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彬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目录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编制原则
1.4 适用范围
1.5 编制单位和审批权限
2、基本情况
2.1 自然情况
2.2 经济社会情况
2.3 山洪灾害概况
2.4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3、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3.1 划分原则
3.2 危险区及安全区划定
4、组织指挥体系
4.1 县级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4.2 镇(办)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4.3 村级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4.4 组级分工职责
4.5 住户任务及职责
5、监测预警
5.1 山洪灾害雨量、水位预警指标5.2 实时监测
5.3 通信
5.4 预报预警
6、转移安置
6.1 转移安置
6.2 转移安置纪律
7、抢险救灾
7.1 抢险救灾准备
7.2 抢险、救灾
8、保障措施
8.1 汛前检查
8.2 宣传教育及演练
8.3 纪律
8.4 预案管理
8.5 预案解释
8.6 预案实施时间
彬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区丘岭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规范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以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彬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彬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彬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防洪标准》等国家有关灾害救助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
1.3 编制原则
1.3.1 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1.3.2 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
1.3.3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1.3.4 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山洪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1.5 编制单位和审批权限
1.5.1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由县级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制,由县防汛指挥部审批,并报市防汛指挥部备案。
1.5.2镇(办)、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由镇人民政府负责编制,由镇(办)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县防汛指挥部备案。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负责镇(办)、村两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2 基本情况
2.1 自然情况
2.1.1自然地理、地质地貌
彬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泾河中游,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正写的“人”字,位于东经107°49′-108°22′,北纬34°51′-35°17。东连旬邑、淳化,西靠长武、甘肃灵台,南邻永寿、麟游,北与甘肃正宁接壤。南北宽49.5km,东西长50.6km。总面积1185km2。东北和西南是黄土塬区,中间是泾河谷地,总地势是南北高,中部低。
彬县属于渭北旱塬沟壑区,泾河自西向东斜贯其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平均海拔1108m,年平均气温11.5度,年平均降水量579mm,无霜期180天。全县共有大小河流12条,水资源总量19亿m3。泾河是最大的一条河流,县境内河长104km,河道宽度1.5 km至2.8km。其他11条河流均属泾河支流,北岸有四郎河、红岩河、百子沟、泾河,南岸有磨子河、安华河、西沟、太峪河、孙家河。这此支流多发源于境外,其中以三水河最长,总长度1220.6
km(县内11 km),流域面积1319 km2(县内39.16 km2)。
彬县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山”字形构造前绵东翼内侧,在单斜面上有为数不多的、方向单一的宽缓褶曲,地层倾角不小于9度,构造简单,南翼倾角平缓。一般1度—2度,北翼较陡,从西到东由4度陡增至9度。两翼跨度8km,北翼起伏幅度300m,起伏一般为80 m。彬县境内所见到的地层从三叠纪开始,有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层,特别是有巨厚的第四纪黄土堆积。为化北地台中生代凹陷,地貌上属黄土高原南部.地表分布着厚达百余米的的黄土层,山、梁、峁普遍由强度低、抗侵蚀力弱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风成黄土、坡积黄土或更新世砂、砾层)所构成。由于晚更新世以来地壳抬升,地表径流侵蚀、切割作用强烈,重力侵蚀作用不断加剧。黄土高原区正经历着被流水进一步支解,地形由残塬、梁、峁向丘陵、山地转化阶段。致使该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泾河两侧谷坡及残塬边部土质滑坡和崩塌灾害发育。地下矿藏丰富,主要以煤炭、天然气、石油、陶土,石英砂等10多种。
2.1.2小流域概况
全县8个镇1个街道办,247个行政村,划定山洪灾害危险区91处,涉及全县6镇1个街道办103个自然村,人口13.69万人,面积422.75km2,涉及,分别为水帘河、南沟、西沟、太峪河、百子沟、红岩河、三水河等7条小流域。
2.1.3水文气象
彬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寒暑极端、四季分明的特点。冬季降水稀少,寒冷干燥且较
漫长,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增多。夏季气候较热多雷阵雨,并伴有大风或冰雹,夏末常有伏旱.秋季多连阴雨,气候凉爽湿润,但霜冻为害。川道年平均气温11.1℃。1月最低,平均-2.9℃,极端最低气温-22.5℃。最热月为7月,平均所温24.4℃,平均极端最高气温40℃。平均气温的年差31.5℃,初霜期始于10月中旬,终霜期在4月下旬,全年无霜期平均175.6天,川道无霜期177天,年日照充足,河谷川道为2125.4小时。
川道多年平均降水量558mm。年最大降水量797 mm (1983),最小降水量320.3 mm(1979)年。年际相差476.7 mm,变率2.39。多年平均日照数每年2125.4。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2.5%。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47 mm,远大于年降水量。
2.2 经济社会情况
2.2.1 区域内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
彬县辖8个镇1个街道办247个行政村,总面积1185km2,总人口35.5万人.其中县城城区辖1街道办24 村,总人口9.6 万人,有党政企事业单位、工矿企业、医院、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工业园及居农民区住宅区,312国道、福银高速、西平铁路穿城而过,县城区内有城隍庙、大佛寺、水帘洞等旅游景点,是彬县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
2.2.2 区域内耕地面积、产业结构;
县城城区有耕地面积 2.2 万亩,农作物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蔬菜、水果、药材等。工业主要有煤炭、化工、陶瓷、电力等产业,全县已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贸、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