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云阳方言与民俗
云阳方言
![云阳方言](https://img.taocdn.com/s3/m/0e83d81b650e52ea551898cd.png)
云阳方言(真的很搞扯,不是云阳人肯定读不懂)转载自永恒的爱转载于2009年10月11日 07:57 阅读(10) 评论(2) 分类:开心笑园来源:QQ邮箱举报只有云阳人才能看懂的帖子(超经典)我当初看的时候笑了好久,发出来大家分享分享!你个娃儿,不晓得一天代做么子,喊你读书哎你要切爬桐籽树,嫩个大哒还去捉癞客包玩,你个哈包儿,哪个逗玩得的迈?谨防二天长羞子哈!硬是像个天棒,一天醒豁豁的。
要捉迈捉点曲蒜儿也好嘛!裤儿也不兴搂高点,连卡档都打湿达!看你那一客谢儿,哪切乓的嘛?青一坨、紫一坨滴!连二杆也乓出血哒!连巴肚子挂起浪个多扑棱!袖子找高点嘛!连秋衫都打湿哒!到拐子也乓乌哒!看你一手杆、一脚杆有没得一块好的再看哈你一脑壳,旁汗臭!蛇子、几子起饼饼哒!看来二天只有给你刮个光头。
连额路上都是稀泥巴!一脸糊得黑曲马孔,鼻浓口带地!颈扛上的甲甲起锅巴哒!也不晓得好生洗一哈!快点把衣服脱下来,我跟你搓一把。
背时的连吓脚窝都是曲黑滴!好罗耸哦!一身硬是像茅市里的吧吧浪个旁臭!看你二天大哒啷个找得倒幼客哟!你老汉那个老吼包儿一天也不管哈你,只晓得日白,是么子都要我来做,屋里的脚猪也不晓得牵出去配种,还一天想吃嘎嘎!哪来的啷个多嘛!连抱鸡壳都杀哒吃哒,硬是气死人唻!天上的老娃子斗是嫩个叫,是不是要出么子事喔!唉!算哒!今天斗不日决你哒!口水说干哒,切把你那老狗日的喊回来通莫子,日嘛一天豆晓得搭野白,你看嘛,那个老老将浪个老哒他也摆得起劲,看他那批样子,含个叶子烟,烟屁股都要烧到嘴巴老!快切,你姐姐出切打望的也要回来哒,别个做点活路也辛苦,那个像你勒个死猴儿嘛,玩哒屋梁上都是脚记,劳资怕你妈是那家的女儿豆各不晓得哒大,哎,说起你勒两爷子豆是气,劳资死哒你们豆安逸哒,你还给劳资两个秋米日眼滴是不?再秋一哈老子投你妈两脚!对哒,你娃要是考试给劳资老个瓜儿回来滴话,看劳资不拿蔑片收拾你,不信过告嘛,想起你老娘我那时候读书的时候,老师喜欢我猫哒,那像你勒个狗日滴,连阳台是莫子都弄不弄耸,阳台豆是干沿口撒,你灭到是阳沟哟。
重庆 方言
![重庆 方言](https://img.taocdn.com/s3/m/0a0d6eb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a.png)
重庆方言I. 简介重庆方言,也称为巴渝方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及周边地区所使用的一种方言。
由于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影响,重庆方言与其他方言存在较大差异,被认为是中国方言中的异类之一。
本文将介绍重庆方言的特点、演变以及其在当地的使用情况。
II. 特点重庆方言具有以下的特点:1. 声调重庆方言属于漢藏語系下的漢語方言,与普通话不同的是,重庆方言具有六个声调。
这些声调的发音与普通话的四声不同,给人一种独特的听觉感受。
2. 声母变音在重庆方言中,有一些声母经历了变音的现象。
例如,“zh”音在普通话中读作[j],而在重庆方言中读作[z]。
类似地,“ch”音在普通话中读作[q],而在重庆方言中读作[c]。
这种变音给重庆方言增添了独特的特色。
3. 词汇独特重庆方言的词汇与普通话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重庆方言中,有着许多以“儿”字结尾的词汇,这常常让人感到亲切。
另外,重庆方言中的一些俚语和口头禅也是地方特色之一。
4. 语法变化在语法方面,重庆方言与普通话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重庆方言中,常常省略一些助词和短语,使句子更加简练。
同时,名词的单复数形式也有所变化,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灵活使用。
III. 演变历程重庆方言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时期。
由于重庆地理位置的特殊,一直以来都是交通要道和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和商人。
这些移民带来的不同方言和语言特点逐渐融合,形成了今天的重庆方言。
与普通话的规范化发展相比,重庆方言的演变更为保守。
由于重庆地理环境的封闭性,重庆方言在现代化发展时期,相对较少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
这使得重庆方言在当地仍然得以保留和传承。
IV. 方言使用重庆方言在重庆市及周边地区被广泛使用。
尽管普通话在教育和媒体等领域得到了推广,但重庆方言仍然是当地居民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
在家庭、社交场合和商业交流中,重庆方言的使用率依然很高。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重庆方言的使用情况面临着挑战。
年轻一代逐渐开始使用普通话,一些年轻人对重庆方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在下降。
重庆言子儿(方言)的魅力:地方语言文化的传承
![重庆言子儿(方言)的魅力:地方语言文化的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00ae819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e.png)
• 重庆言子儿在口头传承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如民间故事、传说等 • 重庆言子儿在口头传承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重庆言子儿在口头传承中的变迁
• 随着社会的发展,重庆言子儿在口头传承中发生了一定的变迁 • 重庆言子儿在口头传承中的变迁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04
重庆言子儿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重庆言子儿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 重庆言子儿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如诗歌、 小说等 • 重庆言子儿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丰富表现力的作用
重庆言子儿在文学作品中的传承
• 重庆言子儿在文学作品中的传承使当地的文化得以延续 • 重庆言子儿在文学作品中的传承使当地的文化更加丰富 多彩
重庆言子儿在口头传承中的发展与变迁
重庆言子儿与当地民俗的关系
• 重庆言子儿是重庆地区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 地的文化特色 • 重庆言子儿与当地民俗紧密结合,相互影响
重庆言子儿在民俗活动中的应用
• 重庆言子儿在当地民俗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婚礼、 丧葬等 • 重庆言子儿在民俗活动中起到了传承文化的作用
重庆言子儿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重庆方言与四川方言的关系
• 重庆方言属于四川方言的一个分支,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 • 但重庆方言有自己的特点,如声调、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重庆方言与湖北方言的关系
• 重庆与湖北地理位置相近,方言有一定的交流和影响 • 但重庆方言与湖北方言有很大的差异,如声调、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重庆言子儿在历史上的影响与作用
重庆言子儿的独特魅力
重庆言子儿的词汇特点与语法结构
重庆言子儿的词汇特点
• 重庆言子儿的词汇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 重庆言子儿有很多独特的方言词汇,如“嘚瑟”、“哈 皮”等
重庆云阳简介演讲稿
![重庆云阳简介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67eaa27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4.png)
重庆云阳简介演讲稿
我的家乡——云阳,是一个美丽的县城,常年四秀如春,现在让我给你说说吧!我的家乡最有代表性的就要数滨江花园了,那里一年四季都鸟语花香,充满着活力。
春天更是像迷人的仙境,花儿们都争奇斗艳,鸟儿们叽叽喳喳欢叫不己。
来到这里你一定会让你感觉在仙境之中,夏天你可以来滨江花园吹吹河风,看看从这里经过的轮船。
散散步,聊聊天,简直是神梦仙般的日子。
当然还有阳光沙滩,你可以来这儿堆堆沙堡,玩一玩沙子,好不快活!简直是小孩子的天堂。
在一望无际、金灿灿的沙地里奔跑是多么的惬意呀!还有闻名中外的天下第一缸——龙缸和玻璃廊桥,在龙缸来当然不能忘记逛龙洞,那里冬暖夏凉,冬天还能到龙缸来滑雪呢。
玩了龙缸还有万步梯,来到万步梯的山顶,你可以俯看这美丽的大好河山,如果还往上爬就是磨盘寨。
最后还有月光草坪,嫩绿的小草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如果你玩累了,还可以来到城中城逛街,到越界影城看电影哟!好了,说了这么多你喜欢我的家乡吗?如果喜欢一定要来我的家乡做客哟!。
城口方言一览
![城口方言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1d6965d9c1c708a1284a4418.png)
城口方言一览“区马黑”——光线很暗一躺爬——摔跤圆尾儿——猪屁股墩墩整球谈----说笑话.涮坛子----开玩笑.讨人嫌----不受人欢迎怄气----伤心令兵——冬天的冰块阳丁丁——蜻蜓二流子天棒好吃板儿狗夹夹——吝啬夹子窝搓甲甲发梦冲——说梦话说个巛巛____乱说的意思色赖__吝啬古到板___倔脾气摔岩搭破脑壳这歪,那歪.猫刹---历害.捅饭---吃饭.捅痢巴子---吃饭.困嗑睡---睡觉.发羊儿疯---癫痫摇裤儿——内裤装莽作孽牵烦落教绷面子扯筋lia白神不隆咚稀尔扩尔好好照顾自己——————个人经优哦!麻烦别人——————淘神了哦!谢谢——————劳慰了哦负急搞不弄耸浪费,费事——背油硬是、坚持、蛮干——古倒整梆球硬---非常硬邦臭---很臭烹香---很香细娃儿----小娃儿撇脱---很随便扮烟儿——过家家扯嗝儿———打嗝打光把子、打光咚咚儿————不穿衣服1.人体部位类:脑壳.脑瓜儿<头>诶噜<额头>皮坤儿<鼻孔>耳巴子<耳朵>下攀儿<下巴>后脑爪<后脑勺>井扛<脖子>道拐子<手臂弯>度七眼儿<肚肌眼>屁演<屁股>咔脚<下部>客西班儿<膝盖>连儿杆<小腿骨>螺丝骨<脚颈骨>脚独毒儿<脚底>甲子窝<胳肢>2.动物.昆虫类:羊丁丁儿<蜻蜓>公啊子<知了>曲旋<蚯蚓>格砖<蜘蛛>蛇子<跳蚤>老娃<乌鸦>照鸡子<蟋蟀>青泽猫儿<蝗虫>曹虫<蛔虫>包谷雀儿<布谷鸟>马叶子<蚂蚁>老笋儿<老鼠>3.用具.道具类:窑酷儿<内裤>瓢瓜.瓢跟儿<勺子>烧机.戳机.簸箕<器皿>羊国除<锄头>娃底板儿<鞋垫>弯刀<镰刀>想子<斧头>锤蠢儿<榔头>中盅儿<杯子>锅儿瓦瓦<*****>黄刚<水缸>炕巴则<楼幅>毛思<厕所>灰儿坑<柴火坑>独凳<板凳>茶瓶<暖壶>围腰<围裙>甭奔叉<弹工>4.其他类:扑爬<往前摔倒>羊国钻儿.打滚儿<翻筋斗>坐毒<屁股摔倒在地>仰斑儿擦<往后摔倒>儿啦<这里>喃啦<那里>别个<别人>喀喀国国<角落>渣渣<垃圾>国人<自己>通利巴子<吃饭>早不倒<不知道>哈批<傻子>卅子.爪子<什么.干嘛>求莫沙眼.求谈<莫名其妙>西分儿<差点>称老<皮肤干裂口>王chua chua<形容一个人粗心.马虎.没出息>好造孽哟<很可怜>背时娃儿<这小子>龟儿子<恨铁不成刚的意思>寡子<哑巴>火<哇>依<惊奇的表情>嘿<嗨.hello>莫<别.不要>抠袄<抓痒>早凿<手>色赖<吝啬.烦>烧籽籽<青春痘>甲甲<身上的脏东西>丢老<完了>招家<不信邪>灰把葡拢<一身的灰,不爱干净>凿老<惨了>杂皮<混混>见巴时眼<贱象>妖精盆.妖言儿<调皮捣蛋>一火舌<一下子>牛批哄哄<牛逼>神戳戳<神经病>遇得到哦<服了你了>哪塔<哪里>云阳方言做么子-干什么壳儿钱-硬币宵夜没得-吃晚饭没劳慰答-谢谢姥姥-其实在我们那是姑姑的意思遭孽-可怜打董董-没穿上衣甲甲-身上的脏东西梭梭板-滑梯作数-算数磕得平-搞定叽拉子--知了打粪雀--打喷嚏扯把子--撒谎把连-总共下头、岩脚、脚塔--下面以林--何不希花儿--差一点死龙垮裤--衣冠不整答答儿(辫子)嘎嘎(肉)袄卵将(固执的人)吃么和(蹭饭吃)行市(牛B)架架儿(背心)巴扯扯的(挺粘人的)扎(三声)起以某种好处和某人搞好关系豁抛(拍马屁)对门(对面)含践(淘气)拢打(到了)耷(da,一声)耷(爷爷)羊丁丁儿(蜻蜓)撒俩(lia,一声)(撒娇)疙尔包鼓(不平整)革(gie)蚤(跳蚤)冒皮皮(吹牛)冲壳子(吹牛)鼓到: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
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毕业论文
![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580961a77232f60dccca131.png)
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毕业论文xxxxxxxx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文题目: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外文题目: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the Chongqing dialect院系xxxxxxxxxxxxxxxx专业对外汉语年级xxxx级学号xxxxxxxxxxxx学生xxxxxx指导教师xxxxxxx结稿日期xxxx年xx月xx日xxxxx学院xxxxxxxxxxx教务处制2012年4月30日填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摘要:重庆方言具有非常浓郁的地域特色。
文章结合地域特征理论、汉语特征词理论、语言与民俗理论等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
具体分析了重庆方言的形成,揭示了重庆方言的词汇特点、重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发掘重庆方言与重庆地理环境、民俗、人物性格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了一批生动活泼的重庆方言新词语。
关键词:重庆方言;民俗;普通话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the ChongqingdialectAbstract:The Chongqing dialect has stro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the features and causes of the Chongqing dialect through combining with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theory,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ord theory, language and folklore theory. Analysis of the Chongqing dialect form specific, revealing the lexical features of the Chongqing dialect, Chongqing dialect and Mandarin relationship, explore Chongqing dialect and Chongqing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customs, character the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isplay of a number of be lively and vivid;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of Chongqing dialect.Key words: The Chongqing dialect;folklore;Mandarin致谢论文得以顺利完成,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
重庆方言研究
![重庆方言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562770359eef8c75fbfb324.png)
重庆方言研究【摘要】:重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名城,它依山傍水,既有山城的豪迈气息,又有江城的码头风貌。
重庆方言主要分为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和成语等四种。
它是汉语官话分支西南官话的一种。
又称重庆言子。
重庆方言直白易懂,方言词汇很多,方言评书诙谐幽默。
现代重庆话产生于清代初期“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白话中保留了大量宋元之际的词汇和读音。
各地来到四川等地的百姓通过交流,逐渐地形成了一种以湖广话为主的四川话。
经过历史的发展,在清代和民国初期,这种四川话逐渐地受到了北方话的影响,成为了一种官话。
在抗日战争和“三线”建设时期,大量的江浙移民又把自己的方言带入了重庆话,丰富了重庆方言。
方言是一个地方的特色,是该地的文化特点的载体,凭此可以了解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乃至性格特征等,它是历史的活化石。
保留好规范好我们的方言,就保留了我们的历史和民俗习惯。
【关键词】:重庆方言,调查,研究目录摘要 (1)一﹑重庆方言概述 (1)二﹑重庆方言的特点 (1)三﹑重庆方言音系 (4)(一)重庆方言声母表 (4)(二)重庆方言韵母表 (5)(三)重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照 (6)(四)“重庆制造”地方经典成语 (7)四﹑重庆方言是历史的活化石 (7)五﹑重庆方言的发展 (8)参考文献: (9)重庆方言研究一、重庆方言概述目前的重庆方言,可指重庆直辖以后,所属40个区县的方言总和。
从方言种类讲,重庆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大区的西南官话区。
其中,又分为三个大的方言片,綦江、江津一线归属灌赤片,秀山等地归属黔北片,其余区县归属成渝片。
所谓灌赤片,是指从四川省的灌县,到贵州省的赤水,沿线包括以温江、邛崃、乐山、自贡、宜宾、泸州、江津等为中心的市县的方言,俗称川南话或川西话。
灌赤片方言的语音特点是保留了入声音调,像“一、得、不、发"等字音就是念的入声调,綦江、江津及其周边地区的地方话听起来口音很重,就是因为存在入声音调的问题。
第六讲_方言与民俗
![第六讲_方言与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fd2e3d11fc4ffe473368ab51.png)
一、从歇后语看民俗
• • • • • • • • • • • • • 重庆方言: 叫化子挑醋担儿 ——穷酸 进茅厕不带草纸 ——想不揩 茅厕里打架 ——往屎(死)里打 黑人的爸爸跳高 ——黑老子一跳 德国的麻雀 ——得了 麻子跳伞 ——天花乱坠
天津方言歇后语
• • • • • • • • 电线杆上绑鸡毛 ——好大的掸(胆)子 擀面杖吹火 ——一窍不通 蛤蟆跳井 ——不懂(咚) 耗子尾巴长疮 ——没多少脓水
“二哥”不叫,叫三哥
• 在鲁东南人们的观念中,“二”含有贬义,指那些次等的、差一点的、 不入正统的。例如: • 二流子,二蛋(糊涂蛋)、二道贩子、二道毛(不务正业者)、二杆 子(鲁莽者)、二鬼子(汉奸)、二河水(再嫁妇女)、二混子、二 马虎、二手货(再嫁妇女)、二五眼(差劲儿的人)、二把刀(半瓶 醋)、二不楞(傻子)、二道神(倒爷)。 • 尊称用“三哥”。
不可乱称“伙计”
• 湖北方言里头常用“伙计”一词,一般来说,对自己的同事、同伴、 陌生人表示亲昵的称呼。不过一般来说,熟悉人之间用“伙计”多一 些。比如夫妻之间相互称呼“伙计”是常见的。 • 但是在山西话中,“伙计”则是姘妇姘夫之间的相互称谓。
“蛋”和“卵”
“先施公司”
• 广东人到上海开了一家百货公司,取名叫“先施公司”,结果发现那 些老上海都不愿意到他那里买东西,后来才知道,原来上海话“先施 公司”与“先死公司”读起来是一样的。 • 苏沪一带忌“死”,所以把“死”读成“喜”这个音。又由于“洗衣 服”的“洗”和“喜”(死)同音,所以就把“洗衣服”说成“da衣 服”。
能称代人的动物
• 狗:四川方言以狗命名的乳名很多,如母狗、狗屎、狗儿、 狗娃等。这是因为四川人认为狗有九条命,鬼邪惧怕它, 因此,常在孩子称呼后加上个“狗”字。如: • 来屎狗儿(爱尿床)、偷嘴狗儿、守嘴狗儿、好吃狗儿、 逃学狗儿、屙尿狗儿、哭兮狗儿、碾路狗儿(喜欢跟在大 人身后)、长眼狗儿(睡得很晚)、臊皮狗儿(调皮)。 • 东北也有“狗剩”这样的乳名。
重庆的风俗习惯介绍
![重庆的风俗习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fce04e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64.png)
重庆的风俗习惯介绍重庆的风俗习惯介绍但由于重庆有五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两个既热情又传统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节日。
心灵手巧的土家族人,在舞蹈上拥有非凡的天赋。
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族人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祈祷、喜庆活动。
男女老少穿起节日的盛装,跳起欢快而热烈的摆手舞。
一时间,满耳喧天鼓乐,满眼婆娑舞影。
骁勇善战的苗族人,则对唱歌情有独钟。
一年一度的“赶秋”,是苗族人大展歌喉的传统节日。
青年男女还可以在“赶秋”节上,借歌声互表衷情。
祭祀、祈祷、喜庆活动黔江地区的土家族,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有大型祭祀、祈祷、喜庆活动,其间要跳摆手舞。
盛会时,热闹非凡,方圆数百里的土家人,男披西兰卡普,女着艳丽盛装,结队而来。
摆手堂前,张灯结彩,巫师头戴凤冠高帽,腰系八幅罗裙,手摇铜铃司刀,手舞足蹈地进行指挥。
三声炮响,鼓乐齐鸣,顿时歌声大作,男女相携,翩跹起舞,通宵达旦。
“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摆手舞源于古代的巴渝舞,动作有单摆、双摆、回旋摆,表现礼节仪式,劳动场景或战斗动作,节奏明快,舞姿优美,原始气息震慑人心。
苗族“赶秋”苗家人能歌善舞,苗家的歌或高亢激昂,或清越婉转,人不见面歌见面,人人会歌,以歌问候,用歌叙事,凭歌寄情。
歌,是苗族人寸步不离的影子,还是青年男女传情达意、互通心声的大媒人。
婚礼时,更离不了歌,主人要对客人唱谢客歌,对媒人唱谢媒歌,大家要对新婚夫妇唱祝福歌,亲朋好友要相互赛歌、对歌、盘歌,连唱三天三夜。
“赶秋”是苗族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立秋这天,山寨的苗家人,换上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场上锣鼓喧天、歌声萦绕,打秋千、上刀梯、舞狮子、玩龙灯、跳猴儿鼓舞、歌台赛歌,热闹异常。
青年男女利用“赶秋”物色情侣,歌郎歌娘大展歌喉。
此外,苗族的节日,还有“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过苗节”和“羊马节”等。
【民俗文化】巴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一部分。
“炎黄”的始迹在黄河流域,而从夏禹始,先民的传闻则已开始南渐。
重庆话方言大全
![重庆话方言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57782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2.png)
重庆话方言大全重庆话,又称渝语,是重庆地区特有的方言。
它是一种以四川话为基础,融合了巴渝方言、贵州话、湖北话等多种方言特点的语言。
重庆话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是重庆人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语言之一。
一、语音特点。
重庆话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
在声母方面,重庆话与四川话一样,保留了浊塞音、清塞音、擦音等多种辅音。
在韵母方面,重庆话的韵母丰富多样,有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等多种类型。
此外,重庆话的声调也非常丰富,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种声调。
二、词汇特点。
重庆话的词汇主要受到巴渝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本土词汇和土话。
这些词汇大多与地理环境、民俗风情、饮食习俗等密切相关,如“嘎巴”(意为好吃)、“嘞”(意为了)、“哪儿”(意为哪里)等。
此外,重庆话还有一些特有的俚语和口头禅,如“嘞嘞嘞”、“嘣嘣”等,这些词汇在重庆日常用语中非常常见。
三、语法特点。
重庆话的语法结构比较接近普通话,但也有一些独特的语法特点。
例如,重庆话中的方位词用法比较丰富,有“上来”、“下去”、“里边”、“外头”等多种表达方式。
另外,重庆话中的动词时态和语气词也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如“咧”、“喏”、“哦”等,这些词语在重庆话中常用于语气的表达和句子的衔接。
四、日常用语。
重庆话在日常用语中有很多独特的表达方式,如“吃了没”(意为吃饭了吗)、“咋样”(意为怎么样)、“搁哪儿”(意为放在哪里)等。
这些表达方式简洁、生动,富有地方特色,是重庆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结。
重庆话作为重庆地区的特有方言,具有丰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它不仅是重庆人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语言之一,也是重庆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和了解重庆话,可以更好地了解重庆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了解和学习重庆话,感受重庆地区独特的语言魅力。
重庆各区县风俗
![重庆各区县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b53cf44ce518964bcf847ce5.png)
重庆各区县风俗重庆市下辖40个行政区县(自治县)除主城九区外的10个区:万州区、涪陵区、万盛区、双桥区、黔江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万州:初一要去太白岩爬山捡柴相传太白岩是李白曾经去过的地方,捡柴是为了在新的一年初捡“财”涪陵:踩池子“踩池子”是制做涪陵榨菜一种必不可少的劳动。
艰辛和智慧酿出了涪陵榨菜那鲜、香、脆的独特风味,十多次加工、十多种工艺,唯有腌制时“踩池子”是最富有享受的劳动。
腌制榨菜时,在池内铺上一层菜头,拾在菜头上洒上一定比例的食盐,将菜和盐踩得严严实实。
一层一层地踩、一层一层地叠高,直到池满,当地人叫做“踩池子”。
“踩池子”又是一种极为风趣的劳动。
口要喊、脚要踩,需要所有的踩池人动作协调一致,齐心合力。
一人领喊,众人附和,似川江号子。
声音粗犷豪放,很气派;言词丰富,娓婉动听;而且从不会有膛舌现象和语言障碍。
“踩池子”不分男女老幼,自由组合,几人或十几人踩一个池,池子通常一间屋子大小,用条石或水泥筑成,低于地面成方形或长方形。
踩池人的动作很好看,双手反背着,一左一右,一前一后,有节奏有韵律地跟着指挥员的号子声调,用力地踏着脚,合拍地旋转着。
口里喊着号子,脚上踩着拍子,人头攒动,高潮迭起。
那声势、那气派,听来象是在赛歌,看去又似跳着踢踏舞。
真是风情浓浓,诗情浓浓,令人陶醉。
黔江:黔江目前结婚的风俗是头一天,在新娘家办花园酒,意思就是待嫁的姑娘,答谢父母、亲戚以及身边的朋友.当天下午,男方会带着聘礼来到女方家.聘礼齐全,大到衣物、小到头上的发卡、头绳、袜子等.还有好多吃的、米、酒、烟等.新娘子在结婚当天会请命好的长者给自己上头,梳头时,长者会一边梳一边念:"一梳梳到头……一梳梳到尾"(具体的语句有点忘记了)所以聘礼中还要用一个小盒子装上给上头人的礼物:一条毛巾、一把梳子(最好是红色、老式为佳)一块生猪肉、两个红包。
聘礼的数量都以双数为佳,比如衣服要2套、4套等,鞋子也最好是2双、4双……,其意思就是好事成双。
重庆方言俗语ppt课件
![重庆方言俗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5ed7cf0029bd64783e2cfc.png)
1
二、特 点
1.结构多样 惯用语:三字格;动宾结构。 歇后语:引子和释义前后独立。 谚 语:句子形式。 俗 语:长短不一,短语和句类型丰富。
2.使用灵活 (1)异构同义 黄瓜(南瓜)还没起蒂蒂儿。/ 黄瓜(南瓜)刚起蒂蒂儿。 (2)插入扩展
12
2.比喻 通过相似点的联想体会出里层意思。 例析: 马屎皮面光:比喻人或事务表里不一。 手长衣袖短:比喻遇到了很难办的事。 打不出喷嚏:比喻吃了亏但又说不出口。 吃屎的把屙屎的估倒了:比喻有求于人的反而欺压 被求的人。
13
3.夸张 有意夸大事实,使人从字面意思的不合理领悟出说 话人对所指对象的讽刺。 例析: 想一锄头挖个金娃娃:讽刺那些想一下子就发大财 的人。 衣服角角都扇得死人:讽刺那些由于钱多或势大而 大模大样的人。
第六章 重庆方言俗语
第一节 重庆方言俗语的特点和语法结构
一、概念理解
俗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俗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定型语 句,通俗平易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甚至一些通 俗浅显的成语等。狭义的俗语是以语言生动、形象、活泼为特点,以提高 语言表达效果为宗旨,具有通俗、形象、口语化风格的固定词组。
14
4.双关 表里兼顾,同时表现。 谐音双关 语义双关 例析: 不进油盐: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打破砂锅问到底:追问到底。
15
5.借代 利用事物之间的相关性,用有关的事物或现象来代替所 要表现的事物或现象,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推测出其实在意义。 例析: 吃错了药:表示精神不正常,不合常理。用原因代替结 果。 戳鼻子忤眼睛:互相执着对方的鼻子眼睛,形容两人矛 盾很深见着就互相指责。是具体代抽象。
重庆方言特色
![重庆方言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3166fe2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0.png)
重庆方言特色重庆话是指居住在重庆包括周边区县(如合川区、涪陵区、垫江县等)的重庆本地人所使用的语言,属于四川话成渝片,是川东官话的代表,也是四川话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方言之一。
虽然广义的来说,重庆话也可以指重庆市所辖各区县所有重庆本地人所使用的语言,但由于重庆市境内语言差异较大,还有大量岷江小片、土广东话、老湖广话的使用者。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重庆话的语言特色以及重庆地方语言的概述吧!重庆在抗战期间成为中华民国首都,大量移民涌入重庆地区,重庆方言融合各家方言之长,以风趣、幽默等特点赢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
恢复中央直辖市以来,重庆在中国甚至亚洲的地位日渐突出。
重庆话也日益成为中国各地,亚洲各国,乃至世界各地和重庆有渊源的男女老幼喜闻乐讲的一种方言。
狭义的渝语是指通行于重庆主城九区(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大渡口区、北碚区等)的方言,而区别于行政区划上重庆市的其他区、县方言。
另外在重庆全市范围内还存在万州话、丰都话、江津话等各具特色的区县方言,这里的重庆话是指在主城区通行的口音及词汇。
广义的重庆方言,包含了重庆市管辖范围内的所有西南官话方言。
一、重庆话特点渝语隶属西南官话,西南官话其内部“一致性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是最高的”。
重庆话虽与西南官话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部分白读音和声调继承了明朝官话的特征。
狭义的重庆话,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
渝语以古代巴、蜀方言为基础,并受全国通用语、历代移民、及周边地区方言影响,部分中古见系字不颚化(即仍旧保留唐宋声母kh),入声字弱化为喉塞音,这是比普通话存古的象征。
例如重庆部分郊区说“去”为khek/qih(qi),同桂柳方言(西南官话桂柳片);江津区说“六”为[luh]为喉塞音,音同陆音上扬,同湘方言;而主城区大部份地方说“六”为[luh]音陆音沉降。
由于渝西地区有大片客家话区和老湘语区,重庆话受粤方言和湘方言影响明显,较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硬,直,平。
重庆市民俗志
![重庆市民俗志](https://img.taocdn.com/s3/m/b42c2e7943323968001c9226.png)
重庆市民俗志一、概况重庆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长江流域也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相传禹生于四川,娶于江州涂山——古江州就是今日之重庆。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
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
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骠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
大山大川铸就了重庆男儿热情似火而又坚韧豪迈,女儿柔情似水而又英气勃勃。
(完整的巴文化区还包括四川省的广元,南充,巴中,达州和广安五市,大体以嘉陵江为界。
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为巴文化区辐射区域)三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印痕在重庆处处可见,但由于重庆地域闭塞,道路坎坷,气候湿热,巴渝人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在婚丧嫁娶、文娱游戏、鬼神观念、崇拜禁忌、岁时节令、工商交易等各个范畴,都表现出与中国其他地区有着明显而有趣的差异。
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风民俗,重庆川江号子、乡间吹打、铜梁龙灯、秀山花灯戏等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剧、曲艺、绘画、手工艺品及群众节令活动等,处处反映出巴渝特色。
黔江地区是土家族和苗族的聚居地,不仅自然风光优美奇特,而且民族歌舞多姿多彩。
土家族民族风情、苗族民族风情别具一格。
巴渝人爽直中带几分鲁莽,热情中带几分狡黠,幽默中带几分土俗,认真中带几分滑稽,闲逸中带几分急躁,宽容中带几分排外。
民间将其归纳为“重庆十八怪”,所谓:七十岁叫“女娃儿”不为怪,八十岁喊(称)“崽儿”很自在,男人染发装“老外”,女人的肚脐眼在衣服外,说话着急像比赛,“言子儿”(地方俗语)又多又古怪,“麻辣烫” (火锅)越热越要卖,不吃小面不自在,爬坡上坎当小菜,坐车没得走路快(堵车),路边打望(东张西望)好愉快,棒棒(力夫)满街找买卖等。
二、巴人起源之谜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史学界对"巴"字的含义和巴人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重庆言子(老方言)
![重庆言子(老方言)](https://img.taocdn.com/s3/m/0114a96d10661ed9ad51f393.png)
词组动物系列:渠算儿(蚯蚓)丁丁猫儿(蜻蜓)爪母儿(蚱蜢)格蚤(跳蚤)金啊子(知了)缺块儿(青蛙)巢冲(蛔虫)偷油婆(蟑螂)雀雀儿(小鸟)照鸡儿(蛐蛐儿)身体部位系列:罗兜/作登儿(都指臀部,前者多用于人,而后者多用于猪)客西头儿(膝盖)哈老壳(脑袋)瞎孔(胳肢窝)手倒管儿(手肘)形容词系列:高耸耸的,肥懂懂的(又高有胖)烦造造的(非常脏)短处处的(很短)光西西的(光溜溜的)趴唧唧的(很软)低低嘎嘎儿(很少)飞叉叉的(很野的样子)惊抓抓的(大惊小怪)矿西西的(很糊涂)亮瓦瓦(很亮)琛(很直)雾独独(冷不防的)神戳戳(发神经)念栋栋(粘稠的)拗(手脚不停地动)俗杂杂的(俗气的)火瞟瞟的(灼伤般的疼)动词系列:共过来(挤过来)不拗老(不动了)莽进去(喂进去)咔(掐)款到老(碰到了)吹垮垮(聊天)达扑爬(摔跤)考可可儿(敲一下头)打王逛(精神不集中)吧到(紧挨着)瓦饭(舀饭)喀过来(跨过来)调(跑)翻羊角砖儿(翻跟斗)拈菜(夹菜)扯仆汉(打呼噜)副开(移走)骇得(吃得多)腰抬/收秤/杀鸽(结束)板旋儿(耍赖)哈即跟儿(挠痒痒)脚入老(脚崴了)菊(吮吸)告哈儿(试一下)舌老(丢失了)琛过来/痴过来(伸过来)读脚(跺脚)咩(掰)逞下去(压下去)笔(过滤)状起(补上)俺到(猜到)雀到(看到)兑老(相抵了)马起脸(板脸)爪瞌睡(打瞌睡)爪球(踢球)杀提(打扫)操(翻)游运儿(游泳)其它: 假巴意思(假装) 洗白(完了或者没有了) 王chuachua(形容一天不做正事) 窝料(撒尿) 挖爪(脏) 勒里(这里) 嘿(很) 卡卡各各(角落) 闹热(热闹) 好多?(多少) 除脱(完了) 喱(踩在脚下来回擦几下) 杀一脚(做车时叫停) 吱(擦) 夺(顶,磋的意思) 仙人板板(这个不好解释,,有点无奈的称小祖宗的意思) 瓜西西(傻傻的) 灯晃(无事乱逛) luilui儿(圆的) 夹色子(结巴) 暴眼(眼神不好) 梭(溜走) 登读(长相不错) 扫皮(丢脸) 扯把子(说谎) 清候(念或修理人) 洋气(不得了)撒子、爪子(干什么)好黑人(好吓人)黑哈(很傻)搭飞白(找人说话)莫棱个(不要这样)歇(哭)拼(送)款到(碰到)扛(盖上)鞋子等等儿(鞋跟)恩脚(咯脚)背油(浪费油)古(猜测)杯话(不听话)车笔刀(削笔刀)哈猴(变质)理麻(责备)甲甲(身上的油垢)西得好(幸好)排轮子(排队)索索滩儿(滑梯)再起/撩起(缝)哦尿尿(撒尿)喝开开(喝水)睡告告(睡觉)吃莽莽(吃饭)筐歪歪(哄孩子睡觉)宝器(笨、傻,但有的时候可以理解成出洋相) BIA (扁,扁平)锤子(同“牙刷”的解释)。
家乡云阳的风俗500字作文六年级
![家乡云阳的风俗500字作文六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93a475f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0.png)
家乡云阳的风俗500字作文六年级
我的家乡是一个风景优美、百花齐放的好地方——云阳。
云阳一年四季都很美,让我来给你介绍介绍吧。
云阳的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云阳人喜欢种一些花草树木,到了春天,所有的花盛开,像一个个笑脸。
一阵微风吹过,随风舞动、翩翩起舞。
草儿们从土里探了出来,在微风下摆动着身子。
高大而挺拔的大树站在登云梯的两旁,像守卫边疆的的人,英姿飒爽。
云阳的夏天,小狗热得吐着舌头贪着一丝丝凉意,小鸡热得耷拉着翅膀散发满身的热气,人们热得摇着大扇子坐在大树下乘凉。
云阳的秋天,天气不冷不热,人们就往登云梯上爬。
登云梯实在是太高了,每次都爬不上去。
不过登云梯真的是个锻炼身体的好地方。
云阳的冬天,下着鹅毛大雪。
大家都想出来玩。
一块草坪上,小朋友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堆雪人、还有的在滑雪,可好玩了。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云阳!我代表云阳欢迎您们的到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勤劳淳朴,憨厚大方,性格豪 爽,重情讲义,吃苦耐劳,忍 辱负重,甘于奉献。尤以三峡 大移民云阳人民外迁内搬,彰 显了云阳人舍小家,顾大家的 无私奉献情怀。
二、云阳的饮食特点
• 大米为主食、年青人早饭喜食面 条(tiaor),下川东云阳的面食堪称 一绝,常有云阳人在外地的带云 阳面条和包面皮子,肉类偏爱家 禽猪肉(云阳人说的嘎嘎一般指 猪肉),冬季以羊肉(羊入)、 狗肉(狗入)为辅,口味麻、辣 为重,老年人爱炖(顿)汤煲粥。 经济条件不好时候,一周吃回包 面算是打牙祭。
三、云阳人待客特点
• 乐乐大方,毫不吝啬,有客人到家, 倾其所有,绝不怠慢客人,为显盛情, 经常主醉客爽,农村更是有客到糖鸡 蛋待客。 • 云阳人把这种去别人家做客称为“走 人份儿”。
四、云阳的少数民族 • 主要有清水的土家族,最富民族特色 的歌舞是“舍巴日”,也就是摆手舞, 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在摆 手活动中,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 怀祖先的功绩,展示土家先民的生活 场景,整个活动都着浓厚的祖先崇拜 痕迹。 • “舍巴”,意为“摆手”,“日”即 “做”。苗族、土家语动宾倒置, “舍巴日”,汉语直译为“做摆手”,
六、云阳的接代习俗
• 过去云阳农村妇女生小孩后3天,要 用艾叶等熬水在太阳下给婴儿洗澡, 俗称“洗三朝”。小孩出世10天,亲 友要送粥米和礼物,俗称“打十朝”。 现在“打十朝”主要是指满月酒
五、云阳的特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嫁
• 最有特色的是原老双江的“哭嫁”,婚期当 天,姑娘一出门,母亲大哭。姑娘哭时还要 数落,说尽自己父母、兄嫂、长辈的好处, 还要表达不愿离家和到婆家后多有不习惯等 情感。还有对媒人哭,表达对离开家乡亲人 的不舍。如以下歌词: • 骂媒人: • 韭菜开花一二台,背时的媒人天天来。 • 蚕豆开花绿茵茵,背时的媒人嚼舌条。 • 豌豆开花角对角,背时的媒人想鞋袜。 • 板栗开花球对球,背时的媒人想猪头。 • 你做媒人想喝酒,山上的猴子骗得走。 • 说活我的妈老汉,媒人死后变马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