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练习(一)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5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检测
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模拟精选题(依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分析,重点关注第2、10、11、12、13题)一、选择题(2016·陕西西安长安区一模)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
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据此,回答1~2题。
1.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A.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土层和沟壑B.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过渡地区C.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特色窑洞景观D.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2.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A.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B.借黄土肥沃优势,发展了大规模机械化农业C.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D.通过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进行有效水土保持解析文中“黄土地”即指黄土高原,然后结合这里的资源环境特色分析作答。
答案 1.C 2.D(2017·课标区高考信息卷)读下图,回答3~4题。
3.由图中信息判断,为保障种植业生产而改善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水源 D.土壤4.图中地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在于( )A.防洪 B.发电C.养殖 D.防治水土流失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支流众多而需要修建水库保持水土,同时周边有大量的抽水井存在。
所以,此地需要改善水源条件以更好的发展种植业。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库修建在支流处,可见其主要作用不是防洪和发电;图中区域是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所以,这些水库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答案 3.C 4.D(2016·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1月教学质量监测)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
下图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5~7题。
2018年高考艺考生地理专题提升练习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卷
第 1 页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卷下图示意某国家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该国西部及西南部为温带荒漠。
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西部及西南部形成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距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小B.地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C.常年受副高控制,蒸发旺盛D.太阳辐射强,地表土质疏松2.近年来,该国甲地区草地退化、沙化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①建设人工草场①控制载畜量①实施退耕还草①发展草原旅游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答案】1.B 2.A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
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
读表完成3—5题。
3.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A.高寒地区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C.耕地分布区D.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4.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A.夏季、春季B.冬季、夏季C.秋季、夏季D.冬季、秋季5.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A.气温高B.降水丰富C.地下水贫乏D.植被茂盛【答案】3.D 4.A 5.B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矿区,水土流失严重,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世界水土流失之最”。
读图,回答8—9题。
6.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类型内部分化显著,其成因分异主要表现为A.泊尔江海子镇以水力侵蚀为主B.哈巴格希大部兼具水力、风力侵蚀双重特征C.铜川镇以风力侵蚀为主D.东胜城区以水力侵蚀为主7.下列措施有利于治理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的是A.在铜川镇沟道两侧缓坡修筑水平沟、鱼鳞坑等防护工程B.在哈巴格希东部沟道两侧陡坡种植油松、沙棘、拧条为主的混交林C.在泊尔江海子镇荒漠化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增加植被覆盖率第 2 页D.严格控制小煤窑开采,采矿固体废弃物堆弃沟道以降低地表崎岖度【答案】6.B 7.B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课时生态环境保护
第 56 课时生态环境保护一、填空题1. ( 2018 年高考新课标卷)某地区内湿地呈斑块状散布。
表 1 中的数据反应该地区湿地的变化。
表 1阅读资料,剖析该地区不一样时段湿地变化的特色,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 2018 年 7 月,我国公布实行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
当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仍旧存在。
依据以下材料,联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资料一见图1(1)从污染物根源剖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迫主要来自、二种。
(2)(多项选择题)对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蓄水池防备出现的问题最少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组成单调E. 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出了70%(3)剖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
(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举措。
3.近 30 年来跟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成为继北美、欧洲以后代界第三大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占领土面积的 30%,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资料一以下图是我国降水pH 空间散布图。
资料二以下图是我国城市单位面积二氧化硫排放量空间散布图( 单位: t /kin2 ·a) 。
剖析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酸雨空间散布的特点是。
(2)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空间散布特色是 ( 双选题 ) ( ) A 北方地域多,南方地域少B.重工业城市多,轻工业城市少C.沿海地域多,内地地域少D.东北地域多,西南地域少(3)从能源花费构造剖析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酸雨区的成因。
(4)试剖析我国酸雨与二氧化硫排放量空间散布错位的原由。
4.读“天津与太原空气质量周报表”,回答以下问题:(1)说出两城市共同的首要污染物其产生的主要人为原由。
(2)太原市本周污介入数是天津市的 2. 4 倍左右,从地形特色剖析其差别的主要原由并提出解决该环境问题的合理化举措。
答案一、填空题1.【答案】变化特色: 1 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目明显增添,湿地破裂,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地理三轮复习 含解析 精品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塞罕坝地区地处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历史上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
自清末以来由于大规模围垦放牧和战争、山火等原因,到20世纪50年代,这里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成为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
1962年,塞罕坝设立林场。
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不足10%。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塞罕坝建成林地约7.5万公顷,并在大面积单一人工林的基础上,通过小面积抚育砍伐、“引阔入针”“林下植树”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以人工纯林为顶层,灌木、草、花、次生林间种的复层异龄混交结构,环境优美,生态与经济效益显著。
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位置。
(1)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分析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2)分析塞罕坝土地沙化的自然原因。
(3)从气候角度推测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
(4)指出塞罕坝林场建设的意义。
【参考答案】(1)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或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或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地带,地处温带森林向温带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2)处于半干旱、半湿润区过渡地带,气候的大陆性明显(冬春降水少,昼夜温差大);风化、风蚀作用强;靠近沙源地;靠近冬季风源地,北部地形起伏较小,多大风,风力搬运和堆积作用强;植被自然恢复能力弱(生态环境脆弱)。
(3)(热量不足,降水少)水热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干旱、大风、冻害等气象灾害频发;风蚀、水蚀作用强,土壤肥力低。
(4)乔、灌、草结合,结构复杂,防风阻沙作用强;阻止了(浑善达克)沙地向南推进;涵养(滦河、辽河)水源;改善局地小气候,温差减小,降水增多;增加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增多。
(2)塞罕坝土地沙化的自然原因,可以从地形、风向、水资源等方面回答。
(3)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水热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气象灾害频发、土壤肥力低等方面。
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综合提升课件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章末综合提升
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答题模板 以区域图或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图文资料为载体, 考查生态环境 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首先根据图文材料判断出问题,然后 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其答题思路为:
(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 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 疏。如图所示区域中,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 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 高原地区。
问题
思考 方向 自然
满分术语
湿地 萎缩
原因
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
人为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 原因 染;河流的截流改向
问题
思考 方向 自然
满分术语
森林 破坏
原因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人为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 原因 居民烧柴等
问题 生物 多样 性减 少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 M 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 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 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 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 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 后,在 M 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1)分析 M 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M 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 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 积。
高考地理2014-2018五年真题汇编: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详细解析)
1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题组1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治理(2016海南地理卷)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l ~3题。
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1.C 2.B 3.D 1.读图可知,5—9月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①正确、②错误;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较高,③正确、④错误。
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
2.毛乌素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6—8月(北半球夏季)气温较高,土壤水分的蒸腾量较大,造成土壤含水量较低;冬半年的风速较大,降水较少。
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
3.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也就是说基本不存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毛乌素沙漠南缘适合自然演化。
(2015山东文综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4~5题。
4.“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5.“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2解析:4.C 5.D 4.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是生态脆弱区,在绿洲区附近过量开采地下水,易造成绿洲区水位下降,其他地区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故C项正确。
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会造成自然植被生存条件恶化,植被减少,从而导致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变为流动沙丘。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版):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3-13-3 含答案
3-13-3(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日照模拟)读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全球变暖B.人口增加C.植被破坏 D.自然灾害2.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河流含沙量减少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D.水资源短缺加剧【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近300年来土地利用中耕地和牧场面积增加,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形成该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加导致生存压力增大,大面积过度开垦牧场和大面积砍伐森林。
第2题,草原和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旱涝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加剧。
【答案】 1.B 2.D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主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读我国部分省区森林生态系统活立木(指林地中生长着的林木)、林产品与土壤含碳量比例图,回答3~4题。
3.森林生态系统中南方省市土壤的含碳量比北方省市土壤的含碳量比例小,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因素 B.政策因素C.人为改造 D.树种原因4.在相同的森林面积和密度,以及相同的外部环境下,活立木的碳汇能力比较高的森林类型是(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 D.落叶灌木丛【解析】第3题,我国南方土壤中含碳量比北方比例小,主要是南方气温高,降水多,有机质分解快,淋蚀多造成的。
第4题,在相同的森林面积和密度,以及相同的外部环境下,常绿阔叶林叶面面积大,光合作用能力强,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强,活立木的碳汇能力比较高。
【答案】 3.A 4.B5.(2017·西安模拟)下图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水土流失分布区。
①②两区域中( )A.①区域陆地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②区域为热带雨林带B.①区域土壤肥沃,②区域土壤贫瘠C.①区域水稻种植业发达,②区域商品谷物农业发达D.①区域丘陵面积比重大,②区域平原面积比重大【解析】①是我国的东北地区,②是我国的东南丘陵地区,东北地区土壤肥沃,而东南丘陵地区为红壤,土壤贫瘠。
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新人教版
考纲解读考纲下载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全国卷五年考题核心知识点荒漠化的成因, 荒漠化的防治措森林的环境效益,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原因、危统计题型备考指南2014课标I,36(2) 、(3) 、(4)题,18分2013课标n,36(1)、(3)题,14分2016课标叭36(3)题,6 分2014课标I, 7〜9题,12分2013课标n,I37(3)、(4)题,害和保护措施10分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一一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定位1.识记: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2 .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3 •应用:针对不同区域的荒漠化问题,提出其合理的防治措施。
I多维互动课堂I考点层级突破综合题区域环境下的生态效益或者考查森林对地下水选择题综合题命题重点:1.以区域图为载体,利用图中经纬网定位,结合图中降水量等信息,考查区域荒漠化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2 •常结合示意图或统计材料,考查森林在不同及生物的影响。
考查形式:0.6左右,右。
热点探究:多以综合题难度系数在分值为8分左西北地区、南美热带雨林。
知识体系预览1 - 'rTjH."^l V 一・盘迩化卜k迤活甜M話一考点一荒漠化的含义及形成[核心知识再现]1认识荒漠化(1) 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 主要成因: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 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 渍化。
氏■-总老’ 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提示 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
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景观的过程。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专项选编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解析版-文档资料
2019年高考模拟地理精选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一、选择题,每题4分(22)图甲和图乙是我国某地区近二十年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图甲图乙1.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南方地区D. 西北地区2.从图1可知,该地早期土地利用导致的生态问题是()A. 土地沙漠化B. 水土流失C. 土地次生盐碱化D. 湿地锐减3.该地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是()A. 湿地的保护B. 红壤的改良C. 盐碱地的治理D. 风沙的治理【小题1】C【小题2】B【小题3】B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和土地利用情况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图可知,该地区治理前后草灌木丛比例,常绿植被比例增加,说明该地为亚热带地区,C正确;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均为温带地区,ABD均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图1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且种植业土地利用比例较大,山区土地利用比例较高,林业比例较小,植被保持水土功能较弱,所以易发生水土流失,B正确,ACD均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上题结论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且据图1可知,该地区山区种植业土地利用比例较大,可判断应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广布低产酸性红壤,因此该地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是红壤的改良,B正确;ACD均错误。
故选B。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4.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A. 土壤、水源B. 地形、河流C. 风向、地势D. 光热、降水5.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土地盐碱化C. 沙尘暴D. 洪涝灾害【小题1】D【小题2】B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甲地区位于欧洲西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终年温和多雨,光热不足是限制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性条件;乙地区位于中亚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故水资源不足是限制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性条件。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2-1含答案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B解析依据图中荒漠化严重区位置,结合非洲气候分布,可判断答案。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从右上图中可看出,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右下图中显示大约60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②错误,③正确;过度放牧的面积远大于过度开垦的面积,④错误。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一)及“该地为防范某生态问题措施图”(图二),完成3~5题。
3.图二中的草方格沙障()A.主要目的是防治沙尘暴B.可以削减风力、截留水分C.对公路保护作用明显,适宜大规模推广D.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植被成活率答案B解析公路两侧的草方格沙障可以削减风力,截留水分,减缓风沙对公路的威胁;对防治沙尘暴作用不大;成本高,难以大规模推广。
4.图一中的甲处能够大规模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强B.温差大C.土壤肥沃D.水源充足答案D解析图中甲处位于山麓地带的冲积扇上,有石羊河提供灌溉用水,故水源是该处大规模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光照强、温差大、土壤肥沃是其优势条件而并非是主导因素。
5.该地区的白兰瓜在砂田(图三所示,用砂石覆盖土壤表层)种植,砂田的优势主要在于()①蓄水保墒②提高昼夜温差③增加降水④避免病虫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砂石覆盖土壤表层后,可以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提高白兰瓜糖分。
且通气透水性好,利于蓄水保墒。
2018届二轮+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
常考命题点专练10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五)填洼是降雨或融水产生的充填、滞蓄于地面坑洼的现象,是径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损失项。
充填坑洼的水量称填洼量,最终耗于下渗、蒸发和地下水的补给。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随坡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1~2题。
1.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A.等高条播B.人工锄耕C.等高犁耕D.平整坡解析:读图可知,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等高条播、人工锄耕、等高犁耕、平整坡。
答案:A2.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该地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降水强度B.风速大小C.土壤结构D.地表糙度解析:图示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的地表填洼量不同,则根源在于不同耕作措施带来的影响。
不同耕作措施下地表的平整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降水强度、风速大小、土壤结构受耕作措施影响较小。
故地表糙度是造成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答案:D(2017·广东湛江一模)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3~5题。
3.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解析:“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说明植被少、坡度大;而该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海南岛,降水多,则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该山体为石灰岩矿山,易出现因水土流失导致的荒漠化,自我修复能力差,故要进行人工修复。
答案:C4.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爬山难度B.增加耕地面积C.便于汇集雨水D.提高地面美观度解析:注意修复的目的是使其恢复植被,减轻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植被修复离不开水,该山体坡度大而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同时石灰岩地区地表水缺乏,故修建退台要考虑收集雨水,则C正确。
北京市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十八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讲义 新人教版
考点三 森林、湿地破坏及其他生态问题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 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 料,回答下面两题。 1.(2015天津文综,8,4分)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答案 C 本题考查湖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艾比湖面积缩小,湖水减少,盐度增大,生态环境 恶化,不利于鱼类生长,鱼类密度会降低,湖面缩小导致芦苇大量枯萎,而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故湖泊的自净能力减弱;湖面减小而湖水蒸发总量会减小,故C项正确。
合理分配水资源。
3.(2015课标Ⅱ,44,10分)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 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 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 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 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 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 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 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到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 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1
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基础题组读“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2.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图中a、b、c、d各区域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A.a地植树造林,防治风沙B.b地退耕还草、退牧还草C.c地种植苹果、柑橘等水果D.南水北调后,d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下图是我国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埋藏深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2016深圳调研文综二)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土壤盐碱化最为严重的是()A.甲B.乙C.丙D.丁4.(2016深圳调研文综二)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的季节是()A.春季和秋季B.春季和夏季C.夏季和秋季D.秋季和冬季5.(2016深圳调研文综二)不能缓解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的做法是()A.地膜覆盖B.增施熟石灰C.农田开挖排水沟D.喷灌和滴灌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
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三题。
6.(2016安徽百校三模)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A.海拔、降水量B.土质、地形C.降水量、地形D.风力、海拔7.(2016安徽百校三模)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8.(2016安徽百校三模)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提升题组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2018届浙江高考地理(选考1)专题检测:10 区域可持续发展 Word版含解析
专题检测(十)区域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斯文·赫定《亚洲腹地探险8年》)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第1~4题。
1.罗布泊消失的主要原因是()①全球气候变暖②退耕还草③盲目修建水库④掘堤引水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导致罗布泊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蚀B.风积C.水蚀D.水积3.目前,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罗布泊周围的胡杨林大量死亡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的增加B.农业灌溉用水增加C.过度取水D.地下水位下降4.为减缓该地土地荒漠化扩大的趋势,必须坚持的方针是()①封沙禁牧②预防为主③防治结合④综合治理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017·浙江十校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读某地湿地构成百分比图,完成第5~6题。
5.该地最可能位于()A.南方地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北方地区D.青藏高寒区6.近年来该地湿地萎缩严重,其主要原因是()A.地质灾害频发B.城市建设占用C.工业污染严重D.填海造陆占用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
然而最近几年,作为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
下图是不同时段10月、4月、11月、12月鄱阳湖某测站月平均水位。
据此完成第7~8题。
7.图中4个时间段鄱阳湖面积最小的是()A.10月B.4月C.11月D.12月8.鄱阳湖低水位时间延长,会对湖区产生哪些影响?()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大气中云量减少③湖泊自净能力降低④陆路交通改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读下图,完成第9~10题。
2018版高三地理一轮练习:第15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答案)
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题组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治理(海南地理卷)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题。
.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月土壤含水量低④~月土壤含水量高.①④ .②③ .①③ .②④~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①② .②③ .③④ .①④.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植树 .种草.栽灌木.自然演化解析:.读图可知,—月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①正确、②错误;—月土壤含水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月(北半球夏季)气温较高,土壤水分的蒸腾量较大,造成土壤含水量较低;冬半年的风速较大,降水较少。
综上可知,选项正确。
.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也就是说基本不存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毛乌素沙漠南缘适合自然演化。
(山东文综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题。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自然植被改善.风力侵蚀减弱.地下水流向绿洲区.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第题,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是生态脆弱区,在绿洲区附近过量开采地下水,易造成绿洲区水位下降,其他地区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故项正确。
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会造成自然植被生存条件恶化,植被减少,从而导致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变为流动沙丘。
第题,要保持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防风固沙,使其恢复自然植被,故项正确;荒漠地区不适合植树造林;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会造成水资源过度使用;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应该合理开采地下水。
环境保护高考全国卷
高二地理环境保护高考题选(1)1、【2018全国卷I】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图11)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
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2、【2018全国卷II】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
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
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
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
(6分)(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4分)3、【2018全国卷III)】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
“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
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
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
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4、【2017全国卷I】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
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选择题
1.下图为我国各种荒漠化类型比重图,我国荒漠化的类型及其对应地区正确的为()
A.风蚀荒漠化——东北平原
B.水蚀荒漠化——西北地区
C.盐渍化——南方低山丘陵
D.冻融荒漠化——青藏高原
(2017·昆明模拟)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2~3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3.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地的开发
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完成4~5题。
4.1937~2008年,该区域()
A.荒漠化面积扩大到近5倍
B.人均耕地面积增大
C.载畜量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
D.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
5.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势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变迁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D.人口数量的变化
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回答6~7题。
6.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
7.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017·山西质检)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完成8~9题。
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8.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
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土壤肥力提高
9.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的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D.过度的农业活动
(2017·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下图反映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据此完成10~11题。
10.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是()
A.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增大
B.年径流量增大,年输沙量减小
C.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减小
D.年径流量减小,年输沙量增大
11.产生图示水沙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B.中上游植树造林
C.流域降水增多D.中上游修建水库
二、综合题
12.(2017·山西太原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冲积而成的宁夏平原,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排灌系统。
下图是宁夏平原排灌渠道分布示意图。
(1)说明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要原因。
(2)指出该地区过度灌溉易产生的生态问题,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3)简述排水渠道的功能及意义。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棘属多年生落叶性灌木,耐旱。
春、秋季新植幼株,3~4年后挂果,9~10月采摘。
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但易变质。
早期工艺是沙棘果带枝采摘,连枝加工。
皇甫川流域多沟壑,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
近年来,该地引进了品质优、产量大的俄罗斯大果沙棘替换本地品种。
下图为皇甫川流域位置示意图和坡面沙棘林带景观图。
(1)坡面沙棘林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试分析其原因。
(2)该地秋季新植沙棘幼株成活率比春季高,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上世纪90年代,该地沙棘种植规模快速扩张,但经济效益不高,推测其原因。
(4)你是否赞同该地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扩大产业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