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方言与重庆民俗
重庆言子儿(方言)的魅力:地方语言文化的传承
![重庆言子儿(方言)的魅力:地方语言文化的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00ae819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e.png)
• 重庆言子儿在口头传承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如民间故事、传说等 • 重庆言子儿在口头传承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重庆言子儿在口头传承中的变迁
• 随着社会的发展,重庆言子儿在口头传承中发生了一定的变迁 • 重庆言子儿在口头传承中的变迁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04
重庆言子儿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重庆言子儿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 重庆言子儿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如诗歌、 小说等 • 重庆言子儿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丰富表现力的作用
重庆言子儿在文学作品中的传承
• 重庆言子儿在文学作品中的传承使当地的文化得以延续 • 重庆言子儿在文学作品中的传承使当地的文化更加丰富 多彩
重庆言子儿在口头传承中的发展与变迁
重庆言子儿与当地民俗的关系
• 重庆言子儿是重庆地区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 地的文化特色 • 重庆言子儿与当地民俗紧密结合,相互影响
重庆言子儿在民俗活动中的应用
• 重庆言子儿在当地民俗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婚礼、 丧葬等 • 重庆言子儿在民俗活动中起到了传承文化的作用
重庆言子儿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重庆方言与四川方言的关系
• 重庆方言属于四川方言的一个分支,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 • 但重庆方言有自己的特点,如声调、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重庆方言与湖北方言的关系
• 重庆与湖北地理位置相近,方言有一定的交流和影响 • 但重庆方言与湖北方言有很大的差异,如声调、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重庆言子儿在历史上的影响与作用
重庆言子儿的独特魅力
重庆言子儿的词汇特点与语法结构
重庆言子儿的词汇特点
• 重庆言子儿的词汇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 重庆言子儿有很多独特的方言词汇,如“嘚瑟”、“哈 皮”等
重庆话方言大全
![重庆话方言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61ade7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b.png)
形象化语言
01
重庆话中常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事物,比如用“水深火热”
来形容非常困难的情况。
口语化语言
02
重庆话的口语化语言风格非常明显,常常使用短句和口语化的
词汇,比如“楞个搞?”、“莫楞个搞?”等。
地域特色
03
重庆话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气息,常常使用当地的俚语
和习语,比如“撒子嘛”、“楞个搞”等。
见面问候
老板,老师,老总 ,帅哥美女
请求与帮助
帮个忙嘛,借过一 下,多谢了
告别与道别
下次再来,慢走, 保重
商业和职场用语
商务谈判
谈生意,报价,讲价 ,谈合作
职场沟通
汇报工作,开会,讨 论,培训
职业发展
升职加薪,辞职跳槽 ,找工作
商业礼仪
请客吃饭,送礼,接 待客户
商业文化
商业头脑,生意经, 市场行情
ABCD
说
多说,练习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找些重庆 本地的朋友或者老师进行对话练习。
写
练习写作,用重庆方言写日记、文章等,提高文 字表达能力。
传承和发扬重庆话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
重庆话是重庆本地的一种独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和发扬重庆话有助于维护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社区凝聚
通过使用和传承重庆话,可以增强社区内部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促 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媒体的 发展,重庆话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成为中国方言中较为流行的一 种。
重庆话与普通话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重庆话和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如重庆话的声调系统和普通话不同,部分词汇的用法也和 普通话有所区别。
川渝地区方言俗语
![川渝地区方言俗语](https://img.taocdn.com/s3/m/fe42ca1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b.png)
川渝地区方言俗语引言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是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渝地区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代表,拥有丰富多样的方言俗语。
这些方言俗语独特而生动,融入了该地区特有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是沟通与交流中的重要元素。
本文对川渝地区方言俗语进行全面、详细、完整的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川渝地区的方言文化。
川渝地区方言基本特点川渝地区方言具有独特的音韵特点和词汇表达方式,以下是几个基本特点的介绍:1. 声母和韵母的特点川渝地区方言通常比普通话更为开音,尤其是韵母。
例如,“杀猪刀”在川渝方言中常常读作“sha1 zu2 dao1”,而在普通话中读作“sha1 zhu1 dao1”。
2. 声调的特点川渝地区方言的声调变化较为复杂,声调上扬、上下声调的使用频率较高,这也是川渝地区方言韵律鲜明的重要特点。
例如,“盖饭”在川渝方言中读作“ge3fang4”,而在普通话中读作“gai4 fan4”。
3. 词汇和俗语的特点川渝地区的方言词汇丰富多样,同时还有许多独特的俗语和谚语。
这些俗语和谚语既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念,也传承了历史文化的智慧。
川渝地区方言俗语的分类川渝地区方言俗语可以根据其表达的意义和用途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分类:1. 形容词类形容词类的川渝方言俗语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特点、状态或性质。
例如,“泥巴扶不上墙”形容一个人愚笨或无用,“肌肉松松的”形容一个人身体柔软或无力。
2. 动词类动词类的川渝方言俗语多用于描述行为或动作。
例如,“噼里啪啦”形容一串鞭炮的声音,“冒烟”形容一个人生气或生病。
3. 名词类名词类的川渝方言俗语多用于指称具体的人或物。
例如,“块头大”形容一个人身材高大,“粉刷匠”形容一个人专业好斗。
4. 情感类情感类的川渝方言俗语多用于表达情感或态度。
例如,“悠着点”表示警告或嘱咐,“如虎添翼”表示充满信心。
川渝地区方言俗语的应用与影响川渝地区方言俗语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表达方式,还传承了地方文化和民族传统的智慧。
最新-重庆的方言俚语俗语 精品
![最新-重庆的方言俚语俗语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7ff58edeaef8941ea66e051f.png)
重庆的方言俚语俗语篇一:重庆方言重庆方言重庆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
虽与北方方言区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少自已的特点,在语音、词汇、句式等方面都自成一体。
狭义的重庆言子,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
本章拟从隐语、谚语等方面进行叙述。
隐语展言子在重庆民间有悠久的历史。
老百姓们工作劳动之余,常以幽默诙谐的展言子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
有些内容形式都很精彩的言子经过一代代口头流传,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句”,长盛不衰。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许多言子也被不断修改着,新的言子也不断被创造出来。
重庆言子的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日常琐事无所不涉。
重庆言子的形式更是灵活多样,短小精悍,形象生动。
展言子习惯上叫歇后语、半截话,实际就是隐语。
前半句是譬语或引子,后半句是解语或注语,是说话人的真意所在。
这种语言形式类似“诗经”和陕北民歌信天游常用的“比兴手法”。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常只说出前半句,而将后半句隐去不表,听话人常会心领神会,十分默契,使语言交流不但幽默风趣,而且含蓄生动,显现出特殊的美感和魅力。
例如:“瞎子戴眼境——多余的圈圈”,这是一个完整的言子儿。
但生活中常这么说:“你也不怕麻烦。
其实你做这些无用功完全是瞎子戴眼镜。
”再如:“半天空挂口袋——装风(疯)”,生活中常说:“他这人神经得很,半天空挂口袋。
”"毛煞""毛(ō)煞"是常挂于重庆人嘴边的一句方言俚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个性、性格及脾气,即"性格刚,脾气暴"。
我们常说某某嘿毛煞,性格"毛"得很,莫去惹。
"毛煞"常含贬义,但有时也用来夸赞某人。
小明学习成绩好,期期稳拿全年级第一,同学们个个都服了气,说他硬是毛煞不简单。
阿贵大学毕业,人勤脑子灵,肯问肯钻,技术学得又过硬,同事们常常在背后议论、赞扬他:"毕竟是大学生,硬还是要毛煞些!"而所在单位领导却对一些工作马虎、不务正业的"二杆子"常在大会小会上教训说:"有的人工作上不行式,整天在外面二冲二冲地干毛煞!"因此,咱们做人,该毛煞的地方还得想法去毛煞,不该毛煞的万万不可去毛煞。
专题五 重庆的语言艺术
![专题五 重庆的语言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e9a1569edd88d0d233d46a51.png)
二、重庆人的语言特点及其发展历史
(一)怪异的方言词汇 (二)特定的语气助词与发音习惯 (三)重浊的语音、急促的语速,语气冲、 造词横 (四)独特的表达方法,说话风趣、幽默、 形象生动而又耐人寻味 (五)重庆言子多,说话把子多
例: 十五个驼子睡一床 落雨天不带伞
半夜吃桃子—— 老太婆吃腊肉—— 擀面棒吹火—— 冬瓜皮做帽子—— 细娃儿穿西装—— 菜园坝的老鸹—— 猫抓糍粑——
总结
巴渝舞从古朴威武的乐舞,到神圣肃穆的祭祀 舞,又到阴柔多姿的竹枝歌舞、民间民俗中的龙狮 灯舞等,都可看出巴渝舞从民间到宫廷,又从宫廷 回到民间,并在融入于整个华夏民族文化艺术长河 和历史的发展之中得以变化、发展,成为了中华民 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2、重庆民间舞蹈的发展
民族图腾式舞蹈 民间歌舞性舞蹈 民俗祭祀性舞蹈
(3)性词口头禅及其渊源与动态传承
性词口头禅包括女根、男根,交合词。 因为其在非正式口语交际中尤为活跃,故重庆 人(四川人)以此类代指整个口头禅语类,称口头 禅为“把子”、讲口头禅为“带把子”。
女根词:他妈(娘)的 、滚你妈的;宝筛筛、 宝器 、宝里宝气 →可用作肯定、否定的口 头禅
生殖崇拜的语言化石。
外地朋友来访,到吃饭时间,拉着他的 手说了一句重庆话:兄弟伙,走,杀馆子。 朋友纳闷:重庆人怎么动不动就要操家伙拿 刀砍人啊!
例二:
在公交车上:
甲对乙说:你娃今天差点儿遭扒哥扒了。不
是哥子我给你信号的话…… 乙却说:不消你说,我盯得到秤。
外地人的评价:“一直认为重庆是一个血性
的城市,也是一座柔情的城市。我固执地认 为,正是由于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重庆是中 国最有层次感的城市,所以对于未到过斯地 的人说,他(她)的生命是不完整的,这个 理论不只适用于外国人,也适用于每一个中 国人。”
重庆话日常用语教程:快速掌握地方语言特色
![重庆话日常用语教程:快速掌握地方语言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3885639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1.png)
01
03
重庆话中
的特色词
汇主要包
括地方特
色名词、
动词、形
容词等
地方特色
名词:如
“火锅”、
“辣子
鸡”、
“豆花”
等
地方特色
动词:如
“搓”、
“摸”、
“砍”等
地方特色
形容词:
如“麻”、
“辣”、
“鲜”等
02
04
重庆话中的俚语和抓”等
重庆话中的谚语:如“人勤地不懒”、“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
04
重庆话的日常用语
重庆话中的问候语与礼貌用语
重庆话中的问候语:如“你好”、“早上好”、
“晚上好”等
重庆话中的礼貌用语:如“谢谢”、
“不客气”、“对不起”等
重庆话中的日常生活用语
• 重庆话中的日常生活用语:如“吃饭”、“睡觉”、“上班”等
重庆话中的交流策略与表达方式
01
重庆话中的交流策略:如“打折”、“抹稀泥”、“顺杆爬”等
• “庙会”、“舞龙”、“划龙船”等重庆民间习俗
• “洪崖洞”、“磁器口古镇”、“解放碑”等重庆特色建筑
重庆话中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重庆话中的民间故事:如“巴山夜
雨”、“嘉陵江上的传说”等
重庆话中的传说:如“诸葛亮”、“张
飞”、“白娘子”等
重庆话中的习俗与节庆
重庆话中的习俗:如“拜年”、“给红
包”、“吃长寿面”等
重庆话中的节庆:如“春节”、“中秋
节”、“端午节”等
07
重庆话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重庆话的学习资源与途径
重庆话的学习资源:如教材、工具书、网络资源等
重庆话的学习途径:如课堂学习、自学、与母语者交流等
重庆关于吃的方言
![重庆关于吃的方言](https://img.taocdn.com/s3/m/3d13be7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b.png)
重庆关于吃的方言重庆是一个美食之都,拥有丰富多样的特色美食。
而在重庆,除了美食本身,还有一种独特的方言,用来形容吃的过程和感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重庆关于吃的方言吧!一、吃货重庆人对于热爱美食的人称之为“吃货”。
无论是对于食物的选择还是对于食物的品尝,重庆人都有着独特的鉴赏力。
他们会追求独特的口味和独特的吃法,从而使得吃饭成为一种享受。
二、辣味重庆人喜欢吃辣,辣味成为了他们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重庆方言中,用来形容辣味的词汇也是丰富多样的。
比如“辣子鸡”、“麻辣烫”、“麻辣火锅”等等,都是重庆人喜欢的辣味食物。
三、火锅重庆火锅是重庆的特色美食之一,也是重庆人最喜欢的一种吃法。
在重庆方言中,用来形容火锅的词汇也是很多的。
比如“麻辣火锅”、“酸辣火锅”、“酸菜鱼火锅”等等,都是重庆人常用的词汇。
四、串串重庆方言中,用来形容串串的词汇是“烤串”。
在重庆,有很多小摊贩都会卖烤串,将各种食材串在一起,用火烤熟后再涂上各种调料,非常美味。
烤串的种类也非常多样,有羊肉串、牛肉串、鸡肉串、蔬菜串等等。
五、小面重庆方言中,用来形容小面的词汇是“面馆”。
重庆的小面非常有名,有着独特的口感和味道。
小面的种类也非常丰富,有酸辣小面、酸菜小面、牛肉小面、鸡肉小面等等。
六、小吃摊在重庆,有很多小吃摊,是重庆人喜爱的一种吃法。
重庆方言中,用来形容小吃摊的词汇是“摊儿”。
在摊儿上,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小吃,比如麻花、糍粑、豆花、凉面等等。
七、夜宵重庆人喜欢吃夜宵,夜宵摊也是重庆的特色之一。
在重庆方言中,用来形容夜宵的词汇是“宵夜”。
重庆的宵夜非常丰富多样,有烧烤、炸鸡、炸串、炒面等等。
八、小吃重庆方言中,用来形容小吃的词汇是“面点”。
在重庆,有很多面点店,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小吃,比如饺子、馄饨、包子、烧卖等等。
重庆关于吃的方言丰富多样,用来形容各种美食的词汇也是非常丰富的。
这些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对美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重庆风俗民情简介
![重庆风俗民情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95544b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e.png)
重庆风俗民情简介
重庆民风朴实,热情好客,人们对任何事都非常乐观,都很乐观。
重庆是个山多水多的地方,所以重庆人喜欢吃火锅,很多人也都爱吃火锅。
重庆人对生活非常热爱,所以他们总是把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在重庆,最常见的食物有:火锅、土豆、豆花、米粉、凉面等。
在重庆有很多人都爱吃辣椒,辣椒是重庆的一大特色。
在重庆除了辣椒以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食材——花椒。
在重庆有很多人家都会在家里放上一些花椒来调味。
你也可以吃到脆脆的土豆片、金灿灿的薯片等等。
除了上面所说的食物以外,还有很多食物也很好吃,比如:烤鱼、怪味胡豆、烤脑花等等。
除了这些食物以外还有很多东西也是重庆人最喜欢吃的,比如:血旺、鸭肠、排骨藕汤、白切鸡等等。
这些食物虽然很好吃,但是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吃这些食物。
重庆人也特别喜欢游泳,在夏天的时候到游泳场游泳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而且还可以到江滩去吹风。
如果你在夏天想要游泳的话,你还可以到江边去游完泳以后再在江滩上吃点东西。
—— 1 —1 —。
常见重庆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表 (1)
![常见重庆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表 (1)](https://img.taocdn.com/s3/m/e8017fd8bb68a98270fefad5.png)
常见重庆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表1.摆龙门阵:谈天、闲聊;2.板眼:名堂;3.包包:口袋、手提包、疙瘩;4.背时:倒霉、活该;5.不得:不会、不可能;6.才将:刚才;7.扯筋:吵架;8.凼凼:坑;9.闷砘儿:壮实;10.欺饭:吃饭;11.将就:凑合;12.短倒:逮到、截住;13.站到:站住;14.对头:正确、对;15.二天:以后;16.发气:发脾气;17.高上:高头、上面;18.搞惯了:习惯了;19.跟到:立刻、马上;20.合不来:不融洽;21.搭巴壁:占便宜;22.戳锅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23.告花子:乞丐24.耿直:直爽、讲义气;25.霸道得很:很利害;26.啥子事儿:什么事;27.短处处的:很短;28.神戳戳的:发神经;29.巴倒:紧挨着;30.渣渣:垃圾;31.洗白:完了或者没有了;32.扫皮:丢脸;33.不存在:没关系;34.帕子:手娟、手巾;35.老火:厉害、严重、伤脑筋;36.脑壳:头脑袋;37.闹热:热闹;38.理嘛:调查、清理、批评;39.利边:故意、有意;40.落教:守信、讲交情;41.挨拢::靠近;42撒脱:干脆、简单、轻松;43.相因:便宜;44.扫把:扫帚;45.说不得:不能说;46.松活:轻巧、轻松;47.耍朋友:谈对象、谈恋爱;48.随在:随便;49.睡瞌睡:睡觉;50.汤到:遭遇、被迫;51围腰:围裙;52.稳起:不表态、不动声色;53.开白:开头、开始;54.正南其北:真的,正确;55.做爪子:你怎么了;56.丁丁猫:晴蜒;57.矿西西:很糊涂;58.烦渣渣:非常脏;59惊爪爪:大惊小怪;60.打扬晃:精神不集中;61.假巴意思:假装;62.莫恁个:不要这样;63扯把子:撒谎。
第六讲_方言与民俗
![第六讲_方言与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fd2e3d11fc4ffe473368ab51.png)
一、从歇后语看民俗
• • • • • • • • • • • • • 重庆方言: 叫化子挑醋担儿 ——穷酸 进茅厕不带草纸 ——想不揩 茅厕里打架 ——往屎(死)里打 黑人的爸爸跳高 ——黑老子一跳 德国的麻雀 ——得了 麻子跳伞 ——天花乱坠
天津方言歇后语
• • • • • • • • 电线杆上绑鸡毛 ——好大的掸(胆)子 擀面杖吹火 ——一窍不通 蛤蟆跳井 ——不懂(咚) 耗子尾巴长疮 ——没多少脓水
“二哥”不叫,叫三哥
• 在鲁东南人们的观念中,“二”含有贬义,指那些次等的、差一点的、 不入正统的。例如: • 二流子,二蛋(糊涂蛋)、二道贩子、二道毛(不务正业者)、二杆 子(鲁莽者)、二鬼子(汉奸)、二河水(再嫁妇女)、二混子、二 马虎、二手货(再嫁妇女)、二五眼(差劲儿的人)、二把刀(半瓶 醋)、二不楞(傻子)、二道神(倒爷)。 • 尊称用“三哥”。
不可乱称“伙计”
• 湖北方言里头常用“伙计”一词,一般来说,对自己的同事、同伴、 陌生人表示亲昵的称呼。不过一般来说,熟悉人之间用“伙计”多一 些。比如夫妻之间相互称呼“伙计”是常见的。 • 但是在山西话中,“伙计”则是姘妇姘夫之间的相互称谓。
“蛋”和“卵”
“先施公司”
• 广东人到上海开了一家百货公司,取名叫“先施公司”,结果发现那 些老上海都不愿意到他那里买东西,后来才知道,原来上海话“先施 公司”与“先死公司”读起来是一样的。 • 苏沪一带忌“死”,所以把“死”读成“喜”这个音。又由于“洗衣 服”的“洗”和“喜”(死)同音,所以就把“洗衣服”说成“da衣 服”。
能称代人的动物
• 狗:四川方言以狗命名的乳名很多,如母狗、狗屎、狗儿、 狗娃等。这是因为四川人认为狗有九条命,鬼邪惧怕它, 因此,常在孩子称呼后加上个“狗”字。如: • 来屎狗儿(爱尿床)、偷嘴狗儿、守嘴狗儿、好吃狗儿、 逃学狗儿、屙尿狗儿、哭兮狗儿、碾路狗儿(喜欢跟在大 人身后)、长眼狗儿(睡得很晚)、臊皮狗儿(调皮)。 • 东北也有“狗剩”这样的乳名。
重庆方言与重庆民俗
![重庆方言与重庆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cea1083b43323968011c9267.png)
3.与吃有关的
吃巴片 吃粑和 吃跑堂 吃豁皮
火 锅: 三伏天吃酒烫火锅——热心热肠 麻辣烫 麻:麻广广 麻麻鱼 烫:巴倒烫 烫毛子 辣:辣妹子 燥辣
第二节
重庆方言和重庆民间习俗
一、打玩友/唱玩友/打围鼓
玩友:指川剧业余爱好者。打玩友,指业余川剧票友在 一起唱戏。 典故:《泸州戏曲志》--刘伯承合江“打玩友”
重庆方言词语与重庆人 粗犷爽快、争强好胜、吃苦耐劳、包容性强 关键词:
耿
直
撇
脱
雄
假
起
打
不存在
操得转
重庆“十八怪”
房如积木顺山盖 坐车没得走路快 背起棒棒满街站 龟儿老子随口带 光着膀子逛大街 办报如同种白菜 矮小伙高姑娘爱 公交车上摆擂台 人名没得地名怪 三伏火锅逗人爱 空调蒲扇同时卖 女士喜欢露膝盖 不吃小面不自在 街边打望好愉快 崽儿打赌显豪迈 摊开麻将把客待 “宝气”处处都存在 丧事当作喜事办
我嘛,嗯(硬)是恼火得不得了,追都追不回来搭。聂(这)一辈子最 让我痛苦的事就是聂个罗。要是说老天爷舍得再给我个机会嘛,我晓得
要跟那个妹说“我一辈子都跟你,扯都扯不断”要是嗯要在前头加个杠杠
——那再郎个也要个万把年嘛!
五、重庆方言与人文地理
1.与江河有关的 跑码头 拜码头 找错了码头
划得着 划不着——?得着 2.与水有关的 (水无定形,水无味,水不值钱) 水得很 水垮垮 水场合 打水漂 踩假水
刘伯承合江“打玩友”
民国12年,刘伯承在川军熊克武部第二混成旅任职,元宵节刚过,师次合 江县先市镇。当地玩友公堂群英阁、钧天俱乐部等邀请刘打玩友,地点选
在商号头面人物邓德生家。谁知刘不同意,说:“在街上闹热处打何尝不好
呢?与民同乐嘛!”因此玩友就摆在邓家百货铺里。铺子在十字路口,来往 人多,消息传出,更是人山人海。当天,刘伯承打大钹,鼓师及下手、唱角 都很硬。鼓师郑永福说:“刘旅长不愧是大将军,打起钹来既稳重又干净,很 川戏,我的兵除了背枪,有的还要背响器(锣鼓)。我常说有仗就打仗,无仗 就打玩友,不要小看这是娱乐,通过打玩友,可以联络感情嘛!”。
重庆话方言大全
![重庆话方言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57782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2.png)
重庆话方言大全重庆话,又称渝语,是重庆地区特有的方言。
它是一种以四川话为基础,融合了巴渝方言、贵州话、湖北话等多种方言特点的语言。
重庆话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是重庆人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语言之一。
一、语音特点。
重庆话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
在声母方面,重庆话与四川话一样,保留了浊塞音、清塞音、擦音等多种辅音。
在韵母方面,重庆话的韵母丰富多样,有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等多种类型。
此外,重庆话的声调也非常丰富,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种声调。
二、词汇特点。
重庆话的词汇主要受到巴渝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本土词汇和土话。
这些词汇大多与地理环境、民俗风情、饮食习俗等密切相关,如“嘎巴”(意为好吃)、“嘞”(意为了)、“哪儿”(意为哪里)等。
此外,重庆话还有一些特有的俚语和口头禅,如“嘞嘞嘞”、“嘣嘣”等,这些词汇在重庆日常用语中非常常见。
三、语法特点。
重庆话的语法结构比较接近普通话,但也有一些独特的语法特点。
例如,重庆话中的方位词用法比较丰富,有“上来”、“下去”、“里边”、“外头”等多种表达方式。
另外,重庆话中的动词时态和语气词也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如“咧”、“喏”、“哦”等,这些词语在重庆话中常用于语气的表达和句子的衔接。
四、日常用语。
重庆话在日常用语中有很多独特的表达方式,如“吃了没”(意为吃饭了吗)、“咋样”(意为怎么样)、“搁哪儿”(意为放在哪里)等。
这些表达方式简洁、生动,富有地方特色,是重庆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结。
重庆话作为重庆地区的特有方言,具有丰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它不仅是重庆人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语言之一,也是重庆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和了解重庆话,可以更好地了解重庆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了解和学习重庆话,感受重庆地区独特的语言魅力。
第六讲 方言与民俗
![第六讲 方言与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1c2adc4ea8956bec0975e3e5.png)
“先施公司”
广东人到上海开了一家百货公司,取名叫 “先施公司”,结果发现那些老上海都不愿 意到他那里买东西,后来才知道,原来上海 话“先施公司”与“先死公司”读起来是一 样的。 苏沪一带忌“死”,所以把“死”读成“喜” 这个音。又由于“洗衣服”的“洗”和“喜” (死)同音,所以就把“洗衣服”说成“da 衣服”。
三、方言和地方文化风貌
亲属称谓的差异 同物异名和同名异指所见地方文化差异 方言中忌讳词和吉利词所见心理状态 方言反映已经消失的民俗
亲属称谓的差异
温州 长沙 南昌 广州 阳江 崽
仔
仔
仔
仔
奶奶
娘娘
娭毑
婆婆
阿嫲
阿嫲
妈仔 阿妈
依嫲
女性称谓缺失
湖南岳阳临湘一带的亲属称谓缺少女性称谓。 爸爸-爸-大爸 妈妈-爸-细爸 这种称谓是中国古代称为 叔叔-细爷 的遗留。直到汉代,妹妹 阿姨-细爷 的称呼还没有出现,而叫 祖父-爹-大爹 女弟。更早一些的时候, 祖母-爹-细爹 姐姐叫女兄。祖父母都是 哥哥-哥 祖,父母亲都是亲。 姐姐-哥 称谓分性别到汉代以后才 弟弟-老弟 出现。 妹妹-老弟
汕尾方言和民俗趣谈
“入衾”是白事重点项目,以前官府人手少,是否正常死亡,由各姓名族 及四邻自行鉴证。汕尾俗语有意味深长的话“父死自已 埋,母死外家 来”。就是说父亲死了自已的房亲可以作为鉴证和料理,母亲死了,必 须要母族亲人到场,这样做既尊重母族亲人,又可表明母亲是正常归天。 入衾时 母族亲人到不到场都可以,但母族要表态说明白:“儿孙可以自 已料理”。“母死外家来”是说得尽在情理之中,它设定在入衾前,如 果母族有什么疑问或异议可在 入衾前提出来商量解决,能够防止发生意 外,使丧事顺利进行。 如碰到打父打母的不孝外甥,母舅、亲人等平时多次劝导又不听,等到 母亲死后,母舅气愤不来,不来就不能入衾安葬,房亲四 邻知其恶行都 不帮他说情,反而要他按俗例做法去做,那么就得三步一跪、四步一拜, 跪拜到母舅家,跪请母舅前来,此教训的方法:有跪前程、有跪半程、 有的站 在母舅家门口三跪三拜,毕竟还是外甥,母舅至亲,适可而止的 小小教训,也给后来不孝者为鉴。
重庆方言特色
![重庆方言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3166fe2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0.png)
重庆方言特色重庆话是指居住在重庆包括周边区县(如合川区、涪陵区、垫江县等)的重庆本地人所使用的语言,属于四川话成渝片,是川东官话的代表,也是四川话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方言之一。
虽然广义的来说,重庆话也可以指重庆市所辖各区县所有重庆本地人所使用的语言,但由于重庆市境内语言差异较大,还有大量岷江小片、土广东话、老湖广话的使用者。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重庆话的语言特色以及重庆地方语言的概述吧!重庆在抗战期间成为中华民国首都,大量移民涌入重庆地区,重庆方言融合各家方言之长,以风趣、幽默等特点赢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
恢复中央直辖市以来,重庆在中国甚至亚洲的地位日渐突出。
重庆话也日益成为中国各地,亚洲各国,乃至世界各地和重庆有渊源的男女老幼喜闻乐讲的一种方言。
狭义的渝语是指通行于重庆主城九区(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大渡口区、北碚区等)的方言,而区别于行政区划上重庆市的其他区、县方言。
另外在重庆全市范围内还存在万州话、丰都话、江津话等各具特色的区县方言,这里的重庆话是指在主城区通行的口音及词汇。
广义的重庆方言,包含了重庆市管辖范围内的所有西南官话方言。
一、重庆话特点渝语隶属西南官话,西南官话其内部“一致性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是最高的”。
重庆话虽与西南官话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部分白读音和声调继承了明朝官话的特征。
狭义的重庆话,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
渝语以古代巴、蜀方言为基础,并受全国通用语、历代移民、及周边地区方言影响,部分中古见系字不颚化(即仍旧保留唐宋声母kh),入声字弱化为喉塞音,这是比普通话存古的象征。
例如重庆部分郊区说“去”为khek/qih(qi),同桂柳方言(西南官话桂柳片);江津区说“六”为[luh]为喉塞音,音同陆音上扬,同湘方言;而主城区大部份地方说“六”为[luh]音陆音沉降。
由于渝西地区有大片客家话区和老湘语区,重庆话受粤方言和湘方言影响明显,较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硬,直,平。
重庆方言土话大全
![重庆方言土话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7e8e225bcd126fff7050b6b.png)
重庆方言土话大全(转)在我们重庆,有种饮食叫稍午,有种掩饰叫不存在,有种工具叫戳机,有种食品叫蒲裙,有种失望叫哦货,有种恶心叫烦船,有种失败叫洗碗,有种厉害叫猫杀,有种追求叫绕,有种批评叫洗刷,有种佩服叫幺不倒台,有种爱人叫伙计,有种职业叫棒棒,有种结账叫数芊芊,有种支援叫扎起,有种放弃叫你给劳资洼倒......在我们重庆,有种幸灾乐祸叫该背时,有种舒服叫巴适,有种瘦子叫豁飘,有种帅叫灯毒,有种行为叫妖艳儿,有种吃饭叫哦丽,有种女人叫堂客,有种客套话叫随便整,有种打算叫麽ME到起,有种鞋子叫孩子,有种裤子叫摇裤,有种床叫连二铺,有种人黑锤子,有一座城叫下半城......在我们重庆,有种仇恨叫接叶子,有种雷声叫扯火闪,有种拳叫乱劈才,有种开始叫架麦,有种结束叫杀郭,有种炫耀叫柯德平,有种人他豁得转,有个东西叫雀雀,有种肯定叫儿豁,有种夸奖叫锐,有种交通工具叫羚羊,有种欺骗叫豁二妹,有个地方没得寺而它却叫上清寺.....在我们重庆,有种停顿叫刹一脚,有种穿着叫光巴抖,有种吃货叫饭吧托,有种不耐烦叫少批跨,有种昆虫叫丁丁猫,有种执着叫扭到费,有种人他黑弯酸,有个地方称为卡卡国国,有种家务叫杀贴,有种动物叫除扇,有种人叫戳锅漏,在重庆有种麻老虎她不咬人,只会让男人的耳朵趴......在我们重庆,有种龙叫宝批龙,有种鄙视叫踏雪,有种赞美叫吃皮,有个部位叫瞎孔,有种便宜叫耙活,有种食物叫嘎嘎,有种承诺叫儿不,有种货币叫皮款,有种姿势叫孤到起,有种人叫卵人,有种状态叫扯拐儿,有种对峙叫邦起,有种穿着叫沃蛆,有个重庆叫西红市......在我们重庆,有种耿直叫落较,有种状态叫灯晃,有种刑法叫敲沙灌,有种结束叫搞归于,有种大哥叫老板凳,有种脚法叫瓦登,有种无辜叫夹毛居,有种调皮叫千翻,有种状态叫白资八资,有种便宜叫香音,有种人是搞屎棒,有种潇洒叫打甩手,有座重庆城:一个让人爱上了就无法自拔的城市在我们重庆,有个部位叫罗兜,有种羞愧叫脏班子,有种害怕叫打闪闪,有种游戏叫逮猫,有种动物叫偷油婆,有种发泄叫惊叫唤,有种集合叫吹哨哨,有种亏本叫唐家沱,有种吵架叫过孽,重庆人他不依叫,有两个怪眉日眼的成都哈婆娘,她们不懂重庆人有多爱这个山城......在我们重庆,有种女人叫一姐,有个部位叫克西头,有种人他打混爬,有种说话叫开枪,有种运动叫搞豁豁,有的人他空了吹,有种义气叫说嘞些,有种文具叫之交,有种东西叫甲甲,有种欣赏叫打望,有种方便叫撇托,有种游戏叫独沙屁眼,有种使劲叫娄实,有两个人我想给你两脚尖......在我们重庆,有种丢脸叫绍皮,有种状态叫爪梦脚,有种熊叫嘎婆,有种打发叫麻脱,有种坚持叫付二火,有种境界叫操得捆,有种状态叫出脱,有种新手叫黄棒,有种感叹叫鸭血,有种能力叫航事,有种动词叫悄悄咪咪,小时候外婆经常对我说:你个砍脑壳的背时猴儿,莫去耍懒隔宝,小心脱不到爪爪哟......在我们重庆,有种脱口秀叫龙门阵,有种昆虫叫金啊子,有种整洁叫称透,有些女人惊抓抓的叫,有些人他板眼多,有种惊讶叫牙刷,有种礼物叫咋包,有的人有烂子丫,有的分量黑旺石,有种工具叫蔑片,半夜三干回家在电梯头遇到一死耗子,闯你妈个鬼哟黑老子一跳......在我们重庆,有种人他会装莽,有种睡姿叫挺尸,有种结束叫收活路,有种认真叫正南齐白,有的人他扯谎驾云,有种得手叫搞着,有种鱼叫连吧郎,有种黑叫曲马黑,有种人叫豁批犯,有种教育叫理麻,有种发型叫一匹瓦,有种女人叫嬢嬢,......在我们重庆,有种蛇叫郎鸡干,有种花叫麻花,有种人他假巴意思,有种好叫西得好,有种说话方式叫答飞百。
重庆市民俗志
![重庆市民俗志](https://img.taocdn.com/s3/m/b42c2e7943323968001c9226.png)
重庆市民俗志一、概况重庆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长江流域也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相传禹生于四川,娶于江州涂山——古江州就是今日之重庆。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
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
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骠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
大山大川铸就了重庆男儿热情似火而又坚韧豪迈,女儿柔情似水而又英气勃勃。
(完整的巴文化区还包括四川省的广元,南充,巴中,达州和广安五市,大体以嘉陵江为界。
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为巴文化区辐射区域)三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印痕在重庆处处可见,但由于重庆地域闭塞,道路坎坷,气候湿热,巴渝人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在婚丧嫁娶、文娱游戏、鬼神观念、崇拜禁忌、岁时节令、工商交易等各个范畴,都表现出与中国其他地区有着明显而有趣的差异。
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风民俗,重庆川江号子、乡间吹打、铜梁龙灯、秀山花灯戏等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剧、曲艺、绘画、手工艺品及群众节令活动等,处处反映出巴渝特色。
黔江地区是土家族和苗族的聚居地,不仅自然风光优美奇特,而且民族歌舞多姿多彩。
土家族民族风情、苗族民族风情别具一格。
巴渝人爽直中带几分鲁莽,热情中带几分狡黠,幽默中带几分土俗,认真中带几分滑稽,闲逸中带几分急躁,宽容中带几分排外。
民间将其归纳为“重庆十八怪”,所谓:七十岁叫“女娃儿”不为怪,八十岁喊(称)“崽儿”很自在,男人染发装“老外”,女人的肚脐眼在衣服外,说话着急像比赛,“言子儿”(地方俗语)又多又古怪,“麻辣烫” (火锅)越热越要卖,不吃小面不自在,爬坡上坎当小菜,坐车没得走路快(堵车),路边打望(东张西望)好愉快,棒棒(力夫)满街找买卖等。
二、巴人起源之谜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史学界对"巴"字的含义和巴人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重庆方言与民间文学
![重庆方言与民间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4dd4af4da8956bec0975e338.png)
2.重庆方言或地域特色的代表作品小说代表
(1)张者的《零炮楼》《桃李》《桃花》 张者,本名张波,男,曾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法律系, 获法律学硕士学位。曾被媒体评为最具潜质的青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 会员,重庆作家协会签约作家。
张
者
(2)莫怀戚 《经典关系》 莫怀戚作为重庆的标志性作家,《经典关系》作为当代重庆文学 创作的标志性作品,正在成为厚积薄发的重庆创作的先锋。结束了 “重庆无作家”的历史。 评价:是近年文坛极富有重庆韵致、体现 重庆文化、代表重庆水准的经典之作,是 较深刻的都市小说。
二、川剧中方言
1.打假叉 打叉是川剧中武生的特技。用数根钢叉连续刺向某人,惊险、刺激。 衍生:被刺着故意即兴表演“打假叉”,害怕,逃往后台,跑进观众群, 追着刺叉,结果发现叉是纸糊的。 新意:表示说假话,做假事。
2.走过场 舞台绕台而行。中国戏曲以抽象代具象,一个人在台上走一圈伸手做 拍门状,表示从外面回到家;几个兵在台上绕场走两圈表示走过了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谐剧
民国时期产生的一种新型曲艺品种,由王
永梭于1939年首创。其特点是采用话剧手
法,以博笑为手段,采用幽默风趣的四川方 言,置严肃的主体于轻松活泼的笑料之中。 一个演员、扮演一个角色(有时几个角色)、 表演一台戏、其他人物则通过演员的表演动 作和神情,显示他们的存在,有些类似单口 相声、独角戏和单簧,被誉称为“一人上场、 满台生辉”。
这是一部《大宅门》式的家族小说。这时期重庆处于军阀混战、 外敌入侵的深重灾难之中。军阀、流氓地痞、袍哥、舵把子和 各种帮会充斥重庆,外国列强纷纷在重庆设通商口岸。这就注 定了这家火锅店的多灾多难。重庆成为陪都后,日本大轰炸下 逸园老字号火锅店多次被炸毁。同时家庭内部矛盾重重,人物 命运起伏跌宕,演绎了许多悲欢离合、催人泪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方言词语与重庆人 粗犷爽快、争强好胜、吃苦耐劳、包容性强
关键词: 耿直 不存在
撇脱雄起 操得转 假 打
二、端公与跳神 封建迷信和巫术 《巴县地方志》:“请神-送五猖-送神”
▪ 三、祭灶神
灶王菩萨的嘴--尽拣好的说 灶王爷上天--有啥说啥 打扬尘
祭灶神的由来
传说农历腊月23日为灶神回天宫向玉皇汇报民情之日, 腊月30日为其返程之日。民间每年到了这两天都要设祭
敬灶神,求其多言好事,带回吉祥。
崔寔《政论》:“媚灶”
五、重庆方言与人文地理
1.与江河有关的 跑码头 拜码头 找错了码头 划得着 划不着——?得着
2.与水有关的 (水无定形,水无味,水不值钱)
水得很 水垮垮 水场合 打水漂 踩假水
3.与吃有关的
吃巴片 吃粑和 吃跑堂 吃豁皮 火 锅:
三伏天吃酒烫火锅——热心热肠 麻辣烫
麻:麻广广 麻麻鱼 烫:巴倒烫 烫毛子 辣:辣妹子 燥辣
秀山花灯
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五 元宵节期间的夜晚 “跳团团” “门斗转” “二人转”
▪ 秀山花灯表演每年从正月初二开始,至正月 十五结束,十六以后叫"厚脸灯"。秀山花灯的传 统表演,场地不限,院坝、堂屋、街头巷尾,只 要有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平地即可。由于各地花灯 班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表演内容的需要,也有 需要特殊场地的。如表演"高台花灯",就需要传 统老式的木方桌二至三张,表演的二人在几张桌 子重叠高度的桌面上进行花灯二人转表演。花灯 小戏,需要"搭台子",简易布景,一般是在坝子 的土台上表演,或者在吊脚楼上表演。历经数百 年的发展,秀山花灯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 民间艺术。
铜梁龙
早在明清时期,铜梁龙即以它工艺制作的宏大奇巧,舞技表演的粗豪 而闻名川东南,近百年来,铜梁的民间艺术家们又不断融会八方技艺, 遂使铜梁龙灯以其凝重的古朴之风愈浓烈的现代意蕴为一炉而被增异彩。 其特点是“大、长、活”三个字。“大”不仅指体形,且指造型夸张,美 工上集国画、素描、剪纸、刺绣等技巧为一体,并参考戏剧脸谱的描绘手 法,彩笔走脊、描箸,着重突出龙的气质,使其神采丰腴、气势磅礴。龙 身长一般在24节左右,比例适中,舞动灵活。“活”是说舞龙操作中引入 机械原理,研制出手摇、 发条、电动等各种方式,使龙腾跃翻卷更加灵动 潇洒。
四、重庆方言语法 1.名词的重叠性
虫虫 坛坛罐罐 脚脚爪爪 麻麻鱼 2.特殊虚词 (1)得 倒 起
划得着 出得众;懂得起 懂不起;巴倒烫 认不 倒黄
(2)遭——表被动 3.句法结构无明显差异性
大话西游重庆话版本
在好多年前罗,原来有一个嘛多闷(么)好多闷好的么妹爱我哟~。 不糟得郎个搞地,我这个脑壳没打转转。哦豁,等都飞都飞起走地那嘈, 我嘛,嗯(硬)是恼火得不得了,追都追不回来搭。聂(这)一辈子最 让我痛苦的事就是聂个罗。要是说老天爷舍得再给我个机会嘛,我晓得 要跟那个妹说“我一辈子都跟你,扯都扯不断”要是嗯要在前头加个杠杠 ——那再郎个也要个万把年嘛!
土家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 形式,发源于重庆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 治县境内的酉水河流域。摆手舞,土语 称“舍巴日”,有的叫“舍巴”。它是 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 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 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 民俗活动。土家人在摆手活动中,追忆 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 示土家先民的生活场景,整个活动都 着浓厚的祖先崇拜痕迹。
第二节 重庆方言和重庆民间习俗
一、打玩友/唱玩友/打围鼓 玩友:指川剧业余爱好者。打玩友,指业余川剧票友在
一起唱戏。 典故:《泸州戏曲志》--刘伯承合江“打玩友”
刘伯承合江“打玩友”
民国12年,刘伯承在川军熊克武部第二混成旅任职,元宵节刚过, 师次合江县先市镇。当地玩友公堂群英阁、钧天俱乐部等邀请刘打玩 友,地点选在商号头面人物邓德生家。谁知刘不,说:同意“在街上 闹热处打何尝不好呢?与民同乐嘛!”因此玩友就摆在邓家百货铺里。 铺子在十字路口,来往人多,消息传出,更是人山人海。当天,刘伯 承打大钹,鼓师及下手、唱角都很硬。鼓师郑永福说:“刘旅长不愧 是大将军,打起钹来既稳重又干净,很有韵味。”在吃小宵夜时,刘 说:“你们都晓得我是开县人,不晓得我自幼喜欢川戏,我的兵除了 背枪,有的还要背响器(锣鼓)。我常说有仗就打仗,无仗就打玩友, 不要小看这是娱乐,通过打玩友,可以联络感情嘛!”。
龙民齐云
杂局竹福
准海马语
重庆方言语音特点
1.平翘不分 2.前后鼻音不分 3.鼻、边不分 4.h 和 f不分 5.保留舌根鼻音ng (零声母的开口呼韵母前) 6.古入声归入阳平
二、歇后语(言子)例释 1.平翘不分
屁股上吊粪桶——等屎(死) 2.前后鼻音不分
吃稀饭泡米汤——清(亲)上加清(亲) 3.鼻、边不分
同物异名(异音) 2.方言词汇的不同实质是地域文化的不同和 人文性格的不同。
重庆方言部分形容词:
肥懂懂的(又高有胖) 烦造造的(非常脏) 短处处的(很短) 逛的(光溜溜的) 趴唧唧的(很软) 低低嘎嘎(很少) 飞叉叉的(很野的样子) 惊抓抓的(大惊小怪) 矿 西西的(很糊涂) 亮瓦瓦(很亮) 雾独独(冷不防的) 神戳戳(发神经) 念栋栋(粘稠的) 拗(手脚不停地动) 俗杂杂的(俗气的) 火瞟瞟的(灼伤般的疼)
白布下染缸——要作蓝(难)
4.h 和 f 不分 茶壶装白酒——没得壶(福)
5.保留舌根鼻音ng 落雨天不带伞——精灵(经淋)
6.古入声归入阳平 裁缝的尺子——正尺(吃)
三、重庆方言词汇 1.方言词汇是方言的显性表现之一,方言之 间的不同除了语音的差异性以外,更重要的 是词汇的差异性,词汇差异性总体表现为:
重庆方言与巴渝文化
吴立友
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2012·02·17
第二章
重庆方言与重庆民俗
第一节
重庆方言和人文地理
一、重庆方言语音特点
2、中古四声与现代普通话四声的对应关系
中古四声
现代普通话四声
平声 清 声 母 阴平
例字 初安飞低 劈屋七帖
上声
阳平
去声
上声
入声
去声
部分清声母、次浊声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