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

合集下载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培养孩子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这是教育的失败,而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则是教育最大的希望。

展学生的发问能力呢?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些初步的尝试与探索。

1.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的问题欲望,少不了课堂特定情境与氛围的营造。

力满足他们梦想成功的欲望,尽力激发学生的发问欲望。

注重语文教学创设情境的乐趣、情趣、理趣与美趣。

宽松、开放性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打消顾虑,大胆发问。

尽管学生的发问很有可能是幼稚的、偏狭的,甚至是异想天开的,但其意识、精神却是可嘉的。

对于学生的发问,教师要允许他们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允许他们提出甚至与教师意见相左的问题,要创设氛围和给予机会,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以及有形的奖励奉献给学生。

2.把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轻松,依葫芦画瓢,虽然可以讨论,也可以发表见解,但一切尽在老师的运筹帷幄之中,学生被动依赖的心理也由此生成,更不必说大胆发问和推测了,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学生思维的封闭状态,也渐渐丧失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成了禁锢学生思维发展的锁链。

——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就把自己的心得、问题写下来,然后我把所有的问题收集起来,师生一起来解决,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比如在上课文《爱如茉莉》时,有同学就问“为什么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这个问题我在备课时给忽视了。

现在由学生提出来,我觉得非常有探究的必要。

于是我让学生先把妈妈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分析一下。

很容易就得出妈妈爱爸爸,如果妈妈没有生病,一定会亲手做饺子给爸爸吃,由此体会出妈妈和爸爸之间浓郁的深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3.探寻问题生发的途径性,他们往往提不出问题,也不知道从何发问。

谈不出有创见的看法,尤其是在最初阶段。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科学研究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下面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一些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在科学学习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研究等方式进行解决。

一方面,这种探究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另一方面,也可以慢慢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日常思考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为什么鸟会飞翔?为什么汽车的速度快了之后,需要更长的刹车距离?这些问题虽然看似平凡,但都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日积月累,才能逐渐养成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问题意识。

再者,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让学生思考的问题,然后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去思考并解决问题的热情。

最后,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未知领域。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固定在传统的科学知识范畴,忽视了科学的未知领域。

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让他们了解到未知中的问题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同时也不断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个未知领域,从而培养学生对未知问题的探索欲望。

总之,在初中科学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他们日常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未知领域等多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提升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复原性、系统性,通过合理的布置作业、推广科学竞赛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探究机会,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意识。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人本主义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本前提。

只有学生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中,他才不会害怕表现自己,他才能积极地思索问题、有效地发现问题和大胆地提出问题。

在课堂上,学生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没有心理自由是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的重要因素。

1.通过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敢问。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

为此,教师要转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增进教学民主,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让学生确实感到自己与教师是平等、可以交流和沟通的,从而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

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犯错,使学生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敢于大胆质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

2.通过营造开放的课堂提问空间,让学生敢问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和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

二、通过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的“学”。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科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讨论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

第一,科学课程设置中应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

科学课程设置中可引入实际问题,并将其作为学习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学习光学原理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为什么摩天大楼的顶部永远看不到斜对面的景物?而在讲解生物进化的过程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回答人类如何从猿类进化而来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欲望。

第二,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观察、讨论等活动,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力和力矩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活动,让学生探究不同杠杆长度对力矩大小的影响。

通过自主实验和讨论,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力和力矩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常规的课堂作业和考试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

在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成果时,除了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外,还应注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可以设计一道综合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问题意识发言稿

培养问题意识发言稿

培养问题意识发言稿
《培养问题意识,解决现实难题》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而培养问题意识,就是要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更加敏锐和有条理地去解决。

首先,培养问题意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

有些问题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可能隐藏在表面之下。

只有通过培养问题意识,我们才能够更加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发现问题的所在和根源。

其次,培养问题意识可以激发我们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当我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我们就会更加有动力和决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种积极的态度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进展。

最后,培养问题意识可以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不再把问题简单地视为障碍,而是看作是一种挑战时,我们就会不断地去学习和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培养问题意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不断地训练和培养,我们才能够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时能够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取得更大的成就。

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问题意识,解决现实难题!谢谢大家!。

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现代社会对于孩子的培养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注重他们的学业成绩,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也成为了父母们关注的焦点。

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将从培养问题意识和培养批判性思维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问题意识培养问题意识是指引导孩子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几种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

1. 学会提问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提出问题,比如鼓励他们问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

同时,父母也应该对孩子的问题给予耐心和正确的回答,以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

2. 发展观察力观察力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孩子们应该从小就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父母可以组织一些观察性活动,比如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等地方,让他们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事物。

3. 提供开放式的环境为了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父母可以提供开放式的环境,鼓励孩子自主选择和决策。

比如,在家庭作业中可以让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思考和创造力。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孩子们在思考和分析问题时具备的挑战和质疑的能力。

下面是几种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1.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父母可以通过让孩子进行一些逻辑思考的游戏或活动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给孩子出一些谜语和逻辑题,引导他们进行推理和分析。

2. 培养质疑精神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对事物进行质疑和挑战,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事物是这样的,是否可以有其他解释等。

同时,父母要给予正面的回应和鼓励,让孩子保持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3. 注重思维训练培养批判性思维需要长期的思维训练,父母可以通过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思维训练游戏来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

比如,玩一些填字游戏、拼图游戏等,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是孩子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引言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新思维,以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就如何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新思维进行探讨,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

一、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1.1 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起点问题意识是指对问题的敏锐感知和思考能力。

只有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才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而创新思维则是建立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的,培养问题意识是激发创新思维的起点。

1.2 问题意识是提高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人的问题意识能力不仅仅关系到他的创新能力,更关系到他的综合素质。

培养问题意识是使人更加全面、更加优秀的必然要求。

1.3 问题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只有具有良好的问题意识,才能够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培养问题意识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2.1 提升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只有对事物有深入的认知,才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发现问题。

提升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

2.2 学会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问题意识的第一步,只有能够提出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

我们应该学会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创新思维。

2.3 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应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够更全面地认识问题,也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2.4 鼓励多样性思维多样性思维是指不拘一格,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只有具有多样性思维,我们才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2.5 注重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事物,从而更加敏锐地发现问题。

三、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够推动科技不断地向前发展。

3.2 创新思维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取得更大的发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思维的多样性,这样才能够在思维上不断地进行创新。

培养问题意识的途径

培养问题意识的途径

培养问题意识的途径1、要习惯性保持警惕。

我们有时候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心态,总觉得如果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对旁人随便下的一个结论或者观点都持认可态度。

(不是要做杠精哈!)但是面对不了解的东西,试着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不要害怕自己问出的问题显得很浅显或者幼稚,如果他们可以解答就耐心多听他们的思路,以后也可借鉴来分析自己面对的问题。

如果他们也解答不了,(相信一定会出现的,因为很多时候这种观点提出者在很多方面也是很武断的,他们解释着解释着就自己讲不通了),那就不妨自己私下再对这个问题多做些资料收集,建立自己的观点逻辑体系。

2、多读书多读书多读书!专业性的就多读相关期刊文章,专著,其他领域也不可偏废。

私以为当阅读输入量足够大时候,输出性的问题才能有可能谈广度,深度等等。

多看更多的实在性的书,不要试图从那些畅销方法论式的书里找到所谓批判思维的模板,,呃呃个人感觉普遍来说那些畅销书的作家自身水平不足以帮到你快速提升。

3、总结。

这建立在第二点上。

从大家,学者的分析具体问题里总结出分析这一类问题的思路。

我建议这一过程需要亲力亲为,旁人总结的经验可以在后面作为补充和借鉴。

4、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这也建立在第二点,不要困于自己知识领域的小圈子,多看多听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人生经历,不同文化环境的人如何看待同一问题的观点和角度,然后自然会形成自己的认可和不认可,自己的批判或赞赏。

总之不要试图全盘否定谁,或者全身心拥护什么。

无关大是大非的事情,人口味还是要杂一些,才可以活的宽广些。

5、举例一些个人平常聊天时候对于新的观点的问题哈,专业性学科的感觉借鉴价值不大就不说了。

1)这一观点里符合一个普通人的常识么?如果和我们“曾经以为的”不一致,不要急于反驳,多问一下为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然后就可以继续探讨这个点为什么是反常理的之类。

2)是什么样的理论或者背景知识导致你会想到这一层?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尝试去追问下背后深层的方法论和思维逻辑体系,然后在结束聊天之后多做积累。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消灭问题,而是在已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更多更新的问题,促进学生学习。

那么课堂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鼓励学生敢问。

亲其师信其道。

教学应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平等的师生关系。

当教师用激励的目光,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探测、质疑、提问,学生自然而然敢想敢说,提出自己的疑问。

例如案例《二次函数的图像》中,一位学生提出y决定抛物线的开口大小时,老师并没有立即否定,而是引申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

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更加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

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想问。

当所学新知与已有知识产生冲突时,学生自然就有问题产生。

案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当学生学习方程组中一个未知数系数相同后,马上有一位同学提出,若两个未知数系数都不相同该怎么办?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3.鼓励学生善问。

对于数学问题,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久而久之,自然养成提问的习惯。

4.引导学生会问。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对于问题由学生提出还是老师提出,我认为,要视情况而定。

一些复杂的教学问题,应由教师由易到难按逻辑顺序逐一提出,有利于学生思考。

而一些学生的疑惑,发现,新想法、思路则由学生提出更便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思维过程等。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第一,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

活动课程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这是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一环。

对学生要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

这实质上也是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一个积极而合理的评价,建立这样一个积极合理的基本准则,不仅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还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发展二,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自己必须有问题意识。

现实中,不少教师自己就缺乏较强的问题意识,不能或不善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学活动中,他们人书一体,成了教材的化身,成了教学参考资料的代言人。

教师没有了质疑的习惯和能力,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成了奢谈。

所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必须先行一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纠正对学生问题意识理解的误解。

在部分教师的观念中,认为课堂上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启发示教学。

其结果是课堂发问的泛化,问问答答中充满了大量的是非问和填空问。

不少问题根本不需思考,有的甚至“照本宣科”就能应答自好,看起来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学生思维的效率极低。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始于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一切学习活动都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

可见,问题有多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疑、布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引导学生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制造问题情境所谓“读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无进。

”要让学生“有进”,教师就必须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

在教学中,首先要改变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以教促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其次,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精心设置每一个问题情境,要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还要让其急于明白问题的答案。

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说明提出问题贵在一个“巧”字。

教师在提问题时要能使学生积极动脑,并让他们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敢或不会提出问题,这是由于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比较薄弱,又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质疑、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如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课堂氛围就轻松而活跃,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情感的沟通,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互相启发。

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在乐中学,消除学生内心的畏惧,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

当学生提问时,教师要耐心、细心地聆听;当学生提出好问题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赞赏,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当学生提问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亲切地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要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给予学生慈母般的温暖,使学生意识到教学的平等、和谐,只有他们乐于和教师交流,才敢于提出问题。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问题意识是指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具备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问题意识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

如何培养问题意识呢?以下是一些方法:一、提供情境,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供具有实际背景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为什么”、“怎么回事”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和环境适应能力。

针对生物现象,通过提问、让学生讨论、互相交流观点,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解决。

这样既能让学生对生物科学产生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注重实验,引导独立探究实验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观察和实践过程中,从实践中得到启发,进一步提出疑问,探究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加热水、冷却水等实验操作,探究热传递和温度变化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有机会提出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三、注重对策略的培训,引导核心思维除了实验教学以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的策略意识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进一步发展其问题意识。

策略意识培养的关键是培养核心思维,包括观察、比较、分类、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等核心思维。

通过针对教学内容的策略指导,让学生学会利用不同的核心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将不同的核心思维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效率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他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问题意识、课堂效率、教学方法、学习效果引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主要提供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现代教育已经开始转变,教师更多地充当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

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问题意识是指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1.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习动力。

当学生发现问题,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找答案,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知识。

通过提出问题,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将逐渐培养出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会更加敏锐地观察和思考,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方法和思路。

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可以在课堂上灵活运用:1. 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并给予回答,同时也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 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分析问题的关键点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问题意识。

结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怎样培养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问题意识“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

”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求新求异。

让问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那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创设情境,鼓励提问,让学生想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呈现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有问题想问。

在教学新课时,教师要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心态,又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导。

自古以来,只有想问、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识的丰富,才能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作出不凡的业绩。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问”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次上,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怎样问更巧妙,而很少思考如何使学生想问、善问。

教学中,教师通常对学生的发问,有“二怕”:一怕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二怕拖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导致不敢激励学生提问。

因此,要彻底摒弃教师“一言堂、满堂罐”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具有民主气氛和探索氛围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想敢问,让问题走进课堂。

二、创设氛围,构建和谐,让学生敢问。

学生有了问题,但常常不敢提出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提问的氛围。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在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突破常规,拓展思路的同时,也要从多的方案中筛选最佳方案。

在问题性教学的开始阶段,为了让学生敢提出问题,我采取写纸条的方法:上课前每位学生预发一张小纸,让学生把问题写在纸条上,教师集中后归类再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起展示。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首先,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促进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其次,问题意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现象和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如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理解问题意识的内涵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的疑问、猜想和思考,以及对于已知知识的补充、变化和创新的能力。

问题意识是指导科学探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创设激发问题意识的教学情境和氛围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

科学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引导学生运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

2、创造开放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情境。

科学教学应该创造多元化、多层次和多媒体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由探究,主动提问和思考,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

3、加强跨学科、跨学段的教学融合。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将科学知识与人文社科知识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力。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1、提问法。

教师通过提出简单的、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对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提升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科技实验室、数码教室和互联网等方式,让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提高其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题研究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提升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学习法。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教材及文献材料,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形成对关键问题的思考和发现,培养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评价促进问题意识的培养评价的方式应该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和意见,多尝试创造性的解决方法,评价应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他们发扬其长,勉励进取,挖掘潜力,从而推动其在学习科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实践和创新。

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对疑惑、矛盾、挑战等问题的感知和体验,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培养问题意识的途径:
1.鼓励好奇心:好奇心是问题意识的重要驱动力,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激发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实地考察等,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

3.引导质疑:鼓励孩子对已有的知识、理论等进行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提倡多角度思考:在解决问题时,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发现问题的多个方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5.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络资源、实验设备等,帮助孩子扩展知识面,增强问题意识。

6.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尝试和犯错,让他们在不断尝试和修正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7.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鼓励孩子主动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8.激发创新思维:通过一些创新思维的训练,如头脑风暴、逆向思维等,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鼓励实践:鼓励孩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实验、实践项目等,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知识,提高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孩子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及时发现和引导他们的问题意识。

总之,培养问题意识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引导,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以上途径来激发孩子的问题意识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问题意识 提高核心素养

培养问题意识 提高核心素养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核心素养作者:朱天红来源:《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2年第07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从而实现全面素质教育。

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还比较薄弱,必须正确认识问题意识的内涵与重要性,进而发现问题意识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点,从而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

一、问题意识内涵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遇到自己难以解决或者心存疑虑的实际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疑惑、求知、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推动学生积极探索问题,在学习时不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的内容包括四个阶段,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现阶段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不足1.缺乏对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意识的引导学生头脑中只有存在问题,才会沿着这个问题去思考。

而现阶段很多小学生缺少对社会与自然的观察和体验,体现在作文写作中就是出现了大量雷同单一的描写和情节。

学生在描写生活事物的时候往往平淡,缺少细节,头脑中又没有问题,同时在这方面又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所以在生活中的观察较少,发现问题的意识以及好奇心也比较弱。

2.缺乏对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意识的鼓励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重视对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的鼓励,学生在提出问题上不够主动积极,主要表现在:第一,很多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提问。

第二,很多学生缺乏提问的技能,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提问。

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课文内容脱离,天马行空,而有的学生则是提不出问题,但是在作业中又暴露了很多问题。

3.缺乏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意识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很多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忽视了对学生独立主动分析意识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观念影响下,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分析的问题意识逐渐淡化,在遇到问题时,就习惯性地向教师求教,或者以其他方式寻求答案,对教师提供的答案深信不疑,很少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问题,过于依赖教师、父母或其他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新乡市一中曾西平(一)营造自由氛围,使学生敢问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

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何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1. 原型创设。

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且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在学习营养时,提出“早餐没吃,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早餐吃的是面包和鸡蛋,这些食物在身体内发生怎样的变化?”“麦当劳和中餐,你更爱吃哪个?哪个营养更均衡?”等。

2. 实验创设。

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具有真实、直观的特点,这种问题情境创设在生物学教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例如,探究“镘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可以通过设立对照实验:镘头碎屑+ 唾液+ 搅拌,馒头碎屑+ 清水+ 搅拌,馒头块+ 唾液+ 不搅伴;全部37 ℃恒温水浴,加碘液检验。

然后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3. 多媒体创设。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对学生展示生物的奥秘,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火花由此迸发。

4. 生物学史创设。

生物学史大量的史料闪烁着前人智慧的光芒,把这些史实作为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献身科学的热情。

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中,以普里斯特利、萨克斯、恩吉尔曼和卡门、希尔等人的有关研究过程作为问题情境而展开,学生通过思考一系列问题,最后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中发现问题,进而形成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问题,设计各种学科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室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发现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定解决方案。

二、启发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方法,尤其是对于那些讲解和授课无法完全涵盖的问题,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启发探究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探究,让他们从课本知识中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向生活中的问题的探究转化。

例如,一堂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发现问题、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倡实践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倡实践,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问题解决,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开展各种科学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质量变化的原因、观测动植物生命现象,生物实验等,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并且能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索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

总之,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注重情境设计、启发思维、启发探究及提倡实践,鼓励学生从课堂到课外,从书本到实践,多维度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学科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头脑中的的平静,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

学生若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然后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习惯于听老师讲,习惯于想办法去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即便是有问题,也没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抛出来,不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普遍存在不敢问、不想问、不会问现象,学生问题意识严重缺失。

当小孩开始学会说话的时候,总是围着大人嚷嚷:“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无穷无尽的为什么,简直让大人难于应付。

当他们长大了,个人知识增多了,然而问问题的人却少了。

就连回答老师提问的热情也没有了。

为什么往日强烈的问题意识,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受学校教育的时间的增长、个人知识的增多而失落了呢?面对这种情况,我校对五、六年级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了解学生的现状,分析其成因,为深入进行“问题意识”的养成做好准备工作。

一、小学生缺乏数学问题意识的原因分析:
1、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学生虽有一定
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因此他们宁可把问题放在头脑里,也不愿将它提出来。

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

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即不能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各种信
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不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式方法;不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碰到问题不知怎样提出来,不知怎样问,即使学生能根据学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也往往是肤浅的、无探究价值的,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久而久之,就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提了。

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

3、课堂上教师预设的问题多,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少。

大多数的教与学行为均有教师或部分优生包办代替,其他学生得不到发言的机会。

我们的学生擅长的是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围着老师的问题转。

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问题意识的增强和提高需要培养和激发。

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都处在潜在而缺乏动态表现的状态。

大多数学生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成了关键。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策略
1、消除心理障碍,变“想问”为“敢问”造成学生不敢问的最大心理障碍,一是紧张,二是自卑。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消除学生的两大障碍。

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

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即使有些同学的问题不
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肯定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并加以引导和帮助,千方百计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胆提问。

对于那些能提出有价值、有意义问题的同学,应不失时机地肯定和表扬,并抓住这些好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思考,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起来就会更专心、更有效。

如:根据“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提出用分数解决的问题。

我发现有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举手了,于是我让他回答,结果由于太紧张,他结结巴巴,没能说完。

有的学生在下面偷偷说:不会还举手;老师我知道问题……他脸通红,低下了头。

于是我对他说:“别着急,慢慢说,你一定可以的!”不一会,他就把问题提出来了。

看来只有对学生多表扬对鼓励,才能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2、教给质疑方法,由“不问”为“好问”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份天性,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并寻求数学问题。

只有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解决问题。

(1)在课题处质疑。

让学生看到这个课题,想一想,今天要学习哪些内容?并提出问题。

如教学“利息”时,先让学生看到课题说出自己想学习的内容。

即:什么叫做利息?怎样计算利息?利息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系?等等,从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2)在知识的“生长点”上质疑。

就是让学生从一个数学问题联想到另一个数学问题。

在类似迁移中提出问
题,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我先出示了这样一题: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学生列式后,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主要突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之和=合作时间)而后改为“90千米、150千米”,同桌任选一个做,做后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你有什么疑问?。

接着我将题目改为“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教师激思:你们能用刚才的方法来解答这题吗?由于学法的迁移,许多学生列出了1÷(1|10+1|15)教师即利用这些式子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从中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在知识的易混处质疑。

就是对易混、易错、相近的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出学生深层次的探究。

如在学完“圆”后,质疑:“圆的周长和面积有不同?”从而从意义、计算方法,实际应用等方面加以比较,这样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在课本的结论处质疑。

就是对课本中已有的结论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反向思考中诱发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如学习“年、月、日”后,有一位学生提出:“课本上为什么说‘通常’四年一闰,这个‘通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通常’两字,不就是四年一闰吗?(5)在知识的应用上质疑。

如有一根长12.56分米的铁丝,围成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最大是多少?让学生寻找为什么围成圆形时面积最大?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独立见解,允许学生异想天开,然后,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获取知识,而且培养了自学的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从“会问”到“善问”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学问题。

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对孩子而言就隐藏着无数个“为什么”。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商业信息:“为了庆祝国庆,新华书店文具用品专柜所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酬宾。

”通过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学生提出许多问题:(1)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原价是120元,现价是多少元?(2)东东买了一个地球仪用了60元,原价是多少?(3)买一个标价为25元的计算器,可以便宜多少钱?……然后放手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商品的模拟活动。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学生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总之,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摆正角色——做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变得“聪明些、精明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