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大意义

合集下载

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稳定

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稳定

创新社会治理
促进和谐稳定
三是要开发公共事务。 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 的公共问题纳入到基层治理的内容中去,形成社会 治理的具体事务,使群众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 体会到责任感,体会到成就感。 四、机制创新是保障。 信访稳定是各项事业的 根,是“1”,其他工作就是“1”后面的“0”,其 他工作干的再好,信访稳定出了问题,那一切都得 清零。信访稳定工作,作为我们的一项非常重要的 常规性工作关键是突出一个“新”字。要在新形势、 新要求下取得新成效,关键是要突出创新。围绕创 新取得实效,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创新社会治理
促进和谐稳定
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会鲜明地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并明确 阐述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 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 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 建设”。
创新社会治理
促进和谐稳定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和 创新社会治理,重心在强化基层、夯实基础。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社会治理创新要逐步从 局部化、碎片化、浅表化的实验,走向全局化、 系统化和深层化的探索,这其中,创新基层社 会治理体制机制意义重大、任命紧迫。
创新社会治理
促进和谐稳定
二是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 我镇采取了 社区书记到镇综治维稳中心挂职锻炼的办法,就是 社区书记除了干好本社区工作外,其余时间到镇综 治维稳中心轮流挂职锻炼一个月,让其能够接触到 在你自己社区接触不到的社会矛盾,提高处理复杂 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回到本社区后,更能有效的处 理复杂疑难问题。再就是充分利用好到京值班的机 会,让那些年轻的、基层工作经验少的社区书记到 京值班,使其能够迅速成长,能够早日实现独立处 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论社会治理创新_江必新

论社会治理创新_江必新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策划江必新李沫论社会治理创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策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这是在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建设后,党对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党深化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安排。

《决定》中所指的社会是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并列的一个领域或社会分系统的概念。

对这个领域或社会分系统的治理就是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的方式和制度安排就形成了社会体制。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也就是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具体而言,社会治理创新的内容包括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制、社会组织机制和社会保障体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沿袭十八大改革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当前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并将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

一、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社会治理创新也亟待推进。

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还权于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但经济发展并不等于社会发展,而只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经论社会治理创新江必新李沫(中南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12)摘要:社会治理创新是党在治国理政理念升华后对社会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完成这些任务必须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并发挥法治的作用,为社会事业建设保驾护航。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关注社会治理创新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关注社会治理创新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关注社会治理创新正方辩手:首先,社会治理创新对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来适应社会的变化。

正如著名学者李远哲所说,“治理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治理中的各种问题。

其次,社会治理创新能够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创新,可以引入更科学、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使社会治理更加精准、高效。

比如,新加坡作为一个成功的社会治理创新案例,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成功解决了城市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提高了城市的治理水平。

最后,社会治理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过创新,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从而增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治理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

综上所述,社会治理创新对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能够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社会治理创新。

反方辩手:首先,社会治理创新并非万能的解决方案。

社会治理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单纯依靠创新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正如古人所说,“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社会治理创新应该建立在对传统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基础上,不能一味追求新而忽视旧。

其次,社会治理创新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

在创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确定因素,甚至可能导致新的问题的出现。

比如,一些国家在推行社会治理创新时,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最后,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实际情况。

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不能生搬硬套。

正如孔子所说,“中庸之道,为治之本。

”。

综上所述,社会治理创新并非万能的解决方案,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实际情况。

因此,我们不应该过分关注社会治理创新,而应该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谨慎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试论创新社会治理

试论创新社会治理
・ 1 5 ・
郛丽君
试 论创新社会治理
务 型政府 , 坚持 以下 基本遵 循 :
2 . 1坚持 党的领 导 党 的领 导 是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顺 利 进 行 并 取 得 成
不断加快, 社 会 管 理 面 临 着 新 情 况 和 新 问题 , 过 去
环境污染等方面, 涉及各行业各阶层, 既有农民、 城 镇 居民、 在职 职 工 、 离退休人员 , 也 有 民办 教 师 、 退
役军 人 、 老 知青 等特 定 人群 。“ 正确处 理人 民 内部 矛 盾, 是 关 系 改 革 发 展 稳 定 的 全 局 性课 题 , 是 促 进社 会 和谐 的基 础 性工作 。 x 嘞 创 新社 会 治理 , 是 坚 持和 扩大 对 外开 放 的必然 要 求 。对 外 开 放是 我 国必须 长 期坚 持 的基本 国策 ,
与 生态 安 全 等 面 临一 系 列 新 的 问题 和 挑 战 。据 统 计, 我 国现 有 5 . 6 4亿 网 民 , 4 . 2亿 手 机上 网用 户 , 是 世 界 上互 联 网使 用 人 口最 多 的国家 。另外 , 外 部敌 对 势 力千 方 百计 进 行 渗透 破 坏活 动 , 严 重危 及 国家 安 全和 社会 稳 定 。 综上 所 述 , 创 新 社会 治理 , 对 于维 护 最 广大 人
内部矛盾,矛盾主要集 中在农村土地征收征用 、 城 镇房屋拆迁 、 国有企业 改制 、 劳资纠纷 、 医患纠纷、
国情 , 着眼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增进人民福祉, 进

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 力, 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和服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2 - 1 5 作者简介 : 郭丽君 ( 1 9 6 8 - ) , 女, 四川遂宁人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教师 。研究方 向: 思想政 治教育研究 。

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社会治理是指通过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力量,对社会成员实行管理、规划、协调和服务等活动,以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种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更高质量社会治理的需求。

因此,创新社会治理已经成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创新社会治理的首要任务是确立创新的社会治理理念。

传统的社会治理思维强调政府主导,注重权威和管理,而创新的社会治理则要求注重协商、参与、共建共治。

它建立在尊重个体权利和多元主体平等基础上,鼓励各方参与,形成多元利益平衡,以此推动社会治理向更加民主、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

二、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建立起多元主体参与的机制,将政府、市民、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等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整合起来,实现共建共治。

政府应当积极发挥引导、协调和服务的作用,为各种利益主体提供公共服务和环境,为社会创新提供良好条件。

三、推动信息技术与治理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府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建立起全面的信息共享系统,将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实现治理过程的透明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同时,社会组织和市民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到决策和管理中,形成多维、多元的决策参与机制。

四、加强社会治理的评估和监督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建立起科学的评估和监督机制,评估社会治理的效果和成效,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

这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

只有通过不断的监督和反馈,社会治理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五、加强创新社会治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其中培养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至关重要。

政府应当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

市民和社会组织也应当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学习,提高自己的社会治理意识和能力。

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创新社会治理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各国可以分享经验、开展合作,共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试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

试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

试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作者:张莉李贽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11期摘要建国以来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社会治理方式实现了社会稳定,但也存在许多弊端。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结合实际,在探索新型社会治理方式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我国在社会治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

如何加快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推动社会创新治理,已经成为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社会治理管理方式管理体制作者简介:张莉,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博士;李贽,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4-182-02社会治理,简单来说就是相关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运用国家的政治工具,例如法律、法规、政策等,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和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社会治理方式主要指政府机构或社会组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治理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途径和手段。

当前,进一步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已经成为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的战略任务。

一、我国传统社会治理方式的弊端建国以来,利用高度集中的单一社会控制来维持社会秩序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方式。

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稳定,但事实上却窒息了社会创造活力。

(一)社会治理方式呈现僵化状态长期以来,政府部门的一些行政执法人员习惯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对运用法律手段和思想教育的手段进行社会治理比较陌生,进而使得地方相关政府部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易于出现紧张局面。

同时,有些领导干部不能认真听取民众的批评意见,拒绝与群众进行有效沟通,甚至采取打击报复等手段,极大地损害政府形象,大大降低了政府公信力。

理论文章:创新社会治理应把握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理论文章:创新社会治理应把握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创新社会治理应把握和解决的几个问题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五个X省”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一、深刻认识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

过去,我们讲的比较多的是社会管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治国理政理念上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相比较,治理主体、治理内容和治理方法上发生了“三个明显变化”:一是治理主体上的变化。

社会管理主体侧重于党委、政府,社会治理更强调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不仅党委、政府要主导,社会组织、公民、法人都要积极参与。

更加突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加突出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二是治理内容上的变化。

社会管理一般多是强调管理与控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而社会治理不仅包含管理的内容,还包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内容。

三是治理方式上的变化。

社会管理比较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强制手段。

社会治理则注重手段上的多样化,特别注重多用沟通、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

从社会管理创新到社会治理创新,进一步表明了我们党在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上更加成熟、更加自信。

二、准确把握和认真应对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为形成和发展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是人民内部矛盾易发多发。

一方面,矛盾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领域,因劳资纠纷、医患纠纷、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矛盾明显增多。

另一方面,矛盾涉及各行业各阶层,既有农民、城镇居民、职工、离退休人员、个体工商业者、学生,也有军队退役人员、原民办教师等特定人群。

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

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

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
社会治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对社会中的各种资源、权力、利益和机会进行管理和调节,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社会,社会治理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社会治理的有效实施可以保障社会中的公平正义,防止社会不公和冲突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日益增加,需要通过更加科学、系统和专业的社会治理方式来应对,以确保社会稳定和安全。

第二,社会治理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

社会治理的发展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创造。

同时,社会治理也可以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文化繁荣,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第三,社会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只有通过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才能够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提高国家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为了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需要建立起科学、规范、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

这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政府需要加强对社会治理的引导和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的社会治理机制和体系。

社会组织和企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发挥自身作用,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
助。

公众也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共同推动社会治理的进步和发展。

为什么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doc

为什么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doc

为什么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十一谈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True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大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治理的认识和要求从局部走向了系统。

社会治理的理念和目标《决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理念和目标,这就是: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这一理念和目标,实质是坚持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与增加社会和谐因素的统一,坚持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体现了在发展中保持和谐与在和谐中推进发展的辩证统一,对克服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的倾向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积极的发展观、和谐观。

一个社会能否健康有序发展,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

动力机制,用以释放社会发展的能量;平衡机制,用以保持社会发展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有序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看这两种机制能否有机配合、有效发挥作用。

没有动力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失去活力,无法保持发展进步;没有平衡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因失去和谐而无法保持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是要建设既充满社会发展活力又保持社会和谐,既使社会安定有序又使人民安居乐业的平安中国。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反映群众诉求,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调解利益格局,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增强社会活力。

党和国家在社会治理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时代和实践发展对社会治理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比之下,我们的社会治理还跟不上这种要求,必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转变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

《决定》强调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意味着许多重要变化。

一是社会治理主体趋向多元。

过去政府一元主体变成党委、政府、社会各方、公民多个治理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心得体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心得体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心得体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

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

一、统一思想,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

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

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

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

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

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

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解和认识

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解和认识

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治理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逐渐走向现代化。

现代化社会治理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制度建设、公共参与等方式,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公平性和透明度,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社会治理不仅是现代政府治理的需要,也是提升国家整体治理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需要。

其意义在于有效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现代化社会治理的主要特征现代化社会治理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 科技应用:利用信息化、智能化和大数据技术,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效率。

2. 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规章制度,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个领域的规范化。

3. 公共参与:倡导民主、平等、公正的社会参与机制,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4. 多元协同:推动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合力,形成多元治理、多方参与的体系。

5. 透明公开:倡导政务公开、公民监督,加强社会信任和公共责任感。

三、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与途径要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对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入,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2. 健全制度建设:完善法制、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社会管理体系和公共服务机制。

3. 增加公共参与:建立有效的民主参与和交流机制,鼓励市民对社会事务进行积极参与。

4. 加强协同合作:政府、市场、社会各方联动,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5. 提升透明度:推动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增加社会监督,提升社会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四、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在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1. 技术应用:如何将信息技术、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应用到社会治理中,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2. 制度建设:如何建立健全的法律、规章制度,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公共服务机制。

3. 公共参与:如何营造良好的民主参与氛围,倡导市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试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性

试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性

试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性作者:刘维芝来源:《中文信息》2020年第08期摘;要: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治理创新已逐步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发展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都要求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关键词:治理;创新;管理中图分类号:D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8-0-01社会是国家的基石,那么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关重要的方面无疑是社会治理创新。

国家治理体系是必须在党坚强统一领导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一系列制度组合,彼此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协调、紧密相连的。

在这些一整套治理体系中,社会治理体制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社会治理创新俨然已成为我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新时代,加快社会治理创新,建立配套的体制机制不仅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必然所在,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我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在新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要求推进社会治理进一步创新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以及城镇化的飞速发展,面临世情、国情、社情的变化,我国社会各阶层社会利益分化更加,社会结构变动加快,同时社会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

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发展,市场配置资源流动性加强、市场个体的一系列变化逐步影响到社会许多领域,对传统社会发展观念发起挑战、社会生产秩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第二,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新形势下城乡二元经济形态整合不断提速,城乡之间经济社会的各方面的连接日趋紧密,城市不断提升对农村资源的吸附力,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就业,这必然对城市社会管理提出新挑战,给城乡社会管理带来很大压力,也容易导致社会资源利用不充分。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什么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什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_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什么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为了进一步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以下是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

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

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

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

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

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年度总结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年度总结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年度总结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年度总结: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今年,我们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建设更加和谐、安全、有序的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下面,我将对今年的社会治理工作进行总结。

一、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充分认识到社会治理体系对于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首先,我们加强了基层治理能力建设。

通过组织培训、提供指导、加强队伍建设等举措,我们提高了基层干部的社会治理理念和能力水平,使得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其次,我们优化了社会组织管理。

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强了对社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推动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

再次,我们深化了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社会智力等资源,我们充分发挥了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治理能力提升。

二、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今年,我们不断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模式,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找寻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治理创新路径。

一方面,我们加强了信息化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通过建设信息平台、推动数据共享等措施,我们提高了信息的传递和管理效率,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我们注重社会治理创新的针对性。

针对不同地区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社会治理方案,确保治理措施更加科学合理。

三、拓展社会治理参与主体今年,我们积极拓展社会治理参与主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局面。

首先,我们加强了党群组织的组织动员能力。

通过加强党员教育、活动组织等措施,我们推动了党员对社会治理工作的广泛参与,凝聚了社会治理的共识和合力。

其次,我们鼓励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通过设立奖励机制、举办创新活动等方式,我们激发了各界人士的热情,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更多的智力和资源支持。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及其构建可行性研究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及其构建可行性研究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及其构建可行性研究作者:张磊来源:《重庆社会科学》2019年第08期摘要: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是对当前社会治理问题研究的新视角,是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果,同时也是我国从强国家-弱社会向强国家-强社会过渡的需要。

从理论源起看,“共同体”指一种社会关系,社会性才是其本质属性;从性质和特征看,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基于地缘和利益,多元协商共治的生命有机体。

社会治理共同体可以从其治理意愿、治理能力和治理渠道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构建的可行性。

首先,社会治理共同体重要主体之一公民的社会治理意愿与其社会满意度、权利水平及政府服务法治化水平密切相关,当前中国公民社会治理意愿不强也不弱;其次,社会治理能力与政府提供社会公共物品水平、公民公平参与社会治理水平及社会组织的建设水平等密切相关,当前政府公共物品供给能力较强,但公民有效参与度较低,社会组织法治化、专业化水平也较低;最后,公民合法化参与的程度较高,但其在社会事务中的参与渠道仍然有限,因此既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又要推出新颖、有效的公民治理参与形式。

关键词:生命有机体;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意愿;治理能力;治理渠道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本质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L18AKS003)。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章编号] 1673-0186(2019)08-0039-012[文献标识码] A ; ; [DOI编码] 10.19631/ki.css.2019.08.004北京大学燕继荣教授指出:“社会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

”[1]这种综合性主要体现为:第一,治理任务的多元化,即“社会治理的对象与社会事务尤其是社会难题有关。

社会事务是人们组成社会而过集体生活时产生的各种事务”[1];第二,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即“社会治理定义的另一个重要解释维度就是主体主体的多元化,它的基本精神可以简约化为:政府管理+社会自理=协同治理”[1];第三,治理所需制度供给的多样性,“政府(管理者)并非制度的唯一供给者。

推动城市治理创新的意义

推动城市治理创新的意义

充分认识推动城市治理创新的意义
加快推进城市治理创新,对于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意义重大而深远。

城市治理创新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特殊意义。

城市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城市层面最大特点就是对上承担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责任,对下又指导基层一线工作,是推动基层治理的组织者、领导者。

抓住了城市这个关键环节,就可以起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

城市是守住安全稳定底线的主阵地。

当前矛盾风险系统性、跨界性、传导性特点突出。

城市越来越成为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的关键层级。

这迫切要求以城市为主阵地,充分发挥城市资源手段优势,从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体视角进行防范,从源头、传导、转化的关键环节进行化解,防止矛盾风险向上传导、向外溢出。

我们在城市治理中有特殊优势。

城市具有政策制定的自主空间,设区的市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方面享有地方立法权,具有更大、更灵活的自主创新探索政策空间。

城市具有解决问题的资源基础,城市往往具备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多样的资源手段,能够统筹各种资源力量,及时有效解决各类突出问题。

城市具有大胆尝试的回旋余地,城市在探索社会治理政策和模式方面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创新社会治理心得体会感想

创新社会治理心得体会感想

创新社会治理心得体会感想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工作上,要发展都是离不开“创新”这一主题,而社会的安稳治理,是不脱离群众的,建真言能促使政府改进工作,让群众更加拥护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创新社会治理心得体会感想,欢迎大家阅读。

创新社会治理心得体会感想篇1在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区委党校李新霞老师《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授课,李新霞老师从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我国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目前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改革,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创新社会管理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当前,我们面临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大多数属于利益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兼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关切,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

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形势与政策试卷(答案)

形势与政策试卷(答案)

2013-2014形式与政策期末试题论述:一,如何充分认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答:北京11月21日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历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些重大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

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

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并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

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为什么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为什么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为什么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对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为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是人民内部矛盾易发多发。

一方面,矛盾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领域,因劳资纠纷、医患纠纷、环境污染、非法集资、股市房市投资受损等引发的矛盾明显增多。

另一方面,矛盾涉及各行业各阶层,既有农民、城镇居民、职工、离退休人员、个体工商业者、学生,也有军队退役人员、原民办教师、老村干部、老知青等特定人群。

二是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问题突出。

一方面,各类社会组织快速增多,截至2012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9.2万个,备案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近40万个。

另一方面,政社不分现象依然存在,社会组织发展培育不足,活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够。

三是公共安全形势严峻。

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2012年全国发生安全事故33万起,造成7.2万人死亡。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时有出现,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以报复社会为目的的恶性案件和极端事件有所增多,我国仍处于刑事犯罪高发期。

信息网络管理任务日益繁重,我国有5.64亿网民,4.2亿手机上网用户,是世界上互联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

外部势力千方百计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动,社会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认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大意义
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积极投身社会治理。

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对社会建设内涵和要求的认识越来越明晰、把握越来越准确、运用越来越科学,在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的同时,经历了从加强社会管理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逐步深化过程。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体现了党领导下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理念和主张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和开创
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要求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继续坚持政府主导、注重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增强市场主体社会责任,充分体现了党领导下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理念和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