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合集下载

第五章启蒙注意文学

第五章启蒙注意文学

小结: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发动的全欧洲性的反封 建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后又一次重大运动, 启蒙文学是重要组成部分。 启蒙文学特点: 正剧和哲理小说特点。人文主义文学与启蒙文学 发展关系。英国启蒙特点:继续批判封建、打扫 战争、笛福、菲尔丁、理查逊。 法国启蒙特点:为革命造舆论,目的是夺权,批 判性、战斗性强,启蒙之父。孟德斯鸠,三大领 袖卢梭-解放情感,返回自然是启蒙→浪漫主义的 纽带。法国唤起民族意识,反对封建割据。席勒、 歌德、狂飙突进领袖赫尔德尔。狂飙突进运动是 启蒙的浪漫主义。 思考题:启蒙文学人文、古典文学间关系?如何 理解浮、靡思想意义。
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1、英国的小说繁荣。 (1)社会政治背景。 (2)英国启蒙文学(主要是小说)。 2.法国启蒙主义文学。 (1)概况。 (2)卢梭。 A、生平。 B、创作。 《新爱洛伊丝》、《社会契约 论》、《爱弥儿》和《忏悔录》。文学上 歌德和他的《浮士德》 一、生平。 二、创作分期。 三、代表作。《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 第三节,席勒。 一、生平。 二、创作。《强盗》、《阴谋与爱情》。
第五章 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启蒙运动和启蒙主义文学。 1、启蒙运动。 2、启蒙主义文学。 ①反对等级森严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反对封建宗教迷信,天主教会是封建社会的精神 支柱,把矛头指向宗教、教会。 ③突破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创造了启蒙主义的 文学样式、突破和创新主要体现在新的文学体裁, 正剧和小说。(正剧又称启蒙戏剧、市民戏剧), 创始人-狄德罗,倡导者-博马舍.莱辛 3、启蒙主义文学于人文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关系。

第五章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

伏尔泰的思想倾向: (一)伏尔泰的思想倾向:属于比较保守一派 1、在宗教方面,其名言是:“即使没有上 在宗教方面,其名言是: 也必须制造出一个。 帝,也必须制造出一个。” 哲学上是自然神论者, 2、哲学上是自然神论者,没有达到无神论 的水平。 的水平。 3、政治上拥护君主立宪制。 政治上拥护君主立宪制。 现实生活中,是一位地主兼资产者。 4、现实生活中,是一位地主兼资产者。
哲理小说
18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创 18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创 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立的一种新型小说。大多采用 半神话或传奇性的故事, 半神话或传奇性的故事,借小 说形式表达哲学思想和政治观 点,以嬉笑怒骂讽刺现实,具 以嬉笑怒骂讽刺现实, 有议论性、分析性、 有议论性、分析性、批判的特 人物缺乏个性, 点,人物缺乏个性,是作家哲 学思想的代言人。 学思想的代言人。 查第格》《老实人》 》《老实人 《查第格》《老实人》 天真汉》 《天真汉》
Hale Waihona Puke 三、文学作品 1、 书信体长篇小说 新爱洛绮丝》 《新爱洛绮丝》(1761) 在法国文学史上, 在法国文学史上,第一 次把爱情当作人类高尚情 操来歌颂, 操来歌颂,第一个把大自 然的美丽风光写进小说。 然的美丽风光写进小说。
2、《爱弥尔》: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哲理 爱弥尔》 小说。在此, 小说。在此,卢梭所提倡的按年龄分阶 段的针对性教育的思想是教育史上的一 个重大进步。 个重大进步。
5、社会观 启蒙思想家不满意政治上的无权地位, 启蒙思想家不满意政治上的无权地位,提出 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 “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主张人民参与政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的两大主题 1、反对封建等级森严的封建专制统治, 反对封建等级森严的封建专制统治, 宣扬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宣扬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2、抨击教会黑暗,反对宗教迷信,宣 抨击教会黑暗,反对宗教迷信, 传无神论或自然神论。 传无神论或自然神论。

十八世纪启蒙文学

十八世纪启蒙文学

⼗⼋世纪启蒙⽂学第五章⼗⼋世纪启蒙⽂学[学习要求]学习本章,了解18世纪⽂化与⽂学特点,掌握18世纪启蒙⽂学、感伤⽂学、哥特⽂学、现实主义⽂学。

重点掌握歌德的成名作《少年维特的烦恼》和代表作《浮⼠德》的内容特点和意义。

第⼀节概述The Enlightenment是18世纪欧洲思想的主潮,欧洲资产阶级学者往往把这个思潮称为“光明观念”运动。

启蒙运动是西⽅资产阶级继⽂艺复兴之后进⾏的第⼆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化运动,它是⽂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启蒙”⼀词,原意为“照明”和“照耀(enlighten)。

启蒙思想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的⽆知和封建势⼒的⿊暗,照亮⼈们的头脑,建⽴“理性王国”,故有“启蒙”之称,也即“光明观念”的含义。

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由,它有两⼤特点,⼀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启蒙运动的产⽣政治基础:世俗王权统治和现存社会秩序的合理性已经遭到普遍质疑,资产阶级作为⼀股新⽣⼒量,随着资本主义⽣产规模的扩⼤,进⼀步提出要掌握为维护⾃⾝利益和经济发展的政治权利和⼈性权利;思想武器:18世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基本思想A.强调理性,认为理性是通向智慧的正确途径,⼀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前经受检验;知识源于感觉,感觉材料必须经过理性提炼才能解释世界、指导⽣活。

B.强调⾃然规律,认为宇宙受不可改变的规律的⽀配,⼈不能凌驾于这些规律之上。

C. 强调“天赋⼈权”,主张⼈⼈平等。

三、⽂学概况(⼀)英国⽂学1、蒲柏(1688—1744):亚历⼭⼤·蒲柏出⽣在受歧视的天主教家庭,⾃幼体弱背驼,⾃学成名,靠写诗和翻译为⽣。

代表作有长篇讽刺诗《夺发记》、《群愚史诗》、《致阿巴思诺特医⽣》等。

2.期刊⽂学(随笔):斯梯尔(1672—1729)和艾迪⽣(1672—1719)始创期刊⽂学,繁荣了随笔写作。

外国文学_18世纪启蒙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_18世纪启蒙文学概述

最后,创造和运用新的文学体裁,小说形式 多种多样。
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英国启蒙文学是欧洲启蒙运动中最早产生的文
英 学。亚历山大·蒲柏是英国文学中第一个启蒙 国 文学作家,但是他的诗歌创作在形式上却是古 文 典主义的。而现实主义小说是英国启蒙文学的 学 第一个潮头,且成就最高。
1、现实主义小说
《费加罗的婚姻》讲述的是费 加罗与苏珊娜为了维护自己的 真挚爱情与尊严,在伙伴们的 帮助下机智地同伯爵进斗争的 故事。
《百科全书》与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1751-1766)的全称是“各门科学、艺
术和技艺的据理性制定的词典”,其宗旨是阐明从 古至今人类思想发展的过程和各种科学的分类,反 对旧的传统思想,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提倡 科学技术,振兴工业,按照理性主义改造人类社会。
其他作品 《辛格顿船长》(1720) 《摩尔·弗兰德斯》(1722) 《杰克上校》(1722) 《罗克姗娜》(1724)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二)
斯威夫特 (1667-1745):英国激 进民主派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是 《格列佛游记》(1726)。这部寓 言小说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在游历 四个幻想国家(小人国、大人国、 飞岛国、贤马国)时所见的种种荒 谬现象的描写,对英国社会进行 全面的讽刺与批判。 《格列佛游记》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对 后世影响很大。
前浪漫主义
布莱克的诗歌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重 热情、重想象,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作品 有《经验之歌》、《天真之歌》。
彭斯的诗歌歌颂大自然和纯真的 爱情,反对专制压迫和民族压迫, 向往自由、民主、平等,其感情 热烈而真挚,具有苏格兰民歌的 特色。代表作《苏格兰方言诗 集》。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一)

第五章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世界文学》必修课电子教材第五章第五章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启蒙运动与启蒙文学十八世纪的欧洲是启蒙的时代。

启蒙运动直接导致了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其宗旨是以天赋人权反对封建主义,用无神论和自然神论反对宗教迷信,启发人们的心灵,建立起一个理想的平等、自由、博爱的社会。

启蒙文学就是启蒙思想家用来宣传其政治主张,教诲人民的武器。

主要有三个特点: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宣传性。

启蒙作家大多是启蒙思想家,他们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文学创作目的明确,用文学艺术为武器宣传启蒙思想,启发教育人民,因此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教诲特色。

2、自觉的民主性。

主张描写人们的日常生活,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正面歌颂的主人公,改变了欧洲文学以上层贵族和帝王为主人公的传统。

3、文体的多样性。

创造了多种新的文体类型,如哲理小说,市民悲剧,及书信体、对话体小说,抒情小说、教育小说等等。

第一节流派、作家和作品一、法国启蒙作家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共有两代启蒙作家——他们同时也是启蒙思想家。

第一代启蒙作家孟德斯鸠(1689— 1755)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思想家、社会学家,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出身于贵族,曾担任波尔多省法院院长。

著有《论法的精神》(1748),和《人权宣言》(1789)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

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书信体讽刺小说《波斯人信札》(1721),对路易十四时代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法律进行了大胆、全面的抨击。

是欧洲最早的哲理小说。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主义运动的领袖。

倡导文艺为社会改良服务,开创新型的“哲理小说”形式,宣扬启蒙思想。

曾改编中国古代戏剧《赵氏孤儿》为《中国孤儿》,在法国上演后引起巨大反响。

哲理小说法国启蒙作家、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创立的一种小说形式,继承了拉伯雷的讽刺幽默传统,吸收了英国18世纪小说家斯威夫特的手法,将辛辣的讽刺、轻松的诙谐与嬉笑怒骂结合在一起,具有犀利的批判性和战斗精神。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新)ppt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新)ppt

18世纪前期:古典主义文学

代表人物:亚历山大〃蒲柏 1688-1744 A. Pope 《论批评》 《夺发记》 翻译荷马史诗 《人论》 《笨伯记》


小说的兴起

英国工业革命,解放劳 动力 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 的兴起 印刷业的发达,出版市 场逐渐形成 女性读者与作者群体
18世纪英国女小说家


曼利夫人:主编《考察者》报 海伍德夫人:女笛福 萨拉· 菲尔丁:《大卫· 辛普尔》 夏洛蒂· 琳诺克斯:《女吉诃德》 拉德克利夫夫人:《尤道弗的秘密》 范妮· 伯尼:《伊芙莱娜》
② 法国的启蒙文学
法国的启蒙运动及其文学: 总目标是要打垮法国封建统治和它的精 神支柱——天主教会。因此它是法国资 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 法国启蒙运动的基本思想是:相信永恒 的进步,崇拜理性与科学,批判宗教和 专制王权,要求个人自由。 启蒙运动领袖都是知识分子,政治斗争 首先采取了思想斗争的形式。
启蒙运动的基本思想:

启蒙运动以科学思想和近代文化启迪民众,消除 愚昧、落后,从而解放人性,改造社会。它是文 艺复兴人文主义反封建斗争继续和发展,也是17 世纪理性主义摆脱政治束缚向科学化的迈进。基 本思想是: 1.强调理性,认为理性是通向智慧的正确途 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经受检验;知 识源于感觉,感觉材料必须经过理性提炼才能解 释世界、指导生活。 2.强调自然规律,认为宇宙受不可改变的规 律的支配,人不能凌驾于这些规律之上。 3. 强调“天赋人权”,主张人人平等。
用书信的形式写成的小说。以第一人 称“我”为主人公,讲解故事,塑造 形象,写人叙事都以“我”的亲身经 历,亲眼见闻展开,使人感到亲切, 增加真实感。 著名的书信体小说有德国歌德的《少 年维特之烦恼》、卢梭《新爱洛绮 丝》。

第五章 启蒙文学

第五章 启蒙文学

• 3、理性论:“理性崇拜”,遵从自然(自 由)情感,建立“理性王国”;用“理性” 和符合“理性”的科学知识去“照亮”人 们的头脑,号召人们用自己的“自然理性” 认识世界,力图建立“理性国家”“理性 社会”,宣传开明君主制、君主立宪制或 民主共和国; • 4、唯物论: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提倡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主义。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文学 (the Enlightenment)
《自由引导人民》
第一节 概述
• 一、背景 • (一)概念
• Enlighten : “启发、启迪、开导,使之摆脱偏见 或迷信;照亮,照耀,阐明”、“认识”或“杰出 人物”、“智慧、知识”;“光明观念”的运动, 启蒙就是人从由自己造成的不成熟状态中走出来。 • “启蒙运动”:用理性和知识照亮人们的头脑,启 迪人们的智慧,使之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
• 斯泰恩(Laurence Sterne,1713- 1768):“感伤主义小说sentimental novel”,《感伤的旅行》(1768)、“最 奇特的小说”《项迪传》(1760)。 • 哥尔德斯密斯(O.Goldsmith,17281774):《威克菲尔德的牧师》(1768) 《荒村 (T.Gray,1716-1771)《墓园挽歌》 (1750);麦克菲逊《峨相集》(1765)。
法国十八世纪出版的 《百科全书》中的一页
1 、孟德斯鸠
(Montesguieu1689 -1775 ) : “理性 与自由的法典” 《法的精神》 (1749)提出政治 分类说和三权分立 说、书信体讽刺小 说《波斯人信札》 (1721)。
法是“从自然之物中延伸 出来的必要关系”
孟 德 信 斯 札 鸠 》 《 插 波 图 斯 人
• 三、代表作 • (一)英国

第五章 十八世纪启蒙文学

第五章 十八世纪启蒙文学

菲尔丁的《 琼斯》 菲尔丁的《汤姆·琼斯》 1749)标志着18 18世纪英 (1749)标志着18世纪英 国现实主义小说到达辉煌 巅峰。 巅峰。
二、感伤主义文学
• 感伤主义的特点是崇尚感 情 , 强调表现善良人的不 幸 , 在充满伤感情愫的描 写中, 写中 , 唤起读者对人物命 运的同情与怜悯。 运的同情与怜悯。 • 感伤主义得名于英国作家 斯泰恩的游记《感伤旅行》 斯泰恩的游记《感伤旅行》 ( 1768 A Sentimental Journey)。 Journey)。 • 代表作:撒缪尔·理查生 代表作:撒缪尔· 帕美拉》 1740-1741) 《帕美拉》(1740-1741)
斯泰恩十八世纪文学Fra bibliotek•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启蒙” Enlighten) 照亮” “启蒙”(Enlighten)乃“照亮”之 18世纪的特定语境中则有以理性 义,在18世纪的特定语境中则有以理性 和知识启发大众心智, 和知识启发大众心智,使之摆脱愚昧落 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的意思。 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的意思。启蒙运动 的主要理念即推崇理性,反对权威, 的主要理念即推崇理性,反对权威,反 对迷信、偏见,提倡信仰自由, 对迷信、偏见,提倡信仰自由,强调 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 “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
• 启蒙主义文学的特点: 启蒙主义文学的特点: 1、鲜明的倾向性和教诲性 2、民主性 3、现实性
英国启蒙运动
其任务即巩固“光荣革命” 其任务即巩固“光荣革命”建立的 君主立宪政权,清除封建残余。 君主立宪政权,清除封建残余。
英国启蒙时期文学
一、现实主义小说 18世纪英国文学的最大成就是现实 18世纪英国文学的最大成就是现实 主义小说, 主义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 累时期的生活, 累时期的生活,具有流浪汉小说风 描写人在路上的冒险传奇。 格,描写人在路上的冒险传奇。

18世纪欧洲启蒙主义文学

18世纪欧洲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欧洲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以理性原则裁决社会与人生——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概述一、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1、英国文学丹尼尔·笛福(1660?——1731)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小说家,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人。

重要作品有《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和《摩尔·弗兰德斯》。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受到了高度评价,恩格斯说他“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

鲁滨逊有三个特征:①有冒险进取精神。

他厌恶平凡中庸的小康生活,一心要到海外去,父亲劝告,船破教训,都不能使他回头,毅然决然舍弃安逸生活,宁愿与风波坎坷为伍。

②有坚强的毅力。

由于船只触礁,他只身来到荒岛二十八年。

离开文明社会的日子是艰难的,但是,鲁滨逊最后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牧场和两处住处,除了缺少“人与人的交往以外,什么都不缺”,在荒岛上建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③他又有殖民主义特点。

总之,鲁滨逊是一个理想化的新资产阶级典型,表现了上升时资产阶级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也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私有观念和殖民主义占有欲。

《鲁滨逊漂流记》在艺术上也很有成就:注意用具体行动来塑造人物,注重细节描写,语言自然流畅,用第一人称叙述,描写非常具体,穿插一些日记和书信,使人如临其境,真实可信。

约那旦·斯威夫特(1667——1745)是个杰出的讽刺作家。

其代表作《格利佛游记》共分4个部分:写外科医生格列佛航海漂流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

作者借格列佛游历小人国,批判了英国官场的腐败:还揭露了无聊的党争:作者借格列佛游历飞岛国影衬英国政府的殖民统治:其艺术价值在于:以漫画的夸张技巧塑造人物形象;以一本正经的严肃、态度和口吻,叙述无耻和无聊的人情事故;通过具体的情节,鲜明地深刻地揭露社会的丑恶形象和矛盾关系。

受拉伯雷的影响,把粗俗作为审美对象,使粗俗蕴藏着更深的文化内涵,用粗俗亵渎某些貌似神圣的东西。

鲁迅多次称赞斯威夫特的讽刺技巧,把他与果戈理相提并论。

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启蒙运动:18世纪兴起于欧洲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启蒙主义。

启蒙主义的矛头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启蒙主义的体系的核心是理性。

启蒙主义者把资产阶级的“理性”(合乎自然、合乎人性的原则)作为衡量一切的准则,最高理想是建立一个永恒完美的“理性王国”。

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有“后房故事”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过去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王公贵族,18世纪以第三等级为正面主人公,王公贵族成了批评对象。

如鲁宾孙、苏珊(《修女》)、费加罗、露伊斯(《阴谋与爱情》)。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缺点:有时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

代表作家有:菲尔丁、伏尔泰、卢梭等。

主要成就: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18世纪文学状况:一英国文学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理想中的英雄形象。

鲁滨孙在荒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

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在他身上有着创造者和劳动者的品格,精力充沛,百折不挠,富于实干精神和进取精神。

鲁滨逊又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学习重点:启蒙主义文学是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

启蒙主义文学也和古典主义文学一样强调理性精神,但启蒙文学的“理性”在肯定笛卡尔的理性精神外,又从自然法则的高度,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由的社会法则,肯定人的自我情感的天然合理性。

启蒙作家大多都把个性与情感自由强调到了高于理性与秩序的程度。

学习本章,应了解启蒙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各国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

本章的重点作家是歌德。

关于歌德,我们应掌握歌德的思想发展及其对创作的影响;其代表作诗剧《浮士德》的思想意义、浮士德形象及其表现的时代精神、靡菲斯特的“作恶造善之一体”的辩证特征、诗剧的艺术特色等。

第一节概述一、历史背景18世纪,自然科学的各学科已经基本形成,科学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牛顿(1642—1727)三大力学理论和万有引力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宇宙世界的看法发生了巨大改变。

瓦特(1736—1819)高热效率蒸汽机的发明并应用于生产,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使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渐扩大,欧洲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人们的视野大开,并进一步认识到了人类自身所具有的巨大力量,人的价值被进一步地肯定了。

上个世纪英国革命的发生,使人们看到一线光亮。

但是,当时的欧洲各国仍处于王权的强力统治之下,教会仍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人的个性仍处于王权和教权的阴影之下。

下层人民生活艰辛,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为铲除社会上的王权主义、教权主义和愚昧主义,以法国为中心,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领导者和思想家试图以文化知识为工具,开启大众愚昧的思想,使之摆脱王权与教权的控制。

他们崇尚理性,认为人类现在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上接受审判,理性是裁定一切的标准。

但这种理性与17世纪的古典主义理性是不同的,17世纪古典主义强调的是崇尚王权,维护王权和国家利益,为专制制度服务的理性,而18世纪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是因为他们认为“凭借理性人能够解决一切重大难题、确立生活的基本准则;同时坚信,运用理性必将迅速地驱散迷信、偏见及野蛮带来的社会黑暗,使人解脱对权威的单纯依赖和对传统观念的盲从,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王国”。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文学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文学第一节概述18世纪,欧洲各国人民反封建的斗争达到空前激烈、非常紧张的程度。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就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大搏斗。

随后发生的启蒙运动是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而启蒙主义文学即是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欧洲文学的主流,给欧洲文学带来了文艺复兴以来的第二次繁荣。

一、启蒙运动1、定义: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在欧洲发生的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它是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阶级的政治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作思想舆论准备的一场思想运动。

2、定性: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深入,它的根本任务也是反封建。

但它反封建的范围比文艺复兴更广,从道德伦理范畴扩大到整个上层建筑;它反封建的目标更明确,直接以推翻封建制度为目的;它更带有政治色彩,斗争锋芒也更尖锐。

3、旗帜:之一,自由、平等。

启蒙运动明确提出反封建必须挣脱套在人类脖子上的两大枷锁——专制制度和宗教迷信。

为此,它在哲学上提出无神论(或自然神论)和人道主义。

后者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武器,其核心是自由、平等。

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自由和平等是人的天性的最高表现。

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专制统治和贵族特权。

因而自由、平等的理念也就成了启蒙运动中最鲜明、最有号召力的两面旗帜。

之二,理性。

启蒙思想家们强调理性与古典主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以理性为原则,要求人们思考并否定现存的一切制度的合理性;它把理性与人的天性(即自由平等)联系起来,要求按人的天性建立未来社会,即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

二、启蒙文学的特征启蒙文学是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启蒙文学的作家多半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文学是其反封建的武器和启蒙宣传的工具,因此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政治倾向性和战斗性。

1.政论性和哲理性在作品中插入一定的政论成分,用流畅而富于雄辩的纯理性的散文语言,宣扬启蒙思想,探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

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文学

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文学

4、文学发展自身的要求。 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不利于在新形势下反映新的生 活。这样就只能需要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来代替它。 二、启蒙文学的特点: 1、政论性和哲理性; 启蒙主义文学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主义,宣扬资 产阶级理性精神,呼吁建立一个“平等、自由、博爱” 的理性社会。 启蒙文学虽然思想性明显加强,但是也损害了文学 的主要特性——形象性,而一定程度上有思想大于形 象的艺术之弊。
2)靡非司特 是作为浮士德的相对立的人物出现的。他奸诈、冷 酷、凶残、寡廉鲜耻,虚无妄为,是否定与“恶”的 化身。他以危害人类为言行宗旨,处心积虑地引诱浮 士德陷入歧途。 但是这里的靡非司特所作的“恶”已不是传统意义 上所指的道德上的“恶”,而是人性本能的象征,是 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的象征,因此,靡非司 特主观上作恶,但在客观上却常常造善,促使浮士德 超越自己。另外,靡非司特作为长期观察社会的邪恶 者,不相信人的理性,不相信世界会走向至善,靡非 司特的虚无主义态度,显得他比浮士德还要深刻。应 该说靡非司特是歌德在社会发展史上第一次赋予恶以 正面价值,一种辩证功能。因此,靡非司特是一个具 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形象。
3、英国的启蒙文学 英国已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不存在反封建的任 务,天主教在新教——清教的冲击下势力大减,因 此,英国启蒙文学的任务是塑造资产阶级新人,和 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暴露出的缺点进行批判等任 务。 英国这时的文学体裁主要以小说为主: 1)塑造资产阶级新人形象,鼓励冒险创业的小说 是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1719),还有菲尔丁 的《汤姆·琼斯》(1749)。 2)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小说是,斯威夫特的 《格列佛游记》(1726)。 3)批判资产阶级理性文明的是,感伤主义小说, 是理查生的《克拉丽莎》(1741—1748)和斯泰恩 的《感伤的旅行》,“感伤主义”因此得名。

5 . 18世纪欧洲启蒙主义文学

5 . 18世纪欧洲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欧洲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以理性原则裁决社会与人生——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概述第二节“德国的老夫子”——歌德二、《浮士德》《浮士德》创作历时60年,贯串歌德的整个创作活动。

初稿叫《原浮士德》写于1773——1775年。

1788——1790年,他把《原浮士德》作删改,1790年秋以《浮士德片断》发表。

1797——1806年,完成《浮士德》第一部。

1797——1832年,诗人逝世前几个月最后完成《浮士德》的写作。

(一)、作品的情节结构《浮士德》是个不供演出的诗剧。

全剧分为上、下两部:第一部有25场未分幕(另有《献诗》、《舞台上的序幕》、《天上的序幕》三部分),第二部分五幕。

因全剧贯串作者整个创作活动,歌德思想的不断变化致使作品的思想较为复杂。

卷首有“献诗”,赞叹时光流失,朋友不见,以新诗献给读者,与剧情无关。

“舞台上的序幕”表达作者对文学、特别是对诗歌的见解,与剧情无关。

“天上的序幕”标志着故事开始。

全剧没有贯串始终的故事,人物众多、场景幻奇,有一个线索贯串始终——主人公浮士德精神上的发展变化,作者称之为“灵魂的漫游。

”故事由魔鬼靡非斯特与天帝、靡非斯特与浮士德两次赌赛和浮士德的五个经历组成。

天上序幕:天帝和靡非斯特展开了一场关于人的争论。

这次争论的实质是人能否克服自身的矛盾和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是全剧的基本主题。

人生探索第一阶段:知识悲剧。

知识悲剧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摒弃烦琐哲学、优化知识、探索真正知识的精神生活,尖锐地批判了中世纪在知识领域给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痛苦。

第二阶段:爱情悲剧。

爱情悲剧,一方面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个性自由的要求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另一方面也说明浮士德的追求不能局限在个人爱情私生活,必须从“小世界”转向“大世界”。

第一部到此结束。

在第一部中,作者写了浮士德在“小我”之中的探索:读书、享乐和恋爱。

第三阶断:政治悲剧。

政治悲剧反映了资产阶级改变现实的无力,也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对现实的妥协和迁就,说明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只能以悲剧而告终第四阶阶段:美的悲剧。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英国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英国
著名的讽刺作家,爱尔 兰民族独立运动的一分 子,其一系列辛辣的讽 刺作品抨击英国当局, 被同胞尊为“爱国志 士”。
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
■ 幻想寓言小说《格列佛游记》(1726)是斯威夫特最 著名的文学作品,以虚构的水手格列佛医生怪诞离奇 的海上游历为幌子,行揭露与讽刺之实。小说凡4卷, 分别叙述主人公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与巫人岛、 智马国匪夷所思的见闻,影射英国乃至欧洲的政治、 军事、文化、科学、社会风尚等,攻其要害,痛下针 砭,开创了英国文学的讽刺传统并树立了光辉榜样。
内容上反映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描写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和崇高感情, 将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正面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
■ 但由于启蒙文学家过分注重哲理,因此人物性格较为单一,缺乏鲜明 个性,存在恩格斯称之“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倾向(即“席勒 化”)。
英国启蒙文学
(一)英国启蒙时期文学的特点
■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是启蒙文学最早萌芽的地方, 英国当时已建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权。所以英国启蒙主 义文学的任务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卡西尔
启蒙运动目的:
用近代哲学、科学和文艺的思想光辉去照亮人们的头脑,启迪人们 的思想,扫除封建观念和宗教迷信,恢复理性的权威。
启蒙理论的内容:
“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 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 。 用信仰自由和宗教容忍对抗宗教压迫 。 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 。
18世纪英国伟大作家菲尔丁把其约瑟夫安德鲁斯和汤姆琼斯称为散文体滑稽史诗是他忠实于自己严格模仿自然的原则以较宽的生活面和广大的普通人为表现对象同事以讽刺的手法将严肃的思想和轻松的形式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一种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小说叙事形式

第五章启蒙文学

第五章启蒙文学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他们不承认任 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 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 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 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 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 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以往的 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的 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 堆里去了”。

在意大利,戏剧也一度繁荣,哥尔多尼继承了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传统,并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 响,写出不少富有民主思想的社会喜剧,并作了一系 列的即兴喜剧的改革,使之成为有固定台词的现实主 义喜剧。哥尔多尼把讽刺揭露的锋芒直接指向贵族阶 级,《封建主》一剧描写了腐化堕落的候爵因引诱农 家妇女而遭殴打,作品表现了农民联合起来,决定同 贵族作斗争。《女店主》(53)则通过候爵和伯爵的 形象,讽刺了没落贵族和购买贵族爵位的暴发户的资 产者。女主人公在耍弄了两个显贵人物之后和一个仆 人结了婚。《老顽固》(60)以老一代和新一代之间 的矛盾为主题,反映了18世纪威尼斯社会的危机。哥 尔多尼晚年在巴黎度过,于1862年因遭受攻击而侨居 巴黎。

目的:启蒙思想家具有乐观的战斗精神,相 信人类不断进步,将要在封建的废墟上建立 一个新的社会,即他们所追求的“理性王 国”。他们真诚地相信封建制度一经铲除, 全体人民将普遍享受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 真诚地相信自己是为全人类而奋斗。其实, 他们宣扬的“理性王国”不过是理想化的资 产阶级王国。他们不但不否定私有制度,相 反,他们把这个制度看成是不可动摇的原则, 甚至是人权的一部分。他们的自由平等也只 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18世纪在自然科学和哲学方面各国都取得巨 大的成就,其中以英国的牛顿和哲学家洛克 最为突出。洛克在继承霍布士之后发展了经 验主义,从而推动了唯物主义和自由思想的 传播。洛克对欧洲启蒙运动影响很大。继而 是法国的思想家贝勒(1647—1706)和封特 奈特(1657—1757),他们继承了笛卡儿哲 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摒弃其中上帝存在和 灵魂不死的唯心主义思想,把理性作为反对 封建制度和宗教权威的武器,提倡自由检验 的科学精神,肯定人类进步思想。他们是法 国启蒙思想家的先驱。

西方文学——第五章18世纪文学

西方文学——第五章18世纪文学

西方文学——第五章18世纪文学第01讲18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启蒙运动概念1)是18世纪以法国为运动中心的在欧洲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

2)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启蒙文学的发展概况(~)英国文学(1)笛福:英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开始了英国启蒙文学的这一取向。

(2)理查逊:书信体小说《帕美勒》或《美德有报》,被誉为“第一部英国现代小说”。

(3)菲尔丁:18世纪欧洲成就最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故事》。

(4)斯威夫特: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

(5)斯特恩:《感伤的旅行》成为“感伤主义”的代表。

(二)法国(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老实人》是其最出色的哲理小说。

(2)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两部“正剧”(严肃剧)《私生子》、《一家之主》;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

(3)卢梭:法国启蒙运动中成就最高,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小说《忏悔录》。

(三)德国1狂飙突进运动:(1)德国启蒙文学的高潮,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2)在“狂飙突进”中诞生了两位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和席勒。

(3)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席勒《海盗》、市民悲剧《阴谋与爱情》。

2.席勒:代表作市民悲剧《阴谋与爱情》,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3.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土德》,第二节歌德一、生平与创作选择1歌德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

4.《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是德国第一部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品。

女主人公:绿蒂5.《浮士德》:是德国人的“世俗的圣经”,人们甚至还把德国的古典时期直接称作“歌德时代”。

二、《浮土德》选择浮士德一一靡非斯托(魔鬼)打赌:能否获得心灵满足赌注:浮士德的灵魂1.浮土德精神: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勇于探索。

2.浮土德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即知识悲剧、生活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的追求。

第五章18世纪启蒙运动文学

第五章18世纪启蒙运动文学

其余的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 农民等,统称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在法国旧法规上明文规定:教士以祷 告为国王服务,贵族以宝剑为国王服务, 第三等级用财产为国王服务(交税,进贡 等)。 封建制度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严重障 碍。所以,法国启蒙运动就为推翻封建制 度,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制造舆论。
莱辛有名的两部理论著作:一是《拉奥 孔》,这是美学理论著作,副标题是《论 绘画和诗歌的界限》。另一部理论著作是 《汉堡剧评》。
莱辛的戏剧主张
(1)他强调戏剧的思想性和教育作用,认为 剧院应是道德的学校,要用启蒙思想来教 育观众。 (2)强调戏剧的真实性,提出“不真实的东 西是没有生命力的,不可能是伟大的。” 在什么是“真实”上又作了进一步解释:
1773年,歌德写了一个哲学剧本《普罗 米修斯》,诗人借这一著名的神话提出了 和暴君作斗争的问题。 1773年他还发表了著名的著名悲剧《葛 兹· 封· 伯利欣根》(亦译《铁手骑士葛 兹》)。这一剧本使他驰名全国。1774年, 歌德发表了一本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 烦恼》,轰动一时,影响很大,使他成为 全欧以至全世界文坛的名家,很快被译为 各种文字流传各国。
菲尔丁
菲尔丁属于英国启蒙文学的激进派, 是杰出的启蒙现实主义小说家。菲尔 丁的小说继承了塞万提斯、斯威夫特 的讽刺小说的传统。代表作《汤姆· 琼 斯》(1749)通过弃儿汤姆· 琼斯和乡 绅女儿苏菲亚的恋爱故事,揭露上流 社会的罪恶,批判以门第、金钱为条 件的婚姻,肯定“人性”中的“善” 最终战胜“恶”。
法国启蒙运动文学
在法国,最重要的、影响很大的启蒙思想家 兼文学家有5个人: 1.查理· 孟德斯鸠(1689——1755):他是 18世纪前期最早登上历史舞台的启蒙思想 家,也是著名的政治法律理论家,也是一 个文学家。他的思想倾向属资产阶级温和 派代表,代表作是《波斯人信札》 (1721) .

《外国文学史》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主要成就:启蒙主义 包括: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基本情节:一幕序曲(剧情的正式开端)、两个赌赛、终身追求、五幕悲剧。
五幕悲剧: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否定了脱离实际的追求。
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否定了仅仅迷恋情欲的爱情(玛家蕾特)。
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否定了与王朝相妥协的道路(海伦)。
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否定了以古典美来改造世界的理想(瓦格纳、欧福良)
《拉摩的侄儿》:对话体哲理小说(马克思称:“无与伦比的作品”。恩格斯称:“辩证法的杰作”。
《宿命论者雅克》卢梭(激进派的领袖):理论著作:《论科学与艺术》:反封建的“第一声呐喊。”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返归自然”的理论。
《民约论》(又名《社会契约论》):“福音书”。
2.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3.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
4.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一、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1)启蒙,原文是“照亮”的意思。 (2)启蒙知识分子认为:人之初,人类社会与大自然是和 谐的,人们凭理性而生活,人人幸福,事事如意。可是 随着封建文明、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的发展,原有的那 个永恒的理性及和谐幸福被破坏掉了,因而社会黑暗起 来,人们心灵也愚昧麻木起来。因此,要建立一个理想 的社会,要人人幸福,首先就要用那个永恒的理性及建 筑于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的心灵,使人 们摆脱愚昧,彻底铲除专制存在的土壤——世人的愚昧, 彻底打破统治者制造的愚昧、麻痹世人的宗教迷信谎言;
《老实人》是他哲理小说中最优秀的一 部。小说描写了一个神话般的理想世 界——黄金国,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美好 未来的幻想。结尾提出了“种我们的园 地要紧”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 的进取求实精神。
狄德罗(1713-1784) 启蒙运动的“中坚” 现实主义美学先驱之一,提出“美在关 系”的著名命题 提出市民戏剧理论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教学目的:
了解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的发展情况, 认识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家、作品等文学 现象的特点;重点掌握《浮士德》的思 想意义。
第一节 概 述
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 阶级和封建阶级处于最后决战的前夜; 为了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同封建阶级 进行最后的决战,资产阶级发动了一场 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文化革命和思想 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3、代表人物
孟德斯鸠 (1689-1755) 法国启蒙运动先驱 思想:《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学说
文学创作 《波斯人信札》 是孟德斯鸠的第一部、 也是唯一的一部小说。该书一出版 便取得巨大的成功:当年就出了四 版,印刷十来次,还有若干伪版, 并立即被译成欧洲各国文字。孟德 斯鸠靠着这部处女作,从一个外省 法官,跻身巴黎上流社会,出入著 名沙龙,于38岁就摘取了法兰西学 士院院士的桂冠,得到了法国知识 分子梦寐以求的荣誉,这一切应归 功于该书的美学价值和认识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学习重点:启蒙主义文学是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

启蒙主义文学也和古典主义文学一样强调理性精神,但启蒙文学的“理性”在肯定笛卡尔的理性精神外,又从自然法则的高度,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由的社会法则,肯定人的自我情感的天然合理性。

启蒙作家大多都把个性与情感自由强调到了高于理性与秩序的程度。

学习本章,应了解启蒙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各国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

本章的重点作家是歌德。

关于歌德,我们应掌握歌德的思想发展及其对创作的影响;其代表作诗剧《浮士德》的思想意义、浮士德形象及其表现的时代精神、靡菲斯特的“作恶造善之一体”的辩证特征、诗剧的艺术特色等。

第一节概述一、历史背景18世纪,自然科学的各学科已经基本形成,科学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牛顿(1642—1727)三大力学理论和万有引力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宇宙世界的看法发生了巨大改变。

瓦特(1736—1819)高热效率蒸汽机的发明并应用于生产,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使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渐扩大,欧洲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人们的视野大开,并进一步认识到了人类自身所具有的巨大力量,人的价值被进一步地肯定了。

上个世纪英国革命的发生,使人们看到一线光亮。

但是,当时的欧洲各国仍处于王权的强力统治之下,教会仍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人的个性仍处于王权和教权的阴影之下。

下层人民生活艰辛,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为铲除社会上的王权主义、教权主义和愚昧主义,以法国为中心,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领导者和思想家试图以文化知识为工具,开启大众愚昧的思想,使之摆脱王权与教权的控制。

他们崇尚理性,认为人类现在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上接受审判,理性是裁定一切的标准。

但这种理性与17世纪的古典主义理性是不同的,17世纪古典主义强调的是崇尚王权,维护王权和国家利益,为专制制度服务的理性,而18世纪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是因为他们认为“凭借理性人能够解决一切重大难题、确立生活的基本准则;同时坚信,运用理性必将迅速地驱散迷信、偏见及野蛮带来的社会黑暗,使人解脱对权威的单纯依赖和对传统观念的盲从,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王国”。

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对理性进行了意义的界定,认为理性就是指人的精神不靠信仰的光亮的帮助就能够自然达到一系列真理的能力。

他们高扬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所以他们宣传以自由、平等和博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以此来抵制不合理的现实,以消除现实与人生的自由原则的对立。

由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自由的、人道的思想已经开始取得了对专制、愚昧的思想的胜利,人类已经从幼年状态中解放了出来,进入了成熟阶段,这种成熟的标志是人类具有了“独立思考的决心和勇气”(康德语)。

二、启蒙文学的特点文学是启蒙思想家的重要武器。

18世纪的重要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拥护者几乎都运用了这一武器。

如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博马舍等,英国的笛福、斯威夫特、费尔丁等,德国的莱辛、歌德和席勒等。

启蒙文学的特点非常明显。

首先,内容上的反教权反王权。

启蒙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延伸。

是对文艺复兴后的新的教权主义和古典主义理性的反驳。

作家们高举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大旗,猛烈的抨击教会和王权统治以及丑恶的社会现实。

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通过两个波斯青年的眼睛,揭示了法国社会的腐朽,向法国的现存制度发起了进攻。

英国小说家约拿德•斯威夫特则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鸟国和智子国等几个幻想式国家游历时的遭遇和见闻,辛辣的批判了英国社会现实的各个方面。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启蒙文学所具有的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

其次是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启蒙主义文学家的目的在启蒙,而文学则是他们手中的利器。

启蒙文学作品往往从一定的哲理出发,以此为中心,以一种文学的方式讨论哲理。

伏尔泰的《老实人》讽刺了盲目乐观主义、悲观主义。

而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更是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辩证法的杰作”。

可见其哲学意味之浓。

另外,启蒙文学是为启蒙运动的斗争服务的,是宣扬政治观点的工具,卢梭的《爱弥尔》围绕教育问题,对政治、宗教、哲学和爱情婚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再次是人物的中下层化和取材的日常生活化。

启蒙文学与古典文学以描写国王贵族等上层人物为主不同,它多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并将这些下层人物或普通人作为正面人物。

被称为英国小说之父的菲尔丁,其代表作《汤姆•琼斯》的主人公汤姆是一个弃儿,故事主要描写的是他与苏菲亚爱情婚姻坎坷经历以及主人公流浪时的遭遇和冒险。

博马舍的剧作《费加罗的婚礼》更歌颂了理发师费加罗这个法国社会第三等级的代表。

此外,18世纪后半期还兴起了一股市民剧的浪潮。

这些剧作都是以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为题材的。

最后是文体的多样性。

启蒙文学扬弃了古典主义关于体裁有高下之分的观点,使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都平等的并列于殿堂之内。

小说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如书信体(如《波斯人信札》)、自白体(如《修女》)、对话体(如《拉摩的侄儿》)、自传体(如《忏悔录》)等。

菲尔丁将古典主义所鄙视的散文提高到了与史诗同等的高度,称自己的小说为“散文滑稽史诗”。

在戏剧方面,出现了除喜剧和悲剧之外的正剧或严肃剧,即市剧。

而这一时期,诗歌这原来一直被尊崇的体裁却被大多数的启蒙文学家呼视了,尤其是在法国,并没有许多出色的诗作出现,有人说,这一时期的法国是真正诗歌的沙漠。

三、启蒙文学在欧洲的发展(一)法国文学法国的启蒙文学开始于17世纪的80年代,但真正成为一个文学潮流却是在18世纪20年代。

作为这个潮流的先导,查理•路易•德•瑟贡达•孟德斯鸠(1689—1775)功不可没。

虽然他的主要成就在理论(主要是政治理论,他的《论法的精神》也的确是一部伟大的关于国家学说的著作)主面,但他的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也确实开了一代风气。

这部小说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启蒙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是乌斯彼克和里卡。

两个人在法国游历,通过他们与朋友和家人的通信,揭示了法国社会的腐朽现实,对现有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这部小说与其他启蒙小说一样,主要是作为宣传启蒙思想的载体,而非小说本身。

有人说,19世纪是伏尔泰(原名弗兰索瓦—马利•阿鲁埃1694—1778)的世纪,这主要指的是伏尔泰作为启蒙运动的领袖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但是作为文学家的伏尔泰却是一个思想、内容上的启蒙主义者,形式上的古典主义者。

他推崇古典主义大师,并希望成为他们的继承者。

他的戏剧创作遵守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他创作的这类戏剧有《俄底浦斯王》(1818)、《扎伊尔》(1732)和《高利特》(1778)等。

一般认为,他的这些戏剧的内容被古典主义的形式扼杀了,其艺术魅力远远无法与他的小说相提并论。

伏尔泰在进行小说创作时往往信手写来,很少受到古典主义教条的束缚。

他比较出色的作品有《如此世界》(1746)、《查第格及其命运》(1747)、《天真汉》(1764)、《巴比伦公主》(1769)等。

另外一篇可算是伏尔泰哲理小说代表作的是《老实人》(1759)。

这部小说通过一位诚实正直但又目光短浅的主人公的经历讽刺了盲目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哲学。

小说最终使我们感到一种在现实与理想、无可奈何与积极进取之间的必然摇摆。

德尼•狄德罗(1713—1784)是继孟德斯鸠和伏尔泰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启蒙文学的巨匠,他是一位戏剧理论家,他不仅大力提倡“一种介乎喜剧和悲剧之间”的戏剧即市民剧,并亲身进行了创作实践,他的《私生子》(1757)和《一家之长》(1758)便是在这方面的尝试。

这两个剧作并不成功,只靠他的影响才获得成功。

但是他的这些理论和创作尝试都为现代话剧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真正能代表他文学创作才能的是他的小说,如自传体小说《修女》(1760)、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1764)和哲理小说《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1713)。

《拉摩的侄儿》是他的代表作,小说塑造了“拉摩的侄儿“这个玩世不恭的人物形象,他的性格充满矛盾,既高傲又卑劣,既蔑视当时的社会又不能不屈从于它。

狄德罗通过这部小说,探讨了教育、道德、幸福、艺术和天才等诸多问题。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启蒙运动中的激进派,他“不断避免向现存政权作任何即使表面的妥协”。

他的思想理论著作,如《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社会契约论》(1762)等,充满了强烈的战斗精神和强烈的向往自由平等的热情。

作为文学家的卢梭是成功的,这点他与其他启蒙思想家不同。

他的代表作教育小说《爱弥儿》(1762)是人道主义教育的经典著作,作品中的“新人”形象影响深远,后世塑造新人形象的教育小说即滥觞于此。

卢梭的信札体小说《新爱洛伊丝》(1761),由63份书信组成,主要记述了贵族姑娘朱莉和她的家庭教师普乐之间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这部小说赞美了出自自然人性的爱情,同时也批判了世俗、等级、偏见对美好人性的扼杀。

这部小说另有浓重的感情情调,有浪漫主义色彩,勃兰兑斯称这部小说是浪漫主义小说的先导。

他的《忏悔录》(1770)是一部真正坦诚的自传,以极大的勇气真诚地披露了自己思想性格,生活状态,并揭露了自己的各种丑行,“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在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

无论善恶,我都同样坦率地写了出来。

……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卢梭不仅进行了这些大胆的“忏悔”,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自己的忏悔,控诉了丑恶现实对自己自然人性的戕害。

十八世纪法国的戏剧大多是不成功的,皮埃尔—奥古斯特•加隆•德•博马舍(1732—1799)算是一个较好的剧评家和剧作家。

他继狄德罗之后,大力宣传“市民剧”。

他的代表作是《塞维勒的理发师》(1775)和《费加罗的婚礼》(1792)。

这两部喜剧大胆地触及了当时社会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这是当时法国社会的根本弊端。

所以国王下令禁演了《费加罗的婚姻》,害怕它会“毁掉巴士底狱”。

博马舍的戏剧代表了十八世纪法国戏剧的最高成就。

总体来说,这一时期法国文学的文学价值并不高,这与其负载了启蒙这样的重大任务有关。

文学成了启蒙文学家宣传启蒙思想的工具,文学失去了其自身的根本性质。

(二)英国文学18世纪初期,古典主义仍然统治着英国文坛。

直到20年代,启蒙文学才开始兴起。

丹尼尔•笛福(1661—1731)以其代表作《鲁宾逊飘流记》登上文坛,并一举成名。

《鲁宾逊飘流记》从正面塑造了商人鲁滨逊这个艺术形象,作品通过记叙他的海上冒险和滞留荒岛的经历,体现了他身上所具有的积极进取和奋发创业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