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地下水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59e30c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6.png)
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是用来衡量地下水是否适合直接或间接供水的一套标准。
地下水是地表水向地下渗透而形成的,其质量受到地下土壤、岩石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下面是地下水质量标准的介绍。
地下水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化学污染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主要指标有挥发性有机物(VOCs)、卤代烃类、农药等。
无机物的主要指标有重金属、硝酸盐、氟化物等。
其中,重金属的含量是衡量地下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铅、铬、汞等重金属的含量超过标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2.微生物指标:主要包括大肠杆菌群、致病菌等。
微生物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养殖、污水处理厂等源头。
微生物的污染会导致地下水潜在的水源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3.放射性指标:包括α射线和β射线的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超过标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例如核辐射可导致DNA损伤。
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和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标准的制定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各种特性和人体对地下水的使用需求。
地下水质量标准通常被国家、地方政府或者国际组织制定和执行。
在制定标准过程中,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人体健康:地下水质量标准需要保证供水的安全性,不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2.可持续利用:地下水是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其可持续利用需要保证地下水资源的长期稳定性。
3.环境保护:地下水质量标准还需要考虑地下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地下水质量标准是保护地下水资源和人体健康的重要依据。
通过严格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可以确保地下水的合理利用和健康供水。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24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24](https://img.taocdn.com/s3/m/6b0aa44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9.png)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24
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水质特征、调查与评价、监测与评估等方面。
其中,地下水水质特征部分主要对地下水的pH值、溶解性物质、重
金属、硅酸盐等进行了规定。
标准对地下水的pH值要求在6.5-8.5之间,溶解性物质的浓度也有详细的规定。
此外,对有害物质如六价铬、砷、镉
等重金属以及硅酸盐含量也有相应的限制。
调查与评价部分主要规定了地下水的采样和分析方法,以及评价地下
水质量的指标和标准。
监测与评估部分则规定了地下水的监测要求和监测
点的设置,以及地下水质量的评估方法。
通过监测和评估地下水的质量,
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保护地下水资源。
然而,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制定只是一方面,落实和执行才是关键。
地
下水资源的保护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监
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地下水质量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企事业单位应严格遵
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并投入足够的经费和技术力量。
公众应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遵守环境保护法规,从自身做起,减少地下水
污染。
地下水质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d3a4bc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a.png)
地下水质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质量标准是指衡量地下水水质优劣的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和国家相关标准,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如下:
1. 地下水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 总大肠菌群:不得超过100个/100ml;
- 亚硝酸盐氮:不得超过0.02mg/L;
- 铅:不得超过0.02mg/L;
- 其他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的浓度限值。
2. 地下水农业灌溉水质量标准:
- 总溶解固体含量:一般不得高于3000mg/L;
- 氨氮:不得超过15mg/L;
- 硬度:不得高于300mg/L。
3. 其他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 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等特定区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
- 污染物浓度限值: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和具体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结果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质量标准可能因地区和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的标准应根据当地的法规和规定来确定。
中国水质分类
![中国水质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a0127a7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6.png)
中国水质分类水质是指水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衡量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国的水质分类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地表水质量标准地表水是指地表流动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
中国对地表水的质量标准进行了分类,分为五类。
其中,Ⅰ类水质最好,Ⅴ类水质最差。
Ⅰ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
水质清澈,无色无味,无异味,无可见杂质,无菌落,化学需氧量(CODMn)≤15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2mg/L,总大肠菌群≤3个/100mL。
Ⅱ类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市政供水等要求较高的地方。
水质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或有轻微异味,无可见杂质,化学需氧量(CODMn)≤3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5mg/L,总大肠菌群≤100个/100mL。
Ⅲ类水质:适用于农田灌溉、渔业、景观水等。
水质较好,有轻微混浊度,化学需氧量(CODMn)≤4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6mg/L,总大肠菌群≤1000个/100mL。
Ⅳ类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农田灌溉等。
水质较差,有明显混浊度,化学需氧量(CODMn)≤6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10mg/L,总大肠菌群≤4000个/100mL。
Ⅴ类水质:适用于污染物排放口附近、工业循环冷却等。
水质极差,有浑浊度和臭味,化学需氧量(CODMn)≥10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15mg/L,总大肠菌群≥20000个/100mL。
二、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是指地下岩石裂隙或土层中的含水层中的水体。
中国对地下水的质量标准进行了分类,分为三类。
其中,Ⅰ类地下水质量最好,Ⅲ类地下水质量最差。
Ⅰ类地下水: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的地下水。
水质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无异味,无可见杂质,无菌落,化学需氧量(CODMn)≤3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1mg/L。
Ⅱ类地下水: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市政供水等要求较高的地方。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https://img.taocdn.com/s3/m/f2e673e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c.png)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引言: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我们特制订了本标准。
这个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引用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1.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2.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3.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4.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5.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项目序号类别标准值项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1 色(度) ≤5无≤3无≤5无≤3无≤15无2 嗅和味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3 浑浊度(度) ≤3无≤3无≤3无≤3无≤10无4 肉眼可见物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5 pH 6.5~8.5 6.5~8.5 9 6.5~9 6.5~96 总硬度(以CzCO3,计)(mg/L) ≤150≤300≤450≤100≤250≤2507 溶解性总固体(mg/L) ≤300≤500≤2000>2000-8 氟化物(mg/L) ≤1.0≤1.0≤1.0≤1.0≤1.59 硫酸盐(mg/L) ≤50≤150≤350 >350 -10 氯化物(mg/L) ≤50≤150≤350 >350 -11 铁(Fe)(mg/L) ≤0.1≤0.2≤1.5>1.5 ≤5.012 锰(Mn)(mg/L) ≤0.05≤0.05≤1.0>1.0 ≤5.013 铜(Cu)(mg/L) ≤0.01≤0.05≤1.5>1.5 ≤1.514 锌(Zn)(mg/L) ≤0.05≤0.5≤5.0>5.0 ≤5.015 钼(Mo)(mg/L) ≤0.001≤0.01≤0.10≤0.05≤0.0016 钴(Co)(mg/L) ≤0.005≤0.05≤0.10≤0.05≤0.00改写后的文章: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我们特制订了本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d6d35040722192e4536f69b.png)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低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4.2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见表1)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待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 地下水质量评价6.1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91fe13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3.png)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是指地壳岩石间空隙中的水,是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地下水的环境质量对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用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地下水的不同用途和污染物的性质制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指标:酸碱度、导电性、总溶解固体、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挥发性有机物、苯系物、有机氯农药、重金属等。
首先是酸碱度和导电性指标。
酸碱度反映了地下水的酸碱程度,导电性反映了地下水中的溶质浓度。
这两个指标的范围和数值影响了地下水的化学平衡和可利用性。
其次是总溶解固体、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指标。
总溶解固体是地下水中所有溶解性物质的总量,可以反映地下水的浓度和成分。
溶解氧是地下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是生物生活和呼吸的重要指标。
高锰酸盐指数是指地下水中存在的一些有机和无机物质的浓度。
第四是氨氮、总氮和总磷的指标。
氨氮和总氮是反映地下水中氮的含量和形态的指标,地下水中氮的过量含量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变质。
总磷是反映地下水中磷的含量,磷的过量含量也会导致富营养化问题。
最后是有机物和重金属的指标。
挥发性有机物是地下水中存在的一类易挥发有机物质,如苯、甲苯等,其过量含量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有机氯农药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农药,其含量超标会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重金属是地下水中存在的一类金属元素,如铅、汞等,超标会引起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密切相关。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可以对地下水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地下水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确保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输入,保护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是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维护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标准。
地下水环境标准
![地下水环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c41670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b.png)
地下水环境标准一、地下水质量标准1.1 常规指标常规指标是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适用于评价地面水环境质量的指标。
在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常规指标主要包括pH值、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氯化物、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砷、汞、镉、六价铬等。
1.2 非常规指标非常规指标是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规定的,但在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能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
1.3 污染物指标污染物指标是指针对特定污染物的限量标准。
在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常见的污染物指标包括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六六六、滴滴涕等。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标准2.1 地下水取水定额地下水取水定额是指单位时间内从地下水水源地取出的水量。
该标准通常由当地政府或水资源管理部门制定,以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地下水回灌标准地下水回灌是指将处理后的地表水或再生水通过人工方式注入地下含水层中,以补充地下水的储量。
回灌标准包括回灌水质标准和回灌水量标准。
回灌水质应符合当地地表水或再生水的水质要求,回灌水量则应根据地下水的补给需求和地质条件来确定。
2.3 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标准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标准是指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标准。
该标准包括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控制开采量、防止地下水污染等方面的规定。
三、地下水监测与评估标准3.1 监测点布设与采样频率监测点的布设应考虑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因素,同时要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采样频率应根据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和监测目的来确定,以满足对水质和水量的准确监测。
3.2 监测项目与测定方法监测项目应包括常规指标、非常规指标和污染物指标等。
测定方法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3 地下水质量评估方法地下水质量评估方法包括单因子评价法、综合评价法和风险评价法等。
地下水水质分类标准
![地下水水质分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8b0f8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0.png)
地下水水质分类标准首先,优质地下水是指水质优良、适宜饮用的地下水。
其主要特点是无色无味、无异味、无浑浊、微生物含量低、无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无害。
优质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地下水层深部,受到地下水层自然保护,水质稳定,适宜直接饮用或少加工即可饮用。
其次,良质地下水是指水质较好,可以饮用或经简单处理后饮用的地下水。
良质地下水的主要特点是水质清洁、透明度高、微生物含量低、无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无害。
良质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地下水层较浅部分,受到一定程度的地表污染或人类活动的影响,需要经过简单处理(如过滤、消毒)后才能饮用。
其次,中质地下水是指水质一般,需要经过较复杂处理后才能饮用的地下水。
中质地下水的主要特点是水质较差、透明度较低、微生物含量较高、存在一定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中质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地下水层浅部,受到地表污染或人类活动的较大影响,需要经过复杂处理(如深度过滤、化学处理)后才能饮用。
最后,差质地下水是指水质差,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
差质地下水的主要特点是水质浑浊、有色有味、微生物含量高、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
差质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地下水层浅部,受到严重的地表污染或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不能直接饮用,需要经过深度处理(如多重过滤、深度净化)后才能使用。
综上所述,地下水水质分类标准是根据地下水中溶解物质的种类、含量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类的。
地下水的水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因此对地下水的水质进行科学评价和分类非常重要。
希望通过对地下水水质的分类标准的认识,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确保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表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表](https://img.taocdn.com/s3/m/56184f230066f5335a8121c9.png)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mg/L)
≤0.001
≤0.001
≤0.002
≤0.01
>0.01
17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
不得检出
≤0.1
≤0.3
≤0.3
>0.3
18
高锰酸盐指数(mg/L)
≤1.0
≤2.0
≤3.0
≤10
>10
19
硝酸盐(以N计)(mg/L)
≤2.0
≤5.0
≤20
≤30
>30
20
32
钡(Ba)(mg/L)
≤0.01
≤0.1
≤1.0
≤4.0
>4.0
33
镍(Ni)(mg/L)
≤0.005
≤0.05
≤0.05
≤0.1
>0.1
34
滴滴滴(μg/L)
不得检出
≤0.005
≤1.0
≤0
>1.0
35
六六六(μg/L)
≤0.005
≤0.05
≤5.0
≤5.0
>5.0
36
总大肠菌群(个/L)
≤0.01
≤0.05
≤0.1
>0.1
25
汞(Hg)(mg/L)
≤0.00005
≤0.0005
≤0.001
≤0.001
>0.001
26
砷(As)(mg/L)
≤0.005
≤0.01
≤0.05
≤0.05
>0.05
27
硒(Se)(mg/L)
≤0.01
≤0.01
≤0.01
github 地下水质量标准
![github 地下水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7308a0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2.png)
github 地下水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通常由多个指标组成,这些指标反映了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包括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微生物含量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下水质量标准指标:
1. pH值:pH值是衡量水溶液酸碱性的指标,范围在0-14之间。
一般来说,地下水的pH值在6.5-8.5之间,很少有超过这个范围的。
2. 电导率:电导率是衡量水中离子浓度的指标,反映了水中溶解盐类的多少。
一般来说,电导率越高,水中溶解的盐类越多,水质越差。
3. 硬度:硬度是衡量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含量的指标,一般来说,硬度越高,水的口感越差。
4. 氯化物:氯化物是衡量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指标,过高会导致水味苦涩。
5. 硫酸盐:硫酸盐是衡量水中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指标,过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6. 氨氮:氨氮是衡量水中氨离子含量的指标,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7.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衡量水中亚硝酸根离子含量的指标,过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8. 铁:铁是衡量水中铁离子含量的指标,过高会使水味苦涩。
9. 锰:锰是衡量水中锰离子含量的指标,过高会使水味苦涩。
10. 细菌含量:细菌含量是衡量水中微生物含量的指标,一般来说,细菌含量越低,水质越好。
这些指标只是地下水质量标准的一部分,不同地区和不同用途的地下水可能还有其他特定的指标要求。
因此,在使用地下水之前,应该先了解当地的水质情况,并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上海市地下水质量标准
![上海市地下水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26ed20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b.png)
上海市地下水质量标准介绍如下:
1.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检测项目包括总石油烃、挥发酚、苯系物、氰化物、氨氮、
总铬、总镉、总铅、总汞等。
2.标准值以“GB/T14848-2017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为基础,对各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制
有具体规定。
3.标准分为地下水Ⅰ类标准和地下水Ⅱ类标准。
地下水Ⅰ类标准是人类饮用的内部标
准,地下水Ⅱ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农业等非饮用的用水。
4.具体标准值如下:
•总石油烃:Ⅰ类标准为0.1mg/L,Ⅱ类标准为5mg/L;
•挥发酚:Ⅰ类标准为0.1mg/L,Ⅱ类标准为5mg/L;
•苯系物:Ⅰ类标准为0.01mg/L,Ⅱ类标准为0.6mg/L;
•氰化物:Ⅰ类标准为0.005mg/L,Ⅱ类标准为0.1mg/L;
•氨氮:Ⅰ类标准为0.15mg/L,Ⅱ类标准为15mg/L;
•总铬:Ⅰ类标准为0.05mg/L,Ⅱ类标准为0.5mg/L;
•总镉:Ⅰ类标准为0.001mg/L,Ⅱ类标准为0.01mg/L;
•总铅:Ⅰ类标准为0.01mg/L,Ⅱ类标准为0.05mg/L;
•总汞:Ⅰ类标准为0.001mg/L,Ⅱ类标准为0.01mg/L。
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主要污染物以及相关检测及标准可能根据时代发展和政策实施而有所调整,因此,具体的地下水质量标准以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所颁布的标准为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_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_93)](https://img.taocdn.com/s3/m/892273a7ad51f01dc281f1c6.png)
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 地下水质量评价6.1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地下水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be94673866fb84ae55c8d04.png)
地下水质量标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 地下水质量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https://img.taocdn.com/s3/m/c655cd52fab069dc502201e6.png)
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 地下水质量评价6.1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地下水质量标准三类
![地下水质量标准三类](https://img.taocdn.com/s3/m/b4fac5a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7.png)
地下水质量标准三类
地下水质量标准分为三类,分别是一类地下水质量标准、二类地下水质量标准和三类地下水质量标准。
一类地下水质量标准是指地下水可直接供人生活饮用的质量标准。
一类地下水的主要指标包括无色、透明、无异味、无有害细菌和病毒等。
同时,一类地下水的重金属、硝酸盐等物质的含量也要符合相关的要求。
二类地下水质量标准是指地下水可供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景观用水等非生活饮用用途的质量标准。
二类地下水相对于一类地下水来说,对部分指标的要求略低一些,但仍需要保证对生态和环境不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类地下水质量标准是指地下水用途仅限于工业冷却、建筑施工工地降尘、给排水管网冲洗等一些特定的非饮用用途。
三类地下水的主要要求是不能对人体和环境产生不可逆的、长期的不良影响。
在适当的管理和控制下,可以利用三类地下水进行一些特定的非饮用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类别 标准值 项目 色(度) 嗅和味 浑浊度(度) 肉眼可见物 pH 总硬度(以CzCO3,计)(mg/L) 溶解性总固体(mg/L) 硫酸盐(mg/L) 氯化物(mg/L) ≤150 ≤300 ≤50 ≤50 ≤0.1 ≤0.05 ≤0.01 ≤0.05 ≤0.001 ≤0.005 ≤0.001 不得检出 ≤1.0 ≤2.0 ≤0.001 ≤0.02 ≤1.0 ≤0.1 ≤0.001 ≤0.00005 ≤0.005 ≤0.01 ≤0.0001 ≤0.005 ≤0.005 ≤0.00002 ≤0.01 ≤0.005 不得检出 ≤0.005 ≤3.0 ≤100 ≤0.1 ≤0.1 Ⅰ类 ≤5 无 ≤3 无 Ⅱ类 ≤5 无 ≤3 无 6.5~8.5 ≤300 ≤500 ≤150 ≤150 ≤0.2 ≤0.05 ≤0.05 ≤0.5 ≤0.01 ≤0.05 ≤0.001 ≤0.1 ≤2.0 ≤5.0 ≤0.01 ≤0.02 ≤1.0 ≤0.1 ≤0.01 ≤0.0005 ≤0.01 ≤0.01 ≤0.001 ≤0.01 ≤0.01 ≤0.0001 ≤0.1 ≤0.05 ≤0.005 ≤0.05 ≤3.0 ≤100 ≤0.1 ≤1.0 ≤450 ≤1000 ≤250 ≤250 ≤0.3 ≤0.1 ≤1.0 ≤1.0 ≤0.1 ≤0.05 ≤0.002 ≤0.3 ≤3.0 ≤20 ≤0.02 ≤0.2 ≤1.0 ≤0.2 ≤0.05 ≤0.001 ≤0.05 ≤0.01 ≤0.01 ≤0.05 ≤0.05 ≤0.0002 ≤1.0 ≤0.05 ≤1.0 ≤5.0 ≤3.0 ≤100 ≤0.1 ≤1.0 Ⅲ类 ≤15 无 ≤3 无 Ⅳ类 ≤25 无 ≤10 无 5.5~6.5 8.5~9 ≤550 ≤2000 ≤350 ≤350 ≤1.5 ≤1.0 ≤1.5 ≤5.0 ≤0.5 ≤1.0 ≤0.01 ≤0.3 ≤10 ≤30 ≤0.1 ≤0.5 ≤2.0 ≤1.0 ≤0.1 ≤0.001 ≤0.05 ≤0.1 ≤0.01 ≤0.1 ≤0.1 ≤0.001 ≤4.0 ≤0.1 ≤1.0 ≤5.0 ≤100 ≤1000 >0.1 >1.0 Ⅴ类 >25 有 >10 有 <5.5,>9 >550 >2000 >350 >350 >1.5 >1.0 >1.5 >5.0 >0.5 >1.0 >0.01 >0.3 >10 >30 >0.1 >0.5 >2.0 >1.0 >0.1 >0.001 >0.05 >0.1 >0.01 >0.1 >0.1 >0.001 >4.0 >0.1 >1.0 >5.0 >100 >1000 >0.1 >1.0
10 铁(Fe)(mg/L) 11 锰(Mn)(mg/L) 12 铜(Cu)(mg/L) 13 锌(Zn)(mg/L) 14 钼(Mo)(mg/L) 15 钴(Co)(mg/L) 16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 计)(mg/L) 17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 18 高锰酸盐指数(mg/L) 19 硝酸盐(以N计)(mg/L) 20 亚硝酸盐(以N计)(mg/L) 21 氨氮(NH4)(mg/L) 22 氟化物(mg/L) 23 碘化物(mg/L) 24 氰化物(mg/L) 25 汞(Hg)(mg/L) 26 砷(As)(mg/L) 27 硒(Se)(mg/L) 28 镉(Cd)(mg/L) 29 铬(六价)(Cr6+)(mg/L) 30 铅(Pb)(mg/L) 31 铍(Be)(mg/L) 32 钡(Ba)(mg/L) 33 镍(Ni)(mg/L) 34 滴滴滴(μg/L) 35 六六六(μg/L) 36 总大肠菌群(个/L) 37 细菌总数(个/L) 38 总σ放射性(Bq/L) 39 总β放射性(B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