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信息法概述
第二章反不正当竞争法
四、管理性
1、概念 权利人为防止信息泄漏所采取的与其商
业价值等具体情况相适应的合理保护措 施,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 第三款规定的“保密措施”。
2、管理性的认定
(1)考虑因素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下列因素认定: ①所涉信息载体的特性; ②权利人保密的意愿; ③保密措施的可识别程度; ④他人通过正当方式获得的难易程度等因素。
遍知悉和容易获得,应当认定为“不为 公众所知悉”。
2、不够成“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情形
(1)该信息为其所属技术或者经济领域的人的一般 常识或者行业惯例;
(2)该信息仅涉及产品的尺寸、结构、材料、部件 的简单组合等内容,进入市场后相关公众通过观察产 品即可直接获得;
(3)该信息已经在公开出版物或者其他媒体上公开 披露;
(4)该信息已通过公开的报告会、展览等方式公开; (5)该信息从其他公开渠道可以获得; (6)该信息无需付出一定的代价而容易获得。
三、经济性、实用性
有关信息具有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商业价 值,能为权利人带来竞争优势的,应当 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规 定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 实用性”。
及在中国境内进行商业使用的外国(地区)企业 名称,应当认定为 企业名称。 (2)企业名称中的字号 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企 业名称中的字号,可以认定为 企业名称。
2、姓名的认定
(1)自然人姓名 在商品经营中使用的自然人的姓名,应
当认定为 姓名。 (2)笔名、艺名 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
(1)主体:经营者 (2)客体:市场竞争秩序 (3)客观:实施违法行为(违法性) (4)主观:过错(社会危害性)
2、《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8种行为:
第二章_我国新闻传播法制内容概要
3、法是国家制定并认可的(成文法、不成文法)
4、法律制定后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 5、法是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规范
Page 26
三、法的主要内容
法的主要内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法律关系的客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权利: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权益
义务:义务人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某种责任
Page 24
新闻法、新闻传播法
广义:调整新闻传播活动各种社会关系,保障新闻传播活动 中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的有关合法权益的总称。 狭义:是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的法律, 如“新闻法”、“报刊法”、“广播电视法”等。
Page 25
二、法的特征
1、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法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Page 3
三、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
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 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言论出版自由不可滥用。
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
Page 4
第二节 我国新闻法制内容概要
一、新闻传播与行政管理
1、报刊和电台、电视台的创办实行审批制
2、广电实行地方和中央双重管理 3、互联网站的创办实行许可制和备案制
第二章
我国新闻传播法制内容概要
第一节 新闻传播法制概述
一、基本概念
新闻传播法制,是指掌握着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将本集团 的意志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通过国家机关制定的调节 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与制度的总和。 (P15) 法制——法治
Page 2
二、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特点
1、新闻法规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的色彩。 2、新闻法规渗透在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中,表现为法律、法规、司法 解释等文件,已经基本形 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新闻法规对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比较详尽, 但对保障新 闻自由的法规 制定相对不足。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第二章文献研究法
思考与练习
确定一个检索问题,通过计算机在中国知网中查找近 十年的相关文献资料。
要求: 1、检索的问题是学前教育领域的; 2、将查找到的资料下载保存到U盘的一个命名文件
夹中。
第三节 文献综述的撰写
一、文献综述的撰写目的
1、为自己的课题研究做铺垫 2、为他人提供研究信息
二、文献综述的几种类型
1、目录性综述 2、文摘性Fra bibliotek述 3、分析性综述
进 行 文 献 查 找
整 理 筛 选 资 料
阅 读 材 料 缩 小 范 围
摘 录 、 总 结 文 献
准 备 文 献 目 录
撰 写 文 献 综 述
四、通过计算机查找文献资料
(一)利用数字图书馆进行查找 1、进入院校的数字图书馆主页面图,从中文电子资源中 选择想使用的电子信息资源,如“中国知网”。
2、选择想要检索的数据库,如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 数据库,(下图)
1、零次文献 如:
书信、草稿、教育日志、会 议记录、备忘录、笔记等。
2、一次(级)文献 如:
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
3、二次(级)文献 如:
索引、书目、文摘等。
4、三次(级)文献
如: 研究动态、研究综述、专题
述评、进展报告、年鉴、数据手 册等。
【注意】
1、文献的原始性和可靠程度随着级别的 增加而降低,但便利性增加了;
三、文献综述的撰写步骤
1
2
3
4
5
6
确 定 选 题
确 定 查 找 范 围
查 找 相 关 资 料
研 读 文 献 资 料
整 理 分 析 资 料
撰 写 文 献 综 述
1、前言(引言)部分
第二章 经验预测法和弹性预测法
xk + xk x 下四 = x 下四
2 2
+1
2 = x k + 1 L n = 2 k , k 为奇数;
2
L n = 2 k + 1, k 为偶数;
xk + xk x 下四 =
2 2
+1
2
L n = 2 k , k 为偶数。
吔专家答数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全距,表示调查结果的最大变动幅度, 全距,表示调查结果的最大变动幅度,是 各专家之间看法的分散程度的一种量度。 各专家之间看法的分散程度的一种量度。 用四分位点法描述专家们的调查结果, 中位数表示其期望值,下四分位数表示调 查期望值区间的下限,上四分位点则表示 其上限。 经几轮函询,若四分位数区间逐渐趋小, 则说明专家意见逐渐趋于一致。
作业( )(德尔菲法的应用): )(德尔菲法的应用 作业(3)(德尔菲法的应用):
某地区商业集团公司拟增设销售网点,扩大经营范围。为了保证 这项决策的正确性,采用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对未来3年内当地社会消费品零 德尔菲法 售额进行预测。具体作法是: 第一,选择有关方面的专家11人,其中包括对市场商情有研究的 高等学校教授、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政府部门的经济管理干部、 以及有丰富销售经验的经理。 第二,把该地区五年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口总数、国内生 产总值以及居民货币收入等资料作为背景材料与调查表一起寄给 各位专家,请他们按0.2,0.6,0.2三个概率值分别作最低销售额、 最可能销售额和最高销售额三种情况的预测。 第三,进行三轮函询调查,其调查表1见下。求每轮函询后,预测 者对专家预测结果计算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今后3年该地区社会 消费品零售额的预测值?
专家:是对所要预测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 专家 而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 能为解决预测问题提供某些较为深刻见解的人员。 可以是教授、研究员、工程师、经理、厂长,也 可以是工人、购销人员。 专家判断预测方法主要包括:专家个人判断法; 专家判断预测方法主要包括 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这里主要介绍德尔菲法。
第二章_我国新闻传播法制内容概要概要
4、广告经营须向工商机关申请登记
5、新闻从业人员资格认证
Page
5
二、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
1、禁止发表煽动言论 煽动——鼓动他人 刑法中的相关罪名:
煽动分裂国家罪(103-2最高:五年以上有期)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105-2最高:五年以上有期) 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278最高:三到七年有期)
我国执行、适用法律的基本原则有: (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5)实事求是,有错必究。
Page
28
构成违法行为必须具备四个要素:
(1)违法行为的客体,就是实施了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侵害了法律所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 (2)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就是违法行为在客观上造成对社会 的危害结果; (3)违法行为的主体, 就是实施了违法行为的公民或组织; (4)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就是违法行为在 主观上有过错, 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Page、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 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言论出版自由不可滥用。
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
Page
4
第二节 我国新闻法制内容概要
一、新闻传播与行政管理
1、报刊和电台、电视台的创办实行审批制
2、广电实行地方和中央双重管理 3、互联网站的创办实行许可制和备案制
Page
16
4、新闻传播与著作权
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包括发表权、 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人身权不能转让也不 能继承。财产权包括使用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著作权的 保护年限一般为作者死亡后50年。 《著作权法》规定:时事新闻不适用于著作权法的保护。 为了学习、研究和教学的目的而使用,为新闻传播而使用 等情况,可以不经著作人许可,不支付报酬。
第二章 系统开发原理(一)
底向上”地开发和调试各个模块,最后进行模块联调
和整个系统的调试。
具体而言,就是先将整个系统开发为若干
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等,然后按照系统设计 结构,将模块按层次一个个组装到一起进行 调试,自底向上,逐层地构建整个系统。
结构化方法包括结构化分析(SA)、结构化设计(SD) 和结构化程序设计(SP)。 结构化方法通常把整个系统的开发分为六个阶段: (1)系统开发准备阶段;(2)调查研究及可行性研究阶段; (3)系统分析阶段; (4)系统设计阶段;
优点:工作量小,周期短,相对简单 ; 缺点:缺乏整体性,功能、数据冗余,易返工; 适用范围:小系统
(三)综合方法
自上而下的进行系统的总体规划、分析、设计;
自下而上的对各个模块进行实施 。
特点:既考虑到系统的整体性,又可节约人力、物力、
时间的耗费 。
三、系统开发方法
(一)生命周期法(life cycle approach)
第二讲 系统开发原理
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第一节 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开发方法是指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指导思
想、逻辑、途径以及工具的组合。
一、系统开发方法的发展
1.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开始应用于管理工作
(面向处理) 2.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数据库(面向数据) 3. 20世纪60-70年代 (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
行判断、推理的过程),高层次的抽象必须通过低层次的 抽象来解释和实现,随着抽象层次的降低,逐步将系统清 晰而具体地展现出来。 ④ 模块化方法
将系统分解为不同的功能模块,使软件结构清晰、设
计方便、容易修改和测试。
北京科技大学2024年研究生自命题大纲 文法学院-620-民法学-考试大纲
北京科技大学法学研究生考试民法试卷考试大纲一、考试方式与分值本科目由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考试。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考试内容第一编总论第一章民法的概念第一节民法的含义和特征第二节民法调整的对象第三节民法与相近法律的关系第二章民法基本原则第一节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第二节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第三章民法的渊源与适用第一节民法的渊源与民法典第二节民法的适用范围第三节民法适用的规则和方法第四节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第四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第三节民事法律事实第五章自然人第一节自然人的概念与法律地位第二节自然人的民事能力第三节监护第四节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第五节自然人的住所第六章法人第一节法人的概念第二节法人的分类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第四节法人的机关第五节法人的成立、变更和消灭第七章非法人组织第一节非法人组织的概念第二节合伙组织第三节个人独资企业第八章民事权利的客体第一节民事权利客体的概念第二节物第三节其他客体第九章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第一节民事责任的概念第二节民事责任的分类第三节民事责任的一般条款第四节民事责任的形式第五节民事责任的竞合第六节民事责任的免除第十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第二节意思表示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第四节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第五节意思表示不自由第六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第十一章代理第一节代理的概念第二节代理的分类与代理的类推适用第三节代理各方的权利义务第四节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第五节间接代理第六节代理关系的消灭第十二章时效第一节时效的概念与除斥期间第二节诉讼时效的客体和效力第三节诉讼时效的期间第四节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第十三章期间与期日第一节期间与期日的概念第二节期日与期间的计算方法第二编人格权第一章人格权概述第一节人身权与人格权的概念第二节人格权法的体系与基本原则第三节一般人格权第四节人格权请求权第二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第一节生命权第二节健康权第三节身体权第三章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第一节姓名权第二节名称权第三节肖像权第四章名誉权、信用权、个人信息权第一节名誉权第二节信誉权第三节个人信息权第五章人身自由权、婚姻自主权、隐私权第一节人身自由权第二节婚姻自主权第三节隐私权第三编婚姻家庭第一章婚姻家庭法的一般理论与制度第一节婚姻家庭法的概念第二节婚姻家庭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第三节亲属第二章结婚第一节结婚的概念第二节结婚的条件和程序第三节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第三章婚姻的效力第一节婚姻效力的概念第二节夫妻人身关系第三节夫妻财产关系第四章婚姻的终止第一节婚姻终止的概念和原因第二节协议离婚第三节诉讼离婚第四节离婚的法律后果第五章家庭制度第一节家庭关系第二节收养关系第三节扶养第四编继承法第一章继承法概述第一节继承法概念第二节继承法的体系与基本原则第二章继承法律关系第一节继承人第二节继承权第三节遗产第三章法定继承第二节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第三节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第四章遗嘱继承和遗赠第一节遗嘱继承第二节遗赠第五章继承的实行第一节遗产的分割第二节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第三节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的处理第五编物权第一章物权法概述第一节物权的概念第二节物权法的体系与基本原则第三节物权的效力第二章物权变动及其公示第一节物权变动的概念及原因第二节基于民事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引起的物权变动第三章物权的保护第二节物权请求权的类型第四章所有权第一节所有权的概念第二节所有权的权能第三节所有权的征收和征用第四节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第五节共有第六节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七节所有权取得的特殊规定第八节相邻关系第五章用益物权第一节用益物权的概念第二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三节建设用地使用权第四节宅基地使用权第五节地役权第六章担保物权第一节担保物权的一般理论和制度第二节抵押权第三节质权第四节留置权第七章占有第一节占有的概念和功能第二节占有的变动和推定第三节占有的效力及其民法保护第六编债权总则第一章债的一般理论与制度第一节债的概念第二节债的类型第三节债的履行、移转与消灭第二章债的保全和债的担保第一节债的保全和债的担保概述第二节保证第三节定金第四节反担保第七编合同第一章合同的一般规则第一节合同的概念第二节合同法的体系与基本原则第三节合同的内容第四节合同的解释第二章合同的订立第一节合同订立的概念第二节合同的成立第三节要约第四节承诺第五节合同的形式第六节格式条款第七节缔约过失责任第三章合同的效力第一节合同生效的概念第二节效力待定的合同第三节无效合同第四节可撤销合同第四章合同的履行第一节合同履行与履行原则第二节合同履行的具体规则第三节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第四节合同保全第五章合同的变更和转让第一节合同的变更第二节合同权利的转让第三节合同义务的移转第四节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移转第六章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第一节合同权利义务终止概述第二节清偿第三节合同的解除第四节抵销第五节提存第六节债务免除第七节混同第七章违约责任第一节违约责任概述第二节违约责任的主要形式第三节免责事由第八章移转财产所有权的合同第一节买卖合同第二节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第三节赠与合同第四节借款合同第九章租赁合同与融资租赁合同第一节租赁合同第二节融资租赁合同第十章承揽合同与建设工程合同第一节承揽合同第二节建设工程合同第十一章提供劳务的合同第一节运输合同第二节保管合同第三节仓储合同第四节委托合同第五节行纪合同第六节居间合同第十二章技术合同第一节技术合同概述第二节技术开发合同第三节技术转让合同第四节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合同第八编侵权责任第一章侵权责任法概述第一节侵权责任的概念第二节侵权责任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第三节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第四节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第五节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第二章一般侵权行为及其责任第一节一般侵权行为概述第二节侵害人身权的行为与责任第三节侵害财产权的行为与责任第三章共同侵权行为及其责任第一节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第二节共同侵权的责任确定第四章几类典型的侵权行为与责任第一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与责任第二节用人关系中的侵权行为与责任第三节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与责任第四节专家侵权行为与责任第五节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与责任第六节产品侵权行为与责任第七节危险活动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与责任第八节污染环境的侵权行为与责任第九节物件及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与责任第五章侵权损害赔偿第一节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和原则第二节侵害生命健康权的损害赔偿第三节侵害财产权的损害赔偿第四节精神损害赔偿。
第二章论文写作文献法
第二章文献法一、文献法概述文献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积累文献资料,养成文献意识,是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一)文献的基本概念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明确指出了文献即是贤者及其思想学说的典籍记录。
在我国的《文献著录总则》中,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把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所有资料。
既包括图书、报刊、学位论文、科研报告等书面印刷品,也包括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带、幻灯片等事物形态的各种材料。
文献法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并力图寻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文献法既可作为一种单独的研究方法,也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它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理论解释和比较分析,能使研究者发现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
①(二)文献的作用1.文献有助于研究者全面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熟悉此研究领域内已有的成果。
开展科学研究首先应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要先充分熟悉和掌握与要研究问题有关的所有资料,能否做到这一点,会对该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只有通过全面回顾已有文献,收集与该研究领域有关的信息,才能比较全面地掌握此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尤其是他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
通过了解哪些问题已基本解决,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补充,在该问题上是否存在争论和异议,从而找到自己研究的突破口。
2.文献为教育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研究者在探索此领域的问题时,采取哪些不同研究方法和策略。
并且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理论和方法,这些信息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线索。
不论这些策略、方法是否成功,我们都可以在自己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时进行参考和借鉴,从中受到启发。
3.文献可以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参考资料。
通过全面回顾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与要研究领域有关的参考资料。
在开展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事先没预料到的事,①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49或者出现与研究者所希望的结果不同,甚至出现相反的结果。
金融行业数据保护与备份策略制定
金融行业数据保护与备份策略制定第一章:引言 (3)1.1 数据保护的重要性 (3)1.1.1 信息安全 (3)1.1.2 法律法规要求 (3)1.1.3 用户体验 (3)1.2 金融行业数据特点 (3)1.2.1 数据量大 (3)1.2.2 数据种类繁多 (3)1.2.3 数据价值高 (3)1.2.4 数据敏感性 (4)第二章:数据保护法律法规概述 (4)2.1 我国数据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4)2.2 金融行业数据保护法规 (4)2.3 国际数据保护法规 (5)第三章:数据安全风险分析 (5)3.1 数据泄露风险 (5)3.2 数据篡改风险 (6)3.3 数据丢失风险 (6)第四章:数据加密技术 (7)4.1 对称加密技术 (7)4.2 非对称加密技术 (7)4.3 混合加密技术 (7)第五章:数据备份策略 (8)5.1 数据备份的分类 (8)5.2 数据备份的频率 (8)5.3 数据备份的存储介质 (9)第六章:数据恢复与灾难应对 (9)6.1 数据恢复技术 (9)6.1.1 数据丢失原因 (9)6.1.2 数据恢复方法 (9)6.2 灾难备份中心建设 (10)6.2.1 确定备份策略 (10)6.2.2 选择备份设备 (10)6.2.3 设计备份网络 (10)6.2.4 制定备份计划 (10)6.2.5 监控与维护 (10)6.3 应急预案制定 (10)6.3.1 确定应急响应级别 (10)6.3.2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 (11)6.3.3 确定应急响应人员 (11)6.3.4 准备应急资源 (11)6.3.5 定期演练 (11)第七章:数据访问控制 (11)7.1 用户身份验证 (11)7.1.1 身份验证方法 (11)7.1.2 用户身份验证流程 (11)7.1.3 用户身份验证策略 (11)7.2 访问权限设置 (12)7.2.1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12)7.2.2 基于资源的访问控制 (12)7.2.3 访问控制策略 (12)7.3 操作审计 (12)7.3.1 审计内容 (12)7.3.2 审计策略 (12)第八章:数据保护体系建设 (12)8.1 数据保护组织架构 (12)8.1.1 数据保护组织架构的构成 (13)8.1.2 数据保护组织架构的运作 (13)8.2 数据保护制度 (13)8.2.1 数据安全政策 (13)8.2.2 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13)8.2.3 数据合规性审查制度 (13)8.2.4 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制度 (14)8.3 数据保护培训 (14)8.3.1 培训内容 (14)8.3.2 培训形式 (14)第九章:数据保护技术发展趋势 (14)9.1 人工智能在数据保护中的应用 (14)9.2 区块链技术对数据保护的影响 (15)9.3 云计算与数据保护 (15)第十章:金融行业数据保护案例分析 (16)10.1 数据泄露案例分析 (16)10.2 数据恢复案例分析 (16)10.3 数据保护体系建设案例分析 (17)第十一章:金融行业数据保护实施策略 (17)11.1 数据保护项目策划 (17)11.2 数据保护项目实施 (18)11.3 数据保护项目评估 (18)第十二章:金融行业数据保护未来发展展望 (19)12.1 政策法规的发展趋势 (19)12.2 技术创新对数据保护的影响 (19)12.3 金融行业数据保护前景预测 (20)第一章:引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mis2
第二节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一、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 2.系统分析阶段 . • (5)详细调查 ) 详细调查的内容应当比初步调查更广泛、 详细调查的内容应当比初步调查更广泛、 更深入细致。 更深入细致。
– 组织机构的调查 – 管理职能的调查 – 业务流程的调查 – 数据流程的调查和数据字典
第二节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一、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 4.系统实施阶段 . 实施阶段是根据系统的物理设计来构造 一个物理的新系统。主要任务是: 一个物理的新系统。主要任务是:
– – – – 购置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并安装调试; 购置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并安装调试; 程序设计、程序及程序系统的调试; 程序设计、程序及程序系统的调试; 系统试运行; 系统试运行; 操作人员培训、编写操作说明等文字资料等。 操作人员培训、编写操作说明等文字资料等。
6
MIS生命周期模型(瀑布模型)
MIS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 要活动
7
第二节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一、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 1.系统规划阶段 . • 这是管理信息系统的起始阶段。这一阶 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 发展战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 明确组织总的信息需求,制定管理信息系 统建设总计划。
第二节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二、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 1.管理信息系统非结构化开发方法存在的主要问 . 题 • (1)工作阶段的划分原则不明确,各阶段的工作 )工作阶段的划分原则不明确, 缺乏规范的章程、方法、表达工具与标准。 缺乏规范的章程、方法、表达工具与标准。 • (2)系统建设过程用户参与程度低,用户与专业 )系统建设过程用户参与程度低, 人员对话缺乏有效的手段。 人员对话缺乏有效的手段。 • (3)系统开发的工作任务集中在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开发的工作任务集中在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分析、设计工作不深入。 系统分析、设计工作不深入。 • (4)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采取“自底向上”的方 )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采取“自底向上” 23 系统总体功能与目标的实现难以保证。 法,系统总体功能与目标的实现难以保证。
第2章 工作分析方法
演法
观察法的 使用原则
被观察者的工作应相对稳定,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工作内 容、程序、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适用于大量标准化、周期较短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 作,不适用于以脑力活动为主的工作;
要注意工作行为样本的代表性,有时,有些行为在观察过 程中可能未表现出来;
观察人员尽可能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不应干扰被 观察者的工作;
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1) 费用低,速度快,节省时间,可以在工作之余填写,不会影响正常工作; (2)调查范围广,可用于多种目的和用途的工作分析; (3)调查样本量很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工作者进行调查的情况; (4)调查资源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问卷调在法的缺点: (1)设计理想的调查问卷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费用成本高; (2)在问卷使用前,应进行測试,以了解员工理解问卷中问题的情况,为避免误解,还 经常需要工作分析人员亲自进行解释和说明,这就降低了工作效率; (3)填写调查问卷是由工作者单独进行,缺少交流和沟通,因此被调查者可能不积极配 合、不认真填写,从而影响调查的质量。
行描述并给予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11. 在此基础上编写工作说明书。
问卷调查法的注意事项
1)设计问卷时须注意事项 1. 明确要获得何种信息,将信息化为可操作的项目或问题。 2. 设计问卷时要注意科学性、合理性,每个问题的目的要 明确,语言应简洁易懂,必要时可附加说明。 3. 调查表的调查项目可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不同加以调整。
法理学课堂笔记
法理学课堂笔记法理学课堂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法学概述一、法学词源我国先秦时期称为“刑名法术之学”或“刑名之学”,汉代始有“律学”。
我国古代“法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南齐书》孔稚:“寻古之名流,多有法学”。
唐代白居易也曾向皇帝建议“悬法学为上科”。
西方:“法学”拉丁文JURISPRUDENTIA,罗马的五大法学家之一乌尔比安(公元160――228年)说:“法学是神事和人事的知识,正与不正的学问。
”二、法学的概念和特点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或法律学,是研究法律、法律现象、法律问题的学问或理论知识体系,是一门关于社会共同生活的规范科学、社会科学第一,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第二,法学是研究法律及法律现象的特殊社会科学第三,法学研究最核心的目的是探索在社会中法治为什么是最重要的治国方式三、法学学科的特点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制史和有法律意义的社会生活2、法学研究的内容涉及法律现象的方方面面3、法律实践性非常强4、法学是人类经验与理性的统一5、法学具有专门性、职业性特点6、法学具有价值性四、法学体系法学体系,又称法学学科体系,是由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1、法学的科学化(起始于19世纪)2、法学的分支学科法理学理论法学法律思想史法律史学法制史国内法学应用法学国际法学比较法学外国法学边缘法学五、法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1、法学与哲学2、法学与政治学3、法学与经济学4、法学与社会学5、法学与历史学结论:法学不是一个独立自足的科学,更不是封闭的科学,而是开发性的科学,它必须依次于其他科学,实现创新和突破第二节法学的历史发展一、西方法学历史的发展特点:1、以19世纪中叶为标志和分水岭2、西方法学的基本格局是自然法学、分析法学、社会法学、三足鼎立3、西方法学中心随历史、文化的变化而不断变迁,在古代主要是地中海地区,在近代是西欧地区,在现代是北美西欧,4、西方法学教育的职业化5、西方法律文化比较昌盛二、中国法学的发展特点:1、三千多年的法律建设和发展,形成中华法系2、中国法律制度是以刑罚为核心3、中国法学深受儒家的影响4、中国法学的专业化层次不高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第二章法的概念一、中文“法”的词源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灋,刑也。
《统计预测与决策》第二章 定性预测法
第二章定性预测法第一节定性预测概述一、定性预测的概念和特点定性预测是指预测者依靠熟悉业务知识、具有丰富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人员与专家,根据已掌握的历史资料和直观材料,运用个人的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性质和程度上的判断;然后,再通过一定的形式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作为预测未来的主要依据。
定性预测的特点在于:(1)着重对事物发展的性质进行预测,主要凭借人的经验以及分析判断能力。
它是一种十分实用的统计预测方法,特别是在对预测对象所掌握的历史统计资料不多,或影响因素复杂,难以分清主次,或对主要影响因素难以定量分析等情况下,定性分析方法将是适用性很强的方法。
(2)着重对事物发展的趋势、方向和重大转折点进行预测。
它主要适用于下列情况的预测: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经济政策的演变、市场总体形势的演变(如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实际应用、新产品的开发、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经营环境分析和战略决策方向、企业市场经营组合的改变,等等。
定性预测的方法有很多,但从应用的广泛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角度来看,主要有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领先指标法、厂长(经理)评判意见法、推销人员估计法和相互影响分析法等。
二、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之间的关系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各有优点和缺点。
定性预测的优点在于:注重事物发展在性质方面的预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易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且简单迅速,省时、省费用。
其缺点是: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注重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从而易受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多少大小的束缚和限制,尤其是缺乏对事物发展做数量上的精确描述。
定量预测的优点在于:注重事物发展在数量方面的分析,重视对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做数量上的描述,更多地依据历史统计资料,较少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对统计方法和数学方法做大量的计算处理。
其缺点是:比较机械,不易灵活掌握,对信息资料的质量和数量要求较高,而且不易处理有较大波动的信息资料,更难以预测事物质的变化。
初中教案_信息及其特征
教案:信息及其特征课程目标:1. 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2. 掌握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1. 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2. 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1. 信息特征的理解和应用;2. 信息处理方法的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案例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 学生分享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信息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简要介绍信息的定义;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三、探讨信息的特征(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信息的特征,如准确性、时效性、可传递性等;2. 学生通过案例或讨论,理解信息特征的意义;3. 教师举例说明信息特征的应用场景。
四、学习信息处理方法(15分钟)1. 教师介绍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收集、筛选、整理、分析等;2.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实践信息处理方法;3. 教师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掌握信息处理技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的定义和特征,以及信息处理方法的重要性;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信息特征的应用;2. 选择一个信息处理方法,对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探讨、实践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掌握了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互联网法律法规研究
互联网法律法规研究第一章互联网法律法规的概述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法律法规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互联网法律法规是指国家针对互联网的使用以及互联网相关服务制定的法律法规。
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否则将会受到法律责任的追究。
当前,我国的互联网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网络安全法》等。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互联网法律法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章互联网经营活动的法律法规在互联网上进行经营活动,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互联网经营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网络广告、在线教育、网络游戏等。
在这些经营活动中,主要涉及到网络交易、版权保护、信息安全、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互联网经营活动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电子支付条例》、《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互联网经营的标准和要求,对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公平竞争、维护经济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章互联网用户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互联网用户的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是当前互联网法律法规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用户的个人信息往往被收集、保存和使用。
如果这些信息被不当使用,将会严重侵犯用户的隐私权。
因此,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数据保护条例》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范了互联网企业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强调了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第四章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在互联网上,各种类型的知识产权都存在侵权和盗用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
第2章知识表示方法
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
第二章 知识表示方法
2.3
产生式表示法
产生式表示格式固定,形式单一,规则(知识单位)间相互较
2.3.5 产生式表示的特点
为独立,没有直接关系使知识库的建立较为容易,处理较为简单的 问题是可取的。另外推理方式单纯,也没有复杂计算。特别是知识
库与推理机是分离的,这种结构给知识库的修改带来方便,无需修
(1)自然性
(2)适宜于精确性知识的表示,而不适宜于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 (3)易实现
(4)与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相对应的表示法。
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
第二章 知识表示方法
2.3
产生式表示法
1943年美国数学家Post首先建立了一个产生式系统,
是作为组合问题的形式化变换理论提出来的。 产生式是一种知识表达方法,具有和Turing 机一样 的表达能力,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人对知识的存储就是产生 式形式。
逻辑为基础,是到目前为止能够表达人类思维活动规律的一种最精
确的形式语言。它与人类的自然语言比较接近,由可方便地存储到
计算机中去,并被计算机做精确处理。因此,它是一种最早应用于
人工智能中的表示方法。
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
第二章 知识表示方法
2.2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
2.2.1 知识的谓词逻辑表示法
用一阶谓词逻辑公式可以表示事物的状态、属性、 概念等事实性知识,也可以表示事物间具有确定因果 关系的规则性知识。
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
第二章 知识表示方法
例2、Honil 塔问题表示 已知三个柱子1,2,3和三个盘子A,B,C(A比B小,B比C小)。初始状 态下,A,B,C依次放在1柱上。目标状态是A,B,C依次放在柱子3上。 条件是每次可移动一个盘子,盘子上方是空顶方可移动,而任何时候都 不允许大盘在小盘之上。
《行政法学教案》课件
《行政法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行政法学的概念与特征1.1 行政法学的定义解释行政法学的概念,阐述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强调行政法学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1.2 行政法学的特征介绍行政法学的独特特征,如实用性、技术性和发展性等分析行政法学与其他法学分支的区别和联系1.3 行政法学的功能与作用阐述行政法学的功能和作用,如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等强调行政法学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指导作用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1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述介绍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解释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作用和意义2.2 行政合法性原则阐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概念和内容分析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法中的具体应用和保障措施2.3 行政合理性原则解释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概念和内容分析行政合理性原则在行政法中的具体应用和保障措施第三章:行政法的主体与行为3.1 行政法的主体概述介绍行政法主体的概念和分类解释行政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3.2 行政机关的组织与权限阐述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和权限范围分析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原则和限制3.3 行政行为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介绍行政行为的分类及其法律效果第四章: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4.1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概述阐述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的概念和意义解释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的目的和作用4.2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标准介绍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的标准,如合法性、合理性等分析不同类型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标准的具体应用4.3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程序阐述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的程序和步骤分析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程序的公正性和效率性第五章:行政诉讼制度5.1 行政诉讼制度概述介绍行政诉讼制度的概念和特点解释行政诉讼制度的作用和意义5.2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阐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规定分析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和管辖的具体适用情况5.3 行政诉讼的程序和裁判介绍行政诉讼的程序和裁判规则分析行政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和效率性《行政法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行政强制法6.1 行政强制法概述解释行政强制法的概念和意义阐述行政强制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和作用6.2 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和程序介绍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如强制传唤、强制扣押等分析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规定和实施要求6.3 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和程序阐述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如罚款、强制拆除等解释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规定和实施要求第七章:行政处罚法7.1 行政处罚法概述介绍行政处罚法的概念和意义阐述行政处罚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和作用7.2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解释行政处罚的种类,如警告、罚款、吊销执照等分析行政处罚的设定条件和程序7.3 行政处罚的程序和执行阐述行政处罚的程序规定,如听证、决定、执行等解释行政处罚程序的公正性和效率性第八章:行政许可法8.1 行政许可法概述解释行政许可法的概念和意义阐述行政许可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和作用8.2 行政许可的种类和设定介绍行政许可的种类,如审批、核准、登记等分析行政许可的设定条件和程序8.3 行政许可的程序和监督阐述行政许可的程序规定,如申请、审查、决定等解释行政许可程序的公正性和效率性,以及许可决定的监督机制第九章:行政合同法9.1 行政合同法概述解释行政合同法的概念和意义阐述行政合同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和作用9.2 行政合同的种类和效力介绍行政合同的种类,如公共服务合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等分析行政合同的效力规定和实施要求9.3 行政合同的履行和解除阐述行政合同的履行规定和义务解释行政合同履行中的违约处理和解除条件第十章:行政信息公开法10.1 行政信息公开法概述解释行政信息公开法的概念和意义阐述行政信息公开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和作用10.2 行政信息公开的范围和方式介绍行政信息公开的范围,如政府文件、行政执法信息等分析行政信息公开的方式和途径10.3 行政信息公开的程序和责任阐述行政信息公开的程序规定,如申请、答复、更正等解释行政信息公开程序中的责任主体和责任追究机制《行政法学教案》PPT课件第十一章:行政复议法11.1 行政复议法概述解释行政复议法的概念和意义阐述行政复议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和作用11.2 行政复议的范围和条件介绍行政复议的范围,如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等分析行政复议的条件和申请主体11.3 行政复议的程序和决定阐述行政复议的程序规定,如受理、审查、听证、决定等解释行政复议程序的公正性和效率性,以及复议决定的类型和效力第十二章:国家赔偿法12.1 国家赔偿法概述解释国家赔偿法的概念和意义阐述国家赔偿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和作用12.2 国家赔偿的范围和归责原则介绍国家赔偿的范围,如行政侵权行为、违法拘留等分析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如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等12.3 国家赔偿的程序和赔偿标准阐述国家赔偿的程序规定,如申请、审查、赔偿决定等解释国家赔偿的标准和计算方法第十三章:行政监督法13.1 行政监督法概述解释行政监督法的概念和意义阐述行政监督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和作用13.2 行政监督的种类和方式介绍行政监督的种类,如上级监督、审计监督、公众监督等分析行政监督的方式和实施主体13.3 行政监督的程序和效力阐述行政监督的程序规定和实施要求解释行政监督程序的公正性和效率性,以及监督决定的效力第十四章:行政法与公共政策14.1 行政法与公共政策的关系阐述行政法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等分析行政法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和限制14.2 行政法在公共政策中的具体应用介绍行政法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具体应用,如行政规划、行政指导等分析行政法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和效果14.3 行政法在公共政策争议解决中的作用解释行政法在公共政策争议解决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行政法在解决公共政策争议中的优势和局限第十五章:行政法案例分析15.1 行政法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介绍行政法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如事实分析、法律适用等强调案例分析在行政法学习和实践中的重要性15.2 典型行政法案例分析选择典型的行政法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解释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和相关法律规定15.3 行政法案例分析的实践意义阐述行政法案例分析在法律实践中的意义和作用强调通过案例分析提高行政法运用能力和法律素养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行政法学教案》PPT课件,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及措施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及措施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2)1.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2)1.2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3)1.3 网络信息安全发展现状 (3)第二章物理安全防护 (4)2.1 硬件设备安全 (4)2.2 数据中心安全 (4)2.3 网络设备安全 (4)第三章系统安全防护 (5)3.1 操作系统安全 (5)3.2 数据库安全 (5)3.3 应用系统安全 (6)第四章数据安全防护 (6)4.1 数据加密技术 (6)4.2 数据备份与恢复 (7)4.3 数据访问控制 (7)第五章网络安全防护 (7)5.1 防火墙技术 (7)5.2 入侵检测与防护 (8)5.3 虚拟专用网络(VPN) (9)第六章应用层安全防护 (9)6.1 Web安全 (9)6.1.1 Web应用防火墙(WAF) (9)6.1.1.1 WAF的作用与功能 (9)6.1.1.2 应用场景 (9)6.1.1.3 接入方式 (10)6.1.2 常见Web安全漏洞及应对方案 (10)6.2 邮件安全 (10)6.2.1 邮件安全风险 (10)6.2.2 邮件安全防护措施 (11)6.2.3 常见邮件安全漏洞及应对方案 (11)6.3 电子商务安全 (11)6.3.1 电子商务安全风险 (11)6.3.2 电子商务安全防护措施 (11)6.3.3 常见电子商务安全漏洞及应对方案 (11)第七章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12)7.1 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概述 (12)7.2 国际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13)7.3 企业信息安全政策与制度 (13)第八章安全风险管理 (14)8.1 安全风险识别 (14)8.2 安全风险评估 (14)8.3 安全风险应对 (15)第九章信息安全监测与预警 (15)9.1 安全事件监测 (15)9.1.1 监测目的 (15)9.1.2 监测内容 (16)9.1.3 监测方法 (16)9.2 安全事件预警 (16)9.2.1 预警目的 (16)9.2.2 预警内容 (16)9.2.3 预警方法 (16)9.3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7)9.3.1 应急响应目的 (17)9.3.2 应急响应流程 (17)9.3.3 应急响应措施 (17)第十章安全意识与培训 (17)10.1 员工安全意识培养 (17)10.2 安全培训与考核 (18)10.3 安全文化建设 (18)第十一章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 (19)11.1 信息安全产品概述 (19)11.2 信息安全技术创新 (19)11.3 信息安全产业发展 (19)第十二章信息安全运维管理 (20)12.1 安全运维策略 (20)12.2 安全运维流程 (20)12.3 安全运维工具与平台 (21)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我国及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信息法概述
【了解知识点】
信息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内容,信息法律与信息政策的比较,信息立法体系的建构。
【掌握知识点】
信息法的含义,信息法的地位,信息法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信息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客体。
信息立法的基本原则。
【重点难点】
理解将信息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对待理由。
将信息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对待,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对部门法的划分虽然不是随意的,但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它既可能是随着法律的发展而作相应调整,也可能是因为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改变。
•信息法有着特定的调整对象,即信息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这是信息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而存在于法律体系中最主要的根据。
•我国的信息法律法规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巨大的发展,虽然相对于外国,我国在信息立法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这并不能否定现有的信息法以及正在或即将制定的信息法律法规,已经完全可以构筑成一个新的法律部门。
•,信息法的兴起与发展,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具有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因此,在我国将信息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对待,应当有其发展的必然
•信息法的含义及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1.1 信息法的含义
信息法是调整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调整对象是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2.1.2 信息法的地位
1. 信息法的地位的含义
信息法的地位,通常指信息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即在法律体系中有没有自己独立存在的位置。
2. 信息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独立的部门法地位
3. 将信息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对待,原因是:
首先,对部门法的划分可能随着法律的发展而作相应的调整,也可能是因为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改变;
其次,信息法有着特定的调整对象,即信息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这是信息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而存在于法律体系中的最主要的根据;
再次,我国的信息法律法规建设进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巨大的发展。
最后,信息法的兴起于发展,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具有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2.1.3 信息法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
1. 信息法与宪法的关系
是普通法与根本法的关系
2. 信息法与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的关系
是部门法与部门法之间的关系
3. 信息法与诉讼法的关系
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
4. 信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
是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第二节信息法律关系
2.2.1 信息法律关系的概念
1. 信息法律关系的概念:
是根据信息法规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为表现形式的特殊社会关系。
2. 信息法律关系的特点
其一,信息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其二,信息法律关系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为表现形式。
2.2.2 信息法律关系的主体
1. 概念
信息法律关系的主体,由称信息权利主体,是指信息法律关系中的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也就是信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2. 从法律形态的角度,可以把信息主体分为
自然人法人国家
2.2.3 信息法律关系客体
1. 概念
信息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那些能够满足信息主体的利益或需要,同时又能得到国家法律确认和保护的信息。
2. 分类
信息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做不同的分类;
经济信息、政治信息和科技信息是信息权利客体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2.2.4 信息法律关系的内容
1. 概念
信息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信息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的权力与义务,并且该权利与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就是信息。
2. 信息法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是信息法的核心
第三节信息法律与信息政策的比较
2.3.1 信息政策的含义
1. 含义:
是根据需要制定的有关发展和管理信息事业的方针、原则和办法,它是调整国家信息实践活动并借以指导、推动整个信息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2. 信息政策的组成:
•信息产业政策
•信息技术政策
•信息市场政策
•信息投资政策
﹏﹏﹏﹏﹏﹏﹏﹏﹏
2.3.2 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1. 相同点:
•本质相同
•信息政策是信息法律的基础
•信息法律是保障信息政策得以贯彻和实施的重要法律手段
2. 不同点
•形成过程和表现形式不完全相同
•实施方式和范围不完全相同
•作用的实效和影响作用过程不完全相同
•信息立法
2.4.1 信息立法的意义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
一为制定;一为认可
2.4.2 信息立法的基本原则
•效益原则,既是信息立法的目的性原则,又是信息立法的评价原则•实事求是原则
•吸收借鉴原则
•协调原则
2.4.3 信息立法体系的建构
1. 概念
信息立法体系表明的是信息法的外在形式结构
2. 分类
本书结构:
•概论
•信息安全法律规范
•信息产权法律规范
•信息技术法律规范
•信息服务法律规范
•信息网络法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