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色素概论(第一版)
天然色素的发展史及应用趋势(上)——天然色素的历史沿革
![天然色素的发展史及应用趋势(上)——天然色素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f6f0fc1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a.png)
人类对色素的利用起源可以说,对色泽的利用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之一,当人类脱离原始社会,对美感有了需求渴望时,便有了利用色素的实践。
例如在明朝,宫廷中和民间的一些时髦妇女利用紫草属植物的根皮染指甲进行装饰已是很普遍的现象;还有用红高粱的壳染制手织的大白布,做新娘的嫁衣、被褥等等也是普及面很广的一种方法;还有将红米或一些有色植物的叶或汁添加到菜肴和饭食中。
随着社会的进步,使用天然色素的方法在食品业和化妆品行业中逐渐普及,使用技术逐步提高,天然色素逐渐成为美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期社会上出现人工合成色素为止。
人工合成色素的出现在1856年,英国的教授William Henry Perkin发明了世界第一个合成有机色素“苯胺紫”以后,随着飞速发展的工业化生产,许多有机色素被相继合成。
由于这类合成色素的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好,品质均一,易于溶解和复配拼色以及工业化规模生产使成本大大降低等一系列优点,使之很快取代了天然色素,在食品等行业中得到普遍应用。
品种很快就达到百余种,产量也在不断增加。
据有关材料统计,当时欧亚和北美一些国家合成有机色素的年增长速度在2%以上,而南美、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的年增长率超过7%,以食品工业较发达的美国为例,1982年产量高达2000余吨。
这种增长大约持续了100余年。
可以说自1856年Perkins教授发明了第一个合成有机色素后的100余年,是合成色素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食品行业从小到大飞速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工业化生产的合成色素基本取代了天然色素。
人类发现合成色素的危害进入20世纪后,随着毒理学和分析化学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了解了合成色素进入人体后的转化机理,认识到多数的合成色素品种对人体有较为严重的慢性病毒和致畸致癌性,并开始对合成色素重新进行毒理学和遗传学的研究。
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并制定了相关条例和法规,以严格限制尚待摸清其安全性的合成色素品种。
天然色素概论
![天然色素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c67f2a43a8956bec0975e38d.png)
是要色彩让人从感观上觉得舒服。
总之,避免极端刺激、极端复杂导致过度刺激。和谐是一种动态平衡。
色彩和谐的方法
有很多关于和谐的理论。以下插图和说明是目前的一些基本方法。
类似的色调
类似的三种颜色,从 12 色色轮中选择类似的三种并排的颜色。如黄绿色、黄色、黄橙. 通常为三色。 互补的色调
互补色是在 12 色色轮中任何颜色所直接对立颜色,如红色与绿色、红色、紫色黄绿色。 根据上图中有几个接近的黄绿色的叶子和几个接近红紫色的兰花。这些互补色调能创造最大、 最高的稳定性。 基于自然色调
4
食品大讲堂—天然色素概论
aing 老师主讲
食品论坛 /
3.多酚类化合物:
茶黄色素、多穗柯棕、儿茶黑色素、金樱子棕。
4.醌类化合物:
茜草红色素、紫草红、紫草色素、紫蓝红色素、紫草素、虎杖色素、凤仙花红色素、决
明子红色素。
5.叶绿素类:
叶绿酸、叶绿素、叶绿素 A、叶绿素铜络盐、叶绿素铜、叶绿素铜钠、叶绿酸铁钠盐、
2类黄酮化合物类牵牛花色素紫苏色素紫玉米色素葡萄皮色素葡萄汁色素葡萄皮紫色素甘草色素乌拉尔甘草色素高粱色素菊花黄色素红花红色素红花素红花黄色素红花黄a草莓色素黑莓果天然黑红色素红球甘蓝紫甘蓝色素接骨木色素萝卜红越橘红黑米色素黑糯米黑色素黑豆红黑芝麻色素黑向日葵籽壳色素蜀葵花红色素玫瑰色素苦水玫瑰色素玫瑰茄红紫叶小檗红色素紫叶小檗叶片红色素枸树果色素柚皮色素杨梅色素天然苋菜红色素凌霄花红色素赤豆批色素赤豆皮褐色素洋葱色素洋葱表皮色素橡子壳棕绒花红色素一串红花色素月季花红色素黑加仑色素紫菜薹色素紫菜苔色素桑椹红色素槐豆胚芽色素花生衣色素核桃色素美洲山核桃色素紫青芋色素紫山药色素红米红苏木色素牛油树果色素蓝锭果红罗望子色素薯蓣色素大理花黄色素紫荆花红色素红肉李色素板栗壳色素乌饭树果色素女贞果皮天然紫红色素地念果红色素火棘果色素樱桃色素雪峰红樱红色素火炬树色素紫甘薯红色素芸豆色素灵芝色素桃金娘色素勾儿茶果色素河东乌麦色素紫红薯色素大花葵色素紫苕色素野牡丹色素杜鹃花色素山兰红色素笃斯色素柚皮苷
天然色素
![天然色素](https://img.taocdn.com/s3/m/05e5fced81c758f5f61f673d.png)
天然色素目前,我国食品卫生法允许使用的天然实用色素如下:(1)甜菜红甜菜红是红甜菜(紫菜头)根中提取出的甜菜花青素和甜菜黄素,为红或紫红色粉末,可溶于无水乙醇,耐热性差,对光和氧敏感,着染性较好。
主要应用于果味水(粉)、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罐头浓缩果汁、青梅等生产中,可按生产需要量使用。
(2)姜黄色素姜黄色素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的块茎中含有的黄色色素,为橙黄色粉末,不溶于冷水,溶于乙醇、丙二醇和碱性溶液;遇铁离子易变色,对光、热稳定性较差。
着色力较好,尤其对蛋白质着色力较强。
可按生产需要量使用。
(3)红花黄红花黄是由菊科属植物红花中提取的,为黄色粉末,能溶于水、乙醇和丙二醇,不溶于油脂。
在食品中使用量不超过0.02g/kg。
(4)叶黄素叶黄素是由万寿菊中提取的类胡萝卜素的衍生物,为深棕色膏状树脂,含量高时呈橘黄色结晶或粉末,易溶于乙醇、丙酮,不溶于水,具有强的抗氧化能力,可预防各种疾病(包括癌症)。
色泽鲜艳,可广泛用于食品、化装品、烟草及药品等的着色。
(5)叶绿素铜纳盐叶绿素铜纳盐是以菠菜或蚕砂为原料制成的,为蓝黑色带金属光泽粉末状或绿色膏状,耐热性好,在100℃加热时仍可长期保存不变色,食品生产中最大使用量为0.5g/kg。
(6)辣椒红辣椒红是从红辣椒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色素,属于类胡萝卜素,为橙红色粉末或膏状。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油脂及有机溶剂。
可按生产需要量使用。
(7)菊花黄菊花黄是从菊科植物大花金鸡菊的花絮中提取的棕褐色浸膏,易溶于水和乙醇,着色力较强,耐温和光。
最大使用量为0.3g/kg。
(8)黑豆红黑豆红是野大豆种皮的提取物,为紫红色粉末,易溶于水和稀乙醇,耐热、耐光性好,特别适用于果酒饮料和可乐型饮料的着色。
最大使用量为0.8g/kg。
(9)高粱红高粱红也称作高粱色素,是从高粱壳中提取出的砖红色不定型粉末物,溶于水和稀乙醇液,对光热稳定,能耐较高温度的加工,添加于畜肉、鱼、植物蛋白、糕点中,可染成很好的咖啡色或巧克力色。
天然色素讲演稿(原创)
![天然色素讲演稿(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4554836958fafab069dc0254.png)
刘晓庚《化学导论》讲稿 2
第一节 概述
一、天然色素的含义 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是从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也包括 来自于动物微生物的色素和少量无机矿物色素。 二、天然色素的分类 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 (1)植物色素,如甜菜红、β-胡萝卜素等。 (2)动物色素,如紫胶红、血红素等。 (3)微生物色素,如红曲红等。 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 (1)四吡咯衍生物,如叶绿素、血红素等。 (2)异戊二烯衍生物,如辣椒红、胡萝卜素等。 (3)多酚类衍生物,如越桔红、萝卜红素等。 (4)酮类衍生物,如红曲红、姜黄素等。 (5)醌类衍生物,如紫胶红、胭脂虫红等。
0.3 11.1 0.5 0.4 25.1 6.1 0.1
白萝卜 红萝卜 胡萝卜 青辣椒 黄瓜 茭白 紫茄子
长豆角 大豆角 菜花 包菜 冬瓜 南瓜 西红柿
1.4 0.7 0.1 0.8 0.8 25.8 4.2
小茴香 小葱 洋葱 大蒜 菠菜 韭黄 莴笋
22.3 1.35 — — 24.2 28.9 0.2
2013-8-6
刘晓庚《化学导论》讲稿
20
以上三种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直接提取法由 于自然界动植物或藻类来源广泛,绝大部分类胡萝 卜素均可以用此法得到,但多数情况下纯度不高或 原料含量低而导致效率低、成本高;生物发酵提取 法菌种选育和驯化难度大,成功应用的较少,目前 主要集中在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虾青素这三个 品种的研究并有了一定的进展。同样如果单位发酵 效价低也会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化学合成法的 特点总体来说是成本相对较低,纯度很高,一旦寻 找到合适的合成路线或方法,则其高效率和成本低 的优势就得以体现出来。
2013-8-6
刘晓庚《化学导论》讲稿
天然色素(1)
![天然色素(1)](https://img.taocdn.com/s3/m/7a330f7ff46527d3240ce0ec.png)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天然色素的概述
1.5 天然色素的发色机理 不同的物质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如果某物质所吸收的波长在 可见光区域(400~800nm),那么该物质就会呈现一定的颜色, 这种颜色是因色素分子吸收了自然光中某些波长的光,反射或 透过未被吸收的光(即互补色)而呈现出来的。例如某种物质 选择吸收了波长为640nm的红色光,其呈现出来的是红色光的互 补色,即青绿色。
强化可防止人体维生素A的缺乏症和干眼病等。还有一些天然色素具有一定的
药理功能,对某些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1.天然色素的概述
1.3 天然色素的特点
(3) 天然植物色素不但具有着色作用而且具有增强人体功能、保健
防病等功效。如芸香苷天然食用黄色素具有使人维持毛细管正常
抵抗能力和防止动脉硬化等功能,在医学上一直作为治疗心血管
1.天然色素的概述
1.3 天然色素的特点 (1) 绝大多数天然色素无毒、无副作用,安全性高。 (2) 天然植物色素大多为花青素类、黄酮类、类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因此,天然 食用色素不但无毒无害,而且很多天然食用色素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或 本身就是维生素或具有维生素性质的物质。如核黄素、番茄红素、玉米黄色 素、胡萝卜素等,尤其是β-胡萝卜素,国家已归类为营养强化剂,用于食品
1.4.5 着色能力
是表示该色素在使用中对食品的着色能力。着色力强,使用量小而且色泽不褪,
否则用量大而且受外界影响易褪色。 1.4.6 天然色素提高稳定性措施 天然色素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着色时的色调比较自然等优点,但其稳定性 较差。容易受到温度、光照、值、氧气、金属离子等影响,使其应用受到了 很大的限制,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其稳定性。
素应用的新纪元。
植物天然色素ppt课件
![植物天然色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8629dee009581b6bd9ebf3.png)
竹叶、蚕砂
10
天然色素的分类
• 2.2多烯色素:多烯色素是由异戊二烯残基为单元组
成的共轭双键相连为基础的一类色素。这类色素又称 为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按其结构和溶解性可分为 两类:①胡萝卜素类,此类色素含有大量共轭双键。 如番茄红素和α 、β 、γ -胡萝卜素。② 叶黄素类, 此类色素是共轭多烯烃的加氧衍生物。如玉米黄素、 胭脂树橙色素、藏花酸等。
• 叶绿素锌钠在医用上能用于治疗慢性骨髓炎、慢性 溃疡、皮肤创伤、白血球减少等症 • 在食品工业上是很好的着色剂和营养强化剂,在日 用化工上可用作化妆品、牙膏等产品添加剂。
• 叶绿素铜钠可作为一种绿色素、脱臭剂外,能用于 治疗传染性肝炎、痔疮、白血病、子宫疾患及胃和 十二指肠溃疡等。
22
3 天然色素的功效
35
5 天然色素的分离纯化
• 5.3
色谱法
• 也称层析法,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可以用于 分离纯化和鉴定中药有效成分。色谱法包括纸 色谱、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其中常用吸附柱色 谱纯化有效成分,一般使用吸附剂为硅胶和氧 化铝、大孔径树脂、离子交换树脂。
36
5 天然色素的分离纯化
• 5.4
分子印迹技术
自由基、抑制毒素和抗癌等性能而广泛应用于
食品及医药中,甚至有报道,它还具有抗HIV 病毒功能等。
24
3 天然色素的功效
• 3.5、其它类色素 • 3.5.1 红曲色素:
• 应用于食品中,起到增强食品风味和抗菌、抑菌作 用。
• 具有降脂、降压、降糖、抑制肿瘤细胞及治疗痢疾 和胃病等功能。 • 3.5.2 紫草
桑椹、醋栗、火棘、黑豆、黑米、苎麻、紫草、菠萝、
红花、黄菊花、越桔、栀子、玫瑰茄、一串红、蓝靛 五指山兰、螺旋藻等
【生物课件】第23章色素和着色剂
![【生物课件】第23章色素和着色剂](https://img.taocdn.com/s3/m/6e8aaf4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2.png)
第二十三章 色素和着色剂食品中呈现各种颜色的物质统称为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类。
天然色素一般都对光、热、酸、碱等条件敏感,在加工、贮存过程中常因此而褪色或变色。
合成色素一般都有程度不等的毒性。
各种色素都是由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组成的。
第一节 食品中的天然色素食品中的天然色素按其来源可分为动物色素、植物色素和微生物色素三大类,按溶解性能可分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
按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吡咯色素、多烯色素、酚类色素、吡啶色素、醌酮色素以及其他类别的色素。
一、吡咯色素吡咯类色素是以四个吡咯环的α-碳原子通过次甲基相连而成的卟啉共轭体系。
在卟啉平面结构的中间空隙里以共价键和配位键与不同的金属元素结合,四个吡咯环的β-位上有不同的取代基。
生物组织中的天然吡咯色素有动物组织中的血红素和植物组织中的叶绿素。
在天然状态下这些色素都和蛋白质相结合,其区别在于侧基和结合的金属不同。
(一)叶绿素叶绿素是一切绿色植物绿色的来源,在植物光合作用中进行光能的捕获和转换。
由叶绿酸(镁卟啉衍生物)与叶绿醇及甲醇所成的二醇酯,绿色来自叶绿酸残基部分。
高等植物叶绿素有a(蓝绿色)、b(黄绿色)两种。
陆地植物中一般a :b =3:l ,颜色偏蓝绿;绿藻中为1.3:1,褐藻中为1.9:1,颜色偏黄。
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类囊体及片层膜上,与膜蛋白相结合。
细胞死亡后叶绿素即释出。
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和热均敏感,在稀碱液中可皂化水解为颜色仍为鲜绿色的叶绿酸盐、叶绿醇及甲醇;在酸性条件下分子中的镁原子可为氢原子取代,生成暗绿色至绿褐色的脱镁叶绿素,腌渍菜类失去绿色是因发酵产生乳酸所致。
在适当条件下,分子中的镁原子可为铜、铁、锌、钴等取代。
N 3X= CH 3为叶绿素a X= CHO 为叶绿素b叶绿素a(b)20H 39在贮存和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在叶绿素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脱叶醇基叶绿素及叶绿醇。
在烹饪或罐藏杀菌时,热力的作用使叶绿体蛋白变性而释放叶绿素,同时细胞中的有机酸也释出,结果脱镁形成脱镁叶绿素。
第四章 色素
![第四章 色素](https://img.taocdn.com/s3/m/53afc94e767f5acfa1c7cdbf.png)
胡萝卜素类为典型的脂溶性色素,易溶于石油醚 、乙 醚 ,难 溶 于 甲 醇 和 乙 醇 。
2、在加工中的变化 胡萝卜素类其颜色在多数加工和贮藏条件 下(热,碱,弱酸等)相当稳定,
但在有些加工条件下(自由基氧,氧化剂, 氧化酶,强酸等),使得其容易发生异构化和 氧化降解反应,严重影响胡萝卜素在食品中 的色感。
本章的目的和要求
掌握天然色素的分类及有代表性的色素 熟悉天然色素及合成色素的应用
本 章 主 要 内容
概述 四吡咯色素 类胡萝卜素 多酚类色素 其它天然色素 合成色素
概述
一、食品色素的定义和作用 1、定义:食品中能够吸收和反射自然光进而 使食品呈现各种颜色的物质统称为食品色素。 食品中的固有色素是由食品原料带入食品 中的有色物质,是导致食品具有特定颜色的重 要基础。有时为了食品具有令人喜欢的颜色, 还人为地加入一些有颜色的添加物质,这些物 质包括天然分离的和一些人工合成的。 主要的食品色素都是有机物,具有发色团 和助色团结构。
乳液剂型在饮料中的应用稳定性特别好,对不 同饮料配方的适应性强,而且通过控制液滴的 大小,可以很方便地控制溶液的浊度。 萝卜素乳液使用时可直接加入食品液体成分 中,不需要制作储备液步骤,使用更方便。
4、 番茄红素 联合国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认定 番茄红素为A类营养素并为50多个国家和地 区作为营养着色双重作用的食品添加剂而广 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医药和化妆品工业。 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中结构最为简单的主 要色素,是结合在有色体膜上的线状晶体 最近的研究表明番茄红素的抗氧化性是类胡 萝卜素中最强的。
另一方面Wang和Countryman等研究发现 番茄红素和β -胡萝卜素能够在细胞水平上抑制神 经胶质瘤细胞和白血细胞(HL260)的增殖。
第五章第三节天然植物色素的开发
![第五章第三节天然植物色素的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91876da4284ac850ad024240.png)
(二) 染料植物简介
近年来, 近年来,随着市场消费多样化及回归自然的 需要, 需要,使传统的植物染料及染色工艺不断地 汲取近代科学知识和物理化学方法, 汲取近代科学知识和物理化学方法,向高科 技发展,以改善提高自身的应用价值。 技发展,以改善提高自身的应用价值。 很 多植物染料既是染料又具有药物治疗功能。 多植物染料既是染料又具有药物治疗功能。 此外染料植物的种植可以绿化环境, 此外染料植物的种植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 因此,植物染料愈来愈受到欢迎。 气。因此,植物染料愈来愈受到欢迎。 染料植物主要有茜草、苏木、蓝草、 染料植物主要有茜草、苏木、蓝草、紫 红花、栀子、槐花、荩草、鼠李、 草、红花、栀子、槐花、荩草、鼠李、皂斗 等。
3.蓝靛 3.蓝靛 蓝靛 蓝靛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蓝靛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是 植物染料中应用最早的一种, 植物染料中应用最早的一种,秦汉以前种植 非常普遍, 非常普遍,是驰名世界的中国蓝印花布的染 色原料。蓝靛是从含有靛蓝的植物蓼蓝、 色原料。蓝靛是从含有靛蓝的植物蓼蓝、菘 木蓝、马蓝中提炼出来。 蓝、木蓝、马蓝中提炼出来。这些 植物在植 物学科上分别属于不同的科, 物学科上分别属于不同的科,人们统称它们 为蓝草。 为蓝草。 蓝草有药理作用,其根可入药, 蓝草有药理作用,其根可入药,具有清热 解毒功能。从蓝草中提取的蓝靛, 解毒功能。从蓝草中提取的蓝靛,同样具有 清热解毒、消炎的功效, 清热解毒、消炎的功效,是中药青黛的主要 成分。
按色素颜色分类 (2) 按色素颜色分类 食用天然红色素:高粱红, ① 食用天然红色素:高粱红,是由高粱壳中提取 的食用天然色素;紫草红, 的食用天然色素;紫草红,是由紫草的根部提取的萘 类色素;越橘红, 醌 类色素;越橘红,越橘红是山红显越橘和笃斯越橘 的果实中提取的,越橘红色素主要含在越橘果皮中, 的果实中提取的,越橘红色素主要含在越橘果皮中, 渣中提取; 所以可从越橘榨汁余下的果皮 渣中提取;其他红色 根据我国情况,针对市场需求,对红辣椒、 素,根据我国情况,针对市场需求,对红辣椒、红橘 黑米、苋菜等红色素也可以适当开发。 皮、黑米、苋菜等红色素也可以适当开发。 食用天然黄色素:玉米黄, ② 食用天然黄色素:玉米黄,玉米黄色素是由生 原料充足, 产玉米淀粉废弃的玉米黄浆中提取 的,原料充足, 成本较低,提取工艺成熟,色素稳定性好,用途广泛; 成本较低,提取工艺成熟,色素稳定性好,用途广泛; 沙棘黄,沙棘黄色素主要成分是类胡萝卜素, 沙棘黄,沙棘黄色素主要成分是类胡萝卜素,主要存 在于沙棘果皮中;栀子黄色素, 在于沙棘果皮中;栀子黄色素,是从黄栀 子中提取 出来的,是国际国内都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 出来的,是国际国内都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多穗柯 色素, 色素,是用多穗柯树叶提取而制得的一种黄棕色酚类 色素。 色素。
9-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9-食品中的天然色素](https://img.taocdn.com/s3/m/56f05789680203d8ce2f2412.png)
9
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4
2. 叶绿素在食品加工贮藏中的变化 叶绿素在酸、 叶绿素在酸、酶、热作用下生成的衍生物
叶绿素酶 脱植醇(酯键水解) 脱植醇(酯键水解) 酸/热 脱镁 脱镁叶绿素(橄榄绿,脂溶性) 脱镁叶绿素(橄榄绿,脂溶性) 热 脱CH3COO 焦脱镁叶绿素(褐色,脂溶性) 焦脱镁叶绿素(褐色,脂溶性) 叶绿素酶 脱植醇 脱镁 酸 /热
肌红蛋白、氧合肌红蛋白都能发生氧化, ③ 肌红蛋白、氧合肌红蛋白都能发生氧化,使Fe2+自动氧化 产生不需宜的高铁肌红蛋白的红褐色。 成Fe3+,产生不需宜的高铁肌红蛋白的红褐色。
9
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12
肉中还原态的肌红蛋白可向两个不同方向转变 O2 H2O2 O2 OH
N
N 氧合
N
N
N
N
Fe++ N 球蛋白
9
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20
1. 烃类胡萝卜素 见教材P 所示, 见教材P276图9-7所示,α-、β-、r-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的基本结构:在中心碳原子对( 15-15′ 番茄红素的基本结构:在中心碳原子对( 15-15′ )的 周围对称排列,两端若环化则生成β 胡萝卜素。 周围对称排列,两端若环化则生成β-胡萝卜素。 2. 含氧衍生物 这一些类胡萝卜素也具相同的中心结构, 这一些类胡萝卜素也具相同的中心结构,但末端基团不同 (约有60种已知的末端基团) 约有60种已知的末端基团) 60种已知的末端基团
9 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3
9.2.1 叶绿素
结构: 1. 结构: 教材P 所示,由叶绿酸、叶绿醇(植醇), ),甲 教材P271图9-1所示,由叶绿酸、叶绿醇(植醇),甲 构成的二醇酯。天然叶绿素由两种物质组成: 醇,Mg2+构成的二醇酯。天然叶绿素由两种物质组成: 叶绿素a 蓝绿色),叶绿素b 黄绿色),二者比例为3 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二者比例为3: ),叶绿素 ),二者比例为 1。均不溶于水,溶于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液。 均不溶于水,溶于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液。
天然色素.ppt
![天然色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80ad522ba0d4a7303763abf.png)
天然色素直接来自动植物,除藤黄外, 其余对人体无毒害。
但国家对每一种天然食用色素也都规定 了最大使用量,以策安全。目前允许使 用的天然色素有姜黄、红花黄色素、辣 椒红色素、虫胶色素、红曲米、酱色、 甜菜红、叶绿素铜钠盐和β—胡萝卜素。
其中酱色(也称糖色)的使用要引起注意。 酱色是将蔗糖酱和麦芽糖酱在160~ 180℃高温下加热3小时,使之焦糖化, 再加碱中和而成。焦糖本身没有毒,但 如在制作过程中加入铵盐,使焦糖中有 含氮的杂环化合物4—甲基味唑,这种物 质有强烈的致惊厥作用,若含量过大, 对人体有害。
苋菜红 赤藓红 日落黄 柠檬黄 β-胡罗卜素(合成) 亮蓝 靛蓝
0.5 0.6暂定 2.5 7.5 5 12.5 5
从上表可知天然色素来自食物成分是安全的。 某些天然色素由于缺乏毒性资料未建立ADI值。 某些天然色素ADI值较小,并不比人工合成色 素安全。除来自可食部分以外,与人工合成色 素同样要求。
二是红曲米,它是我国传统使用的天然 色素之一,主要用于制作红腐乳和红香 肠。由于它对蛋白质着色好,耐热性也 好,一般家庭可用它制作熟肉制品。
谈谈关于食用色素的毒性问题
天然不等于无毒。
评价某一种物质的毒性大小--ADI值。在这 个范围内一般认为是安全的。ADI值愈大,表 示毒性愈小。
不少天然色素的毒性资料比较少;未能制订 ADI值。就是说它们的毒性还不甚清楚。现例 举几种天然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的ADI值以资 比较。
总硫(以 S 计)% ? 3.5
3.5
粘度(Pa,S,25°C)
500-4000
焦糖色素的理化特性
色泽与色调:焦糖色素作为一种着色 剂,色泽强度是一个重要指标,其规定 是0.1%焦糖溶液(W/V)采用精密分光 光度计在610nm的波长下,通过1cm的 比色皿所测定的光密度,光密度越大, 表示着色力越强。色调是在两种不同的 波长510nm和610nm下所测得的光密度 特性指数,它确定焦糖色素的色彩度。
天然色素课件.ppt
![天然色素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4a114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9.png)
天然色素具有安全、环保、色泽 自然、稳定性好等优点,相对于 合成色素,更符合现代人对健康 和环保的需求。
天然色素的种类
01
02
03
植物色素
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黄酮类化合物等,主要来 源于植物的叶子、果实和 花卉等。
动物色素
如壳聚糖、鱼鳞色素等, 主要来源于动物的分泌液 或组织。
微生物色素
如红曲色素、曲酸等,主 要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
04
天然色素在食品工业 中的应用
天然色素在食品中的使用规定
安全性评估
天然色素在使用前需经过 严格的毒理学评估,确保 对人体无害。
限量规定
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 规,天然色素的使用量有 明确的限量规定。
质量标准
天然色素需符合一定的质 量标准,如纯度、稳定性 、色泽等。
天然色素在食品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亚慢性毒性测试主要评估天然色素在长期接触下的毒性作 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慢性毒性测试关注天然色素对人体的长期影响,包括致癌 性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致畸性测试主要评估天然色素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致突变性测试主要评估天然色素是否具有引发基因突变的 能力。
保健品添加剂
天然色素可作为保健品的添加剂,提高保健品的 营养价值和功效。
天然色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
食品工业
天然色素可用于食品的着色,如糖果、巧克力、冰淇淋等,提供 自然、健康的颜色。
纺织品染色
天然色素可用于纺织品的染色,使纺织品具有环保、安全、耐久的 特点。
园艺领域
天然色素可用于花卉和植物的染色,使花卉和植物更具观赏价值。
天然色素的研究概况
![天然色素的研究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9f87231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1.png)
天然色素的研究概况惠秋沙【摘要】天然色素不但具有独特的着色作用,还兼具营养、药效等功能.本文主要综述天然色素的特点、分类、药理作用、提取分离方法等,并对我国天然色素未来的研究发展进行展望.【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1(008)005【总页数】2页(P3-4)【关键词】天然色素;特点;药理作用;提取分离方法【作者】惠秋沙【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轻工业领域。
天然色素易变质、溶解度小但价格昂贵,因此生产商逐渐用无嗅无味、易溶、易调色、价格低廉的合成色素替代了天然色素,但合成色素多为焦油染料,本身无任何营养价值不说,还对人体有害,甚至有致癌的危险。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重新认识到天然色素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阐述天然色素的特点、药理作用以及提取精制方法,为以后更好地认识及应用天然色素提供理论基础。
1 天然色素的特点及使用历史1.1 天然色素的特点天然色素来自自然,种类繁多且绝大多数无毒副作用,具有特殊的香味和一定的营养与药理保健作用;天然色素具有特殊的香味,用作着色剂或食品添加剂不仅更能贴近物体本身的颜色,而且可增加食品的风味[1,2]。
与合成色素相比,天然色素存在着固有的缺陷:水溶性差不易调色、抗氧化性差、提取纯化成本高价格昂贵。
针对如上所述,人们在使用过程中采取了防护措施[3]:首先加入稳定剂以及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其次优化精制工艺,再次通过人工手段改变天然色素的结构等。
1.2 天然色素的使用历史约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商人就利用天然提取物和葡萄酒来改善糖果的色泽[1],我国天然色素原料的种植和成品的制备及使用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史记·货殖传》记载,东周时期就有“茜栀千亩,亦比千乘之家”之说,而茜草和栀子当时用途之一是制备染料[4]。
北宋末年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也专门提到古代从植物中提取色素作为染料使用。
第八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第八食品中的天然色素](https://img.taocdn.com/s3/m/e827817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0.png)
2、肉色在贮藏加工中的变化
肉中还原态的肌红蛋白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转变, 一部分发生氧合反应生成鲜红色的氧合肌红蛋白, 一部分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棕褐色的高铁肌红蛋白。
新鲜肉放置空气中,表面会形成很薄一层氧合肌 红蛋白的鲜红色泽。而在中间部分,由于肉中原有的 还原性物质存在,肌红蛋白就会保持还原状态,故为 深紫色。当鲜肉在空气中放置过久时,还原性物质被 耗尽,高铁肌红蛋白的褐色就成为主要色泽。
本章内容
8.1 色素的发色原理 8.2 食品原料中天然色素 8.3 天然食品着色剂
8.1 色素的发色原理
自然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 波长在380-770nm之间的电磁波叫可见光, 波长小于380nm的紫外区域的光和波长大 于770nm的红外区域的光均为不可见光。 在可见光区内,不同波长的光能显示不 同的颜色。
绿素分子中脱去植醇基。叶绿素脱去植醇基后
其色泽基本不变,但色素的水溶性增加。
脱镁叶绿素
在高温与酸性条件下,易发生脱镁反应,
生成脱镁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b,两者都失
去绿色,显示为橄榄色。因此烹调绿叶蔬菜时
添加过量醋,将很快使菜的绿色失去。
焦脱镁叶绿素
焦脱镁叶绿素的结构中除镁离子被取代
外,甲酯基也脱去,同时该环的酮基也转为烯
二、叶黄素类
1、结构及性质 叶黄素类是胡萝卜素类的含氧衍生物,
随着含氧量的增加,它们的脂溶性下降 , 因此叶黄素在甲醇和乙醇中很好溶解,而 难溶于乙醚、石油醚。
叶黄素类的颜色为黄色或橙黄色,少 数为红色,如与蛋白质相结合,颜色可能 发生改变。
2、在加工中的变化
叶黄素类在加工中遇到光照、氧化、中 性或酸性条件下加热,会发生异构化和氧化 降解反应,缓慢地使食品发生退色或褐变。
动物类食品中的天然课件
![动物类食品中的天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86840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e.png)
致突变性评价是评估天然色素是否具有致癌作用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细菌回复突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试验等来 进行。如果试验结果显示天然色素具有致突变性,则应慎重对待其安全性。
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
天然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规定。安全性评价时应参考相关卫生标准,对天然色 素的成分、使用量等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合法性。
和储存条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制品、乳制品、鱼制品等。
天然色素具有抗氧化、抗炎等生 物活性,有助于提高食品的营养
价值和保健功能。
天然色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稳定 性较高,可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
期。
天然色素的安全性与法规监管
天然色素是从天然植物或动物中提取的,相对于合成色素更加安全,但也 可能存在一定的过敏风险。
各国政府对天然色素的监管力度不同,但一般都会进行安全性评估和审批 ,确保其安全使用。
详细描述
血红素是由铁离子和卟啉环结合形成的复杂化合物,是动物血液中的主要色素 。它具有吸收和储存氧气的功能,同时也为动物肉类提供独特的颜色和风味。 血红素含量丰富的食品包括牛肉、羊肉、猪肉和肝脏等。
胆汁色素
总结词
胆汁色素是由肝脏分泌的胆汁中的主要色素,具有黄色至棕 色的色调。
详细描述
胆汁色素在消化过程中起到乳化脂肪的作用,有助于脂肪的 消化和吸收。它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胆囊和消化道中。某 些疾病如胆道阻塞或肝炎会导致胆汁色素代谢异常,引起皮 肤和巩膜黄染。
酶法提取
总结词
利用酶分解动物组织,释放出天然色素的方法。
详细描述
酶法提取利用特定的酶分解动物组织,使天然色素从组织中释放出来。常用的酶包括蛋 白酶、脂肪酶等。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可提高提取效率,但对酶的种类和作用条
食品中天然色素
![食品中天然色素](https://img.taocdn.com/s3/m/834facb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0.png)
法规政策支持为天然色素市 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天然色素在法规政策支持下 有望成为主流色素。
天然色素受到法规政策的支 持和鼓励。
法规政策支持为天然色素行 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技术创新推动
新品种开发: 不断推出新的 天然色素品种, 以满足市场需
求。
技术升级:提 高生产工艺和 设备水平,降 低成本,提高
类胡萝卜素:橙色、红色 色素,由植物类胡萝卜素
细胞提取而成
类黄酮:包括黄色、橙色、 红色等色素,由植物多酚
类化合物提取而成
甜菜红素:紫色、红色色 素,由甜菜根提取而成
叶绿素:绿色色素,由 植物叶绿素细胞提取而
成
血红素:红色色素,由 动物血红蛋白提取而成
原花青素:紫色、蓝色 色素,由植物果实和皮
提取而成
茶多酚:绿色、黄色色 素,由茶叶提取而成
天然色素的来源
植物来源:如叶绿素、胡萝卜素等 动物来源:如血红素等 微生物来源:如红曲色素等 矿物来源:如铁、铜等金属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等
天然色素的优点
安全性高
无毒无害,不产生 副作用
天然来源,易于消 化吸收
稳定性好,抗氧化 性强
安全性高,孕妇和 儿童也可食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天然色素的稳定性较高,在加工过 程中不易褪色或变色,能够保持食 品原有色泽。
相较于合成色素,天然色素更加安 全、健康,无毒无害,不含有有害 物质。
食品营养强化剂
种类:维生素、矿物质等
作用:补充人体所需营养
应用范围:各类食品,如 饮料、乳制品、糖果等
添加量:根据产品需要适 量添加
品质。
应用领域拓展: 将天然色素应 用领域扩大到 更多食品领域。
色素资料全面讲解课件
![色素资料全面讲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616a8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9.png)
色素的来源
天然色素
植物是天然色素的主要来源,如叶绿 素、胡萝卜素等;动物也有一些天然 色素,如虾青素。
合成色素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色素,如柠 檬黄、日落黄等。
色素的作用
赋予食品色泽
色素是食品着色的主要物质,可 以让食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 ,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
提高食品营养价值
某些天然色素具有营养保健功能 ,如β-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和预 防癌症的作用。
溶剂提取法
利用有机溶剂从天然物中提取 色素,如叶绿素。
真空结晶法
通过控制结晶过程从溶液中析 出晶体,如胡萝卜素。
Part
04
色素的安全性评价
天然色素的安全性评价
天然色素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其安全性相对较高,因为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 在,人体对其耐受性好。
天然色素的提取过程中,可能会引入一些杂质和污染物,因此需要确保提取过程的 卫生和质量。
黄酮类化合物
黄色色素,具有多种生物 活性,如抗炎、抗氧化和 抗癌作用。
动物色素
黑色素
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的色素,具有保护和遮蔽的作用。
血红素
红色色素,主要存在于动物血液和肌肉中,负责氧气的运输。
微生物色素
红色素
由细菌和真菌产生的红色色素,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
蓝藻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蓝藻产生的色素,具有吸收阳光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天然色素的优点
天然色素安全、健康、营养丰富,且具有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 。
天然色素的应用领域
天然色素在食品、饮料、化妆品、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合成色素的创新与改进
合成色素的种类
01
合成色素主要有偶氮类、酞菁类、喹啉类等,如柠檬黄、日落
天然色素概论
![天然色素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7715b28bd64783e09122bd1.png)
天然色素种类及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天然色素种类动物来源色素:胭脂虫红、紫胶红、藻青素、鱼鳞箔、苏木藻色素、虾壳色素、龙虾红色素、蟹壳色素、藻蓝色素、念珠藻蓝色色素、紫菜色素。
植物来源色素:1.类胡萝卜素类:番茄色素(番茄红素)、天然胡萝卜素、混合类胡萝卜素、玉米黄、胭脂俗橙色素、藏红花色素、栀子黄色素、栀子绿色素、辣椒红色素、甜椒红色素、辣椒橙色素、南瓜黄色素、沙棘黄、密蒙黄色素、柑橘披黄色素、苜蓿色素、万寿菊色素、柑橘黄、枸杞色素、银杏黄色素、苦瓜色素、蒲公英色素。
2.类黄酮化合物类:牵牛花色素、紫苏色素、紫玉米色素、葡萄皮色素、葡萄汁色素、葡萄皮紫色素、甘草色素、乌拉尔甘草色素、高粱色素、菊花黄色素、红花红色素、红花素、红花黄色素、红花黄A、草莓色素、黑莓果天然黑红色素、红球甘蓝、紫甘蓝色素、接骨木色素、萝卜红、越橘红、黑米色素、黑糯米黑色素、黑豆红、黑芝麻色素、黑向日葵籽壳色素、蜀葵花红色素、玫瑰色素、苦水玫瑰色素、玫瑰茄红、紫叶小檗红色素、紫叶小檗叶片红色素、枸树果色素、柚皮色素、杨梅色素、天然苋菜红色素、凌霄花红色素、赤豆批色素、赤豆皮褐色素、洋葱色素、洋葱表皮色素、橡子壳棕、绒花红色素、一串红花色素、月季花红色素、黑加仑色素、紫菜薹色素、紫菜苔色素、桑椹红色素、槐豆胚芽色素、花生衣色素、核桃色素、美洲山核桃色素、紫青芋色素、紫山药色素、红米红、苏木色素、牛油树果色素、蓝锭果红、罗望子色素、薯蓣色素、大理花黄色素、紫荆花红色素、红肉李色素、板栗壳色素、乌饭树果色素、女贞果皮天然紫红色素、地念果红色素、火棘果色素、樱桃色素、雪峰红樱红色素、火炬树色素、紫甘薯红色素、芸豆色素、灵芝色素、桃金娘色素、勾儿茶果色素、河东乌麦色素、紫红薯色素、大花葵色素、紫苕色素、野牡丹色素、杜鹃花色素、山兰红色素、笃斯色素、柚皮苷。
3.多酚类化合物:茶黄色素、多穗柯棕、儿茶黑色素、金樱子棕。
4.醌类化合物:茜草红色素、紫草红、紫草色素、紫蓝红色素、紫草素、虎杖色素、凤仙花红色素、决明子红色素。
-食品中的天然色素ppt课件
![-食品中的天然色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d842b9be23482fb4da4ce6.png)
能够吸收可见光激发而发生电子跃迁的食物成 分称为食品色素。
食品原料中天然存在的色素叫食品固有色素,专门 用于食品染色的添加剂称为食品着色剂。
食品中的天然色素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三类:
植物色素,如叶绿素、胡萝卜素、花青素等;
动物色素,如血红素、胭脂虫红等;
微生物色素,如红曲色素、核黄素等。
提高罐藏蔬菜的pH是一种有用的护绿方法,加 入适量钙、镁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以提高热烫 液的pH,可防止生成脱镁叶绿素,但会破坏植 物的质地、风味和维生素C。
② 酶促变化
酶促变化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类。
直接以叶绿素为底物的只有叶绿素酶,催化叶 绿素中植醇酯键水解而产生脱植醇叶绿素。脱 镁叶绿素也是它的底物,产物是水溶性的脱镁 脱植叶绿素,它是橄榄绿色的。
大多情况下,食品中的天然色素按其化学结构 进行分类。
系别 多烯色素
多酚色素
醌酮色素 吡咯色素 其它色素
天然色素分类
类别 胡萝卜素类 叶黄素类 花青苷类
黄酮类 鞣质类 查尔酮类 酮类 蒽醌类 萘醌类 卟啉类 含氮花青素 混合物
色素举例 β–胡萝卜素 辣椒红素、臧红花素 玉米红、萝卜红 高粱红、可可色素 鞣质、儿茶素 红花红、红花黄
更重要的是,又生成了新的有机酸,如乙酸、 吡咯酮羧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等。
由于酸的作用,叶绿素发生脱镁反应生成脱镁 叶绿素,并进一步生成焦脱镁叶绿素,食品的 颜色转变为橄榄绿、甚至褐色。
pH是决定脱镁反应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pH9.0时,叶绿素很耐热;在pH3.0时,非常 不稳定。
植物组织在加热期间,其pH值大约会下降1, 这对叶绿素的降解影响很大。
不同色素的颜色差异和变化主要取决于发色基 团和助色基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色素讲座大家好!本讲座内容部分来自于网络和相关书籍,部分是个人长期实践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由于个人知识有限,错误和纰漏在所难免,借此机会向大家学习,补充自己的不足。
第一章简单的色彩常识第一节简单的色彩理论(基础)色彩理论包含多种定义,概念以及设计应用,如果罗列所有的资料那可能将会是一本百科全书,做为引言,这里只讲几个基本概念。
色轮彩圈,基于红、黄、蓝,是在传统的艺术领域。
1666年科学家牛顿首次研制圆形色圈,自此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研究和设计在此概念上不断发展,各种观点层出不穷,事实上,任何色圈或色轮的形成逻辑都是按照颜色的阴暗进行顺序排列。
原色红色,黄色和蓝色在传统色彩理论,这3中颜色不能形成任何组合,或混合成其他颜色。
然后其他所有的颜色正都是由这3种颜色派生的。
第二级色彩绿色、紫色、橙色专色(改为:第三级色彩)黄橙、红橙色、红紫色、蓝紫色、蓝绿色、黄绿色。
这些颜色形成了原始的和初级的颜色,这也是为什么这些色调是两个颜色字组成的颜色。
如蓝绿色、红紫色、黄橙色。
第二节色彩的和谐,色彩调和(COLOR HARMONY)和谐可以理解为把整体里的部分合理的安排,无论是音乐、诗歌、颜色、甚至是冰淇淋,在视觉效果里,就是一些东西让人看得觉得非常舒适,愉快。
它使观察者从内心里有一种秩序感以及平衡的视觉效果。
当一些东西并不和谐的时候,就会觉得它混乱并且沉闷。
一个极端的视觉效果就是观察者觉得一切都很平常,很普通,人类大脑就不会受这些信息的刺激,另一个极端就是视觉刺激过了头,让人觉得非常混乱,甚至无法忍受。
人类大脑也不知道什么不能排斥,什么不能接受。
对待视觉需要的效果,必须依据目前的逻辑思想,色彩和谐就是要色彩让人从感观上觉得舒服。
总之,避免极端刺激、极端复杂导致过度刺激。
和谐是一种动态平衡。
色彩和谐的方法有很多关于和谐的理论。
以下插图和说明是目前的一些基本方法。
类似的色调类似的三种颜色,从12色色轮中选择类似的三种并排的颜色。
如黄绿色、黄色、黄橙.通常为三色。
互补的色调互补色是在12色色轮中任何颜色所直接对立颜色,如红色与绿色、红色、紫色黄绿色.根据上图中有几个接近的黄绿色的叶子和几个接近红紫色的兰花。
这些互补色调能创造最大、最高的稳定性。
基于自然色调大自然提供了一个完美色彩和谐的出发点.在上述例子,红色黄色和绿色设计保持和谐,不管哪个领域这种搭配都是和谐的。
色彩对比如何与其他颜色进行关联和表现是色彩理论上一个非常复杂的部分,比较同一红色方块在不同颜色背景下的对比效果。
在黑色下的红色显得更家绚丽和醒目,在白色背景下就稍微有些缓和,在橙色下红色则显得很沉闷,在蓝绿背景下则表现出了它的光辉。
即我们看到的,红色方块在黑的背景下比其他几个颜色出现更大的刺激效果。
相同颜色的不同组合如果你的电脑足够色彩度并且正常显示伽玛彩色,当你把矩形中两个紫色小块进行对比时,你会发现左边的似乎更偏向红紫色。
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相同的颜色,只是位置替换了,这表明三种颜色会让人感觉成4种颜色。
观察色彩效果的起点是理解色彩的相关性。
色彩的饱和、冷暖等不同的色彩引起视觉和感知效果。
以上这些看起来似乎跟我们要讲的内容关系不大,其实,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在进行食品调色时,也需要遵循这些规律来进行的,这样您才可以制作出赏心悦目,人见人爱,一见就很想吃的食品。
第二章天然色素种类及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第一节天然色素种类动物来源色素:胭脂虫红、紫胶红、藻青素、鱼鳞箔、苏木藻色素、虾壳色素、龙虾红色素、蟹壳色素、藻蓝色素、念珠藻蓝色色素、紫菜色素。
植物来源色素:1.类胡萝卜素类:番茄色素(番茄红素)、天然胡萝卜素、混合类胡萝卜素、玉米黄、胭脂俗橙色素、藏红花色素、栀子黄色素、栀子绿色素、辣椒红色素、甜椒红色素、辣椒橙色素、南瓜黄色素、沙棘黄、密蒙黄色素、柑橘披黄色素、苜蓿色素、万寿菊色素、柑橘黄、枸杞色素、银杏黄色素、苦瓜色素、蒲公英色素。
2.类黄酮化合物类:牵牛花色素、紫苏色素、紫玉米色素、葡萄皮色素、葡萄汁色素、葡萄皮紫色素、甘草色素、乌拉尔甘草色素、高粱色素、菊花黄色素、红花红色素、红花素、红花黄色素、红花黄A、草莓色素、黑莓果天然黑红色素、红球甘蓝、紫甘蓝色素、接骨木色素、萝卜红、越橘红、黑米色素、黑糯米黑色素、黑豆红、黑芝麻色素、黑向日葵籽壳色素、蜀葵花红色素、玫瑰色素、苦水玫瑰色素、玫瑰茄红、紫叶小檗红色素、紫叶小檗叶片红色素、枸树果色素、柚皮色素、杨梅色素、天然苋菜红色素、凌霄花红色素、赤豆批色素、赤豆皮褐色素、洋葱色素、洋葱表皮色素、橡子壳棕、绒花红色素、一串红花色素、月季花红色素、黑加仑色素、紫菜薹色素、紫菜苔色素、桑椹红色素、槐豆胚芽色素、花生衣色素、核桃色素、美洲山核桃色素、紫青芋色素、紫山药色素、红米红、苏木色素、牛油树果色素、蓝锭果红、罗望子色素、薯蓣色素、大理花黄色素、紫荆花红色素、红肉李色素、板栗壳色素、乌饭树果色素、女贞果皮天然紫红色素、地念果红色素、火棘果色素、樱桃色素、雪峰红樱红色素、火炬树色素、紫甘薯红色素、芸豆色素、灵芝色素、桃金娘色素、勾儿茶果色素、河东乌麦色素、紫红薯色素、大花葵色素、紫苕色素、野牡丹色素、杜鹃花色素、山兰红色素、笃斯色素、柚皮苷。
3.多酚类化合物:茶黄色素、多穗柯棕、儿茶黑色素、金樱子棕。
4.醌类化合物:茜草红色素、紫草红、紫草色素、紫蓝红色素、紫草素、虎杖色素、凤仙花红色素、决明子红色素。
5.叶绿素类:叶绿酸、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铜络盐、叶绿素铜、叶绿素铜钠、叶绿酸铁钠盐、叶绿素锌钠、茶绿树、绿茶粉、竹叶色素、菠菜色素、草莓绿色素。
6.生物碱类化合物:甜菜红、商陆色素、落葵红。
7.二酮类化合物:姜黄色素、黄油树脂(姜黄浸提精油)、姜黄。
8.吲哚类化合物:酸枣色素、酸枣皮色素、枣红色素、大枣红色素、长叶牛膝色素。
9.其他植物来源色素:焦糖色素、乌贼色素、植物碳黑、可可碳黑、植物油烟碳黑、汤饭子色素、稻绿核菌绿色素、石榴色素、萝卜缨绿色素、红豆皮色素、小豆红色素、苹果皮色素、紫叶变叶木红色素、香蕉果皮色素、紫竹梅色素、海州常山色素、竹蓐色素、樟树叶棕黑色色素、菠萝色素、楮果色素、中草药咖啡色素、栗子皮色素、三叶海棠色素、蕹文莱色素、马蹄皮色素、蓝甸果色素、荷兰菊色素、苔色素、石磊、地衣赤染料萃取物、翠雀灵、米团花色素、三棱柱蜜果天然色素、仙人掌色素、龙眼核棕色素、向日葵花色素、一品红红色素、菊苣色素。
10.胡萝卜素化合物:а-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β-阿朴-8,-胡萝卜素醛、β-阿朴-8,-胡萝卜酸乙酯、叶黄素、叶黄素单胭脂树素酯、叶黄素双胭脂树素酯、胭脂树素、斑蝥黄、藏红花酸、辣椒红素、虾青素、(3R,3R,)-虾青素、消旋虾青素、紫杉紫素。
11.微生物发酵色素:红曲色素、红曲黄色素、红曲米、栀子蓝色素、栀子红色素、可可色素、法夫酵母色素、竹黄色素。
第二节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到目前为止(2008年5月15日),我国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共有43种,具体品种如下:茶黄色素、茶绿色素、多穗柯粽、柑橘黄、黑豆红、黑加仑红、红花黄、红米红、红曲米、红曲红、花生衣红、姜黄、姜黄素、焦糖色素、金樱子棕、菊花黄浸膏、可可壳色、辣椒橙、辣椒红、蓝锭果红、萝卜红、落葵红、玫瑰茄红、密蒙黄、葡萄皮红、桑椹红、沙棘黄、酸枣色、天然苋菜红、橡子壳棕、胭脂虫红、胭脂树橙、叶黄素、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铜钾盐、玉米黄、越橘红、藻蓝、栀子黄、栀子蓝、植物碳黑、紫草红、紫胶红等。
第三节天然食用色素制备技术简介食用天然色素作为一种天然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合成色素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长期和过量使用会危害人类健康,甚至有致癌和致畸作用,目前各国都在限制合成色素的使用。
天然食用色素安全性高,色调柔和、自然,且不少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随着人们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崇尚自然的风气日益增强,天然食用色素将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因此,天然食用色素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当代食品工业重要的研究课题。
近年,我国在天然食用色素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我国批准允许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共43种(GB276 0-2007),具体品种在第二节已经列出,有红曲红、甜菜红、辣椒红、玉米黄、可可色素、高粱红、菊花黄、天然苋菜红等等。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天然食用色素的品种和产量大国,并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化行业。
2007年我国河北晨光天然色素有限公司辣椒红色素产量达到一千多吨,单一品种排名列居世界第一,在国际天然产物提取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天然食用色素的国内、国际市场巨大,所以,研究其提取技术的意义重大。
1.天然色素的制备技术1.1 溶剂提取法用有机溶剂浸提,然后经过滤、减压浓缩、真空干燥精制等工艺过程得到最终产品。
根据色素的性质、所用原料选择的不同提取色素所用的溶剂,常用的有水、酸碱溶液、有机溶液如乙醇、丙酮、烷烯烃、苯、油脂类及二氧化碳等。
此法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提取操作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成本低,便于生产,但存在着浸提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原料预处理能耗大,产品质量不太理想,色素溶解性差,色泽变化较大等缺点,且提取过程要用大量的溶剂,回收困难,导致产品生产成本高。
文献报道[1],乙醇是天然食用色素较优提取剂。
对于含水量较少的红辣椒和郁金香,用95%乙醇较佳;对于含水量较多的萝卜,用无水乙醇作为提取剂。
而提取紫色菜苔色素[2]时,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浸取液为pH值1左右的稀酸水溶液,浸取时间1.5h,温度60℃。
此色素水溶性强,耐光、耐热,在一般介质中稳定,可作为酸性食品如饮料、冷饮、糖果、糕点等的着色剂,它可能成为一种值得开发的天然食用色素资源。
1.2 冻结-融解法冻结-融解法条件温和,操作温度不超过室温,对热敏性高的天然食用色素破坏较少,是生物化学研究中常用的破碎微生物细胞壁的方法[3]。
当植物细胞壁破裂后,胞内可溶物迅速溶出,很容易得到高浓度的色素溶液,与常规浸提相比,由于避免了通过细胞壁传质的过程,浸提时间大为缩短。
植物细胞壁破碎后,胞内可溶物都会溶出,为了得到较纯的产品,乙醇提取仍是不可缺少的。
如对栀子、红蓝草、枫叶为原料3种色素提取的结果表明,此工艺对提取水-醇兼溶的植物色素具有较普遍的适用性[4],可推广于其它同类色素的工业化生产,甚至提取其他非色素类的胞内物质也有作用。
1.3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是食品工业新兴的一项提取和分离技术,是利用液体在超临界区域兼有气液两性(即与气体相当的高渗透能力和低黏度及与液体相当的密度和对物质优良的溶解力)的特点和它对溶质溶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化这一特性而实现溶质溶解与分离的一项技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