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的原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任性,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任性,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任性,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任性,是指一个人任意而为,不受他人控制或约束的行为。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任性往往是一种潜在的绊脚石,它会影响孩子的发展,阻碍他们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任性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对策,帮助孩子克服任性,健康成长。

一、家庭方面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发展。

在家庭中,如果父母对孩子表现出纵容任性行为的态度,孩子就会形成任性的习惯,这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规定和界限。

父母应该制定家规家训,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

家庭中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和界限,使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

2.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虽然父母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约束,但也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减少任性的表现。

3.给予孩子适当的惩罚。

当孩子表现出任性的行为时,父母应该给予适当的惩罚,让孩子知道任性是不被允许的。

二、学校方面学校是孩子的第二家,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

在学校中,任性的行为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和交往产生不良影响。

学校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孩子克服任性: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孩子感到老师是值得信赖的人,可以向他们求助和倾诉。

这样可以减少孩子的任性表现,使他们在学校中更好地适应环境。

2.鼓励团队合作。

学校可以通过一些团体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懂得在集体中的分工合作,这有利于减少任性的表现,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3.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一些训练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管理意识,让他们明白任性的行为是不利于学习和成长的。

三、社会方面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大舞台,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在社会中,孩子可能会受到各种诱惑和影响,任性的行为也可能在这个阶段出现。

孩子任性的原因及对策

孩子任性的原因及对策

孩子任性的原因及对策孩子任性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看到自己的孩子任性,做家长的有时会又气又急,打也不成,说也不听,叫人烦恼。

任性是孩子的一种不正常心理状态的反映,也是他们要挟父母或其他亲人,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一种手段。

父母对任性的孩子如果缺乏有效的教育,孩子就逐渐变得蛮不讲理。

所以,必须即时纠正。

要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必须先弄清孩子任性的心理。

孩子的任性是由多种心理引起的:为了满足某种物质的要求,孩子会缠住父母买变形金刚、电子游戏机,买东西吃,不满足就哭闹。

为了得到父母的娇宠,本来孩子一向都是自己穿衣服的,却某个早上说不会穿,非要父母替他穿;自己会走会跑,可非要爸爸给他"骑马"上幼儿园等等。

为了得到别人的承认,很多女孩子听到别人说她的裙子不如别人的漂亮就不高兴,或者非要别人承认她可爱、聪明不可,要不就大发脾气。

为了表现自己的能耐,很多孩子明知自己做错了事,不过因为好胜,觉得面子上下不来,就干脆错下去。

对孩子实行教育时,既要承认孩子某些要求的合理性,又要告诉他有些要求是家庭和社会条件所不容许的。

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的物质需要,父母的宠爱,竞争中的胜利,别人的承认等,都不是任性就能得到的,要靠自己的努力。

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还要控制孩子某些需求欲望的膨胀。

对孩子任性行为的矫正不能采取强硬手段,打骂对矫正任性行为效果不大。

要注意采取适合儿童心理规律的办法,比如用转移注意力法将孩子从某一兴奋点上移开,让孩子去干点别的事,或讲个故事,说个笑话。

还可采用暂时回避法,待孩子冷静后再予以教育,讲清道理,指出毛病。

任性的孩子好胜,自尊心强,还可采取对比诱导法,即用他所知道的榜样的事例与他自己的任性行为实行对比,使他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受到一点刺激,从另一角度去理解自己的缺点,改变任性的行为。

总来说之,对任性的孩子切忌打骂和迁就。

很多父母找我们咨询:“我的孩子太任性,应该怎样教育他?”有的家长甚至说:“我的孩子是天生的拧种,真没办法。

孩子的不良习惯及对策

孩子的不良习惯及对策

孩子的不良习惯及对策目前我国的独生子女多,存在的问题也多。

依据调查,在行为习惯方面,孩子主要存在着十小问题。

第一,小霸王。

不少孩子在家里特别霸道,过去在家里说话最有权威的是家长,现在,不少家里说话最顶事的是孩子,有的孩子甚至达到说一不二的程度。

五六十年月,家里有收音机的,一般来说听什么节目由家长准备,家长要听京戏,孩子就不能听小喇叭广播。

现在,家里都有电视机了,看哪个频道往往由孩子准备,孩子要看动画片、武打片,家长就甭看新闻联播了,不然孩子就去换频道,甚至把电视机关掉;有的孩子干脆站在电视机前来回晃,不让你看。

家长没方法,只得依着孩子。

山东省少年管教所的李康熙对在押的188名未成年独生子女犯进行调查争论发觉,多数独生子女犯原来在家庭中是小皇帝,长期生活在大家围着转的家庭环境里,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好,父母对其大多处于听从地位,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和要求,结果使其慢慢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所欲为,特别任性、自私、贪欲和霸道。

对策:把溺爱变成逆爱,不处处顺着孩子。

其次,小懒虫。

不少孩子在家里不干活,不爱劳动;怕脏、怕累;不珍惜劳动成果。

调查发觉:独生子女们每天从事劳动的时间,0分钟的占9.7%,1分钟~10分钟的占47.3%,11分钟~20分钟的占27.2%,21分钟~30分钟的占11.9%,31分钟~60分钟的仅2.8%,1小时以上的仅1.1%。

孩子每日的平均劳动时间仅11.32分钟。

这一结果,与20世纪90年月初的一个调查特殊吻合:美国孩子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孩子仅为0.2小时,即12分钟!可见,我国城市儿童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孩子。

高中同学早晨起床不叠被子的占30%,起来一掀被窝就走,快上高校了还得家长给叠被子。

学校生就更严峻了,早晨起床伸一只胳膊,等着妈妈给穿衣服,等妈妈给穿完后把妈妈推一边去,您完成任务了。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作者:杨艳来源:《学周刊》2019年第16期摘要: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要结合其心智发展状况。

当前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溺爱子女”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如果发现幼儿任性行为不及时制止,会严重影响幼儿道德品质与身心的健康发展。

对此,本文将结合个人工作实际,针对幼儿任性行为的矫正工作展开细致化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幼儿任性行为;研究分析;实践举措中图分类号:G61; ; ; ; ;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6-0162-01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9.16.150一、幼儿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父母溺爱与管教方式有问题我国生活质量与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在衣食住行与吃喝玩乐方面,很多父母都会不遗余力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这难免就会产生溺爱的行为。

而溺爱是导致幼儿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而且很多家长在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之后,都不会进行深层次的考虑,不会想到幼儿性格养成的方面,在尽量满足幼儿要求的情况之下,疏忽了对幼儿的管教与引导,从而让任性行为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不成熟心智的影响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往往不具备理智的行为特征,对个人行为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幼儿常常会根据自己的内心所想,产生一些随意性的行为,也就是任性行为的产生。

有些幼儿情绪暴躁,不能正确接受他人意见,常常与家长或老师持有相反的意见,由于个人的自我约束与观察水平有限,也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的行为缺乏合理性,所以相对来讲幼儿较容易出现任性行为。

(三)父母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幼儿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出于对周围事物的新鲜感与求知欲,会对生活或学习中的“有趣”“新奇”的行为进行模仿。

对于幼儿来讲,最好的模仿对象就是父母,父母行为甚至会成为一种规范。

但从生活实际来看,每个人都多少存在性格或习惯问题,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行为过于随意或自律能力不够,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幼儿任性行为的心理解析及教育对策 文档

幼儿任性行为的心理解析及教育对策 文档

幼儿任性行为的心理解析及教育对策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任性行为。

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懂事了,多数孩子的任性行为也会被慢慢克服直至消失。

但如果幼儿有严重的任性行为,将会阻碍幼儿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也将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他们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正确看待幼儿出现的任性行为,及时关注和矫正,对孩子身心和谐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任性行为的心理解析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物缺乏基本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幼儿通常都会有点任性。

一般从3岁开始,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孩子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开始要表现自我,孩子的心灵会面临着对社会的顺从与体现自我的矛盾和对立中。

为了确立自我意识,对成人的安排、建议和指令会常常不听从,“闹独立”,力图摆脱约束,固执己见甚至开始反抗,这就是“第一反抗期”的表现,这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经阶段,是孩子的独立意识强烈凸显的一个阶段,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叛逆期,表现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就会产生情绪上的剧烈变化,发脾气、大哭、大闹,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许多父母因不了解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而走入了教育上的“误区”。

.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的任性是心理需求的表现。

并指出,幼儿随着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的“视野”不断地扩大,接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感兴趣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常常会有独立的倾向,一切事物都想亲历亲为,容易被大人认为不听话。

其实,父母们没有意识到,这正是孩子独立性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

因为幼儿还不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幼儿的认知水平、理解水平、社会规则的认识水平都比较低,不能正确地判断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更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反复分析后,再做出处理决断,只凭着一种本能来要求大人,所以这种亲历亲为的心理常常会在不合实情下表露出来,尽管这些事物往往对他们不宜,甚至是不利或者有害的,他们都会以自身的兴趣与情绪参与其中,这就是所谓的“任性”。

班有任性“宝贝”的苦恼——对班上任性孩子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班有任性“宝贝”的苦恼——对班上任性孩子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教学琐谈JIAOXUESUOTAN班有任性“宝贝”的苦恼———对班上任性孩子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湖北省宜昌龙盘湖国际小学 徐颖慧 【摘 要】任性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学生任性的行为。

本文结合班主任工作实际,在分析任性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应对方案和心理辅导案例。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任性学生 心理辅导一、任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一)任性学生的心理特点任性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制力的性格缺陷。

任性并非单纯的个体行为或性格问题,家庭的过分溺爱和过多责骂,都会导致学生形成任性的性格。

(二)管理任性学生的对策对任性的学生,班主任在实施心理辅导时要把握几个关键点:一是明确界限。

要给学生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设定了行为界限,就不能轻易改变。

二是保持一致。

成人应坚持教育规则要求的前后一致,当学生没有道理发脾气时,不能因学生的哭闹而妥协。

三是延迟满足。

四是转移注意力。

五是暂时回避。

针对有些学生的不合理要求,可以暂时不予理睬。

六是少干涉。

七是多鼓励。

二、对班级任性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分析笔者班级中有这样一位同学小B。

他经常上课不专心听讲,随便讲话做小动作,下课还经常欺负同学。

在与其父母取得联系后,得知其父母工作过于忙,小B从小被寄养在奶奶家,因为奶奶的过分溺爱导致他变得十分任性。

在了解具体情况后,笔者对其实施了心理辅导。

(一)造成任性的原因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得小B形成“想要什么就得有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观念,不满足他的无理要求时,他的自我保护行为开始显现,甚至采用自残的方式迫使家人屈服。

由于在家备受关注与宠爱,小B在学校也要求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二)建立辅导关系,了解情况首先,笔者需要取得小B的信任,并与他建立辅导关系,引导其改变任性的态度。

之后,笔者通过家访了解其在家中的表现,并取得家长的支持。

任性行为具有一定的惯性,即使小B在家庭和学校的行为改善了,还需要帮助和教育他提高意志力和自制力。

幼教心理案例幼儿任性发脾气哭闹行为分析及对策

幼教心理案例幼儿任性发脾气哭闹行为分析及对策

幼教心理案例:幼儿任性发脾气哭闹行为分析及对策DOC 磐安教育幼儿行为、心理案例有个幼儿的情况就非常特殊,下面就对这名幼儿的做一下分析。

1、幼儿的一般情况王某,男,5岁,独生子女。

该幼儿性格外向,长得也可爱,嘴巴又甜,但不与人友好相处,遇上不顺心的事情就发脾气,哭闹。

在班上一旦与同伴发生争执(玩玩具时没有拿到自己想要的),他就一味哭,严重时躺在地上,直到老师进行不公平的处理后才停止。

2、幼儿的家长情况王某与爸爸妈妈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家庭条件充裕,父母均为高学历知识分子,爸爸是机关干部,妈妈是工程师,但父母平日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姥姥退休在家照顾他。

王某姥姥非常疼爱他,对他的要求有求必应,王某爸爸希望在生活习惯、性格等各方面培养他,可是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姥姥总是舍不得孩子辛苦,跟爸爸唱反调。

妈妈一味关注他情绪是否好,只要王某发脾气,苦恼,就会迁就,时间一长,王某便有恃无恐,对谁都不怕了。

【问题情境】(1)和妈妈逛商场是王某最高兴的事,看着形形色色的玩具,他激动得又蹦又跳,看着这个也想要,看着那个也舍不得放下,妈妈不给他买就躺在地上打滚,大哭大闹。

开始时妈妈会轻生轻语哄他,可他一点都听不进去,继续哭闹。

妈妈生气了,批评了几句,这下他更无理取闹了,把想要的玩具死死地拽在手里,小脸憋得通红,看着他声嘶力竭,上气不接下气,妈妈不忍心了……(2)老师请一位小朋友帮忙搬东西,在那位小朋友搬动的时候他就堵住这位小朋友的路,让他把东西给他,让他搬。

我说下次请你帮忙,他就是不作声,直直的站在那一动不动,跟他讲道理一点都听不进去。

【个案分析】一、任性行为形成的可能原因儿童的任性行为,在儿童心理病理学中被称为“儿童行为失调综合症”。

是一种儿童心理偏异的行为。

王某的任性行为较为严重,我非常关注。

在教育实践中我经过观察和分析,认为其任性行为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中心意识强。

他是一个比较愿意展示自己的小朋友,但老师不能每件事都让他一个人做,当老师请其他小朋友做事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任性行为。

幼教心理案例幼儿任性发脾气哭闹行为分析及对策

幼教心理案例幼儿任性发脾气哭闹行为分析及对策

幼教心理案例幼儿任性发脾气哭闹行为分析及对策幼儿的任性发脾气闹情绪的行为是幼儿期常见的心理表现。

这种行为可能是因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表达能力尚未发展完全,无法有效地处理情绪导致的矛盾和冲突。

对于这种行为,幼教人员需要采取适当的分析和对策,以便帮助幼儿学会控制情绪,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

首先,幼教人员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行为,找出其发脾气的原因。

幼儿的发脾气行为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情绪需求不满足:幼儿发脾气往往是因为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对玩具、食物或者人的要求等。

幼教人员可以尝试提供其他选择,帮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注意力需求:幼儿可能因为想要获得他人的关注而发脾气。

幼教人员可以尝试通过积极的反馈和关注,帮助幼儿满足这种需求。

3.控制欲望:幼儿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当他们感到无法控制其中一种情况时,可能会出现发脾气的行为。

幼教人员可以尝试提供一些可以选择的活动、角色或决策,帮助幼儿感到有掌控力。

其次,幼教人员需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以便帮助他们掌控情绪和改善行为。

1.建立情绪识别能力:通过和幼儿一起讨论和识别不同情绪的表现,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词表达自己的感受。

2.提供情绪调节技巧:幼教人员可以教导幼儿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比如深呼吸、数数、寻求帮助等,以帮助幼儿在情绪激动时保持冷静。

3.有效沟通和解决问题:幼教人员可以教导幼儿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同时也教给幼儿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分享、妥协、理解他人等。

最后,幼教人员应该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起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无缝衔接。

1.分享观察和评估结果:幼教人员可以向家长分享观察到的幼儿的情绪和行为,以便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要。

2.探讨共同对策:幼教人员和家长可以共同讨论针对幼儿的发脾气行为的对策,比如家庭和幼儿园的规则和奖惩机制的一致性等。

3.互通信息和反馈:幼教人员可以向家长提供有关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和进展的反馈,以便家长在家中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找到孩子任性的原因,对症下药家长读后感

找到孩子任性的原因,对症下药家长读后感

英文回答:The reasons for the child ' s ipetence areplex and varied,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is that they are not yet fully mastered of their own emotional management and expression。

As children grow up, they will be faced with many new things and emotions, which may be confused, frustrated or even angry, but often fail to express them correctly due to their young age and limited experience。

They often choose to be reckless and angry to show emotion。

The family environment,the way in which the child is educated and the uniqueness of his or her personality also affect his or her sexual behaviour。

Inthis context, parents should develop response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child ' s child ' s circumstances。

孩子任性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尚未完全掌握自我情绪管理与表达方式。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将面对诸多新事物与情感,可能感到困惑、沮丧甚至愤怒,但由于年幼和阅历有限,常未能正确表达情感。

孩子任性的原因及对策

孩子任性的原因及对策

任性主讲人:卢微陈泓江(此教案针对的是3至6岁的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任性行为,使父母了解出现此行为的原因和哪些行为才是真正的任性行为从而纠正父母的错误意识,同时帮助父母正确的解决生活中孩子的任性行为)一.定义所谓任性,是指个人对自己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不克制,听凭秉性行事,放纵不约束自己;抗拒、不服从外来的管教;不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孩子的任性行为,由于年龄及个性的不同,会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但下面几种也许是我们最为常见的。

任性表现一:你说东,他偏往西。

孩子的任性,有时是年龄特征的表现。

研究发现,孩子的成长不是匀速平稳的,有较为乖顺的平稳阶段,也有较为棘手的不平稳阶段.最初,孩子不知道“自己”,玩弄自己的小脚就像玩玩具一样,表现很乖;伴随着语言的发展,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到2岁左右变得更加强烈。

他们开始表现自我,凡事都喜欢说“不",到处炫耀和滥用自己的“否决权”,进入了“第一反抗期",表现出来就是让人头疼的任性.等他们适应这种心理变化后,会是一段较平稳的时期。

但到4岁左右,孩子又进入一个不平衡阶段,情绪不稳、脾气暴躁、任性胡闹,喜欢拒绝别人的要求……种种任性言行再次表现出来。

任性表现二:脾气说来就来,稍不如意就和父母对着干。

正所谓一个孩子一个脾气。

所谓脾气,在心理学上叫做气质,是孩子身上最早出现的个性特征.传统上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其中胆汁质的孩子大多脾气急,性子倔。

这样的孩子很有主意,稍不满意就会和父母“顶牛”,让人感到非常任性.但他们的任性时间短暂,事情过去了,很快就忘记了。

任性表现三:突发性不可抑制的狂躁。

案例:欢欢说:“我想玩奇奇的遥控汽车,可奇奇太小气了,不给我玩。

我的火一下就蹿了上来:不给就抢,抢不到就打!这时,他妈妈看见了,居然去向我妈妈告状。

好啊,想整我?以为我会怕吗?气死我了,哼,让你们先看看我的厉害.我把奇奇的小汽车使劲扔到了地上,看着它散了架,然后我还要把它踩扁。

论任性孩子性格的形成及教育策略

论任性孩子性格的形成及教育策略

论任性孩子性格的形成及教育策略【摘要】任性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

任性孩子通常表现出顽皮、不服从、情绪波动大等特点。

针对任性孩子的教育策略可以包括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

引导任性孩子正确管理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反应,是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

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任性孩子的性格可以得到改善,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也是培养任性孩子良好品行的关键所在。

任性孩子的性格问题不是无法解决的,只要采取正确的教育策略,他们也能变得更加听话懂事。

【关键词】关键词:任性孩子、性格形成、教育策略、自我约束能力、情绪管理、家庭教育、学校合作、良好品行、改善效果1. 引言1.1 了解任性孩子的性格特点了解任性孩子的性格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任性孩子通常表现出以下几个性格特点:1. 固执:任性孩子往往坚持己见,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议或意见,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2. 情绪波动大:任性孩子的情绪常常会起伏不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情绪失控。

3. 自我中心:任性孩子往往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太愿意为他人考虑。

4. 行为不可预测:由于任性孩子的性格特点,他们的行为往往无法准确预测,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时刻保持警惕。

了解这些性格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任性孩子沟通和相处,以及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任性孩子的性格特点需要在教育过程中认真对待,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1.2 重视任性孩子的教育问题重视任性孩子的教育问题是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任性孩子往往表现出来的固执、自我中心、不易受约束等特点,给父母和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而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而任性孩子的存在则挑战了这一点。

浅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摘要: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大多数的农村小学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从而导致了一些小学生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唯我独尊、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

学校、老师与家庭要多沟通,这样对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不良习惯成因对策做为教师,尤其做为一名农村教师,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在每次学校组织的考试过后,原本布置的干净整齐的考场会变的一片狼籍,考场外贴的标语被撕的不像样子,考场里面桌子、凳子横七竖八的躺着,班里的笤帚、垃圾斗也被扔的乱七八糟,而满地的垃圾确无人打扫。

一场考试下来,原本干净整洁的考场已面目全非。

这样的一个现象,在农村小学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它一个角度反映了我们现代的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不良状况。

而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也时有发生。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小学生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响许多家长认为,无论在知识方面还是品行方面老师的教育方法都是最好的,思想上完全依赖于老师的教育、依赖于学校的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另外,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宠爱,爸爸妈妈的宠爱,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千方百计的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导致了一些小学生小小年纪就怕苦怕累,贪图享受,自己能做的事情仍依赖家长;着迷游戏,不遵守作息时间;不懂得与人交往,不懂得关心帮助别人,更不懂得尊重他人.三年级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叫王黄波,一个帅气又很可爱的小男生,同时又是一个令人头痛的学生。

他聪明伶俐,但是不怎么爱学习,专门惹是生非,一会儿欺负这个,一会儿又欺负那个,课堂上扰乱秩序。

往往是一件是刚刚解决,另一个麻烦又接踵而来。

叫到办公室训斥一顿,没有一点反映,还故意跟你作对,变本加厉的给你制造事端。

后来经过了解王黄波是独生子,全家人都把他当个宝贝,在生活上对他过分溺爱,而在学习上,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从不过问他的学习。

(完整)幼儿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完整)幼儿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完整)幼儿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幼儿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幼儿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的全部内容。

儿童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在分析儿童任性行为的实质和影响的基础上,从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定阶段特征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来探讨儿童任性的原因,从影响儿童的两个因素家长和幼儿园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面来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此来为家长和幼儿园对幼儿的任性提供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对如何对待儿童的任性行为提供借鉴.关键词:任性行为;尊重;自我中心阶段儿童的任性行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反映出来,并且在学前期得到迅速发展,每个儿童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些任性行为.对于儿童的任性,传统的观点是童言无忌,认为儿童还小,不懂事,可以众容;有些学者认为任性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会给儿童的一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应该严肃对待;还有些学者认为儿童在一段特定的时期会以自我为中心,出现“任性”行为是必然的。

深刻的认识儿童的任性行为,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儿童,为我们科学对待儿童的任性行为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一、儿童任性行为的实质和影响幼儿的任性行为表现为在家里、学校、商场以哭闹、打骂或威胁的举止,一般认为儿童任性行为是指儿童对个人的需求和愿望毫不克制,全然不理会他人的感受的做法。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把儿童的任性行为定义为内心紊乱、需求得不到满足而生产的一种紧张情绪的表现,代表着内心灵魂试图索取或自我保护或解释为没有明显原因、无逻辑或无法说服的行为.通常认为任性行为是内心感受受到外界环境阻碍引起的,如果得不到措施解决,某些任性行为随着时间发展不断严重,因而成为持续表现的永久性原因的发端,不易补救,而有些任性行为是儿童特定阶段的产物,是儿童必须经历,这种“任性"行为不仅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除,而且会对儿童特定阶段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任性的孩子个案分析与对策

任性的孩子个案分析与对策

任性的孩子个案分析与对策
个案分析:
小明是一个10岁的男孩,他的父母都是事业有成的白领,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小明从小就非常任性,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学校里,他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不愿意遵守纪律,甚至有时会顶撞老师。

在家里,他也不愿意听从父母的安排,总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让父母非常头疼。

对策:
1. 增进亲子沟通:父母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尊重他的意见,不要轻易否定他的想法,同时也要引导他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2. 建立规则意识:父母应该为孩子制定一些家庭规则,让他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在孩子违反规则时,要给予适当的惩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同时,也要表扬孩子在遵守规则方面的表现,增强他的自信心。

3.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通过讲述一些关于友谊、合作的故事,让孩子理解到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引导孩子关心他人的感受,
学会换位思考。

4. 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例如,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团队运动,如篮球、足球等,锻炼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持和毅力。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任性行为严重影响到了他的生活和学习,可以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6.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任性的孩子怎么教

任性的孩子怎么教

一、好爸妈家教宝典:若是你的孩子固执,那么孩子现已抓住了你的缺点。

方法很简单,学会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怎么和孩子缔结暗里协议:1、让孩子没有空子可钻。

母亲可事前跟孩子缔结暗里协议,让他没有反悔的地步。

2、通知孩子做人有必要守信用。

母亲能够清楚地通知孩子:“咱们两个人都要说到做到。

谁反悔了,谁即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3、孩子有必要清楚地容许他赞同这个协议。

二、好爸妈家教宝典:回绝孩子违背协议的三条对策:孩子坚持要违背协议时,你有必要通知他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谁都不喜欢。

1、双眼看着孩子,表情严厉、安静,不要笑,让孩子觉得有可趁之机。

2、回绝孩子时,说话要简练:“不行,咱们现已说好的工作不能反悔。

你有必要……”若是孩子持续坚持他的无理要求,你要更简练地回绝他:“不行。

”若是孩子愈加固执,哭闹、叫喊,弄得你很尴尬,你能够不说任何话,直接抱起孩子回家。

若是遇到入园的时分,你正赶着上班,这时能够二话不说,直接送孩子到班里,跟教师阐明状况,然后脱离幼儿园。

若是孩子坚持不吃饭,或吃零食,你有必要坚持不给他零食,一起让他不吃饭。

3、回绝孩子的其时,不要跟孩子争论太多,过后等孩子和你都安静下来的时分,再讲道理。

但值得注意的是,你有必要以尊重、对等的情绪跟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才会承受你的定见。

母亲屈服于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有不行争辩反驳的理由:为了上班不迟到;为了脱节自个在大众场合的尴尬;为了孩子更快乐;为了孩子不饿着;……这些浸透“母爱”的理由,会让孩子更固执,让母亲支付母亲的自负和权力,并且支付换来的仅仅孩子暂时的快乐和母亲暂时的轻松。

殊不知一味的退让,一次次的忍让,只会把疑问放置下来,“腐蚀”了孩子生长的根基,为孩子将来的日子埋下了很多危险。

幼儿园教育中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策略作者:邱芳萍来源:《家长》2022年第05期《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教育观念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定义已不再局限于身体上的无病无痛,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健康积极、乐观自信。

而幼儿任性行为的本质实际上便是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因此,幼儿园对幼儿的“心理卫生保健”的重视,其具体体现在积极地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呵护幼儿心理健康。

文章主要总结了幼儿任性行为类型及表现,全面分析了幼儿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幼儿园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对策。

一、幼儿任性行为类型及表现(一)幼儿任性行为类型1.激烈抗拒型。

3-6岁的幼儿基本能够听懂大人的话,但也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对自己心仪之物、渴望之事有着强烈的需求,一旦其需求得不到满足,便会采用哭闹、发脾气、扔东西、大吼大叫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希望以这种方式引起他人的注意,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这类幼儿任性行为时常会有“我不要……”“我偏要……”“必须……”等语言行为。

2.消极对抗型。

当幼儿心中明白家长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时,便会采取消极对抗的方式进行反抗。

比如,在做事情的时候故意拖延时间,心不在焉,或者心里明知家长的意思,却不按要求去做,并且一边做一边生气、发牢骚。

3.暴躁逆反型。

幼儿对家长的要求采取背道而驰的方法,如让他走路时注意积水,他却故意去踩水坑;让他在吃饭时保持安静,他非要大声说话。

如果幼儿这种任性行为长期得不到矫正,会严重影响到其正常的社交,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幼儿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1.哭泣不止。

每个从事幼儿教育行业的人都知道,哭泣是幼儿常见的表达不满、委屈、害怕等情绪或需求的方式,也是幼儿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一旦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幼儿便会哭闹不止,不论是耐心地和幼儿讲道理,还是暴力呵斥,都无法让幼儿停止哭泣,唯有幼儿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才会停止哭泣。

幼儿园任性的孩子个案分析与对策

幼儿园任性的孩子个案分析与对策

幼儿园案例分析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他们更是宠爱有佳,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们百般呵护,在家里都是他们的天下。

孩子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要什么家长就得给什么。

如果得不到满足的要求,就会大哭大闹,直到达到目的,他们才会善罢甘休,在家成了“小霸王”。

而许多家长多是用哄用骗,有的百般迁就,有的家长实在没办法暴怒之下打一顿了事。

随着孩子们的不断成长,各种心理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家长面对各种问题,需要冷静分析,正确处理。

不然,时间一长,这种任性就会慢慢在生活中形成、呈现,以致会形成一个不健康的心理,从而影响着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案例:一个星期一早上,韬韬还是和以往一样有爷爷送来幼儿园,可是,这天他的表情可不好看,耷拉着脑袋,不肯往前走,眼眶里还不断的流下眼泪,我从他爷爷手中接过他,并且向韬韬爷爷询问了一下情况,知道早上他要剪纸可上幼儿园又要来不及了,爷爷不让他剪,可他就是不肯,于是,我明白了眼前的这一幕。

我就根据家长所说的情况,跟孩子交谈起来:“早上起床后,韬韬是不是想剪纸啊,你都剪了些什么呢?”他还是耷拉着脑袋,一句不说,我又接着问他:“韬韬起床后是不是剪了一只小乌龟呀”这时,他才点点头,“你的小乌龟剪的好不好呀”他又没有任何表示,也不说话,也不用点头或摇头表示,一脸沉默。

我就慢慢跟说:“老师知道韬韬很喜欢剪纸是吗?”他点点头。

“可是啊,现在是冬天了,早上天气比较冷,手也冻得不灵活了,剪起纸来手也在发抖,剪出来的小乌龟也就不好看了,我们先活动,晚上回家的时候手暖和了,剪出来的小乌龟也就更好看,把好看的带来给老师看,好吗?”经过跟他谈了一番,韬韬终于答应了,也开始活动了。

接连着几个星期的观察,发现韬韬每个星期总有一天爷爷送来时都要哭闹,可经过老师的一番教导,他就又变得很听话。

可是有几次发现,在活动中,有地方不能满足他(如一直动他的操作材料,老师把它收了起来),他就会任性起来,坐在那不动了,过了一会,老师好好的跟他讲道理,他才会控制住自己的任性。

幼儿任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幼儿任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的教养态度也在发生着很大的改变,许多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百般迁就,对孩子的要求无限制的满足,使他们变得非常任性。

任性是幼儿心理一种不健康的表现,是一种不好的性格特征。

如果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严重时还会由于冲动而产生犯罪,所以找准原因,克服任性,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任性;自我中心性;教养态度;同伴交往;韧性[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0121-02幼儿任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李娟(山西省晋东南幼儿师范学校,山西长治046021)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四二一”家庭的比例不断增长,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也在发生着很大的改变,许多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一味迁就,对孩子的要求无限制地满足,使孩子变得非常任性。

幼儿的任性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的话,不但会妨碍幼儿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育,而且会影响到大人的工作和学习。

家长要正确对待幼儿的任性,关心幼儿心理健康,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特征,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任性的定义任性就是放任性情,对个性不加约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儿随着身体上的不断发育,开始接触更多的事物,不管这些事情对自己是否有益,都会凭借自己的兴趣和情绪参与其中,这就是任性。

任性是幼儿常见的一种心理反映,是一种不良的性格特征。

二、幼儿任性的表现1.自私是幼儿任性的的一种表现任性的幼儿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主宰,周围所有的人和物都是为满足自己的需要存在的,都要听任自己的支配。

想获得什么东西,不管客观条件是否允许,非得到不可;想做什么,不管是否合理非做不可,越是劝阻,他们就越坚持,稍有不满足自己的心理愿望,或行为得不到满足,就哭闹和发脾气,利用父母的妥协来达到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任性的原因及对策任性主讲人:卢微陈泓江(此教案针对的是3至6岁的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任性行为,使父母了解出现此行为的原因和哪些行为才是真正的任性行为从而纠正父母的错误意识,同时帮助父母正确的解决生活中孩子的任性行为)一.定义所谓任性,是指个人对自己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不克制,听凭秉性行事,放纵不约束自己;抗拒、不服从外来的管教;不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孩子的任性行为,由于年龄及个性的不同,会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但下面几种也许是我们最为常见的。

任性表现一:你说东,他偏往西。

孩子的任性,有时是年龄特征的表现。

研究发现,孩子的成长不是匀速平稳的,有较为乖顺的平稳阶段,也有较为棘手的不平稳阶段。

最初,孩子不知道“自己”,玩弄自己的小脚就像玩玩具一样,表现很乖;伴随着语言的发展,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到2岁左右变得更加强烈。

他们开始表现自我,凡事都喜欢说“不”,到处炫耀和滥用自己的“否决权”,进入了“第一反抗期”,表现出来就是让人头疼的任性。

等他们适应这种心理变化后,会是一段较平稳的时期。

但到4岁左右,孩子又进入一个不平衡阶段,情绪不稳、脾气暴躁、任性胡闹,喜欢拒绝别人的要求……种种任性言行再次表现出来。

任性表现二:脾气说来就来,稍不如意就和父母对着干。

正所谓一个孩子一个脾气。

所谓脾气,在心理学上叫做气质,是孩子身上最早出现的个性特征。

传统上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其中胆汁质的孩子大多脾气急,性子倔。

这样的孩子很有主意,稍不满意就会和父母“顶牛”,让人感到非常任性。

但他们的任性时间短暂,事情过去了,很快就忘记了。

任性表现三:突发性不可抑制的狂躁。

案例:欢欢说:“我想玩奇奇的遥控汽车,可奇奇太小气了,不给我玩。

我的火一下就蹿了上来:不给就抢,抢不到就打!这时,他妈妈看见了,居然去向我妈妈告状。

好啊,想整我?以为我会怕吗?气死我了,哼,让你们先看看我的厉害。

我把奇奇的小汽车使劲扔到了地上,看着它散了架,然后我还要把它踩扁。

看到了吧,我是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你们谁敢惹!”妈妈道白:这孩子从小脾气火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没法跟他讲道理。

真怀疑这孩子有暴力倾向。

这孩子的行为的确有暴发型人格的某些特征。

这类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和挫折耐受力比一般孩子差,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就突然爆发出强烈的愤怒情绪甚至一定程度的暴力行为,其情绪和行为具有突发性、不稳定性和反复性,给人的感觉自然是异常任性。

但孩子的行为是否已超出正常的范围,还需要仔细观察,并请专业心理医生诊断。

任性表现四:要什么就得有什么,这时典型的极端自我中心的表现。

“极端自我中心”的生活环境是培植任性的沃土。

前面分析过,在孩子正常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阶段,这时如果家长迁就放任,让孩子指挥一切,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就会过度膨胀,从而表现为极端任性,这在独生子女的隔代教育中体现尤为明显。

而老人当着孩子的面反复说他任性,更给了孩子一种心理暗示,进一步引导他朝着“任性”的方向发展。

这叫做“标签效应”。

可以说,这种孩子的任性完全是成人“培养”的结果。

当然,除了这些稍具典型性的任性表现之外,孩子们还会玩出千奇百怪的任性花样。

但不论何种任性,除了有先天性的心理基础外,更有后天培养环境的植造。

事实上,任性,是家长与孩子之“战”中家长败北即妥协的结果。

二.原因在前面我们了解了孩子任性行为的表现,那么到底什么是孩子出现任性行为的原因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一:盈盈一定要抢过妈妈手里的熨斗帮妈妈熨衣服。

妈妈好说歹说,小家伙就是不肯让步,非要把这件事情做成功。

妈妈手里拿着熨斗左躲右闪,盈盈则追着妈妈,一边叫喊着“我要熨!我要熨!”一边扑过来抢妈妈手里的熨斗。

妈妈拿着吱吱冒着热气的熨斗,终于忍无可忍在盈盈小屁股上拍了几下。

盈盈委屈的泪水哗哗地落了下来。

(对这个案例你们的看法是什么?你们认为盈盈的妈妈做错了没有,她应不应该打孩子?如果你是盈盈的妈妈你会怎么做?)点评:随着幼儿一天天长大,他探索周围环境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也因此越来越有主张,一个任性的幼儿就此成长起来。

不管能不能动的物件,能不能做的事情,幼儿都想去尝试尝试。

他可能学会了扔汤勺,扔吃饭的小碗,如果妈妈帮他捡起来,他全然不顾妈妈的警告,依旧不厌其烦地尝试扔东西的快乐。

妈妈说了不能动的东西,他偏要去动一动,即便弄得家里一塌糊涂,或者因此给妈妈惹来太多的麻烦,但是这个任性的小家伙依然故我。

妈妈的警告显得那么软弱无力。

更有的时候,幼儿还会发脾气,无论怎么哄,他都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

直到父母失去耐心,他的小屁股上被印上红红的巴掌印。

对于父母来说,任性的幼儿几乎总是最令人头痛最难以驾驭的“小魔王”。

接近两岁的宝宝往往是父母的“小捣蛋”。

他们似乎能够明白一些道理,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仍表现出任性的特点。

如果在这个时期引导不当,则可能让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因此,父母注意到了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问题是很正确的。

那么到底任性是由什么引起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造成任性的原因有哪些:1、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缺乏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在知识方面要求严格,而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没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样的教养方式必然会造成幼儿的消极创造性行为。

2、同伴交往机会缺乏。

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不少"高楼儿童",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

同伴的缺乏,导致幼儿的玩伴由成人来替代。

由于亲子交往常常是一种不平等的交往,因此往往是成人造就孩子。

在这种不平等的交往情景里,如不是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就会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自制的行为。

3.环境带来的挫败感。

年幼的宝宝因为还不能有效地驾驭环境或者适应环境,于是他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凭自己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给予他很多打击,很容易导致宝宝经历强烈的挫折感。

这种挫折感来自父母的养育方式也来自他自我探索的活动中。

比如,宝宝想拿柜子上的某个玩具,尝试了几次都够不到,于是,那种来自他内心深处的愤怒和挫折的感情就变得无法抵抗。

4.身体状况欠佳。

当宝宝身体感觉疲倦、感到饥饿或有其他不适时,他就很容易变得不讲道理。

一般下午三、四点钟,宝宝会感觉比较疲倦,如果这时遇上比较强烈的情绪冲突,他就会失去控制,变得超乎寻常的任性。

另外,在宝宝旅行、度假或者家里突然来了很多客人时,由于作息时间被打乱,给予宝宝的刺激过多,都会让宝宝感觉比较疲惫,宝宝也会因此变得比较任性。

5.父母恶劣的态度。

任性的宝宝在发脾气时,无论在情绪上还是身体上都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

如果父母这个时候对宝宝大喊大叫,或用与宝宝的行为方式相对应的方式来对待他的反应,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进一步激化宝宝的恶劣情绪,让他变得更加任性。

实际上,任性与发脾气不过是宝宝学习应付生活中失望和挫折的技巧而已,父母应该理解这种行为。

不过应该注意的是,有些时候,孩子表现出“固执”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是孩子有主见的表现,父母不可一味指责、惩戒。

那么,哪些“固执”行为是可肯定的呢?首先,是孩子的正当行为被忽视或粗暴干涉后出现的执拗行为。

例如,孩子正玩得兴头上,父母不由分说,拽上就走,孩子就可能会哭闹着不愿离开。

孩子也有自尊心,不尊重孩子自然会受到他的反抗。

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可先告诉孩子需要做什么事了,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也可以把将要做的事与孩子的游戏联系起来。

如,该睡觉了,带上正在玩的娃娃一起睡。

第二,是孩子认定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时候,会执拗地“坚持真理”。

比如,平日家中来了客人,孩子拿糖果招待,会受到赞扬,但如果忽然来了一位患糖尿病的客人,就会拒绝吃糖,孩子不理解,硬是让客人吃。

这时,只要给孩子讲清原因,让孩子去拿些瓜子招待客人,孩子就会兴冲冲地当好小主人的。

第三,是父母本来答应做而违约的时候,孩子也会表现得很固执。

这就要求做父母的在答应孩子前,应该考虑好可行性,不要糊弄孩子,也最好不要随便违约。

实在做不到,要向他解释清楚,这也是对孩子守诺言、讲信用的一种教育。

三.对策了解了孩子任性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运用以下方法来进行教育:1、明确要求,预防在先。

家长平时对幼儿的行为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

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

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

2、家长教育孩子的要求、观点应保持一致。

尤其在孩子任性时,家长应统一要求。

如果一个严,一个宠,那么孩子的任性会越演越烈,很难得到改正。

3、采用"负强化"的方法。

当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幼儿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从而使他们更任性。

家长可以用"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

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

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

"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

这种"负强化"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4.疏导幼儿的情绪。

当幼儿因任性而哭闹时,如果父母用平静轻柔的声调承认幼儿的感情,并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幼儿就可以重新获得控制。

因此,一旦发现幼儿表现出任性行为,父母可以平静地对幼儿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

但是尖叫乱踢不管用,如果你尖叫,乱踢,我没法帮助你。

现在我们不闹了,我们来想想办法,看怎样让你感觉舒服点。

”5.消除幼儿任性的苗头。

父母要学会客观地评估幼儿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就要及时满足幼儿的需求,并且不附带任何条件,千万不要拖延到幼儿哭闹后才满足他。

这样就会助长幼儿靠哭闹来控制父母的习惯。

如果幼儿的要求不合理,父母一定要语气和缓、坚定且简明扼要地告诉幼儿这个要求不对,不能满足。

对幼儿的要求只需拒绝1次,说理也只说1次,决不重复、唠叨。

这样可以让幼儿感觉到父母态度很坚决,没有回旋的余地。

6.撤销对幼儿的注意。

如果幼儿按他惯常的策略哭闹,父母可以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故意忽略他,偶尔既不要试图分散他的注意力,也无需给他讲道理、或训斥幼儿,更不要心疼地劝说幼儿。

事实上,幼儿哭闹的时候根本听不进任何劝解,相反,父母对幼儿的任何形式的注意只会变相地鼓励幼儿的任性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