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翻译理论图书简介
翻译理论概述_英汉互译课件
Definitions given by Western scholars:
● 翻译是翻成本族语言或另一种语言(to turn into one’s own language or another language)(美国韦氏新大学词典) ●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遗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 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一 样。(泰特勒,1790) ●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 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费道罗夫,1953) ● According to Catford, translation is “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 (翻译的定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SL)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 (TL)中的篇章材料来加以代替。)(卡特福德,1965) ●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 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巴尔胡达罗夫,1985中文版) ● According to Newmark, translation is “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2001a:7).
翻译系列图书简介
《翻译、重写、文学声誉之操纵》安德烈•列夫维尔著《翻译、重写、文学声誉之操纵》是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和安德烈•列夫维尔(AndréLefevere)主编的《翻译学丛书》(1992)之一;由安德烈•列夫维尔撰著。
1978年,列夫维尔建议学术界将Translation Studies作为翻译学的正式名称;他与霍姆斯(James Holmes)及巴斯奈特等人均为“翻译研究派”(Translation Studies)的中坚人物。
其后巴斯奈特和列夫维尔成为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翻译、重写、文学声誉之操纵》被视为列夫维尔的代表作。
该书以“重写”文学者而非文学创作者为对象。
著者认为,评论、选编、史学、编辑等都是重写;翻译也是一种重写,它使原文的生命得以延续,因而具有巨大力量。
正如《丛书》前言所云:“翻译确是一种对原文本实施的重写。
凡重写,不论其意图何在,均反映了某种意识形态及诗学传统(第五章;第六章),从而使文学以某种方式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重写乃借权力以施为;在促进文学及社会演进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该书揭示了重写如何在文学作品的接受、意识形态及诗学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作者坚持将文学的创作与接受置于文化及其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考察,给读者展示了在后马克思主义意义上,文学的社会语境及其历史语境中的重写如何对文学领域中诸如原创性、灵感、臻美等神旨圣典产生颠覆发表了富有争议的看法。
此外,该书涉猎文献丰富,包括古典拉丁文、法文、德文;使有兴于文论、比较文学、文学史及翻译学的师生耳目一新。
该书章节目录如下: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赞助体系第三章:诗学体系第四章:范畴之于翻译第五章:意识形态之于翻译第六章:诗学之于翻译第七章:话语之于翻译第八章:语言之于翻译第九章:史学第十章:文选第十一章:批评安德烈·列夫维尔:比利时人,曾先后在香港、安德卫普等地的大学、最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Austin)分校日尔曼语言及比较文学系任教。
英译汉理论与实践教程程永生Translationa15
我们认为,这些都是正确的译文。第一种译文,可能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容忍多少的不顺”的那种。这样的译文,有时不太妨碍理解,有时如果你学过外文,通过嘴嚼,也能领略作者的意图;第二种译文基本上是文从字顺的,但在行文和意义表达的地道性上尚欠火候;第三种译文实际上就是写作,但我们不主张抛开原文太远,因为毕竟是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课堂教学。
The selection consists of an unusually long simple sentence, whose backbone structure could be reduced to…human rights matters have been discussed with … as well as with … .
In the selection, parallel structures are frequently used, for example, with …, as well as with…; the Group of 7 major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nd the Non-Allied Movement; the 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States, the 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European Union,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the Rio Group; and regional and subregional.
(2) Structural complication:
The selection is structurally complicated with the two coordinate prepositional phrases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英语专业翻译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书目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Jeremy Munday.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李德凤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 《古代汉语》.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汉英经贸手册》编写组. 《汉英经贸手册》.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何炳威. 《容易误译的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何刚强. 《现代英汉翻译操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何刚强. 《现代英语表达与汉语对应》.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何刚强. 《英汉口笔译技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何刚强. 《最新英语翻译疑难详解》.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何善芬.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何兆熊. 《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何自然、张达三、杨伟钧等译. 《现代英语语法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胡庚申. 《怎样起草与翻译合同协议》.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胡晓吉. 《实用英汉对比翻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胡燕平,张容建. 《实用英汉翻译类典》.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7.胡裕树. 《现代汉语》.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胡兆云. 《美学理论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第2版).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 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1.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黄任. 《英语修辞与写作》.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黄雨石. 《英汉文学翻译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黄振定. 《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黄振定. 《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黄忠廉. 《变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贾尔斯英译. 《孙子兵法》.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3.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 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金隄.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金惠康.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8.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金立鑫.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柯平. 《对比语言学》.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李国南.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李明编著. 《英汉互动翻译教程》.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李亚舒、严毓棠、张明、赵兰慧. 《科技翻译论著集萃》.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李正栓. 《英美诗歌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李正中. 《国际经贸英汉翻译》.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7.理雅各英译. 《四书》.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4.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廖七一.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林大津.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林大津等主编.《修辞学大视野》.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7.林煌天主编. 《中国翻译词典》.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刘宓庆. 《翻译教学: 实务与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刘宓庆. 《翻译与语言哲学》.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增订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刘士聪等. 《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刘英凯. 《英汉语音修辞》.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刘重德. 《文学翻译十讲》.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刘重德.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8.陆钰明. 《汉英翻译指导》.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吕俊《跨越文化障碍――巴比塔的重建》.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吕淑湘, 王海棻. 《马氏文通读本》.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吕煦. 《实用英语修辞》.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罗贯中. 《三国演义》.罗选民. 《话语分析的英汉语比较研究》.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马红军. 《翻译批评散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2.毛荣贵. 《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倪宝元. 《大学修辞》.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4.潘文国. 《汉英语对比纲要》.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彭宣维.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钱歌川. 《现代英语表现法》. 香港:中外出版社, 1975.钱冠连. 《美学语言学》. 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3.钱乃荣等. 《现代汉语》.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1990.钱维潘. 《英语应用文》.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乔海清. 《翻译新论》.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邵志洪. 《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邵志洪. 《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申丹. 《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申小龙. 《语言的文化阐释》.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2.申小龙. 《汉语句型研究》. 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9.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申雨平(编).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沈少华. 《英语趣味修辞格》.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施耐庵. 《水浒传》.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司马迁. 《史记》.思果. 《译道探微》.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孙全洲.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孙晓丽. 《广告英语与实例》.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孙致礼. 《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6.谭载喜. 《翻译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倜西、董乐山等(编).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汪福祥、伏力. 《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3.王大伟. 《现代汉英翻译技巧》.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王德春. 《语言学通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王逢鑫. 《英汉比较语义学》.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王还(主编). 《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王季思.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王令坤(主编). 《英汉翻译技巧》.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王佐良、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翁显良. 《意态由来画不成?》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吴承恩. 《西游记》.吴楚材、吴调侯. 《古文观止》.吴敬梓. 《儒林外史》.武力、赵栓科编著. 《科技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吴伟雄、方凡泉. 《实用英语翻译技巧》.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伍谦光. 《语义学导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萧涤非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萧立明. 《新译学论稿》.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萧立明. 《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肖辉、汪晓毛主编. 《汉译英教程》.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肖君石. An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and Vice Versa(《汉英、英汉翻译初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谢祖钧. 《英语修辞漫谈》.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1.熊文华. 《汉英应用对比概论》.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许国烈. 《中英文学名著译文比录》.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许建忠. 《工商企业翻译实务》.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许钧等.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许明武. 《新闻英语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许渊冲、陆佩弦、吴钧陶. 《唐诗三百首新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8.许渊冲. 《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许渊冲. 《文学与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许渊冲. 《中诗英韵探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许仲琳. 《封神演义》.杨自俭(主编). 《译学新探》. 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2.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2)》. 青岛:青岛出版社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5)》.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杨自俭、李瑞华(主编).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杨自俭、刘学云(编). 《翻译新论(1983-1992)》.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2.叶子南.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于岚. 《英汉实例翻译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7.喻云根. 《英汉对比语言学》.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喻云根. 《英美名著翻译比较》.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臧克和. 《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4.余立三. 《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张柏然、许钧(主编). 《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张斌. 《汉语语法学》.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张道真. 《现代英语用法词典》.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张德禄. 《功能文体学》.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张经浩. 《译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6.张鸾铃. 《实用英汉翻译技巧》.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Christiane Nord. 《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 张美芳、王克菲主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张梦井, 杜耀文. 《汉英科技翻译指南》.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6.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第二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张廷琛, 魏博思. 《唐诗一百首: 汉英对照》.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张宗美. 《科技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宇航出版社, 1992.章和升、王云桥. 《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1997.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赵静. 《广告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3.赵世开(主编).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编). 《联合国翻译论文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3. 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选编). 《论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1984. 《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7.周方珠. 《英汉翻译原理》.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2.周煦良. 《诗词翻译的艺术》.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朱诗向. 《中国时尚热点新词速译》.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二、翻译教材书目连淑能. 《英译汉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杨士焯. 《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陈宏薇、李亚丹主编(陈宏薇、陈浪、李亚丹、谢瑾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贺军主编. 《英语翻译实务基础版》.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陈宏薇. 《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陈宏薇. 《汉英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魏志成.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刘宓庆主编. 《翻译基础》.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张春柏. 《汉英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陈茂松.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陈廷佑. 《英语汉译技巧:跟我学翻译》. 北京:华龄出版社. 1994.陈新. 《英汉文体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范仲英. 《实用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古今明. 《英汉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郭著章、李庆生.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修订本).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郭著章、黄粉保、毛新耕编著. 《文言英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黄振定. 《英汉互译实践教程》.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靳梅琳. 《英汉翻译概要》.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居祖纯. 《高级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强化训练》.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柯平.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李辛. 《实用汉译英手册》.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3.李运兴. 《英汉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刘季春. 《实用翻译教程》.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6.刘宓庆. 《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吕俊、侯向群.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吕瑞昌、喻云根、张复星、李嘉祜、张燮泉. 《汉英翻译教程》.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 彭长江主编. 《英汉-汉英翻译教程》.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单其昌. 《汉英翻译入门》.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1.申雨平、戴宁. 《实用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孙万彪、王恩铭. 《高级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王宏印. 《英汉翻译综合教程》.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王治奎主编. 《大学汉英翻译教程》(第四版).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王治奎主编.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四版).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温秀颖、马红旗、王振平、孙建成. 《英语翻译教程(英汉•汉英)》.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吴冰. 《汉译英口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许建忠. 《实用英汉互译技巧》.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杨莉藜. 《英汉互译教程》(上、下册).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曾诚. 《实用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张蓓. 《汉英时文翻译实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 朱徽主编. 《汉英翻译教程》.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庄绎传.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三、国内外英文翻译理论与实践书目Ariel, M. Accessing Noun-phrase Antecedents. London: Routledge. 1990.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2. Bassnett, Susan & André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Bell, Roger T.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Longman, 1991. Cao, Xueqin & Gao, 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rans. Yang Hsien-yi & Gladys Ya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78.Cao, Xueqin & Gao, E. The Story of the Stone. trans. David. Hawkes. New Zealand: Penguin Books Ltd. 1986.Catford, J. 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Tourism Education Press, 1991)Celce-Murcia, M. & Larson-Freeman, D. The Grammar Book---An ESL/EFL Teacher’s Course.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83.Chafe, W. Givenness, contrastiveness, definiteness, subjects, topics and point of view. In Charles N. Li (ed.) Subject and Topic. Lond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Chao Yuen Ren.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Berk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9. Cheng Zhenqiu. My views of C-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writing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1.Chomsky, N. A Minimalist Program for Linguistic Theory. The Minimalist Progra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6.Haiman, J. Conditionals are topics. Language. 1978 (54): 564-589.Halliday, M. A. K. & Hasan, R.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1976.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Ltd.1985.Hartwell, P. Open to Langua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Hatim, Basil & Ian Maso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London: Longman, 1990.Hatim, Basi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 Devon: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 1997.Hewson, Lance & Jacky Martin. Redefining Translation: The Variational Approach. London: Routledge, 1991. Reprinted by World Book Publishing Corp. in 1992.Hickey, Leo. (ed.)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 Hodges, J. C. & Whitten, M. E. Harbrace College Handbook. New York: Harbrace Jovanovich. 1982.Hopper, P. J. & Traugott, E. C. Grammaticaliz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Kahn, J. E. The Right Word at the Right Time. London: The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1985. Kelly, Jeanne and Nathan K. Mao. Fortress Besieged. Indiana: Indiana Univ. Press. 1979. Landers, Clifford E. Literary Translation: A Practical Guid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8.Lao, She. Camel Xiangzi. trans. Shi Xiaoq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81.Leech,G.N. Style in Fiction. New York: Longman. 1983.Li, C. N. & S. A.Thompson. Subject and topic: 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 In Charles N. Li (ed.) Subject and Topic. Lond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 457-490.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Hertfordshire: Prentice-Hall, 1988.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Oxford: Pergamon, 1982.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1. (Bilingual edition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 in 1998, also appears in Nida 2001)Nida, Eugene A.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Bruxelles: Les Éditions du Hazard, 1996. (Bilingual edition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 1999)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anchester: St. Jerome, 1997.Quirk,R.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gman. 1973.Robinson, D.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Herodotus to Nietzsche. Cornwall: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2.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Revised ed.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Steiner, George. 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3r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Swan, M. Practical English Usage.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 Venuti, 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5.Wilss,W.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Shanghai: Shanghai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Zeiger, A. Encyclopaedia of English. New York: Arco Publishing Company. 1978.四、学术期刊翻译相关论文举例爱泼斯坦、林戊荪、沈苏儒. 呼吁重视对外宣传中的外语工作. 中国翻译, 2000 (6).蔡春露. 论《木匠的哥特式古屋》叙述的不确定性. 外国文学研究, 2004 (4).蔡春露. 论悲剧《李尔王》中的意象.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2 (4).丁衡祁. 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 中国翻译, 2002 (4).丁金国. 汉英对比研究中的理论原则.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 (3).范敏、陈天祥. 论汉语成语的英译. 山东外语教学,200 (5).封宗颖、邵志洪.英汉第三人称代词深层回指对比与翻译. 外语学刊,2004 (5).冯寿农. 翻译是“异化”, 或是“化异”? 法国研究, 2002 (2).傅似逸. 试论对外宣传材料英译“以语篇为中心”的原则.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11).高健. 语言个性与翻译. 外国语,1999 (4).关坤英. 朱自清散文的朦胧美——从《荷塘月色》谈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 (5).郭建中.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 外国语,1998 (2).郭建中. 汉语歇后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翻译,1996 (2).韩庆果. “歇后语”一词的英译名及歇后语翻译初探.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2).何兆熊. 英语人称代词使用中的语义含糊. 外国语. 1986 (4).侯维瑞. 文体研究和翻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 (3).胡密密. 从思维差异看汉英科技文体与科技论文的英译. 中国科技翻译. 2002 (3).胡兆云. 晚清以来Jury、Juror汉译考察与辨误.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 (1).胡兆云. 柏拉图、黑格尔灵感论与文学翻译中灵感现象浅析. 外国语言文学, 2003 (3).胡兆云. 从康德的人类“共通感”看异化翻译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 (3).胡兆云. 华盛顿交还军权与还权对答翻译探究. 外国语言文学, 2005 (3).胡兆云. 克罗齐表现主义翻译观及其发展浅析.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5).胡兆云. 论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借用. 山东外语教学, 1998 (3).胡兆云. 论英语学习中的重要输入法—阅读. 山东大学学报, 2000 (增刊).胡兆云. 中英美四大政法文化词语系统与对应翻译策略.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9).胡兆云. Administration与Government文化语义辨析及其翻译.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9).胡兆云. 自然语法与书本语法浅论. 山东大学学报, 1995 (3).黄爱华. 文学文体的语言特征及其运作. 浙江大学学报. 1996 (3).黄龙. 古诗文英译脞语.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5 (3).黄友义.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 中国翻译, 2004 (6).纪玉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构建思路. 外国语, 2002 (2).江宛棣、闫昕霞. 翻译是“文化的翻译”——赵启正谈对外传播之中的翻译事业. 对外大传播, 2004 (10).金积令. 汉英词序对比研究——句法结构中的前端重量原则和末端重量原则. 外国语. 1998(1).李正栓. 文化背景与学习风格—中国语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风格调查. 中国外语, 2007(2). 李正栓. 徐忠杰的翻译原则研析.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10).李正栓. 唐诗宋词英译研究:比较与分析. 中国外语, 2005(3).李正栓. 实践、理论、比较:翻译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 2003(4). 李正栓. 忠实对等:汉诗英译的一条重要原则.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8).李正栓. 汉诗英译中的忠实对等原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4(2).林大津. Meme的翻译. 外语学刊, 2008(10.林大津. 国外英汉对比修辞研究及其启示.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 (3).凌云. 汉语类比造词初探.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 (2).刘莉. 论法律文体翻译的准确性问题.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9 (3).刘全福. 语境分析与褒贬语义取向. 中国科技翻译,1999 (3).刘全福. “批评法”在翻译课教学中的运用,中国翻译,1996 (5).刘全福. 对翻译教材译例的审美性思考与评价. 上海科技翻译,1998 (3).刘全福. 试析我国酒类产品简介英译存在的问题. 上海科技翻译,1997 (2).刘全福. 英汉叹词比较与翻译. 外国语,1996 (4).。
附录二:谭载喜主要著述一览_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认知视角课题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中译翻译文库 ·翻译思想与理论研究丛书中译翻译教材 ·翻译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认知 ·视角 ·课题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Perceptions, Perspectives and Methodology㲘䊹㻓著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认知·视角·课题 /谭载喜著.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11(中译翻译文库•翻译思想与理论研究丛书)(中译翻译教材·翻译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ISBN 978-7-5001-3382-7Ⅰ.①翻… Ⅱ.①谭… Ⅲ.翻译理论-研究生-教材②翻译-研究-研究生-教材 Ⅳ.①H059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225964号出版发行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地 址 /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甲4号物华大厦6层电 话 / (010) 68357328 68359287 68359376 68359303 68359719邮 编 / 100044传 真 / (010) 68357870电子邮箱 / book@网 址 / http: // 出版策划/张高里策划编辑/林国夫责任编辑/袁仁辉特约编审/谢天振 胡安江排 版 / 竹页图文印 刷 / 北京天来印务有限公司经 销 / 新华书店规 格/700×960毫米1/16印 张/23.5版 次/2012年11月第一版印 次/2012年11月第一次ISBN 978-7-5001-3382-7定价:48.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目 录出版说明xiii 代序——为纪念奈达而作xiv第一章对翻译与翻译学的认知3第一节翻译认知的三个层面3第二节翻译与翻译学的区分6第三节新时期翻译学的发展标志9第二章对翻译本质绝对属性与相对属性的认知12第一节翻译转换的绝对与相对12第二节翻译对等的绝对与相对15第三节翻译属性的第三形态特质19第三章对翻译策略、方法与单位的认知21第一节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21第二节翻译方法与技巧的多元性22第三节立足翻译单位的翻译方法认知24第四章对翻译(科)学引发争议的认知26第一节关于翻译学争议的缘起26第二节对译学否定论之否定27第三节翻译学之“名”、“实”辨证35第五章对译学发展的再认知40第一节翻译与译学发展方向再思40第二节翻译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必备条件41第一篇 本质认知第三节 翻译研究的未来与任务43第六章 翻译的原型理论视角49第一节 原型理论与翻译范畴属性 49第二节 翻译原型51第三节 几个基本翻译问题的阐释54第七章 翻译的模糊语言学视角57第一节 模糊语言与文学 57第二节 模糊语言与翻译 59第三节 几个焦点话题60第八章 翻译的语篇语言学视角64第一节 翻译的基本单位:是语篇还是句子?65第二节 不同目标读者:必须还是毋须作出不同目标语篇? 72第三节 翻译的基础:以文为本还是以人为本?77第九章 翻译比喻研究的视角(上)81第一节 翻译比喻的内涵、外延与分类 82第二节 翻译比喻的常见语境与文化蕴涵 89第三节 翻译比喻衍生的译学思索93第十章 翻译比喻研究的视角(下)96第一节 翻译比喻与译者比喻 96第二节 体认译者身份 101第三节 解码译者比喻104第十一章 翻译素质与能力研究109第一节 “翻译培训”与“翻译教育” 110第二节 翻译教学的综合素质培育理念 113第三节 素质培育与翻译能力114第十二章 翻译原则与方法研究:以英文译学词典的中译为例119第一节 译学词典翻译与引进的意义119第二篇 理论视角第三篇 研究范围与翻译教学、课题举隅㚠 㔝第二节译学词典翻译原则与方法的确定 120第三节译学词典翻译的“十字方针”121第十三章翻译教学中的文化研究127第一节本土化语境下英语与翻译教学中的中国元素 127第二节英语与翻译教学中的知识功用 134第三节背景知识与共有知识的互动特性 139第十四章香港翻译教育与教学研究142第一节香港高校翻译学位课程概述 142第二节教育理念与模式:以香港浸会大学为例 147第十五章翻译研究方法与课题举隅156第一节基本研究方法 156第二节如何开发新课题 162附录一:谭载喜近年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译学英语论文精选 2081.1 Metaphors on Translation 2081.2 Towards a Whole-Person Translator Education Approach in TranslationTeaching on University Degree Programmes 2261.3 The “Chineseness” vs. “Non-Chineseness” of ChineseTranslation Theory: An Ethnoconvergent Perspective 2511.4 The Translator’s Identity as Perceived through Metaphors 276附录二:谭载喜主要著述一览 295附录三:谭载喜简介及主要学术活动 302参考文献一(正文部分) 309参考文献二(附录部分) 321出版说明本书是拙著《翻译学》于2000年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以来,笔者在新时期对翻译与翻译研究问题进一步思索和探讨的成果。
马祖毅等_汉籍外译史_雷铭
英语语 言文学 、 应用语 社会 语言学
言学 。 电子 邮箱 红丝遨迪旦
女 , 西南交通 大学艺术 与传播学 院 中文 系硕士研 究生 。研究 方 向
与语言应 用 。 电子 邮箱 鱼退塑皿 」 习昼 卫 旦 卫 卫 皿。 郭 小春 , 女 , 西 南交通 大学外 国语 学 院硕 士研究 生 。 研究方 向 箱 坦鱼止 旦 坦旦卫 旦 卫 旦 尽皿 直 工 且 旦 坦。 韩 敏 女 , 西南交 通大学外 国语学 院硕士研究 生 。研究 方 向 连 旦 卫。 。 日耳 曼 翻译 理论与 实践 。 电子 邮箱 渔卫 」 卫 互直 通 侯玉 婷 研究 方 向 华少 库 黄
任 宋莎
马祖毅等
武汉
《汉籍外译史 》
年版
湖北教 育 出版社 ,
一 、 引
问道 于先 行 ” 马祖毅 等 各 国翻译汉籍 的情况 译情 况
言
《汉 籍外译 史 》 由马祖 毅先生 和任荣珍女 士历时五 年 , 不辞艰辛 广集素 材 , “ 求 教 于方家 ,
, 最 终著成 。全 书共分 六章 , 首 章为绪 论 , 大致梳 理 了 最后一章 为 中国 国内人 士用外 文 翻译 第 二 、 三 、 四章从 不 同角 度介绍 国外 对 中国哲学 、 社会 科学著作 的翻
另一方面 , 它还有力 地指 出一 些译著 和译 者 的缺 陷 。
分类 详尽 , 多重视 角 。 本书 与其他 介绍 翻译史 类 书籍 最 明显 的 区别就 是
日第七辑 “
华 西 语 文 学 刊
拘泥 于单个 视 角对汉 语典籍 外译 史进行研 究审视 。 在绪论 中就体现 了这一 点 , 作 者 首先 分阶 段介 绍各 时期 的译作 概况 , 后转 用 国别 角度来 分别展示 。正 文部分作 者 总体上 是分 中 国国外 与 国 内的国别视 角来 分述 。 即本 书第二 至第五章 中是介 绍 国外 的汉籍 外译 史 , 第 六 章则 为 中 国国 内的外译 概 论 。但 在 第二 章到 第五 章作者 又分 别按 人 文学科 和 自然学 科来 进 一 步详 述 。 在此 基础上 第二 章到第 五章又分 别 以更精 细 的学 科领域 文化 、宗教 、历史 、经济 、文学 等 , 第 六 章 则是 依 据 多页 的数 然 而作 者并 不 满 足 于此 , 进 一 步分作 品 、 阶段 和 国别 等 视角 再加 以研究
2011年翻译硕士MTI参考书目
北京外国语大学1.《中式英语之鉴》Joan Pinkham 、姜桂华著,2000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著,2002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叶子南著,200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
4.《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罗进德主编,2004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5.《非文学翻译》,李长栓著,2009年9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6.《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李长栓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初试无参考书,以下为复试参考书目:1.《实用翻译教程(修订版)》,刘季春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
2.《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冯庆华、穆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英语口译教程》,仲伟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4.《商务英语口译》(第二版),赵军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5. 有关英语八级考试的书籍,以及英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百科知识的书籍湖南师范大学暂无,复试科目为:听力、英语写作南京大学暂无,可用近年来国内出版的英语专业高级阅读、翻译、写作教材,以及任何大学语文教材南开大学暂无,参考《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南》,外研社同济大学翻译硕士英语:暂无参考书,建议考生多阅读国内外英文报刊杂志,扩大词汇量,扩宽视野,培养中西文化比较意识。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不设具体参考书目,希望考生关注时事,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英语翻译基础:1.《文体与翻译》,刘宓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2.《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3.《翻译基础》,刘宓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西南大学1.《实用汉英翻译教程》,曾诚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英译汉教程》,连淑能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南大学翻译硕士英语,暂无英语翻译基础:1.《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方梦之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2.《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叶子南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1.《应用文写作》,王首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中山大学翻译硕士英语:1.英美概况部分参见《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上、下册,朱永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其它部分不列参考书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参照教指委公布的考试大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翻译硕士英语:不根据某一教科书命题英语翻译基础:1.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2.《翻译研究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3.《英汉互译实用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不根据某一教科书命题北京师范大学1.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谢天振简介
主要业绩
谢天振教授是中国第一个从理论上论证翻译文学的 归属问题的学者, 归属问题的学者,也是中国最早论述翻译研究文化 转向的学者。他提出的“ 转向的学者。他提出的“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组 成部分”的观点现在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 成部分”的观点现在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 2001年起出版的“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首次正式 年起出版的“ 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年起出版的 收入由他主编的“翻译文学卷”即是一个标志。 收入由他主编的“翻译文学卷”即是一个标志。他 翻译文学史” 文学翻译史”所作的区分, 对“翻译文学史”和“文学翻译史”所作的区分, 也被学界承认, 也被学界承认,目前国内的翻译文学史的编写正是 按照他所规范的方向在编撰和发展。 按照他所规范的方向在编撰和发展。
主要观点
翻译并不只是简单的两种语言文字转换的技术性工 而是受社会、政治、文化多种因素制约的、 作,而是受社会、政治、文化多种因素制约的、复 杂的文化交际行为 使中国文化更有效地走向世界,应当设立专项基金, 使中国文化更有效地走向世界,应当设立专项基金, 鼓励、资助国外的汉学家、 鼓励、资助国外的汉学家、翻译家积极投身有关中 国文化的译介工作 在国内建立中译外常设基地,为国外汉学家、 在国内建立中译外常设基地,为国外汉学家、翻译 家与国内专家学者、 家与国内专家学者、作家搭建沟通的桥梁 我们的翻译工作者要确立现代化的译学观念, 我们的翻译工作者要确立现代化的译学观念,要具 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最好都能学一点翻译学 理论
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主2000主编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个人专著翻译论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论文集副主编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主编教育部九五重点教材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台湾业强出版社1994个人论文集狄更斯传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4个人编着比较文学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个人译着比较文学三百篇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副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撰写二章及附录约5万字第一章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第二章阐释学派翻译理论第三章目的学派翻译理论第四章文化学派翻译理论第五章解构学派翻译理论第六章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第七章后殖民翻译理论第八章苏东学派翻译理论本书又确实不单单是一本关于翻译的论著本书收入的大多数论文不仅与翻译有关更与当代国际前沿的文学研究文化研究问题有关
中医典籍《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2023年7月第39卷㊀第4期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bimonthly)July,2023Vol.39㊀No.4收稿日期:2023-01-1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认知翻译学研究体系的构建 (17BYY048)㊁四川外国语大学校级项目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孟子“英译研究 (sisu2018014)㊁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学科项目) 概念隐喻视角下抗疫儿童绘本英译研究 (5151/508022001071)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明树,男,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认知翻译学㊁典籍翻译与传播研究㊂王格,女,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㊂引用格式:王明树,王格.中医典籍‘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J].外国语文,2023(4):43-51.中医典籍‘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王明树㊀王格(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重庆㊀400031)摘㊀要:中医药典籍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其翻译工作以及海外传播对于中国文化 走出去 具有重大意义㊂本文以中医药典籍‘难经“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其成书㊁通行本以及英译本情况,再从全球图书馆馆藏情况㊁两大书评网站(Amazon 和Goodreads )中的书籍销售情况㊁海外读者反馈(普通读者评论以及专业读者的书评和引用情况)三个方面对其英译本的海外传播和接受情况进行考察,以期对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㊂关键词:中医典籍英译;‘难经“;海外传播与接受中图分类号:H315.9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6414(2023)04-0043-090㊀引言中医药典籍博大精深,具有当代医学书籍无法替代的学术价值㊁临床价值和文化价值,它们反映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医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也是外国医学学者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主要途径之一㊂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印发的‘ 十四五 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规定了 十四五 时期中医药发展目标㊁任务和重点措施㊂中医药典籍的翻译与海外传播是向全世界传输中医药文化㊁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㊂‘难经“又称‘黄帝八十一难经“,是继‘内经“之后的一部中医古典理论书籍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讨论更多的是‘黄帝内经“‘伤寒论“的英译情况,而‘难经“作为我国古代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关注度并不高㊂以CNKI 为例,探讨‘难经“英译本的期刊论文仅有17篇,而其中属于核心期刊的仅有一篇,蒋辰雪㊁严暄暄(2021)以‘难经“英译本为例,探讨了中医翻译与中医海外形象问题,其余论文大多围绕英译本中的术语㊁书名等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㊂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国内鲜有学者研究‘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译介效果,部分文献在整理其英译本海外传播情况时还存在缺漏㊂因此,本文通过梳理相关资料,首先简要介绍其成书㊁通行本以及英译情况,再以全球图书馆馆藏情况㊁两大书评网站(Amazon 和Goodreads)中的书籍销售情况㊁海外读者反馈(普㊃34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4期㊀通读者评论以及专业读者的书评和引用情况)为衡量依据,综合考察‘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效果,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医文化走出去,为中医药文化精准传播贡献绵薄之力㊂1㊀‘难经“及其英译本简介在探讨‘难经“英译本的传播和接受情况之前,理应厘清其源语文本的基本信息以及相应英译本的主要版本㊂下文将对‘难经“的成书和通行本㊁英译本版本进行简要介绍㊂1.1‘难经“的成书和通行本概述关于‘难经“的作者以及成书年代,历代说法颇多,其主要观点有四种:一是成书于上古,为黄帝㊁岐伯所传;二是成书于战国,为秦越人所撰;三是成书于两汉,分别出自淳于意和名医之手;四是成书于六朝,是六朝后期著作㊂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难经“是东汉时期的医家托名秦越人之作(严季澜等,2002:24)㊂该书创立了独取寸口等诊法,同时充实了经络学说㊂能读懂‘难经“,即可参透养生保健原理和诊疾治病,因此我国古代才有 不读‘内经“‘难经“,必为庸医 的说法㊂‘难经“的古传本早已亡佚,流传于世的主要是其各种注本㊂现流传较广的注本首先是北宋时期的‘难经集注“五卷,起初李元立汇集整理了南宋之前的‘难经“校注本,编撰成‘难经十家补注“,后人据此修订成了‘王翰林集注八十一难经“(即‘难经集注“),由此成为传世通行本,也是现存最早的注本,影响较大,后传入日本,其中武村市兵卫刊本是现存最早刊本㊂后较出名的有:元代滑寿的‘难经本义“,该书版本众多,流传久远;明代张世贤的‘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真“,该书通俗易懂,是刊行最多的注本(吉文辉等,2000:170)㊂除此之外,清代徐大椿的‘难经经释“㊁民国张山雷的‘难经汇注笺正“,甚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全文校注㊁节选校注㊁白话语译等20余种著作,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㊂日本学者对此研究也颇多,有玄医氏的‘难经注疏“㊁滕万卿的‘难经古义“等㊂1.2‘难经“英译本概况通过搜索WorldCat联机联合目录数据库㊁Google学术㊁必应(Bing)等数据,截至2022年7月30日,查询到‘难经“英译本共有六部㊂1978年,加拿大籍华裔学者吕聪明博士(Henry C.Lu)英译了‘黄帝内经“和‘难经“的合译本(The Yellow Emperor 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and the Difficult Classic:Complete Translation of Nei Jing and Nan Jing/A Complete Translation of The Yellow Emperor 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and the Difficult Classic),由东方文化学院出版社(Academy of Oriental Heritage)发行㊂1994年,该出版社又再版了‘黄帝内经“和‘难经“的合译本,书名为A Complete Translation of Yellow Emperor s Classics of Internal Medicine(Nei-jing and Nan-jing)㊂直到2004年,温哥华国际中医学院(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Vancouver)将此合译本重印出版,名为A Complete Translation of Nei-Jing and Nan-Jing:The Yellow Emperor s Classics of Internal Medicine and the Difficult Classic,但‘难经“部分无明显变化,因此,我们把这三个时期的英译本归为一部㊂而真正意义上的首部‘难经“英译本应当是慕尼黑大学医史学的文树德教授(Paul U. Unschuld)于1986年所作,该全译本(Nanjing:The Classic of Difficult Issues,以下简称文译本I)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出版㊂2016年,此英译本第二版(以下简称文译本II)问世,由同一出版社出版,该版本增添了三世纪到20世纪中日学者的评注(王尔亮等, 2019:25),可以说其将历代‘难经“注本中的阐释也进行了综合翻译㊂㊃44㊃㊀王明树㊀王格㊀中医典籍‘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㊀美国学者鲍勃㊃弗劳斯(Bob Flaws)的英译本(The Classic of Difficulties:A Translation of the Nan Jing)于1999年由美国蓝罂粟出版社(Blue Poppy Press)出版,2003 2006年期间,此全译本经过了多次重印发行㊂2015年,董华(Dong Hua)博士和苏㊃艾伦㊃盖特勒(Sue Ellen Guettler)合作完成的译本Nan Jing:The Classic of Difficult Issues由美国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出版㊂国内第一部完整的‘难经“译文由上海师范大学李照国翻译完成,被收录在他翻译的‘黄帝内经㊃灵枢“(The Yellow Emperor s Canon of Medicine:Spiritual Pivot)的附录中,标题为 Huangdi Bashiyi Nanjing:Yellow Emperor s Canon onEighty-one Difficult Issues ,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于2008年出版㊂该部译作也被纳入了1995年启动的 大中华文库 之中㊂综上所述,‘难经“英译时间相对较早,而且具有持续性㊂译者包括国内外中医教育家㊁翻译家㊁医史学家等,译本是由国内外享有权威的大学出版社或商业出版社出版㊂不管是译者还是出版社,他们打开了‘难经“英译本在海外传播的窗口,为‘难经“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做出了重大贡献㊂2㊀‘难经“英译本的海外传播和接受情况下文主要从全球图书馆馆藏情况㊁两大书评网站(Amazon和Goodreads)中的书籍销售情况以及海外普通读者评论㊁权威期刊异域专家书评和引用情况对‘难经“英译本进行考察㊂2.1全球图书馆馆藏情况要衡量一部作品在海外的传播范围,一项重要指标就是考察有多少家国外图书馆收藏该部作品㊂WorldCat是全球最大的在线联合书目记录数据库,基本上涵盖了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的所有图书和资料㊂通过检索该数据库,我们统计出了收藏‘难经“英译本的全球图书馆数量㊁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详见表1㊂从表1中可以发现,文树德译本在全球馆藏数量上遥遥领先,即使第二版是在2016年重新修订发行的,其结果仍比其他译者的译本要多㊂这或许得益于第一版作为首部全译本所带来的影响力,从而带动了第二版的进一步传播㊂位居第二名的是弗劳斯的译本,其译本多次再版发行,受到蓝色罂粟出版社(Blue Poppy Press)的青睐,其中部分原因可能是弗劳斯是该出版社的编辑,但不可否认其译本在海外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㊂其次是吕聪明译本,其译本由于是‘内经“和‘难经“合译本,无法直接判断其‘难经“英译部分对整体所起的效果,虽其译本再版次数相对较多,但总馆藏数量不太理想㊂而董华译本馆藏量仅一本,可以说并未受到重视,李译本可能没有被收录进数据库,无法查到其相关信息㊂表1㊀‘难经“英译本的全球图书馆馆藏数量和具体分布情况译本名称出版时间馆藏数量国家与地区数量总计吕聪明译本1978419941200410美国3澳大利亚1以色列1中国1澳大利亚2美国715㊃54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4期㊀译本名称出版时间馆藏数量国家与地区数量总计文译本I1986246中国5美国182英国17德国13澳大利亚9瑞士5法国3以色列2丹麦2南非1荷兰1新西兰1日本1新加坡1瑞典1比利时1匈牙利1246文译本II201642中国2美国29英国4澳大利亚2德国1日本1以色列1瑞典1瑞士142弗劳斯译本199927200312004320061美国18澳大利亚5英国1意大利1瑞典1新加坡1德国1美国3美国132董华译本20151中国11李照国译本2008 ㊃64㊃㊀王明树㊀王格㊀中医典籍‘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㊀㊀㊀从英译本的地域分布来看,各译本遍布于美洲㊁欧洲㊁亚洲㊁非洲等多个国家,总体上各译本在美国的图书馆数量远超其他国家,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在‘难经“英译本的对外传播上起到了主导作用㊂其中,文译本数量最多,且分布范围最广,由此可见其受喜爱之程度㊂其余译本则传播范围较小,董华译本也仅在中国香港有图书馆馆藏㊂2.2书籍销售情况通过考察‘难经“英译本的销售情况能大致反映其传播效果㊂本文主要从两大读书网站Amazon和Goodreads中提取读者评论等级(包括评论星级㊁评分人数㊁评论人数)和该书的畅销排名数据,以此分析其在海外的总体销售情况(见表2)㊂表2㊀‘难经“英译本的销售情况译本名称读者评论等级Amazon Goodreads销售量排名星级评分人数评论人数星级评分人数评论人数吕聪明译本5/511 11,033,431文译本I5/5158 4.09/5232946,630文译本II 4.1/5101 4.09/52321,624,785弗劳斯译本4/5199 3.6/551618,617董华译本 4.1/51510 2,579,761李照国译本5/532㊀㊀表2反映出各译本的总体评分星级较高,甚至出现无差评的情况㊂文译本I和II的评分人数和评论人数在两大网站中均处于靠前状态,再次印证其受欢迎程度较高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弗劳斯和董华两位译者的译本情况,前者的评分人数最多,评论人数位居第二,证明此译本不仅深受出版社的青睐,而且受到了普通读者的广泛关注;而后者评分人数也相对较多,且评论人数排名第一,该现象恰好与上文馆藏量数据相反,说明董华的译本更能引起普通读者的兴趣㊂吕聪明译本和李照国译本的销售情况不够理想,但提供了评分的读者都给出了五星级的高分,零差评㊂从畅销书排名角度看,弗劳斯译本和文译本I排名居于前两位,且前者的译本在61万以上,比同类其他中医典籍排名都高,如‘伤寒论“多数英译本排名都在百万左右㊂文译本II和董华译本虽排名百万以上,其出版时间较晚,但此成绩也是可圈可点㊂吕聪明的译本的排名情况相对较差,排名千万,李照国的译本则无排名的相关信息㊂2.3读者反馈此处的读者反馈主要指普通读者评论以及专业读者的书评和引用情况㊂读者作为译介作品的最终接受者,他们的看法尤为关键,根据其批判进行完善译文,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㊂2.3.1普通读者评论虽然普通读者可能缺乏专业知识储备,无法精准地指出翻译作品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但其通过阅读提出的一些建议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㊂在关注精英读者群体的同时,还应广泛采取普通读㊃74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4期㊀者的有效建议,学术的触角必须沉入社会的底层(耿强,2021:17)㊂本文所用数据为上表2中搜集的读者评论,共34条(删除了重复评论)㊂虽然数据数量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能反映出译作在海外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㊂表3㊀普通读者的评论关键词译本简称Amazon &Goodreads吕聪明译本much more understandable ,keep the original meaning and intention ,expensive文译本Ias expected ,available historical context ,information on the framework of translation ,notes ,useful book ,the original Chinese text ,the commentaries ,a critic s point of view ,the greatest interpretations ,the masterpiece ,excellent ,an utterly complete edition ,a large hardback format ,D Chang Shih-hsien s Graphs ,a monumental work ,a concentrate of Chinese TCM ,the most profound ,deep work ,give many aspects文译本IIa big job ,very confusing and sometimes misleading弗劳斯译本horrible publication ,size and translation ,an inadequate translation ,a book for training medical practitioners ,serious mistakes ,a text that is not bogged down by overly scholastic terminology ,against standardized terminology ,nothing redeeming ,omits much of the information ,a simple translation ,without commentary ,pocket size ,well translated ancient wisdom ,clear ,concise and readable ,not the best translation (from a scholarly perspective )but avery accessible one董华译本very poor ,explain nothing ,be understood in contemporary clinical settings more effectively ,bring this classic to life ,help so much for understanding TCM ,deep and profound insight ,clearly explained some misconceptions ,the best book ,some terms have been mixed up李译本excellent ,additional commentary ,legendary text㊀㊀从整体上看,海外读者对‘难经“英译本持积极肯定态度的人数达74%左右,差评主要集中于弗劳斯的译本和董华的译本㊂评论的内容包括了各译本的翻译质量㊁副文本㊁价格㊁尺寸㊁实用性等㊂好评的关键词有 最伟大的翻译 符合预期 注释非常好 不朽的作品 中医㊁语言和文化的浓缩 等,差评的关键词有 糟糕的出版㊁尺寸和翻译 不充分的翻译 严重的错误和误导 省略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术语混淆 等㊂普通读者反映的这些译本的优劣之处对中医典籍的传播与接受有一定启示作用㊂2.3.2专业读者的书评和引用情况本文所指专业读者主要是异域专家,包括医学领域研究者㊁科技史研究者㊁翻译研究专家等㊂良好的译介效果除了要获得海外普通学者的反响,还需赢得异域行家的认同(吕敏宏,2011:11)㊂下文将通过检索EBSCO㊁Elsevier㊁ProQuest㊁Jstor㊁Google Scholar 等平台数据,收集专业读者的书评以及‘难经“英译本被引用的情况㊂经检索,‘难经“英译本中文译本I 被引用次数最多,有191次;其次为弗劳斯的译本,35次;紧随其后为文译本II,共29次;较靠后的为吕聪明的译本和李照国的译本,分别为四次和三次;董华译本未查到相关引用数据㊂由此可见,1986年的文译本作为首部‘难经“英译本,在海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弗劳斯译本也受到较多国际学者的关注,而其他译本则未引起足够的重视㊂据上述国际平台数据显示,异域专家读者的书评均是对文译本的评价,书评人在海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发表的文章都刊登于国外权威期刊上㊂而其他译本的评论散见于中国学者发表在国外期刊的文章中,不属于本研究范畴㊂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东方语学院教授唐纳德㊃哈珀㊃84㊃㊀王明树㊀王格㊀中医典籍‘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㊀(Donald Harper)在‘医史通报“(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上给予了高度赞赏: 鉴于像‘难经“这样技术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著作,其语言晦涩,文树德的翻译质量值得称赞㊂ (Harper,1987: 272)日本医学比较史研究者粟山茂久(Shigehisa Kuriyama)于1988年在‘亚洲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AsianStudies)上评价道: 作品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对文本历史的关注和对翻译的重视㊂ (Shigehisa,1988:365)但书评中并不是一味赞扬,他认为: 没有中医思想背景的学生无疑会发现‘难经“的大部分内容令人费解㊂其中充满了陌生的概念和意想不到的思想转向,但文译本的解释性注释相对较少㊂ (同上,364)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文译本I在海外认可度最高,大多数普通读者和专家读者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弗劳斯的译本受到了出版社的支持,但在普通读者群体中争议较大;董华的译本受到了普通读者的高度关注;其他译本似乎表现平平,未受到较大关注㊂3㊀‘难经“译介对中医典籍英译的启示中医典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中医典籍在译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方面的问题:第一,医学术语翻译问题㊂中医典籍中术语众多,术语标准化程度不高,命名方法也不统一,这会造成中医名词翻译时的混乱㊂比如‘难经“中对于 五脏六腑 的翻译,文树德翻译为 the[body s]five long-term depots and six short-term repositories ;弗劳斯翻译为 the five viscera and six bowels ;董华翻译为 the five zang and six fu ㊂ 五脏 通常指 心㊁肝㊁脾㊁肺㊁肾 , 六腑 则对应 小肠㊁胆囊㊁胃㊁大肠㊁膀胱㊁三焦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官方译本同弗劳斯译本一样,对于这类具有中医特色的术语,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直接采用官方标准化译本;二是通过音译,再加上必要的注解,这能让异域读者一眼就明白是外来词汇,不至于产生误解,译文也更简洁明了,易做到规范化㊂若中医术语与西医术语相通,则可直接采取直译;若需阐释中医辨证思想的推理过程的术语,可以采用意译法,如代表 金木水火土 的五行,则根据其内涵译为 lungs㊁liver㊁kidney㊁heart㊁spleen ,便于读者理解;甚至有些术语可以采用兼译法,即意译㊁音译㊁直译等交叉使用,如 微脉 译为 wei-pulse , 太阳经 译为 taiyang channel 等㊂第二,副文本元素的利用㊂ 副文本 概念由法国文论家热拉尔㊃热奈特(Gérard Genette)提出,其指代 在正文本和读者之间起着协调作用的㊁用于展示作品的一切言语和非言语的材料 (肖丽, 2011:17)㊂对于副文本利用最好的‘难经“英译本为文译本I和II,呈现了所有原文,为有中文知识背景的读者提供了比较原文和译文的机会㊂此外,他的版本还首次引用了数百年来中日两国对‘难经“的大量重要评论和注释,文译本II还从文献学㊁方法论㊁汉学等角度对前版‘难经“进行了修订,突出了五行阴阳的哲学平衡㊂简言之,这两个译文版本的注释和评论长度远远超过了译文本身,这为研究‘难经“英译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㊂同时,文译本I和II都为较难理解的医学概念绘制了大量图表,并且在附录中还为读者提供了相关的医学术语词汇表㊂可以说文译本I和II为中医典籍翻译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译介与传播模式,其中包括原文㊁译文㊁图表㊁评论㊁注释㊁医学术语表等㊂第三,译介主体的选择㊂中医典籍的译介最好由西方汉学家主导,如‘难经“英译者中的文树德和弗劳斯,文树德不仅翻译了‘难经“‘黄帝内经“,还撰写了一系列中医专著,如Medicine in China:㊃94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4期㊀A History of Ideas㊁Medicine in China:A History of Pharmaceutics等,备受医学界的关注,介于他在传播中医文化方面的成就,他获得了2017年 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的殊荣㊂弗劳斯以汉学家㊁翻译家和中医讲师的身份在美国赢得了知名度,他也是美国蓝罂粟出版社的创始人之一,翻译了‘难经“‘中藏经“,其中医专著The Secret of Chinese Pulse Diagnosis㊁Chinese Medical Psychiatry在海外也颇受读者欢迎㊂因此,在中医典籍外译过程中,选择与这些知名度较高的西方译者合作,有利于典籍英译本在海外的广泛传播,这是因为他们自身的文化资本㊁社会资本㊁符号资本等是译介获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㊂第四,传播渠道的选择㊂传播渠道包括出版社㊁广播电台㊁网络媒体等,其译作的传播效果密切相关㊂例如选择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出版社,对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具有积极作用,它不仅可以扩大译作的读者数量,还能提高译作在西方社会的文化影响力㊂文译本I和II所在的加州大学出版社是美国六大大学出版社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成为世界级大学出版社,其对严谨学术规范的坚持有助于出版物赢得深刻的学术和社会影响,自译本出版后,Pacific Journal of Oriental Medicine㊁American Acupuncturist㊁California Journal of Oriental Medicine等国外重要医学期刊相继发表了相关研究㊂董华译本由Create 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发行,该出版社是从2000年成立于美国加州斯科特谷的一家小有名气的出版社发展起来的,其与一个电影在线平台CustomFlix Lab合作,为学者提供在线出版服务㊂它于2005年被亚马逊收购,改名为CreateSpace㊂一般来说, CreateSpace上的书籍只能通过亚马逊或者Kindle进行阅读㊂如今,亚马逊网站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销售网站,因此其中的图书可以传输到世界各地,受到全世界读者的青睐㊂中医典籍英译本如果借助这些权威出版社㊁网络媒介等平台进行传播,定能进一步扩大其海外知名度和影响力㊂4㊀结语从整体上看,‘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并不乐观,除了文树德的译本和弗劳斯的译本受到较多关注外,其他译本都未引起广泛关注㊂然而,‘难经“中的医学价值颇高,理应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㊂通过对‘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情况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中医典籍在翻译和传播过程中,应该注重中医术语的翻译问题,充分利用副文本元素补充说明中医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还应重视译介主体的选择工作,做到传播渠道多样化,以期中医典籍在海外产生良好的译介效果㊂总之,随着中医典籍译介规模的扩大,除了医经类典籍,还有本草学㊁临床类㊁诊断学典籍等也纳入了典籍外译的行列㊂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典籍译介研究的蓬勃发展不仅会为中外医学领域提供宝贵的学术价值,还能进一步推动中医思想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㊂参考文献:Dong Hua&S.E.Guettle.2015.Nan Jing:The Classic of Difficult Issues[M].Scotts Valley: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Flaws,B.1999.Classic of Difficulties:A Translation of the Nan Jing[M].Boulder:Blue Poppy Press. Harper,D.1987.Book Review of Nan-Ching:The Classic of Difficult Issues [J].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2): 271-272.Shigehisa,K.1988.Book Review of Medicine in China:Nan-Ching the Classic of Difficult Issues [J].The Journal of Asian ㊃05㊃㊀王明树㊀王格㊀中医典籍‘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㊀Studie(2):364-365.Unschuld P.U.2016.Nan Jing:The Classic of Difficult Issues(second edition)[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耿强.2021.翻译接受研究的现状㊁问题与途径[J].上海翻译(4):13-18+95.国务院办公厅.202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十四五 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办发 2022 5号)[EB/OL].(2022-03-03)[2022-10-19].http:ʊ/xinwen/2022-03/29/content_5682270.htm.蒋辰雪,严暄暄.2021.当代西方学者的中医翻译与中医 他我 形象的构建和传播[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3-69.吉文辉,王大妹.2000.中医古籍版本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吕敏宏.2011.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的背景㊁现状及译介模式[J].小说评论(5):4-12.王尔亮,陈晓.2019.中国文化 走出去 视域下中医药典籍在海外的译介研究[J].中国出版史研究(3):22-31.肖丽.2011.副文本之于翻译研究的意义[J].上海翻译(4):17-21.严季澜,顾植山.2002.中医文献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A Study of the Overseas Dissemination andReception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NanjingWANG Mingshu㊀WANG GeAbstract: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eas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culture,the translation and overseas dissemination of TCM tex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going out of the Chinese culture.Taking Nanj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first sorts out its completed books,popular versions and English translations,and then examines the overseas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ance of its English translations from three aspects:global library collections,book sales in the two major book review websites(Amazon and Goodreads),and overseas readers feedback(general readers reviews, professional readers book reviews and quotations)in order to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external dissemination of TCM culture.Key words: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CM classics;Nanjing;overseas dissemination and reception责任编校:朱晓云㊃15㊃。
近现代中国翻译理论简述-兼评《中国翻译理论百年回眸》
近现代中国翻译理论简述——兼评《中国翻译理论百年回眸》文/李玥摘要:本文以笔者阅读的翻译资料与翻译研究丛书《中国翻译理论百年回眸》为基础,依照各个历史时代的划分,对书中阐述的翻译理论、学说进行评述。
关键词:按照年代;主要学说;代表人物;主要特点一、书籍简介《中国翻译理论百年回眸》是由文军教授主持编写的“翻译资料与翻译研究丛书”系列图书中的一册。
书中共收录了1894年-2005年中国出版物中有关翻译理论论文相关信息两千五百余条,每条均按照:序号、作品名、作者、刊名、刊期/起止页码;摘要;关键词的顺序编写。
特别适用于外语教师、研究生、翻译工作者以及对翻译研究感兴趣的人士使用。
本书有三大显著特点:第一,本书按照大的年代归纳论文信息,这对整理各个年代的翻译理论有清晰的分界;第二,收录的每一篇论文,都会提供摘要和关键词,便于理解论文的主旨,提高索引效率;第三,论文按照出版时间顺序编排序号,便于数据整理。
二、各时代翻译理论评述(一)十九世纪该书共收录19世纪翻译理论论文3篇:分别是1894年马建忠先生的论文《拟设翻译书院议》(下称《拟》);1986年梁启超先生的论文《论译书》(下称《论》);以及1898年著名翻译家严复先生的《天演论》(下称《天》)。
三篇论文均是19世纪末出版的文章,清朝末年,国家动荡,内忧外患,为谋求救国图强的道路,爱国先驱们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在将西洋先进文化技术引入中国的过程中,中国的翻译事业逐渐发展起来。
其中,马建忠的《拟》首次提出了翻译标准的思想,即“善译”,指出“善译”的条件是具备“所译者与所以译者两国之文字”的能力,阐述了“善译”的过程“一书到手,经营反复”。
梁启超的《论》强调译书应避免两种情况:一是过于忠实译入语,而丢失原文的意义;二是过于忠实原文,而造成译文生涩梗读。
也就是翻译的“度”的问题。
严复在《天》中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及其相关问题。
严复的“信达雅”思想至今对翻译标准讨论起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翻译理论与教学内容
翻译理论与教学内容(54学时)1.翻译理论部分(18学时)第一章翻译的方法(2学时)词的翻译,句子翻译,语篇翻译,文化问题,直译,意译,变译,转译,交际翻译。
阅读:《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冯庆华编著,外语教育,2008年《新英汉翻译教程》,王振国、李艳琳编著,,2008年《英汉翻译入门》,陈德彰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译艺——英汉汉英双向笔译》,陈文伯编著,世界知识,2004年《非文学翻译理论与》,李长栓编著,对外翻译出版,2004年《文学翻译原理》,张今、张宁著,,2005年《中外文学经典翻译教程》,王宏印编著,,2007年第二章翻译理论(4学时)传统翻译思想:古代佛经翻译思想。
传统翻译思想时期(近代西学翻译:马建忠,,严复,林纾)。
传统翻译思想转折时期(五四新文学时期:,瞿秋白,,成仿吾).传统翻译思想时期(四十年代:林语堂,朱光潜,艾思奇,贺麟,朱生豪,梁宗岱)。
传统翻译思想鼎盛时期(建国初期:矛盾,傅雷,钱钟书,焦菊隐)。
现代翻译思想:中西翻译思想的融合(王佐良,许渊冲,叶君健)。
翻译学科的建设。
阅读:《20世纪翻译思想史》,王秉钦编著,南开大学,2004年《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陈福康编著,外语教育,2003年《翻译的艺术》,许渊冲著,五洲传播,2006年《翻译通史》(五卷),马祖毅,教育,2006年《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上下卷),查明建著,教育,2007年《傅雷谈翻译》,怒安编,辽宁教育,2005年《新编当代翻译理论》,刘宓庆著,对外翻译出版,2005年《新时期翻译研究考察:1981—2003》,李林波著,西北大学,2007年《梁实秋中庸翻译观研究》,严晓江著,译文,2008年《翻译家》,王友贵著,南开大学,2005年《翻译家周作人论》,刘全福著,外语教育,2007年《二十世纪翻译之争》,王向远、陈言著,百花洲文艺,2006年《重释“信、达、雅”——20世纪翻译研究》,王著,,2007年第三章西方当代翻译理论主要流派(6学时)翻译培训班学派,翻译科学派,翻译研究派,多元体系派,解构主义派,建构主义翻译学.阅读:《西方翻译理论精选》,申雨平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西方翻译理献阅读》,李养龙编著,世界图书出版,2007年《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谢天振,南开大学,2008年《当代翻译理论》(ContemraryTranslationTheories),Edwin Gentzler 编著,外语教育,2006年《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SusanBassnett编著,外语教育,2005年《语言、文化与翻译》(Language,Culture andTranslating),Eugene da著,外语教育,1993年《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吕俊、侯向群著,外语教育,2006年《西方翻译简史》,谭载喜编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西方翻译研究方:70年代以后》,李和庆、黄皓、薄振杰编著,,2005年《当代翻译理论》,郭建中编著,教育,2000年《当代翻译理论》,廖编著,教育,2001年《西方译论研究》,刘重德著,对外翻译出版,2003年《奈达翻译理论研究》,娟著,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新编奈达论翻译》,谭载喜编著,对外翻译出版,1999年第四章翻译研究(2学时)翻译研究的领域,翻译的理论模式,翻译研究的种类,问题、假设,各种变量的关系,选择分析变量,写研究报告,口头陈述报告,评估研究.阅读:《路线图——翻译研究方法入门》(The Map: A Beginner's GuidetoDoing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Jenny Williams &Andrew Chesterman著,外语教育,2006年《超越文化断裂》,Maeve Olohan著,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跨文化侵越》,Theo Hermans著,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翻译研究的语用学转向》,李菁著,译文,2009年《翻译研究:从教学到译论》,宋志平著,吉林大学,2008年《红译艺坛:翻译艺术研究》,冯庆华,外语教育,2006年《红楼译评:翻译研究集》,刘世聪,南开大学,2004年《张谷若翻译艺术研究》,孙迎春编著,对外翻译出版,2004年第五章翻译过程(2学时)原作,译者,译品与读者,文体与翻译,翻译的单位,语言层次处理,篇章处理。
功能翻译论视角下的美国畅销书《Works Well With Others》的汉译研究
2018年8月第20卷第4期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Journalof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SocialScience)Aug.㊀2018Vol.20ꎬNo.4㊀㊀收稿日期:2018-03-05㊀㊀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第二届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课题(PJHYYB17021)㊀㊀作者简介:刘剑锋(1978 )ꎬ男ꎬ辽宁沈阳人ꎬ副教授ꎮ文章编号:1673-1387(2018)04-0416-05doi:10.11717/j.issn.1673-1387.2018.04.16功能翻译论视角下的美国畅销书«WorksWellWithOthers»的汉译研究刘剑锋ꎬ李帝莹ꎬ蒋彤彤(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ꎬ辽宁沈阳110168)摘㊀要: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ꎬ对在美国畅销书«WorksWellWithOthers»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及思考ꎬ并试图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ꎬ阐明了在翻译过程中所运用的增译㊁被动语态转换㊁词类的转换㊁句群的整合与拆分以及解决文化差异问题等翻译技巧ꎬ以期为以后翻译此类书籍提供借鉴与参考ꎮ关键词:翻译技巧ꎻ翻译方法ꎻ功能翻译论ꎻ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H059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畅销书作为现代人快速咀嚼的读物ꎬ已经在图书发展行业占据了不可忽视的比重ꎮ国内出版社顺应国际大趋势的发展ꎬ争先恐后地对国外畅销书进行了出版发行ꎮ 他们组织译者对其进行翻译并以最快速度推出中文版ꎬ抢占市场ꎬ从而获得最大利润ꎮ [1]此类书籍的翻译以中小型任务居多ꎬ并常以小型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翻译工作ꎮ在这一环节中ꎬ保证翻译质量显然成为畅销书能否成功风靡阅读市场至关重要的一步ꎮ畅销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ꎬ虽在文本方面不难理解ꎬ但对译入语语言特色和译入语读者理解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ꎮ如何在语言转换和靠近译入语读者方面处理好这类文本ꎬ让国内读者最大程度上读懂原文的内容ꎬ体会原文的精髓ꎬ领略到原文所表达的意境ꎬ成为当前译者急需解决的问题ꎮ一㊁功能翻译理论的内容及适用性1.功能翻译理论的发展和主要内容功能翻译理论的滥觞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ꎬ它是以目的论为核心理念ꎬ强调翻译功能的一种流派ꎮ该翻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ꎬ是以代表人物凯瑟琳娜 赖斯发表的«翻译批判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标志着功能翻译理论的诞生ꎻ第二个阶段ꎬ是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s) 翻译功能理论的核心理论ꎻ第三个阶段ꎬ在目的论的基础上ꎬ霍尔茨 曼塔莉提出了翻译行为论(TheoryofTranslationAction)ꎮ克里斯蒂安 诺德作为功能翻译理论的集大成者ꎬ首次系统地整理归纳了各种学术思想理念ꎬ并提出了翻译的忠诚原则ꎬ 就是一方面不要把目的普遍化ꎬ另一方面又要避免激进的功能主义 [2]ꎮ以目的理论为核心的功能翻译理论ꎬ其最大特点是把通常的翻译程序倒转过来ꎬ也就是以语用为起点ꎬ以翻译的目的㊁译文的功能为标尺ꎬ来确定翻译的策略ꎬ并且选择把原文中的材料传译到译文中ꎮ [2]功能翻译第4期刘剑锋等:功能翻译论视角下的美国畅销书«WorksWellWithOthers»的汉译研究417㊀理论所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要使最后得到的译文文本在使用的情景下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和期待价值ꎮ不同的翻译任务或是文本可能有不同的翻译目的ꎬ译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视情况而定ꎮ在整个翻译过程中ꎬ目的语读者无疑是决定译文文本目的的最主要因素ꎮ2.功能翻译理论适用于文学类文本的翻译在某些方面ꎬ文学类作品的特点与其他体裁的文本存在着一定的区别ꎮ许多学者认为ꎬ文学类作品在表达上ꎬ不像广告㊁说明书㊁合同等非文学文本那样具有很强的目的性ꎬ而是以传达原作者的感情和对人生的态度㊁价值观为主ꎮ例如ꎬ一则广告㊁一份说明书的目的就是介绍产品的实用功能ꎬ但是一首诗歌㊁一篇抒情散文未必有明确的目的ꎬ而是作者对自我情感的一种记录ꎮ所以ꎬ曾有评论者批评功能翻译理论只适用于应用文体(广告㊁说明书)等非文学文本的翻译ꎬ不适合文学文本的翻译ꎬ因为他们认为这种理论不尊重原作ꎬ在翻译过程中无法体现原语文本的权威地位ꎮ在这些批判的声音中颇具代表性的是: 该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不起作用ꎬ因为文学作品和它们的译著没有目的可言ꎮ [3]对以上观点ꎬ诺德作出了反驳ꎬ他认为翻译文学作品也有不同的目的ꎬ不同的翻译目的对应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ꎮ我国也有很多学者对功能翻译理论适用于文学翻译作出了辩论和有力说明ꎮ例如ꎬ张慧在«功能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的适用性»中以庞德的«神州集»为例进行了研究ꎬ阐明了文学翻译也有目的性ꎮ其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㊁不同层面出发ꎬ通过对单个译本的个例分析或多个译本的对比分析ꎬ印证了这一理论可广泛应用的正确性ꎬ同时ꎬ也讨论了不同翻译目的对翻译方法产生的影响ꎮ他们持有的共同观点是:即使目的性不强烈或不明显ꎬ也并不代表没有目的性这一事实ꎮ 创作这一行为本身已蕴涵了目的性ꎬ分析文学作品意义的其中一个切入口便是作者的措词ꎬ即便是同义词ꎬ由于它们在指称意义㊁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上有细微差别ꎬ于是就会有哪一个词更为合适的问题ꎮ [4]因此ꎬ作者就必须对词的使用做出选择ꎬ而选择的根本依据就是目的ꎬ即作者想通过该词在整篇文章中表达何种感情色彩ꎮ目前ꎬ据权威网站统计ꎬ在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文学文本翻译研究论文达170多篇ꎬ这也印证了功能翻译理论适用于文学类文本的翻译ꎮ该理论指出ꎬ在大多数情况下ꎬ翻译目的是由翻译发起人或译者决定的ꎮ但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类文本翻译ꎬ翻译发起人不可能在翻译之前提出明确的翻译要求ꎬ所以翻译目的只能由译者决定ꎬ译者在翻译文学类语言读本时ꎬ不仅要看翻译目的是否实现ꎬ而且要看译文是否实现了协调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关系的功能ꎮ 译者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大背景下ꎬ根据翻译目的的不同ꎬ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ꎮ [5]只要能达到翻译的目的ꎬ让译者和读者之间进行无障碍的交流ꎬ就是成功的翻译ꎮ«WorksWellWithOthers»作为在美国人群中脍炙人口的文学类畅销书ꎬ在向中国市场进军的过程中ꎬ第一要务就是在通俗易懂的同时ꎬ向中国读者传达原文中作者想表达的主要内容ꎬ但也要注重文化的差异ꎬ注意读者对外来词汇的接受程度ꎮ译者在明确翻译目的的基础上ꎬ协调好这一关系ꎬ翻译任务才能事半功倍ꎮ二㊁翻译案例分析笔者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ꎬ结合«WorksWellWithOthers»翻译过程中的具体案例ꎬ讨论翻译环节中对语言乃至文化因素的处理ꎬ分析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最有代表性的问题ꎬ展示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应用ꎮ1.增㊀译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上的不同ꎬ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增加一些词或是句子ꎬ来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性和译文意思的准确性ꎬ这就是增译法(amplifi ̄cation)ꎮ增译法是翻译过程中常用的翻译技418㊀㊀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0卷巧和方法ꎮ一般来说ꎬ增译出来的词ꎬ即使没有出现在原文的文本中ꎬ但实际上也都隐含在原文中ꎬ译者要做的就是通过增译来找到两种语言在结构㊁语法和意义上的平衡ꎬ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思想ꎬ实现原文作者和读者之间的隔空交流ꎮ在运用增译法进行翻译时ꎬ并不代表译者可以随意地增加词汇ꎬ而是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地增词ꎬ切勿画蛇添足ꎬ更不要曲解原文作者的意思ꎮ例1原文:ButthatᶄsjustwhatIamsometimesatwork:aprick译文:但是这就是我工作中的表现:一个笨蛋ꎮ分析:英语中有些动词或者系动词在作不及物动词时ꎬ宾语实际上是隐含在其中的ꎬ在翻译时要把它译出来ꎬ否则汉语表达就会含糊不清ꎮwhatIamsometimesatwork是指 在工作时的状态和表现 ꎬ然而原文中没有 表现 这一词ꎬ译文中增译了该名词宾语ꎬ使句子更加通顺ꎬ意思也更加清晰ꎮ2.被动语态的转换汉语的逻辑思维是先因后果ꎬ而英语的思维是先果后因ꎬ这也造成了英汉语言在表达顺序上的先后性以及结构的差异ꎮ在英译汉的过程中ꎬ英语的被动句通常都要译为汉语的主动句ꎮ翻译时ꎬ一些被动语态的句子可以按顺译法进行直译ꎬ但大多数的被动句需要使用逆序法把句子的前后顺序进行一定的调整ꎬ才能更加符合译文要求ꎮ例2原文:Andifthatᶄssomethingyouthinkyourbehaviormightbeinterpretedasꎬthenyouneedtoimmediatelystopthatbehaviorandtrytofigureoutwhatᶄsdrivingit译文:如果你的行为情有可原ꎬ那么你要立即停止ꎬ并弄清楚其中缘由ꎮ分析:原文是被动句ꎬ但是直译出来 你的行为能够被解释 不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ꎬ译文通过对被动句向主动句的转换ꎬ并采取了意译的翻译方法ꎬ使译文读起来更加通顺流畅ꎮ3.词类的转换卡特福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提出: 为了达到文本内容等值的目的ꎬ译者很难顾全到两种文本形式的对等ꎬ尤其是结构差异极大的两种语言ꎬ翻译时为了达到内容的等值ꎬ背离了原文的形式也在所难免ꎬ翻译转换 由此产生ꎮ [6]他把翻译的转换划分为 层次转换 和 范畴转换 ꎬ其中ꎬ词类的转换就属于 范畴转换 的一种类型ꎮ汉语词汇在多数情况下是一词一类ꎬ而英语中有许多词都是一词多类ꎬ并且汉语的词可以单独作为句子的成分ꎬ而在英语中ꎬ单词一般不可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ꎬ所以需要进行词类的转换ꎮ词类转换是英汉翻译时最常使用的翻译技巧ꎮ一个词在不改变其形态的情况下ꎬ从一种词类转换成另一种词类ꎬ这就是词类转换ꎮ例3原文:Inordertofindouthowyouactual ̄lyfeelaboutsomeoneꎬaskyourselfꎬ WouldIhavetwobeerswiththisperson?译文:这个测试是为了找到你对某人的真实感受ꎬ问自己: 我会和这个人喝两杯啤酒吗? (动词转换成名词)分析:原文中feelabout是动词词组ꎬ意为 感觉 感受 ꎬ但是显然ꎬ在英译汉时ꎬ不能直译为 你如何对某人感受 ꎬ要传达出原文真正的含义ꎬ就必须将动词转换成名词ꎬ译成 对某人的真实感受 ꎮ4.句群的整合与拆分英语语言以结构严谨㊁逻辑清晰著称ꎬ所以在英语中常会出现大量的复杂长句ꎬ它们一般都是以主谓结构作为主干ꎬ通过连接词在上面添加其余的句子成分而构成ꎬ形似一个树状结构ꎮ 从这个根源出发ꎬ许多不同的句式句型相继产生ꎬ有S+Vi句型ꎬS+LinkV+P句型ꎬS+Vt+P句型及S+Vt+IO+DO句型等ꎮ [7]译者在经过对英语长句结构和语法的分析后ꎬ可以找到其中的主干部分ꎬ去掉其中看似繁复的成分ꎬ就能了解句第4期刘剑锋等:功能翻译论视角下的美国畅销书«WorksWellWithOthers»的汉译研究419㊀子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ꎬ然后进行翻译ꎬ这时就要运用一定的翻译技巧和手段进行句群的整合与拆分ꎮ分译法ꎬ也就是拆句法ꎬ是把一个长而复杂的句子进行拆分ꎬ从而变成几个简单短小的句子ꎬ常用于英译汉ꎮ译者要在原句的主谓连接处㊁转折连接处以及后续成分与主体的连接处将长句切断ꎬ译成汉语分句ꎬ使整个句子更加简练通顺ꎬ这也符合汉语语言短句多㊁表述精练的特点ꎮ«WorksWellWithOthers»的译文中就运用了大量的拆句法ꎮ例4原文:Whereasprofanityphysicallyaf ̄fectsusꎻ(Cursewordshavebeenshowntobe arousing :causingourskintoperspireꎬforinstance andsomeresearchersbelievethatcursewordsmayeventriggersomethinglikeafight-or-flightresponseꎬreleasingpainandstress-relievingendorphinᶄsꎬwhichwouldhelpexplainwhycursingcanhelprelievephysicalpainꎬaswellasjustmakeusfeelbet ̄ter )译文:而脏话会对我们的身体方面造成影响ꎻ(咒骂词已被证明是 唤起 例如导致我们的皮肤出汗ꎬ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咒骂词甚至可能引发类似于战斗或飞行反应ꎬ释放疼痛和缓解内啡肽ꎬ这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咒骂可以帮助缓解身体疼痛ꎬ并只是让我们感觉更好)ꎮ分析:这句话后面是一个同位语从句和which引导的一个定语从句ꎬ在处理从句时首先要明确句子之间的关系ꎮ这句话原文结构较严密ꎬ但是如果按词的顺序顺译成目标语ꎬ并不符合汉语的句式结构和表达习惯ꎬ所以要运用拆句法在原句的后续成分与主体的连接处以及意群结束处将长句切断ꎬ译成较短较简单的汉语分句ꎬ在定语从句前进行拆分ꎬ使译文更加清晰ꎬ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ꎮ5.文化差异问题的翻译策略1990年ꎬ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提出翻译研究中的 文化转向 ꎬ指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ꎬ更是文化交际ꎮ于是ꎬ翻译由语言翻译转向文化翻译ꎮ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ꎬ译者不免遇到文化差异问题ꎬ常常要求助于两大翻译策略ꎬ即归化和异化ꎬ来实现成功的翻译ꎮ [8]翻译过程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ꎬ也是文化的移植过程 [9]ꎬ因为翻译不是在真空中独自进行的ꎬ社会㊁历史㊁文化等因素都会对翻译活动和翻译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ꎮ英汉两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大背景下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㊁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模式等ꎬ形成的文化内涵就必然有差异ꎮ例如ꎬ 西方人重知识分析㊁逻辑验证ꎬ有较强的抽象思维㊁逻辑推理能力ꎻ中国人重直观感受ꎬ切身领悟ꎬ惯于对事物进行整体观照ꎬ养成生动活泼的具体思维及一套言近旨远的表达方式 [10]ꎮ因此ꎬ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文化缺省现象ꎬ并且极不容易转化ꎮ这时ꎬ就必须借助网络工具进行搜索ꎬ找到其本身的准确含义ꎬ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并负责任地加以翻译ꎮ例5原文:Andself-awarenesstotheassholeiswatertotheWickedWitchꎬaprotontorpedototheDeathStarᶄsthermalexhaustportꎬagustofwindtoDonaldTrumpᶄshair译文:自我意识对混蛋来说就像是怕水的女巫ꎬ投射在死星热排气口的质子鱼雷ꎬ刮过唐纳德 特朗普头发的那阵风一样威力无穷ꎮ分析:原文中出现了几个专有名词:WickedWitchꎬDeathStarᶄsthermalexhaustportꎬDonaldTrumpᶄshair 这种在该语言文化背景下独有的意象ꎬ在译成译入语时成为不可忽视的障碍ꎮ译者对其并不了解ꎬ无法译出ꎬ所以借助网络搜索出了准确的语义ꎮ为了力求保存原作的风姿ꎬ传达原语文化中的生动形象ꎬ译文使用了异化的策略ꎬ并进行了直译ꎮ420㊀㊀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0卷三㊁结㊀语笔者通过分析译文的功能及目的ꎬ并使用了相应的翻译技巧ꎬ分析并处理了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ꎮ综上所述ꎬ在进行畅销书的翻译时ꎬ要以功能翻译论为指导ꎬ深刻体会译文的功能ꎬ并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ꎬ实现原文向译文的转化ꎮ另外ꎬ在进行文学读本的翻译时还要特别注意翻译的文化传递功能ꎬ也就是不仅要为读者提供准确的阅读信息ꎬ还要促进译文读者深入地理解原文ꎬ了解原文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底蕴ꎮ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ꎬ译者在翻译时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对等ꎬ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ꎬ也不要拘泥于一个单词的本身含义ꎬ而是要灵活多变ꎬ随机应变ꎮ笔者认为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译员ꎬ翻译出原文的精髓ꎬ不仅要具有坚实的英语和汉语语言基础ꎬ还要灵活运用一定的翻译技巧ꎬ将翻译理论运用到翻译工作中ꎬ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ꎮ此外ꎬ译者还需对跨文化交流有全面的理解ꎬ并重视翻译的目的和功能ꎬ在尊重目标读者感受和忠实原语语言间找到平衡ꎮ参考文献:[1]㊀赵财霞.从目的论看畅销书 众包 翻译模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ꎬ2013. [2]㊀吴文安.功能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03(6):46-48. [3]㊀NORD.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functionalistapproachesexplained[M].Shang ̄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ꎬ2001.[4]㊀陈刚ꎬ胡维佳.功能翻译理论适合文学翻译吗?:兼析«红楼梦»咏蟹诗译文及语言学派批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ꎬ2004(2):43-45. [5]㊀张慧.功能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的适用性:兼评庞德的«神州集»[J].科技视界ꎬ2015(8):158.[6]㊀CATFORD.Alinguistictheoryoftranslation[M].Beijing:TourismEducationPressꎬ1991. [7]㊀李文宜.英语语言显著特征与其长句翻译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ꎬ2015(24):105-106. [8]㊀余书娴.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D].上海:复旦大学ꎬ2011.[9]㊀杨国强.典籍翻译与文化传播:评英译本«聊斋志异选»[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ꎬ2006. [10]于秀华.文化差异与翻译[J].基础外语教育ꎬ2001(2):80-84.StudyontheChineseTranslationofUSBestsellerWorksWellwithOthersfromthePerspectiveofFunctionalTranslationTheoryLIUJianfengꎬLIDiyingꎬJIANGTongtong(SchoolofForeignLanguagesꎬ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ꎬShenyang110168ꎬChina)Abstract:GuidedbyfunctionalisttranslationtheoryꎬthispaperanalyzesandconsiderstheproblemsencounteredinthetranslationofWorksWellWithOthersꎬabest ̄sellingbookintheUnitedStatesꎬtriestofindoutthecorrespondingsolutionstotheproblemꎬandclarifiesthetranslationtechniquesusedintheprocessoftranslationꎬsuchasincreasingtranslationꎬpassivevoiceconversionꎬconver ̄sionofpartsofspeechꎬtheintegrationandseparationofsentencegroupsꎬandthesolutionofcul ̄turaldifferencesꎬwhichprovidereferenceforthetranslationofsuchbooksinthefuture.Keywords:translationskillꎻtranslationmethodꎻfunctionalisttranslationtheoryꎻculturaldifference。
翻译工具书分类
翻译工具书分类翻译专科语文词典1词句多译汉英例析,主编刘文彬张崇北审定吕志士,中国国际广播出版,1991年内容简介:准确地用词造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书面表达能力。
《汉英词句多译例析》旨在通过中学英语教学中常用、常见的汉译英例析,帮助中学生和英语自学者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也为中学英语教师提供进行汉译英训练的备课材料。
《例析》分“一词多译”和“一句多译”两大部分,各有侧重,涉及面不超出中学英语教材。
在“一词多译”的英文例句下,一般不附汉译,但考虑到某些词的翻译难度大些,为便于读者理解,所以有的英文例句附有汉译。
全书例句力求选自课本,并注明有关册页,从多译角度看仍不能满足读者需要者,编者择选了课本外例句以补充,凡此不再注明出处。
此外,参加《例析》编写的有各地知名的教员。
他们从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料中精选出200多个典型而实用的多种译例,并辅之以扼要的“用法说明”。
这无疑于读者大有裨益。
2英汉百科翻译大词典,曹焰张奎武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年,内容简介:本词典是关于英汉翻译的工具书,收词5万,涉及学科近百个、译例15万条,引用著作、译作两千余部。
3英汉翻译例句词典,刘重德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内容简介:词目上万条,例句近五万单元。
主要对象为学习与从事英汉互译翻译的同志,对大专院校英语教师、研究生、本、专科生,有一定的参考及使用价值,既可翻查借鉴,又可阅读欣赏4实用英汉翻译类典,胡燕平张荣建主编,重庆出版社1997年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英语工具性类书。
它包括大20类专业题材:中国历史和文化、政治、法律、教育、工艺美术、音乐、考古和文物、影视和戏剧、体育、传媒、金融和投资、商贸、医疗卫生、农林牧渔、邮电通讯、交通、冶金、建筑、化工、地质和矿产。
本书所提供的材料分为书语和口语,同时采用双语对照的形式,意在使用者便于直接对比参照,提供翻译实践中可运用的语言范式,其中相当多的语言材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或稍加变换即可流利表述于口译场景之中。
翻译专业必看书籍
口译实践推荐书目翻译实践推荐书目2010.04.07更新以下: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 下载南开大学出版社_崔永禄_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英语专业翻译实践与鉴赏教程)下载[翻译教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潘能--英汉汉英口译教程下载[翻译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胡刚--新世纪英汉同声传译PDF下载[翻译教程]陶庆--实用英汉汉英口译教程下载白靖宇--文化与翻译PDF下载《英语同声传译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MP3迅雷下载梅德明—新英汉口译实践(成功之路)文本及听力下载[迅雷下载]商务印书馆:《英诗格律及自由诗》(译者必备)笔译教程精品推荐: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思果《译道探微》、《翻译新究》和《翻译研究》钱歌川三本经典译学论著《翻译的技巧》、《英文疑难详解》、《英文疑难详解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陈宏薇-新编汉英翻译教程湖北教育出版社-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钱歌川:《翻译的技巧》[南开大学出版社]李学平:通过翻译学英语.pdf余光中谈翻译(文本+mp3)外研社-陈德彰英汉翻译入门[教材]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pdf[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贾卫国:英汉对照描写辞典复旦大学出版社--耿红敏:实用英汉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胡晓吉:实用英汉对比翻译.pdf[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贾文波: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pdf中国对外翻译出版:论英汉翻译技巧.pdf(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刘重德:西方译论研究.pdf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完整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居祖纯-汉英语篇翻译[青岛出版社]方梦之:实用文本汉译英.pdf[教材]魏志成:汉英比较翻译教程练习.pdf蒋胜翻译教程TranslationbyJiangSheng李军--常用英语习语翻译与应用管新平:汉英等效翻译北京语言出版社-- 达妮卡:口笔译概论王宏印-英汉翻译综合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曾诚-实用汉英翻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毛荣贵-翻译技巧111讲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庄绎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汉翻译教程自学辅导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论稿(外教社翻译研究丛书)河北大学出版社-潘炳信-翻译研究隋荣谊--汉英翻译新教程(新思维翻译)--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材文学文化类翻译教程:卢红梅:《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WORD中国翻译-杨平-名作精译—英译汉选萃CATTI备考资料--[青岛出版社]杨平编《名作精译》汉译英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pdf文学翻译实用指南Literary Translation-A Practical Guide (英文原版)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pdf张保红:汉英诗歌翻译与比较研究许钧等: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张今:文学翻译原理.pdf郭延礼_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孔慧怡-翻译文学文化.pdf英国诗选-卞之琳译+卞之琳的翻译思想与译诗实践漫谈期刊陈定安:英汉修辞与翻译查良铮:雪莱抒情诗选英译.pdf2本李延林等:英语文化翻译学教程(理论+实践).pdf科技类翻译教程:张宗美:科技汉英翻译技巧.pdf郭建中: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pdf聂继武:科技英汉翻译技巧商务类翻译教程:翁凤翔:当代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梅德明:新编商务英语翻译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经贸高级英语:精读与翻译严俊仁:科技英语翻译技巧介绍翻译研究Introducing Translaiton Studies.rar古今明--实用英汉翻译教程英汉互译-方法与实践.rar孙迎春:汉英双向翻译学语林.pdf一得集:翻译家谈英语学习pdf杜建慧等:翻译学概论.pdf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pdfEdwin Gentzler:当代翻译理论(第二版)各类翻译期刊集合杨丰宁: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兰少宪:实用翻译理论与实践赵明:语际翻译与文化交融--汉英互译的理论与实践英汉翻译技巧与赏析.rar翻译绪论翻译概述轩治峰:新编英汉翻译技巧程永生:描写交际翻译学.pdf蒋坚松和黄振定--语言与翻译研究.pdf张光明:英汉修辞思维比较与翻译廖七一等: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刘季春-实用翻译教程.pdf刘牟尼-汉译英指南.rar徐亚男-外事翻译-口译和笔译技巧.pdf稽德全:汉英翻译研究与实践.pdf黄新渠:汉译英基本技巧(修订本)陈廷祐:跟我学翻译-英语汉译技巧.pdf中国翻译通史-古至今[翻译教程]英汉互译-方法与实践.rar涉外英语专业系列教材大学英语笔译实务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口译教程精品推荐:[]《汉英口译实践》(作者:梅德明)电子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吴冰--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康志峰:英语中级口译指南张文:汉英英汉高级口译教程实用英语口译教程WORD+MP3[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林郁如:新编英语口译教程教师用书[世界图书出版社]李天舒:最新简明英语口译教程.rar武汉大学出版社-王吉玉:简明口译教程.pdf吴冰:大学英语口译(汉英)教程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工程教学系列丛书-齐伟钧基础口译教程张清平:英语口译基本技能易宏根:英语专业系列教材英语口译教程(2)杨恩堂:英语口译技巧刘和平教授关于口译的讲座MP3崔永禄:实用英语口译(英汉)新编陈振东--英汉汉英口译基础教程.rar阎勇--汉英口译实用词语马大森--英汉汉英口译教程让.艾赫贝尔:口译须知.pdf张坤鹏:口译知识与技巧.pdf商务现场口译课件20单元PPT翻译拓展与练习:欧盟口译教程教学视频翻译拓展--中英文原版小说等集合翻译词汇大全汇总贴翻译阅读--经济学人等权威新闻杂志电子版PDF汇总外交部、国内外名人致辞及热点话题中英文对照WORD。
翻译家葛浩文课件
谢 谢 观 看
孔夫子门前念《三字经》,关云长面前耍大刀。(莫言) This is like reciting the Three Character Classic at the door of Confuciou, or engaging in swordplay in front of the warrior Guan Yu.
葛浩文遇到萧红,充满了偶然性。有关他的经历,学界已 不 陌生,越战时期应征入伍的葛浩文被派驻台湾,回国后因为 有 了汉语的基础就入学继续了汉语和中国文学的学习,在印第 安 纳大学东亚语言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时,于图书馆偶然遇到了 《呼兰河传》,并立即被萧红的才情所吸引,从此开始了追踪, 不仅完成了关于萧红的博士论文(A Literary Biography of Hsiao Hung,1976年以Hsiao Hung出版,中文版为《萧红评传》), 随 后开始了对萧红作品的翻译,并扩展到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 翻 译。
突。我就书中的文字和文化背景所提的问题,姜戎都一一认 真作答。”葛浩文的翻译正是出于对原文主旨和意义的忠实。
理论二:变、易
• 事实上,翻译不可能完全的对等,即使要表
现的忠实,却没有那个翻译能够与原文完全一致。
• 翻译就像读诗,每个人的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接触的人 受到的教育不同,都会影响到对诗的理解,对诗的感悟和解释也必 然不同。不同的人会把自己的经历和知识融合进去,有赞成、有反 对、也有延伸。翻译的过程必然涉及到变化。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 异,翻译过程中对原文加以改变是必然的。
• 《狼图腾》英译本体现了葛浩文教授一贯的高 标准。为了准确翻译书中众多的蒙语词汇,他专 门找到一位内蒙古大学的学生来帮忙。
卡特福德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 为三个阶段。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 国的格里姆(J·Grimm)和葆扑(F·Bopp)被称为历史比较 语言学的奠基者。
卡氏论翻译的代表作就是我们要介绍的《翻译的语言 学理论》(卡氏唯一的一本翻译理论专著),1965年 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列入牛津大学语言与语言 学习丛书。1967年再版,1979年被译成西班牙文出版。 还有一篇名为《翻译和语言教学》 的文章,是在1964 年发表的。
知识拓展: 伦敦语言学派
伦敦学派是以长期在伦敦大学的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教授 语音学与语言学并于1944 年成为英国第一任语言学教授 弗斯(Firth)为首的语言学派。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 基的"情景意义"思想是伦敦语言学派的思想源泉,弗斯的 情景语境理论是伦敦语言学派存在的基础,韩礼德系统功 能语法理论是对伦敦语言学派的语言学思想的发展。
翻译的定义
4.翻译的分类:
A.根据翻译的范围,可将其分为全文翻译和部分翻译。 文本: 任何一段所讨论的语言,无论它是口头的还是
书面的。一段文本可以是一座图书馆里的全部书籍, 可以是单独的一卷书,也可以是一章,一段,一个句 子或者一个子句等等。
全文翻译: 全部文本都被纳入翻译过程,也就是 说,原语文本的每一部分都要用译语文本的材料来 替换。
部分翻译:原语文本的某一部分或某些部分是未翻译 的看,只需把它们简单地转移并掺和译语文本中即可。 (举例说明: WTO )
B. 根据翻译的层次,可将其分为完全翻译和有限翻译。
完全翻译: a. 一种原语文本的所有层次都被译语材料所替换。 b. 原语的语法和词汇被等值的译语的语法和词汇所替换。随之而来的原语 的音位或字形被(不等值的)译语的音位或字形所替换。
《圣经》翻译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影响
校园英语 /《圣经》翻译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影响湖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叶玲【摘要】《圣经》是西方世界中一部力作,而《圣经》翻译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影响举足轻重。
《圣经》翻译都经历了直译、意译、直译意译有机结合的有关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争执和演变,揭示了与语言和文化紧密联系而又超越不同语言和文化系统差别的翻译的本质问题和基本规律。
【关键词】《圣经》 西方翻译理论 直译 意译一、引言被尊为基督教经典的《圣经》,可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印刷出版、被翻译过最多的书籍,也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通过翻译,《圣经》给西方各国的语言、文学、文化、艺术、宗教产生了无法比拟的影响。
麦克非(Cleland B.McAfee)在《最伟大的英国古典文学》(The Greatest English Classics)一书中写道:“假如每一个大城市中的《圣经》都被摧毁了,单单由各城市公共图书馆的书架,收集其他书中所引用过的《圣经》字句,我们仍可以把《圣经》的主要部分重新拼凑起来。
”差不多所有伟大的作家们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论及圣经对他们的影响。
当然,《圣经》翻译对西方翻译理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二、《圣经》翻译的历史根据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定义,他将《圣经》翻译史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200年至公元700年);宗教改革时期(十六至十七世纪);近现代时期(主要是十九至二十世纪,又被称为“传教士世纪”)。
1.希腊罗马时期。
西方最早的译作之一是公元前2世纪用希腊语从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七十二子圣经》(Septuagint),又名《旧约圣经》。
在希腊罗马时期,一些《新约圣经》部分也被翻译成拉丁语。
后来,《圣经》也被翻译成了其他中东国家的语言,如叙利亚语,科普特语(两种不同的方言),亚美利亚语,乔治亚语,埃塞俄比亚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和哥特语。
古拉丁文版的《新约圣经》在翻译上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直到公元4世纪末,杰罗姆(St. Jerome)将其进行了修改,也就是现在著名的《通俗本圣经》(Vulgate)。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文名称: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码:0130502052052、学分: 2 学时:343、课程类别:专业学位课4、开课学院:翻译学院5、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日语语言文学专业专业学位课,是学生学习、了解和掌握基本翻译概论和基本翻译技巧及翻译策略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从国内外基本翻译观点、基本翻译简史、基本翻译技巧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配合以实际的各种日汉语文本翻译实例,在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握日汉互译理论与技巧的基本特点、主要内容、实际应用策略,使学生把握日汉互译理论与技巧的基本内容、特征及日译中和中译日的异同点。
6、预备知识:需要本科学习阶段的商务翻译、高级日语、中级日语、日汉互译基础、基础笔译等基础课程的知识准备为预备知识。
7、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1.了解日汉互译理论的基本特征和日译中、中译日的异同点所在;2.把握日汉互译的基本策略和代表性的日汉互译理论、观点及常用技巧;3.把握国外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理论的影响、启示和比较4.掌握中译日和日译中的具体翻译技巧在不同文本翻译方面的异同点。
5.了解不同翻译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日汉互译的影响和应用。
6.达到一定的笔译速度,且行文流畅、意思通达、表述自然。
2)教学要求A.翻译理论方面(1)基本了解中西方翻译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及主要代表性观点(2)基本掌握中西方主要翻译流派的名称、观点及代表人物(3)基本掌握中西方各主要翻译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日汉互译中的应用(4)掌握日汉互译中所涉及到的翻译理论及翻译策略(5)必须掌握日汉互译中所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基本原则(6)掌握翻译理论研究论文的选题、写作及研究趋势B.翻译技巧方面(1)基本了解日汉互译中所遵循的归化、异化等一般常用规律、策略及基本技巧(2)掌握日汉互译中增译、减译、直译、意译、倒译、顺译等具体的翻译策略(3)掌握不同日汉语文本主要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及技巧(4)掌握日译汉中的省略现象、长句翻译等特殊翻译技巧(5)掌握汉译中特有专业词汇、专业文本的翻译要点(6)掌握翻译方法研究论文的写作特点C翻译能力方面(1)掌握日汉语基本语言特点、语法规律、文本格式(2)掌握日汉语中基本常用句型的翻译要点及翻译手法(3)掌握常用日汉语文本的阅读技巧、阅读速度及日汉互译时的注意事项(4)能够正确借用电子词典、网络等辅助工具进行一定文本的翻译(5)掌握中日经济、文化、科技等一般常用词汇的互译(6)掌握日汉语常用翻译技巧和翻译现象研究论文的写作技巧8、考核方法与要求:考核方法:①期末闭卷考试②期末闭卷考试与学期末论文相结合的方式组成及占分比例:①期末考试成绩100分②期末闭卷成绩(100分)+期末学论文(分)=总成绩9、教材与参考书:教材:1.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版。
中国翻译学研究四大核心期刊简介
中国翻译学研究四大核心期刊简介《中国翻译》1979年3月1日,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创刊《翻译通讯》(双月刊),1980年正式公开出版,成为当时国内惟一的译学专刊。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翻译协会)1982年成立后,该刊转为译协的会刊,1986年改为名为《中国翻译》。
目前,主编为黄友义,副主编为杨平。
《中国翻译》是我国译界学术水平最高、最具权威性的期刊。
本刊宗旨是:反映国内、国际翻译学术界前沿发展水平与走向,开展译学理论研究,交流翻译经验,评介翻译作品,传播译事知识,促进外语教学,介绍新、老翻译工作者,报道国内外译界思潮和动态,繁荣翻译事业。
报道国内外译界思潮和动态。
《中国翻译》是大专院校外语师生、翻译工作者和翻译爱好者交流译学研究和翻译实践经验的窗口,进行学术争鸣的园地。
本刊主要栏目有:译学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评论、译著评析、翻译教学、科技翻译、经贸翻译、实用英语翻译、人物介绍、国外翻译界、当代国外翻译理论、翻译创作谈、翻译史话、译坛春秋、中外文化交流、国外翻译界动态、词汇翻译选登、读者论坛、争鸣与商榷、翻译自学之友等。
本刊为双月刊,单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定价:人民币15.00元。
本刊地址:北京百万庄大街24号《中国翻译》编辑部。
电 话:(010)68327209电子信箱:ctjtac@《中国科技翻译》《中国科技翻译》杂志是由中国科学院图书出版情报委主管,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主办翻译类专业学术期刊。
本刊创办于1988年8月,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核心期刊,并代表中国科技翻译界参与同国际翻译家联盟(FIT)各会员组织的期刊交流,1993年8月在FIT第13届世界大会上,荣获“国际译联1990-1993年度最佳国家级翻译期刊奖”。
[1] 编辑本段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强调翻译工作的实践性,鼓励翻译工作者探索科技翻译理论,介绍翻译研究成果,提高科技翻译水平,促进机器翻译的研究与应用,报道大专院校科技翻译教学经验、并辅导科技翻译自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重写、文学声誉之操纵》安德烈•列夫维尔著《翻译、重写、文学声誉之操纵》是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和安德烈•列夫维尔(André Lefevere)主编的《翻译学丛书》(1992)之一;由安德烈•列夫维尔撰著。
1978年,列夫维尔建议学术界将Translation Studies作为翻译学的正式名称;他与霍姆斯(James Holmes)及巴斯奈特等人均为“翻译研究派”(Translation Studies)的中坚人物。
其后巴斯奈特和列夫维尔成为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翻译、重写、文学声誉之操纵》被视为列夫维尔的代表作。
该书以“重写”文学者而非文学创作者为对象。
著者认为,评论、选编、史学、编辑等都是重写;翻译也是一种重写,它使原文的生命得以延续,因而具有巨大力量。
正如《丛书》前言所云:“翻译确是一种对原文本实施的重写。
凡重写,不论其意图何在,均反映了某种意识形态及诗学传统(第五章;第六章),从而使文学以某种方式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重写乃借权力以施为;在促进文学及社会演进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该书揭示了重写如何在文学作品的接受、意识形态及诗学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作者坚持将文学的创作与接受置于文化及其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考察,给读者展示了在后马克思主义意义上,文学的社会语境及其历史语境中的重写如何对文学领域中诸如原创性、灵感、臻美等神旨圣典产生颠覆发表了富有争议的看法。
此外,该书涉猎文献丰富,包括古典拉丁文、法文、德文;使有兴于文论、比较文学、文学史及翻译学的师生耳目一新。
该书章节目录如下: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赞助体系第三章:诗学体系第四章:范畴之于翻译第五章:意识形态之于翻译第六章:诗学之于翻译第七章:话语之于翻译第八章:语言之于翻译第九章:史学第十章:文选第十一章:批评安德烈·列夫维尔:比利时人,曾先后在香港、安德卫普等地的大学、最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Austin)分校日尔曼语言及比较文学系任教。
1996年去世。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ofLiteraryFa m e ,b yA n d r éL e f e v e r e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2,11 New Fetter Lane, London EC4P 4EE; 29 West 35th Street, New York, NY 10001《翻译学·修订本》苏珊•巴斯奈特著《翻译学》成书于1980年,是第一部以翻译学(Translation Studies)命名的专著。
现版本是其修订本;该书被认为是翻译学经典专著之一。
著者特别强调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方法,目的在于把以前的文艺学派和语言学派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使翻译研究既具有理论性,又真正能指导实践。
在其前言中苏珊宣称,翻译学已确立为一门严正学科而非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其显著特征在于融汇了语言学、文学、文化史、哲学及人类学理论。
苏珊坦言,伊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及吉迪恩•图里(Gedion Toury)的多元系统观念,使我们可以随时在某一文化领域内查验宿语文本的吸收过程;翻译被视为是操纵过程说过分注重宿语文化而对源语文化背景重视不够。
该书中,著者认为翻译学主要涉及四个主要领域:翻译学史(第二章)、翻译与接受语文化间关系(第一章)、翻译与语言学、翻译与诗学(第三章);翻译学因注重意识形态及语言学,使其可以在后殖民语境中得以展开讨论;翻译学已脱离了其欧洲中心而播及印度、中国、阿拉伯世界、拉美及非洲。
该书章节目录如下:第一章:翻译学中心问题第二章:翻译理论史第三章:文学翻译中的具体问题第四章:结论苏珊·巴斯奈特:翻译研究派及翻译文化派代表人物之一。
英国沃瑞克(Warwick)大学比较文学理论和文学翻译研究生院教授、翻译家、文化学家,不久前被任命为沃瑞克大学校长。
Translation Studies (Revised Edition)y Susan Bassnett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2,11 New Fetter Lane, London EC4P 4EE; 29 West 35th Street, New York, NY 10001《翻译、历史与文化》(苏珊•巴斯奈特安德烈•列夫维尔主编)简介《翻译、历史与文化》为翻译学研究专文集,成书于1992年,收录论文凡12篇,由苏珊•巴斯奈特和安德烈•列夫维尔任主编。
书中正式提出了“翻译的文化转向”这一口号,是翻译学文化学派的重要专著之一。
该书所收录文章为个案分析与研究,各自相对独立,均围绕翻译领域内“文化转向”这一中心议题。
这些论文并非“以文本为单位”在源文本与译文文本之间进行比较,而是借助于“中间对照物”(tertium comparationis) 这一无形理论进行阐释,目的在于淡化对译文文本优劣的简单评判。
论文涉及文化转向必然性的导因、西方翻译发生史、权力范畴对翻译的屏障、翻译的操纵等分论题。
综观全书,它强调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以及翻译之于文化的意义;翻译的基本单位不是单词,不是语句乃至篇章,而是文化;翻译之存在是回应某种文化之需求以及该文化内部不同群体之需求;基于对等的“忠实”根本不存在,翻译的目的,在于使译文在宿语文化中起到原文在源文化中同样的功能。
文集所有论文在于证实,翻译是一种双文化语境行为,故翻译实践则从形式主义方式必然转向语境、历史及传统等重大问题。
安德烈·列夫维尔:翻译研究派及翻译文化派代表人物之一。
比利时人,曾先后在香港、安德卫普等地的大学、最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Austin)分校日尔曼语言及比较文学系任教。
1996年去世。
苏珊·巴斯奈特:翻译研究派及翻译文化派代表人物之一。
英国沃瑞克(Warwick)大学比较文学理论和文学翻译研究生院教授、翻译家、文化学家,不久前被任命为沃瑞克大学校长。
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 A Sourcebookeds. by Susan Bassnett and André LefevereLondon and New York: Printer 1990《翻译与语言——语言学理论之诠释》(彼德•佛赛特)简介《翻译与语言——语言学理论之诠释》(彼德••佛赛特Peter Fawcett著)是《翻译之理论诠释丛书》之一,是翻译研究领域内的“语言学派”或“科学派”著作,介于“文艺学派”(又称语文学派)与“翻译研究派”之间,旨在阐释语言学与翻译理论之间的爱恨交加关系。
作者认为,翻译领域内许多现象只有借助语言学理论才能得以解释;翻译工作者若缺乏语言学基础知识,就缺乏必要的翻译工具。
自20世纪50至80年代,基于语言学理论的翻译研究蓬勃兴起;作者认为,翻译研究内的许多领域需要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该书中,探讨了语域方法(第七章)、主位/述位理论和衔接理论方法(第八章)、功能主义方法(第九章)、言语行为等语用学方法(第十一章)、关联理论方法(第十二章)对应用于翻译研究及翻译策略研究方面的意义。
正如作者所言,希望该书在语言学方法应用于翻译研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该书是文艺学派通往翻译研究派之间的必经桥梁,对理解和研究翻译学领域内文艺学派和翻译研究派的学理和趣旨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该书章节目录如下:第一章:简介第二章:词下语言单位第三章:语义学第四章:翻译策略第五章:对等第六章:词上语言单位第七章:语境与语域第八章:文本结构第九章:文本功能第十章:符号语言学第十一章:语用学第十二章:心理语言学Translation and Culture---Linguistic Theories Explained by Peter FawcettSt. Jerome Publishing, 2 Maple Road West, Brooklands, Manchester, UK.Fax +4 161 905 3498《当代翻译理论》(艾德文·根茨勒著)简介《当代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领域内“科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
成书于1993年,旨在借助语言学理论来阐发翻译理论。
雅可布森(Roman Jacobson)把翻译分为三个领域: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该书主要针对第二个领域。
书中所谓“当代”翻译理论,系指自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以来的翻译理论。
书中主要探讨了60年代以来的五种翻译研究方法:一是美国翻译工厂;二是翻译科学;三是早期翻译研究;四是多元系统论及翻译学;五是结构主义方法。
著者试图从哲学角度来解释翻译之本源:奈达的翻译理论源自乔姆斯基深层/表层结构转换,等等。
著者认为,本源是多方面的:文论、语言学、哲学等;返回本源可更好地理解源文本。
与“文艺学派”相比,翻译科学派留恋与乔氏的语言学理论,强调人类语言的普遍性及深层/表层结构之间的转换,其结果可能把翻译研究引向一种理性主义。
但该书作为“科学派”代表作,对更好地理解文艺学派的学理与趣旨,以及解释“翻译研究派”的发难与更辙有积极作用,是文艺学派与翻译研究派之间的一道桥梁。
全书章节如下:第一章:简介第二章:美国翻译作坊第三章:翻译“科学”第四章:早期翻译研究第五章:多元系统及翻译研究第六章:解构主义第七章:翻译研究之未来艾德文·根茨勒(Edwin Gentzler):翻译领域内“科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by Edwin Gentzler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3,11 New Fetter Lane, London EC4P 4EE; 29 West 35th Street, New York, NY 10001《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EST布拉格会议文选》《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EST布拉格会议文选》是翻译学研究专文集,成书于1995年;由斯奈尔-霍恩比(Mary Snell-Hornby)(维也纳大学)、图桑那•杰特马罗维(Zusana Jettmarová)(查尔斯大学)和克劳斯•肯戴尔(Klaus Kaindl)(维也纳大学)任主编。
该书收录论文凡30篇,均选自1995年9月28-30日在布拉格查尔斯大学举办的欧洲翻译协会(European Society for Translation Studies (EST))第一届国际年会与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