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步骤教材

合集下载

学习区域地理应该怎么学有哪些方法

学习区域地理应该怎么学有哪些方法

学习区域地理应该怎么学有哪些⽅法 进⼊到⾼⼆的下学期,⽂科学⽣就开始学习区域地理了,那么如何学好区域地理呢?接下来,店铺就和⼤家分享学习区域地理的⽅法,希望对⼤家有帮助! 学习区域地理的⽅法⼀ ⾸先我们要明确区域地理具体指什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所谓区域地理就是把世界划分出若⼲的地域空间,我们把它称为区域,研究划分出的区域的⾃然地理特征,⼈⽂地理特征等地理信息的内容,我们就称为区域地理。

在⾼中阶段区域地理主要内容有两⼤块,⼀块是世界地理,⼀块是中国地理。

知识框架: ⽆论是哪个区域的学习,基本框架是基本相似的,即每个区域我们都要⾸先学习地理位置和范围,然后学⾃然地理特征,最后是⼈⽂地理特征。

只是对应不同的区域学习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主体框架是相同的。

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学习: 这⼀块我们主要是利⽤地图册确定我们要学习的区域的绝对地理位置和相对地理位置,绝对地理位置就是经纬度范围,相对地理位置就是周边的其它地理事物的反衬。

范围指具体由哪些部位组成。

⾃然地理特征的学习: ⾃然地理特征具体包括地形、⽓候、河流、植被、⾃然资源等。

其中地形和⽓候两项⼏乎是所有区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习的时候⼀定要特别的注意才⾏。

⼈⽂地理特征的学习: ⼈⽂地理特征具体包括⼈⼝、⽂化、城市、⼯业、农业、经济发展等。

其中⼯业和农业部分是各个区域学习的重点内容。

地图的使⽤: ⽆论解决哪⼀块的知识,地图册肯定是离不开的,地图册即是⼯具书⼜是教材,起着⾄关重要的作⽤,所以学区域地理必须有⼀本质量较好的地图册,通过地图册落实地理位置信息,掌握⾃然地理特征,并且运⽤地图册推导出⾃然地理特征的由来。

⼈⽂地理中的各种数据信息等。

注意事项: 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法没有特别的,就是长时间的不断的积累和背,多看地图。

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之后,做到⼼中有图的境界就达到要求了,也就是说不⽤看地图册就能确定位置进⽽得出该地区的⾃然及⼈⽂地理特征从⽽⽤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分解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分解

2、准确定位,把握区域空间位置
复习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意各区域的经纬度范围、相对位置、特 殊的位置特征、轮廓特征,特殊要重视对局部轮廓图的识别和判读。为此, 世界地理复习中应让学生着重把握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南北纬 40°、北纬60°、北极圈、本初子午线、30°E、60°E、90°E、120°E 、 150°E、120°W、90°W、60°W等,中国地理复习中把握80°E 、90°E、 100°E、110°E、120°E、23°26´N、30°N、40°N等重要经纬线经过的地 方,以使学生对中国和世界的具体区域能进展准确的定位。
〔1〕一样事物的比照,突出内在差异
〔2〕相像事物的比照,找出异同点 如:三种季风气候的比照;
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比照; 云贵高原与德干高原的比照; 中亚与北非荒漠环境的比照; 藏南谷地与湟水谷地农业生产的比照; 越南与智利、日本与英国、冰岛与新西兰的比照;
6、加强区域比照,凸现区域特征
〔1〕一样事物的比照,突出内在的差异 〔2〕相像事物的比照,找出异同点 〔3〕不同事物的比照,找出内在的联系 如:亚热带大陆东西岸气候的比照;
2.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的目标
具体复习时,主要关注的方面:
①定位:本区在全球确实定位置〔经纬度〕及相对位置。 ②把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外形况,并以此推断水文、土壤、自然 带、工农业生产特点、城市、人口及交通等。
③比较区域差异,进展跨区域比较异同,如长江中下游地区 农业生产与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区分。 ④觉察区域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进展策略。如我国黄土高 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中东的水资源问题、欧洲的人口 老龄化问题等等。 ⑤关注热点地区
位置
类型
地形
源流概况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2、地形特点描述:①地形组成(主要地形类型)②地形分布,延伸方向③地势特点(起伏大小、倾斜方向)④特殊地形地貌⑤海岸线特征(长短、曲直)3、区域气候特点描述:①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②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温差大小、温度带)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④光照状况⑤气象灾害如中国南方地区气候特点:①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为主,热带季风气候面积小②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③雨季长雨量大,夏秋季节多台风,地处湿润区,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4、河流水系水文特点水系特点: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大或小③支流多或少④河网密度、⑤落差大小或峡谷数量分布(例如长江上游水系特点:落差大,多峡谷,支流多,金沙江段自北向南流,流域面积小;川江段自西向东流,流域面积较大)分析金沙江段流域面积小的原因:因为流经地区河谷狭小,汇水面积小所以流域面积狭小。

水文特点:①流量大小、②汛期长短、汛期出现在哪个季节③水位季节变化大小、④含沙量大小、⑤有无结冰期及其长短、有无凌汛⑥水能⑦流速5、植被、土壤特征植被:①类型(森林、草原、荒漠)+疏密②水平分布规律③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土壤:①类型(红壤、黄土、棕壤;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②分布③特点(肥力高低)6、自然资源:(1)农业自然资源:①土地资源、②气候资源、③水资源、④生物资源(2)工业自然资源:①矿产资源、②能源、③水运与水能、④土地资源、⑤生物资源(3)旅游资源: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三、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1、经济特征: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如厦门三大产业比重中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产业比重较小,再如农业中种植业渔业比重大,种植业中林果和经济作物比重大)经济发展方式(如:杀鸡取卵式还是可持续发展模式)通常第三产业比重高,第一产业(农业)比重低的地区经济更发达。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步骤及内容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步骤及内容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步骤及内容1.地理位置分析:地理位置是区域地理特征的基本要素,可以通过以下内容进行分析:-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区域与周边地区的相对位置关系-区域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例如地形、气候、水文特征等2.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要素。

可以通过以下内容进行分析:-地形特征的类型、高度差和倾斜度等,例如山脉、高原、河谷等-气候特征的类型、季节性和变化幅度等,例如热带、温带、极地气候等-水文特征的类型、水系发育状况和水文循环等,例如河流、湖泊、地下水资源等-植被特征的类型、分布和繁茂程度等,例如森林、草原、沙漠等-土壤特征的类型、肥力和适宜农作物等,例如黏土、沙土、黑土等3.人文地理特征分析: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化等要素。

可以通过以下内容进行分析:-人口特征的数量、分布和人口密度等,例如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等-文化特征的内容、传统和现代化程度等,例如宗教、语言、节日等-经济特征的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等,例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政治特征的政权形式、区域政治组织和政治稳定程度等,例如国家、地区、自治区等-城市化的程度、城市规模和城市功能等,例如大城市、中心城市、边缘城市等4.区域发展特征分析:区域发展特征是区域地理特征的综合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速度等,例如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等-区域社会发展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例如教育水平、卫生条件、社会福利等-区域环境发展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例如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修复等-区域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效果评估等,例如城市规划、交通规划、扶贫政策等通过以上分析步骤和内容,可以深入了解区域地理特征的自然和人文要素,揭示不同区域的差异和变化,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地理调查:地理调查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察、采集数据和观测现象等方式,系统地收集和记录目标区域的各种地理信息。

在地理调查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1野外考察:通过实地考察,直接观察和收集目标区域的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口、建筑、交通、经济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相关信息。

1.2样本调查:选择目标区域内的一部分区域或个体进行观察和调查,以代表整体情况。

通过样本调查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实际数据,进而进行统计和分析。

1.3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并发放给目标区域的居民或相关人群,了解他们的观念、态度、行为等,以获取有关目标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特征等信息。

1.4遥感影像解译: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目标区域的航空影像或卫星影像,并通过解译和分析,获取地表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环境变化等信息。

二、地理分析:地理分析是对已经收集到的地理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以发现地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趋势和规律。

在地理分析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2.1空间分析: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定位、空间叠加和空间分布等分析,揭示地理特征之间的空间关系。

2.2统计分析: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地理数据进行整理、分类、计数和比较等分析,得出有关地理特征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趋势规律。

2.3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分析地理数据的时间变化,揭示地理现象或特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周期性和规律性,了解地理现象的时间演变过程。

2.4关联分析:通过对多个地理特征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以及引起地理现象的原因或因素。

三、模型建立:通过对地理现象、特征或问题的深入观察和分析,可以建立相应的模型以提供预测、解释和决策的依据。

常用的模型包括:3.1空间模型:通过构建地理特征的空间分布模型,预测和模拟地理现象的发展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

3.2时间模型:通过构建地理特征的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和模拟地理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球上不同地区之间异同和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地理位置、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等多个维度。

因此,学习区域地理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下是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一、地理条件分析地理条件是制约一个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基础。

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步就是要深入了解这个区域的地理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方面。

只有了解区域的这些基础地理条件,才能更好地分析其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二、历史演变分析历史演变是区域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一个地区的历史和现实状况紧密相联。

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演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现在的状态和发展趋势。

因此,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历史记录以及地区遗址和文化景观等形式对一个地区的历史进行详细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个区域的变化。

三、文化习俗分析人类文化是由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共同滋养形成的。

了解区域文化,对于我们更好地分析该区域的人口、民族、宗教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因此,在学习一个区域的地理时,我们需要对其文化习俗进行仔细的考察和分析,这样就能更好地了解其文化背景、民俗风情和社会风貌等。

这对学习该区域的文化和历史趋势,对文化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经济发展分析经济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我们需要通过分析该地区的主要经济形式、产业结构、市场规模、经济指数等方面来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趋势。

同时,对该地区的财政、资源、能源和劳动力情况等也要进行详细分析,以便得出该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

五、生态环境分析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难题,而这在区域地理研究中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学习区域地理时,我们需要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环保措施、环境保护政策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地区的环境现状和趋势,也有助于我们发现该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据此提出环境保护建议,推动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分析

区域地理分析

• 36.(共36分) (1)黄土高原 (2)图中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 水分(或降水、湿度)因素造成的。 (3)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全年较少且季节 差异大,或集中于夏季(尤其是7月份),冬、春、 秋三季干燥,或雨热同期。 (4)全年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易发旱灾(或干 旱),尤其是春季气温快速升高而降水少,易发 春旱。低温时间长,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种植耐 旱作物,发展水浇地,加强灌溉(或发展节水农 业)。防霜冻 (5)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小流域的综合 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05北 (36分)读图11~12,回答下列问题。 京卷
(1)简述北海与南海的海水性质差异、资源优势与存在的环境问 题。(8分) (2)分析南海沿岸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5分) (3)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指出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三国生产天然橡胶的自然因素。(6分) (4)1980年前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和劳动力成本相差不大。2002年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 别为710、3540、2000美元,该指标差距加大,同时劳动力成本 差距也增大。 结合图13,说明马来西亚天然橡胶结构、数量、素质及其变化原因、分布特点、 迁移方向、原因、作用 2 农业:类型、部门构成和分布,区位及其变化,地 域特点。 3工业:工业部门和分布、区位及其变化 4交通:主要类型、重要交通线、运输方式的选择, 区位及其变化和交通作用
5城市:分布特点、重要城市,城市区位、主要功能 和功能区
04春招图3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4 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36.读图3和图4,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6分) (1)该地形区的名称。(4分) (2)指出导致图3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 的主要因素。(5分) (3)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6分) (4)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 采取什么对策?(12分) (5)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此应 采取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9分)

区域地理第一课讲解教案

区域地理第一课讲解教案

区域地理第一课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区域地理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 掌握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学科特点。

3. 能够分析和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区域地理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 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学科特点。

3. 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激发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兴趣。

2. 概念解释。

介绍区域地理的概念,即研究地球表面上不同地理区域的空间分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地域发展规律的学科。

并结合具体案例,解释区域地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地貌、气候、植被、水系、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 学科特点。

介绍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学科特点,包括综合性、系统性、地域性和实证性四个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区域地理研究的具体方法和特点。

4. 区域特点分析。

以中国为例,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发展状况。

5. 案例分析。

选择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

可以选择一个国家、一个省份或一个城市作为案例,分析其地理特点、发展状况和问题挑战,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区域地理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6. 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区域地理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理区域的联系和互动,以及如何促进不同地理区域的协调发展。

四、课堂练习。

1. 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地理区域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份小组报告,包括该地理区域的地貌、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设计一份问卷调查,调查本地区的居民对地理环境和发展状况的认知和评价,分析调查结果并撰写报告。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内容和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区域地理分析

区域地理分析

二.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
读我国某省 级行政区图, 分析回答该省 内部甲、乙、 丙三个区域的 主要自然地理 特征。
甲区域 地形 气候
乙区域
丙区域
汉水谷地(汉中盆地), 海拔较低,地势平坦;
黄土高原,地势起伏, 渭河平原(谷地), 千沟万壑; 海拔相对较低,地势 平坦;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 较强,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偏 少,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和年际变化大;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 高温多雨,冬季寒冷 干燥,雨热同期,降 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 变化较大;
第三步:按照上述分析结果,运 用正确的地理语言和地理词汇,对各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行表述和阐 释。
三.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结果的应用
根据前面分析结 果,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区域的 自然地理特征对人口、 城市、交通等人文地 理现象空间分布有何 影响? (2)甲区域中突 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并分析回答其形成原 因和主要解决措施。 (3)简答乙区域 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 区位条件。
植被
土壤
黄土广泛分布,土层深 土层深厚,土质疏松, 土壤呈酸性; 厚,土质疏松,肥力较 肥力较高。 高。
[段落小结] 第一步: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行 政区轮廓、山河分布、提示性地理事物名 称等信息,对该区域进行区域定位。对于 本题而言,一方面要进行整体定位,另一 方面是要进行内部区域划分。
第二步:根据区域定位的结果,着 重分析甲、乙、丙三个区域中地形、气 候两大自然环境要素的类型和特征,并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则,进一步分 析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各个区 域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 的差异。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 高温多雨,冬季气温在 0℃以上;降水量大;

第一节 地球的地理区域划分(教案)

第一节 地球的地理区域划分(教案)

第一节地球的地理区域划分(教案)一、知识目标1. 了解地球的地理区域划分及其特点2. 掌握各种地理区域划分方式的概念、特点及适用范围3. 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理区域划分方式二、教学重点1. 各种地理区域划分方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2. 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理区域划分方式三、教学难点1. 如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地理区域划分方式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部分:地球的地理区域划分及其特点1. 地球的地理区域划分方式* 以天文位置为划分依据的地理区域划分(根据纬度、经度、时区等)* 将陆地与海洋分开的地理区域划分(大洲、洋、岛屿等)* 按照自然地理特征划分的地理区域划分(亚热带、温带、寒带等)* 按照人类活动特征划分的地理区域划分(城市、乡村、工业区、农业区等)2. 地球地理区域划分的特点* 天文位置划分的地理区域划分方式具有客观性和连续性,但没有自然和人文的划分依据* 以海陆为划分依据的地理区域划分方式与自然环境有关,但对某些地区的划分不够明确* 自然地理特征划分的地理区域划分方式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受制于自然环境的时空限制* 人类活动特征划分的地理区域划分方式可以反映人类活动的特征,但难以明确界限,有时会出现互相交叉的情况第二部分:各种地理区域划分方式的概念、特点及适用范围1. 天文位置划分的地理区域划分方式* 每个地区的纬度、经度、时区等以天文位置为依据进行划分* 适用于全球性方面的处理,如气象、环境、交通等2. 以海陆为划分依据的地理区域划分方式* 将陆地与海洋分开,可以划分大洲、洋、岛屿等* 适用于地理研究、自然资源调查及海洋科学研究等3. 自然地理特征划分的地理区域划分方式* 按照气候、植被、土壤、地貌等自然地理因素进行划分* 适用于各种自然科学、资源以及人口发展等方面的研究4. 人类活动特征划分的地理区域划分方式* 根据人类活动的特征将地球划分为工业区、农业区、城市区、乡村区等* 适用于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第三部分: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理区域划分方式1. 根据研究内容选择* 地球现象要素的研究,适用于地球自然环境因素划分,如气候分区、植被带、土壤类型等* 人类经济、社会、文化因素的研究,适用人类活动特征划分,如工业区、城市区、民族区、宗教区等2. 根据具体要求选择* 合理运用多种划分方式,对同一地区进行多角度研究,加深对地球特征的认识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各种地理区域划分方式的概念、特点及适用范围2. 实践操作法:通过引导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地域划分方式3. 讨论探究法:组织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掌握地理区域划分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划分方式。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4. 地理景观定位——“典物定位”
(1)自然地理景观定位。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2)人文地理景观定位。
方法2 某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1.区域位置——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和战略位置等方 面分析,理解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植被)、 土壤等方面分析和概括。 3.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口、城市、 科技等方面分析和概括。
2. 相对定位
3. 区域轮廓定位——“特征定位”
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一个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 一定的轮廓特征。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和形状特征,也可以根据线 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 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分析定位。
必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方法1空间定位方法2区域特征分析方法3区域间的差异比较分析方法1空间定位的方法绝对位置定位准确定位1两条经纬线2全球海陆分布模型3穿过七大洲的主要经纬线4十条重要经纬线区域轮廓定位特征定位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一个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
必会的区域地理学习 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法1 方法2 方法3
空间定位 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间的差异比较分析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方法1 空间定位的方法
1. 绝对位置定位——“准确定位” (1)两条经纬线
(2)全球海陆分布模型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3)穿过七大洲的主要经纬线 (4)十条重要经纬线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1. 绝对位置定位——“准确定位”
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 模板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方法

[目标定位]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经济、人口、城市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综合地理特征,既有对区域内地理事象的描述,也有对其成因的解释。

应掌握区域特征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分析法和比较法。

一、区域特征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地区的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

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例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地势高、烈风、淡水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等)和人文特征(无常住居民)。

例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5)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归纳】全面认识区域特征(1)清楚划分类型:明确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相对位置、温度带位置、交通位置2、地形①地形组成(主要地形类型)②地形分布,延伸方向③地势特点(起伏大小、倾斜方向)④特殊地形地貌⑤海岸线特征(长短、曲直)(2)评价3、气候(1)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2)气候特点:①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温差大小、温度带)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④光照状况⑤气象灾害如中国南方地区气候特点:①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为主,热带季风气候面积小②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③雨季长雨量大,夏秋季节多台风,地处湿润区,年降水量 800毫米以上。

(3)评价:4、河流水系水文特点(1)主要河流、湖泊等(2)水系特点: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大或小③支流多或少④河网密度、⑤落差大小或峡谷数量分布(例如长江上游水系特点:落差大,多峡谷,支流多,金沙江段自北向南流,流域面积小;川江段自西向东流,流域面积较大)(3)水文特点:①流量大小、②汛期长短、汛期出现在哪个季节③水位季节变化大小、④含沙量大小、⑤有无结冰期及其长短、有无凌汛⑥水能⑦流速(4)评价:5.植被植被:①类型②水平分布规律③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④覆盖率6、土壤特征土壤:①类型②分布③特点7、自然资源:(1)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丰富与否?(2)农业自然资源:①土地资源、②气候资源、③水资源、④生物资源(3)工业自然资源:①矿产资源、②能源、③水运与水能、④土地资源、⑤生物资源(4)旅游资源: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1三、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1.经济特征: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如厦门三大产业比重中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产业比重较小,再如农业中种植业渔业比重大,种植业中林果和经济作物比重大) 经济发展方式(如:杀鸡取卵式还是可持续发展模式)通常第三产业比重高,第一产业(农业)比重低的地区经济更发达。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步骤及内容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步骤及内容

植被特征:(植被类型、分布、特点) 植被特征:(植被类型、分布、特点) :(植被类型 土壤特征:(土壤类型、分布、特点) :(土壤类型 土壤特征:(土壤类型、分布、特点) 自然资源: 种类(矿产、土地、 气候、生物等) 自然资源:①种类(矿产、土地、水、气候、生物等) ②数量状况 ⑥制约性资源 ③质量状况 ④优势资源 ⑤地理分布及其利用状况
日本的工业 濑户内 北九州 阪神
京滨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方法和内容
(1)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 )
位置: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地理位置、 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地理位置、 经济地理位置、 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 ) 地形特征:(海拔和相对高度、主要类型及分布、地势状况、 地形特征:(海拔和相对高度、主要类型及分布、地势状况、典型地形 :(海拔和相对高度 或特殊地形等) 主要地形区的成因 主要地形区的成因、 或特殊地形等)----主要地形区的成因、主要地质灾害 气候特征:(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气温与降水的特点、温度带、 气候特征:(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气温与降水的特点、温度带、干湿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水热配合等) 主要气候成因 气候资源,气候灾害) 主要气候成因; 区、水热配合等)----主要气候成因;气候资源,气候灾害) 水文特征: 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 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 形成成因 河流的利用, 形成成因、 水文特征:(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形成成因、河流的利用,河流污染 状况及污染源) 状况及污染源 河流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冰期(有无、长短)、 )、凌汛 河流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冰期(有无、长短)、凌汛 河流水系特征:源地、流程、流向、流域面积、主要干支流、 河流水系特征:源地、流程、流向、流域面积、主要干支流、上中下游 划分、水系形状、 划分、水系形状、河网密度等方面分析

八年级地理下册5.1《地理区域》教案(新版)粤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5.1《地理区域》教案(新版)粤教版

《地理区域》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主要讲述了地理区域的相关知识。

学习本节知识,要求能够掌握地理区域的概念及种类,并熟悉各种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其分界线;了解我国区域划分的相关知识,并能说出特定地区所属的区域类型。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说明区域划分的依据和界线,并掌握基本的区域类型;2、运用地图,指出不同的地区所属的区域类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地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2、运用地理区域划分相关知识,指出不同地区各自所属的区域类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1、了解地理区域的基本概念,认识基本的地理区域;2、掌握不同地理区域划分的界线和范围,并能解释区域划分的依据。

【教学难点】1、地理区域划分的概念及原因;2、掌握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区域,并指出特定地区所属区域类型。

1、这种类型的地图和教学挂图,包括行政区划图,地形图,经济区分布图等;2、准备一些典型地区的图片;3、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位于江苏淮安市的古淮河两岸,其南北分界线的标志物以球形为母体,分为南北两半球,北侧为渐变冷色调,南侧为渐变暖色调,寓意地球上的南北气候特征。

这个标志园引出我们今天的课程,地理区域的划分。

板书:第一节地理区域【讲授新课】复习提问我国相关的地形、气候、人口和经济的相关内容,重点是我国主要山脉、河流和湖泊的分布,让学生指认它们在我国的位置,这个过程可以以小组形式完成。

师:我国包括哪些省份?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是怎样的?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说出了不同的省份,请大家思考一下,省份之间是如何划分的呢,依据是什么呢?生:学生们讨论回答。

师:(课件展示)介绍地理区域的相关概念,然后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包括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区域的地图。

生:学生边看边讨论。

师:同学已经大体了解基本的区域类型,下面请同学说一下自己家乡所属的区域类型。

生:学生抢答,并相互补充。

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步骤

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步骤

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步骤一、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内容1.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地理现象在地理区域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地形特征、气候区划、土地利用、植被分布等。

通过对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演化过程。

2.地理因素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分析地理因素与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环境等因素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研究地理因素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可以为地理现象的研究和解释提供科学依据。

3.地理区域的演变过程:分析地理区域的演变过程,包括地貌演变、气候演变、土地利用演变等。

通过对地理区域的演变过程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理区域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

二、区域地理分析的方法1.空间统计方法:空间统计方法是区域地理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它用来描述和分析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包括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插值、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

2.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GIS方法是区域地理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它集成了地理数据的获取、管理、分析和展示等功能,能够有效地支持区域地理分析的各个环节。

3.模型方法:模型方法是区域地理分析的另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构建地理模型来模拟和解释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

常见的模型方法有地形模型、气候模型、土地利用模型等。

三、区域地理分析的步骤1.数据收集和整理: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与分析对象相关的地理数据,包括地形数据、气候数据、土壤数据、人口数据等。

可以通过地面观测、遥感技术和统计调查等手段获取数据。

2.空间分析和统计:利用空间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包括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插值、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

通过空间分析和统计,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3.模型建立和模拟: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点,选取适当的模型方法进行建模和模拟。

通过模型建立和模拟,可以模拟和解释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7篇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7篇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7篇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7篇为保证教学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收藏转发。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找出洲际分界线。

2、了解大洋、海、海峡等概念,并能在地图上区分。

3、掌握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图、指图、填图,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集体协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点:四大洋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四大洋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3) 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1)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 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板书】三、地轴和两极【教师演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 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板书】四、经线和纬线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5)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区域分析主要内容

区域分析主要内容

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的问题。
• 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 • 主要内容(主要是经济内容) 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 段; 分析区域产业结构; 分析空间结构。 • 是教材重点研究的内容
3.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
• 发展分析是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 的基础上,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制定区域发 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 • 区域发展的分析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 个方面,并以三者综合效益作为判断标准。 • 经济发展仍然是核心 ,重点分析和确定区域发 展的优势、主导产业及其发展方向,经济增长 的形式以及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等问题。
(一)区域分析的概念
• 进入80年代以来,人口、资源、环境及区 域发展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使得区 域分析的内容更加广泛和综合,也使得以 研究区域资源与环境问题见长的地理学者 对区域问题的研究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和 更大的发言权。
产生
• 随区位论和区域科学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 发展起来。 • 经学家贡献—地理学家有更多的发言权
3.区域分析与数学
• 数学是区域分析的主要手段。 • 优秀的经济学家一般也是一个优秀的数学 家如<搏弈论>创始人纳什(数学家获经济学 诺贝尔奖) •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过去复杂、耗 时的数学计算变得相当容易,从而也使区 域分析中运用数学方法的路子更为宽广。
4.区域分析与其它学科
• 区域分析也会涉及到社会、政治、心理等 多要素,从而与这些学科的理论方法发生 联系。
(二) 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1.区域分析与经济学。 •2.区域分析与地理学。 •3.区域分析与数学。
• 4.区域分析与其它学科。
1.区域分析与经济学 • 经济学:以最小的成本(代价)取得最大 的收益(利益、利润),是经济学研究核 心。经济学的原理就成为区域分析的基石。 • 经济学中与区域分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区 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分析是区域分析的重 要内容之一。

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内容 方法和步骤

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内容 方法和步骤

0<t<15
t<0
世界气候类型的降水 量和气温月份分配
按顺序依次写出气候类型的名称( ) B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 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 候、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 候、地中海气候
亚洲
大洋洲
欧洲
南美洲
非洲
北美洲
2、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征
3、气候类型的判读:以“温”定带,以“水” 定型
四、气候的形成因子 气候因子 主要作用 太阳辐射 最基本的因子,决定该地区所处的热 量带 大气环流 有双重性,一方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 汽的分布;另一方面本身也是一种气 候现象 下垫面 状况不同,其热容量、反射率不同; 另外,海拔高度影响气温,迎风坡降 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洋流 人类活动 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臭氧层破 坏、酸雨危害。另一方面植树造林、 修水库等可调节局部气候
五、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
• 四处热带雨林气候(图)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 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处于 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 丰富了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 • 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图) 地处赤道附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 气 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 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图) (图)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较近,且 处于西风带范围内,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 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这里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 气候 • 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图) 这些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 特点中,这些气候区之所以南北延伸,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 拉山系阻挡,各种气候不通向 东深入,局限于沿海一带,从而形成了上述 分布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矛盾尖锐区:印度半岛(印、巴冲突)、巴勒斯坦地区、 北爱尔兰、朝鲜半岛等。
再如生态环境破坏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急剧消失)、主要 海上航线(油轮石油泄漏)、极地(臭氧空洞产生与DDT等残毒 污染)、温带草原区(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
自然灾害高发区 地质灾害高发区: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4交通:主要类型、重要交通线、运输方式的选择, 区位及其变化和交通作用
5城市:分布特点、重要城市,城市区位、主要功能 和功能区
三国生产天然橡胶的自然因素。(6分) (4)1980年前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和劳动力成本相差不大。2002年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分别为710、3540、2000美元,该指标差距加大,同时劳动力 成本差距也增大。 结合图13,说明马来西亚天然橡胶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图13 世界三大天然香蕉生产国产量变化 (5)比利时、荷兰、挪威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口天
(3)热量充足(高温),降水丰沛(多雨),土壤肥沃。 (4)产量及排名下降。马来西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泰
国和印度尼西亚;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天然橡胶生产成 本加大,导致产量下降。 (5)海洋运输。都为沿海国家,海运便利;海运成本低, 适合运输大宗货物;橡胶运输时限要求不高。 (6)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降水量较多且全年分配均匀; 常年受西风控制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2)在土地利用上,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坡地宜种植 水土保持林 ;100—
200米的坡地宜种植 亚热带经济作物 ;100米以下平地宜种植 粮食作物
和蔬菜 ;在沿海沙地应种植 防护林
(3)晒盐的海水最好从 B (填写图中字母)海湾引入,若规划建设一个海
滨泳场、深水港和工业区,最好分别选址在 C
处、
D处
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化;西北地区的沙漠化;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东北 平原的黑土肥力下降、长江中下游洪涝;华 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东北地区的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水源不足;青藏高原地区的热量不 足;南方低山丘陵、云贵高原、横断山区等 地区的地形等等。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如华北平原的盐碱化: 自然:地势低平,气候上旱涝频繁变化,东部
4、表述阐释结果:简明、准确、逻辑、全面,注意 术语的正确使用(尽可能使用课本语言)
05年广东高考试题
图6是某区域的示意 图,北回归线从本区 北部花岗岩和变质岩 山区穿过,中部为海 积平原,南部为花岗 岩丘陵,奇石岛上怪 石林立,区内人口约 28万,县城距最近 的大城市200千米, 海沙镇水路经西面海 湾到某沿海大城市 40海里。根据以上 资料,结合图6中提 供的信息,解答下列 问题。(共22分)
区域开发(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如黄淮海平原的鱼塘—台田;珠江 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南方低山丘陵、横 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云贵高原的特色农 业等等。
五、关注热点地区
综合地说,某一区域(实体)的存在、或某一 时间发生的演化,曾经或正在对世界产生着重大的 影响,这些都是“热点”。
如世界性交通要道:中东(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五 海三洲之地”)、中美洲(巴拿马运河)、东南亚(马六甲 海峡)等。 油气资源蕴藏区:中东、中亚(石油与天然气)、中国油 气资源分布及调配等。
近海; 人为:不合理的灌溉。
西北的荒漠化: 自然: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 人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流域内水资源的不
合理利用,造成植被的破坏。 长江中下游的洪涝:
自然:有的年份流域内多降水,流量大;蓄洪、泄洪 能力不足;
人为:中上游植破坏,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河道淤 积,泄洪能力下降;围湖开发等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 等。
(台湾、日本、东南亚、土耳其)等。 气象灾害高发区:东亚、南亚(洪涝、干旱、台风或飓
风、寒潮及沙尘暴)、非洲(干旱)、美国南部(飓风、寒 潮)等。
经济持续增长区 如:中国东部沿海、中国中部地区、中国泛珠三角地区、日 本、东南亚、美国西海岸、德国等。
从近几年高考情况看,尤其要重视中国区域 地理的复习。在熟练掌握中国行政区划、地形与 气候分布、河流、铁路网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 典型地区的区域轮廓特征、区域自然、人文特征 以及区域发展存在问题、发展策略。应该对西北、 青藏、东北、黄土高原、华中地区、江南丘陵、 云贵高原、我国沿海工业基地等地区的自然特征 或工农业生产现状、发展前景等进行分析比较。
给类型、利用、治理措施。 4植被:类型、分布规律、利用问题、对策 5土壤:类别、肥力、利用问题 (在了解自然环境特点基础上,分析对人文地理的影
响)
(二)人文地理特征
1 人口:结构、数量、素质及其变化原因、分布特点、 迁移方向、原因、作用
2 农业:类型、部门构成和分布,区位及其变化,地 域特点。
3工业:工业部门和分布、区位及其变化
然橡胶,请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6分) (6)简述北海沿岸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5分)
36.答案要求: (1)北海的温度、盐度均低于南海。两者油气资源很丰 富;北海有世界著名渔场。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2)南海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 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区域定位
1、绝对位置(经纬度定位)
2、相对位置:一个区域相对于其它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
一些主要的经纬度及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物 进行定位。
3、区域的轮廓特征
4、利用特殊地理事物来定位
区域地理分析的具体内容
(一)自然环境特征: 1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成因、气象灾害。 2地形:类型、分布、特定、成因、地质灾害。 3水文(河流、地下水、湖泊):河流的水文特征、补
区域地理答题基本步骤
1、阅读图、文资料——获取解读信息(首先获取最 基本、最重要的信息如反映的时间、空间地理事物 的类型)
2、确定答题方向,构建答题框架
A注意谓语:指出、分析、概括、对比等
B注意定语:什么时间、地点、事物等
C 注意宾语:如差异、共性、特征、成因等
D注意分值:确定答案要点数量
3、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图文相关信息,调动相关知识 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做到信息、知识和试题要求相 互对接。
和F
处(填写图中字母)。
4该地区资源缺乏,但海运方便,发展海岛旅游业,海水养殖业,海洋渔业,
发展进出口加工业和临港源自业,但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和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
0京5卷北(36分)读图11~12,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北海与南海的海水性质差异、资源优势与存在的环境问 题。(8分)
(2)分析南海沿岸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5分) (3)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指出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在
沿海沙地应种植

(3)晒盐的海水最好从 (填写图中字母)海湾引入,若规划建设
一个海滨泳场、深水港和工业区,最好分别选址在
处、
处和
处(填写图中字母)。
(4)根据该地区的资源状况,试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
1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海岸线漫长,人多地少。
• 1分析本地的位置 • 2分析本地气候类型、气象灾害 • 3分析本地地形分布、地势特点 • 4分析本地人文特点 • 5分析如何可持续发展(优势、不足、发展
方向
(1)请概括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
(2)在土地利用上,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坡地宜植 ;100—
200米的坡地宜种植 ;100米以下平地宜种植
⑤关注热点地区
三、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区域定位 二、区域特征分析 1、区域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
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 2. 自然地理特征——对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三、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
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 题及其解决措施。
如我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具体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定位: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及相对位置。
②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状况,并以此推断水文、土壤、 自然带、工农业生产特点、城市、人口及交通等。 ③比较区域差异,进行跨区域比较异同,如珠三角地区农业 生产与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区别。
④发现区域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发展策略。如我国黄 土高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中东的水资源问题等等。
04春招图3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 4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36.读图3和图4,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6分)
(1)该地形区的名称。(4分) (2)指出导致图3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
的主要因素。(5分) (3)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6分) (4)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
采取什么对策?(12分) (5)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此应
采取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9分)
• 36.(共36分) (1)黄土高原 (2)图中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
水分(或降水、湿度)因素造成的。 (3)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全年较少且季节
差异大,或集中于夏季(尤其是7月份),冬、春、 秋三季干燥,或雨热同期。 (4)全年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易发旱灾(或干 旱),尤其是春季气温快速升高而降水少,易发 春旱。低温时间长,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种植耐 旱作物,发展水浇地,加强灌溉(或发展节水农 业)。防霜冻 (5)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小流域的综合 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一、区域地理的高考考查方式
高考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解决区 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来考查地理学科特点之一区 域性的。
近年来区域地理的命题趋向是: 1.区域考查范围越来越小,甚至是一个虚拟的区域,重 在考查学生区域地理的思维方法; 2.紧紧抓住区域与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索布局设问; 3.往往在把握区域特征大背景下考查区域中的主干知识: 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区位分析;矿产、能源、工业、 城市区位分析等等; 4.区域对比仍然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 5.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分析评价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 6.区域考查越来越向热点地区靠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