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低碳挑战中国胜算几何_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修改版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者:海海杰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想弄明白,必须先要知道什么是低碳经济?它与我们现有的经济形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有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
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通过保障供应,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
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型的、以提高能源等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为核心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被提出来了,来替代传统的经济形式。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未来经济形式走向的必然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自身能源储备的不足,使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例如,到2030年,预计中国80%以上的石油需求将依赖进口;其次,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已做出了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第三,随着能源价格的攀升,如果不降低能耗,必将挤压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能源成本占总成本比例甚至高达五成的高能耗产业更是如此。
在这种必然的选择之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又将有什么机遇呢?在一些传统行业中,我国比一些发达国家落后几十年。
而在新能源领域,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锂电池等行业,与最发达的国家相比只落后了一两年。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和机遇作者:张俊豪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08期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必然要解答的问题。
低碳经济对中国发展模式、能源资源、技术能力、社会利益机制、国际地位等构成了挑战,同时也为中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改善国际竞争力、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机遇。
认清形势,顺势而为,中国就能利用低碳经济再创奇迹。
关键词:低碳经济;挑战;机遇面对生态环境恶化,人类不断反思,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低碳经济作为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效途径,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推崇,也给致力于经济转型的中国提供了指引。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能源生产消费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和政策,推动了国内低碳经济发展。
近十几年来,中国在改善能源结构与效率、推动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及技术更新方面进步显著。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面临着科学发展、全面小康的新任务,低碳发展是重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必然会产生诸多挑战。
同时,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解决中国发展难题,是中国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的重大选择。
一、面临的挑战(一)对发展模式的挑战当前中国发展面临两大难题:一是人口难题,即庞大的人口规模,城乡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加速的人口老龄化;二是工业化中后期的经济社会转型,即重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带来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会固化原有粗放式发展模式,人均发展水平的提升也会增加资源消耗量。
这都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
各国发展历史和趋势均表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商品能源消费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在当前发展路径下,达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水平意味着更高的排放水平。
(二)对能源资源的挑战“富煤、少气、缺油”的自然资源特征決定了中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均以煤炭为主。
我国碳中和目标的路径、机遇与挑战
我国碳中和目标的路径、机遇与挑战“碳中和”意味着社会活动引起的碳排放和商业碳汇等活动产生与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实际生产生活中不可能不排放二氧化碳,即使电力行业实现了全额可再生能源,但其他行业很难做到生产过程的零排放(包括可再生能源制造过程),还有其他例如水泥生产的导致碳排放等。
“碳中和”的概念就是可以通过拥有等量碳汇或者国外的碳减排信用抵消自身的碳排放,使净碳排放接近零。
实现“碳中和”,从排放端必须考虑工业和电力的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但受资源、技术局限或安全、经济等因素,部分排放并不能完全避免,其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森林、海洋等碳汇进行自然吸收,同时还需要一定量的人工碳汇,比如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等。
2060年“碳中和”路径“碳中和”的基本公式为:商业活动导致的碳排放=碳汇总量+碳信用总量。
我们需要考虑的技术不仅仅是节能减排技术,同时还要考虑负碳排放技术。
根据麦肯锡推出的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曲线,可以对各类减排的技术与手段的先后顺序进行相应的排序。
每个阶段都有很多的减排途径,这个顺序应是综合考虑各类减排措施的成本效益与实施难易度来决定的。
可以将“碳中和”路径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阶段I(2020年-2030年)。
主要目标为碳排放达峰。
在2030年达峰目标的基本任务下,主要任务是降低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煤炭消费,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继续推进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倡导节能(提高工业和居民的能源使用效率)和引导消费者行为。
阶段口(2030年-2045年)。
主要目标为快速降低碳排放。
而达峰后的主要减排途径转为可再生能源为主,大面积完成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同时完成第一产业的减排改造,以CCUS等技术为辅的过程。
在阶段III(2045年-2060年)。
主要目标为深度脱碳,参与碳汇,完成“碳中和”目标。
深度脱碳到完成“碳中和”目标期间,工业、发电端、交通和居民侧的高效、清洁利用潜力基本开发完毕,此时应当考虑碳汇技术,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BECCS)等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负排放技术为主。
中国的低碳转型之路
中国的低碳转型之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引起关注,中国正积极推动低碳转型,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低碳转型之路注重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国际合作,旨在建设绿色、低碳的未来。
本文将探讨中国在低碳转型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成绩与措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投资国。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问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低碳转型。
首先,中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近年来,中国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截至202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国家,新能源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
其次,中国加大了能源效率的提升力度。
通过推广节能技术和改造能源消费行为,中国成功地降低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减排的双赢局面。
另外,中国还实施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该制度基于市场机制,通过对碳排放进行交易来达到减排的目标。
这种制度能够有效促进企业降低排放,激励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
二、挑战与困境然而,中国在低碳转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是经济转型的压力。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是中国的首要任务。
在推动低碳转型的过程中,保持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的平衡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其次是能源结构的调整。
中国目前仍然以煤炭为主要能源,这导致了严重的碳排放问题。
要实现低碳转型,中国需要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降低对煤炭等高碳化石燃料的依赖。
另外,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也是一个难题。
低碳转型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产业模式来实现。
中国需要加大对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投入,提高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
三、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推动低碳转型,中国需要在政策和行动上持续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和投资,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其次,中国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推动低碳转型。
在全球气候治理框架下,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开展技术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碳中和战略应对双碳目标的机遇与挑战
碳中和战略应对双碳目标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碳中和战略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双碳目标。
碳中和战略旨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汇,使二氧化碳排放与吸收保持平衡。
然而,这一战略的实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1.1 实现绿色转型的机遇碳中和战略的实施需要推动经济由传统高碳发展模式向低碳、绿色发展转变。
这将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机遇,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1.2 推动科技创新的机遇实施碳中和战略需要发展低碳技术和创新,加大对清洁能源、碳捕集与储存、碳排放减少等领域的研发投入。
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提高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1.3 打造绿色品牌的机遇碳中和战略的实施将提高国内企业的绿色形象和品牌价值,增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上,推行碳中和战略的企业将享受到更广阔的发展机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品牌。
二、挑战2.1 技术和成本挑战碳中和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低碳技术和设备投入,但目前这些技术的成本较高,导致实施面临一定的压力。
因此,需要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的支持力度,降低技术成本,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2.2 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碳中和战略的实施将对高碳行业产生重大冲击,涉及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这对于传统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来说,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压力。
因此,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扶持和引导,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3 信息透明和监管的挑战碳中和战略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报告和核查机制,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然而,目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监管不完善的问题,需要加强政府监管,加大对企业和机构的监测力度,建立全面、真实的碳排放数据体系。
结论: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既面临着机遇,又存在着挑战。
在机遇面前,我们要抓住时机,推动绿色转型、加大科技创新和建设绿色品牌。
而在面临挑战时,我们需要积极应对,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解决好技术成本、产业结构和监管等方面的问题,确保碳中和战略的有效实施。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合集5篇)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合集5篇)第一篇: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环境生态学课程论文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China's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bout Low CarbonEconomy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China's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bout Low CarbonEconomy 【摘要】在气候变化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备受国际关注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本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论述中国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应采用的策略与方法。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climate change and its related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has been gaining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This text sets out from the state of the nation of China and discusses China to develop the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that the low carbon economy faces currently, and put forward China to develop low the carbon economy should adopt of strategy and method.【关键词】低碳经济;挑战;机遇;策略[Key words] Low Carbon Economy, Chanllenge,opportunity, Strategy2009年12月7日,全球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中国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几年来,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政治家、科学家、经济学家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矛盾最终的出路。
一方面,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对新技术的投入和发展绿色经济,可以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低碳经济的提出既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又超出了气候变化本身。
全球的政治家们抓住这个概念,重组全球的能源结构,可能引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形成工业革命、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可以说,低碳经济将可能引发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刺激经济的重点放在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智能电网等领域,将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作为新的战略增长点。
2 0 0 9 年7 月8 日,八国集团峰会提出,到2 0 5 0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在1 9 90年或其后某一年的基础上减少8 0 %以上,到2 0 5 0 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5 0 %。
实现这个目标,全球经济就必须转型到低碳经济。
这预示着从现在到2 0 5 0 年的未来4 0 年,低碳经济将是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因此,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判断,世界经济历经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低碳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这种国际大背景,对我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因此,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战略性问题。
然而在现阶段的中国,很多地方都面临挑战,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碳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
如果不采取有力的减排措施,国内机构预测认为,到2 0 5 0 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 2 0 亿吨(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 0 0 9 ) ;国际机构预测认为,到2 0 3 0 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就将达到1 5 0 亿吨,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不仅影响到我们的对外关系,而且影响到国内发展。
低碳经济对中国的挑战与机遇
低碳经济对中国的挑战与机遇科学时报联合国今年首次气候变化谈判近日在泰国曼谷闭幕。
联合国官员此前表示,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正日益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所有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种种方案中,发展低碳经济恐怕最受关注。
统计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持续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量年均增加1.8亿吨标准煤。
中国的化石能源占总能源的92%,其中煤炭占68%。
加之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发展,使得中国成为高碳经济的典型代表。
而未来30年,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仍处于加速推进阶段,也是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必然导致温室气体的高排放,产生一系列政治、经济、外交、生态等问题。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而言,挑战性显而易见。
第一,高碳经济会带来“锁定效应”。
由于中国依赖非低碳技术形成的固定资产,如基础设施、机械设备等,其使用年限均在15年乃至50年以上,其间不大可能轻易废弃。
以后要改变它,可供选择的空间非常小。
第二,对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还有一个不利因素,我国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比重仍然停留在1∶5∶4的状态,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
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和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过热,导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
多年来,以煤为主在传统经济形态中成为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但在低碳经济中却变成了比较劣势。
如何在低碳经济的挑战过程中,变劣势为优势,走出困境,是对中国人民智慧的考验。
第三,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使得碳排放持续增长,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
统计显示,2007年中国人均碳排放为3.9吨,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4.2吨,大大低于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
但中国碳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接近美国的水平。
甚至有国际机构认为,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它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
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
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关注热点。
这对中国是压力,是难得的机遇,但也是挑战。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鱼与熊掌兼得,需要的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和坚持长期努力的耐心。
从长远看,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不仅符合世界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与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致性;我们存在利用发展低碳经济的机会,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道路需要相当的额外成本和大规模采用低碳相关技术,这将有可能延缓我们的现代化进程。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来推动。
这一过程的代价是巨大的,教训也是深刻的。
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近期看,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
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机遇一:中国正在走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已进入工业化中期。
低碳生活在我国的挑战与对策
低碳生活在我国的挑战与对策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的公民,我深切体会到了低碳生活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经济的蓬勃发展,但同时也让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碳排放问题。
中国已成为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这使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倡导低碳生活,以应对这一挑战。
低碳生活,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减缓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现象。
在我国,低碳生活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较少,能源消耗较高,这使得低碳生活的推广充满压力。
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碳排放量较高,这使得我们在推动低碳生活时需要解决能源替代的问题。
我国低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尚不完善,低碳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也相对滞后,这些都是我们在推广低碳生活时需要面对的挑战。
然而,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我们要加强低碳意识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自觉地采取低碳生活方式。
我们要完善低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推动低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我们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也在努力践行低碳生活。
我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节约用水用电,骑自行车或步行代替开车,尽量减少碳排放。
尽管这些努力可能微不足道,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一定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总的来说,低碳生活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我们在推广低碳生活时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就一定能够应对这些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国的低碳生活作出贡献。
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经济逐渐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低碳经济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本文将探讨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1.1 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低碳经济重视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通过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和发展绿色技术,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例如,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大气污染。
1.2 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不仅可以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机遇。
发展绿色产业和环保技术创新,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并为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例如,发展清洁能源行业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1.3 提升国际竞争力低碳经济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全球对低碳经济的需求增加,具备低碳经济优势的国家将更具竞争力。
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加强国家在清洁技术、环保产业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二、低碳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2.1 技术和经验不足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但目前在一些领域仍然存在技术和经验不足的问题。
例如,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相比传统能源仍然存在技术和经济上的限制。
因此,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低碳技术的研发水平和应用能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2.2 能源转型和结构调整困难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能源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但这往往面临着困难。
传统能源依赖和高碳经济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根深蒂固,转型需要面对利益关系、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挑战。
因此,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能源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2.3 资金和投资不足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投资,但目前在一些地区和领域资金和投资仍然不足。
我国碳中和目标的路径、机遇与挑战
我国碳中和目标的路径、机遇与挑战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机遇与挑战碳中和”的概念是指社会活动引起的碳排放和商业碳汇等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然而,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不可能完全避免二氧化碳的排放,即使电力行业实现了全额可再生能源,其他行业仍难以做到生产过程的零排放,例如水泥生产的碳排放等。
因此,实现“碳中和”需要通过拥有等量碳汇或者国外的碳减排信用抵消自身的碳排放,使净碳排放接近零。
为了实现“碳中和”,我们需要从排放端考虑工业和电力的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同时还需要一定量的人工碳汇,比如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等。
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I(2020年-2030年)的主要目标是达到碳排放峰值。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降低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煤炭消费,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继续推进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倡导节能和引导消费者行为。
阶段II(2030年-2045年)的主要目标是快速降低碳排放。
在达峰后,我们需要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减排途径,大面积完成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同时完成第一产业的减排改造,以CCUS等技术为辅的过程。
在阶段III(2045年-2060年),主要目标是深度脱碳,参与碳汇,完成“碳中和”目标。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需要考虑碳汇技术,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BECCS)等技术为主,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负排放技术。
实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
虽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但也有很多机遇和潜力,比如新能源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都为实现“碳中和”提供了有力支持。
2060年,中国计划实现“碳中和”,并基本替代火力发电、工业能源消费、燃油汽车,以及建筑零排放。
然而,仍有部分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是无法替代的。
因此,可以预测碳排放的来源和碳汇项目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考虑因素。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现状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现状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各国纷纷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备受关注。
下文将分析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中国的碳达峰目标是指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控制在2030年之前,并努力争取提前实现。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碳排放。
首先,中国加大了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煤炭消费减量和煤电产能过剩解决。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在能源消费和排放强度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改善。
中国的碳中和目标是指将碳排放减少到零,或者通过吸收和储存相当于排放量的二氧化碳,以达到碳中和的效果。
达到碳中和目标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进一步减少碳排放,还可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中国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等,推动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
同时,中国鼓励并支持企业开展碳减排项目,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此外,中国还大力发展碳汇产业,通过增加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面积,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
中国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的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煤炭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需要加速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其次,中国的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碳排放量仍然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
另外,中国还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碳排放监测和核算体系,确保目标的实现和效果的评估。
展望未来,中国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中国可以继续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成为了全世界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一、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 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可以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这个经济体系下,中国的能源消费和排放量会持续下降,对全球环境贡献也会逐步增加。
中国的能源产业结构也会更加多样化,能源节约和环保产业的增长也可预见。
2. 增加创新和投资机会低碳经济的发展是需要大量技术和资本投入的,这为大量新兴科技和绿色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和出口国,中国可以借助低碳经济的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产业,助力经济发展。
3. 减少能源消费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降低中国的能源消费量,使中国在控制能源消耗增长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
由于中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大量的工业和制造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成为了摆在中国面前的挑战。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1. 制定全国性的低碳经济发展规划政府可以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建立低碳发展的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通过强制性的部门自愿减排目标、排放权交易和逐步实行碳税、推广清洁技术等手段激励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 政府和企业合作,建立专项基金和金融机构:政府可以将共享经济、绿色交通、智慧城市、太阳能、风能、健康环保等具有投资回报和市场潜力的领域作为重点开发。
建立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融资机构、基金,为低碳产业提供反哺的资金渠道。
3. 鼓励绿色创新和技术创新: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开展环保及低碳技术研发,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质押等制度保障,鼓励企业会同高校、科研机构等进行深度合作,优化科技创新的资金和人才配置,建立并落实绿色制造评价标准和绿色供应链体系,推动供需服务精细化和产业互动融合。
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推进过程中,我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已取得的成就:1.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了承诺,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行动计划,积极推动低碳转型。
2. 碳达峰目标超额完成:中国在2020年提出了碳达峰目标,即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已经提前实现了这一目标,比预定计划提前了十年。
3. 能源结构优化:中国在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过程中,注重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都在快速增长。
4. 低碳技术创新:中国在低碳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如碳捕获、利用和储存(CCUS)技术、高效节能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创新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了有力支持。
5. 生态环境改善: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不仅注重经济发展,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实施生态保护和恢复项目,推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面临的问题:1.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困难:虽然中国已经提前实现了碳达峰目标,但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碳排放增加的压力。
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是一个重要挑战。
2. 能源结构调整困难: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占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碳排放的减少。
如何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技术创新不足:尽管中国在低碳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仍然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
这需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4. 市场机制不完善:中国的碳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市场机制在碳排放控制中的作用。
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健康发展。
5.国际合作挑战:中国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取得的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期待,但在国际合作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低碳世界中的中国_地位、挑战与战略
低碳世界中的中国_地位、挑战与战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低碳发展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作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速的国家,中国在低碳世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地位、挑战和战略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在低碳世界中的情况。
首先,中国在低碳世界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其发展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家。
近年来,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投资和产能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如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的发展潜力和巨大市场规模为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巨大机遇。
然而,中国在低碳世界中也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是碳排放量巨大的问题。
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导致碳排放量居高不下。
为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效率提升和碳排放强度降低。
其次是能源消耗问题。
由于人口众多和经济发展快速,中国的能源需求量巨大,特别是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导致能源消耗增加。
因此,中国需要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减缓能源消耗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为实现低碳发展目标,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低碳战略。
首先是推动绿色能源发展。
中国坚定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
例如,中国在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和太阳能市场上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吸引了大量投资和技术创新。
其次是加强能源结构调整。
中国政府提出了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结构调整路径,并采取了限制传统能源开发和使用的措施。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对能源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并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低碳合作。
中国是巴黎协定的重要支持者和执行者,承诺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60%~65%,提供援助和支持给发展中国家。
同时,中国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共建绿色、可持续的世界。
总而言之,中国在低碳世界中拥有重要地位,面临诸多挑战。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伴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大气污染的加重,人们在担心全球环境的同时,也思考全球经济模式的转型。
当前,国际社会正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响应策略,并认为低碳经济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此外,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低碳经济成为发展中国家争取跨越发展的新机遇。
由于目前环境保护和改善的立法不够,发达国家已开始转向低碳经济,但发展中国家如我国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的步伐却很慢,发展低碳经济将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全国能源结构改革不够彻底,国内能源消费量仍较大,很多企业会选择价格低廉、高污染的能源,导致空气中污染物浓度高,对人们健康带来危害。
其次,政府控制不力,部分企业出于短期利益情况考虑,未能坚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更加重的是,缺乏有效的监测制度,企业实施低碳经济的行为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励和监督。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一系列政策策略方面进行研究。
一方面,政府可以规定低碳经济发展的严格指标,积极推动实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加强监督检查,提高污染行业的责任感。
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建立健全低碳经济的统一市场,促进低碳型技术的发展,并对决策、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机制支持。
总之,低碳经济发展在我国未来会越来越重要,前景广阔。
清晰确定角色定位,与各界积极推动落实低碳发展战略,早日实现绿色发展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节能环保应对双碳目标的机遇与挑战
节能环保应对双碳目标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各国纷纷提出了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尤其是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行动吸引了广泛关注。
双碳目标成为了全球瞩目的议题,这不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本文将探讨节能环保在应对双碳目标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双碳目标的机遇实施双碳目标对于节能环保领域来说,不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面临双碳目标,节能环保行业迎来了以下几方面的机遇:1. 市场机遇:实施双碳目标意味着需要采取更多的节能环保措施,这将带动相关技术和产品的需求增长。
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各类清洁能源设备、环保技术和产品都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 技术机遇:双碳目标要求实现能源的低碳化和清洁化,这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应对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节能环保领域将迎来技术创新的机遇,例如研发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和开发清洁能源等。
3. 降本增效:实施双碳目标需要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这促使企业进行能源升级改造和节能措施的实施。
通过节能环保措施,企业可以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双碳目标的挑战1. 技术挑战: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
目前,虽然节能环保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面临着技术瓶颈。
如何突破关键技术难题,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实现双碳目标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2. 经济挑战:实施双碳目标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和运营费用,而这对于一些财力相对薄弱的公司和地区来说可能是一项巨大的经济负担。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升投资效益,将是解决经济挑战的关键。
3. 制度挑战:实施双碳目标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涉及各个领域的协同配合。
当前,我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政策和标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创新和改革亟待解决。
三、应对双碳目标的策略为了应对双碳目标的机遇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和措施:1.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明确产业方向,鼓励和支持节能环保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积极性。
低碳世界中的中国_地位、挑战与战略
低碳世界中的中国_地位、挑战与战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凸显,国际社会普遍呼吁建立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在低碳世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中国在低碳世界中的地位、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起首,中国在低碳世界中的地位无可轻忽。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碳排放量在全球排名中居高不下。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最大生产和消费国,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进步潜力巨大。
因此,中国在低碳转型中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中国政府乐观响应气候变化问题,并实行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低碳进步。
然而,中国在低碳世界中面临许多挑战。
起首,中国的能源结构依旧过于依靠高碳能源,如煤炭。
煤炭是中国主要能源来源,但其燃烧会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
中国需要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缩减对化石燃料的依靠。
其次,中国的工业部门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化进程中,许多行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气。
降低工业碳排放将是中国低碳转型的关键所在。
此外,中国农业部门也存在碳排放问题,包括土壤耕作、农畜产品生产等。
因此,中国需要在农业领域加强碳排放管理和控制。
要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低碳进步战略。
起首,中国在能源领域实行了多项政策,如鼓舞进步可再生能源、推行能源转型和提高能源效率等。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国,这为可再生能源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国加强工业碳排放管理,通过节能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实现碳排放的缩减,并推动企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设备。
此外,中国还加强农业碳排放管理,鼓舞农夫改变传统农业方式,实行更为环保的农业生产措施。
另外,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中国还提出了“绿色丝绸之路”倡议,将绿色进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
这一倡议旨在增进可持续进步和低碳经济合作,通过推广清洁技术和绿色产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中国在低碳方面取得的成就
中国在低碳方面取得的成就
中国低碳路线
近些年,全球变暖问题愈演愈烈,为了保护环境,中国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建立低碳发展能力,实现低碳社会,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取得了重大成就。
中国的低碳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首先,中国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行动计划,包括《低碳社会发展框架纲要》、《创新低碳抓手》、《新一轮低碳发展政策》等,旨在建立并实施低碳方针,加强低碳文化教育,倡导低碳、绿色消费。
其次,中国大力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开展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以更加优化的工作方式解决技术问题。
例如,煤电改造,开展能源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优化,推进太阳能、风能发电,以及对中国推广新型低碳能源系统的技术研发。
此外,中国还采取了大量措施加强低碳管理,例如,广泛开展低碳培训、组织低碳活动,实施“绿色社会主义”政策,推动“可持续发展”意识,鼓励低碳投资,纳入和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国家低碳发展。
总之,中国在低碳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并把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推向更高层次。
将积极减少全球碳排放,大气环境污染,为保护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报/2008年/1月/18日/第005版
环球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出
应对低碳挑战中国胜算几何?
黄勇
核心提示
巴厘岛大会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中国而言,更是格外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堪称整个发展中国家的楷模。
对中国而言,这是中国气候领域里的根本大法;从国际意义上看,方案首先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是负责任发展中大国,言必信、行必果。
在应对低碳经济全球新一轮挑战过程中,中国的核心竞争力要重新定义,经过重新定义的核心竞争力能否在几十年里走到世界的前列,或者得到大大提升,这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
气候变化远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问题。
就此而言,我们需要对国家战略进行重新定位,这远不是一个简单的碳减排问题,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思考。
回首2007年,我们可以说,过去的一年是当之无愧的“气候变化年”。
气候变化关乎人类核心利益和发展前景,它进入国际政治的核心议程是很自然的。
伴随气候变化问题而来的,是低碳经济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新趋势。
那么,在这新一轮低碳经济全球挑战中,中国胜算几何?我们该如何把握机遇,直面挑战?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联合国气候公约谈判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邹骥教授。
自1997年开始,邹骥教授就开始跟踪研究气候变化问题。
2000年9月,邹骥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谈判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之后的历次气候谈判,是一位“久经考验”的谈判老手。
■激烈博弈
巴厘岛大会对中国而言,具有格外的里程碑意义
作为亲历者,他用一个词概括了对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总体印象——众望所归。
这是在公约历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大会。
同时作为亲历者,邹骥认为中国在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受到的国际压力显而易见,要求中国承担责任的呼声很高。
谈判中,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提出中国的减排也要“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
在艰苦的谈判中,我方坚持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可以承担自己能够承担的责任,但绝不能超出能力过多、过早承担减排责任,这是不现实、不客观的。
要求中国一样减排,混淆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是发达国家的倾向。
但中国顾全大局,也做了妥协,同意以“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方式”(Inmeasurable,reportable,verifiable manner)采取减缓和适应行动。
“一词之差,对中国而言,使得这次巴厘岛会议有格外的里程碑意义,”邹骥强调说,“因为中国未来承担‘三可’的责任不是现在的事,但方向已定,进程已经启动,无非是在今后的谈判中讨论何时启动真正落实,到什么程度,以何种方式,在多大范围。
我个人认为中国已经‘上轨’。
原来并未预期这次会议就上轨,应该还要过几年。
应该说,中国做出了妥协,但仍在谈判底线之上,仍有很大回旋余地,”邹骥直言,“中国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
■意义重大
《中国气候变化方案》堪称楷模
2007年6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
中国采取的举措广受称赞,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其为整个发展中国家的楷模。
邹骥指出:“这不是溢美之词,我们当之无愧。
”
首先,对中国而言,这是中国气候领域里的根本大法,为各行业、部门、各地确定节能减排、气候变化举措提供了依据,可以深入细致地发展政策,这是最根本的意义。
二是确定了中国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确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向、内容、角度、立场等,为发展专项政策奠定了基础。
三是起到了唤起公众气候意识和信息交流、普及的基础的作用。
对企业家、学术界、决策者而言,发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对其长期决策是一个指导。
四是把全球、国际环境问题同国内节能减排有机结合起来。
方案直接启用了10%污染物减排、20%节能的目标,这是政策综合的作用,对我们进一步深入贯彻公约精神、负责任履约都是纲领性文件。
邹骥指出,从国际意义上看,方案首先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言必信、行必果,这是中华民族古老传统,也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中国是一个讲信用、讲公德的国家,顾及全人类利益,在国际社会“积善成德”。
“中国通过实际行动表明,我们是建设性的负责任的大国。
我们在探讨,作为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有许多困难,努力寻求一条既有中国特色,又遵循全球利益的发展道路,这具有典范意义,这就是我对潘基文的话的解读。
”邹骥说。
方案与其说是一个气候变化方案,不如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方案,是一个以更可持续的方式,探寻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寻求以更智慧、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方式发展,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节能减排,限制排放。
邹骥指出,毋庸置疑,发展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硬道理,但我们要试图不走发达国家老路,以创新型的、更有利于资源环境的道路,这是一种伟大的实践和尝试。
对于中国而言,方案面临的是多目标的决策和协调。
一是发展目标。
要解决13亿人民的吃饭、衣食住行、城市化、经济现代化、工业化问题等等,这是基本挑战。
现在是全球化的世界,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中国的发展搞不好,这是全球的灾难,其带来的灾难一点都不亚于中国温室气体排放。
对此必须有明确认识,不能以减排为由影响中国的发展。
第二个目标是环境目标,包括全球和局地环境目标。
全球环境目标如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问题等;局地环境目标压力很大,资源环境形势紧张,污染严重,污染物排放在快速工业化下压力很大,治理技术和资金缺口很大,环境污染对人民健康、福利造成严重威胁,我们的发展成果有可能断送在这种恶劣的环境绩效中。
邹骥说,我们不能“狗熊掰棒子”,捡起了GDP,却扔掉了环境,最后什么也没得到。
■胜算几何
中国需重铸国家核心竞争力,积极应对低碳经济全球挑战
谈到低碳经济,邹骥指出,低碳经济固然好,但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含义:利益不一样,代价也不一样。
一是要认识到,低碳经济很有可能是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这种趋势已经初露端倪,对此我们要密切关注,要保持充分的敏感性,否则就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低碳经济可能会带来贸易条件、国际市场、国际技术竞争格局的变化,随之提出严肃的问题是,我们不能违背时代大势,而要追上时代的变化。
二是在中国的问题上,我们面临格外特殊的挑战。
首先我们的自然资源禀赋就是高碳、以煤为主的能源,与别的国家不同,石油、天然气、核
能等为主,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像中国这样煤所占的比例如此之高。
这样一来,如果一旦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在资源上的优势就变成了劣势。
其次,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看,我们正处于一个高碳经济发展阶段。
发达国家可以是低碳经济,因为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已经完成,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一过程是要大量耗能、大量排放的,而中国最近几十年正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高峰期,一旦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市化完成,我们的排放强度可以大大降低。
就此而言,我们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越门槛的阶段。
“所以,搞低碳经济,对中国来讲可能形成新的比较劣势。
在传统经济形态中,以煤为主可能有成本优势,成为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但在低碳经济中却变成了比较劣势。
我们经济发展阶段处于爬坡的高排放阶段,低碳经济这种世界新型经济形态的出现对中国形成了严峻挑战。
”邹骥说。
邹骥认为,对中国的考验是如何走出劣势,如何在低碳经济的新一轮全球挑战过程中,变劣势为优势,走出困境,这是对中国人民智慧的考验。
一个基本出路是技术创新和技术变革。
比如调整能源结构,核能能否大上,可再生能源能否大力推广,煤炭能否提高利用效率且更少排放,再比如电力部门能否推广超超临界技术,能否最大限度推广IPCC推荐的技术,但这些都取决于技术是否成熟,成本是否能接受。
邹骥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的人均GDP还要上升,人口总量还要增加,能源消费还要上升,唯一可以下降的是能源强度,但这种下降取决于是否拥有技术。
所以从战略上讲,只能从技术上找出路。
那么,中国在新一轮低碳经济全球挑战中胜算几何?邹骥直言,现在很不确定,机遇与挑战并存。
他说,中国能否跨越技术难关,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直接摒弃发达国家老路和老的技术模式,这是我们的基本机会——直接进入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撑、技术选择,直接建立相应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政策体系。
中国今后10年、20年里能否实现这一转变,非常关键。
风险或者说挑战就是,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点,要么经济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要么经过几十年之后,忽然发现,新的经济形态形成了,新的技术竞争格局形成了,但我们依然是落后的,依然处于世界的底层,还是发展中国家。
几代人奋斗几十年,经过一轮新的洗牌之后,我们依然是落后者。
这是风险和挑战。
“因此,核心问题归结为,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中国的核心竞争力要重新定义,经过重新定义的核心竞争力能否在几十年里走到世界的前列,或者得到大大提升,这是问题的实质。
”
“因此,气候变化远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问题。
就此而言,我们需要对国家技术战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关系战略等进行重新思考。
”邹骥说。
这已远不是一个简单的碳减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