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专业开题报告范例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7篇)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7篇)英语专业开题报告(7篇)在现在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专业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1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当学生确定毕业论文选瓜方向后,在调查研究墓础上撰写的报请学校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压为何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拥有何种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指导教师应该认真引导学生写好开瓜报告,向学生阐述撰写开题报告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开月报告对学生的整个论文情况进行宏观的把握.那么如何指导英语专业学生写好开理报告,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1、创新选题、合理定题进行开题报告写作的首要工作是指导学生进行选题,确切的说是进行论文方向的选择.这是正式书写开题报告前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予以重视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对自己课月的研究方向渐渐清晰,脉络更加分明.确定论文写作方向一般有两种方式:"由面及点式"和"由点及面式".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选题思考过程.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的选题方向主要有:语言学方向,翻译方向,文化方向,文学方向和教学法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先选择一个大的方向,最终确立题目,这就是所谓的"由面及点式"的选题思路.例如,学生首先可以确定自己选越方向为文学,然后,在众多英美文学作品中选择自己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简爱》,最后通过材料搜集、调查研究,找到自己的学术兴奋点,并最终确立题目《分析海伦的性格特征》。
比如说学生可以先选择《简爱》这部作品,然后确立写作方向.如果对作品语言分析,修辞特点分析,则可划分到语言学方向;如果是对其电影版本的台词翻译进行分析,那划分到了翻译方向:还可以通过这部作品分析中西方爱情观或中西方女性独立惫识,这就归为文化方向.这种"由点及面式"的选择思路往往比较适合平时学习注愈积累、善于思考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普于发现间理和解决问瓜,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指导得当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努力,往往会写出比较优秀的毕业论文。
英语教学开题报告7篇
英语教学开题报告英语教学开题报告7篇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英语教学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英语教学开题报告1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的课题《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问技巧研究》是经市教育局批准的市级微型课题。
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开题,现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提问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通过思维辨析或动手活动最后得出答案,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现阶段提问的类型通常分为两种,一是封闭式:答案是固定的,是有限制的,是在提问时给对方一个框架,让对方只能在框架里进行回答的;二是开放式:答案是多样的,没有限制,没有框架的约束,可以让对方自由发挥的。
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课堂提问方式最多的往往是第一种类型:如要求学生对是非作出判断,其典型提问方式是“对不对?”“是不是?”。
这类问题,往往容易让学生陷入思维惰性,难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或者要求学生通过记忆,背诵作叙述性回答,其典型提问方式是“是什么?”。
这类问题能训练学生的记忆力,但同样不易激发创造性思维。
另外,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往往没有提问的机会,学习显得很被动。
关于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
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问的技巧,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目的及意义。
此次课题研究我想要努力达到以下目的:1、通过研究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英语课堂提问技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英语开题报告对整个研究英语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希望你们喜欢。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题目:试论英汉语中含数字习语的翻译策略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一)选题的背景:英语和汉语均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语言之一,它们在长期的发展中积淀了大量的习语,其中包括含数字的习语。
数字习语是指含有基数词和序数词的习语,是习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英语和汉语中,含数字的习语都占据了重要地位。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各国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也空前的多了起来,英汉习语研究领域也相应地出现了新的气象。
作为英汉习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数字的习语也成了中外学者着力研究的对象之一。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含数字习语的翻译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探讨与研究。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含数字习语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对习语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的习语研究通常以L. P. Smith于1925年发表的《词与习语》(Words and Idioms)一书作为开始。
他探讨了习语的来源与结构,根据习语的意象进行分类,并指出习语的基本特征:习语的意义不是它组成词的意义的总和。
他指出:“习语的含义是不透明的,可以用来表达决心,愤怒,谩骂的内心情感,体现了英语词汇在习语中的巧妙用处” 。
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C. F. Hockett强调了语境在识别和解释习语中的重要地位,解释了习语的深层结构和语义特征,使得习语的定义开始走向规范化。
到了20世纪60年代,具有整体性、凝固性的习语受到Chomsky 生产语法理论的影响,其研究陷入了僵局,但始终没有停止。
直到以B. Fraser为代表的语言学家提出了习语固定性等级理论,承认习语的固定性,但认为习语仍具有转换潜力,习语的研究再次得到了关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习语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英语师范开题报告范文样本(通用3篇)
英语师范开题报告范文样本(通用3篇)英语师范开题报告范文样本第1篇This is a story from makedo studio about the _drunken pottery_ of chrysanthemum Kete. The Ma family is a literati family and a chrysanthemum lover's family. In this story, the contemporary Lord Ma Zicai hears a unique species and is more enthusiastic about this plant than previous generations.When he is free in Jinling City, he rushes there to buy two. On the way back, he sees a handsome young man riding behind a covered carriage. His surname is Tao.The girl in the car is his sister Huang Ying. They are going to move out of Jinling and stay in Ma Ying Nine's invitation to find a new place to live. The two settled down in the south yard.Ma's girl often picked up the withered plants discarded by the horses and replanted them in front of the house the next day. Before long Huanying's flowers were widely known in the local area, many people bought them. Until long Huanying's wife died of illness, Ma Ying married a flower lover.Huang Ying drank and played chess by the chrysanthemum every day. One day when he was drunk, the young man tripped over and the horse couldn't believe his eyes. The young man felldown and planted a huge chrysanthemum in it.He ran to report to his wife. The wife rushed out and picked a flower she had put in her clothes. At dawn, Ma Yingjiu saw the young man lying on the ground sleeping soundly.He realized that his brother and sister were chrysanthemum essence. But the second time his younger brother was drunk, he turned into a plant, but the young man could not change back to the shape of a man. His sister was from the plant It kept a long root, and soon became a unique species.It germinated, grew and blossomed, and the aroma of wine overflowed. Later generations became _Zui Tao_.中文翻译:这是来自MakeDo工作室的一个关于菊花科特有物种“醉陶”的故事马家是一个文人家庭,也是一个菊花爱好者的家庭。
英语教学实践的开题报告(3篇)
第1篇Abstract: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and develop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English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a Chinese educational setting. The research will focus on identifying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Chinese students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proposing innovative methods to enhance their proficiency. The study will involve a mixed-method approach, combin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The findings are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structured English teaching program that is tailored to the needs of Chinese learners.Introduction: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he globalized world cannot be overstated. As a gateway to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knowledge, English has become a vital skill for students worldwide. In China, the government has implemented various policies to promot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and English has become a compulsory subjec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owever, despite the widespread efforts, many Chinese students still struggle with English language acquisition. This study seeks to address this issue by exploring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hat can be implemented in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context.Background:The Chinese educational system has traditionally focused on rote learning and memorization, which often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critical thinking and communicative skills. Moreover, the lack of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in the classroom, coupled with the heavy emphasis on tests and exams, can create a stressful learning environment. This study aims 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 by investigating and implementing teaching strategies that foster a more interactive and engaging learning experience.Objectives:1. To identify the specific challenges faced by Chinese students in learning English.2. To explore and evaluate different teaching strategies that can be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in a Chinese educational setting.3. To develop a structured English teaching program that incorporates innovative methods to enhance language acquisition.4.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teaching strategies through pre-and post-tests and student feedback.Methodology:This study will adopt a mixed-method approach, combining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echniques.Quantitative Data:- Pre-and post-tests: A standardized English proficiency test will be administered to a sample of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This will help measure the improvement in thei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Surveys: A survey will be conducted to gather data on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English learning, their learning styles,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Qualitative Data:- Interview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ll be conducted with a selected group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gain insights into their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s: Observations of English language classes will be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Literature Review:The literature review will cover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s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task-based learning,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language learning.-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Chinese students in learning English.Expected Outcomes:- Identification of key challenges in English language acquisition among Chines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a structured English teaching program incorporating innova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Enhanced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among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study.-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ors and policymakers on improving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ese schools.Timeline:- Month 1-3: Literature review and data collection tools development.- Month 4-6: Data collection (pre-tests, surveys, interviews,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s).- Month 7-9: Data analysis and initial findings.- Month 10-12: Finalization of the English teaching program and dissemination of findings.Conclusion:This study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by exploring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hat can be adapted to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context. The findings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educators, policymakers, and students alike,ultimately leading to improved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a more engaging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Chinese learners.第2篇Abstract:This research proposal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 as a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LT). The study will explore how PBL impacts students’ language acquisition,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engagemen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Through a mixed-methods approach, this research will seek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best practices for implementing PBL in ELT settings and identify potential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The findingsof this study are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the ongoing discourse on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inform ELT practitioners on the integration of PBL into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Introduction: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LT) has witnessed a plethora of teaching methodologies over the years. Among these,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 has gain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due to its potential to foster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and promote 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s. PBL is an instructional approach that emphasizes active learning, problem-solving,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students (Krajcik & Blumenfeld, 2006). This study seek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PBL in enhancing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an ELT context.Literature Review:The literature on PBL in ELT is extensive and diverse. Several studies have highlighted the benefits of PBL in promoting language acquisit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student engagement (Bereiter & Scardamalia, 1993; Herrington & Oliver, 2000; Rothery, 2000). For instance, Herrington and Oliver (2000) found that PBL enhances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skills and engagemen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Similarly, Rothery (2000)reported that PBL promote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cultural awareness among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Despite these positive findings, some researchers have raised concerns about the challenges of implementing PBL in ELT settings (Means, Toyama, Murphy, Bakia, & Jones, 2010). These challenges include lack of teacher training, time constraints, and the need for well-defined learning objectives (Means et al., 2010).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his studywill expl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PBL in ELT and identify potential solutions to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educators.Research Objectives:1.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on students’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an ELT context.2. To explore the role of PBL in promot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mong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3.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BL in ELT settings.4. To propose best practices for implementing PBL in ELT and offer solutions to potential challenges.Research Questions:1. How does project-based learning impact students’ languageacquisition in an ELT context?2. What is the role of PBL in enhanc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mong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3. What are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PBL in ELT settings?4. What are the best practices for implementing PBL in ELT, and what are the potential solutions to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educators?Methodology:This study will employ a mixed-methods approach, combin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to ga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PBL on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Quantitative Data:1. Pre- and post-tests: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PBL on students’ language acquisition, pre- and post-tests will be administered to a sample of students. The tests will cover various language skills, suchas reading, writ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2. Surveys: A survey will be distributed to students to gather data on their engagement in PBL activities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teaching method.Qualitative Data:1. Interviews: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ll b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ir experiences with PBL and 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its effectiveness.2. Observation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will be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BL in real-time and identify best practices.Data Analysis:Quantitative data will b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s, and ANOVA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PBL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Qualitative data will be analyzed using thematic analysis to identify patterns, themes, and insights.Expected Results: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yield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iveness of PBL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e findings will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how PBL can be integrated into ELT curricula and offer practical guidance for educators looking to implement this teaching method in their classrooms.Conclusion:This research proposal outlines a stud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By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PBL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student engagement, this study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ongoing discourse on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in ELT.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ill inform educators and policymakers on the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of implementing PBL in ELT settings and offer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teaching method.References:Bereiter, C., & Scardamalia, M. (1993). The psychology of written composition.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Herrington, J., & Oliver, R. (2000). An instructional design framework for authentic learning environment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3(3), 84-94.Krajcik, J. S., & Blumenfeld, P. C. (2006). Project-based learning: A research synthe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41(4), 5-32.Means, B., Toyama, Y., Murphy, R., Bakia, M., & Jones, K. (2010). 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in online learning: A meta-analysis and review of online learning studies.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Planning, Evaluation, and Policy Development.Rothery, J. (2000).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the ESL/EFL context. ELT Journal, 54(1), 39-46.第3篇Abstract:This research proposal aims to investigate and develop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study will focus on identifying the current challenges faced by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and students, exploring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proposing practical solution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The proposed research will involve a mixed-methodsapproach, including surveys, interviews,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s, to gather comprehensive data and insights.I. Introduction1. Background:In the rapidly globalizing world,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as a global lingua franca cannot be overstated. English proficiency is crucial for personal, 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However, thetraditional methods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have often failed to cater to the diverse needs and learning styles of students. This has led to a growing demand for innovativ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that can engage students and promote language acquisition.2. Purpose of the Study: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and develop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at can enhance student engagement, improve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cater to the needs of diverse learners. The study will also aim to provide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to adapt their teaching methods to the changing educational landscape.3. Research Questions:- What are the current challenges faced by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21st century?- What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can be implemented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How can these methods be adapted to cater to the diverse needs and learning styles of students?- What are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implementing these strategie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II. Literature Review1. Theoretical Framework:The study will be guided by the follow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s:- 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 approach, which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 approach, which focuses on the use of real-life tasks to promote language learning.- The Social Constructivist Theory, which suggests that learning is an active process that involves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throughsocial interaction.2. Current Trend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 The emphasis on flipped classrooms and blended learning.-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ized learning and adaptive technology.III. Methodology1. Research Design:The study will employ a mixed-methods approach, combin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This will allow fo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Surveys: A questionnaire will be distributed to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gather data on their experiences, challenges, and preferences.- Interviews: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selected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ll provide qualitative insights into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s: Observations of English language classes will help identify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areas for improvement.3. Data Analysis:Quantitative data will be analyzed using statistical software, while qualitative data will be analyzed thematically to identify patterns and trends.IV. Expected Outcomes1. Identification of Challenges:The study will identify the key challenges faced by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21st century.2.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Strategies:Based on the findings, the study will propose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at can be implemented in classrooms.3.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The research will provide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on how to adapt their teaching methods to the changing educational landscape.V. ConclusionThis research proposal outlin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aimed at explor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21st century. By addressing the current challenges and identifying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the study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engaging and effective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students.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will be valuable to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educators, and policymakers, as they work towards creating a more inclusive and effectiv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一、选题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语言之一。
因此,学习英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我所在的学校开设了英语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英语人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英语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教学模式,以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
二、选题意义本文的选题《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旨在通过对英语专业的研究和分析,探讨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英语专业的深入了解,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选题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英语专业的概况:主要介绍英语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
2. 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分析并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探讨二者的优缺点。
3. 英语专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社会需求和英语专业的特点,探讨未来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4. 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分析英语专业学生目前的就业方向和未来的就业趋势。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和分析,结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实地调研,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以支持本文的研究和分析。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预计可以深入了解英语专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探讨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提供参考和建议。
六、参考文献1. Wang, L. (201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English majo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UK.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 11(3), 45-54.2. Li, J. (2020).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nglish major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English Teaching, 33(2), 67-72.。
英语专开题报告范文本
英语专开题报告范文本摘要:一、引言1.英语专业的重要性2.开题报告的意义二、研究背景1.英语学习现状2.专四、专八考试重要性三、研究目的1.提高英语水平2.应对专四、专八考试四、研究方法1.学习策略2.实践应用五、研究步骤1.调查分析2.制定计划3.实施与调整4.成果评估六、预期成果1.英语水平提升2.考试取得好成绩3.形成一套有效学习方法正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语言,在我国的地位日益重要。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如何提高英语水平、应对专四、专八考试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为此,本开题报告旨在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英语,以达到提高英语水平和应对专四、专八考试的目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英语学习的现状。
在我国,许多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听力理解能力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探索一套适合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
其次,专四、专八考试是衡量英语专业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准。
通过对历年考试题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要想在专四、专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提高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本研究将重点关注如何提升这些方面的能力。
为了实现研究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首先,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需求和困难;接着,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然后,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调整和完善学习方法;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以验证本研究的效果。
本研究预期能带来以下成果:一是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使他们能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更好地运用英语;二是帮助他们在专四、专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亮点;三是形成一套可复制、具有实用性的英语学习方法,为今后英语教育事业提供参考。
总之,本开题报告将从实际出发,探讨英语专业学生如何提高英语水平和应对专四、专八考试。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和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一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
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 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 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 tradition) 。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70 年代以后, 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
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 到2000 年9月为止, 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 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 其中1970 年以后为126 部, 仅90 年代就达59 部, 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 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英语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0篇)
英语课题开题报告英语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0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课题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语课题开题报告篇1一、研究目的1、调查分析总结初中英语教学中一线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制作调查表,对我校全体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形成汇总数据,得出教师常用的导入法。
2、分析比较常用的不同类型的各种导入方法特点、功能的异同,研究根据学生心理和教学内容合理选用行之有效导入方法的策略,并跟踪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运用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评价。
3、借鉴校内外优秀导入案例,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导入方案设计的自主创新实验研究。
4、加强课堂导入的个案分析,注重研究和推介的灵活巧妙的新方法、新手段总结经验,探索有效课堂导入策略,指导教学实践,引领我校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
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
二、研究内容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手段,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学生重塑自信,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
因此,本次主要研究:1、英语听说课导入方法探究(付宝琴)2、英语阅读课导入方法探究(顾相娥)3、英语写作课导入方法探究(徐潇)4、英语练习课导入方法探究(徐美琴)5、英语复习课导入方法探究(骆云宝)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实践法通过英语教学活动进行“小课题”的研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问卷调查法调查我校英语教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及想法,了解学生在不同英语课堂导入情况下的收效及存在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3.文献资料法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国内外学者专著、论文和资料。
通过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们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怎么写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怎么写----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篇一:设计毕业论文题目(外文) Analysis of English idioms and proverbs题目来源开题时间 2008.03.10选题的原因、基本内容:英语成语(idiom)是英语的核心与精华。
其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如果能在文章、谈话或对外交往中,恰当地加以运用,会大大增加语言的表达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是英国艺术宝库的瑰丽明珠。
英语谚语的句式特点是句式简单,语言精炼,富于形象比喻,充满浓郁的民族色彩。
学习和研究英语谚语有助于启迪思想,开拓视野,了解英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英国人民的人生哲理,同时还可以学到生动活泼的大众语言。
本文通过比较英汉成语及谚语这两种语言的相似及不同之处,详细的介绍英语成语及谚语。
第一部分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谈谈英语成语及谚语的基本特色;第二部分谈及英语成语及谚语的一般翻译方法和翻译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关资料收集情况:陈亚光。
小议英谚语和成语的创新。
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3。
黄粉保。
英汉成语翻译漫谈。
云梦学刊,1999/2顾雪梁。
语成语英译探索。
广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2。
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
《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中国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8杨永和。
英语谚语的修辞特点研究。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0/3。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篇一:提纲Thesis statemen:This essay discourse the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and proverbs. and from the society culture to find out the basic different between Chinese.OutlineⅠ. Introduction: For Chinese stude nts, English idioms and proverbs is a stumbling block. S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lation of idioms and proverbs should be studied.Ⅱ.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Idioms and Proverbs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idioms1. Simple but Rich2. Harmonious Phonology3. Vivid MetaphorB.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proverb1. Concise and Clear2. Symmetrical sentence pattern3. Rich and Varied RhetoricⅢ.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and ProverbsA. The theories of translation1. Literal Translation2. Free Translation3. Mecha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synonym Chinese proverb4.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B. The points of translation1.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of proverbs prohibited2. The translation of proverbs to keep the original text style3. The translation of proverbs to notice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4. The translation of proverbs to notice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Ⅳ. Conclusion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篇二:研究设计论文题目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of Gothicism in Wuthering Heights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
开题报告范文(英语专业用)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From Reading to Writing: an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ApproachinImproving Students’EFLWriting inSenior High Schools
题目类型
囗 理论研究 应用研究 囗 设计开发 囗 其他
7.3Ways ofadaptingreading-to-writing approach
7.3.1 Pre-writing reading
7.3.2 Writing from reading
7.3.3 Post -writing reading and rewriting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1)研究方法
s.bu.no.least.the.don’.kno.ho.t.appl.th.material.the.hav.rea.t.improv.thei.writin.abilit.thoug.the.hav.rea..lot.
5.1 The necessity of reading-to-writing
5.2 The feasibility of reading-to-writing
6.Th.advantage.o.applyin.reading-to-writin.approach
6.1 The definition of reading-to-writing approach
7.1.1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reading and writing
7.1.2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intensive reading and extensive reading
英语课题开题报告模板(精选7篇)
英语课题开题报告模板(精选7篇)英语课题模板篇1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并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便是其中的一种,许多老师都运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比如班额大成员的,经常顾此失彼,部分合作学习习惯不好,最终造成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避免采取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和小组合作学习。
作为当代主流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学会如何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例如学会模仿、倾听、尊重等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课题提出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和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会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口头语言作为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担负起个人社会交际的重任。
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语言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课题研究设计研究目标与预期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即科学合理的分组,包括固定分组和动态分组。
再次,明确小组分工,培养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序表达、积极参与与合作的习惯,接着,科学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拓展创新任务,进行方式多样的科学评价。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安排第一阶段:准备学习阶段(20xx.12)依据区教研室的评审意见,认真做好研究的起步工作:学习有利于本课题的研究理论资料,进行理论储备,搜集学生信息,做出合理分组。
英语课题开题报告(共7篇)
篇一:英语课题开题报告文档“传统初中英语教学的继承与创新”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云阳县小江中学课题组执笔赵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老师们: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的四、课题研究的依据、方法、步骤、措施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在近10年的英语教学生涯中,我们常常在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与素质背景教育下的英语教学彷徨。
在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下,我们为了应试一味的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其实,在此过程中,我们内心感到深深的不安---因为我们知道,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个性与天性在被埋没。
近年来,素质教育逐渐走进我们的教学中。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尝试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传统初中英语教学的优势与继承传统英语教学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它通常运用“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五步教学法。
①从传统英语教学步骤上。
传统英语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简称为主复新巩布五步骤。
事实上,这五步骤是一个很为科学的步骤。
②从传统英语教学的教师角色定位上。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及时地更改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利用教师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对课文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
③从传统英语教学的某些教学方法上。
在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强调学生的朗读,背诵与记忆。
事实上,在学习语言中,朗读,背诵与记忆是一个基本的,不可或缺的能力。
在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法中,有许多是我们在现阶段的英语教学中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二)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创新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具有它无可争议的优势,但是,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传统英语教学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在此种形式下,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苦学苦练,轻课堂教学的不断提高。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模板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模板作为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英语专业开题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模板一立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研究环境对于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发挥环境对教育教学好的方面的影响,总结环境对教学有利因素,改善英语教学环境,探索创新式英语教学的途径方法,优化教学结构和策略,另一方面就环境对英语教学影响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和误区进行分析,找到解决办法,使环境能够更好的与英语教学相结合,达到最佳的效果。
立论根据及研究创新之处在这我们谈的环境广义的讲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狭义的讲是指汉语环境。
期中汉语环境有包含在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中,我们在此研究下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发挥环境对英语教学有利的方面,避免不利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参考文献目录(参考文献至少五篇)[1]余强编著.双语教育理论基础[M].江苏教育出版社[2] SongZhiPing.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daily communication with [M]. 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press[3] brown &yule. Discourse analysis university English. Extensive read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技术路线及可行性论证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教育资料,找出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2、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学生、家长了解环境对英语教学影响的现状。
3、总结归纳法:对环境对于英语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以上方法皆可在单位教学中进行,能够解决论文所需要的证明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此处应该标出何时完成开题报告,何时写好初稿等)总体安排:2019.8-至今进行以下活动。
英语课题开题报告15篇【1】
英语课题开题报告15篇英语课题开题报告1题目: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一、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渐渐提高和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英语为主导的外语教育已经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据一项研究显示,“听”占人们日常语言活动的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
由此可见,“听”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听力作为语言输入、信息输入的过程,在英语学习以及英语的实际运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听力测试作为一种常见的英语考试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把握,考查学生对英语日常交流的理解能力。
中学阶段,听力水平也是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英语能力的基本要求。
因此,怎样运用有效的听力教学策略帮忙学生提高听力水平是学生和老师都特别关心的问题。
二、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一)中学生英语语言基础学问积累不足,对材料所涉及的背景文化学问储备量小,必备的语音学问缺乏,辨音能力差,词汇量小。
(二)英语听力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以听录音核对答案为主,学生对听力易产生厌倦与畏难情绪。
(三)听力训练时间不足。
三、本课题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一)通过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和发觉可行的、有效的策略,让老师在听力教学中有的放矢,正确引导。
(二)帮忙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把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成果,避开聋哑英语的消失,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一、听力水平在人们日常生活交际活动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也是读和写的基础。
二、依据陕西省高考新动态,高考英语将于20xx年恢复考查英语听力。
三、由于近几年陕西省高考不考英语听力,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把留意力放在了阅读、语法、词汇和写作方面,因此学生的听力能力相对较弱,亟待提高。
四、由于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都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的,如何通过有效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已成为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_学习总结_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
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开题报告要怎么写呢?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开题报告的优秀范例,一起来看看吧。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1,研究来源及其意义:长期以来,由于多年根深蒂固的传统的教授语言的方法束缚,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脱离了"培养阅读能力"这一主要任务,成了专为应试服务的逐句翻译和烦琐的语法分析.其现状主要表现为:阅读课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重教师的导向,而轻学生的主体性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其结果是,不仅忽略了课堂提问在阅读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简单地模仿句型,而且学生普遍存在对整篇文章的综合理解,阅读速度慢,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参与阅读教学的兴趣,阅读课堂呈现单调乏味的现象.这种现状已经阻碍了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新课标的精神,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且新编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以阅读课为中心,突出了高中阶段阅读教学的中心地位,体现了"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的原则.有此可见,英语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其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培养语言学习能力.而课堂提问则关系到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是阅读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课堂体温,是一种教学活动过程.通常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提高分析能力,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阅读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的一种教学手段.这也正是顺应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那样,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来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和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同时,通过课堂提问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也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本理念.据此,为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模式,我们在进行阅读课堂教学时,在阅读前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sefc教材所提供的文章内容广泛,体裁丰富,其中以叙述和论证体为主,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设计不同的问题,体现出不同体裁的特点.教师还应把课堂作为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舞台,把课文内容作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议论,评价,延伸和借鉴等言语实践活动,从而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其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国外一些语言学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从不同角度探讨研究第二语言的阅读过程,创立和丰富了外语阅读教学理论.语言学家卢利亚认为:"复杂的阅读理解至少有三个环节组成区分单词的确切意义;把握词与词之间的句法关系以及由词组成的复杂的结构."他的话指出了阅读理解过程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1967年goodman借助心理语言学的观点,提出了崭新的阅读理论,他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是作者,语言信息,和读者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阅读理论的探讨不断深入.20世纪80年代初,carrol等人提出了"现代图式理论".它强调了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在国内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阅读教学模式方面,则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模式,认为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子是先教单词,再讲句子,ZUI后扩展到全文.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强调"reading is a psycholingual guessing game"此外,国内的阅读教学理论也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倡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通过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来获取文章信息,掌握语言知识,培养其阅读能力.随着国内外对阅读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将会变得显著突出.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使其能创造性地解决课文话题所引出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由应试向素质教育转变,将成为一个备受注目的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本课题拟在外语教学法的范畴内,通过探讨如何运用课堂提问技巧,一方面为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更快,更准确地把握对文章的综合理解,更好地获取文章的内在信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本课题的内容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出现很少,而本课题的研究将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也为广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技巧提供了一项参考.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将会十分显著.2,研究目标:针对课文内容的不同,在阅读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精心设计问题,为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使其能够带着疑问对文章进行阅读,并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直接使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回答问题,分析问题或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限度地获取文章的内在信息,提高其阅读速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改善阅读课堂教学的质量.3,研究的内容:主要探讨如何在阅读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设计课堂提问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阅读教学,在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课题研究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对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来改善阅读教学的必要性.(2),根据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探索和总结适合于阅读教学的课堂提问的技巧特征.(3),总结和探索在阅读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课堂提问的技巧能否有利于优化阅读课堂教学的各环节.4,研究的方法和手段:(1),方法:调查法,归纳总结法,例证法,教学观摩法,查阅文献资料法.(2),课题的研究手段主要是以实际应用为主,兼以完善这一理论研究.5,研究的进度安排:统一按照院系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安排,并结合论文写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完成论文协作的每项步骤.参考文献:1. 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 上海: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XX2.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XX3. 胡春洞,王才仁.英语阅读论[m].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4.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年10月第1版5. 施建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五种问题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XX(2): 41.6. 迟克晓.设计创新问题优化教学环节培养创新思维[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XX(7): 128.7. 沈正南.高中"开放式"课堂教学初探[j].中小学外语教学,XX(4): 11.8.何文琴.高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初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XX(2):18.9.杨李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天津教育,XX(11): 54.10.范煜华.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中小学外语教学,XX(6): 22.11.余冰清,谢建珍.充分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XX(6): 21.12.孙曼丽.高中阅读课导入与小结的创新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XX(9): 21.13. 周春敏.谈谈高中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XX(5): 20.14. 林松青.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XX(9): 56.15. 葛文山,朱俊爽.浅谈课文教学中问题的设置[j].中小学外语教学,XX(3): 6.16. 朱惠芳.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调整阅读教学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XX(9): 24.17. 杜星.讨论式教学在sefc教材中的运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XX(3):13.18. 鲁芬芬.高中英语阅读课教法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XX(11): 17.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Optimism in Pollyanna研究目的和意义:拉伯雷曾经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英语教育专业开题报告范例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设计原则进行再探究,并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为实例研究本教学法与教材之间的关系,论述在英语课堂中,如何优化教材进行更为有效的实施任务型教学。
具体目的有以下几点:1、探讨任务驱动型教材最显著的特点;2、探讨《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特点;3、在任务型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优化《牛津高中英语》教材;4、探讨任务驱动型教材的科学运用。
(二)研究的意义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因而教材之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材改革推动教学改革。
实践证明: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应运而生,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说是任务驱动型的教材,也让师生受益匪浅;但是仅就本教材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任务型教学和教师如何更好地使用教材为任务型教学服务,还值得我们不断反思教材设计和教学使用,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利用新教材优化整个任务型教学过程。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在国外的研究中,Skehan(1998)客观地提出任务的五个主要特征:(1)意义是首先的;(2)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3)与真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关系;(4)完成任务是首先的考虑;(5)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
而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将任务置于教学的法焦点,是交际式教学法之一,其主要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Swain(1985)认为,“只有理解性输入而没有语言输出则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输入和输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同等重要”。
Long(1985)提出的互动假说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变化性的互动”,“变化性的互动”可使输入成为可理解性的,可理解性的输入有利于语言习得。
Vygotsky(1925)则特别强调学习的社会性以及教师和同伴对促进个人学习所起的作用。
而Willis(1996)提出了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五项原则,并根据这五项原则,Willis设计了任务型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设计原则进行再探究,并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为实例研究本教学法与教材之间的关系,论述在英语课堂中,如何优化教材进行更为有效的实施任务型教学。
具体目的有以下几点:1、探讨任务驱动型教材最显著的特点;2、探讨《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特点;3、在任务型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优化《牛津高中英语》教材;4、探讨任务驱动型教材的科学运用。
(二)研究的意义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因而教材之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材改革推动教学改革。
实践证明: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应运而生,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说是任务驱动型的教材,也让师生受益匪浅;但是仅就本教材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任务型教学和教师如何更好地使用教材为任务型教学服务,还值得我们不断反思教材设计和教学使用,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利用新教材优化整个任务型教学过程。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在国外的研究中,Skehan(1998)客观地提出任务的五个主要特征:(1)意义是首先的;(2)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3)与真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关系;(4)完成任务是首先的考虑;(5)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
而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将任务置于教学的法焦点,是交际式教学法之一,其主要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Swain(1985)认为,“只有理解性输入而没有语言输出则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输入和输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同等重要”。
Long(1985)提出的互动假说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变化性的互动”,“变化性的互动”可使输入成为可理解性的,可理解性的输入有利于语言习得。
Vygotsky(1925)则特别强调学习的社会性以及教师和同伴对促进个人学习所起的作用。
而Willis(1996)提出了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五项原则,并根据这五项原则,Willis设计了任务型教学模式。
(二)国内研究课程标准寻求教学的变革,而教学改革必将带来教材的变革,因此教材在这场改革中显得至关重要。
国内学者乔爱玲认为评价一套教材编写的优劣与合适与否,首先要看教材编写的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是否合理,是否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而刘道义更是根据以往关于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和英语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提出了从十个方面来衡量和评价一套教材质量的高低:发展性,思想性,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先进性,实践性,评价性,创造性,拓展性。
另外一些专家和教师利用国外专家的研究成果来评价国内英语教材,比如徐锦芬和肖蝉(2001)利用Hutehinson和Waters 的对照法评价《大学英语》听力教材。
翟康(2008)利用MacDonald和Shaw 的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教材评价方法评价了《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教材第四级》。
这属于应用性研究,提供了一个运用国外教材评价理论来评价国内英语教材的具体范例。
还有一些国内的专家学者引入国外专家学者的观点,比如,华南师范大学何安平(2001)教授在<外语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一书中详细介绍了Sheldon(1988)的一份较为详细的英语教材评价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2002)在《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一书中针对教材的外部评价.专门介绍了Grant(1987)所提出的关于教材选择的三个评价表。
夏纪梅(2003)在《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一书中介绍了Genesee(1996)的教材适用性评价,并介绍了Ur(1996)关于教材评价表或调查问卷设计的步骤。
这些介绍使我们了解到国外教材评价的理论,有助于国内学者进行教材评价研究。
这些也是迄今为止国内英语界出版的为数不多的关于英语教材评价的专著。
其中程晓堂在引人国外专家学者关于教材评价的观点之后.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自己对于教材评价的系统化,且具有原创性的观点。
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国内英语教材评价系统化的研究。
程晓堂(2002)在《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一书中把教材评价的方法归纳为两大类:随意的印象性评价和有系统的评价,其中有系统的评价又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他同时对于教材的定义,教材评价的作用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这属于原创性的基础理论研究。
由此可见,英语教材评价国内研究逐渐从应用性研究走向基础理论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本文拟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重研究高中英语教材(本文以《牛津高中英语》为例)与任务型教学思想和方法,并分析两者之间紧密的关系,同时探讨在任务型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材应如何使用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措施。
本文首先对二语习得理论和任务型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同时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研究《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特点,并以课堂案例的观察研究和教案的文本分析研究探讨任务驱动型教材所具有的特点,从而得出以《牛津高中英语》为教材进行任务型教学的优缺点,以期对如何科学地优化教材提出建设性意见,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任务型教学,优化二语习得的效果。
四、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一)进度2011年2月26日之前完成开题报告网上提交3月1日之前向指导教师提交论文提纲,并确定论文总体思路4月12日之前完成论文初稿写作,并提交指导教师审阅5月22日之前修订初稿,完成终稿5月22-30日论文答辩(二)实施方案1.继续深入学习任务型教学理论,研究分析《牛津高中英语》,分析各自特点;2.对以《牛津高中英语》为教材的教案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以它作为教材在贯彻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成功经验及其存在的问题;3.根据所研究分析成果,采用上述研究方法,提出任务驱动型教材的特点及其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4.有针对性的提出《牛津高中英语》作为教材如何贯彻任务型教学的意见和措施;5.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并对论文初稿进行必要修改,最后定稿。
(三)论文大纲1 引言1.1 研究意义1.2 研究内容和方法1.3 重要概念2 相关理论2.1 二语习得理论2.2 任务型教学理论2.3 教材设计的依据3 《牛津高中英语》的分析研究3.1 本教材教学教案的分析研究 3.2 本教材课堂教学的调查研究3.3 本教材使用中的经验总结4 结论与建议5 研究局限和进一步研究的设想和建议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五、参考文献:1.Ellis, R. Task-based Language and Teaching[M].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2003.2.Nunan, 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Classroom[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3.Richards, J. and T. Ro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Teaching[M]. Cambridge: CUP. 2001.4.Skehan, P. A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basedinstruction[J]. Applied Linguistics.1996(17).5.Wills, D.A.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 London: Longman,1996.6.白民君.以《高级英语》为切入点论教材与教学的关系[J].教育与职业,2010(12).7.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8.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9.何安平.外语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10.胡九华.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到教学--以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为例[J],化学教育,2008(9).11.黄显华.寻找课程论和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李晓辉.试论教材与教学的关系[J].学科教育,1999(9).14.刘道义.浅议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4(12).15.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16.王守仁,何锋.牛津高中英语,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7.乔爱玲.从外语教材编写的宏观设计与微观设计评估教材[J].山东外语教学,2002(3).18.孙平华.国外英语教材评价标准综述[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3(3).19.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0.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21.赵勇.几个国外英语教材评估体系的理论分析—兼谈对中国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6(3).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年月日院(系)审查意见学院领导(公章):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