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其他资料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其他资料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旨在探讨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与设计。
首先,我们将介绍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包括其材料特性、施工工艺以及结构稳定性等方面。
接着,我们将分析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在不同建筑类型中的应用实例,探讨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此外,我们还将就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和施工技术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过程。
同时,我们将设置设计项目,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具备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的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课程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人才。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下册课程设计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下册课程设计课程简介这门课程旨在教授学生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设计原理和实践技能。
课程将基于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涵盖混凝土和砖块的性质以及构造、设计和分析等方面。
课程内容第一章:混凝土的基本性质本章主要介绍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和强度等基本知识,包括混凝土的原材料、制作方法、干燥收缩、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
第二章:混凝土的设计和分析本章主要介绍混凝土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包括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受力分析、抗震设计和钢筋混凝土梁、柱和板等结构的设计方法。
第三章:砌体的基本性质和结构本章介绍砖块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特点,包括砖块的分类、制作、性质和强度等,同时还介绍了砌体墙的构造和设备。
第四章:砌体墙的设计和分析本章主要介绍砌体墙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包括砌体墙结构的构造、设计原则和分析方法,以及如何选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进行砌体墙的施工。
课程设计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掌握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设计原理和实践技能,包括混凝土和砌体构造设计、计算和分析等方面,并具备独立设计和施工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能力。
课程结构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堂教学在此阶段,教师将讲授混凝土和砌体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包括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和强度分析、混凝土结构的分析、设计和抗震设计等方面,同时还将介绍砌体墙的构造和设备,以及砌体墙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第二阶段:实验操作在此阶段,学生将进行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设计和制作,并进行一系列实验操作,例如混凝土强度测试、砌体墙构造和施工实验等。
第三阶段:设计实践在此阶段,学生将根据学习和实验的内容,进行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设计和实践操作,例如混凝土梁、柱、板和砌体墙等的设计和施工实践。
第四阶段:总结和评估在此阶段,学生将对自己的设计实践和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并对所获得的结论进行论证和分析。
课程要求1.学生需要严格遵守课程要求,参加全部课程、实验和实践操作。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1)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1)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与砌体结构课程的设计要点。
通过该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和砌体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目标- 学生应能够理解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和砌体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学生应具备设计和计算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和砌体结构的能力;- 学生应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建筑结构问题。
课程内容1.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设计:- 钢筋混凝土的性质和材料选用;- 结构荷载的计算和分析;-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梁、柱和基础的设计计算;-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施工要点;-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
2. 砌体结构设计:- 砌体材料的性质和选用;- 结构荷载和力学性能的计算;- 砌体结构的基本原理;- 砌体墙体和承重墙的设计计算;- 砌体结构的施工要点;- 砌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分析。
课程设计要求1. 学生应完成一项针对实际建筑工程的设计任务,包括结构设计和计算;2. 学生应提供详细的设计报告,内容包括设计思路、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3. 学生应将设计方案应用到实际建筑结构中,并进行施工监督和质量检查;4. 学生应参与小组讨论和演示,分享设计思路和经验。
考核方式本课程将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考核:- 设计报告评估:包括设计方案、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的详细报告;- 课堂参与度:包括小组讨论和演示的积极参与程度;- 项目实施和监督:对学生实际应用设计方案的质量和进展进行评估;- 考试测验:对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考察。
结论通过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与砌体结构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设计和计算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和砌体结构的技能,为实际建筑工程提供有效的设计方案。
此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钢筋混凝土框架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1)

钢筋混凝土框架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1)介绍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钢筋混凝土框架与砌体结构的设计原理和实际应用。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研究到如何设计和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各个构件,以及如何应用砌体结构进行建筑的施工和维护。
设计要求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 选择一个适当的建筑结构类型,可以是住宅楼、商业建筑或者工业建筑等。
2. 进行必要的场地调研和基础设计,确定建筑结构的基本参数和布局。
3. 设计和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主要构件,包括柱、梁和板等。
4. 设计和计算砌体结构的墙体,包括外墙和内墙的布置和尺寸。
5. 进行结构的计算和分析,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 绘制出钢筋混凝土框架和砌体结构的施工图纸,包括平面布置图和细部构造图等。
成果展示学生需要提交以下成果:1. 设计报告,包括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和计算结果。
2. 结构施工图,包括平面布置图和细部构造图等。
3. 结构计算表,包括各个构件的尺寸和钢筋计算结果等。
参考资料1.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 《建筑砌体结构设计规范》3.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时间安排本课程设计预计需要4周时间,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1周:完成场地调研和基础设计- 第2周:设计和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主要构件- 第3周:设计和计算砌体结构的墙体- 第4周:进行结构的计算和分析,并完成成果展示的准备工作总结通过完成本课程设计,学生将深入学习钢筋混凝土框架和砌体结构的设计原理和实际应用,提升自己的项目设计和计算能力。
希望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设计规范和施工要求,为未来的实际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建筑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而在建筑领域设计专业是高度关注的领域之一,特别是在结构方面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在现代建筑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学生来说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修炼好自己的设计实力,与此同时也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项目的贯彻,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原理和实践应用。
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可以在组建项目团队的过程中提高其创新能力,锻炼其项目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增强团队精神和职业素质,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建筑领域的竞争环境。
三、教学内容1.基础阶段在基础阶段,我们会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原理和实践应用;•建筑结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理论。
在项目阶段,学生将参与实际项目和模拟实验,以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内容包括:(1)项目管理•制定项目计划,并做好日常监督和管理;•组织并协调项目团队,确保项目进度符合预期,完成项目的要求;•对项目进行质量和安全控制,并能及时解决问题。
(2)结构设计•掌握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设计原理;•了解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规范;•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立建筑模型;•分析应力和位移等问题,完成设计计算;•检查设计计算结果准确性,进行技术优化。
(3)模拟实验•运用实验模型对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进行模拟测试;•学习实验数据处理和结论分析;•从实验结果中识别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在课程的总结阶段,以及考核和评估阶段,我们将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对课堂信息进行总结和整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实用性。
四、课堂要求•在学习前预习教材,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认真听讲并参与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在结构设计和模拟实验方面,注意安全和操作规范;•能够按时提交所需的材料,有积极的心态。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实训记录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实训记录一、引言1.1 课程设计背景1.2 课程设计目的二、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2.1 实训内容2.2 实训步骤1.准备工作2.混凝土配制3.浇筑与维护4.结果测量与分析2.3 实训成果三、砌体结构设计实训3.1 实训内容3.2 实训步骤1.准备工作2.砌体材料准备3.砌筑过程4.结果检验与评估3.3 实训成果四、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比较分析4.1 混凝土结构设计优势4.2 砌体结构设计优势五、结论5.1 实训经验总结5.2 进一步思考六、参考文献以上为《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实训记录》的框架,接下来将对每个部分分别进行详细讨论。
一、引言1.1 课程设计背景在建筑工程学科中,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的实训,学生能够加深对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实践操作的经验。
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提供基础。
1.2 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2.1 实训内容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配制、浇筑与维护以及结果测量与分析等。
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设计要求,合理配制混凝土,并进行浇筑和维护,最后进行结果测量与分析。
2.2 实训步骤2.2.1 准备工作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实验材料和工具的准备,检查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等。
2.2.2 混凝土配制学生需按照实验要求,准确计算混凝土配合比例,并按照要求配制混凝土。
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水灰比、混凝土坍落度等指标。
2.2.3 浇筑与维护在混凝土配制完成后,学生需将混凝土倒入模具中进行浇筑,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充实均匀、振捣密实等要点。
浇筑完成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适当的维护,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设计背景本课程设计是针对混凝土和砌体结构两种材料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而设定的。
混凝土是一种合成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经常用于建筑的结构中;而砌体是一种天然材料,广泛用于建筑中的墙体和隔墙,其强度和耐久性取决于所使用的材料和施工质量。
本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构造,了解这两种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条件,并通过设计实践来加强学生对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目标1.理解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构造;2.掌握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独立完成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设计任务;4.熟悉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
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结构设计1.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构造,包括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配筋原理等;2.掌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包括设计荷载、抗震设计、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等;3.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任务,例如设计一栋三层住宅楼的结构方案。
2. 砌体结构设计1.了解砌体结构的基本构造,包括砖石的种类和规格、砌缝的类型和尺寸等;2.掌握砌体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墙体的抗震设计、受力分析、砌体墙体的结构构造等;3.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砌体结构设计任务,例如设计一个三层学生公寓楼的外墙和隔墙结构。
3. 实践操作1.进行混凝土结构和砖石结构的样板制作;2.参观施工现场,了解混凝土结构和砖石结构的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室试验,测试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强度、不同种类和规格的砖石的强度等。
设计要求1.学生应独立完成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设计任务,完成设计报告以及相应的设计图;2.学生应按照要求完成实际操作和实验室试验,并制作实物样板;3.设计报告格式要求:采用A4纸张,页边距为2.5厘米,字号12号,采用标准的学术论文格式;4.学生应提交设计报告、设计图、实物样板、实验室测试结果等资料。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设计要求:1. 基础要求:参考已有设计,重新进行结构优化,并合理选择现有材料;2. 高级要求: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采用较新颖的结构形式和新材料,并对结构进行详细分析。
设计步骤:1. 方案选择与初步设计: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并初步确定各构件尺寸和材料使用数量;2. 结构计算:对所选结构形式进行强度、稳定性和抗震性计算,确保结构安全可靠;3. 构件设计:根据结构计算结果,对各构件进行详细设计和计算,确定具体尺寸和材料的使用数量;4. 材料选用:根据所选结构形式和构件设计,选择适用的建筑材料,并合理计算材料用量;5. 详图绘制:根据构件设计结果,进行结构详图绘制,包括平面布置图、剖面图、施工图等;6. 结构分析:对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受力分析、变形分析、冲刺破坏模式分析等;7. 结构改进:根据结构分析结果,对结构进行合理改进,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和承载能力;8. 结构施工:根据详图和施工方案,进行结构的具体施工,包括模板的搭设、混凝土的浇筑、砌体的砌筑等;9. 结构验收:经过施工后,对结构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原则:1. 安全可靠:结构设计要满足国家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保证建筑的安全性;2. 经济实用:结构设计要尽可能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并降低建筑成本;3. 美观舒适:结构形式和材料选用要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并考虑用户的舒适性需求;4. 可持续发展:材料选用要尽量选择可再生和环保的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设计案例:以一栋住宅楼的结构设计为例,初步确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共有5层,地下1层,高度约15米。
根据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对结构进行计算和设计。
1. 方案选择与初步设计:选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初步确定主体框架柱和梁的尺寸,地板采用现浇混凝土。
2. 结构计算:根据楼层平面布置图,进行强度、稳定性和抗震性计算,得出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多层框架结构设计指导教师:张蕾春班级:11土木(2)班1.面距离0.5m。
框架平面柱网布置见图1所示,选择典型一榀框架进行计算。
框架梁、柱、屋面板、楼面板全部现浇。
2.设计资0.5kN/m 2。
20mm 厚20mm /m 3,1.2,(5)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受力钢筋采用三级钢。
根据地质资料,确定基础顶离外地面为500mm ,由此求得底层层高为4.55m 。
各梁柱构件的线刚度经计算后列于图中。
其中在求梁截面惯性矩时考虑到现浇板的作用,取I=2I 0(I 0为不考虑楼板翼缘作用的梁截面惯性矩)。
AB 、CD 跨梁:333120.250.55/5.4 1.2810()12c c i E E m -=⨯⨯⨯=⨯ BC 跨梁:333120.250.55/2.4 2.910()12c c i E E m -=⨯⨯⨯=⨯上部结构各层柱:33310.60.6/3.6310()12c c i E E m -=⨯⨯⨯=⨯ 底层柱:33310.60.6/4.55 2.3710()12c c i E E m -=⨯⨯⨯=⨯三、荷载计算 1、恒荷载计算(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20mm 厚板底抹灰:2/4.30172.00m kN =⨯ 90mm 厚的钢筋混凝土板:20.0925 2.25/kN m ⨯= 120mm 水泥膨胀珍珠岩保温层找坡:2/.811521.0m kN =⨯ 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2/.402020.0m kN =⨯ 4mm 厚SBS 卷材防水层:20.3/kN 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屋面恒荷载:25.09/kN m框架梁自重:0.2525 2.875/kN m ⨯⨯=(0.55-0.09) 梁侧粉刷:20.55-0.090.02170.313/kN m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计算简图图中数字为线刚度,单位:X 3310m C E -因此,作用在屋顶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2)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20mm 厚板底抹灰:2/4.30172.00m kN =⨯ 90mm 厚的钢筋混凝土板:20.0925 2.25/kN m ⨯= 30mm 厚水磨石面层:20.65/kN 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粉刷:中柱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3.6 1.2) 1.2 1.2 5.0910.992k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层中节点集中荷载:3350.433B C G G kN == (4)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边柱连系梁自重:0.3(0.60.1)7.22527kN ⨯-⨯⨯=粉刷:0.020.6-0.17.2217 2.448kN ⨯⨯⨯⨯=()边柱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框架柱自重:0.60.625 3.632.4kN ⨯⨯⨯= 粉刷:0.020.64 3.617 2.94k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3374.311A D G G kN == 中柱连系梁自重:20.7kN粉刷:2.525kN中柱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13.6 3.6 2.4 1.2 3.249.3312kN ⨯+-⨯⨯= 框架柱自重:32.4kN 粉刷:2.94k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层中节点集中荷载:78.394B C G G kN == (5)恒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2、活荷载计算 (1)屋面活荷载计算活荷载作用在顶层屋面上的线荷载为:(2)楼面活荷载计算 活荷载作用在楼面上的线荷载为: 5)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恒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2.7 1.83.2415.746kN⨯⨯=13.6 1.8 3.2410.4982kN ⨯⨯⨯=风荷载计算表1四、内力计算1、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恒载(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上册课程设计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上册课程设计1. 引言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是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必备的基础知识。
本文旨在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研究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能够:1.掌握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2.能够进行结构荷载计算、轴心受力计算和根据轴心受力计算进行钢筋设计3.熟悉构筑物施工要求、工艺控制和质量检测等基本要素和流程4.熟悉混凝土构件的施工工艺与注意事项,能够编制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5.熟悉砌体构件的施工工艺与注意事项,能够编制砌体施工组织设计3. 课程设计内容3.1 混凝土结构设计1.结构荷载计算和固定端反力计算2.混凝土构件轴心受力计算和钢筋设计3.混凝土构件梁板的设计和构造4.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掌握和组织设计编制3.2 砌体结构设计1.结构荷载计算和固定端反力计算2.砌体构件轴心受力计算和梁板设计3.砌体构件各种墙体结构的构造及其优缺点分析4.砌体施工工艺的组织设计编制4. 课程设计流程4.1 前期准备1.根据本课程设计的目标,确定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和任务2.制定课程设计的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3.整理相关的资料与文献,为课程的展开做好准备4.2 课程设计实施1.授课:根据教学计划推进本课程的教学工作2.学生实践: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案例分析、设计练习、小组讨论等实践活动3.教师指导:教师安排课堂、实验等相关活动,并进行指导和辅导4.3 课程设计总结1.总结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效果2.总结不足和提出建议,为深化本课程设计提供参考3.对课程设计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5. 结论通过本次混凝土与砌体结构上册课程设计,学生将进一步掌握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熟悉构筑物施工要求和工艺控制等基本要素和流程,为将来的工作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和支持。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授课教案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2. 使学生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受力性能、设计原理和构造要求。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2. 砌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3.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4. 砌体结构的受力性能5. 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构造要求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生动形象地展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特点、受力性能和设计原理。
2. 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2. 多媒体课件3. 实际工程案例资料五、教学进程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2课时)2. 砌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2课时)3.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3课时)4. 砌体结构的受力性能(3课时)5. 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构造要求(4课时)6. 实际工程案例分析(2课时)7. 课堂讨论与提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8. 课程总结与复习(1课时)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构造要求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 课程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其结构设计和施工要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采用分层次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引导学生建立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第五版中册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第五版中册课程设计一、设计目标及要求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构件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熟悉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
2. 熟悉砖石和混凝土砌体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构造特点。
3. 掌握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设计计算。
4. 掌握混凝土和砌体材料的特性以及在结构中的应用。
5. 学习并掌握国家和地方规范的设计要求及其使用。
6. 能够运用认真规范和标准来设计简单的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
7. 能够解决来自实际工程中的各种结构设计问题。
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设计计算并且制定方案,最终产生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设计与计算,本次设计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1. 预备知识准备在课程开始之前,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预备知识的准备。
对于混凝土和砖石结构的材料特性、设计要求和国家规定进行简要讲解,同时对于所要使用的公式、符号和设计规定进行讲解和练习。
2. 工程量清单在完成设计之前,首先要进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该部分需要操作软件对需要被设计的结构进行量化,同时生成相应的清单。
3. 结构选型在完成工程量清单之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选型进行讨论,该部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教授的知识对材料的选择进行讲解,并在实际中进行操作。
4. 结构计算根据所选定的结构进行结构计算。
该部分需要对于配筋计算、荷载计算、受力分析等进行详细讲解和操作。
5. 设计报告编写在完成结构计算之后,需要对于计算之后的结果进行报告撰写。
该部分需要对于报告的格式、内容、表述等进行讲解。
6. 图纸绘制在完成报告之后,还需要对于实际结构进行图纸绘制。
该部分需要对于图纸绘制规范进行讲解,并且对于图纸修改进行操作。
三、考核内容和方法本次课程设计主要考核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第六版中册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第六版中册课程设计前言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本次课程设计我们选取了《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第六版中册作为参考书籍,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流程。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扩展他们的专业技能,并为他们未来的工程实践做好准备。
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悉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流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贯彻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础与房屋结构设计”这一核心内容,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设计思路本次课程设计涉及两个主要方面: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设计。
首先介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思路:混凝土结构设计思路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流程是:1.确定工程基本数据:工程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基坑范围、地基承载能力等。
2.制定荷载计算:根据工程情况,制定针对不同荷载的荷载计算。
3.初步结构设计:根据荷载计算结果,进行初步的结构设计,选取构件截面、计算构件尺寸,确定结构模型。
4.细化结构设计:根据初步设计结果,进行细化的结构设计,确定结构构件的具体尺寸、配筋等。
5.结构分析:对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其承载力、变形量等,校核结构满足相关设计要求。
6.编写设计说明:根据分析计算结果撰写设计说明书。
砌体结构设计思路砌体结构的设计流程是:1.确定结构类型:确定砌体结构类型(如房屋结构、桥梁结构等)。
2.初步砌体设计:根据结构类型、荷载计算结果,进行初步的砌体设计,选取构件截面、计算构件尺寸,确定结构模型。
3.细化砌体设计:根据初步设计结果,进行细化的砌体设计,确定结构构件的具体尺寸、配筋等。
4.结构分析:对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其承载力、变形量等,校核结构满足相关设计要求。
5.编写设计说明:根据分析计算结果撰写设计说明书。
实践操作根据上述的结构设计思路,学生将会进行如下实践操作:1.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基础数据,制定荷载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多层框架结构设计指导教师:张蕾春班级:11土木(2)班学生姓名:施迎宁学号:Xf11220222设计时间:2014.5.7-6.5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建筑系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一、目的掌握现浇多层框架结构方案布置、荷载分析、框架结构内力分析、内力组合、框架梁、柱和节点设计。
通过该课程设计,能综合运用结构力学和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知识,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二、设计任务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共三层,层高 3.6m,室内外高差为0.45m,基础顶面至室外地面距离0.5m。
框架平面柱网布置见图1所示,选择典型一榀框架进行计算。
框架梁、柱、屋面板、楼面板全部现浇。
2. 设计资料(1)气压条件基本雪压0.3 kN/m2,基本风压0.4 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不上人屋面,屋面活荷载0.5kN/m2。
(2)抗震设防:不考虑抗震设防。
(3)主要建筑做法:构件尺寸:梁:250X550;柱:600X600屋面做法:20mm 厚板底抹灰,钢筋混凝土板厚90mm ,120mm 水泥膨胀珍珠岩保温层找坡,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4mm 厚SBS 卷材防水层。
楼面做法:20mm 厚板底抹灰,钢筋混凝土板厚90mm ,30mm 厚水磨石面层。
梁柱表面采用20mm 厚抹灰。
(4)荷载取值:钢筋砼容重25 kN /m 3,水泥膨胀珍珠岩砂浆15 kN /m 3,水泥砂浆容重20kN /m 3,石灰砂浆容重17kN /m 3,SBS 卷材防水层0.30kN/m 2,水磨石自重0.65kN/m 2。
恒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3.5 kN/m 3,分项系数1.4。
(5)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受力钢筋采用三级钢。
根据地质资料,确定基础顶离外地面为500mm ,由此求得底层层高为4.55m 。
各梁柱构件的线刚度经计算后列于图中。
其中在求梁截面惯性矩时考虑到现浇板的作用,取I=2I 0(I 0为不考虑楼板翼缘作用的梁截面惯性矩)。
AB 、CD 跨梁: 333120.250.55/5.4 1.2810()12c c i E E m -=⨯⨯⨯=⨯ BC 跨梁:333120.250.55/2.4 2.910()12c c i E E m -=⨯⨯⨯=⨯ 上部结构各层柱:33310.60.6/3.6310()12c c i E E m -=⨯⨯⨯=⨯ 底层柱:33310.60.6/4.55 2.3710()12c c i E E m -=⨯⨯⨯=⨯三、荷载计算 1、恒荷载计算(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20mm 厚板底抹灰: 2/4.30172.00m kN =⨯ 90mm 厚的钢筋混凝土板: 20.0925 2.25/kN m ⨯= 120mm 水泥膨胀珍珠岩保温层找坡: 2/.811521.0m kN =⨯ 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402020.0m kN =⨯ 4mm 厚SBS 卷材防水层: 20.3/kN 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屋面恒荷载: 25.09/kN m框架梁自重: 0.2525 2.875/kN m ⨯⨯=(0.55-0.09) 梁侧粉刷: 20.55-0.090.02170.313/kN m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kN m结构计算简图图中数字为线刚度,单位:X 3310m C E -因此,作用在屋顶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313131 3.19/AB CD BC g g g kN m ===3232 5.09 3.618.324/AB CD g g kN m ==⨯=32 5.09 2.412.216/BC g kN m =⨯=(2)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20mm 厚板底抹灰: 2/4.30172.00m kN =⨯ 90mm 厚的钢筋混凝土板: 20.0925 2.25/kN m ⨯= 30mm 厚水磨石面层: 20.65/kN 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楼面恒荷载: 23.24/kN m 框架梁自重及梁侧粉刷: 3.19/kN m 因此,作用在中间层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111 3.19/AB BC CD g g g kN m ===22 3.24 3.611.664/AB CD g g kN m ==⨯=2 3.24 2.47.776/BC g kN m =⨯=(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边柱连系梁自重: 0.257.22520.7kN ⨯⨯⨯=(0.55-0.09) 粉刷: 0.020.55-0.097.2217 2.252kN ⨯⨯⨯⨯=() 边柱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边柱次梁自重:120.25(0.550.09) 5.4257.5944kN⨯⨯-⨯⨯⨯= 粉刷: 0.020.55-0.09 5.4217 1.652k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3348.962A D G G kN ==1.8 1.8 5.09/216.491kN ⨯⨯=中柱连系梁自重: 20.7kN粉刷: 2.525kN中柱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1(3.6 1.2) 1.2 1.2 5.0910.992kN ⨯-+⨯⨯=0.5 3.6 3.6/2 5.0916.491k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3350.433B C G G kN ==(4)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边柱连系梁自重: 0.3(0.60.1)7.22527kN ⨯-⨯⨯=粉刷: 0.020.6-0.17.2217 2.448kN ⨯⨯⨯⨯=() 边柱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框架柱自重: 0.60.625 3.632.4kN ⨯⨯⨯= 粉刷: 0.020.64 3.617 2.94k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3374.311A D G G kN ==中柱连系梁自重: 20.7kN粉刷: 2.525kN 中柱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13.6 3.6 2.4 1.2 3.249.3312kN ⨯+-⨯⨯= 框架柱自重: 32.4kN 粉刷: 2.94k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78.394B C G G kN ==2.7 1.83.2415.746kN ⨯⨯=13.6 1.8 3.2410.4982kN⨯⨯⨯=2、活荷载计算 (1)屋面活荷载计算活荷载作用在顶层屋面上的线荷载为: m kN p p CD AB /.81.63.5033=⨯== m kN p BC /2.1.42.503=⨯=3311(2.7 2.7 1.8) 1.8 3.6 1.80.52 6.4822A D P P kN ⎡⎤==⨯+-⨯+⨯⨯⨯⨯=⎢⎥⎣⎦3316.48(3.6 1.2 3.6) 1.20.5210.082B C P P kN ==+⨯-+⨯⨯⨯=(2)楼面活荷载计算活荷载作用在楼面上的线荷载为: 3.5 3.612.6/AB CD p p kN m ==⨯=3.5 2.48.4/BC p kN m =⨯=6.48 3.5245.36A D P P kN ==⨯⨯=10.08 3.5275.56B C P P kN ==⨯⨯=恒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DP D3、风荷载计算风压标准值计算公式: 0z s z ωβμμω=⋅⋅⋅因结构高度11.930H m m <=,可取0.1=z β;对于矩形平面3.1=s μ;z μ可按线性插入法求得。
将风荷载换算成作用于框架每层节点上的集中荷载,计过程如表1所示。
表中z 为框架节点至室外地面的高度,A 为一榀框架各层节点的受风面积,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风荷载计算 表1四、 内力计算1、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恒载(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
计算中柱的线刚度取框架柱实际线刚度的0.9倍。
梁上分布荷载由矩形和梯形两部分组成,在求固端弯矩时可直接根据图示荷载计算,也根据固端弯矩相等的原则,先将梯形分布荷载及三角形分布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载。
把梯形荷载转化作等效均布荷载 1 3.610.5 5.43α=⨯= (1)顶层233121133)21('AB AB g g g αα+-+=边234.09(120.3330.333)19.224=+-⨯+⨯19.76/kN m =3132355' 4.0912.81612.1/88BC BC g g g kN m =+=+⨯=中结构内力可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并可利用结构对称性去二分之一结构计算。
各杆的固端弯矩为:22311'19.76 5.448.021212AB M g l kN m ==⨯⨯=⋅3边边22311'12.1 1.2 5.8133BC M g l kN m ==⨯⨯=⋅3中中 22311'12.1 1.2 2.966CB M g l kN m ==⨯⨯=⋅3中中 顶层弯矩计算。
弯矩分配法计算内力过程如表:(单位:kN ∙m )(2)中间层231112'(12)AB AB g g g αα=+-+边234.09(120.3330.333)12.564=+-⨯+⨯14.33/kN m =1255' 4.098.3769.325/88BC BC g g g kN m =+=+⨯=中0.488 0.511 0.155 0.148 0.69725.48-25.5452.77-8.22-44.5335.82结构内力可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并可利用结构对称性去二分之一结构计算。
各杆的固端弯矩为: 2211'14.33 5.434.821212AB M g l kN m ==⨯⨯=⋅边边 2211'9.325 1.2 4.47633BC M g l kN m ==⨯⨯=⋅中中 2211'9.325 1.2 2.23866CB M g l kN m ==⨯⨯=⋅中中中间层弯矩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