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化学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绪言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性质以及制法的一门自然科学。
二.物质的变化⒈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⒉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⑴镁(Mg)+ 氧气(O2)[点燃] →氧化镁(MgO)银白色金属无色无味气体白色粉末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粉末。
⑵高锰酸钾(KMnO4)[加热]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紫黑色固体褐色固体黑色固体无色无味气体现象:带火星的香棒伸入试管口,复燃。
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联系:化学变化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有化学变化。
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三.物质的性质⒈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⒉化学性质:物质必须通过化学性质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稳定性、不稳定性、助燃性、可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分解性四.我国的化学发展史⒈商代就会制青铜器。
⒉春秋晚期会炼生铁,战国晚期会炼钢。
⒊古代的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工艺是世界闻名的。
⒋近代我国著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⒌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等构成生命的物质。
第一章:纯净物和混合物1.1组成物质的微粒一.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
⒈分子⑴定义: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⑵特点:① 很小② 不停的运动③ 分子和分子之间有间隙⑶氧化汞(HgO)[加热]→汞(Hg)+ 氧气(O2)桔红色固体银白色液体无色无味气体现象:加热氧化汞,试管内壁有银白色的液体生成,带火星的香棒伸入导管口,复燃。
氧化汞分子→ 汞原子 + 氧原子氧原子 + 氧原子→ 氧分子⒉原子⑴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⑵特点:① 很小② 不停的运动③ 分子和分子之间有间隙1.2纯净物和混合物一.纯净物和混合物⒈纯净物和混合物⑴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浙教版科学-化学必背知识点
1、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氢(H )、氦(He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
2、元素化合价顺口溜: 必背初中化合价顺口溜1、口诀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K +、Na +、Ag +、H +,Ca +2、Mg +2、Ba +2、Zn +2 铁正二三铜一二,三铝四硅二四碳;Fe 2+、Fe 3+,Al 3+、Si 4+、C 2+、C 4+氟氯溴碘负一价,单质零价永不变。
F -、Cl -、Br -、I -2、口诀二钾钠银氢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
钙镁钡锌正二价,铝正三(来)氧负二。
亚铁正二铁正三,亚铜正一铜正二。
氢氧硝酸负一价,碳酸硫酸负二价。
铵根却是正一价,勿忘单质是零价。
初中常见根价口诀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
-3NO 、OH -、-23CO 、-24SO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3HCO 、4NH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
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3、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氧气:① 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② 2KClO 3 2KCl +3O 2↑ 加热分解氯酸钾③ H 2O 2=======H 2O↑+O 2↑ 分解过氧化氢(2)二氧化碳融入水CO 2 +H 2O = H 2CO 3碳酸受热易分解:H 2CO 3= CO 2↑ +H 2O(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CaCO 3 ====== CaO + CO 2↑(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5)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 2+Ca(OH)2= CaCO 3 ↓+H 2O MnO 2 MnO 2。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部分熟记内容学习资料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部分熟记内容初中科学化学部分熟记内容一、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生石灰—— 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石灰石、大理石—— CaCO3食盐——NaCl 火碱、烧碱、苛性钠—— NaOH 纯碱、苏打——Na2CO3小苏打—— NaHCO3铁锈、赤铁矿——Fe2O3磁铁矿—— Fe3O4金刚石、石墨—— C 干冰——CO2水银——汞天然气(甲烷)—CH4酒精(乙醇)—— C2H5OH 醋酸(乙酸)——CH3COOH二、物质的检验和鉴别:1、检验稀盐酸(或Cl-)——滴入少量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如AgNO3+KCl=AgCl↓+KNO32、检验稀硫酸(或SO42-)——滴入少量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滴加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样品含有 SO42-(Ba(NO3)2+H2SO4=BaSO4↓+2HNO3)\3、检验CO32-——滴入几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K2CO3+2HCl=2KCl+ CO2↑+H2O4、检验NH4+——滴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产生。
5、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6、鉴别Ca(OH)2和NaOH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CO2气体(或各滴入几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Ca (OH)2,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
7、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者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
8、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9、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红色的固体——Cu、Fe2O3、P(红磷)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白色的固体——KClO3、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 等暗紫色的固体——KMnO4黄色的固体—— S蓝色的固体——CuSO4•5H2O蓝色絮状沉淀——Cu(OH)2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蓝色的溶液—— 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溶液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等含Fe2+溶液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3、Fe(NO)3等含Fe3+溶液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浙教版科学化学知识点汇总-21页word资料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一、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状态的变化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
固体熔化、液体汽化、固体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
1、熔化和凝固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三态的相互转化熔化一凝固图象的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实验经过的时间。
下图甲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其中AB段表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BC段表示晶体熔化阶段,此阶段要吸热,但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熔点;CD段表示液态升温阶段。
下图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图中没有相对水平的一段(即温度不变的部分),随着加热的进行其温度不断上升,直至全部变为液态。
用图形记录物理变化的过程是科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作出图象,找出图象的变化规律,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观察能力的深化。
凝固是熔化过程的逆过程,在熔化图象的基础上推理,画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熔化一凝固的图象2、汽化和液化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
两者有以下四点区别:(1)蒸发是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当温度达到沸点才进行;(3)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沸腾与液面气压高低相关;(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吸热,具有致冷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
在水沸腾实验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研究水沸腾时的温度。
每组一个小烧杯,内装大约100克的温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把温度计从塑料盖子中央的孔内穿进,盖上烧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人水中。
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水沸腾后,继续记录温度,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
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新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完整)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3、含义以2H2+O2 ===点燃====== 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化学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小结:1、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2、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等:红色:红P、Cu、Fe2O3红褐色:Fe(OH)3浅绿色:Fe2+盐的溶液黄色:S、Fe3+盐的溶液绿色:Cu2(OH)2CO3紫黑色:KMnO4晶体蓝色:Cu(OH)2、CuCO3、CuSO4•5H2O、Cu2+盐的溶液紫红色:KMnO4溶液黑色:C、Fe粉、CuO、MnO2、Fe3O4白色:BaSO4、AgCl、MgO、P2O5、CaO、NaOH、Ca(OH)2、CaCO3、KClO3、KCl、NaCl、BaCO3、CuSO4、Na2CO3等无色气体:空气、O2、H2、CO2、CO、CH4、N2、SO2刺激性气味气体:SO2、HCl、HNO3等无色透明:金刚石、干冰以及大部分酸、碱、盐的溶液和酒精、乙酸的溶液四、熟记一些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对应的化学式Hg汞(水银)CO2二氧化碳(干冰)CO一氧化碳(煤气)CH4甲烷(沼气天然气)CaO 氧化钙(生石灰)Ca(OH)2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CaCO3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NaCl 氯化钠(食盐)KMnO4高锰酸钾(灰锰氧)C2H5OH乙醇(酒精)CH3COOH乙酸(醋酸)NaOH 氢氧化钠(烧碱、苛性钠)Na2CO3碳酸钠(纯碱、苏打)NaHCO3碳酸氢钠(小苏打)HCl 氢氯酸(盐酸)CuSO4•5H2O五水硫酸铜(胆矾、蓝矾)(NH4)2SO4硫酸铵(硫铵)NH4HCO3碳酸氢铵(碳铵)Cu2(OH)2CO3碱式碳酸铜(铜绿)NH4NO3硝酸铵(硝铵)K2CO3碳酸钾(草木灰主要成分)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 (OH )2 + CO 2 === CaCO 3↓ + H 2O (复分解反应)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浙教版科学化学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科学化学知识点汇总咱先来说说化学这门神奇的学问,在浙教版科学里,那可是藏着不少有趣的知识点呢!从最基础的开始,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可得搞清楚。
就像有一次我在家做实验,把白糖放在锅里加热,一开始只是白糖慢慢融化,这就是物理变化,形态变了但本质还是白糖。
可接着加热下去,白糖就变黑了,还散发出一股焦味,这可就是化学变化啦,生成了新的物质。
再来说说元素,元素周期表那可是化学的“密码本”。
像氢元素、氧元素,这些都是构成万物的基础。
就好比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想象一下,我们每天喝的水,里面藏着这么多小秘密。
化学反应也是个重点。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一个比一个有趣。
比如说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铁把硫酸铜里的铜给置换出来,溶液颜色从蓝色变成浅绿色,那场面可神奇了!还有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这可都是和化学交流的“语言”。
就像 H₂O 代表水,2H₂+ O₂= 2H₂O 这个方程式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说到酸碱盐,那也是大有学问。
酸有盐酸、硫酸,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盐的种类更是繁多。
有一回在实验室里,我不小心把盐酸滴到手上,那刺痛感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盐酸的腐蚀性。
化学实验操作更是关键。
比如过滤,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少一个步骤都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化学计算也不能马虎。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要找准比例关系。
就像做蛋糕要按配方来,化学计算也要按“配方”准确算出结果。
物质的性质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像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这个顺序决定了金属之间置换反应能不能发生。
化学肥料也得了解,氮磷钾,各有各的作用。
就像我们人要吃不同的食物来补充营养,植物也需要不同的肥料来茁壮成长。
总之,浙教版科学里的化学知识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等着我们一点点去挖掘,去探索。
只要我们用心,就能发现其中无尽的乐趣和奥秘!。
浙教九年级科学化学知识点
浙教九年级科学化学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探索物质变化和物质组成的学科。
在浙江省九年级科学教学大纲中,化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内容。
从基本原理到实验应用,九年级的化学知识点涉及到了多个方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了解原子结构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性质至关重要。
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原子的组成、电子云模型、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概念。
此外,还会认识到原子量、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等基本概念。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整理元素的成果,它的建立基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规律。
九年级的化学课程将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区域的特点和意义。
2. 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命名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是构成化合物的基础。
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通过了解不同化学键的性质和形成机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物质的性质。
化合物的命名是化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会学习到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二元离子化合物、偏离子化合物和酸、氧化物的命名规则。
掌握这些规则,有助于我们准确命名和理解化合物的组成和特性。
3.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是反应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程度,它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反应速率的表达方式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同时,还会学习到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有助于我们预测和控制化学反应的进程。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反应条件下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变化,从而揭示反应机理和反应规律。
4. 酸碱中和反应和溶液的pH值酸碱中和反应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
在九年级化学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程式。
此外,还会学习到如何测量溶液的酸碱性,即pH值的计算方法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浙教版科学化学基本知识点
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归纳本文介绍了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的基础知识,包括酸、碱、盐的组成,复分解反应、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中和反应等概念。
同时,提供了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以及反应方程式,帮助读者记忆。
文章还列举了几个实验反应方程式,涉及锌、铁、铁锈、氧化铜等物质的反应,帮助读者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是一门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学科,本文通过提供口诀和反应方程式的方式帮助读者记忆。
同时,文章也提到了一些实验反应,帮助读者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提到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时,一定要慢慢注入水中,切勿倒入浓硫酸中。
BaSO42NaCl有白色沉淀产生在化学中,碱有许多性质。
首先,碱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其次,碱和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碱和酸反应也会产生盐和水。
此外,碱和某些盐反应会产生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
还有一些反应也很重要。
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会产生碳酸钠和水。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会产生亚硫酸钠和水。
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反应会产生硫酸钠和水。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碳酸钙和水。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会产生硫酸钠和水。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氯化钠和水。
生石灰和水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钙。
盐也有很多性质。
盐和某些金属反应会产生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
盐和某些酸反应会产生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
盐和某些碱反应会产生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
盐和某些盐反应会产生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盐。
同样,一些反应也很重要。
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会产生硫酸亚铁和铜。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也会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氯化银和硝酸。
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会产生硫酸钡和氯化氢。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钠、碳酸钙和水。
硝酸银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产生氯化银、亚硝酸钠和水。
浙教版科学化学必背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化学必背知识点浙教版科学化学必背知识点一、基础概念1、分子: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最小微粒。
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3、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4、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5、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6、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7、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等于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电子总数。
二、化学用语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表示化学反应的条件、结果,是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础。
2、离子符号: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离子,表示离子的带电情况。
3、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弧线表示电子层,数字表示电子数。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表示物质的组成关系。
5、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在水中电离成离子的式子。
三、重要物质的性质和制法1、盐酸: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生产氯化物、染料、药物等。
制备方法主要有电解食盐水法和氢气还原法。
2、烧碱: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纺织、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
制备方法主要有电解食盐水法和氯碱工业。
3、钾肥:农业上的重要肥料,主要用于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植物抗病能力。
主要成分有硝酸钾、氯化钾、硫酸钾等。
制备方法主要有盐湖卤水提取法和电解法。
4、合成氨:重要的工业生产过程,主要用于生产氮肥、硝酸、炸药等。
制备方法主要有哈伯-博施法、天然气制氨法等。
5、硫酸: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化肥、染料、药物等。
制备方法主要有硫黄燃烧法和硫铁矿焙烧法。
四、实验操作和安全1、实验室规则:实验室是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场所,必须保持安静、整洁,遵守安全规定。
2、实验操作规程:在进行实验前,必须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操作方法,正确使用仪器和试剂。
3、安全注意事项:实验室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必须注意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问题,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物质和化学-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金属、非金属、金属lo、气体、液体、固体-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分子化合物-分子式和结构式3.元素的基本性质-金属的性质: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非金属的性质:脆性、不导电、不导热性-金属和非金属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离子化合物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定义: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组成-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电子的能级和分布规律:原子层、壳层、亚层、轨道2.原子核的结构-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的关系-引力相互作用和引力势能3.原子的带电-带电粒子的运动规律:速度、加速度、力的作用结果-轨道和电子数量的关系-原子不能通过外力增加电子的能级第三章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德米特里·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的规律以及周期表的建立-周期表的现代排列方式:周期数、主族和副族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区块划分:主族、过渡族、稀有气体-主族元素的相似性和周期性-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的规律3.元素的周期律-周期表上的元素性质的规律-电子层数和元素周期性的关系-元素的周期性趋势: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第四章化学键和化合物1.原子的结合方式-化合价和化合价的规则-金属元素的空位层和价电子的互相排斥2.电子的共享和转移-共价键的形成-电子云和分子形状的关系-金属元素的离子键和共价键3.化合物的种类-阴离子和阳离子:带电的离子-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组合产生化合物第五章火的形成和燃烧1.火焰和燃烧-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引火源-火焰的结构和颜色2.燃烧的类型-自燃和人工燃烧-化学燃烧和物理燃烧3.火的亲属:化学反应和火山爆发-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变化-火山的形成和喷发过程第六章酸碱中和与盐的形成1.酸、碱、盐的性质-酸的气味、酸液的味道和酸的腐蚀性-碱的性质和溶液的酸碱指示剂2.酸碱中和反应-酸碱反应:酸和碱的中和产生盐和水-酸的性质反映了酸的成分,碱也是如此3.盐的形成-盐的性质:可溶性和不溶性盐-盐的化学式和结构第七章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1.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的存在形态和气味-氧气的分离和利用2.空气中的氮气-氮气的存在形态和气味-氮气的分离和利用3.大气层中的其他气体-氧气、氮气以外的其他气体-空气的组成和比例以上是七上科学的知识点归纳,在浙教版教材中包含的基础知识。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部分熟记内容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部分熟记内容未来XXX为学生提供科学化学的课程,以下为初中科学化学部分需要熟记的内容:一、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NaCl火碱、烧碱、苛性钠:NaOH纯碱、XXX:Na2CO3小苏打:NaHCO3铁锈、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金刚石、石墨:C干冰:CO2水银:Hg天然气(甲烷):CH4酒精(乙醇):C2H5OH醋酸(乙酸):CH3COOH二、物质的检验和鉴别:1.检验稀盐酸(或Cl-):滴入少量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例如:AgNO3+KCl=AgCl↓+KNO32.检验稀硫酸(或SO42-):滴入少量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滴加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样品含有SO42-。
例如:Ba(NO3)2+H2SO4=BaSO4↓+2HNO33.检验CO32-:滴入几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例如:K2CO3+2HCl=2KCl+CO2↑+H2O4.检验NH4+:滴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产生。
5.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6.鉴别Ca(OH)2和NaOH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CO2气体(或各滴入几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Ca(OH)2,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
7.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者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
8.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9.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红色的固体——Cu、Fe2O3、P(红磷)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盐的沉淀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MnO2白色的固体——KClO3、P2O5.。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浙科版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浙科版浙科版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高一化学课程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的基本概念、常见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反应等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2.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3.化学符号:元素的缩写表示4.化学式: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比例关系的符号表示5.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6.相应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7.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物质的消耗速度或生成速度8.溶液的浓度: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二、常见元素与化合物1.常见元素:氧、碳、氢、氮等2.碱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钠、铜等3.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对比4.常见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5.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三、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置换反应等2.氧化与还原:电子的转移过程3.酸碱反应:产生氢离子(H+)或氢氧根离子(OH-)的反应4.置换反应:元素的位置互换5.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的特点及条件6.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7.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关系四、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1.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2.化学平衡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3.平衡常数:表示平衡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比4.反应的平衡转移:平衡的前移和后移5.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温度和压力的变化6.浓度与平衡转移的关系7.平衡常数与平衡转移的关系五、化学实验和实验技巧1.实验仪器和玻璃器皿的使用方法2.常见实验现象及解释3.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安全、准确和可靠性综上所述,高一化学课程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化学的基本概念、常见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反应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能够对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反应规律有所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浙教版科学化学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科学化学知识点汇总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和奥秘的学科,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在浙教版科学教材中,化学知识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下面为大家进行汇总。
一、物质的构成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具有以下特点:(1)分子很小,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隔最大,固体分子间隔最小。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3、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二、元素1、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书写元素符号时要注意“一大二小”。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横行,18 个纵行。
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同一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三、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四、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只是物质的形态、状态发生了改变。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常伴随有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五、化学用语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它能反映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六、氧气1、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
2、氧气的制取(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等。
浙教版科学九上基础化学知识点
物质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
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蓝色晶体。
CuSO4·5H20====== CuSO4,+5H20 ;CuS04.+5H20===== CuSO4·5H20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物质的酸碱性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HCI ==== H++ CI-H2SO4,==== 2H++ S042-HN03==== H++ NO3-3、常见的酸:盐酸HCI硫酸H2SO4硝酸 HNO3碳酸 H2CO3磷酸 H3P04醋酸CH3COOH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1) 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
(2)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
5、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丕变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6、PH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溶液呈中性;PH 越低,酸性越强;PH越高,碱性性越强。
7、PH试纸使用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適在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
常见的酸(一)酸的特性1、盐酸HCI:盐酸是HCI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I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
浓盐酸敞口放置会使质量减轻,浓度变小。
工业盐酸因常含Fe3+而显黄色。
2、硫酸H2SO4:(1)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皮肤不慎沾上浓硫酸后,应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
科学-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归纳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一、概念: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负三价:磷酸根(PO4);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 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 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一、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状态的变化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
固体熔化、液体汽化、固体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
1、熔化和凝固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三态的相互转化熔化一凝固图象的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实验经过的时间。
下图甲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其中AB段表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BC段表示晶体熔化阶段,此阶段要吸热,但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熔点;CD段表示液态升温阶段。
下图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图中没有相对水平的一段(即温度不变的部分),随着加热的进行其温度不断上升,直至全部变为液态。
用图形记录物理变化的过程是科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作出图象,找出图象的变化规律,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观察能力的深化。
凝固是熔化过程的逆过程,在熔化图象的基础上推理,画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熔化一凝固的图象2、汽化和液化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
两者有以下四点区别:(1)蒸发是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当温度达到沸点才进行;(3)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沸腾与液面气压高低相关;(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吸热,具有致冷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
在水沸腾实验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研究水沸腾时的温度。
每组一个小烧杯,内装大约100克的温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把温度计从塑料盖子中央的孔内穿进,盖上烧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人水中。
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水沸腾后,继续记录温度,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
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观察水沸腾时,一方面注意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另一方面观察水中气泡的生成情况。
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刚加热时烧杯底与侧壁会产生大量细小的附壁气泡;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
当温度达到沸点时,上升的气泡越变越大,并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蒸汽,水内及表面受大量气泡的冲撞而剧烈振荡起来。
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气体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厉害得多。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烧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液化成的小水珠。
雾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大面积“白气”形成的。
3、升华和凝华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
升华需要吸热,凝华会放热。
冬天衣服冻于是升华的结果;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水蒸气凝华的结果。
樟脑丸放人衣箱后会升华成杀虫的气体,初冬季节水蒸气会凝华在草和地面上形成霜。
如何用物态变化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雨、云、雪、露、雾、霜的形成了首先应明确它们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演变成的;其次应知道它们是由小水珠还是小冰晶构成的,再寻找其相关的物态变化过程。
例如:露是小水珠,它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试试看:1、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情况。
1)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2)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3)洒在地上的水变干;4)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5)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6)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结冰花;7)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8)出炉的钢水变钢锭;9)冬季带眼睛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2、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发现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会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
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二、物质的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既不是“最小微粒”也不是“唯一的微粒”。
虽然大部分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2)分子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之中;(3)分子之间有空隙;(4)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
分子具有的这四个基本性质解释日常现象的理论依据。
分子的运动使两种不同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人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如液体扩散,气体扩散,固体扩散,固、液、气之间也能扩散。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就越明显。
蒸发是一种缓慢进行的汽化方式,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蒸发实质上是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所以,我们说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同样可以利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其他物态变化的现象。
如何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分子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如水由冰—>液态水—>水蒸气,就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了变化,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
因此,我们说三态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
如水电解,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产生了新的分子,故发生了化学变化。
三、物质的溶解性和酸碱性1、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是某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在水溶液申,某种分子(或离子)高度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透明的混合物。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处浓度一样,性质相同。
如一杯蔗糖溶液,取上部的溶液和下部的溶液,它们的浓度都一样。
稳定性,是指条件不发生变化时(如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溶液不分层,也不析出固体沉淀。
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不同。
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能力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不同。
气体在液体中溶解时液体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越弱;压强越大,气体溶解能力越强。
在物质的溶解过程中,有的温度会升高,要放出热量;有的温度会降低,要吸收热量。
探究实验——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体现了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注意此实验的前提条件是,食盐的质量一定,水的体积一定即水的质量一定,然后再来讨论影响因素。
2、物质的酸碱性如何知道物质的酸碱性呢?通过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试液可以知道。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一14之间。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使用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
根据pH便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注意:用过的玻璃棒要再次使用的话,先要用蒸馏水冲洗。
)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 溶液:(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 悬浊液、乳浊液:3. 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 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思考1】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擦洗【思考2】放在干洗店的衣服为什么不能当日取回?——原理:有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液中,而这些有机溶液往往有毒、易挥发,因此不宜即日领回。
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
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A.加溶剂 B.升温饱和溶液转换方法不饱和溶液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3.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 溶解度溶解度公式:溶解度=m溶质/m溶剂× 100g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3)溶解度单位为克(g)5.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6.溶质的质量分数(1)计算公式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 10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S/S+100 × 100%(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第8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4.有些晶体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第9节水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可供使用的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一个地区的水循环按活跃程度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