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的危害防治及利用(2021版)

合集下载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二、当好小法官: 1.只要是优美动听的声音,都称为乐音,对人的 身体健康是没有危害的。( × ) 2.消除噪声的最好办法是在耳中塞上一小团棉 花。( × ) 3.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 √ ) 4.噪声就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影响 人的身心健康,降低工作效率的声音。( √ ) 5.噪声的种类是很多的,无论哪一种噪声均有 可能给人带来损害。噪声的损害不仅限于听觉 系统,它对人身的其他系统同样有很大的损害。 ( √ )
三、科学探究: 1.人们提倡在噪声大的地带多种些植物, 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答:林木具有散射声波的作用,树干和树叶可阻挡 声波。枝叶表面的气孔、绒毛,像电影院里多 孔纤维吸音板一样,能吸收噪声。生长茂盛的 草坪,草的叶面积是它所占地面积的19倍左右, 茂密的叶片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松软而富有弹性的地表,能像 海绵似的吸收噪声和阻碍噪声的传播,减少噪 声危害。 2.人们是怎么控制、消除噪声污染的?
5.我在 医院 、 图书馆、 博物馆 、 纪念堂等 环境里见过“安静”的提示,在这些地方,我是 只用眼睛看,嘴巴不说话 这样做的: 。
6.我们周围有许多噪声,如:车辆鸣笛、建 筑施工的声音 、高音喇叭 、 周围人的大 声说话 ,这些声音让我们感 心烦意乱 到 。 7.在有些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附近安装了 减少噪声的产生 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样做的目的 是 。
噪声与污水、废气、 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 四大公害。
?
1.声音分为 乐音 和 噪音 。 2.被人称为污染环境“四大公害”的 是 噪声 、 污水 、 废气 、 垃圾 。 3.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 有 交通运输 、 车辆鸣笛 、 工业噪声 、 建筑施工 、 社会噪声如音乐厅 等。 4.噪声的危害有:损害 听力 ;损害人 的 心血管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影 响 睡眠 ,造成疲倦。

噪声的危害及防治的建议

噪声的危害及防治的建议

噪声的危害及防治的建议噪声是一种对人类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环境问题。

它来自于各种源头,包括交通工具、工业设备、建筑工地、社交场所和家庭生活等。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导致诸多健康问题,包括听力损伤、心理压力、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

此外,噪音还会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如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安宁,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因此,降低噪音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有效控制噪音污染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噪声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首先,噪声对听力造成伤害。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伤和耳聋。

音量超过85分贝的噪音对耳朵造成伤害,而某些噪音源如机器声、喇叭声等更容易导致听力问题。

其次,噪声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音中会引起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疾病。

一些研究还表明,噪音还与心血管疾病发作、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健康问题有关联。

另外,噪声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在睡眠中受到噪音的干扰,容易导致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和睡眠质量下降。

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对人体的健康和工作效率都有明显的影响。

噪音还会对工作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在工作场所和学习环境中,噪音会干扰人们的集中注意力和思考能力。

研究表明,噪声污染降低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同时也影响学生在考试和学习中的表现。

总之,噪声对人类健康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了有效防治噪音污染,以下是几点建议:首先,提高公众的噪音意识。

人们需要意识到噪音对健康的危害,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影响,并积极参与到噪音防治的行动中。

通过教育、宣传和媒体等渠道,提高公众对噪音污染的认识。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应该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噪音的产生和控制,加大对噪音污染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同时,对违法噪音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以减少噪音污染的发生。

此外,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降低噪音产生。

在交通工具、工业设备和建筑施工中,应该采用噪音减少的技术和设备,通过改进设计和改进材料,减少噪音污染的发生。

噪声的危害及防治的建议(三篇)

噪声的危害及防治的建议(三篇)

噪声的危害及防治的建议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个很古老而至今仍未解决的问题。

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在公元一世纪老普林尼就描述了居住在尼罗河瀑布附近居民的听力下降。

为预防其危害,早在公元前600年左右,意大利南部古城锡巴里斯(Sybarls)就禁止在市区进行金属加工。

自从我国发明火药以来,就有了爆震性耳聋的记载。

13世纪蒙古西征军把火药带到了中东继而传到了欧洲,欧洲就开始有了耳聋的报道。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噪声的危害日益严重,目前已成为四大污染之一,是工业环境和军事环境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

从生理学上来判断,噪声就是人们不需要的,不希望存在的声音。

它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甚者危害健康,其中以听觉的损伤为主,长期在超标噪声环境下作业或短时间接触高强度噪声,若无适当的保护措施,必将引起暂时性的或永久性的听力损失甚至耳聋。

我国及国外都把职业性耳聋列为重要的职业疾。

噪声除对听觉的损伤外,还可对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与免疫、生殖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即使未造成健康问题,也可影响工作效率,影响劳动安全。

据统计,在我国约有1000万工人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其中约有1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性耳聋。

据九省市噪声对听觉系统影响的调查,高频听力损伤发生率为65.54%,其中达中、重度者为28.14%;语频听力损伤发生率为14.37%。

军事噪声的危害同样相当严重,据美军的一项报告,服役两年的士兵,听力损失发生率为20%-30%,服役xx年的士兵,听力损失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

因耳聋退伍的人员可占退伍总人数的20%。

为了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应采取一系列降低噪声及个体防护措施。

但由于经济条件及技术上的问题,许多作业环境的噪声还不能降到对人体无害的水平。

许多国家采取完善法规、执行听力保护计划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职业噪声的危害。

我国在军事噪声方面已经制订了《军事作业噪声容许限值》(GJB50—85),《常规兵器发射或爆炸时脉冲噪声和冲击波对人员听觉器官的安全限值》(GJB2A—96),舰艇、飞机、装甲车辆等都颁布了相应的噪声容许限值。

【2021年秋季课程人教版初二物理】 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案)

【2021年秋季课程人教版初二物理】 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案)

适用学科初中物理适用年级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课时时长〔分钟〕知识点 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方法。

初二 2 课时教学目的 1、理解声的有关知识和应用。

2、通过学习声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络 3、理解噪声的来源。

4、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途径。

教学重点 1、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以及环境的保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

当我们听到雷声时,就知道要下雨了,行人听到汽车的鸣笛声, 就知道有汽车要避让。

而在自然界中,动物们也是利用声音的高手,蝙蝠利用声音来区分目 的的位置等。

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利用声音 根底知识回忆 1.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

3.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4. 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和与间隔 有关,音色与发音体的 材料和构造有关。

1.声与信息 声可以传播信息。

地震时,火山喷发时,台风时,海啸时都会发出次声波,次声波传递的很第1页远。

蝙蝠利用声音来区分目的的位置。

中医学诊病通中“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 “闻〞就是听声。

2.声与能量 声可以传播能量。

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波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

外科医生利 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3.噪声的产生和控制 在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发音体的无规那么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噪声。

从我们的生活环境保 护的角度来说,但凡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 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 1〕防止噪声的产生 2〕阻断噪声的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耳我们每天都在通过声音来获得信息,最多的表现就是我们如今的语言交流,我们在生活 中用语言进展了大量的交流,在交流中获得了信息让我们知道了很多东西,比方上课时的师 生交流,下课后的同学交流,生活中的家人交流等。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噪声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的干扰人类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噪音,它来自于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噪声污染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而且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引发各种疾病。

今天,我们将从噪声污染的危害出发,谈谈对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

一、噪声污染的危害1.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小觑的。

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会导致人们的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噪声会引发人们的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长期受到噪声的干扰还会加重人们的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

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容易因为噪声污染而受到损害。

2.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噪声污染还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危害。

长期处于嘈杂的环境中,人们会感到疲倦、易怒、精神紧张,甚至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大量的研究表明,噪声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人们的精神疾病。

3.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噪声污染不仅会对个人产生影响,还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噪音会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时还会导致人们的情绪波动,引发社会矛盾和纠纷。

长期以来,一些城市的噪声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政府和社会的难题。

二、对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1. 提高法律法规的意识要有效治理噪声污染,首先需要提高人们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和意识,推动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政府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噪声污染管理条例,规范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管理程序,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

增强舆论宣传,使全社会都能认识到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危害,共同参与到噪声治理工作当中来。

2.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噪声污染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对于一些长期存在的、频繁发生的噪声污染问题,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

要建立健全的噪声源动态监测体系,实现对噪声源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噪声污染问题。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
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1、工业噪声: 1《、中生华理人危民害共: 和出国现环耳境聋噪、声头污痛染、防消治化法不》良已、由视中觉华模人糊民等主共症和状要国,指第严八重工届的业全甚国至生人神产民志代不劳表清动大、会休中常克产务或委死生员亡的会。第噪二声十二。次主会议于1996年10月29日
噪声与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在施工中要大量使用各种动力机械,要进行挖掘、打洞、搅拌,要频繁地运输材料和构件,从而产生大量噪声。
1、生理危害: 出现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症状,严重的甚至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2.消除噪声的最好办法是在耳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1996年105月29日
3、交通噪声:主要指的是赛机、动车游辆行、飞集机会、火、车娱和轮乐船场等交所通等工具各在种运行社时会发出活的动噪声中。产生的喧闹声, 21、 、建有筑的噪声声音:听主起要来指优建 美筑动以施人及工,现我收场们录产称生这机的类、噪声声音电。为视乐音机。、洗衣机等各种家电的嘈杂声,这类
在施工中要大量使用各种噪动力声机一械,般要在进行80挖分掘、贝打以洞、下搅。拌,要频繁地运输材料和构件,从而产生大量噪声。
噪声与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这些噪音给别人可能造成了什么影响?
1、生理危害: 出现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症状,严重的甚至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通中过华 ,人现民予共公和布国,环自境19噪97声年污3月染1防日治起法施》行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噪民代声表的大会危常害务委员会第二噪十声二次的会防议于治1996年10月29日

最新2021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7课《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1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7课《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1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7课《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教案教学设计最新2021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四年级小学生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五个单元。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三)科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噪声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的比较刺耳的声音,通常来源于交通、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娱乐场所等。

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和减少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会导致人们患上听力损伤、失眠、头痛、精神紧张、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精神病的人群,噪声污染的危害更加严重。

噪声污染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一些动物和植物对噪声非常敏感,噪声污染会影响它们的正常生活和繁衍,甚至导致它们的灭绝。

水下噪声污染也对海洋生物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破坏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噪声污染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在高噪声环境下,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都会受到干扰,降低了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针对噪声污染的危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理:加强立法和监管。

政府应该加强对噪声污染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噪声排放标准和处罚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噪声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力度。

加强环境管理和规划。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该合理规划交通、工业和居住区的布局,通过合理设置隔音设施、绿化隔离带、降噪墙等措施,减少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采用技术手段减少噪声排放。

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部门应该采用先进的降噪设备和技术,减少噪声排放,保护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

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

通过开展噪声污染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和关注度,倡导节约能源、低碳出行,减少噪音污染的源头。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推动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等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噪声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噪声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治理噪声污染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立法和监管,推广先进的减噪技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影响听力 影响智力
为污 四水 在 大、 国 公废 际 害气 上 、, 垃噪 圾声 被与 称
如何防治噪声?
分贝 测量
噪 声 的 防 治
发声处控制 在传播过程控制
汽车消音器
高速路隔音板 防噪声耳罩
在人耳处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自 1997年3月1日实行,对噪声污染公安机关给 与警告,可并处200元—1000元罚款。
※拓展活动
我国《环境噪声与防治法》规 定了城市噪声标准值,学校环境白天 55分贝,针对学校噪音问题,应怎样 防治解决呢?课下,每个小组快快行 动起来,研究一下我们学校噪音防治 问题吧
噪声危害新闻报道
1、20世纪50年代西班牙曾经有80 个人自愿做喷气式发动机噪声作用的 实验,结果有28人死亡。
2、1964年美国空军F104喷气式飞 机做超音速飞行试验,在飞机的轰鸣 声中,附近农场的一万只鸡中就有六 千只死亡,其他鸡产蛋率严重下降。
影响工作学习
噪 声 的 危 害
影响神经系统
影响心脏和血压
交通运输
(汽车鸣笛)
(房屋装修) (机器轰鸣) (卡拉OK)
噪 声 的 来 源
建筑施工 工厂企业
社会生活
噪声危害 一、影响学习工作,干扰睡眠。
噪声危害
无多声二 力梦环 、 等,境 影 。记中 响 忆会 神 功引 经 能起 系 减头 统 退痛 , ,, 在 全耳 强 身鸣 噪 ,
பைடு நூலகம்
噪声危害
三、影响心脏血压:心动过速,心 率不齐,血压过高。试验证明,噪声 每上升1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增加3%。 四、影响听力:噪声是造成人听力 减弱甚至耳聋的无形杀手。 五、影响智力发育:噪声环境下, 儿童比在安静环境下智力低20%.

2021年《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优秀教案

2021年《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优秀教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由“噪声的害”和“控制噪声”三部分内容组成。

本节的物理知识不多,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历探究防止噪声各项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止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联系实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噪声的等级和危害、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三、教学策略本节设计从物理学的角度说明了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又从与生活联系更密切的环保角度对噪声做了说明,实际教学中不要纠缠于有关概念的辨析上。

在本节的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也可通过社区调查,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切身的体会。

同时还要对如何防治噪声的途径有所了解,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

五、教学过程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或者削弱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理念。

激起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30分钟)一、噪声的史某觉得院子里跳广场舞的音乐声过大,他竟拿出家中双筒猎枪朝天鸣枪,并将自己饲养的三只藏獒放出来冲进人群。

跳广场舞扰民,“闹”出一名私藏枪支的涉嫌犯罪分子,这对公共安全的建设还是有贡献的。

噪声的危害及预防

噪声的危害及预防

有用!《噪声的危害及预防》噪声是指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多种音调,是一种无规律杂乱的声音。

当噪音超过一定的标准时会对人体产生不可逆的伤害,早期接触噪声时,人易表现为疲劳、耳鸣、头痛、反应迟钝。

当长期接触噪声,不做好防护,可能导致听力下降,严重者可致噪声性耳聋。

噪声强度的大小是影响听力损伤的主要因素当强度在80dB(八)以下,一般不会引起身体器质性的变化。

当强度达85dB(八)以上,长期接触后,听力损失程度均随声级增加而增加。

凡是长期在85dB(八)以上噪声环境下工作的,都可能发生职业性噪声聋。

1.症状噪声除了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导致噪声聋之外,还会诱发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并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职业禁忌患有听觉器官疾病,以及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的人,禁止从事噪声作业。

3、噪声的危害噪声作业可以引起两种职业病,噪声聋与爆震聋。

(1)噪声聋:属于慢性过程。

患者初期除主观感觉耳鸣外,无耳聋感觉,交谈及社会活动能正常进行。

继续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当听力损失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主观感觉语言听力出现障碍,表现出生活交谈中的耳聋现象,即所谓的噪声聋。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耳痛,头痛,眩晕。

一般在1~2年的接噪时间内不会有耳聋的情况。

职业性噪声聋症状轻的,脱离工作环境再加对症治疗是可以康复的。

噪声作业工龄较长听力损伤严重的治愈比较困难,极个别病例可以留下终生残疾。

(2)爆震聋:当120分贝以上的强噪音所造成的急性听力损伤,叫作爆震性耳聋。

设备爆炸、开山炸石、火炮发射及燃放响声。

爆震聋除引起听力损伤外,还可引起全身损伤,如肺损伤,如肺泡破裂、肺出血、肺水肿等。

4、噪声职业危害的预防(1)工作场所噪声允许接触限值为8小时等效声级不能超过85dB(八)o 如果是脉冲噪声,脉冲次数不同,允许接触的峰值为120~140dB(八)o(2)定期委托服务机构检测或不定期的日常监测(定期的工作场所噪声检测须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

城市噪音的危害及防控

城市噪音的危害及防控

城市噪音的危害及防控首先,要认识一下什么事噪音,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对噪声的感受因各人的感觉、习惯等而不同,因此噪声有时是一个主观的感受。

一般来说人们将影响人的交谈或思考的环境声音称为噪声。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

如机器的轰鸣声,各种交通工具的马达声、鸣笛声,人的嘈杂声及各种突发的声响等,均称为噪声。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我们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把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

声音的分贝是声压级单位,记为dB。

用于表示声音的大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噪声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昼间50dB、夜间40dB;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55dB、夜间45dB;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60dB、夜间50dB;工业区,昼间65dB、夜间55dB;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内河航道、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昼间70dB、夜间55dB,(夜间指22点到次日晨6点)。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住宅区的噪音,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若超过这个标准,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那么,室内环境中的噪声标准是多少呢?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中第5条4款规定,在室内进行噪声测量时,室内噪声限值低于所在区域标准值10dB。

一、噪声对人的危害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增多,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

噪声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有人称噪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PPT课件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PPT课件

11.从环保角度看,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 )
A.晚上休息时,从迪斯科舞厅传来的音乐声
B.做家务时,窗外传入的“雨打芭蕉”声
C.登山时,小溪传来的潺潺水声
D.湖面传来的一阵阵歌声
12.为了保证睡眠和休息,最理想的声音环境是
( B ) A.0dB
B. 30~40dB
C. 50~70dB D. 90dB以上
汽车消声器
禁止鸣笛标志
枪管消声器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的迅猛增加,交通噪声污染已成为 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肃州区交警大队自7月1 日起,在老城区四大街等车流量较大的路段设置了禁止车 辆鸣号警示牌,加大了管理力度,有效遏制了机动车辆肆 意鸣号的不文明交通行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这种现象,请你提出一个解决的办法.
-.
一.噪声的来源
实验演示:
1,用小锤轻敲一块铁板,听它发出的清脆声;
2,把这块铁板装做不小心掉地上的样子,听它 发出的碰撞声.
请同学们谈感觉.
一.噪声的来源 1.物理学角度的噪声:
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音的波形图
优美的歌曲一 定是乐音吗? (举例说明)
乐音的波形图
2.环境保护角度上的噪声: 凡是防碍人们工作、学习,影响人们生 活,干扰人们听觉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3.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属于在声源处减弱是
( AD )(多选)
A.市区禁止汽车鸣喇叭 B.街道两旁种树种草
C.纺纱工人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建筑工地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14.从环保角度看,噪声是指( D )
A.音色难听的声音 B.音调很高的声音 C.响度很大的声音 D.妨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原卷版)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原卷版)

【教材习题1】教材P4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教材习题2】教材P4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教材习题3】教材P4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教材习题4】教材P4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变式题1】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 B.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D.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变式题2】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引起的.教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过程中减弱噪声.【变式题3】在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有的反映出了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

其中说法错误的是()甲乙丙丁A.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人们利用这个现象研制了声纳.B.家用声波清洗机是声传递能量的实例.C.把脉(切脉)——利用声音音色诊病的最早的例子.D.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声传递信息的实例.1.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2.为了防止机动车的噪音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交管部门应该选择如图所示的哪个交通标志牌安放在校园及附近路段更恰当()3.“小明,上学啦!“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

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小强的喊声大,说明他的音调高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小噪声4.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图中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图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C.图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传递信息D.图中的共鸣现象不能在真空中出现5.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声的琴弦在振动B.长而粗的琴弦与短而细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C.悠扬的琴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属于乐音D.布谷鸟的叫声让我们感知季节的更替,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6.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民噪声。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噪声污染是指声音强度超过人耳正常接受范围所产生的噪声。

它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噪声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伤。

激烈的噪音刺激会直接损伤听觉器官,造成耳聋和听力下降。

其次,噪声污染还会对神经、心理和生理产生负面影响。

人体在噪音环境中会产生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同时也会引发血压升高、心血管疾病等生理问题。

此外,噪声还会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增加人的错误率,降低工作和学习的质量。

噪声污染对社会经济也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噪声会扰乱居民的日常生活。

无法获得良好的休息环境,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困扰。

其次,噪声会对人际交往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暴露于噪声中,人们的交流效果下降,社交关系减少,从而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

此外,噪声也会干扰到商业活动,减少商业活动的盈利能力。

噪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噪声会影响动物的生活和繁殖,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例如,噪音会使鸟类受到惊吓,导致减少或迁离。

这会对鸟类种群和食物链产生连锁反应,最终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

针对噪声污染的防治,可以从源头、传播和接收三个环节入手。

首先,从源头控制噪声的产生。

对于工业企业和建筑工地等噪声源,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改进设备和工艺,降低噪音产生。

此外,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考虑到噪声的影响,合理布局相关设施。

其次,控制噪声的传播。

采取隔声措施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在固定环境和建筑中使用吸声材料,例如声音隔离墙、隔音窗等措施,减少噪声传播的范围。

此外,采取交通管理措施,减少机动车、机械设备等交通噪声也是重要的手段。

最后,保护接收者,减少人体接受噪声对健康的危害。

在噪声污染区域,可以推广个人防护措施,例如佩戴耳塞或耳罩,减少噪声对耳朵的伤害。

此外,在公共场所中设置静音区域和安静的休息场所,提供安静的居住和学习环境。

城市噪音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城市噪音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城市噪音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了许多便利与机遇,然而,与之相伴而来的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城市噪音污染给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和谐带来了危害。

为保障居民的安宁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以减轻城市噪音污染的影响。

一、城市噪音污染的危害城市噪音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带来了许多困扰。

首先,城市噪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人们易患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甚至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等身体疾病。

其次,噪音也妨碍了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学校、办公室等噪音过大的场所,让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此外,城市噪音还影响了人们的社交与交流。

噪音污染使得人们无法正常地享受休闲、与亲友交流,在长期噪音困扰下,人们的社交活动也会受到限制。

二、城市噪音污染的治理措施为了减轻城市噪音污染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治理措施:1. 源头治理:有效控制噪音源是解决城市噪音污染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对制造噪音的机动车、施工工地、工业企业等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管。

通过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采用低噪音设备、加强环保标准等措施,降低噪音源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2. 隔离防护:对于特别嘈杂的场所,可以采取隔离与防护措施。

例如,在靠近机场或高速公路的居民区,可以建造隔音墙来阻挡噪音的传播。

在工业园区等噪音集中区域,也可以采用隔音设备和隔音材料来减少噪音的传递。

3. 规划建设: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噪音污染的防控。

合理规划离噪音源较远的居住区、工作区和娱乐区,减少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同时,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应选用吸音材料和采用减振措施,降低建筑物本身产生的噪音。

4.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噪音污染防治的知识。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市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遵守交通和环境规则,共同参与城市噪音污染的治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音的危害防治及利用(2021版)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055噪音的危害防治及利用(2021版)摘要: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

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虽然噪音是世界公害之一,但它还是有用处。

关键字:噪音危害防治利用噪音来源: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

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环境问题。

物理上噪声是声源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在环保的角度上,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等的一切声音,都称之为噪声。

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

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为空气声。

一般情况下,人耳可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Hz,称为可听声;低于20Hz,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

我们所听到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高频声听起来尖锐,而低频声给人的感觉较为沉闷。

声音的大小是由声音的强弱决定的。

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噪声是由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规律的组合而成;乐音则是和谐的声音。

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声,仅从物理学角度判断是不够的,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美妙的音乐对正在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乐音,但对于正在学习、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人可能是一种噪声。

即使同一种声音,当人处于不同状态、不同心情时,对声音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判断,此时声音可能成为噪声或乐音。

因此,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危害: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

噪声危害主要包括:噪声对听力的损伤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

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噪声污染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

离开噪声环境到安静的场所休息一段时间,听力就会逐渐恢复正常。

这种现象叫做暂时性听阈偏移,又称听觉疲劳。

但是,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且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即形成永久性听阈偏移,又称噪声性耳聋。

若人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从基底膜急性剥离,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听力,即出现暴震性耳聋。

有研究表明,噪声污染是引起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听力的损伤也与生活的环境及从事的职业有关,如农村老年性耳聋发病率较城市为低,纺织厂工人、锻工及铁匠与同龄人相比听力损伤更多。

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因为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故噪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

由于噪声的作用,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与低噪声环境下的情况相比,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2~3倍。

可见噪声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

噪声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

此外,噪声对视觉器官、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在高噪声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诱发一些疾病,但也和个人的体质因素有关,不可一概而论。

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

噪声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

噪声会干扰人的谈话、工作和学习。

实验表明,当人受到突然而至的噪声一次干扰,就要丧失4秒钟的思想集中。

据统计,噪声会使劳动生产率降低10~50%,随着噪声的增加,差错率上升。

由此可见,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

噪声还会掩蔽安全信号,如报警信号和车辆行驶信号等,以致造成事故。

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

⑴噪声对听力的损伤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

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

离开噪声环境到安静的场所休息一段时间,听力就会逐渐恢复正常。

这种现象叫做暂时性听阈偏移,又称听觉疲劳。

但是,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且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即形成永久性听阈偏移,又称噪声性耳聋。

若人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从基底膜急性剥离,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听力,即出现暴震性耳聋。

有研究表明,噪声污染是引起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听力的损伤也与生活的环境及从事的职业有关,如农村老年性耳聋发病率较城市为低,纺织厂工人、锻工及铁匠与同龄人相比听力损伤更多。

⑵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因为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故噪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

由于噪声的作用,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与低噪声环境下的情况相比,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2~3倍。

可见噪声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

噪声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

此外,噪声对视觉器官、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在高噪声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诱发一些疾病,但也和个人的体质因素有关,不可一概而论。

⑶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

噪声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

噪声会干扰人的谈话、工作和学习。

实验表明,当人受到突然而至的噪声一次干扰,就要丧失4秒钟的思想集中。

据统计,噪声会使劳动生产率降低10~50%,随着噪声的增加,差错率上升。

由此可见,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

噪声还会掩蔽安全信号,如报警信号和车辆行驶信号等,以致造成事故。

⑷噪声对动物的影响噪声能对动物的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内脏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病理性变化。

噪声对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可使动物失去行为控制能力,出现烦躁不安、失去常态等现象,强噪声会引起动物死亡。

鸟类在噪声中会出现羽毛脱落,影响产卵率等。

⑸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实验研究表明,特强噪声会损伤仪器设备,甚至使仪器设备失效。

噪声对仪器设备的影响与噪声强度、频率以及仪器设备本身的结构与安装方式等因素有关。

当噪声级超过150dB时,会严重损坏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件。

当特强噪声作用于火箭、宇航器等机械结构时,由于受声频交变负载的反复作用,会使材料产生疲劳现象而断裂,这种现象叫做声疲劳。

一般的噪声对建筑物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噪声级超过140dB时,对轻型建筑开始有破坏作用。

例如,当超声速飞机在低空掠过时,在飞机头部和尾部会产生压力和密度突变,经地面反射后形成N形冲击波,传到地面时听起来像爆炸声,这种特殊的噪声叫做轰声。

在轰声的作用下,建筑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出现门窗损伤、玻璃破碎、墙壁开裂、抹灰震落、烟囱倒塌等现象。

由于轰声衰减较慢,因此传播较远,影响范围较广。

此外,在建筑物附近使用空气锤、打桩或爆破,也会导致建筑物的损伤。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损害听力。

有检测表明: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

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声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声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

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从心理声学的角度来说,噪音又称噪声,一般是指不恰当或者不舒服的听觉刺激。

它是一种由为数众多的频率组成的并具有非周期性振动的复合声音。

简言之,噪音是非周期性的声音振动。

它的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

从社会和心理意义来说,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并使人产生不舒适感觉的声音,都叫噪音。

如流水声、敲打声、沙沙声,机器轰鸣声等,都是噪音。

它的测量单位是分贝。

零分贝是可听见音的最低强度。

噪声污染噪声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

低强度的噪声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高强度的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现代交通工具、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

这些高强度的噪声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

高强度的噪声,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果人长期在95分贝的噪声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大约有29%的会丧失听力;即使噪声只有85分贝人,也有10%的人会发生耳聋;120~130分贝的噪声,能使人感到耳内疼痛;更强的噪音会使听觉器官受到损害。

在神经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倦怠、失眠、情绪不安、记忆力减退等症候群,脑电图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脉搏和心率改变,血压升高,心律不齐,传导阻滞,外周血流变化等;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基础代谢率升高,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等;在消化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消化机能减退,胃功能紊乱,胃酸减少,食欲不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