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西医话管理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慢性病是指持续时间较长、进展缓慢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传统上,中西医以各自的治疗理念和方法进行治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意识到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

中西医结合能够综合运用中西医的优势,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中西医结合的意义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在于充分发挥中西医的优势。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追求平衡和谐,以调理身体为主要手段;而西医注重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运用药物和手术治疗疾病。

中西医结合能够将二者的优势互补,以中医调理为基础,辅以西医治疗,达到更好的疗效。

二、中西医结合的应用1.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对慢性病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中医辨证,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2. 西医药物治疗西医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特别是药物治疗。

西医药物能够迅速地控制慢性病的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

通过合理使用西医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提高生活的舒适度。

3. 营养调理慢性病患者的饮食调理非常重要,中西医结合能够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中医强调饮食健康原则,如五谷杂粮、多蔬果、适量鱼禽肉等,而西医注重合理的饮食控制和营养补充,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4. 运动治疗运动治疗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医强调身体的运动调理,如太极拳、气功等,能够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

西医注重运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通过制定个人化的运动方案,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5. 心理疏导慢性病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疏导在慢性病管理中不可或缺。

中西医结合能够运用中医的心理疏导技术和西医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压力、调整心态,提高治疗效果。

三、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性中西医结合能够全面、系统地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科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中西医结合科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中西医结合科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一)一、组建医疗队伍,完善各项医疗质量制度和考核标准。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

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医院组建成立以常务副院长、医务科和各临床科室为成员的质量管理委员会和质量控制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质量管理工作。

全院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天天抓;临床科室时时抓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格局。

加强临床路径管理,通过试用期开展的医疗业务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工作。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医院根本目的。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在完善医疗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

严把医疗质量关,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人会诊、重危病人及术前术后讨论制度。

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医疗活动中的动态分析,做好各种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针对当前患者对医疗知情权要求的提高,完善各项告知制度。

加强质控管理,住院病历书写按卫生部印发《病历书写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评分标准执行,处方书写按《处方管理办法》执行。

三、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以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

科室、服务标识规范、清楚、醒目、易懂。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优化医疗流程,方便病人就医上下功夫,求实效,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实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

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使医院全体职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树立牢固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在院内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和“安全就是的节约,事故就是的浪费”活动,激发职工比学习、讲奉献的敬业精神,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

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

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摘要:1.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概念2.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的优势3.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实践案例4.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正文:一、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概念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是指在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共同参与下,通过整合双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医疗服务。

这种模式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的相互融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的优势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和西医药的优势,可以综合运用中、西医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该模式整合了中、西医的医疗资源,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3.促进中西医融合: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的相互融合,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实践案例1.我国某三甲医院实施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通过建立中西医联合诊疗团队,共同讨论病例,为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2.某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中、西医综合诊疗服务,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

四、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为推广和应用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政府和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该模式的扶持力度。

2.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加强中、西医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为实施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提供人才保障。

3.推广典型案例:及时总结和推广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成功案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该模式的广泛应用。

医院中西医结合管理制度

医院中西医结合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中西医结合诊疗活动。

三、组织机构1.成立医院中西医结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中西医结合管理制度。

2.设立中西医结合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执行中西医结合管理工作。

四、管理制度1.人才培养(1)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鼓励医务人员参加中西医结合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等。

(2)选拔优秀医务人员进行中西医结合专项培训,提高其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

2.诊疗规范(1)制定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明确诊疗流程、用药原则等。

(2)严格执行诊疗规范,确保诊疗活动科学、规范、安全。

3.药物管理(1)规范中药、西药使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2)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确保饮片质量合格。

4.医疗设备(1)配备中西医结合诊疗设备,满足诊疗需求。

(2)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科研与教学(1)鼓励医务人员开展中西医结合科研,提高医院中西医结合水平。

(2)加强中西医结合教学,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

6.患者服务(1)提高医务人员中西医结合服务意识,关注患者需求。

(2)优化诊疗流程,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五、监督检查1.中西医结合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中西医结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中西医结合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六、奖惩措施1.对在中西医结合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违反中西医结合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处理。

七、附则1.本制度由医院中西医结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中西医结合管理制度,旨在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制度

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 设立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制定和实施本单位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制度和措施;(3)组织开展中西医结合卫生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4)监督、检查和评估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质量;(5)处理患者投诉,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三、制度内容1. 医疗机构应当依法设立中西医结合科室,配备具有中西医结合专业资质的医务人员。

2. 医务人员应当具备中西医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提高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水平。

3. 中西医结合诊疗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优势互补,协同发展;(2)辨证施治,因人制宜,注重个体化治疗;(3)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经济合理。

4. 中西医结合诊疗应当严格执行以下规定:(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中西医结合诊疗制度,明确诊疗流程和责任;(2)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熟练运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理论;(3)患者同意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5. 中西医结合诊疗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事项:(1)尊重患者意愿,保护患者隐私;(2)遵循诊疗规范,确保医疗安全;(3)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6.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监督管理1. 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本单位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 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监督和检查工作,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中西结合医院管理制度

中西结合医院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和就诊患者。

第三条本医院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行中西医结合,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二、组织机构第四条本医院设立中西医结合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制度,协调解决中西医结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本医院设立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财务科、后勤保障科等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本制度。

三、医疗服务第六条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严格遵守医疗法规和诊疗规范,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

第七条本医院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第八条本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优势。

第九条本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四、医疗安全第十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医疗安全规定,对患者实施全面评估,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第十一条本医院设立医疗安全委员会,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医疗安全工作。

第十二条本医院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五、医疗费用管理第十三条本医院严格执行国家医疗收费标准,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第十四条本医院设立医疗保险科,负责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解释和实施。

第十五条本医院加强医保基金管理,确保医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透明性。

六、医院文化建设第十六条本医院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弘扬中医药文化,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第十七条本医院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七、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由本医院中西医结合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概述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指将传统中医养生理念与现代西医护理理论相结合,旨在综合运用中西医方法,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辅助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这种综合护理模式的出现,使得患者能够获得更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并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特点综合性中西医结合护理综合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以整体观念为基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草药疗法、针灸、推拿等与西医的药物治疗、手术等方法,综合治疗疾病,使疗效更加显著。

基于预防中西医结合护理注重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健康的维护。

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和防病养生等方法,提前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与传统的西医护理不同,中西医结合护理更注重对患者的全面健康管理,起到延缓病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强调个性化中西医结合护理将患者视为独立的个体,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辩证施治和西医的临床实证,对疾病进行精准分类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全面性中西医结合护理包括病情评估、病史记录、体格检查、辨证施治、康复护理等多个环节,全面细致地关注患者的各个方面。

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还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家庭支持和社区参与等因素,达到全面治疗的目的。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慢性病管理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有着很好的效果。

对于一些无法根治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通过结合中医的草药疗法、饮食调理和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减轻病痛。

同时,还可以通过中医的养生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康复护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中医的推拿、针灸等手段与西医的康复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速度,改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并减轻疼痛。

秉持中医核心理念,防止中医“西化”

秉持中医核心理念,防止中医“西化”

秉持中医核心理念,防止中医“西化”滕旭杨锐武宇明随着西医发展达到了某种瓶颈,中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屠呦呦老先生发现的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奖励后,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中医研究的热情。

但是,当前对中医的研究大多还是采用的西医的研究理念和手段,缺乏针对中医的研究体系,因此存在中医被“西医化”的潜在风险,使中医的治疗药物和手段成为了西医的辅助治疗方法。

针对于此,笔者建议应该在秉持中医“整体、辨证、个性化”核心理念的基础之上,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体系,真正做到通过科研促进中医发展,防治中医的“西医化”。

1 前言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中医”,已为中华名族保驾护航了几千年,在中华民族崛起的今天,中医必然会焕发新的生机。

尤其是在西医发展遇到瓶颈之际,相关部门更应抓住契机,大力发展中医事业。

中医以其“整体、辨证、个性化”的核心理念具有西医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很多人却在按照西医“还原论、标准化”的理念去研究探讨中医,使中医走向“西医化”的方向。

例如,屠呦呦老先生于2015年因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显著疗效而获得诺贝尔奖后,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中医的一大胜利,其实细究起来,青蒿素治疗疟疾还是沿用了西医“还原论”的理念,而非中医“整体、辨证、个性化”的理念,因此,准确的说,青蒿素治疗疟疾并不是中医的胜利,而是西医成功的为治疗疟疾发现了一种药剂,只是这种试剂是来自于中药。

再比如,日本方面在中药的研发方面是要快于国内的,因此很多人认为国内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不够,对中医的发展落后于日本。

但是,笔者认为,日本方面也仅仅是在西医的理念下来研发中药,还是在为西医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而并不是在中医的理念下真正的发展中医。

借鉴日本的情况,我们在大力发展中医事业的时候必须秉承中医“整体、辨证、个性化”的理念,防止中医被西医化。

2 中医出现“西医化”倾向的原因2.1 中医本身缺乏科学研究一方面,中医不敢做科研。

中西医结合视角探讨医院管理质控要点

中西医结合视角探讨医院管理质控要点

中西医结合视角探讨医院管理质控要点随着社会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管理质控已经成为了现代医院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中西医结合是当今医疗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在医院管理质控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探讨,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视角探讨医院管理质控要点。

一、建立符合中西医结合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医院管理质控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符合中西医结合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据统计,西医药存在的严重不足是缺乏以疾病预防和治疗为目标的综合性团队,而中医药正是具备这种综合性的医疗体系。

所以,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既能进行西医诊疗又能兼顾中医药治疗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具体来说,医院管理质控要实现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包括:客户满意度管理、疾病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医学质量管理、职业道德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

其中,客户满意度管理是医院管理质控的重点之一。

客户满意度管理是指为了充分了解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满意程度,通过制定一系列满足病人需求的管理措施,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强化药品管理,推行合理用药在当前医疗领域,药品管理是医院管理质控的重点之一,因为药品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信誉。

据统计,我国的药品市场存在很多问题,如药品流通环节不透明、药品质量不合格等。

因此,加强药品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中西医结合的实践证明,中医药方应用于医疗领域,具有治疗疾病、保健常识、调节身心状态等多种功效的同时,也可以减少西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患者的药物刺激和毒性。

所以,在医院管理质控中,医生应该充分利用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提倡合理用药,减少药品滥用和不当使用,尽可能地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医院的信誉。

三、强化科研和专业技能培训医院管理质控要点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强化科研和专业技能培训。

医疗领域的科研已经成为了医院质控工作的重中之重,科研的推进不仅能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治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发[2003]52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发[2003]52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正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发[2003]52号2003年11月13日)中西医结合是在我国既有中医又有西医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人民的医疗卫生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西医结合充分吸收两种医学特长,并使之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对继承发展中医药学,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促进我国医学和世界医学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西医结合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中西医结合”。

2003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进一步规定,“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

到目前,我国中西医结合机构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中西医结合学术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研究成果,中西医结合学术活动日益活跃,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中西医结合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中西医结合优势和特色发挥的还不够充分,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健全,理论、临床及方法学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

为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中西医结合方针政策,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吸收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特长,发掘、整理、研究、阐释中医药学的经验真知和理论精华,以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为核心,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以研究中西医结合点为主线,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促进中西医结合不断发展,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健康管理比较:中医与西医

健康管理比较:中医与西医

健康管理比较:中医与西医健康管理比较:中医与西医健康问题的处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健康管理的发展,中医和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观念在健康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分别从中医和西医两个方面来探讨健康管理的比较。

一、中医健康管理中医,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境内的古老医学,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5000年前的商周时期。

中医强调治未病,注重预防,这一点被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认可和推崇。

具体来说,中医健康管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强调气的平衡:中医认为气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动态能量,它的平衡与否决定着一个人健康与否。

中医通过调节身体的气来达到保健治疗的目的,通常采用针灸、按摩、拔罐等手段来实现。

2.中医强调营养保健:中医认为,人体有五种基本物质,分别为气、血、津、液、形。

而这些物质又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免疫系统、基本代谢等方面的功能。

中医强调营养保健是为了保障人体的五种基本物质的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3.中医强调精神调配:中医认为,人体的情志对身体健康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中医将情志分为七种,分别为喜、怒、忧、思、悲、恐、惊。

中医通过调控人体情志的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风险。

二、西医健康管理西医是指源自西方国家的医学理论与实践。

在西方国家,现代临床医学是主流,西医强调疾病治疗,注重用药物、手术等现代医学手段来解决健康问题。

具体来说,西医健康管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西医强调科学依据:西医强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来诊断治疗疾病。

常通过实验、研究等科学方法来确认治疗效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2.西医强调专业协作:西医机构和医疗团队更加注重协调和协作,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尊重患者的医疗服务原则,实现专业技能、知识和资源的合作。

3.西医强调疾病治疗:对于患者已经患病的情况,西医更加注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常在药物、手术等现代医学手段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营养与健康管理,促进康复和治愈。

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制度

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员工、科室及部门。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规范、持续改进的原则。

二、组织架构与管理职责第四条本院设立中西医结合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全面管理工作,下设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人事科、后勤保障科等部门。

第五条各部门职责如下:1. 办公室:负责医院日常行政、后勤保障、信息化等工作。

2. 医务科:负责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技术等工作。

3. 护理部:负责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护理技术等工作。

4. 财务科:负责医院财务收支、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等工作。

5. 人事科:负责员工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福利等工作。

6. 后勤保障科:负责医院设施设备维护、物资采购、后勤服务等工作。

三、医疗质量管理第六条医疗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医疗质量管理的规定和标准。

2.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医疗质量意识。

3. 实施医疗质量考核,奖优罚劣,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第七条医疗质量管理措施:1. 制定并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

2.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4.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流程。

5. 开展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提高医疗质量。

四、护理质量管理第八条护理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护理质量管理的规定和标准。

2.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意识。

3. 实施护理质量考核,奖优罚劣,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第九条护理质量管理措施:1. 制定并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

2. 定期开展护理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4. 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提高护理质量。

中西医结合规章制度

中西医结合规章制度

中西医结合规章制度中西医结合是指在临床实践中,将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一种医疗模式。

为了规范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下面将从中西医结合的背景和必要性、规章制度的制定目的和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

1.综合利用中西医学的优势:中医学重视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注重治疗疾病的根源,而西医学注重病因病理,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西医结合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保留中医传统文化: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西医结合可以促进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保护和弘扬中医文化。

3.丰富医疗资源:中西医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医疗资源,包括中药、西药、中西医检验、中西医影像等,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增加患者的疗效和康复速度。

1.医疗机构管理:规定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设置和管理要求,包括医疗设施、医疗设备的要求和管理,医务人员的专业背景和资质要求,以及医疗质量管理和卫生安全措施等。

2.临床实践准则:制定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准则,包括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和标准、药物使用的原则和禁忌等。

同时还要规范中西医医生的行为规范,包括医患沟通与合作、医疗记录、患者隐私保护等。

3.培训与继续教育:建立中西医结合医生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确保医生具备全面的中西医知识和技能。

培训的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医学研究方法和伦理等。

4.药物管理:规范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包括药物采购和库存、药物配送和使用、药品质量管理和安全使用等。

同时要规定中药和西药的使用范围、使用剂量和疗程等。

5.质量评价与监督:建立中西医结合医疗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评估。

同时要加强对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合法合规运营。

西医、中医辨证施护管理制度

西医、中医辨证施护管理制度

西医、中医辨证施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院的西医、中医辨证施护管理行为,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供应优质的医疗服务,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医疗行业规范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全部西医、中医辨证施护相关工作人员,包含医生、护士等。

第三条定义1.西医辨证施护:指医生依据患者病情和临床表现,综合应用西医医学知识和技术进行诊断推断、治疗、病愈,以及相关护理服务的过程。

2.中医辨证施护:指医生依据患者的中医辨证,综合应用中医医学知识和技术进行诊断推断、治疗、病愈,以及相关护理服务的过程。

第二章西医、中医辨证施护要求第四条西医辨证施护要求1.西医辨证施护应遵从国家相关的医疗行业规范和标准。

2.西医辨证施护应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订立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西医辨证施护应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和共识,充分敬重患者的自主权。

4.西医辨证施护应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记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西医辨证施护应保障患者的医疗信息安全和隐私权。

6.西医辨证施护应遵守患者知情同意原则,进行必需的告知和解释。

第五条中医辨证施护要求1.中医辨证施护应遵从国家相关的医疗行业规范和标准。

2.中医辨证施护应依据患者的具体辨证结果订立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中医辨证施护应重视与患者的互动和沟通,了解患者的身心情况。

4.中医辨证施护应充分敬重患者的自主权,鼓舞患者乐观参加治疗过程。

5.中医辨证施护应定期对患者的辨证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中医辨证施护应注意保管和传承中医医学经验和技术。

第三章质量管理第六条质量掌控1.医院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订立相关的质量掌控措施和评估指标,监测并改进西医、中医辨证施护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2.医院应建立质量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患者的看法和建议,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和改进。

第七条护理质量1.医院应加强护士的培训和素养提升,确保护理工作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中医养生与西医健康管理的比较研究

中医养生与西医健康管理的比较研究

健康管理与全面养生的关联健康管理与全面养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于如何进行健康管理、实现全面养生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健康管理强调的是对已有健康状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而全面养生则追求的是身心灵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健康管理与全面养生的内涵、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实际可行的健康管理与全面养生策略。

一、健康管理与全面养生的内涵和意义1. 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监测、干预和控制,以达到保持或改善健康状态的目的。

它包括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疾病治疗等方面,旨在提高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

2. 全面养生全面养生是指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心态、合理的作息等方式,实现身心灵的和谐发展,追求长期健康、幸福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3. 关联性健康管理和全面养生都是为了实现人的整体健康和幸福,二者有着内在的关联性。

健康管理是实现全面养生的基础和手段,而全面养生则是健康管理的目标和归宿。

只有通过科学的健康管理,才能够实现全面养生的目标。

二、健康管理与全面养生的关联性1. 科学的健康管理是实现全面养生的基础科学的健康管理可以帮助个体及时发现并有效干预各种潜在的健康问题,包括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为全面养生创造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2. 全面养生是健康管理的最终目标健康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面养生,即使身体健康,也需要心灵的滋养和生活的愉悦,而全面养生正是追求身心灵和谐的生活状态,是健康管理的最终落脚点。

3. 健康管理和全面养生相互促进健康管理和全面养生相互促进,健康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为全面养生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而全面养生的实践又是对健康管理成效的最终检验。

三、健康管理与全面养生的实践策略1. 科学健康检测和评估定期进行健康检测,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科学评估身体各项指标,为合理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中西医结合实现心理卫生健康管理协同发展

中西医结合实现心理卫生健康管理协同发展
18
数据分析:中医体质
中医体质不同人群的心理特征
清朝著名的《医学心悟》曰:“阳旺者阴必虚,阴虚者多火。‧‧‧‧‧‧气郁质即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 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状态。
最新来自《中国卫生产业》的研究表明: 平和质人群个性外向稳定;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人群内向不稳定;阳虚质,痰湿质人群内向稳定;阴虚质人群 外向不稳定;特禀质人群人格心理特征因人而异。 结论: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人格心理特征具有相关性,对不同偏颇体质类型人群采取相应的调体措施,可以预防心理 疾病的发生。
19
数据分析:中医体质
中医体质系统问诊人群分布(少年)
12
10
8
6
男士
女士
4
2
0 平和质 气虚质 阳虚质 阴虚质 痰湿质 湿热质 血瘀质 气郁质 特禀质
注:总计55人,其中男29人,女26人
20
数据分析:中医体质
中医体质系统问诊人群分布(中年)
14
12
10
8
男士
6
女士
4
2
0 平和质 气虚质 阳虚质 阴虚质 痰湿质 湿热质 血瘀质 气郁质 特禀质
9
解决办法:构建心理卫生健康管理平台
健康小屋=1(小屋)+1(个人健康管理)+1(社区健康管理)+X(健康、医疗服务)
健康小屋检测服务
个人健康管理
社区健康管理
健康小屋
血压、骨密度 身高体重、人体成分 视力筛查、中医体质…
个人APP
管理者APP SaaS服务平台
东华原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
。。。。。。
预约挂号
6
心理卫生筛查

中西医结合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这些疾病往往病程长、病情复杂,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

在慢性病管理中,中西医结合的模式正逐渐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截然不同但又各有千秋的医学体系。

西医依靠先进的检测手段、明确的诊断标准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在急性病症和器质性病变的处理上表现出色。

而中医则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对于慢性病的预防、调理和康复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

以高血压为例,西医通常会使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

这些药物能够迅速降低血压数值,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副作用,如干咳、水肿等。

而中医则会从患者的体质、情志、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调理。

通过中药方剂的运用,如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等,可以平肝潜阳、祛痰化湿,起到辅助降压的作用。

同时,中医的针灸、推拿等疗法也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改善血管的舒缩功能,从而有助于血压的稳定。

糖尿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西医主要通过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水平。

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低血糖等问题。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肾阴不足等有关。

通过中药调理,如六味地黄丸、玉女煎等,可以改善胰岛功能,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此外,中医的饮食疗法,如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来合理搭配饮食,以及运动疗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都有助于调节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心血管疾病的管理中,西医的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能够迅速开通堵塞的血管,挽救生命。

但术后的康复和预防复发则需要中医的参与。

中医的中药方剂,如丹参滴丸、通心络胶囊等,可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促进心肌的修复。

中医的情志调理和养生方法,如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劳累等,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在治疗方面的结合,中西医在慢性病的预防和康复阶段也能相互补充。

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

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

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技术,结合中西医优势,通过协同管理和服务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医疗健康管理。

以下是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协同管理和服务模式的概念中西医协同管理和服务模式是指通过中西医结合,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相结合,共同参与病人的医疗健康管理和服务。

该模式强调中西医结合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实施个性化、整体化的医疗服务,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二、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的需求和利益置于首位,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医疗管理和服务。

2. 综合运用中西医: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技术有机结合,提供多元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3. 强调预防为主: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提高病人的健康自理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4. 重视团队合作:建立跨学科的团队合作机制,不同学科的医务人员相互配合,形成整体即精神,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5. 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交流和管理,提高医院管理和医生服务的效率。

三、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实施步骤1. 评估与诊断阶段:通过中西医的综合诊断,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确定病情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2. 治疗与康复阶段:综合运用中西医的治疗手段,如中药、西药、针灸、理疗等,进行治疗和康复。

3. 随访与复查阶段:定期对病人进行随访和复查,了解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健康管理与教育阶段: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健康自理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5. 数据分析与总结阶段:对中西医协同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优化和改进模式。

四、中西医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的优势1. 治疗效果更佳:中西医的综合应用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2. 个性化治疗:中西医协同管理和服务模式注重面向患者的个性化治疗,针对不同病人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起到什么作用?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起到什么作用?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起到什么作用?慢性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加,成为公共卫生和医疗领域的重要挑战。

慢性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加,已成为公共卫生和医疗领域的重要挑战。

慢性病指那些长期持续或逐渐恶化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癌症等。

慢性病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它们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导致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慢性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中西医护理模式的特点与优势1.1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优势1.1.1 个体化治疗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差异,将患者视为独特的个体,而非疾病的简单患者。

医护人员会全面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生活习惯等方面,并根据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1.1.2 强调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相互联系,疾病是身体失去平衡的表现。

在护理中,医护人员不仅关注患者的具体症状,还会探究背后的根本原因,从整体上调理患者的身体平衡,增强其自愈能力。

1.1.3 注重预防与调理中医护理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注重预防和调理。

在慢性病管理中,中医护理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养生等方面,帮助患者改变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减轻症状。

同时,中医护理也强调季节调理和防病于未然,增强身体抵抗力。

1.2 西医护理的特点与优势1.2.1 系统化的治疗方法西医护理建立在现代医学理论基础上,具有系统化的治疗方法。

通过科学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手段,西医护理能够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治疗,使患者受益于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药物。

1.2.2 依据科学研究的实证医学西医护理强调依据科学研究的实证医学,通过临床试验和研究数据,评估治疗效果,并确保医疗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这种基于证据的医学实践使得治疗更加客观、科学,为患者提供了更可靠的疗效保障。

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管理制度

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管理制度

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医院订立本治疗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和促进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的开展,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临床科室和相关医疗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必需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是在遵从现代医学原理和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将西医技术与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和病愈。

第四条临床科室应设立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专业组织,由相关医疗人员构成,负责组织和推动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的开展。

第五条本制度的内容包含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的基本原则、管理要求、工作流程、责任分工等方面的规定。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六条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必需遵守医德、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确保医疗安全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应综合运用现代医学技术和中医理论,确保治疗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应在医疗团队的协作和专业分工下进行,各医疗人员必需依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保证诊断、治疗和病愈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九条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中,应充分敬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充分沟通和沟通,确保患者对治疗过程有清楚的了解,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第三章管理要求第十条临床科室在进行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前,必需对医疗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医疗水平和操作技能。

第十一条每位医生在进行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前,必需认真了解患者的病情,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因和病情,并订立合理的治疗方案。

第十二条医疗人员在进行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时,必需依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第十三条临床科室负责订立并落实相关的质控措施,对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四条医疗人员在进行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时,必需认真记录相关的临床数据和治疗过程,确保医疗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十五条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工作流程包含患者接诊、病情评估、治疗方案确定、治疗操作、病愈和随访等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西医话管理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中医西医话管理
由于思维方式迥然不同,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西医是将治疗放在第一、预防放在第二、养生放在第三的;而中医恰恰相反养生第一,预防第二,治疗第三。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西医治已病,中医治未病。

中医认为,一切病症都是由于人体不够协调、失去平衡而引起的;一旦恢复协调平衡的正常状态,病症就自行消失了。

这就是说,健康的关键,主要不在于外部环境的好坏,而在于自身肌体的强健,正所谓邪不干正。

接触相同的环境,甚至同样接触细菌和病毒,有的人患病而有的人不患病,不就因为各自肌体存在强弱的差异吗人体的血、脉、气、神经各大系统,犹如密布全身的管道网络,必须时刻保持畅通无阻;一旦发生阻塞,就会出现相应的疾病,故中医的医理强调百病在瘀,治病在通。

对于这种协调平衡的正常状态,中医称为和(通达和畅之意);而对于患病,中医则称为违和,故有一脉不和,周身不遂的说法。

正是因为中医强调五行协调、阴阳平衡、自体和
畅,所以总是把养生之道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中医之养生,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调养(调节各种功能)、食养(优化饮食结构)、境养(改善生活环境)、晴养(改善情绪)、息养(静坐调息)和心养(领悟人生、遇事达观、平稳心态)。

这里只对其中的心养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心养实际上已经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了。

因为,当一个人领悟了人生之真谛,没有怨悔,没有贪求,没有忧虑,整个人体自然而然就达到十分和谐的状态,各种机能自然而然就协调一致地发挥作用,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远离疾病、延年益寿了。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言:陪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大意是:一个人没有贪心,没有妄念,其精、气、论文联盟http://神紧随不舍,内藏不泄,疾病从何而来这句话又是中医蕴涵哲学意韵的一个明证。

事实上,一个人只要心态平和,就能让气血通畅、脏腑平衡;也只有心态平和,才能让气血通畅、脏腑平衡。

十分明显,中医这种养生第一,预防第二,治疗第三的思路,是从源头上维护人们健康的正确思路。

除了易理、阴阳、五行,中医还要求懂得道家思想乃至佛家思想。

实际上,一位高明的中医师往往具有相当深厚的哲学造诣,甚至本身就是一名够格
的哲学家!这是西医界实在难以比肩的。

历史地看,中西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差异导致了这两种医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根本性区别。

中医理论是从人对自身乃至宇宙万物的生命及其能量流动的深刻体验出发的,中医治病的原理就是调整人身的能量动态使之归于平衡的常态,中医的一切理论都是围绕这种能量状态的消长变化展开的,理法方药莫不如此。

如果偏离了这种观察思考的角度,处方用药必将变得毫无方向。

所以中医学是以理论为第一要义的,经验只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的积累。

离开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即使用中药治病,也只能是简单的经验医学,不能归入中医纯粹的辨证施治体系了。

西医是随着解剖学与化学的发展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由于起点远离了直接的生命体验,导致了其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机械主义倾向。

一般来说,西医是把人体当作一部机器对待的,西医的治疗方法除了作用于诸大系统的内科化学疗法外,外科的方法更像是木匠或裁缝工作。

这样就忽略了作为一个生命体的个人的生命力的能量存在状态,及其作用于人的直接或即发性病理状态。

由于其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局限,导致
了西医治疗学体系的重大缺陷无法正确诊断能量状态的非常态客观存在。

常见的现实如:病人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得到自身的某种不适症状,但经过西医病理检查,却被告知没有病,于是,对于病人来说很现实的客观症状就被歪曲成了一种主观错觉。

还有诸如手术后病人已经死亡,却得出了手术非常成功的荒谬结论,等等。

每一个公司无论大小,都五脏俱全,也是一个有机体,企业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也会遇到各类大小疾病,企业家对待自己公司这位患者究竟是用中医思想从根源调理,还是用西医思想一刀切除病变,这全在于主治医师的思想体系和思维哲学。

人有病可以看医生,企业有病同样需要良医。

然而很多管理者甚至外部的咨询专家不懂看病只会开药,不管企业有任何问题都统统划到几个问题上,千篇一律的一个处方,正如中医古训所言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内部阴阳失调会伤及脏腑,脏腑被损通过经脉表现与体表,或头疼、或咳嗽。

企业有问题可能表现为执行力下降,沟通不到位等。

如果单纯从这些表象
来医治,大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意味,结果一定会得不偿失的。

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能复制的只有失败,给企业疗伤时一定要像老中医一样,望、闻、问、切,仔细帮企业找到病根,对症施治,面对一个有问题的企业只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既需要治标,更需要治本,内外结合才能发挥功效。

中医治于未病,西医治于已病。

一个企业若想健康有活动力的充满能量的发展,离不开健康的思想企业文化,离不开宏大的追求企业战略,离不开健硕的肌体组织结构。

企业家本着治于未病的管理思想,应当尤其重视公司的文化建设及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将企业文化深入人心,而这项工作又往往被企业家们忽视,认为空而不实,不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发展业绩。

由于这项工作的疏漏,往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协调造成不同形式的病变。

12下一页欢迎浏览更多论文联盟首页→ 医学论文→ 西医学论文文章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