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第0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紫外线对人的影响
1.UV-A:波长在315-400nm,能使人的皮肤产生黑色素,使皮 肤变黑。 2.UV-B:波长在280-315nm的紫外线,UV-B能致癌,令皮肤起 皱纹老化。 3.UV-C:波长在200-280nm波段有杀菌、消毒效能。
4.V-UV:波长在100-200nm能产生臭氧,而在空气中或溶解在 水中的臭氧,能把微生物的细胞壁以氧化作用破 坏,使微生物立刻死亡。
抑制体内体外细菌的繁殖的方法。
试 作 剂:抗生素。 用:抑制细菌的生长。
第二节 消毒灭菌方法
物理方法:热力;辐射;滤过;干燥; 低温等。 化学方法:化学试剂。
一、 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 热力灭菌法 多数细菌 55~60℃ 30~60min死亡 湿热 80 ℃ 5~10min 可杀死繁殖体和真菌 1.干热灭菌法 繁殖体 80~100 ℃ 1h 芽胞 160~170 ℃ 2h (1)焚烧 废弃物,动物尸体; (2)烧灼 接种环,试管口; (3)干烤 玻璃器皿,瓷器,玻璃注射器; (4)红外线 食品,药品,医疗器械。
2.湿热灭菌法 (1)巴氏消毒法 61.1~62.8 ℃ 30min 71.7 ℃ 15~30s (2)煮沸法 繁殖体: 100 ℃ 5min 芽胞: 100 ℃ 1~2h (3) 流动蒸汽消毒法 (4) 间歇蒸汽灭菌法 (5) 高压蒸汽灭菌法 121.3 ℃ 15~20min 103.4kPa(1.05kg/cm2)
第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生物安全
本章内容
1.消毒灭菌常用术语; 2.消毒灭菌方法;
3.消毒灭菌的应用;
4.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5.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第一节
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
灭菌(sterilization) 消毒(disinfection) 防腐(antisepsis) 清洁(cleaning) 无菌(asepsis) 抑菌(bacteriostasis)
微生物学第0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 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 能。应有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应建立健康 档案;进行预防接种。
实验室应有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定 期对实验室设施设备、材料等进行检查、维 护和更新,应对废水、废气以及其他废物进 行合理处置,防止环境污染。
生物安全
三、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
整理课件
29
(二)室内空气消毒灭菌
1.物理消毒法 ①紫外线照射(1.5W/m3,1h)最常用;②滤过除菌: 空气通过孔径小于0.2μm的高效过滤装置以除去细菌 和带菌尘埃。
2.化学消毒法 包括化学消毒剂喷雾和熏蒸①过氧乙酸喷雾、熏蒸; ②过氧化氢喷雾;③二氧化氯溶液喷洒;④中草药点 燃烟熏。
(三)手和皮肤的消毒
级别
处理对象
一级 二级 三级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 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 因子,对健康成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具有 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使 人类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 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
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安全问题,如病原微 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生物武器、生物恐 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也是人类社 会所面临的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 防扩散和防感染。
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我 国法令包括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管理,对实 验室的分级管理,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 督和法律责任等。
牛奶、酒类、饮料
整理课件
8
煮沸消毒法
l 原理
第0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 验室生物安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刘晶星 教授
消毒灭菌常用术语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的方法。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 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 生长繁殖的方法。
1.含氯消毒剂;2.过氧化物消毒剂; 3.醛类消毒剂;4.环氧乙烷
(二)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level disinfectants)
1.含碘消毒剂;2.醇类消毒剂
(三)低效消毒剂 (low-level disinfectants)
1.季铵盐类;2.氯已定;3.高锰酸钾
固体二氧化氯消毒剂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2.818: 05:2218 :05Dec-208-D ec-20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18:05: 2218:0 5:2218: 05Tues day, December 08, 2020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2.82 0.12.81 8:05:22 18:05:2 2December 8, 2020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 四级 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
措施。
一、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 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 活动应当有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 行。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 区域内,只能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 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应有健全安 全保卫制度 。
级别
处理对象
消毒灭菌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三)低效消毒剂 1.季铵盐类消毒剂 (苯扎溴铵) 2.氯已定 3.高锰酸钾
第二节 消毒灭菌旳利用
医疗器械物品旳消毒灭菌 室内空气消毒灭菌 手和皮肤旳消毒 黏膜旳消毒 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旳消毒灭菌 病人污染物品旳消毒 饮水旳消毒 环境旳消毒
过程。 无菌(asepsis)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无活菌旳意思,多是灭菌旳成果。
预防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旳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第一节 消毒灭菌旳措施
物理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辐射杀菌法 滤过除菌法 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高效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 低效消毒剂
(一)热力灭菌法
菌种保存管
(五)化学消毒灭菌法
杀菌机制 增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干扰细菌旳酶系统和代谢。 损伤细菌旳细胞膜,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长,胞外液内渗,
细菌裂解。
化学消毒剂旳种类
(一)高效消毒剂 1.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漂白粉) 2.过氧化物消毒剂 (过氧化氢、过氧乙酸) 3.醛类消毒剂 (戊二醛、甲醛) 4.环氧乙烷
➢ 高压蒸汽灭菌法
在103.4kPa蒸气压下,温度到达121.3℃,维持15~20min
高压蒸汽灭菌器 用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耐热药物、手术敷料等。
(二)辐射灭菌法
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 电离辐射: 、、γ、χ射线以及高能质子、 中子等
紫外线(ultraviolet ray, UV)
作用于DNA,使相邻旳胸腺嘧啶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干 扰DNA复制。
1. 干热灭菌法 2. 湿热灭菌法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效力比干热大。 原因:(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
第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三)、Filtration 过滤 )、
• sterilize solutions that may be damaged or denatured by high temperatures or chemical agents
四)、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二、 化学消毒灭菌法 (Chemical method for sterilization) )
第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章
第一节 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
Basic terms
• • • • • sterilization灭菌 disinfection消毒 Antisepsis 防腐 Bacteriostasis抑菌 Asepsis 无菌
1、消毒(disinfection) :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消 毒。(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和非病原微生物) Disinfection (消毒):
(一)干热灭菌法(dry heat sterilization) 干热灭菌法(dry 1. 原 理 : 脱 水 干 燥 和 大 分 子 变 性 。 mechanism: The cells get dried through dehydration(脱水). 脱水) 脱水 2.方法: 方法: ⑴焚烧(burn ); 焚烧( 用于微生物实验的接种环和试管口的灭菌; ⑵烧灼(cautery ):用于微生物实验的接种环和试管口的灭菌; 烧灼( 烤箱灭菌;160℃--170 170℃ 小时;适用于高温下不 ⑶干烤(bake ):烤箱灭菌;160℃--170℃,2小时;适用于高温下不 干烤( 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例玻璃器皿、瓷器、 变质、 不损坏、 不蒸发的物品, 例玻璃器皿 、瓷器 、 玻璃注射器等 的灭菌。 的灭菌。 ⑷ 红外线( infrared):是一种 0.77-1000µm 波长的电磁波, 其中1红外线 ( 是一种0 77-1000 m 波长的电磁波 , 其中 1 是一种 10µm波长的热效应最强,但只能加热物体表面,温度与时间同干烤。 10 m波长的热效应最强,但只能加热物体表面,温度与时间同干烤。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安全问题,如病原微 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生物武器、生物恐 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也是人类社 会所面临的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防 扩散和防感染。
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我国 法令包括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管理,对实验 室的分级管理 , 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 和法律责任等。
实验室概况—布局及流程 ☜☜
一、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 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 活动应当有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 行。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 区域内,只能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 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应有健全安 全保卫制度 。
实验室相关感染的原因
接触感染材料(倾倒、溅开) 针头刺伤 破碎玻璃器皿损伤 被感染的动物或昆虫咬伤、抓伤 感染微生物气溶胶
气溶胶
是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径一般为 0.001-100μ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 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微生物气溶胶特点:
◙ 无色无味,无孔不入,不易发现,难以预防; ◙ 容易发生病原体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
坡、我国台湾和北京先后发生实验室SARS冠 状病毒感染。
实验室感染的历史与现状
实验室感染可间接传播至社区人群:
◙ 1992年,荷兰从1名儿童体内分离出1株脊髓 灰质炎疫苗病毒,该儿童的父亲在工作中曾意 外接触过大量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
◙ 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印度西部地区从7 例脊髓灰质炎患者体内分离到Ⅱ型实验室标 准株,推测可能为实验室感染。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化学消毒剂的种类
(一)高效消毒剂 次氯酸钠、漂白粉) 1.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漂白粉) 过氧化氢、过氧乙酸) 2.过氧化物消毒剂 (过氧化氢、过氧乙酸) 戊二醛、甲醛) 3.醛类消毒剂 (戊二醛、甲醛) 4.环氧乙烷 (二)中效消毒剂 1.含碘消毒剂 2.醇类消毒剂 (三)低效消毒剂 苯扎溴铵) 1.季铵盐类消毒剂 (苯扎溴铵) 季铵盐类消毒剂 2.氯已定 3.高锰酸钾 (碘酊、碘伏) 碘酊、碘伏) (乙醇、异丙醇) 乙醇、异丙醇)
层流室
无菌手术室
(四) 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干燥:细菌在干燥的环境中失去大量水分, 干燥:细菌在干燥的环境中失去大量水分,新陈代谢便会发生障
碍,甚至引起菌体蛋白质变性和由于盐类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导致死亡。 甚至引起菌体蛋白质变性和由于盐类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导致死亡。
低温:低温下,细菌代谢活动降低到最低水平,生长繁殖停止, 低温:低温下,细菌代谢活动降低到最低水平,生长繁殖停止,
但仍可长时间保持活力。 但仍可长时间保持活力。 常用作保存细菌菌种,冷冻真空干燥法可避免解冻时对细菌的损 常用作保存细菌菌种,冷冻真空干燥法可避免解冻时对细菌的损 是目前保存菌种的最好方法。 伤,是目前保存菌种的最好方法。
菌种保存管
(五)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杀菌机制 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 损伤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外液内渗, 损伤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外液内渗, 细菌裂解。 细菌裂解。
(三)滤过除菌法
滤菌器(filter)----液体除菌 液体除菌 滤菌器
① ② ③ ④
薄膜滤菌器 玻璃滤菌器 石棉滤菌器 素陶瓷滤菌器
《医学微生物学》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1)消毒、灭菌、清洁、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
(2)消毒灭菌的运用(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2.熟悉:常用的高压蒸气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等热力杀菌法日光与紫外线杀菌机理及其应用;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其应用。
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和法律责任。
3.了解: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和应用范围;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及影响作用的因素。
【课程内容】第一节消毒灭菌常用术语第二节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与灭菌(一)热力灭菌法(二)辐射杀菌法(三)滤过除菌法(四)超声波消毒法(五)干燥与低温抑菌法二、化学消毒灭菌法(一)化学消毒灭菌法的原理(二)消毒剂的主要种类第三节消毒灭菌的运用一、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二、室内空气消毒灭菌三、手和皮肤的消毒四、黏膜消毒五、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的消毒灭菌六、病人污染物品的消毒七、饮水的消毒八、环境的消毒第四节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一、微生物的种类二、微生物的物理状态三、微生物的数量四、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五、温度六、酸碱度七、有机物第五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和法律责任【应试习题】一、名词解释1.防腐2.高压蒸气灭菌法3.灭菌4.无菌5.消毒6.抑菌7.巴氏消毒法8. 清洁二、填空题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和。
2.高压蒸气灭菌法的蒸气压力为_______kg/C㎡,温度达_______℃,维持时间是_______min。
3.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为_______,常用于无菌室的_______消毒。
4.预防新生儿淋病奈瑟菌感染常用的滴眼剂是_______。
5.消毒手术包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温度达到______________,维持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去除细菌及___________________。
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

种类
常用浓度
用途
作用机
2.中效消毒剂
乙醇 碘酊 碘伏
70%-75% 20g碘/L75%乙醇 1-2mg游离/L
医疗器械、皮肤
蛋白质变
皮肤、黏膜、物表面皮 凝固、干
肤、黏膜、物表面
代谢
3.低效消毒剂 苯扎溴铵(新洁 0.4%-1.6%溶液 尔灭) 氯已定(洗必泰) 0.5%-4.0% 高锰酸钾
1-10g/L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 同温度下湿热灭菌较干热效果好的原因:
(1)湿热中菌体吸水,蛋白质易凝固,因蛋白质含 水量增加,所需凝固点降低。
(2)湿热穿透力明显大于干热。 (3)湿热蒸汽有潜热存在,能迅速提高被灭物体的
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
• 高压灭菌几点注意事项: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二)电磁波辐射杀菌法:
皮肤、黏膜、物体表面 皮肤、黏膜、物体表面
皮肤、黏膜、食具、蔬 菜、水果
第三节 消毒灭菌的运用
皮肤、黏膜、空气、饮水、环境、医 疗器械、病人污染物品、病人排泄物与分 泌物的消毒灭菌。(具体自己看书)
第四节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 2、细菌的种类与生活状态(P44) 3、温度 4、酸碱度 5、有机物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3、微波
波长1-1000mm的电磁波,可穿透玻璃、陶瓷和塑 料,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主要用于食品、非金属 器械、检验室用品等消毒,原理是极性分子摩擦生 热,内外升温达到杀毒灭菌的目的。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三)滤过除菌法:
主要用于 不耐高温的血 清、抗毒素、 抗生素、药液 的除菌。
临床微生物与检验 第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4)环氧乙烷
作用机理:对细菌蛋白质和核酸的烷化作用。 特点:
①为杂环类化合物,沸点10.8℃,易蒸发。气体消毒剂。
②有穿透力,杀菌广谱高效,杀灭芽胞能力强。 ③对多数物品无损害作用。 ④易燃,对人有一定毒性。空气中浓度不得超过1ppm。 用途:现已有特制的环氧乙烷灭菌箱。使用安全方便。
2.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微生物的繁殖体,结核分枝杆菌、某些
辐射杀菌法
日晒和紫外线
[原理] 日光中杀菌的成分主要是紫外线。紫外线的波长在 200~300nm时,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杀菌 力最强,易被DNA吸收。细菌DNA吸收紫外线后,其生物学 活性发生改变,同时蛋白质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特点] 紫外线穿透力弱,玻璃、尘埃、纸张、水蒸气均能阻 挡紫外线。 [应用范围] 日晒是有效的杀菌方法,用于病人的衣服、被褥、 书报等的灭菌。紫外线仅适用于手术室、婴儿室、烧伤病房、 传染病房和无菌室的空气消毒,亦可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 消毒。
2.熏蒸
3.二氧化氯溶液 4mg/m3
4.中草药
三、手和皮肤的消毒
(一)肥皂和流动水经常正确洗手是预防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有效方法。 (二)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时
1. 75%酒精 2. 氯己定溶液 3. 过氧乙酸 4. 次氯酸钠溶液 5. 碘伏
四、黏膜的消毒
(一)口腔黏膜 3%H2O2 (二)冲洗尿道、阴道、膀胱0.1%~0.5%氯己定溶液;1g/L高锰酸钾溶液
(1)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
常用种类
二氯异氰酸尿酸钠
漂白粉
作用机理:
这类制剂遇水可产生氯(Cl2)、次氯酸(HClO)及新生态氧。 氯可氧化细菌的-SH、次氯酸(HClO)可与胞质成分作用,形成氮 -氯复合物,干扰细胞代谢。 特 点:(1)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第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一、名词解释1.消毒(disinfection)2.灭菌(sterilization)3.防腐(antisepsis)4.无菌(asepsis)5.无菌操作6.生物安全二、填空1.常用的湿热消毒灭菌法有、、、和。
2.巴氏消毒法常用于和的消毒,常用的方法为℃min 或℃秒。
3.微生物实验室空气消毒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是法。
4.高压蒸汽灭菌法的蒸气压力为,温度达,维持时间是。
5.血清除菌常用的方法是。
6.常用于消毒饮水的消毒剂是和。
生石灰常用于和的消毒。
7.乙醇消毒常用的浓度是。
三、选择题1.人和动物血清的除菌宜采用A.高压蒸汽灭菌B. 间歇蒸汽灭菌法C.滤菌器过滤D.巴氏消毒法 E.煮沸消毒2.防止微生物侵入手术创口宜采用A.消毒B.灭菌C.防腐D.无菌操作E.抑菌3.关于紫外线杀菌,下述哪项不正确A.紫外线杀菌的最佳波长为265nmB.能干扰DNA合成C.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D.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E.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害4.外科敷料、手术用金属器械宜采用A.高压蒸汽灭菌B.紫外线照射C.煮沸消毒D.巴氏消毒法E.干烤5.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A.细菌繁殖体被完全杀死 B.细菌芽胞被完全杀灭C.菌体内DNA变性D.细菌鞭毛蛋白变性E.细菌荚膜被破坏6.杀灭细菌芽胞最有效的方法是A.紫外线照射B.煮沸消毒法C.巴氏消毒法D.流通蒸气消毒法E.高压蒸气灭菌法7.能用干烤法灭菌的物品是A.瓷器 B.滤膜C.手术刀D.橡胶手套E.一次性注射器8.保存菌种最好的方法是A.4℃冰箱保存B.半固体培养基接种C.甘油盐水保存液D.-20℃冰箱保存E.冷冻真空干燥法9.预防新生儿脓漏眼常用的消毒剂是A.1%新洁尔灭B. 0.1%高锰酸钾C. 2%龙胆紫D.1%硝酸银E. 2%碘伏四、问答题1.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有哪些?分述其杀菌原理及适用范围。
2.试述化学消毒剂杀菌原理及影响消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主要因素。
医学微生物学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实验室生物安全

第三类是指能够引起人或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
下对人、动物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 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 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 生物。 第四类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或动物疾病 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
级别
一级
处理对象
用肥皂和流动水经常并正确洗手。 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用消毒剂消毒。
(四)黏膜的消毒 过氧化氢,高锰酸钾 (五)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的消毒灭菌 次氯酸钙,漂白粉 (六)病人污染物品的消毒 流通蒸汽,过氧乙酸,漂白粉 (七)饮水的消毒 氯气 (八)环境的消毒 过氧乙酸
第四节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一、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二、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三、温度 四、酸碱度 五、有机物
湿热灭菌 1.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 微生物或特 定的微生物,而仍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 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 61.1~62.8℃ ,30min; 71.7 ℃ ,15~30s 用于牛乳制品、酒类等的消毒。 2.煮沸法: 100 ℃ 水浴,30min。食具、刀剪等消毒。 3.流动蒸气消毒法: 100 ℃ 汽浴,30min。 4.间歇蒸汽灭菌法: 100 ℃ 汽浴,30min/次。 5.高压蒸汽灭菌法:121.3 ℃ 汽浴(103.4kPa),15~20min。 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 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
活动停止。
低温可使细菌的新陈代谢减慢,影响细菌
的生长。
冷冻真空干燥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如酚类、醇类、重金属盐类、酸碱类、醛类等。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器具
Arnold 消毒器;蒸笼
间歇蒸汽灭菌法
原理 方法
用途
利用反复多次的流动蒸汽间歇加热
流通蒸汽杀菌后,放在37 ℃孵箱过夜,次 日再蒸一次,反复3次
适用于一些不耐热的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高压蒸汽灭菌法
原理 灭菌条件
密闭的蒸汽锅,加热产生蒸汽,随着蒸 汽压力的不断增加,温度也随之升高
2. 湿热灭菌法 杀菌机制:在水分子存在情况下更易
于使菌体蛋白凝固,热力穿透性更强。
常用方法
巴氏消毒法 煮沸消毒法 流通蒸汽消毒法 间歇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
概念 方法
用途
利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 生物,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 坏的消毒方法 61.1~62.8 ℃ ,30min 71.7 ,15~30s
特点:穿透力弱。 用途:空气、物品表面消毒。 注意:紫外线对眼睛、皮肤有损伤作用
2.电离辐射
包括高速电子、X射线和 γ 射线
杀菌机理: 产生游离基,破坏DNA 特点:穿透力强,不破坏营养。 适用:塑料、食品、药品和生物制品消 毒灭菌。
3.微波
使物品发热。
(三)滤过除菌法
原理 用物理阻留的方法除去液体或空气中的细
菌、真菌,以达到除菌目的。
滤菌器 含有微细小孔0.1~ 0.45微米,只允许液体
或气体通过,而大于孔径的细菌等颗粒不 能通过 。
用途 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药液的除菌
注意:病毒、支原体、某些L型细菌可以通
过滤菌器
滤器和层流室
(四)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不耐干燥的微生物。 低温一般不能杀死细菌。
冷冻真空干燥法:在低温状态下真空抽去水分
103.4kPa、121.3 ℃、15~30min
应用范围
耐高温、耐湿的物品
注意
(手术器械、敷料、培养基)
排完冷空气;防治物品多,摆放拥挤;安全阀 的使用
高压蒸汽灭菌锅
(二)辐射杀菌法
1.紫外线
杀菌波长 :波长240~300nm的紫外线具有 杀菌作用265~266nm杀菌能力最强。
杀菌机制:使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干 扰DNA的复制与转录。
清洁(cleaning):是指通过除去 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 程。
无菌(asepsis)和无菌操作:无 菌是无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 术,称为无菌操作。
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辐射、滤过、干燥和低温
化学消毒灭菌法
使用化学消毒剂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用 途
保存菌种
化学消毒灭菌法
消毒剂的种类
酚类、醇类、重金属盐类、 氧化剂、表面活性剂
消毒剂的应用
人体体表、医疗器械、 周围环境
(一)杀菌机制
1.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to denaturate and coagulate bacterial cell
proteins of
酚类--石碳酸、来苏、洗必泰等。 醇类--70%~75%乙醇杀菌力最强。 重金属盐类--红汞等。 烷化剂--甲醛等,杀菌力强,但毒性大,有
表面活性剂、脂溶剂:增加菌细胞表面 张力,并增加其通透性使细菌破裂。
注意:大多对人体组织有害,只能外用 或环境消毒。
(二)消毒剂的应用
种类 使用浓度
用途
石炭酸 3%-5%
地面、器具表面、皮肤消毒
乙醇
70%-75% 皮肤、体温计消毒
高锰酸甲 0.1%
皮肤、尿道、蔬菜、水果消毒
红汞
2%
皮肤、粘膜、小创伤消毒
致癌性。
2.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 to interfere enzymatic system and metabolism of bacterium
氧化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 等,与细菌 的酶结合使之失去活 性。过氧乙酸 对细菌 繁殖体和芽胞、真菌、病毒都有杀灭作用。
3.损伤菌细胞膜 to damage cell membrance of bacterium
牛奶、酒类、饮料
煮沸消毒法
原理
利用一个大气压下,水的煮沸温度为100 ℃
灭菌条件
应用范围
水煮100 ℃ ,5min(繁殖体)~2h(芽胞)
耐热,不怕湿的物品。 食具、刀剪、注射 器(在水中加入2%的碳酸钠可防治金属 器皿生锈)
流通蒸汽消毒法
原理
利用一个大气压下100 ℃的水蒸气进行消毒
消毒条件
①季铵盐类 (苯扎溴铵) ②氯已定 ③高锰酸钾
固体二氧化氯消毒剂
消毒灭菌的运用
(一)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1.高危器械物品
用时需进入无菌组织的物品。所有这些物 品都应该灭菌。如针头、注射器、手术器械、 注射液体、敷料、静脉导管和尿道插管等。
2.中危器械物品
用时不进入无菌组织,但接触黏膜的器械。 采用消毒即可。如呼吸机、麻醉机、胃镜、支 气管镜、阴道窥器、体温计和口腔器械等等。
硫柳汞 0.1%
皮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
过氧乙酸 0.2%-0.3% 塑料、玻璃器材消毒
碘酒
2%-2.5% 皮肤消毒
新洁而灭 0.05%-1% 手术洗手、浸泡手术器械
龙胆紫 2%-4%
浅表创伤消毒
(三)化学消毒剂按其杀菌能力分三大类
1.高效消毒剂 (high-level disinfectants)
①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二氯异氰酸尿酸钠和漂白 粉)②过氧化物消毒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 ③醛类消 毒剂 (戊二醛、甲醛) ④环氧乙烷
2.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level disinfectants)
①含碘消毒剂(碘酊、碘伏) ②醇类消毒剂(乙醇、 异丙醇)
3.低效消毒剂 (low-level disinfectants)
(一)热力灭菌法
1.干热灭菌法
杀菌机制:使菌体脱水干燥、大分子变性。 杀菌条件:80~100℃ 1h可杀死繁殖体, 160~170 ℃ 2h 可杀死芽胞。
常用方法
焚烧----最彻底的灭菌方法
废弃物、尸体
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方法 接种环、试管口
干烤----加热160-170℃ 2h 玻璃器皿、瓷器
第五节 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
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 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细菌芽胞、 病毒和霉菌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 病原微生物。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 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 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 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