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发展的新趋势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研究【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情况,新科技新模式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影响,全球产业链重塑以及新兴市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等方面。
同时也分析了贸易保护主义与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未来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走向,以及应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的对策。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有更深入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全球化、新科技、新模式、全球产业链、新兴市场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多边贸易体制、未来趋势、对策、展望。
1. 引言1.1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研究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对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趋势。
随着新科技的不断涌现和国际贸易规则的不断变化,国际贸易形势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只有深入研究并把握这些趋势,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
对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国家经济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
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趋势,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引导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对企业而言,了解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可以帮助它们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国际化战略,提升竞争力。
对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以及新兴科技的不断涌现,国际经济和贸易领域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
传统的贸易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新技术、新模式的崛起不仅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冲击,也为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最新发展

国际市 场环境 下 , 用暂 时 的保 护来形 成 比较优 势的 永 久性 转换效 果会 比较 好 。
】 7
型产 品 , 口劳 动 密 集 型 产 品 , 就 是所 谓 的 “ 进 这 小 麦模式 ” 但 是 战后 发 达 国家 之 间 的 贸 易 量 迅 速 。
维普资讯
山东商业会计 20 3 06・
・理 V 探 5 ・ e , - . 3
国 际 贸 易理 论 和 政 策 的最 新 发 展
查瑞平 李 ,
(. 1银座 集 团股 份有 限公 司 , 山东 济 南
娜
100 ) 000
206 ; . 50 3 2 对外 经 贸大学 , 北京
一
解释, 因为 发达 国家 的总体 的技 术水 平相 差不是 很 大 。随着市 场细分 的加 深 , 达 国家 可贸易 的产 品 发 不 断增 加 , 国家 与国家 之 间的 贸易行 为更 多的取 决 于一个 国家在 某 一个 时 间段 上在 某 个行 业 上 所具 有 的规模 优 势 。克 鲁 格 曼 指 出 “ 当一 部 分 国 际 相
摘
要 : 几十年 来 , 近 国际贸 易 出现 了 由以往 的 贸 易理论 无 法解释 的新现 象 , 对 这些新 问题 , 针 克鲁 格
曼等人 以规模 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基础提 出了新 贸易理论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 知识和技术 由北方扩
散 到 南方 , 经济 学 家把 产 品周期 理论 引入到 南北 贸 易模 型 中 , 出现 了产 品周期 的新 理论 在 南北 贸 易中的研
积累了更多的技术 , 使进入该行业的门槛进一步提
高, 形成了国际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这些现象的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国际贸易的原因和规律,而国际贸易政策则是针对国际贸易发展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本文将介绍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并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理论”。
斯密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互相交换各自拥有的资源和产品来实现互利共赢。
他指出,国家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随后,大卫·里卡多提出了“绝对成本差异理论”和“比较成本差异理论”,强调了国际贸易双方在特殊条件下的互惠互利。
而后的学者们也陆续提出了其他的国际贸易理论,如赫克歇尔-奥林格模型、产品寡头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分类国际贸易政策可以分为保护主义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两大类。
保护主义政策主要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各种贸易限制措施。
关税是指对进口货物征收的税费,旨在提高进口商品价格以保护本国产业。
而非关税壁垒则包括进口配额、反倾销措施、技术壁垒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国内产业,但也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不利影响。
自由贸易政策强调降低贸易壁垒,提倡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开放性。
自由贸易政策的核心是贸易便利化,如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
这些政策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效益,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关系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
只有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原因和规律,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贸易政策。
比如在实施国际贸易政策时,根据经济学原理可以分析和预测其对国内外市场的影响,从而制定出可行的政策措施。
著名的“大洋洲挡板案”就是保护主义政策的一个案例,通过对进口挡板的征税,保护了本国农业产业。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贸易壁垒与自由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贸易壁垒与自由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贸易壁垒与自由贸易的影响在国际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贸易壁垒和自由贸易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贸易壁垒是指各国为保护本国产业或扭转贸易逆差而采取的各种手段,而自由贸易则是指国家间遵循开放、公平和无歧视的原则进行贸易的模式。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角度,探讨贸易壁垒和自由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发展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早的一个重要理论。
它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各国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应该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种贸易方式可以实现各国的互利共赢,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2.绝对优势理论继比较优势理论之后,美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可以凭借其生产某种特定商品的绝对优势,将其作为出口商品,换取其他国家所需的商品。
这种贸易方式可以增加各国的经济效益,提高全球经济的福利水平。
3.新贸易理论与传统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理论不同,新贸易理论强调了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企业通过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更高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这种贸易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产业的国际化和区域经济整合。
二、贸易壁垒的类型和作用1.关税壁垒关税壁垒是指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款,也被称为关税。
这种贸易壁垒可以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使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然而,关税壁垒也会增加消费者的成本并降低消费者的福利。
2.非关税壁垒除关税之外,非关税壁垒还包括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补贴措施等。
这些壁垒措施主要是为了限制国内市场上的进口商品数量或者保护本国产业。
然而,这些非关税壁垒也会对国内市场带来扭曲效应,并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三、自由贸易的影响1.促进经济增长自由贸易可以促进各国之间资源的有效配置,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业效率,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 的最新发展∗余㊀智内容提要: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 (以M e l i t z (2003)为代表的 异质性企业模型 )及其相关实证研究,是最近10余年来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最重要进展㊂本文介绍近五六年来该理论与相关实证研究中出现的三个新的发展方向:(1)与企业产品质量相结合,解释经典M e l i t z (2003)模型所不能解释的实证研究方面的一些发现;(2)与企业产品多样化相结合,研究企业贸易产品的范围㊁组合与转换㊁广度与深度,及其他相关问题;三是与企业内贸易相结合,研究企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及其与企业间贸易的区别㊂关键词:新新国际贸易理论㊀产品质量㊀产品多样化㊀企业内贸易㊀㊀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 (N e w N e w T r a d eT h e o -r y)及其相实证研究的诞生与发展,是过去10余来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最重要进展㊂该理论的核心是以M e l i t z (2003)为代表的 异质性企业模型 (H e t -e r o ge n e o u sF i r m M o d e l s ),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从封闭到开放㊁开放度的变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㊂本文拟介绍近五六年来该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最新发展㊂下面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L u o ,Y u l e i (2008),"C o n s u m p t i o nd y n a m i c su n d e r i n f o r m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g c o n s t r a i n t s ",R e v i e wo f E c o n o m i cD yn a m -i c s 11(2):366-385.M a ᶄc k o w i a k ,B .&M.W i e d e r h o l t (2009),"O p t i m a l s t i c k y p r i c e su n d e rr a t i o n a li n a t t e n t i o n ",A m e r i c a n E c o n o m i c R e v i e w99(3):769-803.M a ᶄc k o w i a k ,B .&M.W i e d e r h o l t (2010),"B u s i n e s sc y c l e d yn a m i c su n d e rr a t i o n a li n a t t e n t i o n ",C E P R D i s c u s s i o n P a pe r ,7691.M a n k i w ,G.&R.R e i s (2002),"S t i c k y i nf o r m a t i o nv e r s u s s t i c k yp r i c e s :A p r o p o s a lt or e p l a c et h en e w K e y n e s i a n P h i l l i p s c u r v e ",Q u a r t e r l y Jo u r n a l o fE c o n o m i c s117(4):1295-1328.M a n k i w ,G.&R.R e i s (2006),"P e r v a s i v es t i c k i n e s s ",A -m e r i c a nE c o n o m i cR e v i e w96(2):164-169.M a r t i n s ,G.&D.S i n i g a g l i a (2009),"R e a lb u s i n e s sc y c l e d y n a m i c s u n d e r r a t i o n a l i n a t t e n t i o n ",M P R A P a pe r 14089,U n i v e r s i t y L i b r a r y o fM u n i c h ,G e r m a n y .M a t e j k a ,F .(2010),"R a t i o n a l l y I n a t t e n t i v e S e l l e r :S a l e s a n d D i s c r e t eP r i c i n g ",M a n u s c r i pt .M e n k u l a s i y ,J .(2009),"R a t i o n a l i n a t t e n t i o n a n d c h a n ge s i n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v o l a t i l i t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M a r yl a n d ,N o v .09.P a c i e l l o ,L .(2010),"M o n e t a r yp o l i c y a c t i v i s ma n d p r i c e 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t oa g g r e ga t es h o c k su n d e rr a t i o n a l i n a t t e n -t i o n ",M a n u s c r i pt .R o t e m b e r g ,J .J .&M.W o o d f o r d (1996),"R e a l -b u s i n e s s -c y c l em o d e l s a n d t h e f o r e c a s t a b l em o v e m e n t s i n o u t pu t ,h o u r s ,a n d c o n s u m p t i o n ",A m e r i c a nE c o n o m i cR e v i e w86(1):71-89.S i m s ,C .A.(1998),"S t i c k i n e s s ",C a r n e g i e-R o c h e s t e r C o n f e r e n c eS e r i e s o nP u b l i cP o l i c y 49:317-356.S i m s ,C .A.(2003),"I m p l i c a t i o n so f r a t i o n a l i n a t t e n t i o n ",J o u r n a l o fM o n e t a r y E c o n o m i c s 50(3):665-690.S i m s ,C .A.(2006),"R a t i o n a l i n a t t e n t i o n :B e y o n d t h e l i n e a r -q u a d r a t i cc a s e ",T h e A m e r i c a n E c o n o m i c R e v i e w 96(2):158-163.T u t i n o ,A.(2009),"T h er i g i d i t y o fc h o i c e :L i f e c y c l es a v -i n g sw i t h i n f o r m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g l i m i t s ",M a n u s c r i pt .W o o d f o r d ,M.(2009),"I n f o r m a t i o n-c o n s t r a i n e ds t a t e-d e p e n d e n t p r i c i n g ",J o u r n a lo f M o n e t a r y Ec o n o m i c s56(S ):100-124.(责任编辑:钟培华)211 ∗余智,上海财经大学,邮政编码:200433,电子邮箱:yu .z h i @m a i l .s h u f e .e d u .c n ㊂感谢J .B r a d f o r dJ e n s e n 教授对本文的帮助㊂感谢匿名审稿人的意见,当然文中错误由作者负责㊂首先介绍该理论的产生背景与核心内容,再分别介绍其三个最新的发展方向,最后总结其发展的理论与政策意义㊂一㊁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 的产生背景与核心内容㊀㊀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 的正式诞生,以M e l i t z (2003)的发表为标志㊂该理论以克鲁格曼(K r u g-m a n) 新国际贸易理论 为基础,并根据国际贸易微观实证研究的发现做了重大的创新,从而形成了独立的理论㊂(一) 新国际贸易理论 提供的理论基础1980年代初产生的 新国际贸易理论 (N e w T r a d eT h e o r y),以克鲁格曼模型(K r u g m a nM o d e l)为代表㊂这一理论模型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模型 包括李嘉图模型(R i c a r d i a nM o d e l)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 e c k s c h e r-O h l i n M o d e l)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㊂(1)这一模型的基本假设是规模效益递增㊁不完全竞争;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是规模效益不变㊁完全竞争㊂(2)这一模型的基本结论是,规模效益递增决定了每个国家的贸易模式,即每个国家只集中生产一种产品中的某几个品牌并出口,以此获得规模效益;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结论是,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中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㊁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决定贸易模式,一个国家会生产与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㊂(3)在这一模型中,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中的获益,是专业化分工与贸易带来的消费品种类的增加㊁生产成本与产品价格的下降;而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模型中,一国从国际贸易中的获益,是以进口产品表示的实际工资的增长(李嘉图模型)或充裕型生产要素实际回报率的增长(赫克歇尔-俄林模型)㊂(4)这一模型适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贸易的主要形式 产业内贸易,即不同国家出口同种商品中的不同品牌;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模型适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主要形式 产业间贸易,即不同国家出口不同产业的产品㊂(5)这一模型中考虑了企业的角色与作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直接影响企业行为选择,但这一模型假设企业是 同质性 的,即企业之间是无差异的;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模型则根本不考虑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角色与作用㊂(二)国际贸易微观实证研究的推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都是在宏观层级(国家)与中观层级(产业)上研究国际贸易问题㊂ 新国际贸易理论 虽然考虑了微观层级(企业),但由于其假设企业的 同质性 ,也没有对企业自身的特殊性㊁特别是企业之间的差异进行特别的研究㊂但自1990年代以后,一些贸易经济学家开始利用国际贸易微观层级(企业)的数据来研究国际贸易问题,从而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微观实证研究㊂这一领域两篇代表性的文献是B e r n a r d&J e n s e n(1995)与B e r n a r d& J e n s e n(1999)㊂其中,B e r n a r d&J e n s e n(1995)利用美国制造业的数据,发现美国出口企业在各方面的表现都要优于非出口企业:相对于非出口企业而言,出口企业规模(销售与就业规模)更大,效率(人均产出㊁全要素效率)更高,支付的工资与福利更高,资本密集度更高㊂B e r n a r d&J e n s e n(1999)则进一步从实证上论证:出口企业在各方面的优异表现,是它们能够出口的原因,而不是其出口后导致的结果㊂(三)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 的核心内容在K r u g m a n 新国际贸易理论 以及国际贸易微观实证研究的推动下,M e l i t z(2003)建立了 异质性企业模型 ,从而正式开创了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 ㊂该模型继承了 新国际贸易理论 的前述第一㊁二㊁四等三个特点,但在第三与第五方面做了重要创新,以解释国际贸易微观实证研究领域的发现㊂该模型的核心内容是:(1)企业是 异质性 的,它们的效率存在差异 这就改变了K r u g m a n 新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个特点中关于企业 同质性 的假设㊂(2)贸易自由化对不同效率的企业产生的影响不同:当一国开放贸易之后,由于竞争加剧,效率最低的企业会被迫从市场上退出,效率稍高的企业会继续在国内市场销售,效率最高的企业则会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同时㊁通过出口扩大其市场 这就使其理论与B e r n a r d&J e n s e n(1995,1999)的实证发现一致,即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表现优异,而且这种优异表现是其出口的原因而不是结果㊂(3)贸易自由化对不同效率的企业产生的上述不同影响,促使了社会资源从效率低的企业向效率高的企业转移,从而促进了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贸易自由化的这一作用,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K r u g m a n 新国际贸易理论 都没有指出的,是对 新国际贸易理论 前述第三个特点的创新㊂除了M e l i t z(2003)模型之外,B e r n a r d,E a t o n, J e n s e n&K o t u m(2003)模型是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 的又一开创性模型㊂该模型以李嘉图模型为基311‘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1期础,并加入不完全竞争等元素,也有力地解释了国际贸易微观实证研究领域的重要发现,例如企业效率的差异㊁出口企业的高效率㊁出口企业在所有企业中的低比重㊁获益企业在出口企业中的低比重㊁出口企业相对较大的规模㊁贸易自由化对不同效率企业以及整体经济效率的影响,等等㊂异质性企业模型 产生之后,立即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被称为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 ㊂该理论及其相关实证研究在过去10来年迅速㊁蓬勃发展,形成了一股研究热潮㊂最近五六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出现了几个新的发展方向: (1)与企业产品质量相结合;(2)与企业产品多样化相结合;(3)与企业内贸易相结合㊂下面对这三个发展方向分别展开论述㊂二㊁发展方向之一:与企业产品质量相结合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 发展的方向之一,是将 企业异质性 与企业产品质量(p r o d u c t q u a l i t y)相结合㊂这些融入了产品质量的模型被称为 质量扩展型异质性企业模型 (Q u a l i t y-a u g m e n t e d H e t e r o-g e n e o u sF i r m M o d e l s),主要是用于解释经典 异质性企业模型 (M e l i t z,2003)所不能解释的一些贸易现象,包括出口价格与出口距离的关系㊁出口价格与出口企效率的关系㊁出口状态与企业规模的关系,等等㊂(一)出口价格与出口距离的关系经典 异质性企业模型 以及传统国际贸易理论㊁新国际贸易理论均预测,出口企业要想其产品在远距离的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其出口离岸价格(F. O.B.,不包括运费)应该比较低,这样其加上运费之后的到岸价格(C.I.F)才不至于太高;也就是说,出口离岸价格应该与出口距离成反比㊂但B a l d w i n& H a r r i g a n(2011)从实证上发现美国企业的出口离岸价格与美国同进口国的距离成正比㊂为了解释这一实证发现,他们将产品质量融入M e l i t z(2003)模型之中,并证明:离岸出口价格较高的产品,其质量水平也比较高;在一定的条件下,质量水平提高幅度比价格提高幅度更大,因此,高价格产品的 性价比 更高,因此更有能力出口到远距离的市场上㊂(二)出口价格与出口企业效率的关系经典的 异质性企业模型 预测,企业生产效率越高,成本越低,因此价格越低,即企业出口价格与企业效率成反比㊂但K u g l e r&V e r h o o g e n(2012)利用哥伦比亚企业层级的数据发现,出口价格与企业的规模成正比,而企业规模反映企业生产效率;因此,出口价格与企业效率成正比㊂为了解释这一实证发现,他们将产品质量引入M e l i t z(2003)模型之中,并证明:生产效率高的企业,其产品的质量也越高,因此其价格越高㊂A n t o n i a d e s(2008)将产品质量引入另一个著名的 异质性企业模型 即M e l i t z &O t t a v i a n o(2008)之中,也证明了由于高效率的企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导致出口价格与企业生产效率成正比㊂G e r v a i s(2009)从理论与实证上证明,企业效率对出口价格有方向相反的两种影响:一是直接影响,即企业效率越高,成本越低,价格越低,这是经典M e l i t z(2003)模型所描述的影响;二是间接影响,即企业效率越高,其产品质量越高,因而价格越高㊂M a n d e l(2010)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证明,上述两方面影响的相对大小,取决于产品的特性:对产品质量差异比较小的 同质性产品 而言,上述直接影响的效应更大,因此企业效率与价格成反比;但对产品质量差异比较大的 异质性产品 而言,上述间接影响的效应更大,因此企业生产效率与价格成正比㊂L u d e m a&Y u(201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关税传导与企业效率㊁产品质量的关系,并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证明:当一国关税变化时,国外出口商会通过调整其税前价格而吸收部分关税变化;效率高的出口企业,税前价格调整即关税吸收的绝对幅度越高;对产品质量差异比较小的 同质性产品 而言,由于效率高的企业原始价格较低,因此其税前价格调整即关税吸收的相对幅度更高,即关税吸收的相对幅度与企业效率成正比;对产品质量差异比较大的 异质性产品 而言,由于效率高的企业原始价格较高,因此当这种 原始价格效应 超越其关税吸收绝对幅度较高的效应时,其关税吸收的相对幅度会比效率低的企业更低,即关税吸收的相对幅度与企业效率成反比㊂(三)出口状态与企业规模的关系经典的 异质性企业模型 预测,企业出口状态与其规模之间是一种单调关系:规模大(效率高)的企业出口,而规模小(效率低)的企业不出口;在企业规模给定的情况下,企业是否出口就是给定的㊂但有关实证研究却发现这两者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有些小的企业会出口,而一些大的企业却不会出口;规模相同的企业,有的出口,有的不出口㊂H a l l a k &S i v a d a s a n(2011)将企业生产效率的差异㊁生产高质量产品能力的差异,同时融入其模型之中,以此为基础解释了上述现象,并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证明:411在企业规模既定的情况下,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相比,其销售产品的质量与价格更高,支付的工资更高,资本密集度也更高㊂三㊁发展方向之二:与企业产品多样化相结合新新国际贸易理论 发展的方向之二,是将 企业异质性 与企业产品多样化(m u l t i-p r o d u c t f i r m s)相结合㊂这一结合主要是基于企业出口产品多样化普遍存在的现实,研究与此相关的企业贸易的产品范围(p r o d u c ts c o p e)㊁产品组合与转换(p r o d u c t m i x a n ds w i t c h i n g)㊁产品广度与深度(p r o d u c t e x t e n s i v e a n d i n t e n s i v em a r g i n s)㊁贸易自由化对它们的影响,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㊂(一)企业产品多样化的普遍性经典的 异质性企业模型 假设每个企业生产一种产品㊂但现实之中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生产多样化的产品㊂B e r n a r d,J e n s e n,R e d d i n g&S c h o t t (2007)发现,美国所有出口企业中,出口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企业占60%,但这些企业的出口占美国总出口的99%;出口产品超过5个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25%,但这些企业的出口占美国总出口的98%;出口产品超过10个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17%,但这些企业的出口占美国总出口的94%;因此,出口产品多样化的企业,在美国出口中占据绝度主导地位㊂(二)企业产品范围㊁组合与转换㊁广度与深度B e r n a r d,R e d d i n g&S c h o t t(2010)检视了美国制造业企业中产品组合转换的频率㊁普遍性㊁以及决定因素㊂他们发现:54%的美国企业每隔五年都会转换其S I C(S t a n d a r dI n d u s t r y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标准产业分类)5分位产品的组合,并导致41%的企业改变其4分位产品组合㊁16%的企业改变其2分位产品组合;企业增减产品对美国制造业总产出增长的贡献,其大小同企业进入㊁退出的贡献相当;企业产品的转换取决于企业以及企业-产品组合的特性;企业在增减产品过程中,更有可能放弃那些生产时间短㊁产量少的产品,也就是其不善于生产的产品,这就意味着企业会将内部资源更多地转向更有效率的生产,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㊂在这一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B e r n a r d,R e d d i n g &S c h o t t(2011)将产品多样化融入 异质性企业模型 之中㊂在这一模型中,企业之间能力的差异㊁企业内部产品特性的差异同时并存,这些差异决定了企业的进入与退出选择㊁生产产品种类范围的选择㊂贸易自由化通过两种渠道促进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1)在企业内部促进资源的更有效配置,即促使所有企业放弃差的产品的生产,促使出口企业增加好的产品的生产㊁提高所有产品中出口产品种类的比例(产品出口广度,即扩展边际)㊁每种产品出口的数量(产品出口深度,即集约边际),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2)在企业之间促进资源的更有效配置,即促使能力低的企业退出市场,增加所有企业中出口企业的比例(企业出口广度),从而提高行业的整体生产效率㊂同时,该模型还预测:企业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出口产品种类的比例(产品出口广度),而且可以提高企业每种产品的出口量(产品出口深度),从而使企业的产品出口广度与深度呈现正向关系㊂作者利用美国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为其模型的预测提供了有力支持㊂其他一些研究者用美国以外的数据,研究了产品多样化企业的产品组合变化㊂例如,N a v a r r o (2008)用智利的数据发现:存续企业销售量增长的85%是由那些改变产品组合的企业完成的;但企业产品出口广度与深度直接存在负向关系,与B e r-n a r d,R e d d i n g&S c h o t t(2011)从美国数据中得出的结论不一致㊂G o l d b e r g e ta l(2008)利用印度的数据发现:出口企业在面临的最终产品关税下降之后,并没有显著改变其产品组合;但中间产品关税的下降的确促进了企业产品范围的扩张㊂(三)其他相关研究一些研究者不仅研究进出口企业产品的广度与深度,还研究进出口企业自身㊁以及进出口国家或地区的广度与深度㊂例如,上面提到的B e r n a r d,R e d-d i n g&S c h o t t(2011)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全面研究了出口企业㊁产品㊁国家的广度与深度㊂再如, B e r n a r d,J e n s e n,R e d d i n g&S c h o t t(2009)从实证上研究了美国进出口企业㊁产品的广度与深度对美国与不同贸易伙伴之间贸易量及其变化的影响大小,其结论是:进出口企业㊁产品的广度是决定其与不同贸易伙伴之间贸易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但进出口企业㊁产品的深度是决定其与不同贸易伙伴之间贸易量短期变化的主要因素㊂A l v a r e z&L o p e z (2008)发现,产品多样化企业在出口过程中,会从自身经验以及其他企业经验学习,从而提高其出口产品广度㊁出口国家广度㊂还有一些研究者研究了与出口广度与深度问题相关的出口存续期(e x p o r ts u r v i v a l/d u r a t i o n)问题,包括出口企业㊁产品㊁国家的存续期㊂例如,511‘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1期B e s e d e s&N a i r-R e i c h e r t(2009),V o l p e&C a r-b a l l o(2008)与G o r g,K n e l l e r&M u r a k o z y(2008)研究了出口企业与产品的存续期;E s t e v e-P e r e z, P a l l a r d o-L o p e z&R e q u e n a-S i l v e n t e(2011)研究了出口企业与出口目的国家的存续期问题㊂四㊁发展方向之三:与企业内贸易相结合新新国际贸易理论 发展的方向之三,是将 企业异质性 与企业内贸易(i n t r a-f i r mt r a d e)即关联企业交易(r e l a t e d-p a r t y t r a n s a c t i o n s)相结合㊂这一结合主要是基于关联企业交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研究其存在与规模的决定因素,以及在定价与其他方面的特殊性㊂(一)企业内贸易的重要性企业内贸易又称关联企业交易,是指一个跨国公司的国内机构与国外关联机构(相互控股达到一定比例)之间的进出口贸易㊂与此相对应的一家企业与国外非关联机构之间的贸易,称为企业间贸易(I n t e r-f i r m t r a d e)或非关联企业交易(A r m's l e n g t ht r a n s a c t i o n s)㊂B e r n a r d,J e n s e n&S c h o t t (2009)发现:美国跨国公司的对外贸易(无论是在出口还是在进口方面)占美国对外贸易的90%以上;而跨国公司的对外贸易中,关联企业交易占其进口的50%左右㊁出口的30-35%;也就是说,关联企业交易占美国进口总额的45%左右㊁出口总额的30%左右㊂其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企业,即同时从事关联企业进口㊁出口的跨国公司,其进口㊁出口占美国总进口㊁总出口的70-80%㊂关联企业进出口占总进出口比例超过25%的跨国公司,占所有跨国公司的40-60%,而这些公司的关联企业交易量则占所有关联企业交易量的90%以上㊂(二)企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B e r n a r d,R e d d i n g,J e n s e n&S c h o t t(2010)以前人理论研究为基础,从实证上研究了关联企业交易存在可能性与相对规模的决定因素,包括产品特性与国家特性㊂从产品特性方面看,产品越适合于通过合同进行交易(可契约性越强),即越适合于通过中介进行交易(可中介性越强),就越容易通过非关联企业进行交易,那么关联企业交易存在的可能性与规模就越小㊂从国家特性方面看,政府管治质量越高,外国跨国公司在该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关联企业交易存在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在外国跨国公司已经在该国设立分支机构的情况下,政府管治质量越高,也意味着外国企业与该国其他企业进行非关联企业交易越容易,因而关联企业交易的相对规模就会越低㊂该文还讨论了其他产品特性(如要素密集度)与国家特性(要素充裕度)对关联企业交易的影响㊂(三)企业内贸易与企业间贸易的区别B e r n a r d,J e n s e n&S c h o t t(2006)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证明,关联企业的交易与非关联企业的交易在定价上明显不同㊂关联企业交易价格(转移定价)比非关联企业交易价格显著地低㊂两者的差价受很多因素影响㊂首先,异质性产品与同质性产品相比,其两种交易差价更大㊂其次,出口对象国企业所得税越低,企业就越愿意将利润更多地向该国转移以减轻所得税负担,因而会将对该国关联企业的出口价格定得越低,从而导致关联企业交易与非关联企业交易的差价越高;出口对象国的关税越高,企业就越愿意将对该国关联企业的出口价格定得越低以减轻关税负担,从而导致关联企业交易与非关联企业交易的差价越高㊂最后,企业的规模越大,市场控制力与定价能力越强,它们对非关联企业出口的定价就会越高,因而关联企业交易与非关联企业交易的差价就会越高㊂此外,文章还研究了汇率变化对这两类交易价差的影响㊂B e r n a r d,J e n s e n,R e d d i n g&S c h o t t(2009)则从实证上发现,关联企业交易与非关联企业交易对外部贸易环境变化的反应也不相同㊂例如,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亚洲多国货币对美元贬值,美国非关联企业交易出口深度降低㊁进口深度增加,但关联企业交易无论是在出口还是在进口方面的深度都有强劲增长,从而导致关联企业交易相对于非关联企业交易的比重,在出口与进口两方面都得到了提高㊂五㊁简评以 异质性企业模型 为核心的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 ,是在 新国际贸易理论 的基础上㊁在国际贸易微观实证研究的直接推动下发展起来的㊂该理论及其相关实证研究在过去十余年中迅速发展,并通过与企业产品质量相结合㊁与企业产品多样化相结合㊁与企业内贸易相结合等方式,进行自我修正与完善,使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展㊁适用性不断增强㊂新新国际贸易理论 及其相关实证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㊁ 新国际贸易理论 及其相关实证研究,从宏观(国家)与中观(产业)领域推进到微观(企业)领域,并着重研究了 企业异质性 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与作用㊂这一理论及其相关611实证研究的发展,具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意义㊂一方面,它使人们了解到国际贸易如何通过促进生产资源在企业内㊁企业间重新配置,进而促进企业㊁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最终推动社会福利的增长;这就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贸易自由化的正面作用的认识,从而对各国政府推动贸易自由化有重要指导作用,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政策意义㊂另一方面,它也使人们认识到国际贸易环境与政策的变化对不同企业有不同影响㊁不同企业也会对此做出不同反应,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开放经济条件下企业行为的认识;这对预测贸易环境与政策变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及不同企业的反应,并对政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有重要指导作用,因而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政策意义㊂参考文献:A l v a r e z,R.,H.F a r u q&R.L o p e z(2008), N e w p r o d u c t s i ne x p o r tm a r k e t s ,W o r k i n g P a p e r.A n t o n i a d e s,A.(2008), 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 f i r m s,q u a l i t y a n d t r a d e ,W o r k i n g P a p e r.B a l d w i n,R.&J.H a r r i g a n(2011), Z e r o s,q u a l i t y a n d s p a c e:T r a d et h e o r y a n dt r a d ee v i d e n c e ,A m e r i c a nE c o-n o m i c J o u r n a l:M i c r o e c o n o m i c s,3:60–88.B e r n a r d,A.B.,J.E a t o n,J.B.J e n s e n&S.K o r t u m(2003), P l a n t sa n d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i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t r a d e ,T h e A-m e r i c a nE c o n o m i cR e v i e w93(4):1268-1290.B e r n a r d,A.B.&J.B.J e n s e n(1995), E x p o r t e r s,j o b s a n d w a g e s i n U.S.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1976-1987 ,B r o o k i n g s P a p e r so nE c o n o m i c A c t i v i t y.M i c r o e c o n o m i c s,p p.67-112.B e r n a r d,A.B.&J.B.J e n s e n(1999), E x c e p t i o n a l e x p o r t e r p e r f o r m a n c e:C a u s e,e f f e c t,o rb o t h?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s47:1-25.B e r n a r d,A.B.,J.B.J e n s e n,S.J.R e d d i n g&P.K.S c h o t t (2007), F i r m s i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t r a d e ,T h e J o u r n a l o fE-c o n o m i cP e r s p e c t i v e s21(3):105-130.B e r n a r d,A.B.,J.B.J e n s e n,S.J.R e d d i n g&P.K.S c h o t t (2009), T h e m a r g i n so f U.S.t r a d e ,A m e r i c a n E c o-n o m i cR e v i e w99(2):487–493.B e r n a r d,A.B.,J.B.J e n s e n,S.J.R e d d i n g&P.K.S c h o t t (2010), I n t r a-f i r mt r a d ea n d p r o d u c tc o n t r a c t i b i l i t y ,A m e r i c a nE c o n o m i cR e v i e w100(2):444–448.B e r n a r d,A.B.,J.B.J e n s e n&P.K.S c h o t t(2006), T r a n s-f e r p r i c i n g b y U S-b a s e d m u l t i n a t i o n a lf i r m s ,N B E R W o r k i n g P a p e r12493.B e r n a r d,A.B.,J.B.J e n s e n&P.S c h o t t(2009), I m p o r t-e r s,e x p o r t e r s,a n d m u l t i n a t i o n a l s:A p o r t r a i tof f i r m s i n t h eU.S.t h a tt r a d e sg o o d s ,i n:T.D u n n ee ta l(e d s), P r o d u c e rD y n a m i c s,U n i v e r s i t y o fChi c a g oP r e s s.B e r n a r d,A.B.,S.J.R e d d i n g&P.K.S c h o t t(2010), M u l t i -p r o d u c t f i r m sa n d p r o d u c ts w i t c h i n g ,A m e r i c a n E c o-n o m i cR e v i e w100(1):70–97.B e r n a r d,A.B.,S.J.R e d d i n g&P.K.S c h o t t(2011), M u l t i -p r o d u c t f i r m sa n dt r a d el i b e r a l i z a t i o n ,T h e Q u a r t e r l y J o u r n a l o fE c o n o m i c s126:1271–1318.B e s e d e s&N a i r-R e i c h e r t(2009), F i r m 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t r a d e l i b e r a l i z a t i o n,a n dd u r a t i o no f t r a d e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 T h e c a s e o f I n d i a ,W o r k i n g P a p e r.E s t e v e-Pér e z,S.,V.P a l l a r dó-Lóp e z&F.R e q u e n a-S i l-v e n t e(2011), T h ed u r a t i o no f f i r m-d e s t i n a t i o ne x p o r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E v i d e n c e f r o m S p a i n,1997-2006 ,W o r k-i n g P a p e r.G e r v a i s,A.(2009), P r o d u c t q u a l i t y a n d f i r m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i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t r a d e ,W o r k i n g P a p e r.G o l d b e r g,P.e ta l(2008), I m p o r t e di n t e r m e d i a t ei n p u t s a n d d o m e s t i c p r o d u c t g r o w t h:E v i d e n c e f r o m I n d i a , N B E R W o r k i n g P a p e r,N o.14416.Gör g,H.e ta l(2008), W h a tm a k e sas u c c e s s f u l e x p o r t-e r? ,C E P RD i s c u s s i o nP a p e r,6614.H a l l a k,J.C.&J.S i v a d a s a n(2011), F i r m s'e x p o r t i n g b e-h a v i o r u n d e r q u a l i t y c o n s t r a i n t s ,W o r k i n g P a p e r.K u g l e r,M.&E.V e r h o o g e n(2012), P r i c e s,p l a n ts i z e,a n d p r o d u c t q u a l i t y ,T h eR e v i e wo fE c o n o m i cS t u d i e s79(1):307–339.L u d e m a,R.&Z.Y u(2012), T a r i f f p a s s-t h r o u g h,f i r m 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a n d p r o d u c t q u a l i t y ,W o r k i n g P a p e r.M a n d e l,B.(2010), 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 f i r m s a n d i m p o r t q u a l i-t y:E v i d e n c e f r o mt r a n s a c t i o n-l e v e l p r i c e s ,F e d e r a lR e-s e r v e S y s t e m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F i n a n c eD i s c u s s i o nP a p e r s,N o. 991.M e l i t z,M.J.(2003), T h e i m p a c t o f t r a d e o n i n t r a-i n d u s-t r y r e a l l o c a t i o n s a n d a g g r e g a t ei n d u s t r y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 E c o n o m e t r i c a71(6):1695-1725.M e l i t z,M.J.&G.I.P.O t t a v i a n o(2008), M a r k e ts i z e, t r a d e,a n d p r o d u c t i v i t y",R e v i e wo fE c o n o m i cS t u d i e s75: 295-316.N a v a r r o,L.(2008), P l a n t l e v e le v i d e n c eo n p r o d u c t m i x c h a n g e s i nC h i l e a n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W o r k i n g P a p e r.V o l p e,C.&J.C a r b a l l o(2008) S u r v i v a l o fn e we x p o r t e r s i nd e v e l o p i n g c o u n t r i e s ,I N T W o r k i n g P a p e r04,I n t e r-A m e r i c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B a n k.(责任编辑:钟培华)711‘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1期。
2024年国际贸易理论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国际贸易理论总结范本2024年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关键一年,各国间的经贸合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在这一年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际贸易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本文将对2024年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总结,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自由贸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自由贸易一直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内容,2024年也不例外。
自由贸易主张的开放市场、自由竞争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自由贸易理论也逐渐向数字贸易领域延伸,例如跨境电商、数字货币支付等。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信息的更加畅通,自由贸易理论将更加注重数字经济的特点,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的自由化。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求变虽然自由贸易理论在2024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也在增加。
在一些国家发起的贸易战和经济封锁行动中,贸易保护主义被当作实现国内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然而,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引发贸易壁垒、失业、经济衰退等问题。
因此,在2024年,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也面临着许多批评和挑战。
未来,希望能够出现更多既能保护本国经济又有利于全球经济合作的贸易保护主义模式。
三、新兴贸易理论的涌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格局的变化,一些新兴的贸易理论也开始涌现出来。
例如,人文贸易理论强调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对于贸易的促进作用;环保贸易理论注重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贸易方式;社会贸易理论关注贸易对社会公平和社会责任的影响等等。
这些新兴贸易理论通过多元化的角度,拓宽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领域,并且为未来构建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贸易体系提供了思路。
四、区域贸易协定与全球贸易秩序在2024年,区域贸易协定依然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重要的区域贸易协定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全球和谐统一协定》(RCEP)在2024年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和落实。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完整版

国际贸易学期末考试大纲一、论述部分:1.试论述21 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1)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具体趋势体现在:传统初级产品的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持续上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办公和通讯设备成为出口增长最快的部门;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贸易的比重不断增加。
(2)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推动力: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实行大规模的行业内平行分工和内部贸易,大大扩大了国际贸易。
(3)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成为贸易方式的主流: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简化了贸易的中间环节,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4)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贸易保护手段不断翻新。
2. 试述H—O 理论的基本原理。
(1)在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生产规模不变以及既定的商品要素密集度前提下,资本富裕的国家能生产相对更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劳动力富余的国家能生产相对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2)根据要素富裕度的价格定义,两国的要素富裕度不同,要素的相对价格必然不同,劳动价格相对便宜的国家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更便宜,资本价格相对便宜的国家生产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更便宜,可见不同的要素价格将产生不同的商品相对价格,从而形成了贸易基础。
也就是说各国的相对要素富裕度,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3)因此,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富裕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这样可以使贸易双方获益。
3.试述关税同盟效应(1)关税同盟的效应包括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两个方面。
静态效应包括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贸易创造指关税同盟建立后导致贸易规模的增加,一些原来在本国生产的产品被同盟内部其他国家更低成本的进口产品所取代。
贸易转移指从同盟外非成员国的更低成本的进口被同盟内成员国相对更高成本的进口所取代。
(2)关税同盟除了具有上述静态效应外,还有动态效益。
①建立关税同盟能够加强同盟内的竞争,够消除贸易壁垒;②各国生产者面临同盟国低成本产品的威胁,必须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增强竞争力。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5.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迅速,但发达国家继续在国际贸易中 占据统治地位,且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迅速上升。
在战后的世界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贸易的绝对 规模大大增加。但相对而言,世界贸易中增长最迅速的还是发达国家相互问 的贸易。而经济贸易集团内部贸易发展的迅速,也是当代世界贸易发展的重 要特征。
第二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古典、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对生产要素的分析仅限于土地、劳动和资 本三种。随着现代国际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生产要素不仅包 括土地、劳动和资本,而且还包括技术、人力资本、研究和开发、信息等 新型生产要素。新要素理论从要素的国际移动、要素密集性的转变等方面 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和贸易格局的变化。
6. 国际贸易格局上,全球化与集团化并存,FTA发展迅猛。
FTA建立和发展对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
(1)FTA促进了区内经济和贸易增长; (2)影响世界商品、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向 (3)FTA所固有的排他性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
7. 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8. 在贸易政策上,管理贸易盛行
2. 人力资本要素说
(1)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人力资本的真正作用和意义没有给予充分的 重视,对人力资本也没有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定义。直到1960年,舒尔茨在美国 经济学年会上发表的“人力资本投资”演说,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 资本是指人通过获取技术和知识对生产发展产生影响的能力,是资本的一种类型, 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是教育、保健、人口流动等周密投资的产物。 (2)一国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正规的学校教育、卫生保健、在职培训等, 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 重要影响。 (3)人力资本赋予状况对国际贸易格局、流向、结构和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 影响作用。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 5期 07 第2 9卷 总 第 1 1 6 期
商 品 运 与养 护
S O A E T A S O T TO TRC RNPRA N I
& RESERV AI F O, IE T N t D I O O CR T S I O P
l t n ti al er a n on tf d t e y e e t e eI p n a e h or r c n d v o me t
一 一 s a e C r d p c i C n ’ s r c a e n y tr t gi t a e oI y n hi a s e vi e bI a aI si i S
a b o t r t h s u p i n t a h e s n c n ai s i p i i l , t e t e r t r n f i h t e o k s a t wi h t e a s m t o h t t e p r o o t n m l c t y h h o y s a ti g o f w t h t a i i n c m a a i e a v n a e a d t e p r o o p r r m t eC i a S a t a i u t o , i s e tw o e r d t o o p r t v d a t g n h e s n c m a ef o h h n ’ c u l S t a i n n pc h s s r i e b i y n C i e e e v c a i t i h n s . 1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自古以来一直是国与国之间重要的经济交流方式,同时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国际贸易的挑战和机遇,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成为了研究和指导国际贸易活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的相关概念、主要理论模型以及实践中的应用。
一、国际贸易理论概述国际贸易理论是对国际贸易活动内在规律的总结和解释。
它通过构建模型、假设和分析方法,揭示了贸易的基本原理和规则。
1.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经典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在某个产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意味着该国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多的产品。
绝对优势决定了贸易的方向和范围。
2.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里卡多提出,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贸易仍然会存在。
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模式通过资源配置的差异,使各国在专业化生产上形成互补。
3. 因素禀赋理论因素禀赋理论是对国际贸易中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禀赋的影响进行解释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生产要素不同的国家在特定产业上具有竞争力,并会形成贸易。
二、国际贸易政策概述国际贸易政策是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和调整国际贸易格局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理解和制定合理的国际贸易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国家利益至关重要。
1. 关税政策关税是最常见的贸易政策工具之一,它是针对进口产品征收的一种税收形式。
关税政策既可以用于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也可以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 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限制、进口配额、补贴政策等措施。
这些壁垒主要用于限制进口产品的数量和增加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3. 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取消或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可以加强国际贸易的有效性,拓展市场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国际贸易理论解析

主要观点与理论模型
主要观点
新国际贸易理论认为,由于市场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企 业会选择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生产,并通过国际贸易 实现产品交换。
理论模型
新贸易理论模型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关 注企业的异质性、市场结构和不完全竞争等因素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在古典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解释了产业 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的现象,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贸易 自由化的认识。
全球价值链理论
全球价值链理论解释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 分工和协作的原因和结果,为贸易自由化提供了新的视 角。
贸易保护政策的实践与效果
关税措施
关税措施是贸易保护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对进口商品征 收税费来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保护国内产业。
战略贸易政策流派
该流派主要研究政策干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如关税、补贴等 。
内生增长流派
该流派主要研究内生增长、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03
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实 践
贸易自由化的理论基础
古典比较优势理论
古典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它解释了国家之 间进行贸易的原因和结果,也为贸易自由化提供了理论 基础。
跨国公司与国际生产分工
跨国公司的角色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分工和资 源配置,通过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研发中 心和销售网络来优化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跨国公司的扩张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促进了技术的传播和知识的共享。
国际生产分工网络
跨国公司通过构建全球生产网络,将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实现资 源的优化配置。这种国际生产分工网络使 得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生产 效率和盈利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一、行业现状1.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概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指从事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领域的相关专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这一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跨国公司、跨国银行等领域的就业机会。
1.2 行业发展现状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通联日益密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需求量逐年增加。
政府部门、外资企业、国际组织等单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领域,国内企业经营范围扩大到国外市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就业形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机会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银行、外贸企业、政府外事部门、国际组织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形势较为乐观。
二、发展趋势2.1 人才需求的增加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通联更加紧密,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已经成为各大企事业单位的重要需求之一。
2.2 国际合作交流的加强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领域,国际合作交流的加强也成为了发展的重要趋势。
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贸易往来、投资合作等领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进行支持和推进。
2.3 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贸易理论基础、熟练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优秀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4 信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信息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需求人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创新理念,能够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贸易方式,将是未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重要素质。
2.5 多元化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贸易领域,还包括国际金融、国际法律、国际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需求。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而制定的对外贸易方针和政策。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政策的背景、目标、政策工具和未来趋势。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背景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而制定的对外贸易方针和政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政策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形势、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资源分配、市场需求等等。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是保护本国经济利益,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包括:1、保护国内市场: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冲击,例如设置关税、实施非关税壁垒等。
2、促进出口: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本国出口,例如提供出口补贴、实施出口退税等。
3、增加就业机会:政府可以通过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出口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维护国家安全: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国家安全,例如限制某些关键商品的进口、加强对某些敏感领域的监管等。
三、国际贸易政策的工具国际贸易政策的工具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汇率政策、自由贸易区等。
1、关税:关税是一种税收,是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关税的税率越高,对进口商品的限制就越严格。
2、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一种限制进口的措施,包括技术标准、卫生检疫、知识产权等。
这些措施通常比关税更为复杂和难以实施。
3、汇率政策:汇率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汇率来影响国际贸易的政策。
如果本国货币贬值,出口商品将变得更加便宜,有利于促进出口;如果本国货币升值,进口商品将变得更加便宜,有利于增加进口。
4、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一种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其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区域内商品的自由流动。
自由贸易区可以帮助成员国扩大出口市场和增加就业机会。
四、国际贸易政策的未来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政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贸易自由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以及各国在制定政策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础。
该理论由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其相对优势商品,并通过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比如,某国可能在生产农产品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而另一国可能在制造业方面更有竞争力。
通过贸易,两国可以互补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相对应的是绝对优势理论。
该理论也是由李嘉图提出,其核心观点是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比其他国家高效率,国际贸易仍然是有利可图的。
比如,某国可能在所有领域都能以较低成本生产商品,这样它就能通过贸易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财富。
三、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强调各国间的经济规模和国际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对贸易模式的影响。
该理论由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比较优势,还包括企业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等因素。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不仅仅是资源配置的结果,还受到市场竞争和企业战略的影响。
四、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国内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因素。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是常见的贸易保护手段。
关税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来保护本国产业。
非关税壁垒则包括配额限制、商品质量标准等,这些壁垒对于国际贸易的限制更加隐蔽。
然而,过度依赖贸易保护措施可能会对本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往往导致高成本、低效率产业的维持,同时也限制了外国商品的进入。
因此,制定合理的贸易政策需要在保护产业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贸易自由化。
五、自由贸易与多边贸易体制多边贸易体制是为了推动自由贸易而建立的全球性的组织和协议。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它研究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提供有关如何制定和实施国际贸易政策的指导。
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是比较优势理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其相对优势产品,从而通过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大卫·里卡多认为,国际贸易可以提高各国的生产效率,扩大市场规模,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
这一理论为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效果提供了基础。
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利益最大化至关重要。
国际贸易政策可以通过关税、非关税壁垒、贸易补贴等手段来调整贸易条件,以保护本国产业、促进本国经济增长。
然而,过度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可能会导致贸易战,损害全球经济发展。
因此,制定合理的国际贸易政策需要兼顾本国利益和国际合作,遵循公平、开放、透明的原则。
除了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理论还包括绝对优势理论、重复比较优势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新兴的贸易理论和政策也不断涌现。
例如,新经济学派提出了新贸易理论,强调技术创新和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此外,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等也成为国际贸易研究的重要领域。
总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它研究如何通过贸易促进经济增长、资源优化和互利共赢。
合理制定和实施国际贸易政策对于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新兴贸易理论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仍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中的新思维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中的新思维在全球经济互相融合的时代,国际贸易作为一种国际交流的方式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际贸易理论也因此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实力的差别越来越大,国际贸易的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贸易理论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在新时代,如何理解和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新思维已经成为了必备的能力。
本文就国际贸易中的新思维进行一些探讨。
一、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自由贸易追求的是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而保护主义则主张在某些情况下限制贸易,以保护自身的国内产业。
自由贸易的优点是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也能够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但是,在自由贸易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
比如,自由贸易可能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压低国内商品价格,从而对国内产业的利益造成损害。
自由贸易的好处和坏处并存,我们需要在实际运用中进行权衡,找到一个平衡点。
而保护主义则主要由于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平等。
某些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占有较大的优势地位,而另一些国家或地区则处于贸易劣势地位。
保护主义政策实行的初衷是保护本国利益,同时也能够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但是,保护主义很有可能会导致国际贸易的闭塞,造成全球经济发展的逆差。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更加合理的贸易政策,在平等和公正的前提下进行国际贸易。
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新思路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有了更多的交流渠道,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我们需要找到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新思路。
首先是在全球范围内制定规则。
全球经济中呈现七大经济体分布不平的状况,这导致了全球经济秩序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平衡各国的利益,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公正和充满合作的国际贸易规则。
这些规则需要在考虑到各国利益的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保障市场的公正性。
另外,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产业之间的融合,急需制定新的规则规范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启动新的贸易形式。
其次,是加强国际合作。
第六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GL 1
Xi Mi
Xi Mi
其中GL (0,1)
说明: G-L指数认为,贸易要么发生在产业内, 要么发生在产业间 该指数表明当指数接近于0时,进出口越接 近于产业间贸易. 当接近1时 ,该国的进出口更接近产业内 贸易。 当贸易发生严重失衡时,净贸易额 数值较大,G-L指标会较小。
(三)模型结论
1、外部规模经济可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起
因。
2、在两国情况完全相同条件下,国际分工及国
际贸易格局并不确定,其主要决定于各个国家所面临
偶然或历史因素。
3、在一定条件下,两国无论生产或出口哪种产
品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4、开放条件下,两国的一般均衡解并不不是唯一,
但对应于不同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一国从国
第六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本章分别以外部规模经济、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理论模型 为基础,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影响,指出即使比较优势不
存在,国际贸易仍可产生,因为除了相对价格差外,规模经济
亦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基础。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国际贸 易仍是互利的,贸易利益主要表现为:(1)贸易可充分实现 规模经济利益;(2)贸易可改变市场结构,促进竞争,从而 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技术进步。
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递增:
后者是指一种纯粹的技术特征,它指生产过 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 例。 当生产过程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时,自然 存在规模经济,但反过来,规模经济并不要 求规模报酬递增一定存在。 在外部规模经济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过程仍 是规模收益不变的,规模收益递增只发生在 产业层次上,即整个产业增加比例大于整个 产业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程仍是规模收益不变的。
谈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

谈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谈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摘要:首先对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新理论进行了概述,通过对其经典论文的解析得出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几点启示,认为我国应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鼓励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优势。
关键词:国际贸易新理论;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保罗·克鲁格曼在国际贸易、贸易地理及国际金融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而他的理论的核心就是围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提出了“国际贸易新理论”,引入了规模报酬和不完全竞争,用非比较优势的观点解释了当今国际贸易出现的新特点。
新贸易理论也成为国家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一、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二战后,国际贸易活动出现了新特点、新现象。
首先,1960年代末开始,由于日本、西欧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地位迅速上升,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使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极大动摇,并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客观存在的贸易不等价交换,国际贸易活动在二战后大幅度增加,不是发生在经济互补的国家,而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这种贸易的相似性,改变了传统的对国际贸易的看法。
这就需要有一种新的贸易理论对世界贸易现象作更为客观和切合实际的解释。
其次,伴随国际贸易大幅增加的同时,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不是要素互补的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而是要素禀赋极其相似的工业化国家之间,各国之间进行的贸易之大多数也不是产业间贸易,而是发生在同一产品内部的产业内贸易。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已不再完全取决于各国之间的资源优势差异,而更多的取决于一个国家在某个行业所具有的规模优势,比较典型的是大部分国际贸易活动是“飞机式的贸易”。
飞机制造所需要的经济规模使整个世界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制造者,而且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个飞机制造中心,即使日本和美国两国之间没有差异,似乎也只有其中一个国家才会生产宽体喷气式飞机。
“新贸易理论认为,相当一部分国际贸易,特别是经济特征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其产生原因主要是报酬递增形成的国际分工,而不是国与国之间在资源禀赋上存在的差异。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商品和服务在各国之间的交换,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的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
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一方面作为某种特殊商品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要素投入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理论还研究经济增长、技术变动与贸易的相互影响,从动态上分析国际贸易变动的原因与结果。
从经济学说史上看,国际贸易理论可追溯到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的重商主义学说。
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理论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是给定的外生变量,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斯密与李嘉图的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
二十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资源配置”或“资源禀赋”的贸易学说。
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的模型中,劳动不再是唯一的投入,但生产的规模报酬仍然不变。
他们的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和结构变化,在赫克歇尔—俄林体系中徘徊多年的国际贸易理论又活跃起来,一部分经济学家开始用新的方法来研究贸易的原因和结果,研究新的贸易结构与贸易政策,创立了一系列新的学说。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些学说已逐渐成熟。
其中一部分已被编入教科书,另外部分仍在继续讨论之中,仍是贸易的前沿论题,本文将简要地介绍这些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并阐述其对我国贸易政策的意义。
一、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工业发达国家之间和相同产业之间的贸易为贸易原因提出新解释的主要是从七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规模经济贸易学说”,主要的贡献者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发展的新趋势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回复与发展,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成为政策主流,但因经济贸易发展不平衡,不时地会出现新的贸易保护政策和措施。
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归纳,逐个分析产生特点的原因,当前经济全球化下,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政策;新趋势;经济全球化;贸易壁垒;服务贸易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以把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归纳为六个方面:
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4、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一)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增长明显加速,已经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
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名义增长21%,创下25年来的历史新高。
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国际市场对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贬值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全球贸易的高速增长既是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国际分工深化的共同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世界生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导致世界各国的外贸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
中国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中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
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和增量的比重分别达6.4%和20%。
(三)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2004年8月1日,世贸组织147个成员就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框架达成了协议,但协议的内容较为原则和笼统,各成员在农业、非农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
2005年是多哈回合谈判的关键一年,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将
在12月香港部长会议上就主要议题的实质内容进行谈判。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区域贸易协定纷繁多样、成员交叉重叠,一些贸易协定已超出传统的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的范围,这对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以区域贸易安排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并呈现出不少新的趋势:一是区域贸易安排迅猛发展。
二是主要贸易大国都在追求区域贸易安排的主导权。
三是区域贸易安排成员间的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
2004年,区域内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重已超过50%。
四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正在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
区域贸易安排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手段。
(四)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其变化趋势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
近20多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2.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
在行业结构上,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
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
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纷纷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五)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推动了贸易投资日益一体化,并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是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
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6.2万家,它们不仅掌握着全球13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更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
二是国际贸易竞争从以比较优势为主,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
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越多,就越可以在国际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别国的资源。
三是国际贸易格局由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为主。
主要表现为,中间产品、零部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
四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加工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点。
(六)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当前,各国经济景气的不均衡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等都是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增多。
二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断翻新。
各种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式武器,知识产权纠纷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方面。
三是摩擦从单纯的贸易问题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
社会保障问题、汇率制度问题等已成为摩擦的新领域,资源摩擦与贸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四是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国。
从1995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