,射杀秦王。

秦王死,轲亦死。

后世传为佳话。

二、聂政刺韩傀聂政,赵人也。

事韩傀,傀为相国。

傀恶政,欲杀之。

政知之,遂逃。

后遇刺客,刺客曰:“吾闻君之才,欲助君刺傀。

”政曰:“傀相国也,吾刺之,必败。

”刺客曰:“吾愿与君同死,以成大事。

”政许之。

二人遂入韩,刺傀。

傀死,政亦死。

韩人哀之,立庙祭祀。

三、专诸刺王僚专诸,吴人也。

事吴王僚,僚为吴王。

僚恶专诸,欲杀之。

专诸知之,遂逃。

后遇刺客,刺客曰:“吾闻君之勇,欲助君刺僚。

”专诸许之。

二人遂入吴,刺僚。

僚死,专诸亦死。

吴人哀之,立庙祭祀。

四、豫让刺赵襄子豫让,赵人也。

事赵襄子,襄子为赵王。

襄子恶让,欲杀之。

让知之,遂逃。

后遇刺客,刺客曰:“吾闻君之节,欲助君刺襄子。

”让许之。

二人遂入赵,刺襄子。

襄子死,让亦死。

赵人哀之,立庙祭祀。

五、曹沫刺齐桓公曹沫,鲁人也。

事鲁庄公,庄公为鲁王。

庄公与齐桓公会盟,桓公背盟。

曹沫知之,遂刺桓公。

桓公大惊,遂与鲁和。

曹沫刺桓公,鲁国得利。

鲁人哀之,立庙祭祀。

此五人,皆刺客之杰。

其行侠仗义,不畏强权,勇往直前,义薄云天。

虽死犹生,永载史册。

后世之人,当以他们为楷模,奋发向前,不负时光,不负自己。

翻译:我听说古代的刺客,都能以一敌百,义薄云天。

然而刺客的行为,非同寻常,不敢轻易谈论。

如今偶然得到数人,特此记载,以供后人欣赏。

一、荆轲刺秦王荆轲,卫国人。

起初侍奉太子丹,后来奉命刺杀秦王。

太子丹认为荆轲勇猛,托付他天下重任。

《刺客列传·专诸刺王僚》原文及翻译译文

《刺客列传·专诸刺王僚》原文及翻译译文

《刺客列传·专诸刺王僚》原文及翻译译文《刺客列传·专诸刺王僚》原文及翻译译文为题,我将用中文写一篇3000字的文章。

刺客列传是战国时期历史文献《史记》中的一篇篇章,记录了当时各国之间刺杀和暗杀的事迹。

其中有一章是关于专诸这位刺王僚的故事,他在刺客界中享有盛名。

专诸是楚国人,膂力过人,武艺高强。

他曾效力于楚国大将春申君,并在楚国与齐国之间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春申君过于傲慢自信,自视甚高,对于其他刺客和暗杀者的存在并不在意。

这让专诸感到失望和不满,他认为自己的才能被忽视了。

于是,专诸决定离开春申君的府邸,寻找一个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

他四处游历,听说宋国有一个名叫尾生的刺客,杀手界中人人敬畏。

专诸前往宋国找到尾生,希望能够拜他为师,学到更高深的刺杀技巧。

尾生见专诸武艺高强,决定收他为徒。

经过师徒二人的刻苦训练,专诸的技艺日渐精湛。

尾生也深知专诸有着独特的才能和潜力,他鼓励专诸大胆创新,独辟蹊径。

几年后,尾生逝世,专诸继承了他的刺客传统,并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刺杀技巧。

专诸认为,刺杀一名敌人并不仅仅是暗中行动,更重要的是找到敌人的弱点,利用谋略和胆识进行刺杀。

他希望能够在射击、格斗、伪装等方面成为无人能及的人物。

专诸离开宋国,开始了他的刺客生涯。

他以极其快速和准确的动作进行刺杀,往往在敌人还未反应过来之前完成任务。

他对于各种武器的运用也出类拔萃,箭术和刀剑技巧都无懈可击。

专诸行走江湖,刺杀了很多有势力的人物。

他的声名渐渐传遍了战国各国之间。

然而,他并没有像其他刺客一样,只接受雇佣杀人的任务。

相反,他更愿意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利益决定执行任务。

他在行动中更加注重策略和智慧的运用。

专诸的故事受到了文人墨客的赞颂,许多刺客也将他作为榜样去追求卓越。

他不仅在刺杀技巧上有所突破,更在刺客道德和理念方面做出了改变。

他强调自由和独立的精神,在刺杀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原则。

专诸的传奇故事流传至今,对于刺客文化和刺杀艺术有着重要意义。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者》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者》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者》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刺客列传聂政者》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史记刺客列传全文翻译及赏析

史记刺客列传全文翻译及赏析

曹沫,鲁国人,靠勇猛有力在鲁庄公那里任职。

庄公喜爱力土。

曹沫为鲁将、与齐交战,连连战败。

鲁庄公惧怕了,便割献遂邑之地,跟齐讲和,但仍然让曹沫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庄公在轲相会而结盟。

桓公和庄公在坛上结盟后,曹沫手执匕首登上坛去要挟齐桓公,桓公左右的人没有一个敢动的。

桓公问道:“你有什么要求?”曹沫说:“齐强鲁弱,您这个大国侵略我鲁国也太过分了。

现在鲁国城墙一倒,就会压在齐国境内,请您好好想想吧!”桓公于是答应把侵鲁所得的土地尽数归还鲁国。

桓公说过之后,曹沫扔掉匕首,走下坛去,面向北,站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辞令如常。

桓公恼怒,想背弃约言。

管仲说:“不行。

如果贪图小利以求一己之痛快,结果会失信于诸侯,丧失天下人的支持,还不如旧还给他们的好。

”于是桓公便割还侵鲁所占的土地,曹沫几次战败所丢失的土地这时全部归还给了鲁国。

这之后一百六十七年,吴国发生了专诸事件。

专诸,吴国堂邑人。

伍子胥逃离楚国来到吴国的时候,就知道专诸的才干。

伍子胥朝见吴王僚后,曾用伐楚的好处劝说过吴王。

吴公子光对吴王僚说:“那个伍员的父兄都死在楚国而他大谈伐楚,是想为自己报私仇,并不真能为吴国着想。

”吴王僚于是打消了伐楚的念头。

伍子胥了解到公子光企图谋杀吴王僚,心想:“那位公子光对内将有所图谋,我不能向他进说对外的事情。

”于是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

诸樊有弟三人:老二叫余祭,老三叫夷眜,老四叫季子札。

诸樊知道季子礼贤能,因而自己不立太子,决定自己死后依次传位给三位弟弟,希望最后把国家交给季子札。

诸樊死后,王位转给余祭。

余祭死后,传给夷眜。

夷眜死后,照理应传给季子札;季子札逃了出去,不肯继位,吴人便立夷眜之子僚为吴王。

公子光说:“如果照兄弟次序传位,季子应当为王;如果一走要传位给儿子呢,那么我是真正的嫡嗣,应当为王。

”所以他曾秘密养了谋臣,想争夺王位。

公子光得到专诸之后,把他当作宾客优待。

吴王僚九年,楚平王死。

春,吴王僚想利用楚国有丧事的时机行事,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领兵围攻楚国的灊;又派延陵季子到晋国,观察其他诸侯国的动静。

文言文翻译刺客列传

文言文翻译刺客列传

古之刺客,义薄云天,勇冠三军。

夫刺客者,非为一己之私,乃为国家、为民族、为正义而献身者也。

故刺客列传,录其事迹,以传后世。

一、专诸刺王僚楚人专诸,勇冠群英。

王僚,吴国君也,暴虐无道。

专诸闻之,心忧国难,遂决心刺杀王僚。

一日,王僚设宴,专诸藏匕首于鱼腹中,宴间趁机刺杀王僚。

王僚虽死,专诸亦被杀。

吴人感其忠义,葬之于墓,后世传为佳话。

二、要离刺庆忌吴人要离,亦勇猛之辈。

庆忌,吴国叛臣,阴谋篡位。

要离得知其事,遂投奔庆忌,成为其亲信。

后趁庆忌不备,要离刺杀庆忌,为吴国立下赫赫战功。

要离亦因刺杀庆忌而丧命,吴人感其忠勇,尊其为“刺庆忌”之神。

三、豫让刺赵襄子赵襄子,赵国之君,暴虐无道。

豫让,赵国勇士,曾为赵襄子驾车。

后因赵襄子疑其背叛,豫让被迫逃亡。

豫让遂立志刺杀赵襄子,为知己报仇。

一日,赵襄子出行,豫让化装成盲人,趁机刺杀赵襄子。

赵襄子虽伤,但豫让亦被杀。

赵人感其忠义,葬之于墓,后世传为佳话。

四、聂政刺韩傀韩傀,韩国叛臣,阴谋篡位。

聂政,韩国勇士,曾为韩傀效力。

后因韩傀背叛国家,聂政遂立志刺杀韩傀。

一日,韩傀设宴,聂政趁机刺杀韩傀。

韩傀虽死,聂政亦被杀。

韩人感其忠勇,葬之于墓,后世传为佳话。

五、荆轲刺秦王荆轲,燕国勇士,曾为燕太子丹效力。

秦王政欲吞并六国,燕太子丹遂派荆轲刺杀秦王。

荆轲携燕丹之头,行刺秦王。

秦王政虽险些丧命,但荆轲亦被杀。

燕人感其忠义,葬之于墓,后世传为佳话。

刺客列传,录刺客之英勇事迹,传颂千古。

夫刺客者,虽死犹荣,其精神永存于世。

吾辈当以刺客为榜样,奋发向前,为国家、为民族、为正义而奋斗!。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原文及翻译《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原文及翻译导语:《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原文及翻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

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

严仲子恐诛,亡去,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

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臣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

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

”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

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

”聂政曰:“韩与卫,相去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随从,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

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译文:聂政,轵邑深井里人。

聂政杀了人,为了躲避仇敌,于是和母亲、姐姐一起到了齐国,以屠宰为业。

隔了很久,濮阳严仲子在韩哀侯朝中供职,与韩相侠累结下怨仇。

《刺客列传·专诸刺王僚》原文及翻译译文2篇

《刺客列传·专诸刺王僚》原文及翻译译文2篇

《刺客列传·专诸刺王僚》原文及翻译译文2篇《刺客列传·专诸刺王僚》原文及翻译译文2篇为题第一篇:《刺客列传·专诸刺王僚》原文及翻译译文《刺客列传·专诸刺王僚》是古代中国历史文献《史记》中的一篇文章,记述了刺客专诸刺杀齐国大夫鲍叔牙的故事。

以下是该篇文章的原文及翻译译文。

原文:齐国有大夫鲍叔牙者,负恩辱而无地,欲报之,尝使专诸往齐,欲因贼事鲍氏之人。

专诸未可合鲍氏之人,乃往见鲍叔牙。

鲍叔牙未见专诸,而妻有疾,食不甘味。

专诸因先知鲍叔牙所负恩辱,窃书而出之。

明日,妻疾愈,齐师攻郢。

而鲍叔牙假疾以赖。

诸人有不忍见之者。

专诸退而告人:“鲍叔牙之死,上命矣!”遂因齐师乘其丧而反赵,曰:“鲍叔死矣!”于是齐鲍氏遂大乱,鲍叔牙亡。

专诸乃居赵,五乘致富。

译文:齐国有个大夫叫鲍叔牙,他背负着恩情和耻辱却没有底绪,想报答之,便派专诸去齐,打算找鲍氏家的人谋害鲍叔牙。

但专诸没能联络上鲍氏家的人,于是决定亲自拜见鲍叔牙。

鲍叔牙还未见到专诸,他的妻子得了疾病,因此吃不下饭。

专诸因此得知鲍叔牙背负着恩情和耻辱,便偷偷取得了他的信件并将其放出。

第二天,鲍叔牙的妻子病情好转,齐国进攻郢城,而鲍叔牙假装生病以逃避战乱。

有些人无法忍受看到他如此,于是专诸退回来告诉人们:“鲍叔牙快要死了,上天已经发话了!”于是乎,专诸乘齐军见利忘义的时机,背叛齐国而归向赵国,说:“鲍叔牙已经死了!”于是齐国的鲍氏家族遭到了重创,鲍叔牙逃亡。

专诸于是在赵国安居,并因此致富。

第二篇:《刺客列传·专诸刺王僚》评析《刺客列传·专诸刺王僚》这篇古代历史文献,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令人震撼的故事情节,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它不仅传递了历史的信息,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

下面将就该篇文章进行一番评析。

首先,该篇文章通过描写鲍叔牙和专诸的角色与情节,展现了古代社会中的仁义道德观念。

在故事中,鲍叔牙被专诸认为欠下了恩情和耻辱,为了报答这份恩情,专诸决定使用暗杀的手段消除这个心结。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原文】荆轲者,卫人也。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

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

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

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

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殽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

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居有间,秦将樊于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鞠武谏曰:“不可。

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

”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彊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史记刺客列传》文章原文及译文

《史记刺客列传》文章原文及译文

《史记·刺客列传》是司马迁著作《史记》中的一篇类传。

揭示了燕国和秦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从侧面反映了秦燕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译文吧!原文: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

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

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

”吴王乃止。

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

”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

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

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

诸樊既死,传余祭。

余祭死,传夷眛。

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

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

”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九年而楚平王死。

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

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专诸曰:“王僚可杀也。

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

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

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译文:专诸,是吴国堂邑人。

楚国大将伍子胥因父兄被楚王枉杀,逃离楚国来到吴国,知道专诸有本领。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打算杀掉吴王僚,于是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

刺客列传文言文翻译

刺客列传文言文翻译

吾闻之,刺客之流,自古有之。

其人皆智勇双全,以一敌百,死而无悔。

或为义而死,或为利而亡。

今试述其事,以飨后人。

一、荆轲刺秦王荆轲,燕人也。

燕太子丹欲刺秦王,以报前仇。

乃令轲往,曰:“秦王无道,天下共愤。

今吾以匕首刺之,以雪我国耻。

”轲应诺,遂辞行。

轲至秦,见秦王,献上燕国地图。

秦王展图,见燕国土地尽归秦,大喜。

轲趁机拔匕首,掷秦王。

秦王惊起,挥剑击之。

轲身中数剑,犹不屈。

秦王命左右侍卫擒之。

轲大骂:“吾为国家而死,有何惧哉!”遂被杀。

二、专诸刺王僚专诸,吴人也。

吴王僚欲吞并越国,专诸愿为刺客。

僚曰:“越王勾践,勇猛异常,非尔所能敌。

”专诸曰:“吾闻越王勾践,日夜思报吴仇,吾愿往刺之。

”僚许之。

专诸遂入越国,与越王勾践相见。

勾践设宴款待,专诸趁机刺杀僚。

僚中箭倒地,专诸亦被杀。

越王勾践即位,为报吴仇,灭吴国。

三、聂政刺韩傀聂政,齐人也。

韩傀欲吞并赵国,聂政愿为刺客。

政曰:“吾闻韩傀残暴,民不聊生,吾愿往刺之。

”韩傀许之。

政遂入韩国,与韩傀相见。

傀设宴款待,政趁机刺杀傀。

傀中箭倒地,政亦被杀。

韩傀死后,韩国大乱,赵国乘机吞并韩国。

四、张良刺秦张良,韩国人也。

秦灭韩国,良愿为刺客,刺杀秦王。

良曰:“吾闻秦王暴虐,民不聊生,吾愿往刺之。

”秦王许之。

良遂入秦,与秦王相见。

王设宴款待,良趁机刺杀秦王。

王中箭倒地,良亦被杀。

秦王死后,秦朝大乱,刘邦乘机灭秦。

五、朱亥刺晋文公朱亥,魏人也。

晋文公欲吞并魏国,亥愿为刺客。

亥曰:“吾闻晋文公残暴,民不聊生,吾愿往刺之。

”文公许之。

亥遂入晋国,与文公相见。

公设宴款待,亥趁机刺杀文公。

公中箭倒地,亥亦被杀。

文公死后,晋国大乱,魏国乘机吞并晋国。

以上五事,皆刺客列传也。

刺客之勇,令人敬佩。

然刺客之行,亦令人深思。

吾辈当以刺客之精神,为国家、民族、正义而奋斗,不负先贤之遗志。

翻译:我听说,刺客这一类人,自古以来就有。

他们都是智勇双全,能够以一敌百,死而无悔。

有的为了正义而牺牲,有的为了利益而丧命。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原文及译文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原文及译文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原文及译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原文及翻译原文: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

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

严仲子恐诛,亡去,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

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臣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

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

”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

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

”聂政曰:“韩与卫,相去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随从,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

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译文:聂政,轵邑深井里人。

聂政杀了人,为了躲避仇敌,于是和母亲、姐姐一起到了齐国,以屠宰为业。

隔了很久,濮阳严仲子在韩哀侯朝中供职,与韩相侠累结下怨仇。

严仲子怕侠累杀他,逃离韩国,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

严仲子来到齐国,齐国有人谈到聂政,说他是#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end#个有勇气有胆量的人,因为避仇而隐身在屠户中间。

刺客列传翻译

刺客列传翻译

荆卿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

此后秦国攻打魏国,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

荆轲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

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

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

”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

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

”荆轲漫游邯郸,鲁句践跟荆轲士博戏,争执博局的路数,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

荆轲到燕国以后,喜欢上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

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节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

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以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众的人相结交。

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

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

燕太子丹,过去曾在赵国作人质,而秦王嬴政出生在赵国,他少年时和太子丹要好。

等到嬴政被立为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国作人质。

秦王对待燕太子不友好,所以太子丹因怨恨而逃归。

归来就寻求报复秦王的办法,燕国弱小,力不能及。

此后秦国天天出兵山东,攻打齐、楚和三晋,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地侵吞各国。

战火将波及燕国,燕国君臣唯恐大祸临头。

太子丹为此忧虑,请教他的老师鞠武。

鞠武回答说:“秦国的土地遍天下,威胁到韩国、魏国、赵国。

它北面有甘泉、谷口坚固险要的地势,南面有泾河、渭水流域肥沃的土地,据有富饶的巴郡、汉中地区,右边有陇、蜀崇山峻岭为屏障,左边有殽山、函谷关做要塞,人口众多而士兵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绰绰有余。

有意图向外扩张,那么长城以南,易水以北就没有安稳的地方了。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刺客列传》是司马迁著作《史记》中一篇列传。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刺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1、曹沫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矢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其后百六十有七年而吴有专诸之事。

2、专诸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

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

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

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

”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

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季子札。

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

诸樊既死,传余祭。

余祭死,传夷昧。

夷昧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昧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嫡嗣,当立。

”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九年而楚平王死。

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潘;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

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者》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者》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者》原文及翻译导语:《史记》的取材相当广泛。

从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到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者》原文及翻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

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

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

”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

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原文及翻译导语:《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原文及翻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

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

严仲子恐诛,亡去,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

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臣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

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

”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

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

”聂政曰:“韩与卫,相去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随从,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

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译文:聂政,轵邑深井里人。

聂政杀了人,为了躲避仇敌,于是和母亲、姐姐一起到了齐国,以屠宰为业。

隔了很久,濮阳严仲子在韩哀侯朝中供职,与韩相侠累结下怨仇。

严仲子怕侠累杀他,逃离韩国,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

史记刺客列传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翻译〔七十列传第二十六〕【说明】这是一篇类传,依次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等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

关于此传的传旨,在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中,只谈到“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豫让不为二心”,专诸、聂政、荆轲之事不及一语。

显然,这不是此传的全部传旨。

细味全传,尽管这五人的具体事迹并不相同,其行刺或行劫的具体缘由也因人而异,但是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有一种扶弱拯危、不畏强暴、为到达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刚烈精神。

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士为知己者死”。

所以太史公在本传的赞语中说:“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这也就是太史公对本传传旨的一种集中概括了。

当然,如果我们站在今天的立脚点重新审视和照顾这五位刺客或劫持者的行迹以及他们行刺或行劫的具体目的,我们完全可以得出一种新的认识,作出一种新的评价,但这新的认识和评价毕竟不是太史公的。

太史公是站在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立脚点,带着他特有的身世之感和爱憎,来热烈赞歌他所一再称赏的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刚烈精神的。

本传虽是五人的类传,但能“逐段脱卸,如鳞之次,如羽之压,故论事则一人更胜一人,论文则一节更深一节”〔吴见思《史记论文》〕,所以全篇次第井然,始于曹沫,终于荆轲,中间依次为专诸、豫让和聂政,俨然一部刺客故事集,而统摄全篇的内在思想则是本传的主旨。

载述五人行迹,太史公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而是依传主的具体情况和行刺行劫的具体缘由,巧为剪裁和布局。

曹沫劫持齐桓公,有管仲缘情理而谏说,桓公权利害而宽容,使曹沫身名两全,所以,故事到这里也就戛然而止,不复枝蔓。

专诸刺王僚,前边略有铺叙,但高潮段则由伏甲、具酒、藏刃和王前擘鱼行刺几个精彩细节组成,而以事成身死,其子得封为尾声。

豫让刺襄子,故事已近曲折,始终围绕“义不二心”而襄子偏又义之这个矛盾冲突展开,最后以刺衣伏剑结束对传主的记述。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豫让遁逃山中,曰:“吸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

襄子曰:“彼义人也,... 全部展开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豫让遁逃山中,曰:“吸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

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

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

”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项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刺客列传翻译(七十列传第二十六)【说明】这是一篇类传,依次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等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

关于此传的传旨,在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中,只谈到“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豫让不为二心”,专诸、聂政、荆轲之事不及一语。

显然,这不是此传的全部传旨。

细味全传,尽管这五人的具体事迹并不相同,其行刺或行劫的具体缘由也因人而异,但是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有一种扶弱拯危、不畏强暴、为达到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刚烈精神。

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士为知己者死”。

所以太史公在本传的赞语中说:“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这也就是太史公对本传传旨的一种集中概括了。

当然,如果我们站在今天的立脚点重新审视和关照这五位刺客或劫持者的行迹以及他们行刺或行劫的具体目的,我们完全可以得出一种新的认识,作出一种新的评价,但这新的认识和评价毕竟不是太史公的。

太史公是站在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立脚点,带着他特有的身世之感和爱憎,来热烈赞歌他所一再称赏的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刚烈精神的。

本传虽是五人的类传,但能“逐段脱卸,如鳞之次,如羽之压,故论事则一人更胜一人,论文则一节更深一节”(吴见思《史记论文》),所以全篇次第井然,始于曹沫,终于荆轲,中间依次为专诸、豫让和聂政,俨然一部刺客故事集,而统摄全篇的内在思想则是本传的主旨。

载述五人行迹,太史公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而是依传主的具体情况和行刺行劫的具体缘由,巧为剪裁和布局。

曹沫劫持齐桓公,有管仲缘情理而谏说,桓公权利害而宽容,使曹沫身名两全,所以,故事到这里也就戛然而止,不复枝蔓。

专诸刺王僚,前边略有铺叙,但高潮段则由伏甲、具酒、藏刃和王前擘鱼行刺几个精彩细节组成,而以事成身死,其子得封为尾声。

豫让刺襄子,故事已近曲折,始终围绕“义不二心”而襄子偏又义之这个矛盾冲突展开,最后以刺衣伏剑结束对传主的记述。

聂政刺侠累故事就更曲折一些,前边铺叙聂政避仇市井,仲子具酒奉金情事,又在奉金问题上通过仲子固让、聂政坚谢把“请”和“不许”的矛盾揭示出来,然后再用一段铺叙聂政的心理活动,而以母死归葬收束上文,以感恩图报引起下文,在束上起下的过程中既交代了前段矛盾是如何解决的,又预示了下段行刺活动将怎样展开。

“杖剑至韩段”是故事的高潮,写得干净利落而又惊心骇目,令人不忍卒读。

后又一波三折,写了聂政姊哭尸为弟扬名的情事,从而深化了传旨。

本传最后写荆轲刺秦王,太史公是带着他的全部感情写荆轲其人其事的,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十分完整的叙事主人公形象。

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依次交待荆轲身世籍贯,“好读书击剑”,曾“以术说卫元君”;曾游榆次,“与盖聂论剑”;游邯郸与鲁勾前博。

这几段文字,后两段还插入两个精彩的细节描写。

这些,不仅对认识荆轲全人是必要的,而且对荆轲传的主体部分起着铺垫作用。

之后“荆轲既至燕”一段是故事的过渡。

在这一段中既写了荆轲的交游细节和生活细节,又引出了与后来故事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两个人物,即高渐离和田光先生。

从“居顷之”到易水饯行,是故事的发展阶段,诸多情事,以时间先后为序,逐一加以交待和描述,使荆轲其人的形象越来越丰满。

其中易水饯行一段的场面描写,为突出荆轲的气质、性格、乃至整个精神风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为故事高潮的到来做好必要的铺垫。

“遂至秦”段是故事的高潮,惊心动魄、流传千古的“图穷匕首见”的壮烈场面,就在本段。

“舞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舞阳”,“倚柱而笑,箕踞而骂”,以及“秦王环柱而走”等等细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把荆轲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形象质感化地突现出来。

其后是故事的结尾。

虽系结尾,也有深化传旨的作用。

统观所记五人文字,一人长似一人,而以荆轲的文字最长。

全传凡五千余字,而荆轲一人就占去三千多字。

不仅长,而且故事性最强,即使用现代观念和小说概念去分析衡量,说它是一篇精悍的短篇小说,恐怕也不会有多少争议的。

太史公“遇一种题,便成一种文字”,本传堪称《史记》全书中“第一种激烈文字”(吴见思《〈史记〉论文》)。

从文学的角度看,这篇“最激烈文字”至今有它的巨大审美价值,特别是荆轲其人的传记。

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勇敢和力气侍奉鲁庄公。

庄公喜爱有力气的人。

曹沫任鲁国的将军,和齐国作战,多次战败逃跑。

鲁庄公害怕了,就献出遂邑地区求和。

还继续让曹沫任将军。

齐桓公答应和鲁庄公在柯地会见,订立盟约。

桓公和庄公在盟坛上订立盟约以后,曹沫手拿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的侍卫人员没有谁敢轻举妄动,桓公问:“您打算干什么?”曹沫回答说:“齐国强大,鲁国弱小,而大国侵略鲁国也太过分了。

如今鲁国都城一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您要考虑考虑这个问题。

”于是齐桓公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

说完以后,曹沫扔下匕首,走下盟坛,回到面向北的臣子的位置上,面不改色,谈吐从容如常。

桓公很生气,打算背弃盟约。

管仲说:“不可以。

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于是,齐桓公就归还占领的鲁国的土地,曹沫多次打仗所丢失的土地全部回归鲁国。

此后一百六十七年,吴国有专诸的事迹。

专诸,是吴国堂邑人。

伍子胥逃离楚国前往吴国时,知道专诸有本领。

伍子胥进见吴王僚后,用攻打楚国的好处劝说他。

吴公子光说:“那个伍员,父亲、哥哥都是被楚国杀死的,伍员才讲攻打楚国,他这是为了报自己的私仇,并不是替吴国打算。

”吴王就不再议伐楚的事。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打算杀掉吴王僚,就说:“那个公子光有在国内夺取王位的企图,现在还不能劝说他向国外出兵。

”于是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

诸樊有三个弟弟:按兄弟次序排,大弟弟叫余祭,二弟弟叫夷眛,最小的弟弟叫季子札。

诸樊知道季子札贤明,就不立太子,想依照兄弟的次序把王位传递下去,最后好把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子札。

诸樊死去以后王位传给了余祭。

余祭死后,传给夷眛。

夷眛死后本当传给季子札,季子札却逃避不肯立为国君,吴国人就拥立夷眛的儿子僚为国君。

公子光说:“如果按兄弟的次序,季子当立;如果一定要传给儿子的话,那么我才是真正的嫡子,应当立我为君。

”所以他常秘密地供养一些有智谋的人,以便靠他们的帮助取得王位。

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像对待宾客一样地好好待他。

吴王僚九年,楚平王死了。

这年春天,吴王僚想趁着楚国办丧事的时候,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率领军队包围楚国的谮城,派延陵季子到晋国,用以观察各诸侯国的动静。

楚国出动军队,断绝了吴将盖余、属庸的后路,吴国军队不能归还。

这时公子光对专诸说:“这个机会不能失掉,不去争取,哪会获得!况且我是真正的继承人,应当立为国君,季子即使回来,也不会废掉我呀。

”专诸说:“王僚是可以杀掉的。

母老子弱,两个弟弟带着军队攻打楚国,楚国军队断绝了他们的后路。

当前吴军在外被楚国围困,而国内没有正直敢言的忠臣。

这样王僚还能把我们怎么样呢。

”公子光以头叩地说:“我公子光的身体,也就是您的身体,您身后的事都由我负责了。

”这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

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

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

到王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匕首刺杀王僚,王僚当时就死了。

侍卫人员也杀死了专诸,王僚手下的人一时混乱不堪。

公子光放出埋伏的武士攻击王僚的部下,全部消灭了他们,于是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吴王阖闾。

阖闾于是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

此后七十多年,晋国有豫让的事迹。

豫让,是晋国人,以前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大臣,没什么名声。

他离开那里去奉事智伯,智伯特别地尊重宠幸他。

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

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

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唉呀!好男儿可以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梳妆打扮。

现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替他报仇而献出生命,用以报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

”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身上藏着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

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别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

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

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

”最后还是把他走了。

过了不久,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

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

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

”朋友为他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

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的吗?何苦自己摧残身体,丑化形貌,想要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向赵襄子报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难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

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豫让说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

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

”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

于是襄子就列举罪过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犯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

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

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土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土那样报答他。

”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唉呀,豫让先生!您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

您该自己作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

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

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

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恨了。

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于是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

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用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以剑自杀。

自杀那天,赵国有志之士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他哭泣。

此后四十多年,轵邑有聂政的事迹。

聂政是轵邑深井里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