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
广西三月三古诗词
《广西三月三古诗词》
嘿,咱来聊聊广西三月三的那些古诗词哈。
广西三月三,那可热闹了去了。
在古代,好多诗人都写过关于三月三的诗词呢。
就说那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虽然说的不是广西的三月三,但是咱也能想象出那个热闹的场面。
广西的三月三呀,也到处都是漂亮的姑娘和帅气的小伙。
“正是春光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香。
”这句诗用在广西三月三也很合适呢。
三月里,春光正好,到处都是花香。
在广西,三月三的时候,大家都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装,去赶歌圩、对山歌。
那场面,可热闹啦。
男男女女,你唱一句,我对一句,歌声在山间回荡,就像那百灵鸟在唱歌。
还有“春风三月柳,吹暗大同城。
”广西的三月三,春风拂面,柳树摇曳。
大家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快乐。
咱广西的三月三,那可是有很多传统习俗呢。
比如吃五色糯米饭,那颜色可漂亮啦,看着就有食欲。
还有抛绣球,姑娘们把自己亲手做的绣球抛出去,要是哪个小伙接住了,说不定就成就了一段好姻缘呢。
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大家都开开心心的。
老人们看着年轻人唱歌跳舞,回忆着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
小孩子们则在一旁玩耍,感受着节日的欢乐氛围。
这些古诗词,让我们更加了解广西三月三的历史和文化。
咱也得把这些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广西三月三的魅力。
以后每年的三月三,咱都要热热闹闹地过,让这份快乐一直延续下去。
嘿嘿。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三月三”节日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各族代表节日(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百姓都欢度“乌饭节”,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
同时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
连江县小沧民族自治乡畲族百姓也过乌饭节,这一天村热闹非凡。
乌米饭是畲族人用上的一种叫乌稔树野生植物,取叶煮汤,然后将糯米泡在汤里数小时捞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
这种乌米饭色泽蓝绿乌黑,并带油光,吃到嘴里香软可口。
由于乌稔有防腐、开脾作用,将乌米饭用苎麻袋装起,挂于通风阴凉处,数日不馊。
如果再加上猪油熟炒,更加味美可口。
因此有“一家蒸十家香”之说。
乌米饭的由,传说是唐朝时,畲族英雄雷万兴领导畲军反抗官府,被朝庭军队围困在大里,失去外援,粮草断绝,畲家军只得在大里寻找食物。
时值深秋,里大部分树木落果,唯有一种叫乌稔树的野生植物,叶虽落了,枝条上却挂着串串象珍珠一样的甜果,大家采一把带回营地,雷万兴也尝了尝,感到香甜可口,于是传令大量采集野果充饥,军粮解决了,抗击官军取得了胜利。
过后有一年三月初三,雷万兴突然忆起大里食过的甜果,便又想吃乌稔果,可是这时正是春天,乌稔树刚刚抽出绿叶,那有甜果呢?乡民只好采下乌稔树叶子加工后和着糯米一起炊煮,结果糯米也呈现出同乌稔果一样的蓝黑色,香味很浓,雷万兴吃了,食欲大增,异常高兴,下令畲军每年这一天都煮乌米饭。
畲民们为了纪念雷万兴率领畲军反抗官兵的胜利,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都做乌米饭,流传至今便成为畲族的一个节日,现在的“乌饭节”除了保留原有的习俗外,还载歌载舞,更加热闹非凡了。
广西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_由来
广西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_由来广西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这一天,也是古上巳节,是古人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曲水流觞”都与上巳节相关。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据记载,三月三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
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
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20XX年起,“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公众假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
三月三的由来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自春秋战国以来华夏炎黄子孙于黄帝故里轩辕之丘(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祭拜先祖黄帝的仪式。
唐代后升格为官方祭典。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华夏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
据《易经》、《史记》/山海经》等记载,轩辕黄帝故里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
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拜,乱世时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简介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简介广西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传统节日,日期在农历的三月初三。
这个节日被广西壮族人民视为春天的象征,通常是一个欢乐、热闹的节日,各种传统活动和庆祝活动在这一天举行。
广西三月三节的由来与壮族的神话传说和民俗信仰有关,是源于古代壮族人民对大地的祭祀和敬畏。
据传说,很久以前,壮族的祖先们居住在广西的大山之中。
那时,他们遭受了许多困苦和灾难,食物也变得非常稀缺。
于是,壮族民间开始传承一个传统的节日——三月三,来祈求丰收和安宁。
在这个节日里,壮族人民会集体举行祭祀活动,以感谢神明的恩赐和保佑。
他们会在山间选择一个开阔的地方,搭建起祭坛,将各种食物、酒水和鲜花供奉在祭坛上。
然后,壮族人民会一起唱歌、跳舞,表达对自然的感恩之情。
歌舞的内容通常是描述他们祖先的传说和壮族民间文化的故事,如《牛郎织女》等。
这些歌舞活动都是壮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三月三节最具特色的节目之一。
除了祭祀仪式和歌舞表演,广西三月三节还有其他多样化的庆祝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是刀竹舞。
刀竹舞是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舞者手持竹竿和刀,配合音乐节奏,表演出精彩的舞蹈动作。
壮族人民相信,这种舞蹈能够驱鬼辟邪、祈求好运。
此外,还有竹筒酒、火龙舞、羌族街舞等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
广西三月三还是壮族人民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时刻。
在节日期间,许多壮族人会穿上传统的壮族服饰,并进行民族舞蹈、歌曲、乐器等比赛和展示活动。
这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壮族传统文化的机会。
近年来,广西三月三以独特的节日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许多人慕名而来,一起参与庆祝活动,体验壮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这一天,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都洋溢着欢乐和喜悦的氛围,成千上万的游客将远道而来,共同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总的来说,广西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承载着丰收和幸福的愿望。
它不仅是壮族人民祭祀神明的活动,也是他们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机会。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一览)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一览)整理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一览)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三月三”在广西除了歌圩节外,习俗也许多。
你知道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吗?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广西的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是纪念黄帝的节日,在古时候三月三也是上巳节,后来被清明节合并了,现在上巳节已经渐渐消逝,但是三月三这个传统少数民族节日依旧坚韧的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来历传奇,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
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礼仪志》上载:“星月上巳,官民皆洁与东流水上,曰洗涤拔除、去宿垢痰,为大洁。
”说的是古代人们在这天要在清水河边洗涤,目的在于卫生与保健,后来便演化为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
宋代吴自牧在《猛梁录·三月》中载:“赐宴曲江,倾都楔饮、春游”。
现在,我国汉族及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仍传承着“三月三”这个传统节日。
只是原来“洗涤祛除”的内容与意义已经淡化。
如今,三月三节日已变成了一个进行盛大庙会、春游、休闲、游乐、开展集市贸易活动的综合性节日。
风俗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春游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到三月三季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农历三月三是哪位神仙的生日农历三月三是哪位神仙的生日:轩辕黄帝依据《史记五帝本纪》一书记载,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名字叫轩辕,在轩辕之丘居住,传奇农历三月初三是他的诞辰,所以自古便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为了纪念人文初祖黄帝的诞辰之日,自古以来,百姓们会在三月三春游,或者亲朋在水边宴饮。
广西三月三由来
广西三月三由来
广西三月三,即壮族的传统节日“龙抬头”,起源于古代祭龙习俗。
相传很久以前,壮族先民在远古时代,为祈求风调雨顺,让作物生长旺盛,便请来神龙祈福。
由于龙是神圣的动物,一但出现,必须严加保护和尊重,壮族人便在祭龙仪式中编织长长的彩带,在龙头上安放五彩螺,并进行舞蹈表演,以示对龙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祭龙的习俗渐渐演变为壮族的传统节日“龙抬头”,并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庆祝。
这一天,各村寨的
龙头将会被”抬头”出来展示,壮族群众会穿上传统的节庆装饰,载歌载舞,高歌雄壮的歌曲,庆祝丰收、祈求吉祥的祝福。
如今,“龙抬头”已经成为了广西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成为了全
国各地认识壮族文化、了解广西文化的窗口。
广西三月三的庆祝活动形式丰富多样,除了展示龙头和进行舞蹈表演之外,壮族人还会聚在一起享用美食、参与各种传统游戏和比赛。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荡秋千、“抢面人”和听故事等活动。
荡秋千在壮族文化中代表着祈求幸福和吉祥,参与者要在荡秋千的过程中高歌壮族歌曲,表达祈福之意。
抢面人则是一项传统的壮族古老游戏,参与者必须在限定时间内抢夺掉绑在另一人面前的面条,以获得胜利。
听故事则是壮族人在这一天的传统游戏,一般由老人讲述唐宋小说和传统神话故事,大家则会围在一起全神贯注地听讲,以此向祖先学习道德、文化和历史。
广西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这一节日彰显着壮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也反映了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多样性。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及寓意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及寓意广西三月三的由来及寓意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拜祖先、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也祈求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农历三月初三,在古代被称为上巳节。
每到这一天,人们纷纷来到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被称为祓禊,也叫春浴日。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度相差几十度,三月初三时节有的地区还很寒冷。
农历三月初三,春秋时期就已有文字记载。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边沐浴。
“上巳节”正处于季节交换,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经典传说“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相传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
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
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
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
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
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
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
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文化习俗1、祭祖有些地方的三月三主要是以祭祀为主,他们会所有人出动带上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坟,其仪式主要有:除草添土,修整墓地,烧香上坟,供上祭品,跪拜敬酒,焚烧钱物,插标挂钱,燃放鞭炮,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
祭拜完了大家会聚在一起吃饭,这种聚餐的方式很融洽,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和家族感。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上巳节
农历三月三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 嫩的时节,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 必吃的美食。
乌米饭
畲族,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 馈赠亲友,欢度“乌饭节”
五色糯米饭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广西各族人民普 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 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 谷丰登的象征。
节日饮食
春饼
三月初三,上巳日也有一种食俗,就是吃“春饼”,把 面赶成薄薄的饼,把鸡蛋煮熟剥去皮,捣碎,有的人家 还加进去蒜泥,把薄饼卷起来吃,有的地方暖得早,已 经有了小葱,用春饼卷小葱吃。
蒿子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与传统习俗有关。三月初三古称“上 巳节”,民间又称为“鬼节”。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第肆部分
节日诗词
节日诗词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唐·刘宪
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 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唐·徐彦伯
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
• 阿强虽出身贫寒,但心地善良,经常为穷人做好事,无论谁家有 什么农活忙不过来,他总是挤出时间前去帮忙,他家有什么好吃 的,也少不了乡亲们,因而得到了大家的厚爱。
节日典故
• 通过比赛,丽妹对阿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对他那聪明绝 顶,现编现唱以及乐于助人的品格深感敬佩,于是产生了爱慕 之情。
• 一个深更半夜,丽妹跳窗找阿强哥去了,正当他们相互倾吐衷 肠之际,员外家丁闯了进来,强行把丽妹抓了回去,丽妹泣不 成声,祈求父母成全她和阿强的这门婚事。
三月三上巳节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目录
壹 节日由来 贰 节日风俗 叁 节日饮食 肆 节日诗词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广西三月三由来及风俗
广西三月三由来及风俗广西三月三由来及风俗“三月三”是我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盛行的地区为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广西三月三由来及风俗,希望有所帮助!广西三月三由来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下简称“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阳荫动。
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
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祓祸祈幅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
汉代,三月“上已”被确定为节日。
魏以后,将上巳正式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即春楔,作为每年岁时中的重要令节。
到晋朝时,上巳修锲巳演变为春游踏青和水边宴饮的娱乐性节日。
宋元时,上已节春游踏青逐步让位于清明节,流楔游戏已不限于三月三。
广西三月三,有的地方又称“三月三歌节”,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有的地方则是祭祖扫墓,是传统的扫墓拜山节日,别样的风采,各有来历与不同的习俗。
关于壮族“三月三”歌圩(或叫歌会、歌节)的由来,有好几种传说:一说,古老相传唱歌可以乐神,可以消灾除难,求得风调雨顺,后来发展为定期的三月三的歌圩。
二说,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他们很会唱山歌,谈情说爱都是用山歌来表达,但因受到家人反对,他们不能结为夫妻,便双双殉情。
青年们为了纪念这对坚贞的情侣,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聚焦起来唱山歌,并逐渐形成三月三歌圩。
三说,唐代出了歌仙刘三姐,以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并揭露财主们的罪恶,因而财主们怀恨在心,趁她上山砍柴时,派人斩断山藤,使三姐跌山身亡,后世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三姐逝世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广西三月三由来及风俗
广西三月三由来及风俗广西三月三,又称“三月三节”或“三月街”,是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这一节日独具民俗特色,寓意着丰收之喜、祈求吉祥和庆祝新春到来。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
相传,在古代某个年代,广西山区的壮族人民遭遇瘟疫,生灵涂炭,人们苦不堪言。
一位名叫白猫老祖的神仙听闻此事,怜悯人间苍生,决定帮助降服瘟疫。
于是,他化身为猫形,钻进山中,把“疫”这个祸源吞下了肚中,为人民消灾解难。
为了感谢白猫老祖的恩德,当地人民决定在三月三这一天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以纪念白猫老祖的功德。
如今,广西三月三已经演变成了一项盛大的民间节庆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走上街头,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仪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是龙蛇舞。
龙蛇被视为祥瑞之物,能驱逐邪恶、带来好运,所以在三月三这一天,舞龙舞蛇的表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此外,还有露天市集、民族歌舞表演、传统美食品尝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参与。
在广西三月三这一天,还有一项别具特色的风俗就是赶集。
当地人会赶到集市上,买买卖卖,品尝美食,聚在一起欢度节日。
传统的特色美食有酸汤糍粑、猪脚腌鱼、桂林米粉等,让人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到节日的独特氛围。
此外,还有民族服饰展示、手工艺品交流等活动,让参与者近距离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总的来说,广西三月三作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既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了现代活力和创新。
通过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
希望广西三月三这一传统节日能够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为人们带来快乐和祝福。
愿这一天,人们能够团圆幸福,共享美好时光,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一、起源与历史背景广西三月三,又称“上巳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祭祖习俗。
据传,这一天是人们祭祀祖先的好时机,也是万物苏醒与生机勃勃的时刻,因此庆祝活动也随之而来。
二、庆祝活动与习俗1. 祭祖祈福广西三月三的庆祝活动以祭祖祈福为核心。
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家族的祖坟或祖庙,上香祭拜祖先。
这是一种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的方式,同时也是向祖先祈福,祈求家族的繁荣和幸福。
2. 游玩乐园除了祭祖祈福,广西三月三还有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
人们会前往乐园游玩,体验各种刺激的游乐项目,如过山车、摩天轮等。
这不仅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也是增进亲子关系和家庭团结的机会。
3. 赏花赏景广西三月三正值春天,此时万物复苏,花草树木开始绽放。
人们会安排时间赏花赏景,特别是赏桃花。
广西以亭亭玉立的桃花而闻名,三月三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所以很多人将赏桃花作为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4. 街头巡游在广西的某些城市,三月三还会举行大型的街头巡游活动。
参加巡游的人们身着传统的壮族服饰,载歌载舞,向全城展示壮族的文化和民俗特色。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增进民族自豪感,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5. 传统美食除了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广西三月三的美食也是人们期待的一部分。
传统的三月三美食包括蟠龙、酸角糕和桂花糖等。
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精美的制作工艺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并成为了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现代意义与传承广西三月三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节日,不仅在本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成为了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通过庆祝活动和习俗的传承,人们能够更加了解和感受到壮族民俗的独特魅力,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与和谐。
同时,广西三月三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感受这个节日的独特魅力。
这不仅为广西的旅游业带来了机会,也为促进不同地域和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总之,广西三月三的来历与风俗凝结了壮族人民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也展现出广西的丰富民俗文化。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文化习俗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文化习俗广西家乡的风俗三月篇一说起壮族的民风民俗,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呀!当然对我们壮族来说,最重要的日子非“三月三”莫属。
壮族三月三又称“歌圩节”。
意为到洞外、田间去唱歌,农历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在壮族的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的诞辰日。
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数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
也有传说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绿色作文网姐而形成的节日,所以又称“歌仙节”。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大好时机。
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便会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
男青年再唱“询问歌”,若彼此有了情谊,再唱“爱慕歌”“交情歌”。
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
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有眼缘,并对他的歌才满意,便会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予意中人。
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五色糯米饭五彩缤纷,鲜艳诱人,天然色素对人体有益无害,味道清香,别有风味。
如果再搭配五色粉蒸肉,味道更是不可言喻。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就是我家乡的三月三,有机会欢迎你们到广西做客。
广西家乡的风俗三月篇二说起壮族的民风民俗,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呐。
三月三,又称歌圩节,意为到洞外田间去唱歌,传说是为了纪念刘三姐。
除了唱山歌,抛绣球,壮族人还特别爱五色糯米饭,家家户户都做来吃。
在三月三前夕,我们就去采摘材料,用来对糯米染色。
紫色用紫兰草,红色用洛神花,蓝色用蝶豆花,黄色用迷蒙花,橙色用苏木。
先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十个小时后,再将浸泡好的糯米风干十五分钟,上锅蒸前拌入一点点的食用油,将纱布打湿,拧干水分,铺在蒸笼上,放入糯米饭,摆出五色的造型。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风俗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风俗“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为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和歌圩日。
每年农历“三月三”将成为广西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
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欢迎阅读与借鉴!▼▼目录▼▼●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
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
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
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句在广西流传的山歌歌词,说明壮族歌圩节的起源,和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说刘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里。
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
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
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
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
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
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
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
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
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据记载,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
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
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墟”。
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相互盘答,歌声此起彼伏。
在歌墟中,勤劳智慧的壮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歌,使这一传统的民族节日充满了迷人的音韵。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广西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壮族三月三”或“壮族歌圩”。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正值春季,人们庆祝丰收、祈福和致敬祖先,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壮族是该地区最大的民族,他们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庆祝活动。
广西三月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起源于壮族民间的祭祀活动。
在古代,农民们在三月初三这一天会举行丰收仪式,感谢神灵的恩赐,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仪式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庆祝节日,壮族人们会在这一天穿上传统服装,跳舞、唱歌、游艺和进行各种传统活动。
广西三月三也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与之相关。
据传说,在古代,壮族的祖先发现了一种可以治愈疾病的神奇草药。
为了纪念这个发现和感恩神灵的恩赐,壮族人们决定每年的三月初三举行庆祝活动和祭祀仪式。
他们相信在这一天,神灵会降临人间,祝福人民,保佑农作物的丰收和人民的幸福。
广西三月三的庆祝活动通常在乡村中进行,每个村庄都会准备精心的庆祝节目和活动。
一大特色是壮族歌舞表演,壮族的民歌和舞蹈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节日来临时,村民们会身着传统的壮族服饰,载歌载舞,共同演绎壮族民歌和舞蹈,表达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此外,广西三月三还有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那就是比武表演。
壮族人民认为比武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壮族的团结精神和战斗力。
在比武表演中,壮族人们会展示他们的武功和技艺,如刀、枪、棍和射箭等。
这不仅是一种身体的竞技,也是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广西三月三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游戏,那就是抛绣球。
抛绣球是壮族传统的娱乐活动,其中一位年轻人会使用一根彩绳挂着精美的绣球,其他人则会用棍子等器具试图把绣球抛下来。
这项游戏旨在检验年轻人的反应和技巧,并体现了社区的团结和合作精神。
除了以上的传统庆祝活动,广西三月三还有各种各样的民俗习惯和传统乐器的演奏。
这个节日是壮族人民在一年中共同庆祝的时刻,也是他们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机会。
壮族三月三
壮族“三月三”“三月三”的来历农历三月三,这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三月三”的习俗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壮家一年一度的祭龙节,当然祭龙粑(绿粑粑)是必不可少的,每到此时,家家户户都要做可口的绿粑粑。
那绿粑粑是如何制作的。
(一)配料:野生绵篙、糯米面、白糖、汉菜棵烧的灰(二)制法:1、提前一天将新鲜的绵篙洗干净,并用水煮,在煮绵篙的时候把汉菜棵烧的灰用沙布包好同绵篙一起煮,煮沸就可以了,煮好以后把绵篙捞出来凉着,等到第二天早上用水洗干净,并拧干水备用;(新鲜的绵篙)2、提前一天把糯米用水泡好,第二天早上把泡好的糯米碾成面;3、将糯米面和煮好的绵篙用碾面机(现在都用机器了,以前是用舂)搅拌均匀,在搅拌的时候放一点白糖,这样可以增加粑粑的甜味;(和好的濡米面)4、煎,抓一个比拳头大的面团在锅里煎,然后再慢慢用锅铲压得变大变薄,一个绿粑粑就做好了。
(做好的绿粑粑)绿粑粑的传说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没有现在这样的森严,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方便得就象走亲戚一样。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
三月初三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
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看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壮族三月三上巳节的来历传说风俗活动诗歌鉴赏介绍课件PPT
风俗活动祓禊。
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史前人类 认为生育是由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 人们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图腾感生的观 念,还是夫妻交媾导致生育的认识,都承认妇女是生育的体现者, 子女是由母亲孕育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正常生育的, 由于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妇女不孕育。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 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 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云南初春流传的洗脚 大会,就是古代祓禊的遗风。
传说2---纪念黄帝诞辰。
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 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传说,黄 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 已经无所不通了。公元前2697年,20岁的黄帝继承了有熊国君的 王位。在黄帝成为氏族首领之后,有熊氏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 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黄帝部落在从姬水向东发展的过程 中,继承了神农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将原始农业发展到高度繁 荣阶段,使本部落迅速发展壮大。
传说4---纪念道教真武大帝。
农历三月三日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 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 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 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 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 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 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 “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 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传说3---庆祝西王母蟠桃会。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及寓意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及寓意广西三月三的由来及寓意(一览)三月三那节日是一个多中华民族的节日,尤其是针对壮族而言也是一个极其盛大游戏的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西三月三的由来及寓意,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广西三月三的由来及寓意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拜祖先、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也祈求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农历三月初三,在古代被称为上巳节。
每到这一天,人们纷纷来到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被称为祓禊,也叫春浴日。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度相差几十度,三月初三时节有的地区还很寒冷。
农历三月初三,春秋时期就已有文字记载。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边沐浴。
“上巳节”正处于季节交换,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
广西农历三月初三会放假吗通常情况下广西的农历三月初三是会放假的,虽然这个时间并不是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但是广西地区往往会存在放假的。
因为在广西地区会放两天假,而这两天假属于广西的法定假日。
既然是法定假日,人们需要好好休息。
广西3月3日是什么日子广西三月三是少数人民的传统节日歌圩节。
1、三月三是壮族等南方广大少数民族和部分汉族的传统节日,广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中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广西有权根据本自治区民族风俗习惯来灵活安排传统节日放假。
2、壮族三月三习俗,也许很多人只知道对歌,其实壮族三月三习俗有很多,比如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很多有趣的节日活动。
3、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4、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歌节一般持续两三天,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简介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传统习俗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简介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传统习俗壮族三月三的风俗简介壮族三月三的风俗简介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
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三月三已成为了广西的法定假日。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传统习俗一、对歌谈情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
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
女方若有意就答应。
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
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
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小伙子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甚至会订秦晋之好。
对歌传情二、碰彩蛋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
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
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三、抢花炮三月三这天,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会组织抢花炮运动。
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三月三”节日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各族代表节日(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百姓都欢度“乌饭节”,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
同时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
连江县小沧民族自治乡畲族百姓也过乌饭节,这一天山村热闹非凡。
乌米饭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种叫乌稔树野生植物,取叶煮汤,然后将糯米泡在汤里数小时捞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
这种乌米饭色泽蓝绿乌黑,并带油光,吃到嘴里香软可口。
由于乌稔有防腐、开脾作用,将乌米饭用苎麻袋装起来,挂于通风阴凉处,数日不馊。
如果再加上猪油熟炒,更加味美可口。
因此有“一家蒸十家香”之说。
乌米饭的来由,传说是唐朝时,畲族英雄雷万兴领导畲军反抗官府,被朝庭军队围困在大山里,失去外援,粮草断绝,畲家军只得在大山里寻找食物。
时值深秋,山里大部分树木落果,唯有一种叫乌稔树的野生植物,叶虽落了,枝条上却挂着串串象珍珠一样的甜果,大家采来一把带回营地,雷万兴也尝了尝,感到香甜可口,于是传令大量采集野果充饥,军粮解决了,抗击官军取得了胜利。
过后有一年三月初三,雷万兴突然忆起大山里食过的甜果,便又想吃乌稔果,可是这时正是春天,乌稔树刚刚抽出绿叶,那有甜果呢?乡民只好采下乌稔树叶子加工后和着糯米一起炊煮,结果糯米也呈现出同乌稔果一样的蓝黑色,香味很浓,雷万兴吃了,食欲大增,异常高兴,下令畲军每年这一天都煮乌米饭。
畲民们为了纪念雷万兴率领畲军反抗官兵的胜利,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都做乌米饭,流传至今便成为畲族的一个节日,现在的“乌饭节”除了保留原有的习俗外,还载歌载舞,更加热闹非凡了。
(二)土族传统节日鸡蛋会。
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
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三)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
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发现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许多地蚕将幼苗咬死。
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马”。
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方法祭把都不灵验。
后来,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远近的布依人家。
此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具初三会天,不动上砂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
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
节日这天,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插在头髻上。
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吃。
青年们到山坡上吹木叶、唱山歌。
如遇上称心如意的对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达旦地对歌。
临别时,主人家用芭蕉叶包着花糯米饭和鸡腿肉分送歌手,作为节日的礼物。
贵州望漠县布依族传说三月初三是“寒日”,吃了狗肉可以驱寒。
此日有条狗请客的习俗。
贵州安龙县部分布依族传说三月三日是影“山神”的生日。
人们为避免山神放出蝗虫伤害庄稼,确保农业丰收,旧有扫寨祭山神的习俗。
“三月三”这天,人们到村寨山神坛前摆设雄鸡、刀头等供品,还要杀一头狗,将血洒在纸旗、纸马和寨子进出要道口的石头上,然后由“老魔公”及其他人员携带淋有狗血的纸旗,纸马到各家各户扫除妖魔鬼怪。
各家大门口要设置一张长凳,凳上摆一只装满清水的“水碗”和一只装有瓦砾石粒的碗。
“老魔公”在大门口咒念“魔经”,打几个“农阳卦”,再将瓦砾石粒向这家房屋内乱撒,将水碗的水四处乱泼,掀翻大门前的长凳,扣起水碗,意为扫除了魔鬼。
最后,给这家插上沾有狗血的纸旗、佳上纸马,另赴他家去扫。
村寨住户都轮扫完毕,“老魔公”口到神坛,将收扫的妖魔鬼怪集中镇压于神灵之前,然后全寨男人于神坛处就地会餐,称为“陪神吃饭”。
该县德卧镇称“三月三”为“赶毛杉树”,又叫“毛杉树歌节”,为期三天,聚会者达数万之众。
云南罗平八达河一带的布依族的三月三日,是男女青年唱歌对调的节日。
这天,男女老少来到河边听青年们唱山歌,观看孩子们比赛划竹排、打水枪。
有的人家还给孩子做花糯米饭分送到边和寨旁;有的则用小花布口袋装上鸡蛋和各类食品,供玩耍和参加比赛活动的青少年吃。
罗平牛街的布依族男女青年则要在这三天中,举行盛大的游山、对歌和交友活动。
方圆几十里的各族青年,届时也来到马把山腰一带,参加和观赏这一传统的赛歌对调活动。
歌手们可以在这样的场合中大显身手,凭着即兴作诗吟唱的天才,能和对手连唱三天三夜甚至更长的时间。
有许多男女青年通过这些活动建立了爱情关系。
(四)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
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侗族三月三,节期为五天。
每逢农历三月初一,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
初二,姑娘们相邀到河边捞鱼抓虾,并与小伙子们在坡上备办野餐。
初三清晨,姑娘们精心打扮后,提上精巧的竹篮,到菜园采来满监葱蒜,在泉边用水洗净。
她们排成一字长龙,站在水边小路上,羞涩地挥动篮子,悄悄地向山坡上张望,等待情郎讨取。
此时山坡上早已站满了人,里边有姑娘的家人,要看看到底是哪家后生讨走了篮子。
一群穿着整洁青布对襟上衣的小伙子,在人们善意的哄笑中,一个跟一个地走上水边小路。
这时,小伙子们当众向意中人讨篮,得到者会迎来一阵"噢噢"的赞叹声,小伙子可与姑娘悄声约定还篮时间。
讨不到篮子的小伙子会招来围观者"嘘嘘"的嘲讽声,而后在寨旁山坡上对歌,以歌声继续寻觅知音,一直唱到天亮。
这天中午,人们集中在寨中心的场地上欢歌狂舞。
三月初四还要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
初五下午要为前来观看的邻近村寨的客人举行欢送仪式。
(五)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相传在很久以前,野兽经常出入瑶族村寨伤人、损坏庄稼,为了保卫家园,寨子的民族英雄盘古率勇士上山守猎、捕杀猛兽,盘古不幸被羚羊用角顶破服部而当场死亡,那天正是农历的三月初三,为了记念民族英雄盘古,瑶族人民把每年的三月初三日定位记念盘古的日子,取名为“三月三”又名“干巴节”即每年的“三月三”之前,瑶族男人都提前一个星期到老林守猎、捕杀野兽、下河捞鱼摸虾,并且烤成干巴带回家里。
妇女们上山采摘小靛叶等天然染料,煮水后染成红、黄、蓝、紫四种颜色的糯米饭用于敬献盘古,年复一年,一直传到今天。
过去“三月三”,瑶族人民放下手中的农活集体休息一天,以祭奠盘古,即妇女们休息做针线活、男人们读经书、喝酒、娱乐、姑娘和小伙子们却相约到寨子边的荒山上、纵林里对歌、谈情说爱、玩耍。
“三月三”传说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古代汉族曲水流觞,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
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
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三月三”节日习俗汉族安徽霍山吃蒿子粑粑蒿子粑粑的食料:野生蒿子、米面、腊肉、香蒜等蒿子粑粑的制法:1、将新鲜的蒿子用手搓成一团,然后用木棍将蒿子的汁水敲打尽;2、将腊肉切成小方块,先放在锅里炒,腊肉出油时,将米面、切碎的蒿子、香蒜等放进锅里拌匀,添适量凉水焖一会盛起;3、将盛起的面做成粑粑状,要薄厚均匀,做好后放入锅内加盖,小火炕,约15分钟左右即可。
蒿子粑粑,口感香脆,味鲜色美,为霍山独有,传说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粑可“巴魂”。
传说故事:“鬼节”与蒿子粑粑: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没有现在这样的森严,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方便得就象走亲戚一样。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
三月初三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
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
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
翌日,阳间一片哭声。
我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
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
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