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历史: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1)

历史: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1)

C

; / 日本医疗旅游 ;
存在它の消息/|马开听到金娃娃赶回去咯/心里微微存在些放心/这家伙取咯不少强人の血液/应该能帮惜夕撑过壹段时间/只不过/惜夕那体质太过恐怖咯/金娃娃带回去の血液不壹定够压制/想到这/马开眼里露出寒光/松开林文の手掌/问着林文嚷道/天骄路还存在多长/|前面还存在三 十七城/|林文回答道/|天娇路存在七七四十九城/更新最快最稳定/)||三十七城/|马开喃喃自语/这相信极其长の距离/而且之后の修行者/壹佫比起壹佫强悍/要跑完整条天骄路/难度极大/要相信没存在圣液/马开不和别人交恶/倒相信能极快の穿过去/可存在着圣液在手/本人不找别人 麻烦/别人也会找它麻烦/想到这些/马开不由目光向来路/|惜夕不能等/要把血液尽快送到她手里/|马开咬牙/向来路の城门/马开壹步步向着城门跑去/林文见到这壹幕/它微微愣咯愣/随即面色剧变/不顾肩膀上の巨疼/身影快速の闪动/挡在马开面前喊道/师兄/天骄路不能回头/回头必 死无疑啊/让开/|马开对着林文嚷道/回头才相信能最快离开这里の路/|师兄|林文骇然/要拖住马开/不让马开冒险/天骄路存在规矩/不能回头/谁要相信回头/天骄路上の任何修行者都可以出手斩杀/老壹辈也不受不能出手の限制/天骄路上の强者何其之多/连老壹辈都能出手/存在谁能 挡得住?马开此刻要相信回头/绝对九死壹生/最重要の相信/马开身上存在圣液/这更会惹の无数修行者出手/后退马开将会面对无穷尽の修行者阻杀/林文拖着马开/怎么也不让马开冒险/跑这条路/真の相信没存在活下去の可能/谁敢挑战天骄路の规矩?存在史以来/又存在几佫人敢跑回 头路?这样の传说不相信没存在/但那都相信成为绝世の存在/马开尽管强悍/可也不能和它们相比啊/|这相信十贰城/前路并不相信很强/即使回头路/也不至于面对太过强悍の攻击/|马开嚷道/|不相信这样の/|林文回答道/|前路虽然不强/可相信

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认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2)掌握社会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分析,认识社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2)运用史料,了解社会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化,认识社会变迁的必然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社会生活在不同领域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社会生活的变迁。

(2)提问:你们知道社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哪些变化吗?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2)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社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社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学生分析史料,认识社会变迁的原因。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其原因。

6. 课后作业:(2)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综合素质:结合学生在课堂讨论、史料分析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六章: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 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生活变化生活习惯的的西化社会风俗的演变2. 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制度的变革生活方式的转变3. 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生活抗日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战时体制下的社会变迁七、教学内容:第七章: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生活变迁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生活社会制度的建立生活水平的提高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社会生活的全面发展3.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生活改革开放政策对生活的影响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发展第八章: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 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智能产品的应用2. 社会制度的进步法治建设的完善人权保障的提高3. 生活方式的变化消费方式的转变休闲娱乐的多样化九、教学内容:第九章:社会生活变迁的趋势与启示1. 社会生活变迁的趋势全球化对生活方式的影响生态环境对生活的影响2. 社会生活变迁的启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注重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结合3. 面对社会变迁的策略增强适应能力提高自我更新能力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 课程总结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总结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2. 课程拓展探讨未来社会生活的可能变迁思考如何应对未来的社会变迁十一、教学内容:第十一章: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生活1. 全球化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文化交流的加强生活方式的相互借鉴2. 社会问题的全球化环境问题的挑战人口问题的压力3.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生活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十二、教学内容:第十二章:社会生活与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 社会生活与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要求3. 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活个人层面的实践社会层面的推动十三、教学内容:第十三章:社会生活与公民素质1. 公民素质的内涵公民素质的定义公民素质的重要性2. 社会生活与公民素质社会生活对公民素质的影响公民素质对社会生活的作用3. 提升公民素质的路径教育的作用社会环境的培养十四、教学内容:第十四章:社会生活与心理健康1.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2. 社会生活与心理健康社会生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 维护心理健康的策略自我调适的方法寻求专业帮助的方式十五、教学内容: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 课程总结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总结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2. 课程反思思考课程学习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和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本套教案围绕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迁》展开,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期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其特点,以及这些变迁背后的原因。

【初中历史】社会生活的变迁ppt优秀课件7 北师大版

【初中历史】社会生活的变迁ppt优秀课件7 北师大版
思想文化:人们思想的解放
如何看待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迁是旧中国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在国门洞开 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中国社会生 活从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艰难迈 进,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照相术首先出现在中国东部沿海,还 是内陆地区?是首先出现在农村,还是城 市?为什么?
照相术首先出现在东部沿海城市。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在东部沿海 开放了五口通商口岸,而港口城市接受新 事物、新思潮的比农村早,且城市生活水 平较农村高。
图说历史
阅读课文第54、55页内容,结 合《定军山》剧照,谈谈中国电影 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13、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北师大版历史八上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共49张演示课件

北师大版历史八上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共49张演示课件
42
清朝民初新气象,电影出现又照相。 剪发辫,改称呼,大人老爷都不要。 长袍马褂全脱掉,中山西装流行调。
43
废除缠足陋习
缠足是我国妇女在封建社会所受的压迫之一。废除缠足的陋习经 历了长期的过程。在太平天国时期,在女军中一部分妇女宣传放足。 天国还采取了一些强令手段,禁止缠足,如“妇女不准缠足,违者斩 首”。至清朝末年,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都反对妇女缠 足,组织“不缠足会”“天足会”,宣传放足。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曾 发布《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宣传放足,禁止缠足。北伐战争期间 ,北伐军所到之处,倡导妇女解放,破除缠足陋习。到20世纪中叶, 缠足这一陋习终于销声匿迹了。
(生活中的称呼:同志、师傅、先生、女士; 职务的称呼:局长、经理、老师、医生) 这些称呼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怎样的关系?
(这样称呼都是对人的尊称,体现了一种 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清朝的称呼与今天的称呼有什么区别? (清朝的称呼诸如“大人”“老爷”等体现了人与 人之间的不平等,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
20
14
15
16
中国人没留辫子 前是什么发型?为什 么说剪辫子成了革命 的标志?
17
男子与女子一样,蓄发不剪,或披散于 肩,或束发于顶。清王朝于顺治二年颁布, 全国男子一律剃发留辫。
去除旧俗,向清王朝和封建传统挑战, 做一个真正的中华民国公民。
18
近代男子发型
19
调查现代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有哪些称呼?
10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11
周璇
阮 玲 玉
胡 蝶
12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 影节获奖的影片—— 《渔光曲》剧照
13
二、剪发辫、改称呼
清军入关以后,强令 全国百姓剃发留辫。从此, 男子脑后的一条长辫就成 了清朝子民的象征,也成 为外国人嘲笑的对象。为 此,孙中山颁布法令,要 求留有辫子的男子在20日 内一律剪辫,否则以违法 论处。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精美课件(北师版八年级上)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精美课件(北师版八年级上)

照相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 娱乐生活的丰富 电影 剪发辫 社会习俗的变革
改称呼
易服饰
步骤一:观近代社会变化之现象
材料一:满虏窃国,易于衣冠,强行编发之制……今者 满庭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限二十日,一律剪 除(辫子)净尽。 —— 孙中山《改元剪辫文告》1912年3月
材料二: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 称……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 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间普通称呼则 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临时大总统关于革除前清官厅称呼致内务部令》 材料反映近代社会在哪些方面的变化?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刘金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据以上探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内因:辛亥革命的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的解放
外因:西方文明的传入和影响
近代史上,先进的外来文明推动了近 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从中我们得出 什么启示?
1、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主动学习世界 先进的文化和技术。 2、不断加强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剪发辫、改称呼
体现资产阶级变革旧习俗, 追求自文明平等的愿望。
步骤一:观近代社会变化之现象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步骤一:观近代社会变化之现象
宽松、呆板——美观、适体
步骤二:思近代社会变化之实质
思考1、发式、称呼、服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考2、这些变化体现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反映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从生活 封建化向生活近代化发展
3、1912年3月,( )颁布剪辫令,要求留有发辫 者限期剪去辫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 ( )、( )等前清官场称呼,政府职员之 间改称( ),民间普通称呼改为( )或 ( )。这些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 )的愿望。 4、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其中最具有“中西合璧” 特征的是男子的( )和女子改良的(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1课《社会生活变迁》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1课《社会生活变迁》

三、服饰的变化 (1)西服的引进 (2)中山装的出现 (3)女士高领服饰的盛行
西
(1)西服的引进


西 服 的
演 变


西服是西方人的传统服装,最初有外国人和中国留 学生带如进来。由于西服设计科学,穿着方便,逐 渐被广大中国人接受,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 服已经在中国城市中十分流行了。
(2)中山装的出现
2、电影出现
1、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1896年
——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1905年,《定军山》
——揭开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 《渔光曲》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胡 蝶
二、剪发辫、改称呼
传统 旗袍
清末常生活
发式 人际称谓
照相、电影 的传入和流 行
清入关后男 剪辫 子留有长辫
老爷、大人 先生、君
服饰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
旗装
装、高领服
装(现代旗
袍)
清末民初在进步, 社会生活面貌变,
照相电影均出现, 首部电影《定军山》,
追求平等新国民, 改变称呼剪发辫,
(一)剪发辫
• 1、发辫的由来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2、剪发令的内容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 辫令 要求全国的男子在限定的时间内剪去象征清王 朝的发辫。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二)改称呼
• 请同学们想一下,在清朝官场中人们之间 的是怎样称呼的?
“大人”、“老爷”等与封建跪拜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 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认为如果再沿用这 些称呼就玷污了共和政治。他说,政府职员是人民的公仆, 不是特殊的阶级,不应有非分的名称。于是孙中山下令革 除带有封建色彩的“大人” “老爷”等称呼,一律改称 官职,并规定民间普通的称呼为“先生” “君”这些只 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改称呼,革 除了封建色彩,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意向。

八年级北师大版历史上册《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八年级北师大版历史上册《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2剪辫子就是反清政府、反封建的行为, 剪辫子是革命的标志,革命士兵上街剪辫子 就是一种革命行动的表现。
合作探究
如果你是清末民初的人你愿意剪辫子吗? 愿意:认识到留长辫子的弊端,接受革 命 思想。 不愿意:怀念清王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已经习惯留长辫子
清末剃发图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生活习俗的改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 为反抗侵略、挽救中国,从各 个途径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 同学们回顾历史上都有过哪些 尝试和探索?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在这些探索和变革中,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了
艰难的起步,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课件
精讲精析
一、照相和电影的出现 1、照相的出现 发明: 法国 19世纪30年代 法国人达盖尔
19世纪40年代 传入中国:
慈禧是照相的忠实爱好者,末代皇帝溥仪和爱妃 婉容也是忠实追求者……
早 期 的 照 相 机
慈禧太后与后妃 最右边是光绪的皇后
末代皇帝溥仪 和 爱妃婉容
2、电影的出现 (1)诞生:1895年诞生于法国 (2)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准确判断
假如你是生活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的20 世纪初的青年学生,你可能会遇到的事: 1.与好友照相留念。 ( 对)
2.出门前编长辫很是麻烦。 ( 错 )
3.路上遇到官员也可以称其为“某某先生”。
( 对 )
4.看有声电影。 ( 错)
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1896年 上海 徐园 “又一村”“西洋影戏”《马房失火》
(3)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定军山》
1905年, 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 泰照相馆诞生。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 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 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 ,万人空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传统 旗袍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
以前
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发式 人际称谓
照相、电影 的传入和流 行
清入关后男 剪辫 子留有长辫
老爷、大人 先生、君
服饰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
旗装
装、高领服
装(现代旗
袍)
清末民初在进步, 社会生活面貌变,
照相电影均出现, 首部电影《定军山》,
追求平等新国民, 改变称呼剪发辫,
三、服饰的变化 (1)西服的引进 (2)中山装的出现 (3)女士高领服饰的盛行
西
(1)西服的引进


西 服 的
演 变


西服是西方人的传统服装,最初有外国人和中国留 学生带如进来。由于西服设计科学,穿着方便,逐 渐被广大中国人接受,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 服已经在中国城市中十分流行了。
(2)中山装的出现
2、电影出现
1、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1896年
——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1905年,《定军山》
——揭开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 《渔光曲》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胡 蝶
二、剪发辫、改称呼
(一)剪发辫
• 1、发辫的由来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2、剪发令的内容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 辫令 要求全国的男子在限定的时间内剪去象征清王 朝的发辫。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二)改称呼
• 请同学们想一下,在清朝官场中人们之间 的是怎样称呼的?
“大人”、“老爷”等与封建跪拜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 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认为如果再沿用这 些称呼就玷污了共和政治。他说,政府职员是人民的公仆, 不是特殊的阶级,不应有非分的名称。于是孙中山下令革 除带有封建色彩的“大人” “老爷”等称呼,一律改称 官职,并规定民间普通的称呼为“先生” “君”这些只 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改称呼,革 除了封建色彩,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意向。

历史八年级上北师版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71张)

历史八年级上北师版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71张)
清末民初在文化教育方面有 了哪些新气象、新发展?
废科举、兴学堂;创办报刊, 兴办印书馆。
清末民初,随着一系列的社会变革, 不仅在教育和文化上出现了新气象,在 社会生活上,也出现了除陈布新的新浪 潮。古老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 例的变迁。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入这 一变迁历史潮流中。
知识目标: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了 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的基本史实。了解清末民 初人们服饰的变化,知道中山装、旗袍的基本知识。
• 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 电影事业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优 秀的演员和电影作品。
阮玲玉,祖籍广东省中山县, 1910年4月26日生于上海, 1935年“三八”节前夕,留下 “人言可畏”的遗书,服毒自 杀,年仅25岁。阮玲玉是中国 早期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 被尊称为“一代艺人”。
代表作品: 《挂名的夫妻》、《血泪碑》、《白云塔》、《故 都春梦》、《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桃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一)、照相
1.照相术在西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传 入中国的?
19世纪30年代末;19世纪40年代以后。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 明了照相术。 1844年,法国人于勒-埃及 尔来到中国参加中法通商 条约谈判时拍了不少照片。
2.照相最早开始出现于中国的什么地方?
清朝宫廷。
幕。
时间: 1905年 名称: 《定军山》
特点:京剧艺术记录片
意义: 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 《渔光曲》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中国近代电影的发展
• 一开始外国人放电影,内容都是外 国的风光人物等。最早以中国生活 为题材的影片是由外国人拍的,在 外国放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级森 严
谁可以 穿中山装?
自由平等
行政 立法 司法 监察 考试
五权分立
❖ 进步 ❖ 文明 ❖ 近代 ❖ 崛起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主题
百年文明路 一脉中华魂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中山装诞生
百年文明路 一脉中华魂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中山装的特点及原因 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变迁


称呼 习俗 (发式) 生活娱乐
老爷、大人等 男子发辫 画像
先生、君、职务相称 男子短发
照相
听戏文看电影Fra bibliotek社会生活的变迁
重、难点
1. 本课重点: 中山装的特点及意蕴
2. 本课难点: 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反映出的是近代
化的起步和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袖口 宽松 窄小
下装 袍装 裤装 人文精神
宽松 简洁 整体风格 肥大 适体
中山装具有西方服饰审美文化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注重人体造型,注重借服饰 来体现和传达人体美的美感。 ——《中山装和孙中山的服饰文化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