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概念模型.

合集下载

植物的光合作用-2

植物的光合作用-2

所以其量子效率接近1 。
(三)光能的吸收与传递
1、光合作用单位
根据能否进行光化学反应,将叶绿体色素分为二 类:
一类是反应中心色素:它具有光化学活性,既能捕获光能, 又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称为“陷阱”),少数特殊状态的 叶绿素a分子属于此类。 另一类是聚光色素:又称天线色素,它没有光化学活性, 只能进行光物理过程,把吸收的光能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 绝大多数色素(包括大部分chla和全部的chlb、胡萝卜素、 叶黄素等)都属于此类。

一个是吸收短波红光(680nm)的光系统Ⅱ(PSⅡ), PSⅡ颗粒较大,位于类囊体膜的内侧。 另一个是吸收长波红光(700nm)的光系统I(PSⅠ), PSⅠ颗粒较小,在类囊体膜的外侧。 这两个光系统是以串联的方式协同作用的。
4、PSⅠ和PSⅡ的光化学反应
PSⅠ的原初电子受体是叶绿素分子(A0),PSⅡ的 原初电子受体是去镁叶绿素分子(Pheo),它们的次 级电子受体分别是铁硫中心和醌分子。 PSⅠ的原初反应: P700· 0 A

2、光合电子传递体的组成与功能
(1)PSⅡ复合体
A、PSII由3部分组成:
反应中心由2个交叉排列多 肽 D 1和D2组成,其中含有原 初电子供体(Z)、P680、原初电 子受体去镁叶绿素(Pheo)和质 体醌(QA和QB), D 1和D2之间 可能由Fe连接;
PSII反应中心结构模式图
PSII外围是由聚光色素蛋白复合体与细胞色素b559结合的2 条多肽;它们围绕P680,可更快地把吸收的光能传至PSⅡ反应 中心,所以被称为中心天线或“近侧天线”。 放氧复合体(锰聚合体)
卟啉环
第三节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的机理
光合作用当然需要光,但不是任何步骤都需要光。 根据需光与否,光合作用将分为两个反应─光反应(light reaction)和暗反应(dark reaction)。

初中生物教科书中“光合作用”科学模型之建模历程

初中生物教科书中“光合作用”科学模型之建模历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光合作用模型 也逐渐从定性描述转向定量分析。例 如,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的 水分、二氧化碳和阳光等资源的数量 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 对光合作用的效率有何影响,又有哪 些环境因素是关键பைடு நூலகம்?这些问题都需 要通过定量分析来解决。
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 交叉
随着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兴起,光合作 用模型的研究也呈现出跨学科的特点 。例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环 境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都被应 用于光合作用模型的研究中,使得研 究更加深入和全面。
化学反应模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植物内部的化学反 应过程。这个模型主要描述了植物如何通过吸收光能,将二 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但是它并没有解 释光合作用是如何被调控的。
现代科学模型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模型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参与光合作用的基因和蛋白质。这个模型主要描述了光合作用过程 中,各种蛋白质和基因是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这个模型的出现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光 合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03
抗逆性研究
光合作用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
,为培育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对环境科学的影响
生态系统平衡
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能量流动过 程,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研 究光合作用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 群的相互作用及能量流动规律。
大气碳氧平衡
模型的推广与应用
推广
随着时间的推移,光合作用模型逐渐被 推广到其他领域,例如生态学、农业和 环境科学等。通过应用光合作用模型, 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生 态系统平衡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

第四章 光合作用

第四章    光合作用

第四章光合作用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系统中的自发过程总是朝着熵值不断增大的方向进行,如果将生物体当作一个系统,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却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或者说是一个有序性增加的过程,这似乎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悖,这一问题曾长期困惑着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

但在这里,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问题,即生命体不是一个孤立系统,它是在不断地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生物体维持其有序性或生长发育是以不断消耗能量为代价的,就象制冰机要将液态水变成更为有序的固态冰,需不断消耗电能一样。

一、生物体的获能方式按热力学第一定律,生物体不能自己创造能量,只能从外界获取能量。

交总体说来,生物体获取能量,有两种方式:1、自养型生物(如植物和行光合作用的藻类):利用光合作用将和转化成有机化合物,(如糖、脂肪、蛋白质等),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供机体选用。

这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

+ + —→有机物(糖、脂肪、蛋白质等)(化学能)2、异养生物(动物和绝大多数微生物):从自养生物那里获取有机物,依靠有机物的分解获取能量,这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

因此,从整个物质世界的角度来看,生物体及生命过程只不过是一种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机构和转换过程而已。

对活的生物体而言,其所需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太阳能,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的一种途径。

二、生命体的能量通货——ATP生物体并不能直接利用有物中的化学能,而是首先需要将有机化合物分解,将其中的化学能转移到ATP分子中,再由ATP分解释放能量提供给需能过程。

(如神经冲动的传导与神经纤维膜内外的NA.K+分布不均形成的电位有关.这一电位差由分解ATP的NA.K+泵来完成.)所以,ATP是细胞(生物体)的能量通货。

1、ATP的分子结构:ATP:腺苷酸呤核苷三磷酸(O2腺苷三磷酸,O2三磷酸腺苷)特点:ATP不稳定,含有两个高能磷酚键(),水解时断裂放出能量:ATP + H2O →ATP + H2O →2、生物体内化学能的利用生物体摄取的有机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分解,将贮存其中的化学能的自由能的形式释放,释放出的自由能一部分使熵值增加,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发或维持体温;一部分用于促进ADP与P结合生成ADP以高能磷酸酯键的形式贮存在ATP中。

生物的模型种类

生物的模型种类

生物的模型种类摘要:本文介绍了生物模型的种类,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型等。

这些模型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引言: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学科,其研究范围非常广泛。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生命现象,生物学家们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模型,其中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型等。

这些模型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模型的种类和应用。

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指根据生物系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相应的实物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模拟生物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例如心脏泵血、神经传递等。

物理模型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加深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指用数学语言描述生物系统的方法。

通过对生物系统的数学建模,我们可以对生物系统的运行规律和动态变化进行精确的描述。

数学模型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种群动态、基因表达等。

计算机模型:计算机模型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生物系统的方法。

通过对生物系统的计算机建模,我们可以模拟生物系统的运行情况,并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和预测。

计算机模型在生物学研究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蛋白质折叠、细胞分裂等。

结论:生物模型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型等。

这些模型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还将有更多的生物模型被开发和应用。

高中生物概念模型高中生物概念模型一、引言高中生物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涉及到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生命过程、遗传与变异等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基本概念,还需要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机制。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概念模型成为了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工具。

二、概念模型定义与作用概念模型是指通过图示、文字、符号等手段,将一系列相关概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形象化的方式表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

植物生理学 4.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  4.光合作用

组成:由核心复合体、 PS ΙΙ捕光复合体和放氧复合体 (OEC)组成。
核心复合体:由6种多肽组成。 其反应中心=Tyr+P680+pheo
捕光复合体:LHCΙΙ
放氧复合体:OEC,位于PS ΙΙ的类囊体膜腔表面,
由多肽和与放氧有关的锰复合体、氯和钙离子组
成。水在光照下经过PS ΙΙ的作用,发生水裂解,
(二)光系统
1 红降现象:
2 双光增益效应(爱默生效应): 3 光系统:光系统Ι (PS Ι )、光系统ΙΙ (PS ΙΙ ) PS I 为小颗粒,存在于基质片层和基粒片层的非垛叠区。 组成:反应中心P700、电子受体和PS Ι 捕光复合体三
部分组成。 光反应:适合长光波反应。
PS ΙΙ
其颗粒较大,受敌草隆抑制。存在于基粒片层的垛叠区。
(二)叶绿体的结构
叶绿体膜 外膜:透性大 内膜:透性小,主要控制物质进出的屏障。
组成:主要为可溶性蛋白质(酶)和其它代谢活跃的
基质
物质,呈高度流动性状态,具有固定二氧化碳
(间质)
的能力。(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即淀粉的形成与
贮存是在此进行的 。)
嗜饿颗粒(滴)(脂滴):是一类易与饿酸结合的颗
粒,其主要成分是亲脂性的醌类物质。功能是:
叶绿素a/叶绿素b=3/1 叶黄素/胡萝素=2/1
2 红色: 气温、可溶性糖、花色素(红色)
3 黄色:
叶绿素受破坏
光反应:在光下, 1 原初反应(指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
在叶绿体的类囊
换的过程。)
体膜上进行的, 由光所引起的光
光 化学反应。实质
光能 原初反应
电能(电子)
(光量子)
2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指把原初反应

模型构建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课件

模型构建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课件
2 6 16 C B A E 18 24 时间 D
CO2


玻 璃 罩 内 浓 度
C
B
D
A
E 2 6 16 18 24 时间
CO2


(1)如图甲所示,BC段较AB段CO2浓度 增加速率减慢的原因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减弱 。
从16时到18时,叶绿体内ATP合成速率的变 减小 。 化是
玻 璃 罩 内 浓 度
毛细刻度管 红色液滴 气体体积 F E A B
绿叶 D CO2 缓 冲 液
C
光照强度

(2) 对叶片来说, 光照强度为 10 千 勒克斯时对应图丙中存在的箭头有 (填字母) A、B、C、D 。
练习2:采用黑—白瓶( 不透光—可透光瓶) 法测定池 塘群落各深度日代谢的平均氧浓度变化, 结果如表1, 请据表 瓶中O2的变化(g.m-3) 白瓶 +3 +2 0 -1 -3 黑瓶 -1 -1 -1 -1 -3
该池塘一昼夜生产氧___g ·m-3, 消耗氧量7 g·m-3. ___ 8
解题策略提示: ( 1) 黑瓶处理时相当于哪种模型? ( 2) 水深 1 m 处白瓶测得光合作用 O2 总产量是多少? 此处白瓶相当于哪种模型? ( 3) 水深 2 m 处白瓶测得光合作用 O2 总产量是多少? 此处白瓶相当于哪种模型? ( 4) 水深 3 m 处白瓶测得光合作用 O2 总产量是多少? 此处白 瓶相当于哪种模型? ( 5) 水深 4 m 处或水底, 白瓶相当于哪种模型?
C B A
D
(2)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 的细胞的光合强度一致,图乙表示该植株的一 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D点 时,图乙中的a 小于 b(填大于、等于、小 于)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二课时)(解析版)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二课时)(解析版)

第二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学习目标】1.通过对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相关实验的资料分析,构建光合作用的概念模型2.通过构建光合作用模型,能从物质与能量观的视角,阐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过程,说明光合作用的原理3.通过对光反应与暗反应过程的比较归纳,厘清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自主学习一、光合作用的原理1.光合作用的概念(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利用光能,把和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2)化学反应式:。

二、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科学家实验过程或依据实验结论19世纪末科学界普遍认为,在光合作用中,CO2分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被分开,________被释放,______与________结合成甲醛,然后甲醛缩合成糖甲醛对植物有毒害作用,而且甲醛不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________1937年英植物学家希尔在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悬浮液中有水,没有二氧化碳),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________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______的光解、产生______的化学反应称作希尔反应。

说明水的光解与糖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1941年美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________1954年美科学家阿尔农在光照下,叶绿体可合成ATP,并发现这一过程总是与水的光解相伴随光照下叶绿体中发生的水的光解过程伴随________的产生20世纪40年代卡尔文用14C标记CO2探明了________中的碳在________中转化成________的途径,即________2.光合作用的过程(1)过程及分析[据图填空]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1.光合作用强度(1)概念: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________。

(2)影响因素和衡量指标:2.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流程:四:化能合成作用1. 概念:利用体外环境的某些 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 。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题14 光合作用【含解析】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题14 光合作用【含解析】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题14 光合作用一、基础知识必备1、叶绿体的结构及其中的色素(1).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分析表名称叶绿体分布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和幼茎的皮层细胞中形态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结构双层膜内含有几个到几十个基粒(由许多片层结构的薄膜堆叠而成),基粒之间充满了基质主要成分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有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色素和酶,基质中有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及少量的DNA和RNA功能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叶绿体是真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图示①外膜,②内膜,③基粒,④基质叶绿体中的色素及色素的吸收光谱2、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因此,可以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根据绿叶中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从而在扩散过程中将色素分离开来。

(2)实验流程3、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比较项目光反应暗反应过程模型实质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并放出O2同化CO2形成有机物(酶促反应)关系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 TP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 和Pi;(2)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3)光反应是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准备阶段,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完成阶段二、通关秘籍1、不同颜色温室大棚的光合效率(1)无色透明大棚能透过日光中各种色光,有色大棚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光被其吸收,所以无色透明的大棚中植物的光合效率最高。

(2)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绿色塑料大棚中植物的光合效率最低。

(3)不同颜色的温室大棚光合效率不同,单色光中,红光下光合速率最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差。

2、叶绿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1)叶绿体内有许多基粒和类囊体,扩大了受光面积,类囊体的薄膜上还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便于光能的吸收。

植物生理学第四章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四章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分为三大步骤:
①原初反应 ②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光反应)
类囊体膜上进行
③碳素同化 (暗反应)基质中进行
光反应
光能的吸 收、
传递和转 换
电子传递和 光合磷酸化
ATP 形成同化力
NADPH
一、原初反应 原初反应指从光合色素分子被光激发开始到引
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
一、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
四、叶绿素的形成
1.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图4-8) ⑴起始物质:谷氨酸或α-酮戊二酸; ⑵重要中间产物:δ-氨基酮戊酸(5-氨基酮戊
酸,原卟啉Ⅸ (protoporphyrin Ⅸ)等;
2. 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① 光:原叶绿酸酯转变为叶绿酸酯需要光照;但强光下
叶绿素会被氧化. ② 温:最低温2℃、最适温30℃、最高温40℃,高温下
光合链始端是H2O光解产生电子,终端是还原NADP+ 产生NADPH+H+ 。
过程:H2O→PSⅡ复合体→PQ→Cytb6f复合体→ PC →PSⅠ复合体→Fd→NADP+(产生NADPH+H+)
⑶非循环式电子传递 (non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
定义:高能电子从H2O到NADP+的跨类囊体膜传 递途径是非闭合的,称为非循环式电子传递。
H2O
Cytb6f
环式光合电子传递
⑸假环式光合电子传递 (pseudo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
H2O光解所产生的电子不是被NADP+接受,而 是传递给分子态氧(O2),形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PSⅡ
O-·2 O2

2022-2023 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教案

2022-2023 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教案

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分点突破(一)光合作用的原理基础·落实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反应式:。

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19世纪末,科学界普遍认为:C与H2O结合成甲醛。

(2)1928年:甲醛不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糖。

(3)1937年,英国希尔: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

(4)1941年,鲁宾和卡门:研究了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氧气来源于H2O)。

(5)1954年,美国阿尔农:光照下,叶绿体可合成A TP;1957年,他发现这一过程总是与水的光解相伴随。

3.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①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②条件:光、色素和有关的酶。

③物质变化Ⅰ.水的光解:。

Ⅱ.ATP 的合成:ADP +Pi +能量――→酶 A TP 。

④能量变化:将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阶段①场所:叶绿体基质中。

②条件:酶 的催化。

③物质变化Ⅰ.CO 2的固定:CO 2+C 5――→酶2C 3 Ⅱ.C 3的还原:④能量变化:A 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深化·认知一、在“思考探究”中解惑1.希尔的实验说明水的光解产生氧气(1)是否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都来自水?提示:希尔的实验只能说明水的光解产生氧气,但没有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来自水,具有实验的局限性。

(2)是否能够说明水的光解与糖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为什么?提示:能够说明。

希尔反应是将离体叶绿体置于悬浮液中完成的,悬浮液中有H 2O ,没有合成糖的另一种必需原料——CO 2, 因此,该实验说明水的光解并非必须与糖的合成相关联,暗示着希尔反应是相对独立的反应阶段。

2.景天、落地生根等叶子具有特殊的CO 2固定方式。

夜晚气孔开放,吸进CO 2,与PEP 结合形成OAA ,进一步还原为苹果酸,积累于液泡中。

【课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课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A
C D
F CO2
G
E
J
H
I
①图中A是_色__素__,B是O__2_,它来自于__水__的分解。
②图中C是_N_A_D_PH ,它被传递到 叶绿体基__质_部位,用
于 作还原剂,还原C3 。
③图中D是_A_T_P_,在叶绿体中合成D所需的能量来自_光_能__。
④图中G_C_5_,F是_C_3_,J是_糖__类_ 。⑤图中的H表示_光__反__应__,
1、步骤及操作:
(3)将处理过圆形小叶片放入清水中, 黑暗 保存。 问:为什么要黑暗保存? 答:防止实验前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步骤及操作: (4)取3只小烧杯,分别倒入富含 CO2 的清水。
问:有哪些办法可以提高清水中CO2浓度?
光照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 O2 。 光照强度不同,光合作用产生 O2 速率不同。相同时间
I表示_暗__反__应__,H为I提供_N_A_D_P_H_和__A_T_P。
当条件改变时,在短时间内C3、C5、ATP、NADPH含量变化? 条件 光照减弱、 光照增强、 光照不变、 光照不变、
CO2供应不变CO2供应不变 CO2供应减少 CO2供应增加
C3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C5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ATP 减少
2、外界(环境)因素: (1)单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①光照强度
原理
曲线 模型 及分 析
应用
光照强度通过影响__光__反应产生ATP及NADPH的速率, 进而影响__暗__反应合成有机物的速率
①A点: 呼吸作用强度 , B点:光补偿点 , C点: 光饱和点 ;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过程:••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图解:•••3、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及各元素去向••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易错点拨:••1、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两边的水不可轻易约去,因为反应物中的水在光反应阶段消耗,而产物中的水则在暗反应阶段产生。

•2、催化光反应与暗反应的酶的分布场所不同,前者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后者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知识拓展:••1、氮能够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的原因是:氮是许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光合作用的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2、玉米是C4植物,其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C4植物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

•①四碳植物能利用强日光下产生的ATP推动PEP与CO2的结合,提高强光、高温下的光合速率,在干旱时可以部分地收缩气孔孔径,减少蒸腾失水,而光合速率降低的程度就相对较小,从而提高了水分在四碳植物中的利用率。

•②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

C3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得的淀粉会贮存在叶肉细胞中;而C4植物的淀粉将会贮存于维管束鞘细胞内,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

••3、光合细菌: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维持自养生活的有色细菌。

光合细菌(简称PSB)是地球上出现最早、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是一类没有形成芽孢能力的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以光作为能源、能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硫化物、氨等作为供氢体兼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

光合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水田、沼泽、湖泊、江海等处,主要分布于水生环境中光线能透射到的缺氧区。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这里的CO2是电子受体;H2A是电子供体,可以是H2O、H2S等; (CH2O)是碳水化合物;A是H2A被氧化后的释放物质,可以是O或 S。光养生物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和光合细菌。
根据电子供体的种类或反应是否放氧,把光合作用分 为无氧光合作用和放氧光合作用两种类型。
1.无氧光合作用
2、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1)充分利用生长季:采取间作套种和轮作制度,合理安排轮作作物的种类和轮作的 次序,改善农田群体结构,使田间作物保持有旺盛的群体,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 (2)选育高光效的作物品种:选育光合作用强,呼吸消耗低,叶面积适当,株型和叶 型合理的品种。 (3)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在不倒伏和不妨碍通风透光的前提下,扩大群体的叶 面积指数,并维持较长的功能期,使之有利于作物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运输。 (4)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如抑制光呼吸作用,补施二氧化碳肥料,人工调节光照时 间等,均可增加光合能力,提高光合效率。 (5)加强田间管理,改善作物群体的生态环境:包括水肥管理、及时除草、及时消灭 病虫害,有效防御各种农业气象灾害等具体措施,都可以增加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
无氧光合作用用硫化物等做电子供体,无氧气释放。 大多数光合细菌能进行这类光合作用。如紫色硫细菌和绿色硫细菌能利用H2S为电子供体,在光下 将CO2合成碳水化合物,同时释放单体硫。
进行无氧光合作用的生物种类较少,结构简单,分布有限,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
2.放氧光合作用
放氧光合作用用水做电子供体,有氧气释放。 这类生物种类多,分布广。 原核生物中的蓝藻和绿藻等,真核生物中的藻类、苔藓、蕨
拓展:最新研究成果:二氧化碳人工 合成淀粉。
(3)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
2
大气之所以能经常保持21%的氧含量,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一方面为有氧呼吸提供了 条件,另一方面,光合作用中氧的释放和积累,逐渐形成了大气表层的臭氧(O3)层。臭氧层能 吸收太阳光中对生物体有害的强烈的紫外辐射。植物的光合作用虽然能清除大气中大量的CO2, 但大气中CO2的浓度仍然在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及工业化所致。

初中生物教科书中“光合作用”科学模型之建模历程

初中生物教科书中“光合作用”科学模型之建模历程

CATALOGUE 目录•引言•光合作用科学模型的发展历史•光合作用模型的教学解析•对光合作用模型的反思与展望•结论定义与重要性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和某些藻类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同时释放出氧气。

它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起点,为所有生物提供氧气和能量。

过程描述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在光反应阶段,植物利用光能分解水分子,产生氧气和ATP(腺苷三磷酸)与NADP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在暗反应阶段,植物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概述理解生态基础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有助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应用于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为什么研究光合作用的模型重要目标内容概述本讲义的目标和内容概述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猜想植物通过光照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这一猜想为后来的光合作用模型奠定了基础。

早期对光合作用的观察和描述描述和猜想早期观察光合作用模型的提出与实验依据黑暗中的实验01光合作用模型的提出02进一步实验验证03从科学模型到教育模型的转化1 2 3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强化跨学科联系模型的教学目标和意义如何用模型解释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利用模型展示光合色素的吸收过程强调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学生动手实践开展课堂讨论与合作学习制作模型辅助讲解模型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与案例启发科学思维通过模型的学习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理论与实践结合光合作用模型将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加深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

推动科学研究光合作用模型作为生物学领域的基础模型,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支撑和启示。

模型在科学研究与教育中的价值03更新教材内容01模型简化与真实性的平衡02教学方法的改进模型在生物学教育中的挑战与改进方向模型精细化研究跨学科应用前景教育普及与推广未来光合作用模型的研究与应用前景光合作用模型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如何更好地将科学模型应用到教育中合理选择模型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对科学模型的探索与研究。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变化

C3的还原:2C3 NADPH 、 ADP+Pi
ATP
NADP+
(CH2O) + C5
产物: (CH2O) 、 ADP 、 Pi、NADP+、C5
能量变化: ATP中活跃的 化学能
有机物中稳定的 化学能
H2O 水的光解
光能
叶绿体 中的色

O2
NADPH
NADP+ ATP
ADP+Pi
2C3 CO2 固
铅笔线 在距去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 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
将滤液倒入培养皿,用盖玻片蘸取滤液 在横线处按压出均匀的细线。 等滤液干后再画一到两次。
★要求:细、直、齐 ;重复2—3次
为了积累更多的色素,使 分离后的色素带更明显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原理: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培养皿
5.美国阿尔农等 1954年,美国科学家阿尔农发现,在光照下,叶绿
体可合成ATP。 1957年,他发现这一过程总是与水的光解相伴随。
2.光合作用的过程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这些化学反应可以概括地分为光反应 和暗反应,现在也称为碳反应,两个阶段。
光 合 作 用 过 程 的 示 意 图
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阶段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 进行,这个阶段叫作光反应阶段。
二、目的要求
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三、材料用具 新鲜的绿叶 (如菠菜的绿叶) 无水乙醇 :提取色素 层析液 :分离色素 二氧化硅 :有助于研磨得充分 碳酸钙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四、实验步骤
1.提取绿叶的色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 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存 储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 过程。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气体反应物
光照强度、光质、光照时间;
光能
CO2+H2O
叶绿体
(CH2O)+O2
①Mg、N等矿质元素; ②酶的活性受温度等影响 。
(色素、酶)
①作为反应物和反应的媒介; ②水分→气孔关闭→CO2供应
1、光
CO2 吸 收 量 mg/dm2·h
C
阳生植物
阴生植物
CO2
释 放 量
0 A
B
光照强度
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 阳生植物
措施:
①延长光合作用时间:通过轮作,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 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可提高粮食产量。 ②阳生植物(如水稻、小麦)种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阴植物 (如胡椒)种植在荫蔽的地方。 ③温室大棚使用无色透明玻璃板
ATP ADP + pi
H2O
水 在 光 下 分 解
O2
[H] 供氢 酶
2C3
固 定 多种酶 参加催化
CO2
光能
叶绿体 中的色素
ATP ADP + pi

C5

(CH2O)
对比项目
所需条件
光反应阶段
必须有光
H2O
光能
暗反应阶段
有光无光均可
物质变化
色素
[H+]
+ O2
CO2 + C5 C 3 + [H + ]
B
外界CO2 浓度
4.水分和矿质元素
措施:
合理灌溉、合理施肥 可促进叶片面积增大 ,提高酶的合成率, 增加光合作用速率。
5.叶龄
措施:
农作物、果树管理后 期适当摘除老叶、残 叶。可降低其呼吸作 用消耗有机物。
化能合成
• 1 .硝化细菌为什么也是自养型生物? • 2 .化能合成作用和光合作用的主要区别在 哪里? • 3 .硝化细菌的活动为何能增加土壤肥力?

2C3 (CH2O) + C5
ATP
能量转换
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储存在ATP中
ATP 中的化学能转化为 糖类中储存的化学能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是暗反应的基础。 2.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原料ADP和Pi,是光反应的继续。 二者联系 3.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不可缺一的整体。
10/5/2018
能 量 之 源
光 与 光 合 作 用
光合作用立体结构示意图
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人为可以分为几个过程, 它的划分标准又是什么呢? 2.各个反应阶段的反应场所是? 3.各个反应阶段需要怎样的条件? 4.各反应阶段发生怎样物质变化和能 量变化?
H2O
水 在 光 下 分 解
O2
[H]
光能
叶绿体 中的色素
2.温度
措施:
1适时播种。 2增加昼夜温差,白天 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 度,以提高光合作用 ;晚上适当降低温度 ,以降低呼吸作用, 保证植物有机物积累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CO2浓度
光 合 速 率
措施:
施用有机肥料;温室 栽培植物时,可以适 当提高CO2浓度。大 田生产要“正其行, 通其风”从而提高产 量。
0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