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新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复习总结.
2017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小结 (3)

2017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2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是由古猿转化而来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6.什么是静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8.什么是规律?规律具有哪些特征?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高中政治必4 哲学生活期中考试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4 哲学生活期中考试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五: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六: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七: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八: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九: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四期中总结(哲学与生活)

高中政治必修四期中总结(哲学与生活)第一篇:高中政治必修四期中总结(哲学与生活)机密文件高中政治必修四期中总结(哲学与生活)第一课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观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二课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是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题,是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按照历史发展阶段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但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他把唯物主义归为具体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正确的解释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017政治会考《生活与哲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2017政治会考《生活与哲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政治会考又被称为小高考,是检测同学们在高中阶段学习水平的重要依据,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2017政治会考《生活与哲学》基础知识点归纳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2017政治会考《生活与哲学》基础知识点归纳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Ⅱ哲学的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句话,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任何哲学智慧都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都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活动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与我们置身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工作和生活。
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说明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Ⅱ哲学指导人们的生活。
真正的哲学自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自身的价值。
理解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Ⅱ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阐释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即是什么,怎么样?)。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阐释人们对待事物的方法和态度,即怎么看,怎么做?)。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说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Ⅱ⑴区别: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定领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017最新《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陈志强第一部分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
所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①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不可能取代具体科学;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不是具体的,也不一定是科学的。
】二、哲学的作用1.哲学与生活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生活处处有哲学】②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哲学与时代精神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体现在它A.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C.它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生活与哲学》重点知识归类总结

《生活与哲学》重点知识总结一、哲学基础知识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物质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二、关于“唯物论”的知识点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1)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①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人的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①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复习

四、唯物辩证法 原理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整体与部分的 辩证关系原理
联系观
世界观 要求(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3、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 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 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 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 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 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 题。(12分)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答:(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①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随着人口的增加,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的受 批判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 ③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 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最终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说 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 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批判计划生育 观点导致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地控制了 人口数量,说明不同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作用。
尊重客观 某县地处城市边缘的山区,山多地少,长期以来只从事单一的粮食种植 规律 业,越种越穷。近几年来,他们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积
极探索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
物质决定意识
县政府组织农科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实际,一方面修筑公路,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另一方面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教会农民科学种植,
三、认识论
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 有反作用 真理的条件性 和具体性 世界观 要求(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总结

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哲学与世界观与方法论(了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及两者的关系(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了解)(1)区别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②哲学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与时代精神(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5、哲学的作用(明确):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解释)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017-2018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资料大全重难点汇总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版】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导游一、哲学的产生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虑二、哲学是什么(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看法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觉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表现世界观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想知识(详尽科学)的概括和总结1.详尽科学的分类详尽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想科学知识举例物理学经济学心理学2.详尽科学和哲学的关系①详尽科学揭穿的是自然、社会和思想某一详尽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详尽)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实质和最宽泛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③详尽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详尽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能取代详尽科学),哲学为详尽科学研究供应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一)思想和存在何者是本源的问题(谁决定谁)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样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想为唯心主义,凡认为思想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二)思想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①即思想可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②分为可知论和不能知论2.为什么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都不能够回避的,必定回答的问题二、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1.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源的问题张开唯心主义→物质是本源,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是本源,意识决定物质2.唯心主义基本形态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辩证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基本形特色限制性态古代朴素唯物主坚持了唯心主义的根本方但没有科学依照,把物质概括为义向,实质上是正确地详尽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近代形而上学唯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源拥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物主义观上的唯心主义等限制性辩证唯心主义和正确揭穿了物质世界的基历史唯心主义本规律3.唯心主义基本形态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基本形态本源举例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三、两个对子1.两个对子: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只有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2.辩证法&形而上学关系隶属关系研究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分歧辩证法:全面、发展、联系形而上学:片面、静止、孤立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真切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科学的哲学)任何哲学都是必然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必然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响二、哲学是社会改革的作用1.它能够经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责备,更新人的看法,解放人的思想2.它能够预示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生活与哲学》常考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常考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求索真理的历程)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这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3.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改变或消灭,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③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4.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①尊重客观规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具有指导作用和调节控制作用。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总结: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识:①世界是物质的,这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
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完整word版)生活与哲学复习总结

《生活与哲学》重点分析与预测一、绪论(第一单元侧重选择题)1。
哲学的产生2。
哲学的作用(不等于哲学的任务)(1)总体(2)宏观(3)微观3。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哲学源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哲学对社会的变革作用4哲学含义的理解(1)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2)本质: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3)特点:关于方法论的学问,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4)产生: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5)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5.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两个划分标准)(2)为什么6。
哲学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A根本观点B基本形态:进步性与局限性(2)唯心主义A根本观点B基本形态:主观(目意感经心)、客观(上帝理念绝)(3)注意A克服庸俗化理解B理解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区别与联系C理解二元论注:把握常考人物观点、派别7.马哲(了解)二、唯物论(第四、五课)1。
物质概念理解(1)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与客观存在的不同);可知性(2)区分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3)区分哲学上物质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自然界(2)人类社会产生、构成、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人的意识是物质派生的3.意识的本质(1)产生:物质世界产物(2)生理基础:人脑(3)内容:客观存在注:正确理解意识(学案)及形成过程4.意识的能动作用(1)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能动地改造世界:A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错误的……B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萎靡的……总结:A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与意识的反作用关系注:区分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唯一特性)运动与静止的含义(2)运动与静止的特点注:把握教材上的例子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是什么(2)为什么A哲学依据一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二是规律的客观性B重要性(3)怎么办9.物质、运动和规律之间的关系三、认识论(第六课)1.实践(1)含义(2)特点A BC 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认识(1)含义(2哲学知识重点分析与预测(唯物辩证法也即思想方法)一、联系观1.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起点和开端,也是与形而上学分歧之一.2.含义注:哲学上的联系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不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选择题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11.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 事物起反作用(注意: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
12. 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注意:客观实际是出 发点)
13.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注意:颠倒了二者 的关系)
14. 实践决定于认识(注意:决定不等于决定于)
5.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 主观的)
6. 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 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7. 物质和意识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注意: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 以离开意识)
8. 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注意: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
13. 理论联系实践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注意:矛盾分析法是认识 事物的根本方法。)
14.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注意:实质是扬弃。)
15. 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注意: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 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
哲学与生活
高二政治组
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注意: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具有双重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 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10. 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注意:联系的观点和发 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1.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注意:事物的性质由主要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2. 一分为二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一 切矛盾的关键。(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 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2017王丽娜《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生活与哲学》四大板块的原理、方法论、识别的关键词一、唯物论(辩证的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情况),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制定…发展战略,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方法论:〖原理内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指导或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学习、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方法论〖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生活与哲学总结

生活与哲学总结第一篇:生活与哲学总结《生活与哲学》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一、辩证唯物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我思维的奥秘)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论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成分。
这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物质决定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要求我们既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
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篇: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来源: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
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①本意角度:爱智慧。
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
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
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知识总结

《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知识总结(理科)1.1了解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1、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学习哲学的意义: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与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5、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1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①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①承认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的是可知论;②否认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的是不可知论。
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5)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②从属于①)3.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基础: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③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017年最新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复习总结

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某事取得成功 ╱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 实事求是原则╱
• 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 讲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自然灾害发生” 时,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 遵循……取得成功
•
体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
③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21页,共61页。
•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 【原理】 • 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
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 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 的过程。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认识具有上升性,
第十二课
义
第1页,共61页。
第2页,共61页。
哲学中最容易出陷阱的知识点
1.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第一单元
2.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4.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 方法论。
5.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和。包括具体科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包罗
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7.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中的很多分
支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
9. 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10. 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科学的。(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