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富丽的汉赋及其代表作家
汉赋代表作品
汉赋代表作品汉赋代表作品有:1.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2.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3.汉代贾谊的《吊屈原赋》;4.汉代贾谊的《鵩鸟赋》;5.汉代枚乘的《七发》。
以上,就是汉赋的几部代表作品。
汉赋是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样式,兴起并辉煌于两汉时期,尤其受到汉代文人墨客的喜爱。
汉赋的主要特点是专铺叙事,散韵结合,文体特点是大多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汉赋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记叙帝王游猎、渲染城市宫殿、谈论草木禽兽、叙述旅途所见、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在汉赋上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汉赋四大家”的司马相如、班固、扬雄、张衡。
《子虚赋》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之一,主要描写了楚国的子虚先生出使齐国,子虚向乌有先生讲述随齐王出猎,齐王问到楚国,极力铺排楚国之广大丰饶,以至于云梦仅仅是他的后花园的小小一角,先生不服,用齐国的大海名山傲视子虚的故事。
首先,文章写了玉子先生和武玉先生的谈话,这引出了皇帝去森林的故事。
后来两人把皇帝要去森林的园子里的植物、动物、树木都夸了一遍,然后写皇帝对郁庆功的狩猎,最后写皇帝的忏悔和反省。
文章主要讲述了贾谊被贬谪,来到屈原被贬谪的响水,表达对屈原这位一心为君的忠臣的哀思。
文章既表达了对屈原的悼念,也反映了他对非正义和世俗的厌恶。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贾谊借助猫头鹰的问答来表达自己的忧郁和怨恨。
文章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品,文笔潇洒,格调深沉,文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
这篇文章是一篇讽刺赋的作品。
假设楚王病了,吴克去探望。
通过相互问答,最终形成整部作品。
通过吃、乘、乐、猎、宴、观道六件事,太子康复了。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告诫贵族子弟不要沉溺于过度的放荡,同时表达他们对贵族群体奢侈生活的批判。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1.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原名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西汉著名辞赋家。
汉代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赋,司马相如是公认的汉赋代表作家和赋论大师,也是一位文学大师和美学大家。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
被后人称为“赋圣”和“辞宗”,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以及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
司马相如还掌握了辞赋创作的审美规律,其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代表作有《子虚赋》《长门赋》《凤求凰》等。
其中《凤求凰》是司马相如的古琴曲,演义了司马相如与才女卓文君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
2.扬雄扬雄,一作“杨雄”。
其本姓杨,扬雄好奇,特自标新,又改姓为扬,字子云,西汉官吏、学者、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
扬雄年少时十分好学,博览多识,十分喜好辞赋。
自小口吃,不善言谈,但十分善于思考。
年轻时,扬雄非常崇拜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为已外忧内患的汉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但他自认为自己的赋和司马相如的赋一样,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因为扬雄的辞赋成就可以媲美于司马相如,后世将两人合称“扬马”。
3.班固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自幼接受父伯教育和熏陶,九岁便能文诵赋。
班固的父亲班彪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学者,好多人都前来拜他为师并且与他探讨学问,受父亲朋友辈学者的影响,班固开阔了眼界,学业大有长进。
随着年龄的增长,班固开始不满足于儒学世家的家庭教育。
为了进一步深造,班固于十六岁时进入洛阳太学学习,他用功苦学,贯通各种经书典籍。
由于班固性格宽容随和,平易近人,不因为自己才能出众而骄傲,所以得到了同学及士林的称赞。
他父亲去世时,班固年仅二十三岁,但已具备颇高的文化修养和著述能力。
他的著作《汉书》,开创“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之楷模。
4.张衡张衡,字平子,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文学家。
汉赋四大家是哪四位
汉赋四大家是哪四位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
那么,你对汉赋四大家是哪四位了解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了解一下吧。
汉赋四大家是哪四位第一: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风格,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
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则以司马相如诸赋为蓝本,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
班固代表作《两都赋》,盛夸东汉之声威。
张衡所著《二京赋》比之《两都赋》篇幅更长、结构更宏伟,被誉为“长篇之极轨”。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前118年),西汉大辞赋家。
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本名司马长卿,因崇敬战国蔺相如,改名相如。
少好读书、击剑,曾为景帝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辞官,游于梁会王门下。
后回蜀,期间与才女卓文君私奔,留下千古美谈。
汉武帝后来看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大为赞赏,召其入宫,司马相如由此成为宫廷辞赋家。
晚年任文园令,后免官居茂陵,元狩五年前后病卒。
汉代,赋这种文体大盛,涌现出了一批善于写赋的作家,而司马相如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除《子虚赋》外,司马相如还作有《上林赋》、《美人赋》、《长门赋》等。
其中,《子虚赋》、《上林赋》内容相连,以子虚和乌有先生争相夸耀本国的故事为基本构架,极尽铺叙、夸张、想象、排比之能事,气势恢弘,典故堆砌,文字华彩,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散体大赋特点,奠定了散体大赋的体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长门赋》为代表的骚体赋对我国宫怨文学有不小的影响。
因其文学影响,司马相如被认为是与司马迁齐名的重要作家。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言:“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二十九篇,其它古籍还引用了相如两篇赋的一些文句和篇名。
其赋作多佚,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和《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作者仍有争论。
华美富丽的汉赋及其代表作家
华美富丽的汉赋及其代表作家华美富丽的汉赋及其代表作家绪论汉代社会相对稳定,国家统一,国力增强,文艺繁荣。
汉代君臣多为楚地人,其创作喜用“楚辞”的体式,并逐渐创造了“一代文学”——汉赋。
汉赋形成的社会原因:西汉盛世国家空前统一富强,为赋家提供了宣扬大汉声威的主题。
京都的宫殿建筑富丽宏大,统治集团声色犬马的奢侈生活,成为赋家铺写的对象。
统治者大量招致文士写作辞赋,歌颂大一统的繁荣气象,上倡下趋,遂成风气。
一、赋体溯源及其基本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于是荀况《礼》、《知》,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
六义附庸,蔚成大国。
遂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成文。
赋的形成发展:鼻祖:战国荀况和宋玉。
盛行于汉代。
六朝时称为“俳赋”,“骈赋”;唐宋时称为“律赋”,中唐之后,在古文运动影响下逐渐散文化,又称“文赋”。
赋源于“不歌而诵”的赋诗传统。
《汉书.艺文志》:“传曰:…不歌而颂谓之赋。
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章学诚《校仇通义》:“古之赋家者流,原本诗骚,出入战国诸子。
假设问对,《庄》、《列》寓言之遗也;恢廓声势,苏张纵横之体也;排比、谐隐,韩非《储说》之属也。
”2.赋具有多源性:风骚、散文(纵横家文)借鉴了楚辞、战国纵横家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扬厉的文风,又汲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还将诗歌的表达方式融入其中,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文体样式。
3.汉赋的主要文体特点:结构宏大,铺排夸饰,摹绘事物;主客问答,劝百讽一,缺乏真情。
刘勰:“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王钟陵说:如果我们试图用一个词来概括汉人的审美情趣的话,那便是…富丽?,或曰…靡丽?,更简洁地说就是一个字—丽《文心雕龙·情采》以“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区别诗人和辞赋家。
二、汉赋的发展脉络1 骚体赋汉初以抒情为主,篇幅较短,体制基本类似楚辞的作品称为…骚?或…辞?。
代表作家有贾谊、严忌等。
华美富丽的汉赋及其代表作家
华美富丽的汉赋及其代表作家绪论•汉代社会相对稳定,国家统一,国力增强,文艺繁荣。
汉代君臣多为楚地人,其创作喜用“楚辞”的体式,并逐渐创造了“一代文学”——汉赋。
•汉赋形成的社会原因:•西汉盛世国家空前统一富强,为赋家提供了宣扬大汉声威的主题。
•京都的宫殿建筑富丽宏大,统治集团声色犬马的奢侈生活,成为赋家铺写的对象。
•统治者大量招致文士写作辞赋,歌颂大一统的繁荣气象,上倡下趋,遂成风气。
一、赋体溯源及其基本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于是荀况《礼》、《知》,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
六义附庸,蔚成大国。
遂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成文。
•赋的形成发展:•鼻祖:战国荀况和宋玉。
盛行于汉代。
•六朝时称为“俳赋”,“骈赋”;唐宋时称为“律赋”,中唐之后,在古文运动影响下逐渐散文化,又称“文赋”。
赋源于“不歌而诵”的赋诗传统。
《汉书.艺文志》:“传曰:…不歌而颂谓之赋。
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章学诚《校仇通义》:“古之赋家者流,原本诗骚,出入战国诸子。
假设问对,《庄》、《列》寓言之遗也;恢廓声势,苏张纵横之体也;排比、谐隐,韩非《储说》之属也。
”•2.赋具有多源性:风骚、散文(纵横家文)•借鉴了楚辞、战国纵横家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扬厉的文风,又汲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还将诗歌的表达方式融入其中,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文体样式。
•3.汉赋的主要文体特点:•结构宏大,铺排夸饰,摹绘事物;•主客问答,劝百讽一,缺乏真情。
•刘勰:“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王钟陵说:如果我们试图用一个词来概括汉人的审美情趣的话,那便是…富丽‟,或曰…靡丽‟,更简洁地说就是一个字—丽《文心雕龙·情采》以“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区别诗人和辞赋家。
二、汉赋的发展脉络•1 骚体赋•汉初以抒情为主,篇幅较短,体制基本类似楚辞的作品称为…骚‟或…辞‟。
代表作家有贾谊、严忌等。
汉朝时流行新型文学体裁汉赋,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汉赋作家。搜集并欣赏汉赋名家的名篇,了解汉赋的基本特点
汉朝时流行一种新型的文学体裁——汉赋,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汉赋作家。
试搜集并欣赏汉赋名家的名篇,了解汉赋的基本特点。
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传统之一,流行于汉朝时期。
以下是几位汉赋名家的代表作品,让我们一起欣赏并了解汉赋的基本特点:1.杨雄《七谏上》:七谏上天状同:“凡精神之所致行,贤者之所以成名,人之本心,安敢忽忽;而诚为表难,安敢怠怠乎?臣杨雄敢顾肆情,在先帝之节下,有所属焉。
然而天遣至灾,社稷至患,而先帝自息于兹,无垂念之色,则臣合神寿欲结舌矣。
……”2.司马相如《子虚赋》:人,亦有命于天。
既命丧乱,或有炎火百灾变化,俄而变多奇;或有雷震飘风大雹,俄而集以处安。
人岂可以窥天一隅而知盖世之变哉!而君不察天之殊行,而谓之疑阴势,怠废重权,陷余于忧患之中,亿几何哉!无宁辱以位为上天之制,置身事抚乎可贱,背至公乎可亲,运将至矣,君不可见。
3.司马迁《仓颉颂》:奏颂圭璋,大年碑列。
渊符星绂,旌组祯神。
著狐白豹,坫鸡丹凤,大成而缺风雨凄凄。
既造至人,上下难之。
言传日遄,开发出屡。
……奏哀清和,时翼负扆。
忿我诉如片二人城。
昔文王配八骏四帝雄,兔举道高,君来万里程。
4.司马贞《七发赋》:丧乱每多奇,任宠忽可欺。
谗邪竞作纪,雄猿斗于梨。
凤皇在寥廓,大光照晦期。
怀哉未尝愤,且孚用共辞。
十年上与下忧哉间之。
汉赋的特点包括:言辞华丽、修辞巧妙、意境丰富、气势雄浑、情感激烈等。
它以富丽堂皇的辞章、华美绮丽的语言,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人生境遇和个人情感的意境。
通过夸饰和修饰,描绘出丰富多样的景物和形象,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态度和情感。
汉赋的语言华美曲折,意象繁多,以此创造出雄奇壮丽、奇特夺人的艺术效果。
这些名篇代表了当时汉朝士人的思想情感,展现了他们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对命运和历史的思考。
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佳作,也是对当时历史背景和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表达。
通过欣赏这些汉赋名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赋的风采和特点,感受汉朝文化的魅力。
“汉赋四大家”都有谁?
“汉赋四大家”都有谁?西汉初期,国家呈现出一派“大一统”的泱泱大国气象,百废待兴,重视文教。
而那个时候的统治者对文学却不甚重视,汉高祖的大臣陆贾因为经常在皇上面前称赞《诗经》和《尚书》,结果就被刘邦给骂了:“你的主公在马上得到天下,为什么要工于诗书?”他们任由学术文化自由发展,而“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汉赋应运应时而生,它可以分为汉大赋、骚体赋和抒情小赋。
而其中最能代表盛世强音的则是汉大赋。
汉大赋,又称散体大赋,除了师承屈原、宋玉之外,还继承了《诗经》中“雅”、“颂”的传统和战国之时纵横游说之风。
汉大赋的创作可上溯至宋玉的《高唐赋》和枚乘的《七发》,其后西汉的司马相如、扬雄和东汉的班固、张衡相继有优秀作品面世并取得很大成就,后人就把他们四个人合称为为“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喜好击剑读书。
年少风流之时,一曲《凤求凰》,使得富家之女卓文君夜晚私奔投他。
最困难的时期,两人相互扶持,卖酒为生。
后来相如富贵,竟想要纳一房小妾,文君泣作《白头吟》以赠之,其中有“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之句,相如看诗后羞愧不已,遂不复娶。
两人终携手以老,可惜相如六十二岁时因消渴症(即指糖尿病)而逝去。
但这一段故事,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流传不息的爱情佳话。
司马相如本人则是汉大赋首屈一指的代表作家,二十多岁游梁之时即作《子虚赋》,传至武帝眼前,引得他惊叹:“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宦官杨得意回答是他的老乡司马相如所作,于是相如被召至朝廷,“请为天子游猎之赋”,续《子虚赋》而作《上林赋》,借“子虚”、“乌有”、“亡是公”之口,铺陈盛世壮景,最后“劝百讽一”,归之于节俭。
相如赋的艺术价值很高,相传汉武帝的废后陈阿娇曾备千金只为求相如一赋,这也是《长门赋》的由来。
扬雄(公元前53-18),字子云,和司马相如一样也是蜀郡成都人。
西汉时期的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
东汉时期辞赋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东汉时期辞赋大家及其代表作品东汉时期辞赋大家及其代表作品东汉(公元25年-220年),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由光武帝刘秀建立。
二十四史中的断代史—《后汉书》,即记载了上起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东汉一朝共196年历史。
东汉一朝中发生了许多影响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如在东汉大军的打击下匈奴人西迁进入欧洲、造纸术的发明和以“永平求法”为代表的佛教东来,均为深远的影响了中国甚至是世界的大事。
东汉辞赋并上先前的西汉辞赋合称为称汉赋。
西汉追求散体大赋,而东汉文坛上则出现了一批感情激切的抒情小赋。
这是因为世风的变化,不仅导致赋的创作在题材选择和宗旨的设定方面出现新的取向,在赋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方面也与以前有了较大的差异。
昔日以铺张扬厉、汪洋恣肆为主调的风格和豪放昂扬的气势,已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风格所扬弃;散句单行的语言,演变为骈俪对偶的句式。
赋的风貌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以赋抒情,这是汉代作家对屈原艺术创作的直接继承,自汉代初叶,就不断地有作家将其愤懑、感伤诉诸赋中。
只是在西汉时,以司马相如、扬雄为代表的铺陈之作成为赋的正宗,而抒情赋则如涓涓细流,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扬雄的《逐贫赋》等,前启后继,不绝如缕。
东汉时期,由于政治文化以及其他方面条件的变化,士人处于外戚、宦官争权夺势的夹缝中,志向、才能不得施展,愤懑郁结,便纷纷以赋宣泄其胸中不平。
于是,这涓涓细流逐渐汹涌奔腾起来,蔚为大观。
东汉时期辞赋代表作家分别是:班彪、班固、班昭、张衡、王延寿、冯衍、赵壹、蔡邕、祢衡,等等。
⑴ 班彪(公元3—54年),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叔皮。
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汉书》作者班固的父亲。
家世儒学,造诣颇深。
《后汉书》载其“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
今存《北征赋》、《览海赋》、《冀州赋》等,《文选》、《艺文类聚》有收录。
其中《北征赋》为其代表作,采用楚辞的形式,重在抒情,与铺张扬厉的西汉大赋风格迥异,开了东汉末年抒情小赋的先声。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导读: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风格,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
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则以司马相如诸赋为蓝本,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
班固代表作《两都赋》,盛夸东汉之声威。
张衡所著《二京赋》比之《两都赋》篇幅更长、结构更宏伟,被誉为“长篇之极轨”。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前118年),西汉大辞赋家。
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本名司马长卿,因崇敬战国蔺相如,改名相如。
少好读书、击剑,曾为景帝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辞官,游于梁会王门下。
后回蜀,期间与才女卓文君私奔,留下千古美谈。
汉武帝后来看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大为赞赏,召其入宫,司马相如由此成为宫廷辞赋家。
晚年任文园令,后免官居茂陵,元狩五年前后病卒。
汉代,赋这种文体大盛,涌现出了一批善于写赋的作家,而司马相如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除《子虚赋》外,司马相如还作有《上林赋》、《美人赋》、《长门赋》等。
其中,《子虚赋》、《上林赋》内容相连,以子虚和乌有先生争相夸耀本国的故事为基本构架,极尽铺叙、夸张、想象、排比之能事,气势恢弘,典故堆砌,文字华彩,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散体大赋特点,奠定了散体大赋的体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长门赋》为代表的骚体赋对我国宫怨文学有不小的影响。
因其文学影响,司马相如被认为是与司马迁齐名的重要作家。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言:“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二十九篇,其它古籍还引用了相如两篇赋的.一些文句和篇名。
其赋作多佚,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和《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作者仍有争论。
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扬雄扬雄(前53—公元18),汉赋代表作家,与司马相如并称“扬马”。
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郫县)人。
适值王莽篡汉,被迫投阁,曾自杀未遂,后抑郁而死。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简介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简介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27年),字长卿,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人。
西汉大辞赋家。
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
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
他与卓文君的私奔也广为流传。
司马相如少年时喜爱读书与剑术,崇敬战国蔺相如,遂改名相如。
汉景帝时,武骑常侍。
景帝不好辞赋,梁孝王刘武来朝,司马相如才得以结交邹阳、枚乘、庄忌等辞赋家。
后来他因病退职,前往梁地与这些作家相交数年,期间作《子虚赋》。
梁孝王卒,他回到故里,投靠临邛令。
这段期间发生了“琴挑文君”的故事。
在司马相如到了当地后,县太守每日必访,而司马相如起初还和县太守向见,但几日之后不管县太守怎样提议向见,他却始终不许。
这样的'奇闻’在小小的县城迅速的传开了,县城内有两位靠炼铁致富的富豪,其中有全国首富卓王孙。
两富豪在家里大摆宴席聘请司马相如,但是司马相如拒绝。
两位富豪感到面子上过不去,这时,县太守主动提出去邀请司马相如,而司马相如则很勉强的来了。
司马相如到了宴席上,风采自然夺目。
司马相如本人有口吃,但琴弹得非常好,县太守主动给司马相如递上一把琴要其弹奏一曲,这曲《凤求凰》更成令宾客大为赞叹,卓王孙之女卓文君也躲在后面偷听。
卓文君早就对司马相如有所耳闻,而这次宾宴更是使其对司马相如心动。
另一方面,司马相如在宴席结束后,他马上花重金收买了卓文君的贴身丫鬟,让她转达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爱慕。
卓文君马上奔赴到司马相如所住的驿站,司马相如见卓文君到来也立即带着她连夜回到百里之外的老家成都。
卓王孙大怒,不分一钱,相如夫妇以卖酒为生。
后卓王孙转变,司马相如才得以和卓文君返回成都,成为富人。
后《子虚赋》被汉武帝读到,非常惊叹,犬监官杨得意刚好是相如的同乡,于是报出了相如的名号,皇上召相如问之。
相如作《上林赋》。
《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汉赋的顶峰作品,其铺陈的描写达到了极致,显示出高度的修辞技巧,但是这也正是缺点所在,使得文章呆板凝重。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都有哪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一:司马相如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文誉其名。
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风格,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
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则以司马相如诸赋为底本,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
班固代表作《两都赋》,盛夸东汉之声威。
张衡所著《二京赋》比之《两都赋》篇幅更长、结构更宏伟,被誉为“长篇之极轨”。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前118年),西汉大辞赋家。
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本名司马长卿,因崇敬战国蔺相如,改名相如。
少好读书、击剑,曾为景帝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辞官,游于梁会王门下。
后回蜀,期间与才女卓文君私奔,留下千古美谈。
汉武帝后来看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大为赞颂,召其入宫,司马相如由此成为宫廷辞赋家。
晚年任文园令,后免官居茂陵,元狩五年前后病卒。
汉代,赋这种文体大盛,涌现出了一批善于写赋的作家,而司马相如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除《子虚赋》外,司马相如还作有《上林赋》、《美人赋》、《长门赋》等。
其中,《子虚赋》、《上林赋》内容相连,以子虚和乌有先生争相夸耀本国的故事为基本构架,极尽铺叙、夸张、想象、排比之能事,气魄恢弘,典故堆砌,文字华彩,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散体大赋特性,奠定了散体大赋的体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领首要地位。
以《长门赋》为代表的骚体赋对我国宫怨文学有不小的影响。
因其文学影响,司马相如被觉得是与司马迁齐名的首要作家。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言:“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二十九篇,其它古籍还引用了相如两篇赋的一些文句和篇名。
其赋作多佚,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和《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作者仍有争辩。
汉赋四大家简介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一、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成都人,西汉辞赋家。
被誉为“汉赋第一大家”“赋圣”“辞宗”。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述“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为求爱卓文君所赋《凤求凰》流芳百世。
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美人赋》。
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六篇,另有《梨赋》、《鱼赋》、《梓山赋》三篇仅存篇名。
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
二、扬雄扬雄,郫县人,汉辞赋家、思想家,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代表作:《河东赋》、《羽猎赋》、《甘泉赋》、《长杨赋》、《蜀都赋》。
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
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并强调如实地认识自然现象的必要,并认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驳斥了神仙方术的迷信。
三、班固班固,陕西宝鸡人。
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作为史学家,修撰《汉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新体例,是“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作为经学理论家,编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代表作:《汉书》《两都赋》《白虎通义》《典引》《应讥》。
四、张衡张衡,河南南阳人。
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誉为“木圣”(科圣)。
代表作:《二京赋》《归田赋》《思玄赋》《七辩》《应间》《南都赋》等。
中国诗歌流派(二)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中国诗歌流派(二)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汉赋四大家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赋的最高成就者,代表着汉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司马相如《长门赋》: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
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
而相如为文以悟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
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悫之欢心。
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
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
廓独潜而专精兮,天漂漂而疾风。
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
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
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
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
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訚。
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
翡翠协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
心凭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
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
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
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
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
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
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
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参差以槺梁。
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
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
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玳瑁之文章。
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
白鹤嗷以哀号兮,孤雌跱于枯肠。
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
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眇而复扬。
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
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
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
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諐殃。
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
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茞香。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中国古代的汉赋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在这一文学类型中,有许多杰出的作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汉赋四大家”,他们就是陶渊明、苏轼、李白、王安石。
四位作家的汉赋代表作,受到了古今中外文学界的普遍赞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
陶渊明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他的汉赋代表作是《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一篇节奏优美,文笔流畅、描写优美的汉赋诗文,最初发表于北朝民歌《乐府诗集》中。
文章描写了一群仙鹤能飞千里的仙人们在桃花源里的神奇生活,让人们感受到一种隐遁的清净,也启迪了后世的文学家们对汉赋的创作。
苏轼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他的汉赋代表作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西湖游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西湖游月》是一首描写日月游览的叙事诗,灿烂浪漫而又充满睿智,是宋代月夜活动行为最为完美的抒情诗,也是苏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苏轼用简洁的文字,把湖光月影、船唱曲调巧妙地描绘出来,激发了读者的感情,使人们彷佛置身于仙境般的美景之中。
李白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他的汉赋代表作是《将进酒》。
《将进酒》是一首流传至今,被誉为象征饮酒文化的古典诗词,也是李白最著名的一首作品。
诗中用绚丽的景象,融入了流行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坦然面对“长夜难明”的勇气,给人们以智慧的礼物,温暖的慰藉,赞美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王安石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他的汉赋代表作是《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是一篇宣扬改革的诗文,表达了王安石对朝政的不满和他的改革理念。
它以“当垂丹青”为比喻,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改革愿望,这首汉赋充满了改革精神,也激发了后世改革的热情。
可见,汉赋四大家的汉赋代表作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文学价值,对于推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陶渊明以其独特的乡土情怀表达了仙逝的凄美;苏轼以淡雅的叙事抒发了他的浪漫;李白以激昂的语言抒发了勇气与愤懑;王安石以激情的诗句镌刻了他的改革理念。
汉赋四大家不仅展现出古代文人的才华,也为中国文学史谱写了一曲赞歌。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1、司马相如,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等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侨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
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颜色。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
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
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2、杨雄,代表作品:《太玄》《法言》《方言》《训纂篇》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汉族。
西汉官吏、学者。
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
扬雄少年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
年四十余,始游京师长安,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
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
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
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闻名的辞赋家。
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
在刘禹锡闻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为扬雄。
3、班固,代表作品:《汉书》《白虎通义》《两都赋》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闻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闻名学者。
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头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学校基本修成。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闻名的《封燕然山铭》。
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_写作技巧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文誉其名。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风格,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
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则以司马相如诸赋为蓝本,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
班固代表作《两都赋》,盛夸东汉之声威。
张衡所著《二京赋》比之《两都赋》篇幅更长、结构更宏伟,被誉为“长篇之极轨”。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前118年),西汉大辞赋家。
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本名司马长卿,因崇敬战国蔺相如,改名相如。
少好读书、击剑,曾为景帝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辞官,游于梁会王门下。
后回蜀,期间与才女卓文君私奔,留下千古美谈。
汉武帝后来看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大为赞赏,召其入宫,司马相如由此成为宫廷辞赋家。
晚年任文园令,后免官居茂陵,元狩五年前后病卒。
汉代,赋这种文体大盛,涌现出了一批善于写赋的作家,而司马相如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除《子虚赋》外,司马相如还作有《上林赋》、《美人赋》、《长门赋》等。
其中,《子虚赋》、《上林赋》内容相连,以子虚和乌有先生争相夸耀本国的故事为基本构架,极尽铺叙、夸张、想象、排比之能事,气势恢弘,典故堆砌,文字华彩,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散体大赋特点,奠定了散体大赋的体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长门赋》为代表的骚体赋对我国宫怨文学有不小的影响。
因其文学影响,司马相如被认为是与司马迁齐名的重要作家。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言:“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二十九篇,其它古籍还引用了相如两篇赋的一些文句和篇名。
其赋作多佚,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和《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作者仍有争论。
西汉辞赋家——精选推荐
西汉辞赋家西汉辞赋家下面是有关几位西汉辞赋家的简介:(1)贾谊贾谊(前200-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
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
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政论散文:《论治安策》、鲁南辞赋《过秦论》、《论积贮疏》。
辞赋:《吊屈原赋》、《鵩鸟赋》、《惜誓》、《旱云赋》、《虚赋》。
尤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2)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
西汉大辞赋家。
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
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
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中华辞赋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copyrighthttp:/// 司马相如原名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
据考证,司马相如出生于巴郡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另一说据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为蜀郡(今四川成都)陶渊明辞赋(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蓬州人也)。
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二十多岁时以訾(钱财)为郎,做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但这些并非其所好,因而有不遇知音之叹。
景帝不好辞赋,待梁孝王刘武来朝时,司马相如才得以结交邹阳、枚乘、庄忌等辞赋家。
后来他因病退职,前往梁地与这些志趣相投的文士共事,就在此时他为梁王写了那篇著名的《子虚赋》,并因此被武帝赏识。
十大汉赋名篇
十大汉赋名篇1.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赋文,被誉为汉赋名篇之一。
这篇赋以滕王阁为背景,描绘了滕王阁壮丽的景色和滕王的英勇豪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抱负和追求。
王勃巧妙地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整篇赋文充满了浓厚的意境和感染力。
2. 《祭侄文稿》《祭侄文稿》是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抒发家族情感的汉赋。
这篇赋文以祭祀仪式为线索,描绘了作者对已故侄儿深深的思念和对他的追忆之情。
文中情感真挚,催人泪下,展现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细腻和纯真。
3. 《东京梦华录》《东京梦华录》是晚唐文学家冯道创作的一篇汉赋。
这篇赋文以描绘东京城的繁华景象为主题,通过对城市建筑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唐朝东京城的富饶和繁荣。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形象描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受。
4. 《幽州倡酬寄京华故吏》《幽州倡酬寄京华故吏》是唐代文学家杨巨源所作的一篇汉赋。
这篇赋文以幽州为背景,通过对边疆壮丽景色和幽州风土人情的描绘,赞美了幽州故吏的忠诚和奉献。
文章内容深入浅出,语言优美,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启迪。
5. 《秋胡行》《秋胡行》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一篇汉赋。
这篇赋文以秋天胡人迁徙的景象为线索,描绘了大漠黄河之间的广阔风光和胡人的悲壮命运。
王之涣以独特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手法,让读者在感受到草原的雄壮之美的同时,也对胡人的命运感到深深地同情。
6.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一篇汉赋。
这篇赋文以岳阳楼为主题,通过对楼台的描绘和楼上观景的述说,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关切之情。
范仲淹通过描绘楼前的洞庭湖和楼上的历史景象,展示了岳阳楼的壮丽和灵动。
文中儿女情长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更使这篇赋文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7. 《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的一篇汉赋。
这篇赋文以阳关为背景,描绘了边塞的严峻和边军将士的英勇抗敌形象。
杨慎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和对比手法,使整篇赋文笔触流畅,情节跌宕起伏,情感饱满,让读者感受到边塞的危机和抗敌的豪情。
汉赋四大家都是谁?他们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汉赋四大家都是谁?他们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说起“汉赋四大家”,先说下“汉赋”的兴起与结构载体,在西汉初期,汉高祖初年,逐渐的有了新的文体结构方式,在继承《楚词》的传统下,延续了形式短小,抒情性比较强的特点,是骚体赋阶段,也是汉赋的形成初期,经过不断的发展,在西汉中期,汉赋达到鼎盛时期。
汉赋四大家,也是在后期的历史文化影响深远所被人认知和崇拜的人物,四大家通常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还有张衡四人。
在当时也是奇人,对当时以至于后期的影响广泛。
一、司马相如其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六篇代表作。
以上为现存的六篇,其中《长门赋》还是比较有名气的。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是让人羡慕。
人物简介: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8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辞赋家。
被誉为“汉赋第一大家”。
二、扬雄其代表作:《河东赋》、《羽猎赋》、《甘泉赋》、《长杨赋》。
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
在《太玄》一书中,扬雄提出了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并强调如实地认识自然现象的必要,并认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驳斥了神仙方术的迷信。
这是不是最早的反迷信的人物啊!人物简介:(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一作杨雄。
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
字子云。
蜀郡成都人。
以文章名世。
三、班固其代表作:有《两都赋》闻名天下。
著有《班兰台集》。
完成了《汉书》,不仅为后世同类史书奠定了规模,而且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中的独特地位。
人物简介:(32年-92年):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是东汉名儒和著名学者。
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字孟坚。
不死守章句,只求通晓大义。
四、张衡其代表作: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
还有《思玄赋》和《归田赋》。
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还有其他的就不用再详细介绍了吧,这么有名气,开创了预测地震的先例!人物简介:(78年-139年):东汉科学家、文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美富丽的汉赋及其代表作家绪论•汉代社会相对稳定,国家统一,国力增强,文艺繁荣。
汉代君臣多为楚地人,其创作喜用“楚辞”的体式,并逐渐创造了“一代文学”——汉赋。
•汉赋形成的社会原因:•西汉盛世国家空前统一富强,为赋家提供了宣扬大汉声威的主题。
•京都的宫殿建筑富丽宏大,统治集团声色犬马的奢侈生活,成为赋家铺写的对象。
•统治者大量招致文士写作辞赋,歌颂大一统的繁荣气象,上倡下趋,遂成风气。
一、赋体溯源及其基本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于是荀况《礼》、《知》,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
六义附庸,蔚成大国。
遂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成文。
•赋的形成发展:•鼻祖:战国荀况和宋玉。
盛行于汉代。
•六朝时称为“俳赋”,“骈赋”;唐宋时称为“律赋”,中唐之后,在古文运动影响下逐渐散文化,又称“文赋”。
赋源于“不歌而诵”的赋诗传统。
《汉书.艺文志》:“传曰:…不歌而颂谓之赋。
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章学诚《校仇通义》:“古之赋家者流,原本诗骚,出入战国诸子。
假设问对,《庄》、《列》寓言之遗也;恢廓声势,苏张纵横之体也;排比、谐隐,韩非《储说》之属也。
”•2.赋具有多源性:风骚、散文(纵横家文)•借鉴了楚辞、战国纵横家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扬厉的文风,又汲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还将诗歌的表达方式融入其中,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文体样式。
•3.汉赋的主要文体特点:•结构宏大,铺排夸饰,摹绘事物;•主客问答,劝百讽一,缺乏真情。
•刘勰:“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王钟陵说:如果我们试图用一个词来概括汉人的审美情趣的话,那便是…富丽‟,或曰…靡丽‟,更简洁地说就是一个字—丽《文心雕龙·情采》以“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区别诗人和辞赋家。
二、汉赋的发展脉络•1 骚体赋•汉初以抒情为主,篇幅较短,体制基本类似楚辞的作品称为…骚‟或…辞‟。
代表作家有贾谊、严忌等。
•2 散体大赋•西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出现了散体大赋,其特点是:以状物叙事为主,篇幅加长,规模宏大,铺排描绘,不用…兮‟字,散文意味浓厚。
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
•3 抒情小赋•东汉中叶之后出现了一种句法类似大赋但篇幅较短,描绘成分减少而抒情成分大增的赋作,其思想性增强,代表汉赋发展的新趋势。
张衡、赵壹、祢衡为代表作家。
汉赋四大家西汉的司马相如、扬雄和东汉的班固、张衡。
司:《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扬雄:《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思玄赋》《归田赋》汉赋流变的原因•“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汉赋的发展流变与汉代社会政治密切相关。
汉初统治较为宽松,思想活跃,主要信奉黄老,文人抒发己见;•西汉中期为汉帝国的强盛期,武帝大力提倡,文人侍臣“润色鸿业”,歌功颂德,委婉劝谏;•东汉中叶以后,宦官外戚专权,社会混乱,民生凋敝,文人开始觉醒,抨击时弊,托物言志。
三、对汉赋的评价(一)古人一般对汉赋持批判态度这一方面体现了“正统”文学强调思想性而忽视审美特性的局限;另一方面,大赋在思想、艺术上确有局限,表现在:过于铺排夸张,缺乏讽谏扬雄《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汉书·扬雄传》:•雄以为赋者,将以风也,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闳侈钜衍,竞于使人不能加也,既乃归之于正,然览者已过矣。
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
由是言之,赋劝而不止,明矣。
•刘勰主张赋应有教义,反对单纯追求华丽,以致“膏腴害骨”、“莫益劝戒”。
但不反对赋讲究文采。
(二)“讽谏说”的由来及与铺排的矛盾•汉代人一开始就把赋和讽谏相连,这是一种依经立义的解说方式,受到《诗》“美刺”论的影响。
•《司马相如传》“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雅何异”•汉赋也有讽谏,如《上林赋》结尾大段的叙述。
这样的讽谏能否奏效?•体现了文人创作时的复杂心态,也与其时而依附时而独立的两难处境有关。
在帝王眼里,赋“愉悦耳目”,满足感官需求。
赋作者地位类同俳优,但文士却设法将赋与讽谏相连,以提高其政治地位。
《汉书·艺文志》“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
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讽谏之义。
”儒学独尊导致文人汉赋创作和认识的矛盾(三)今人对汉赋的客观评价•1、从文学角度看,赋属于再现型文学,它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显示了文学在抒情言志之外的另一种风范,极大地调动了汉语描绘事物的功能。
•虽铺张夸饰,堆垛词藻,以至好用生僻字词,但在丰富词汇、锻炼语句、描写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建安以后诗文从汉赋得到不少启发。
•2 汉赋也有一定的思想性•维护统一,对广阔国土,宫苑建筑的华美、都市的繁荣,及汉帝国文治武功颂扬;•接触到民生疾苦,间接表达对统治者的批判,劝谕之词反映了作者反对帝王华奢淫靡的思想,尽管收效甚微,但不应抹杀。
3 从文学发展史看,汉赋的繁兴对文学观念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韵文从诗骚始,经西汉辞赋的发展,到东汉初步把文学与学术分开。
《汉志》专设《诗赋略》,在儒学外出现了“文章”的概念。
魏晋曹丕有“诗赋欲丽”,陆机有“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等对文学基本特征的认识,文学观念日益明晰化。
总之,汉赋产生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其恢宏气势正是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积极乐观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
汉赋表现了汉代人对自己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肯定,也表现了对客观世界的热爱。
四、汉赋的叙述模式•以《七发》为例,三部分——说服的缘起、过程和效果,多用铺叙夸张等修辞,结尾用说服性话语。
•(审美)——-———(功利)••↓修辞——————表达↓•叙述者——————他者•↑↑•(游戏)——(讽谏)•上下为对应关系,左右为对立关系。
A 骚体赋的代表——贾谊•贾谊生平:(前200——前168)•洛阳才子。
西汉政治家、文学家。
18岁以能诵诗书、善属文称于郡中。
20岁文帝召为博士。
后贬为长沙王太傅,征为梁怀王太傅,怀王坠马死,谊抑郁而死,年仅33岁。
•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辞赋:《吊屈原赋》《鵩鸟赋》•《文心雕龙·体性》“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吊屈原赋》并序:谊为长沙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自喻。
其辞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造托江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
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贾谊引屈原为同调,感叹其生不逢时,对其投江表示不理解。
司马迁独具慧眼,看到两位历史人物精神实质的一致——怀才不遇,对屈、贾寄予深切的同情,为两人合传。
后世并称“屈贾”。
•貌甚闲暇•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鵩鸟赋》:寓志遣怀之作《汉书·贾谊传》载:“谊为长沙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止于坐隅。
鵩似鸮,不祥鸟也。
谊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
”•假设与鵩鸟对话,采用主客问答式,抒写怀才不遇之愤懑,流露齐生死、等祸福的消极思想,是最终从苦闷中解脱的自白•两个基素:天命和无常《鵩鸟赋》的写作特点•1 人鸟问答,构思奇特•2 语言简练,化用老庄思想,颇具哲理•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
•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
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
•德人无累,知命不忧。
细故蒂芥(鸟入室)兮,何足以疑。
《庄子·天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3 善把抽象情感具体化•以史实和自然现象为证说明“天命不可知,巧用比喻说明人应委运任化,逍遥自适。
•如“水激则旱(悍,水流迅猛)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勾践霸世。
斯(李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写得越欢娱,越衬出现实的凄凉;写得越洒脱,越衬出无力割舍的迷茫;写得越圆满,越衬出那颗颠沛潦倒的心,早已支离破碎。
人称冠绝洛阳的贾生,就这样在自怨自艾中驾鹤西去。
•人对于这个世界是无力把握的,无力留住什么,无论是功名还是美女钱财。
古人面对死亡,在智慧里找到归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达恬淡,平静洒脱。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雪上偶尔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王观《红芍药》(宋仁宗进士,翰林学士)•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
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
那二十五载中,宁无些个烦恼?•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遇酒追明笑傲,任玉山摧倒。
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
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蒋捷(竹山):《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南宋晚期词人。
宋亡后隐居竹山•跨越时空的生命体验,一阕词里见人生以“听雨”融合几十年时空。
撷取少年、壮年、暮年三部曲:少年追欢逐笑;壮年多事飘泊;老年寂寞孤独。
一生悲欢尽现听雨中•¡°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团扇上的《七发》B 枚乘——汉大赋的奠基者•枚乘生平:(?——前140)•字叔,淮阴人,西汉著名辞赋家。
•初为吴王刘濞郎中(帝王侍从官,管理车、骑、门户,内充侍卫,外从作战),吴王有叛心,枚乘上书劝谏不听。
后投奔梁孝王刘武。
吴王参预六国谋反,又上书劝阻,吴王拒劝兵败身死。
枚乘因此知名。
•“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拜为都尉,称病离职,仍为梁王侍从。
梁王死,回故里。
武帝慕其名,派“安车蒲轮” 接他入京,因年老死于途中。
赋3篇:《七发》《柳赋》《菟园赋》•《七发》题义:《文选》李善注:“说七事以启发太子也”《文心雕龙·杂文》:“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内容具有讽谕性。
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