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硅油整理织物的色变及解决方法

合集下载

【纺织印染整技术】染色后的织物经后整理,为什么色光会发生变化?该如何应对?

【纺织印染整技术】染色后的织物经后整理,为什么色光会发生变化?该如何应对?

【纺织印染整技术】染色后的织物经后整理,为什么色光会发生变化?该如何应对?染色后的织物经后整理,为什么色光会发生变化?该如何应对?1产生原因织物染色后,经后整理,其色光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这是染色普遍存在的现象。

经分析,以下因素与色光波动密切相关。

①许多染料染色后,在纤维上并非是稳定态,而是亚稳态(还原染料最为突出)。

经后道的湿、热处理,有可能发生以下变化:a.纤维中处于高度分散状态的染料分子,进一步聚集,会使染料的结晶状态发生一定的改变。

b.纤维中的染料分子,会从纤维分子链的平行状态,变为垂直状态,使染料的存在取向发生改变。

c.具有分子异构化(顺式一反式)倾向的染料,会发生构型变化。

染着在纤维中的染料,一旦发生结晶、取向、构型等改变,必然会导致染料的吸光性能产生变化,从而引起色光波动。

②常用的后整理剂(柔软剂、防水剂、抗菌剂、抗紫外线剂等),在湿、热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以下问题:a.阳离子性助剂与阳离子性染料之间,会产生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

b.纤维上的助剂膜,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泛黄”。

C:后整理液的酸碱度(主要是酸度),会导致染料的色光发生异变。

d.后整理剂会促使分散染料在高温条件下,产生不同程度的“热迁移”与“热升华”。

后整理剂与染料之间的这种复杂关系,必然会给染色色光造成影响。

③经过后整理的染色布,在放置过程中,其色光还有可能发生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三点:a.常用染料普遍存在着不同的“三敏”(湿敏、热敏、光敏)现象。

即其染色色光会随着纤维含湿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不同而不同。

因此,织物的含湿、温度、光照一旦变化,其色光就会不同。

b.织物上残留的矿物质与重金属化合物(主要来自水和后整理剂),在色布放置过程中,会与染料缓慢地发生复杂性的化学作用,从而引起色光的变化。

c.色布在放置过程中,周围环境的酸、碱性气体或氧化性、还原性气体,也会导致染料的稳定性下降,进而发生色光异变。

2应对措施如下①染色后一定要进行充分净洗(皂洗)。

氨基改性硅油在纺织品柔软中的应用

氨基改性硅油在纺织品柔软中的应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氨基改性硅油在纺织品柔软中的应用氨基改性硅油在纺织品柔软应用概况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在棉、涤纶、丝绸、羊毛、亚麻、腈纶及超细纤维等织物的整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用浸轧法,也可用浸渍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在染浴中和染色同时进行或在染色结束冷却时加入,也可在清浴中加入。

不同的整理工艺,可得到不同的柔软效果。

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由于氨基种类繁多,在-Si-O-链上的位置也各不相同,但用于织物柔软整理,均能赋予织物良好的柔软手感,抗折皱回复性大大提高。

用作织物柔软整理剂的氨基硅油,其氨基摩尔分数一般均小于10(mol)%,而且70%以上皆为-C3H6NHC2H4NH2。

近几年来,环氧化或酰化氨基硅油、环己氨基硅油、复合型氨基硅油等发展很快。

氨基硅油能赋予合成纤维、天然纤维以及混纺纤维织物润滑感、柔软性、防皱性、抗撕裂性和回弹性等,使织物具有丰满似棉以及近乎毛和丝绸等动物纤维的手感。

氨基硅油用作织物柔软剂,能赋予织物优良的柔软性和憎水性。

憎水效果虽不如二甲基硅油处理后的织物,但耐洗性较好,这与氨基带极性及定向吸附在织物表面上有关。

氨基硅油用在合成纤维中,可将丙烯腈纤维及聚酯短纤维整理成具有兽毛般及羽绒手感的产品,并大量用于絮棉柔软整理中。

在新合纤等原料上利用桃皮整理可提高蓬松性和表面的触感或有染色效果增深的色相以及艳光,同时可取得富于弹性的手感等。

聚酯纤维与其它纤维相比有染色浓度低,不鲜明的特点。

信越公司的Neso.Saachike等人发现将氨基硅油与硅烷交联剂或其水解物、乳化剂、水配成乳液作为深色聚酯纤维整理剂时,整理后的织物具有深色效果。

例如,将3500mPa·s的氨基硅油300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柔软整理中酚黄变影响因素分析

柔软整理中酚黄变影响因素分析

柔软整理中酚黄变影响因素分析作者:王浩然程小霞韩莉颖兰淑仙来源:《纺织导报》2015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介绍了柔软整理中酚黄变的起因与预防方法,探讨了柔软剂类型、柔软剂用量、布面pH值对酚黄变的影响,并对酚黄变的预防方法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柔软剂类型酚黄变不同,柔软剂用量越大,布面pH值越高,酚黄变越严重,通过加入抗酚黄变剂TF-623与柔软剂同浴整理,能够明显减轻酚黄变。

关键词:酚黄变;柔软剂;柔软整理;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S195.5 文献标志码:AThe Effects of Textile Phenolic Yellowing Color Fastness in Soft Finishing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ause of textile phenolic yellowing in soft finishing,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softener type, dosage of softener, textile pH value on phenolic yellowing. The prevention methods of phenolic yellowing were also put forward. Different types of softener resulted in different classes of the phenolic yellowing, and higher softener dosage and textile pH value caused more phenolic yellowing. Employing anti phenolic yellowing agent TF-623 with softening agent in one bath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extile phenolic yellowing.Key words: phenolic yellowing; softening agent; soft finishing; influence factors纺织品在贮存过程中泛黄的原因很多,其中较为常见的是酚黄变,而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流通过程中使用的包装材料,如塑料、再生纸等,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都会添加酚类抗氧化剂,如BHT。

纺织品后整理常见质量问题

纺织品后整理常见质量问题

纺织品后整理常见质量问题1、达不到应有手感柔软整理的柔软风格随客户要求不同而不同,如柔软、平滑、蓬松、柔糯、油滑、干滑等,根据不同的风格选用不同的柔软剂。

如软片中,有不同结构的柔软剂软片,其柔软度、蓬松度、滑度、泛黄情况、影响织物吸水性等均不同;在硅油中,不同改性基团的改性硅油性能也不同,如氨基硅油、羟基硅油、环氧改性硅油、羧基改性硅油等等性能均不同。

2、色变泛黄一般带氨基结构的软片及氨基硅油中的氨基易造成泛黄。

在软片中,阳离子软片柔软佳、手感好,易吸附在织物上,但易泛黄变色,影响亲水性,如将阳离子软片改制成软油精,其泛黄会大大降低,亲水性也有改善,如将阳离子软片与亲水硅油复合,或与亲水整理剂复合,其亲水性会有改善。

阴离子软片或非离子软片不易泛黄;有的软片不泛黄,也不影响亲水性。

氨基硅油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硅油,但因氨基会造成变色泛黄,氨值越高其泛黄越大,应改用低黄变氨基硅油或聚醚改性、环氧改性等不易泛黄的硅油。

另外,乳液聚合时有时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1227、1831、1631作乳化剂,这些乳化剂也会产生泛黄现象。

硅油乳化时使用乳化剂不同,其"剥色效应"不同,会造成不同情况下的剥色而色浅;已属于色变。

3、织物亲水性下降一般是采用的软片结构问题及硅油成膜后缺少吸水基团,以及封闭了象纤维素纤维的羟基、羊毛上的羧基、氨基等这些吸水中心造成吸水性下降,应尽可能选用阴离子、p;深色斑深色斑主要原因是前处理时织物油污水去净,染色时油污处色泽偏深;或染色俗中泡沫过多,泡沫与花毛花衣、染料等混合物沾于织物上;或消泡剂飘油造成深色油斑;或染缸中焦油状物沾在织物上;或染料在不同情况下凝集而成深色色斑或水质钙镁离子过多与染料结合沾于织物上等原因。

要针对性进行处理,如前处理时加去油剂进行精练,染色助剂采用低泡、无泡助剂,消泡剂选择不易飘油的品种,加螯合剂改善水质,加助溶分散剂防染料凝集,及时用清缸剂进行清缸洗缸。

有机硅整理织物的回修改染技巧

有机硅整理织物的回修改染技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有机硅整理织物的回修改染技巧
有机硅柔软剂是纺织品上应用广、性能好、效果最突出的一类柔软剂。

但美中不足的是经有机硅整理后的织物若发生染色疵病,需要改色回修时变得非常困难了,常常因处理不当,使织物在改染过程中出现油斑、色花,严重时改染成黑色都会反映出明显的色花现象。

有很多染厂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宁肯放弃优异的手感整理效果而选用效果差的脂肪类非硅柔软剂,但因手感满足不了客户的要求而陷入困扰之中。

因而解决有机硅柔软剂整理后织物的改染处理问题,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有机硅柔软剂是指市场
在广泛使用的氨基改性有机硅、羟基改性有机硅、环氧改性硅油等乳化类的有机硅油,新近诞生的三元共聚类有机硅油,稳定性、亲水性和可改染性有了很大提高!) 1.有机硅油斑的洗涤
织物上形成油斑的原因有很多种,最难洗涤的是有机硅油斑,尤其
是硅油与织物已反应性结合,洗净的可能性极小。

硅油净F(溶剂型除油剂)对硅油斑有较好的洗除效果,将其抹于油污处略加刷洗即可。

对各种有机硅引起的油渍、油斑、油状物,甚至已高稳定型后的沥青状硅油沾污,都有快速的洗涤效果。

除在纯棉白色织物上可略有痕迹外,可在其他各种织物上均能达到不留痕迹的效果。

2.回修染色温度的选择
有机硅油乳液本身为亚稳态,一般在常温下比高温时更稳定。

在织
物上的有机硅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已和织物结合或组成连续网状膜;
另一部分仍以游离态聚硅氧烷的形式存在,由于干燥后分散体系破坏,如果重新从织物上游离入水中,会迅速聚集成较大的油滴,然后再吸附于织物上,使织物产生大量油斑块。

若以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使洗脱下来的硅油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低黄变氨基硅油

低黄变氨基硅油

低黄变氨基硅油《低黄变氨基硅油指南》低黄变氨基硅油,这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个有点神秘的小玩意儿。

在纺织、皮革等行业里,它可是个挺重要的角色呢。

就拿纺织来说吧。

咱们平时穿的那些漂亮衣服,很多都和低黄变氨基硅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想啊,一块布料,从最初的原材料,到最后变成我们身上精致的衣服,这中间要经历好多工序呢。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用了那种容易变黄变旧的硅油,那这衣服穿不了多久可能就会变得惨不忍睹。

就像一个原本漂亮的小姑娘,突然变得灰头土脸的。

而低黄变氨基硅油就像是一个贴心的小守护者,它能让布料长时间保持良好的色泽和质感。

我记得有一次我买了一件白色的衬衫,刚开始穿的时候特别白,特别好看,可是洗了几次之后就开始发黄了。

后来我才知道,可能就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用到好的硅油。

从那以后,我就对这个低黄变氨基硅油多了一份关注。

在皮革行业,低黄变氨基硅油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皮革制品,像皮鞋、皮包之类的,那都是要讲究品质和外观的。

要是皮革处理不好,用了容易黄变的硅油,那皮鞋可能穿一段时间就像从旧仓库里翻出来的一样,皮包也会失去那种高档的质感。

低黄变氨基硅油就像是给皮革做了一个长久有效的美容,让皮革能够抵抗岁月和环境的侵蚀。

我有个朋友特别爱买皮包,她就经常抱怨有的皮包用了一段时间颜色就变了,变得很难看。

这时候如果有低黄变氨基硅油的助力,也许就能让她的皮包一直美美的。

那这低黄变氨基硅油到底是怎么做到让东西不容易变黄变旧的呢?其实就像是给物品穿上了一层特殊的保护膜。

这层膜不是那种厚厚的、笨笨的膜,而是一种非常细腻、能够和物品本身很好融合的保护。

它能够抵御光线、空气还有一些化学物质的侵害。

就好比我们人出门要涂防晒霜一样,这低黄变氨基硅油就是物品的防晒霜。

从生产的角度来看,选择低黄变氨基硅油也是很有讲究的。

不同的工艺、不同的产品需求,对低黄变氨基硅油的要求也不一样。

就像做菜一样,不同的菜需要不同的调料。

有些纺织厂或者皮革厂可能为了节省成本,会选择一些质量不太好的硅油,结果到最后产品质量不过关,反而损失更大。

黄变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黄变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黄变的原因及改善方法前言:衬衣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休闲服装,深受人们喜爱,衬衣历来也受到很多消费者的欢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厚重、风格粗犷的衬衣,希望衬衣能够更加轻薄舒适,彰显独特品味。

但高支轻薄衬衣容易发生产品黄变的问题,会严重影响产品品质。

产品黄变是业内较为普遍的质量问题。

在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中,产品长期暴露于空气中会发生黄变现象,一些折叠部位黄变更加明显,严重影响外观,进而导致产品无法销售,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探讨高支轻薄衬衣黄变的原因,结合实验室研究结果和大货生产情况,针对衬衣制作、后整理(成衣水洗)等生产环节及销售陈列提出改善预防措施,减轻高支轻薄衬衣黄变的产生。

一、衬衣黄变情况调查1.1 终端市场调查通过对ZARA、UNIQLO、BERSHKA、H&M、Vero Moda、Only、Stam等24个品牌的调查发现,衬衣产品的陈列方式有用衣架悬挂和折叠两种。

其中,上衣(包含衬衣)多是衣架悬挂陈列,裤装则有悬挂、折叠两种陈列方式。

而且所有采用衣架悬挂的上衣及裤装都没有明显黄变情况。

多家品牌裤装折叠放置,有明显黄变现象,黄变位置为暴露在空气中的折叠部位。

调查还发现,黄变情况有以下特点:①是黄变位置为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部位;②是不同面料之间黄变程度也有轻微差异;③是纱支越高越轻薄的衬衣黄变情况越严重;④是颜色越浅的衬衣黄变情况越严重。

1.2 成衣水洗厂调查为进一步分析高支轻薄衬衣的黄变现象,用相同的面料在 5 家水洗工厂进行水洗(要求洗后颜色一致),洗后衬衣放入展厅,存放 1 个月后观察黄变情况。

5 家服装水洗工厂水洗的高支轻薄衬衣在折叠位置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黄变现象。

通过以上市场调查和水洗工厂调查可知,衬衣产品黄变是普遍现象,且高支轻薄衬衣更易发生黄变。

二、高支轻薄衬衣黄变原因分析黄变又称“黄化”,是指白色或浅色物质在外界条件如光、化学药品等的作用下,表面泛黄的现象。

锦氨织物除油常见质量问题及作用原理

锦氨织物除油常见质量问题及作用原理

锦氨织物除油常见质量问题及作用原理锦氨织物是一种采用锦纶纤维和氨纶纤维混纺编织而成的织物。

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弹性和耐磨性,被广泛用于制作运动服装、泳装、内衣等产品。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锦氨织物常常会遇到一些质量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除油问题。

下面将就锦氨织物除油常见质量问题及作用原理进行详细探讨。

一、锦氨织物除油常见质量问题:1.油污难以清洗:由于锦氨织物具有较强的亲油性,一旦受到油污污染,往往难以通过普通清洗方法完全清除,导致织物表面残留油渍。

2.油渍反复出现:即使通过清洗处理去除油渍,但在日常穿着中又会出现新的油污污染,导致油渍问题反复出现,影响织物外观。

3.油渍导致色彩变深:油污在织物表面沉积,易吸附灰尘和污垢,导致织物颜色变深、发暗,影响视觉效果。

4.油渍降低透气性:油污会堵塞织物纤维间的空隙,降低织物的透气性,影响穿着舒适度。

二、锦氨织物除油作用原理:锦氨织物具有优异的亲油性,这也是造成油污附着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锦氨织物除油问题,一般采用表面处理技术,通过改变织物表面的性质,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油性。

常见的除油作用原理包括:1.疏水涂层:在锦氨织物表面覆盖一层疏水薄膜,使油渍无法附着在织物表面,便于清洗。

2.抗油涂层:在织物表面形成抗油薄膜,能够有效阻止油渍的侵蚀,延长织物使用寿命。

3.亲水涂层:通过在织物表面形成亲水薄膜,使油污不能有效附着在织物上,便于清洗除油。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添加特殊的除油剂,在织物表面形成化学反应,将油污分解成可溶性物质,从而实现除油效果。

这些作用原理可以在生产过程中综合应用,提高锦氨织物的除油效果,确保织物品质。

综上所述,锦氨织物虽然存在油污问题,但通过科学的表面处理技术和油污清洁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质量问题,确保织物外观和性能。

在未来的生产中,厂家可以进一步优化除油处理工艺,提高织物的抗油性,使其更加耐用和舒适。

氨基硅油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氨基硅油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性。
侧链 仲氨基改性 主要 有两个途径 。其 是在 双胺型聚硅酮 的基础上对伯氨进 行 酰 化保 护 , 减少活泼氨 , 酰化深度在氨基 硅

油中的 3 一7 氟原子于酰化 时 , O O 既能 降低黄变 , 又可获得很好的柔软效果 。 酰化 剂有 乙酸 酐和丁 内酯 , 是最简 便而且有 一 定期 幂的方法 。它们的反应如下 : 啪田[ ]
2 仲氨基改性 .

S —_) j (一

+ ( c唧 ) 一 — — S— o一 i

CHz CH2 CH2 HcH2 2 2 N CH NH
+< >= _ o一 — 一 0
o 、

_ g
另—途径是 引入新 的硅烷偶联剂 。例 如德 国 WA K R公司的 C C E WT18 是用 21

S —o _ j
— — 一 ——S — 卜
CHz CH ̄ HCHg H — N—o H 。 CH2 i N 2
l OH (Ⅱ)

CHz Hz N — C H — N—o H C CH ̄ HC

(I)
通 常氨值 越高 , 变越 严重 ; 黄 降低氨 值, 黄变缓 解 , 但柔软度下 降。 对此 进行了研 究 , 论是侧 链氨基 中 结 双胺 型黄 变最为严重 , 伯氨基其次 , 仲氨基 和叔氨 基改性硅 油, 基本上无黄变现象 。 目 前不 黄变的 都从仲 氨基 改性 及叔 氨基 改

一 —
CI  ̄ - CI I
o_

0 n
CH2 CHz CHz NHCHz CH2 NH2
\ I = ( NI 0) H
、r S— ( — _卜

氨基硅油及其它有机硅织物整理剂分析说明

氨基硅油及其它有机硅织物整理剂分析说明

氨基硅油及其它有机硅织物整理剂分析及说明1、有机硅材料有机硅化合物是指至少有一个硅原子,且硅原子上至少直接联接一个有机基团的化合物。

通常我们所指的有机硅(化合物及其材料)主要是指聚硅氧类物质,包括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偶联剂四大门类几十个品种牌号。

最有代表性的直链状聚硅氧烷的化学结构通式如图1。

R3R1R6R4-Si -O -Si -O -Si -R7mR5 R2R1~R8=CH3, CH2CH3, CH2=CH, OH, NH2, COOH, SH,m=0~10000图1 直链聚硅氧烷的化学结构2、有机硅的结构与特性的关系有机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飞机,火箭的特殊材料使用而发展起来的。

经过四十年的开发研究,现在已成为一类几乎到处都可使用的材料。

有机硅材料的飞速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

有机硅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是(Si-O),与硅原子的余键相连的有各种有机基团。

从结构上看,这一类化合物是属半无机、半有机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因此在性能上,有许多独到之处。

特别指出的是,它们把许多宝贵的性能集中到一种材料身上,因此与其它任何合成高分子材料相比,有机硅材料的最突出的性能是优良的耐温特性、介电性、耐候性、低表面张力和生理惰性。

a.耐温特性我们知道,一般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大多是以碳-碳(C-C)键为主链结构的,如塑料、橡胶、化学纤维等,而有机硅材料(包括硅油、硅橡胶、硅树脂)是以(Si-O)键的键能较高(见表1),所以有机硅材料的热稳定性高,高温下分子的化学键不断裂,不分解。

此外,有机硅不但可以耐高温,而且也耐低温,其化学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随温度变化较小。

一般的硅油、硅橡胶及硅树脂产品,可在-50~2000C范围内长时间使用。

b.耐候性有机硅的主链为(-Si-O-Si-O-),无双键存在,因此不易被紫外光和臭氧所分解,表现为极佳的耐氧化性和耐候性。

在有机硅材料中,(Si-O)键的键长度较长,大约为(C-C)键的键长度的一倍半。

硅油柔软常见质量问题与措施

硅油柔软常见质量问题与措施

硅油柔软常见质量问题与措施01碱性问题棉织物前处理时通常要用较高浓度的碱处理以去除织物杂质(尤其丝光碱用量更大),碱进入纤维内部不容易洗净,染色时(活性还原染料)也要加碱,因此在后整理时布面有可能呈碱性。

而化纤织物在染色完成后都要经过还原清洗,目前印染厂还在使用保险粉和烧碱清洗,如果后面清洗不干净,也会造成上柔软前布面带碱。

而普通硅油是不耐碱的,在碱性条件下会破乳。

因此柔软前布面必须洗净碱剂保持PH在中性范围。

02凝聚问题在含有短纤维的织物上(棉布、T/R布、绒类),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部分短纤掉落下来,布上掉落下来的短纤与普通硅油产生粘聚,与破乳的硅油黏结在一起,形成粘辊或硅斑。

而水质比较差时,也会与普通硅油凝聚产生粘辊,另外绒毛织物也会存在类似情况。

03沾缸问题在做柔软时,普通硅油会沾到缸壁上,时间久了,缸壁上会形成一些黑色的油斑,沾到布面上形成硅油斑。

04手感问题由于市场上对织物的手感要求越来越高,而各种面料由于季节不同、客户要求不同,需要展现各种各样不同的风格要求,有要求滑爽悬垂感的、滑而活络的、蓬松柔软的、单纯弹性的等等。

一种硅油一般只能体现一种风格。

05泛黄问题热泛黄:在运转中较长时间的停机造成织物滞留泛黄而氨基硅油的氨基氢易于被空气氧化氧化形成发色团,而泛黄。

产品变成棕色,棕色使白色织物看起来像失去了最基本的白色或简单地变黄。

pH太高,烘干时温度太高棉织物的伴随物质变黄。

06成本问题目前对印染厂困惑最大的问题是成本问题,由于水、电、汽价格在不断上涨,而印染加工费却不高,造成很多印染厂忙了一年,利润却基本没有,因此成本控制是印染厂要解决的问题。

后整理助剂费用是印染厂的一个大头,因此后整理助剂成本降低是印染厂急需解决的问题。

硅油斑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1.定型后织物表面出现硅斑如何处理?对于涤纶织物上的硅斑,可以用除油剂、纯碱去除(用除油剂,在80-90度的碱性条件下处理),也可以用除硅灵、纯碱去除。

不黄变线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及应用

不黄变线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及应用
+ -
入处理过的环己氨基硅烷偶联剂 , 搅拌一定时间 ; 然后 加入一定量催化剂 KOH, 抽 真 空 脱 除 低 分 子 物 质 , 在
宽 , 所制得的硅油在稳定性及整理效果上均不能取得 最佳整理效果 .
[5-7]
采用低摩尔质量 、 分子质量分布 很
窄的端羟基硅油 ( 线性体 ) 与环己氨基硅烷作用 , 在 碱
[2,3]
性催化剂存在条件下经本体聚合制得环己氨基硅油 , 再配制成微乳液 , 在稳定性 、 手感等方面均优于以 D4 为原料制得的环己氨基硅油微乳液, 有良好的亲水性 .
1
1.1
试验
原料及仪器 原 料 : 线 性 体 (WS-62M), 德 国 Wacker 公 司 ; 环 己
有许多方法可对氨基进行改性以达到抑制或降 低黄变的目的 , 但降低 了 氨 基 硅 油 原 有 的 柔 软 、 平 滑 风 格. 环 己 氨 基 是 仲 氨 基,不 易 被 氧 化 变 色.因 此,选
时 间 ; 离 心 稳 定 性 : 取 样 品 10 mL 装 入 带 有 刻 度 的 带 盖 试 管 中 , 放 入 离 心 机 中 , 开 启 离 心 机 , 在 4 000 r/min 转速下离心 60 min, 然后取出 , 观察是否破乳 , 漂油 .
GKH. 印染助剂 ,2002,15L1):46J47.
臺灣紡織研究期刊
l 防沾汙、防集聚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進行波普分析,紅色面積越大,表明殘餘的漿料 越多,退漿效果越差。
FMES 具有極佳的二次防沾汙能力,特別適用於坯 布各種漿料的去除,同時能有效的而防止各種漿 料在軋液槽相互積聚,污染導布輥等現象發生。 l 去除棉蠟能力

氨基硅油 护色 原理

氨基硅油 护色 原理

氨基硅油与护色原理1. 氨基硅油的基本原理氨基硅油是一种化妆品原料,也被称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胺。

它是由二甲基硅氧烷与胺基化合而成的有机硅聚合物,其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基团。

氨基硅油在化妆品中主要作为一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润滑剂使用。

氨基硅油的主要特点是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硅氧键和氨基键。

硅氧键使得氨基硅油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低温、耐辐射、耐氧化等性能;而氨基键使得氨基硅油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可以在水和油两相中均匀分散。

2. 氨基硅油在护色中的应用原理2.1. 氨基硅油的润滑和保护作用氨基硅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保护性,可以形成一层薄膜覆盖在头发表面,减少摩擦和损伤。

这对于染发后的头发尤为重要,因为染发会破坏头发的外层鳞片结构,使得头发变得干燥、粗糙易断裂。

氨基硅油可以在染发后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头发的摩擦和损伤,使头发更加顺滑、柔软。

2.2. 氨基硅油的抗氧化作用氨基硅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可以有效抵抗外界环境中的自由基对头发的氧化损伤。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跃的化学物质,会引起头发的氧化反应,导致头发的褪色、变黄等问题。

氨基硅油可以与自由基发生反应,中和其活性,从而保护头发免受氧化损伤。

2.3. 氨基硅油的柔顺和光泽作用氨基硅油具有很好的柔顺和光泽作用,可以使头发更加顺滑、有光泽。

这是由于氨基硅油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团和亲脂基团,可以与水和油相互作用。

在头发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改善头发的表面光滑度,增加光的反射,使头发呈现出自然光泽。

2.4. 氨基硅油的抗静电作用氨基硅油具有抗静电性能,可以有效减少头发的静电现象。

静电是由于头发摩擦或干燥引起的电荷积累,使头发相互吸引,产生纠缠和蓬松现象。

氨基硅油可以在头发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电荷的积累和传导,减少头发的静电现象。

3. 氨基硅油与护色的关系3.1. 保护染发色彩染发后,头发的色彩容易褪色。

这是由于染发剂中的色素分子容易溶解和流失。

而氨基硅油可以在头发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色素的溶解和流失,延长染发色彩的保持时间。

染整工艺中染后整理问题及助剂的选用

染整工艺中染后整理问题及助剂的选用

染后整理问题及助剂的选用1、整理效果不佳问题染色后的各种整理是赋予产品特种功能、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

目前,主要分为物理机械整理和化学功能整理。

机械整理包括拉毛、磨毛、剪毛、梳毛、烫毛、摇粒、预缩整理和超柔机械整理等。

化学功能整理种类繁多,分为常规的柔软整理、增白整理和特殊的功能整理。

下面主要以化学整理为例分析。

2、柔软整理(1)柔软效果达不到要求,原因是柔软剂质量不好、柔软剂选择不合适、用量不当、处理温度和时间不当、定形机参数设定不当。

(2)柔软斑,原因是柔软剂质量问题、软片化得不好或没有过滤、布水洗不干净有残留物化学物质、柔软剂破乳漂油、柔软剂入缸的速度太快。

(3)色变,原因是柔软剂品种不适合、柔软剂离子性太强、布面呈碱性所致。

(4)色牢度下降,原因是柔软剂品种不合适、柔软溶液偏酸性太强、工艺参数不合适。

(5)色花,原因是柔软剂对染料有萃取、剥色、拔色作用,pH值选择得不合适。

3、解决方法(1) 筛选质量好柔软剂,不同柔软剂的柔软度、蓬松度、平滑度、油滑度、柔糯度是不一样,直接影响着织物的亲水性、吸水性、拒水性。

(2) 化好的柔软液稀释过滤才能使用,在硅油软片系列中,具有多种改性基团的硅油软片,如羟基硅油、氨基硅油、环氧改性硅油、羧基改性硅油等,选择匹配使用。

(3) 柔软色变泛黄,是氨基硅油软片中的氨基所致,阳离子软片虽然手感好,易吸附在织物上,缺点就是易泛黄、亲水性差,应选择使用。

(4) 影响色牢度和色花的柔软剂必须更换掉,柔软前的织物和设备必须清洗干净。

4、强调的措施(1) 尽可能不在染缸内做柔软处理,染缸内经常在酸碱和染料之间变化,带有清洗不净的酸碱或长期使用设备上的污垢掉下来影响柔软效果。

(2) 防止柔软剂漂油挂在缸内,严重时将影响下一缸布的染色效果。

(3) 化好的柔软剂及时使用,防止破乳失效。

(4) 硅油柔软剂对水的硬度很敏感,硬度大于150mg/L时水中极易破乳漂油。

5. 柔软剂选用的误区(1) 将不同厂家提供的柔软剂混在一起使用。

氨基硅油整理法在温敏纺织品制备中的应用_蒋约林

氨基硅油整理法在温敏纺织品制备中的应用_蒋约林

第36卷第2期2015年2月纺织学报Journal of TextileResearchVol.36,No.2Feb.,2015DOI:10.13475/j.fzxb.20140901606氨基硅油整理法在温敏纺织品制备中的应用蒋约林1,3,吴金丹1,2,3,何驹1,3,葛华云1,2,3,王际平1,2,3(1.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8;2.国家纺织与日用化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杭州310018;3.浙江理工大学生态染整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18)摘要温敏纺织品作为智能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响应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调节自身的性能,在调温调湿、抗浸储水、生物医用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然而,如何将温敏聚合物高效温和地接枝到纺织品上是温敏纺织品制备过程中的难题。

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普适性强的接枝方法,采用氨基硅油整理法在织物表面引入高活性的反应基团氨基,再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接枝温敏高分子链。

经由氨基硅油整理的棉织物柔顺性提高,水洗稳定性良好,红外和接触角等实验结果均证明温敏性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被成功接枝聚合到织物表面,且接枝率高达41.2%。

所得织物具有良好的温敏性能,可通过改变温度实现织物表面亲/疏水性的可逆转变。

关键词智能纺织品;温敏;氨基硅油;N-异丙基丙烯酰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中图分类号:TS131.9文献标志码:AStudy on amino silicon-finishing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thermo-responsive textilesJIANG Yuelin1,3,WU Jindan1,2,3,HE Ju1,3,GE Huayun1,2,3,WANG Jiping1,2,3(1.MO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Textile Materials&Manufacturing Technology,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2.National Base for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inTextiles and Consumer-Goods Chemistr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3.MOE EngineeringResearch Center for Eco-Dyeing&Finishing of Textiles,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Abstract Thermo-responsive textiles can adjust themselves by responding to the environment temperature,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researched smart textiles.They have a promising future for thermal/ moisture self-adjustment,water-storage and medicine control releasing etc.To prepare thermal-responsive textiles,polymers with the 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LCST)are normally grafted onto the fabric.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graft thermal responsive polymers on textile materials due to lake of reactive sites on textile fibers such as cotton.In this study,the amino silicone finishing was used to introduce amino groups onto cotton fibers and to improve fabric softness.NIPAAm was then successfully grafted onto the cotton 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which was confirmed by the infrared and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Prepared cotton-PNIPAAm has a great thermal responsive performance indicated by transitions between hydrophilic and hydrophobic surface reversibly at the LCST.Keywords smart textile;thermo-responsive;amino silicone;NIPAAm;ATRP收稿日期:2014-09-13修回日期:2014-11-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3161);浙江理工大学启动基金资助项目(1201824-Y)作者简介:蒋约林(1990—),女,硕士生。

D_3合成氨基硅油在织物柔软整理中的应用

D_3合成氨基硅油在织物柔软整理中的应用

8 A白度仪( 0 北京康光仪器有限公 司) Y 6 1 、 G 0 强 力仪( 山东莱州电子仪器厂) uI 一 1 、 Y 0 硬挺度测 试仪( 山东莱州电子仪器厂)
1 2 实验 方法 .
12 1氨基硅 油 的合成 ..
按照 G /82. B T4 42—20 《 织 品 色 牢 度 试 01 纺
氨 基硅 油整理 织物的 柔软性要 优 于非活性 封端 剂氨基硅 油。
关 键词 六 甲基环 三硅氧 烷 中图分类 号 :S 9 .2 T 10 9
柔软整 理
氨 基硅 油 封 端基
文献标识 码 : A
0 引言
柔软剂是能够增加织物柔软性的物质 , 性能
优 良的柔 软剂 还 可 以使 织 物 获得 特 殊 的手 感 , 赋
力和 硬挺度 , 出 D 合 成氨基 硅 油在纺 织 品柔 软 得 ,
整理 中应用 的可行性 。
1 试 验
1 1 材 料与 仪器 .
药品 : 甲基 环 三 硅 氧 烷 、 甲基 环 二 硅 氧 六 六 烷 、 M 一62 乳 化剂 ( K 0、 以上 均 由汕头 市 创新 德 美 化 工有 限 公 司 提 供 ) 四 甲 基 氢 氧 化 铵 、 氧 化 , 氢 钾、 冰醋酸 ( 以上均 为分 析纯 ) 织 物 : 棉织物 ( 2 纯 C 0×1/ 0 5 纱卡 ) 6 18× 8斜 ; 涤/ (6/ 3 纱卡 ) 棉 T5 C 5斜 仪器 : 电热 恒 温 水 浴 锅 ( 山东 现 代 实 验 仪 器
燥箱 ( 海 精 宏 实 验 仪 器 设 备 有 限 公 司 ) S 上 、 C一
收稿 时间:0 1—1 —1 21 1 4 第一作者 : 杜高敏 (9 7 , , 18 一) 男 在读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纺织助剂 的研究。

棉织物的氨基硅油改性聚氨酯弹性整理-印染

棉织物的氨基硅油改性聚氨酯弹性整理-印染

棉织物的氨基硅油改性聚氨酯弹性整理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工程分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摘㊀ 要: 采用氨基硅油改性聚氨酯整理剂弹性硅油 PU82 对棉织物进行弹性整理㊂ 探讨整理剂用量㊁定形温 度和时间对织物折皱回复角㊁断裂强度和手感等性能的影响,并与市售整理剂进行比较㊂ 确定的优化应用工 艺为:整理剂用量 150 g / L,焙烘温度 150 160 ħ , 时间 3.5 min㊂ 结果表明, 棉织物经硅油改性聚氨酯整理 后,弹性回复及吸水性能显著提高,且手感较好㊂ 关键词: 弹性整理; 聚氨酯; 氨基硅油改性; 棉织物 中图分类号: TS195������ 5㊀ ㊀ ㊀ 文献标识码: B㊀ ㊀ ㊀ 文章编号: 1000-4017( 2014) 09-0035-03
收稿日期:2014-01-13 wanli1234@ 163.com㊂
1. 4㊀ 测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
(90 ħ ,5 min) ң焙烘(120 170 ħ ,2 5 min)
作者简介:吉婉丽(1979-) ,女,陕西韩城人,硕士研究生㊂ E⁃mail:ji⁃
1.4.1㊀ 折皱回复角
性的测定 回复角法“ 测定㊂
吉婉丽, 刘晓云
Elastic finish of cotton fabric with polyurethane modified by silicone oil
( Texitle Department, 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Shaoxing 312000, China) JI Wan⁃li, LIU Xiao⁃yun
参照 GB / T 3819
1997‘ 纺织品 织物折痕回复 35
1.4.2㊀ 断裂强度

锦氨织物除油常见质量问题及作用原理

锦氨织物除油常见质量问题及作用原理

锦氨织物除油常见质量问题及作用原理锦纶织物是一种常见的合成纤维织物,通常用于制作衣服、被褥等。

在使用过程中,织物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油污的影响,这就需要进行除油处理以保持织物的清洁和美观。

下面将介绍锦纶织物除油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作用原理。

一、常见的质量问题1.色彩褪变:在除油处理过程中,有时会导致织物的颜色发生变化,变得暗淡或失真。

2.织物变硬:有些除油处理方法可能会使织物变得硬挺,失去原有的柔软性。

3.残留物:除油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全去除所有的油污,会导致织物表面残留油脂,影响观感。

4.变形:一些除油方法可能对织物造成热量或机械压力,容易导致织物变形。

5.褶皱:除油过程中,操作不当或处理时间过长会导致织物出现明显的褶皱。

二、作用原理1.机械除油:采用高压水流或蒸汽等机械方法,通过摩擦和冲击的作用将油污从织物表面清除。

这种方法效果较好,但容易导致织物变形和褶皱。

2.化学除油:采用化学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等化学物质,通过溶解和分解油污的方式将其除去。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除去油污,但要注意化学物质的影响对织物的影响。

3.热气流除油:利用高温气流或热蒸汽,将油脂蒸发或热分解,然后通过吹风或吸风将其除去。

这种方法能够迅速干燥织物并去除油污,但对于某些织物来说,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变形或色彩褪变。

4.高压蒸汽除油:通过高温高压蒸汽的作用将油污迅速融化并去除。

这种方法效率较高,且对织物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需要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避免织物受损。

综上所述,锦纶织物除油在保持织物清洁的同时,也需要注意质量问题的预防和解决。

通过选择合适的除油方法,并控制好操作参数,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延长织物的使用寿命,保持其良好的外观和手感。

氨基硅油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氨基硅油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氮基 )这种双胺型结构具有协 同效应 , , 加速 氧化作 用 , 利于形 成 发色 团 , 成 织物泛 黄 . 有 造
1 1 黄 变机 理 .
文 献 中氨 烷基 聚 硅 氧烷 的泛 黄机 理 目前 尚未见 报道 , 关 于脂肪 胺 氧化 发 色机理 却研 究 得较 多 . 但 N—p一氨 乙基 一T 一氨 丙 基 聚 二 甲基硅 氧 烷 含
文 对产 生这 些 问题 的原 因及 解决办 法进 行 了讨论 .
氨 基 和 仲氨 基 )含有 3 活泼 氢 原 子 , 种 结 构 形式 , 个 这 由于 氨 基特 别是 伯 氨 基 的存 在 , 易造 成 泛 黄 . 变 容 黄 机 理是 氨基 氧 化分 解 形 成 发 色 团 ( 氮基 和 氧化 偶 偶
伯 、 种氨基, 仲2 在光、 热作用下 , 初级氧化产物有3 种

i - - O
1 黄变
目前商品化的氨基改性硅油中 , o 有9 %以上是氨
乙基亚 氨 丙基 聚硅 氧烷 . 在它 的侧链 上有 2 氨基 ( 个 伯
收翦 日期 : 20 0 0 2— 2—2 5 怍者简 介 :陈荣圻( 90 , , 1 一J男 江苏太仓人 , 3 教授 , 从事染料 、 助剂 、 印染及生态环保 的研究
GⅡ配Ⅳ Bo g- l n q (h n h i e te c o aT a i n e i , S a g a T x l o cp r I ri n U i r t i . n g v s y a 2 0 6 ,C 4 a i / 05 } ) ) n
Abt ̄ : F h xsig po lms a s ca e t m io—slo e ol y l wig rd cin o y rp i y i sr or e e it rbe so i d wi a n t n t h i n i— el n e u t fh d o hl n i c o o i t s fe igf i ig o a r n n v ndsr uin o mio— go p ou in me h d r rs n e ta h n - ot nn i s n fbi a d u e e itb t fa n n h f c i o r u .s lt to s ae p e e td h ti c o s a g ig pi r a R no s c n a O e t n o e gat g p l te o a n n r ma  ̄ mio it e o d w f tri / n rfn oy h rt mio— go p a d rpa ig D^w i o — a i e ru n e lcn t lw h moe ua ih oy yo y i x n lc lr weg tp lh rx sl a e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氨基硅油整理织物的色变及解决方法
1前言氨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柔软剂因分子中氨基极性很强,易与
纤维上的羟基、羧基、酰氨基等相互结合,形成稳固的硅氧膜,从而有效
地降低纤维表面的摩擦系数。

对氨基硅油进行不同的结构设计,可以使织
物表现出柔软、滑爽、挺括丰满、活络等各种手感特性。

目前大部分氨基
硅油都是双氨型结构,这种结构的氨基硅油因其伯氨基在高温时易被氧化
形成偶氮结构的发色团,从而使硅油膜有一定的黄变。

人们普遍认为这是
造成织物黄变或色布色变的主要原因,并由此采用对伯氨基进行酰化、醚
化改性等方法,生产改性氨基硅油或添加抗氧化剂,以期降低其黄变或色变,但这是以牺牲整理织物的手感为代价的。

事实上,上述方法并不能彻
底消除整理织物的色变。

我们知道,染色织物在高温定形时,染料分子活
动加剧,部分结合不牢固的染料会脱离纤维热迁移或升华,染料在向外层(包括织物表面和空气中)扩散时若没有受到阻碍,织物最后的色泽将主要
体现为表层染料的色光;若受到阻碍(硅油成膜),发生热迁移的染料将在
织物表面集中。

最后的色泽较为复杂,一方面表面染料浓度增加,另一方
面由于硅油膜改变了光线的折射率,加上氨基在高温情况下被氧化等,织
物颜色将变深变暗。

为降低织物因染料热迁移引起的色变,设想通过提前
交联的方法,使染料在升华迁移之前即已渗入纤维内部并被已经交联的硅
油膜挡住,这样可以适当降低定形焙烘温度,也就能有效避免更高温度时
因氨基氧化而造成的色变,并据此自制了活化剂AT。

2试验部分2.1试验材料与仪器2.1.1试验材料织物16.5tex(150D)涤纶平纹呢低温型及高温型分散染料;不同氨值的氨基硅油(采用相同的乳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