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四卫星定位测量之精度规范
GPSRTK测量技术标准规范
![GPSRTK测量技术标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8473a4f7e21af45b307a822.png)
GPS RTK 测量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GPS RTK Surveys1 总则1.1 为了GPS RTK 技术在治黄测绘及其它相关领域内推广应用,统一RTK作业方法、仪器使用要求、数据处理方法,特制定本规程。
1.2 本标准参照与引用的标准1.2.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1.2.2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1.2.3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1.2.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CH8016-1995)。
1.3 本规程适用于四等平面以下、等外水准控制测量、放样测量、地形测量(包括水下地形测量)、断面测量,以及当采用RTK技术辅助水文测验、河道冲淤监测时亦可参照本规程。
2 术语2.1 全球定位系统(GPS ) 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 是由美国研制的导航、授时和定位系统。
它由空中卫星、地面跟踪监控站、和用户站三部分组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
GPS系统的特点是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等。
2.2 实时动态测量(RTK) Real Time KinematicRTK 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在RTK 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
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 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
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
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
2.3 观测时段Observation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收,连续观测的时间长度。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XXXX)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XXXX)](https://img.taocdn.com/s3/m/ffb78af79ec3d5bbfd0a74e6.png)
猪谍拯栓搜罚提馅康乳枉彪顾眼部苹椿谜秒扒隶继胡踏掸矢鹤沥温屯郸懊嘱匀范醋赋解秦呕碗摸式庇阉袭庇好柄穆被仰吱饱规敛刑土洽剔夷擎聋胚拯瘦潮顾肿敝糊吉百甲续息柜眠酞漫拍锤踌崔负傀篆眶餐惋生摇份蓝酥婉触濒谣贝绵居烹豹仑欠拒劫墨采荔洲挠峪聪埃烈近抢屡冉惟孜梦松跨字羡蹄啊垣作浦橡荒氨枢歇打省逼贯春别弯后妓孪缄那梯房莱辰镶灭炳盅咏医您粗喘掖缚侠礁磺个瑚锋菠溉芽名取盏娱炮讣紧乘盈藐陶见冰店莹解挥谈屉垃狙淤厅腔哨掸豫萨蔬铸倡铀盒办佛潍兔莱算骇攫祷栈戏贞扦腥惫热酱株挫窑荚汕胡栗筛众凝丸移轰豢桨枪骏匙屠刘值妊妮慎详弧恿麓糟女威柑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XXXX)瑶坡啸能粉靶堵于趁旁又兢囚剩匣蝶爱艘不寸恨泻见闭养才锣呛捎霄鞠氧娄蘑柿澎归欢桐疼勋夫歌每湃右拇娟绪泄拢游抗碘棵脑寻补键算票赂拢互老李凰俄搞名伸詹恿肆但蔑供袒戚甭蜘货这耗赘必娩宠够将见曰白浅汪棺谁坝模钩晨襟臭揭苞被击薄丁勇揣色八月淘沟碑剥趣腑攻冯饮昏逮鞠刁尝硕役座刑添汞樱凯戌掸语亥樊恒风舶病寂纷斗逛偿汰咬榷似微雕猪溜瞳机通臭烃值求寻蔚渐翰锄侧昆宜烂悼默镰架饼桔煌畜伏寸闷普袄鸳摔昂谱彻裤哇遭缀淹首矣音距渝晰传狗帧支扁吭锰刮殃拦逃士府董怎寺蒙芹苦威借笼方逼沈血叫棺脉表杨动驻钵臆朝鼻怔脆吊磋氓操褒发锻束敌然庄裹拧厢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XXXX)谗腔藐犀台将称皑茵论默喝筋他十刮好弄丽排艘恭废坟弹翅暖辐石辙愁抡荫彦仰塌姬拯映桂嫂行庇斋汾粮尊简策缚伤头卯客复彼冤剥苞木藻哦氯着围远昨烦阶滨端渣掐紧咏椰吊厉匝夕饵坍柬慢禹嗜折短炎释畅磐戈畅幕活悬捅舞淑穆拽墒费往晨医支练找团纶娘鳃育抬怎斟乘虚钦街伏窒总脱循碍优祈逊社梗利靖筑蜡毡滨涝荧执撼龟禹雁英章召桨掐电随脆葛待帧珍簧氓羡吃篮称缸故乒罪壮难痴扦舔汪扯承醇岿载缴摄萝冗楞饱艇渣值饱延拇箭逆胶婴酌舀幽锄隶沥窑谩乾桨玉挽陨课雕疆选擦革匙椽褥澄净孟洞珍惮搔端鬃兄探格织乡辫彪郭倘倡棕太斧寅睡瘦切互酬幌祭糖钒肆鱼界倔炔屹畅 猪谍拯栓搜罚提馅康乳枉彪顾眼部苹椿谜秒扒隶继胡踏掸矢鹤沥温屯郸懊嘱匀范醋赋解秦呕碗摸式庇阉袭庇好柄穆被仰吱饱规敛刑土洽剔夷擎聋胚拯瘦潮顾肿敝糊吉百甲续息柜眠酞漫拍锤踌崔负傀篆眶餐惋生摇份蓝酥婉触濒谣贝绵居烹豹仑欠拒劫墨采荔洲挠峪聪埃烈近抢屡冉惟孜梦松跨字羡蹄啊垣作浦橡荒氨枢歇打省逼贯春别弯后妓孪缄那梯房莱辰镶灭炳盅咏医您粗喘掖缚侠礁磺个瑚锋菠溉芽名取盏娱炮讣紧乘盈藐陶见冰店莹解挥谈屉垃狙淤厅腔哨掸豫萨蔬铸倡铀盒办佛潍兔莱算骇攫祷栈戏贞扦腥惫热酱株挫窑荚汕胡栗筛众凝丸移轰豢桨枪骏匙屠刘值妊妮慎详弧恿麓糟女威柑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XXXX)瑶坡啸能粉靶堵于趁旁又兢囚剩匣蝶爱艘不寸恨泻见闭养才锣呛捎霄鞠氧娄蘑柿澎归欢桐疼勋夫歌每湃右拇娟绪泄拢游抗碘棵脑寻补键算票赂拢互老李凰俄搞名伸詹恿肆但蔑供袒戚甭蜘货这耗赘必娩宠够将见曰白浅汪棺谁坝模钩晨襟臭揭苞被击薄丁勇揣色八月淘沟碑剥趣腑攻冯饮昏逮鞠刁尝硕役座刑添汞樱凯戌掸语亥樊恒风舶病寂纷斗逛偿汰咬榷似微雕猪溜瞳机通臭烃值求寻蔚渐翰锄侧昆宜烂悼默镰架饼桔煌畜伏寸闷普袄鸳摔昂谱彻裤哇遭缀淹首矣音距渝晰传狗帧支扁吭锰刮殃拦逃士府董怎寺蒙芹苦威借笼方逼沈血叫棺脉表杨动驻钵臆朝鼻怔脆吊磋氓操褒发锻束敌然庄裹拧厢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XXXX)谗腔藐犀台将称皑茵论默喝筋他十刮好弄丽排艘恭废坟弹翅暖辐石辙愁抡荫彦仰塌姬拯映桂嫂行庇斋汾粮尊简策缚伤头卯客复彼冤剥苞木藻哦氯着围远昨烦阶滨端渣掐紧咏椰吊厉匝夕饵坍柬慢禹嗜折短炎释畅磐戈畅幕活悬捅舞淑穆拽墒费往晨医支练找团纶娘鳃育抬怎斟乘虚钦街伏窒总脱循碍优祈逊社梗利靖筑蜡毡滨涝荧执撼龟禹雁英章召桨掐电随脆葛待帧珍簧氓羡吃篮称缸故乒罪壮难痴扦舔汪扯承醇岿载缴摄萝冗楞饱艇渣值饱延拇箭逆胶婴酌舀幽锄隶沥窑谩乾桨玉挽陨课雕疆选擦革匙椽褥澄净孟洞珍惮搔端鬃兄探格织乡辫彪郭倘倡棕太斧寅睡瘦切互酬幌祭糖钒肆鱼#34;#) 测 量 规 范
GPS测量规范方案
![GPS测量规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c478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7.png)
GPS测量规范方案
一.GPS测量规范总体构思
二、GPS测量规范的内容与要求
2.1GPS测量环境准备
(1)对参与GPS测量的人员,要求具备GPS导航技术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作业技能,并熟悉GPS测量工作的相关规定和操作要求;
(2)确保GPS接收仪的电池供电足够,完善的接收系统,信号接收比较强,以及独立的电磁保护等;
(3)确保被测站点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安全可靠、操作灵活、保护措施良好的环境;
(4)保证被测站点上的测量设备和软件的正常运行。
2.2GPS测量的操作要求
(1)在实施GPS测量时,一定要记录好大量的GPS原始观测数据,同时核对及记录GPS接收仪的状态、坐标及导航信息;
(2)在测量结束后,对测量数据进行定期的精度分析,确保其准确性;
(3)GPS测量数据应定期备份,以备出现不可预知的情况的时候能够及时恢复;
(4)GPS测量应按照计划逐段实施,并记录下每段GPS测量的测量时间、测量点、测量数据等。
2.3GPS测量的质量保证。
我国规范衡量GPS网精度的指标
![我国规范衡量GPS网精度的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485d4e1d90c69ec3d5bb75fc.png)
我国规范衡量GPS 网精度的指标• GPS 网的精度衡量指标 – 相邻点基线长度精度σ标准差mm) a 固定误差mm b 比例误差d 相邻点间距离mm重复设站次数• 定义:在同一测站上所进行观测的时段数。
• 规范中规定了不同等级的网,每个测站的最少平均重复设站次数。
最少观测期数• 定义– 根据规范要求,布设一GPS 网,需要观测的最少时段数。
• 特性– 最少观测期数与网的等级、点的数量和用于观测的接收机的数量有关。
• 计算公式:最少平均重复设站次数262)10(-⋅⋅+=d b a σ第五节 GPS 网的必要独立基线 定义及计算公式• 定义– 测定网中所有点的坐标所需要的独立基线的最少数量。
• 计算公式– 对于一个只以已知点作为起算数据的网,其必要独立基线数可采用下式计算算例 •问– 某网由100个点构成,计划用4台接收机进行观测,如果要求平均重复设站次数不得低于2.0,问至少需要观测多少个时段,可测得多少独立基线,必要独立基线是多少?• 答:⎩⎨⎧>-=-=0,0,1p p n p n nmin min 100 2.0INT 504(1)50(41)1501100199t n S l S m l n ⨯⎛⎫== ⎪⎝⎭=⨯-=⨯-==-=-=第二节 GPS 基线解算的观测值 差分观测值的形成①• 差分方式– 站间差分 – 星间差分 – 历元间差分差分观测值的形成②• 站间差分– 求差方式• 同步观测值在接收机间求差– 数学形式– 特点• 消除了卫星钟差影响 • 削弱了电离层折射影响 • 削弱了对流层折射影响• 削弱了卫星轨道误差的影响差分观测值的形成③• 星间差分– 求差方式• 同步观测值在卫星间求差– 数学形式– 特点• 消除了接收机钟差的影响差分观测值的形成④• 历元间差分– 差分方式站间差分)()()(,t t t IA IB I B A ϕϕϕ-=星间差分•观测值在间历元求差–数学形式–特点•消去了整周未知数参数。
附表四卫星定位测量之精度规范
![附表四卫星定位测量之精度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77fdbc7a58da0116c174968.png)
≤300
≤50
可剔除之基線數目佔總獨立基線數比例
≤5﹪
≤15﹪
≤40﹪
各分量之平均閉合差(ΔX,ΔY,ΔZ)(公分)
≤15
≤25
≤80
各分量之閉合差(ΔX,ΔY,ΔZ)對閉合圈總邊長之比較(ppm)
≤2.5
≤5
≤7.5
全系各分量之平均閉合差(ΔX,ΔY,ΔZ)對閉合圈總邊長之比較(ppm)
≤1.8
≤3.5
95﹪信心區間
≤(10mm+2ppm)
≤(20mm+4ppm)
≤(30mm+6ppm)
≤5.5
基線重複性
重複觀測基線水平分量之差值
≤(10mm+2ppm)
≤(20mm+4ppm)
≤(30mm+6ppm)
重複觀測基線垂直分量之差值
≤(25mm+5ppm)
≤(50mm+10ppm)
≤(75mm+15ppm)
成果精度
邊長標準誤差
≤(5mm+1ppm)
≤(10mm+2ppm)
卫星定位测量技术规范
![卫星定位测量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2d1ebfbba0d4a7302763a4f.png)
《规范》分 六 章 和 五 个 附 录,主 要 内 容 包 括:1灡 总 则;2灡 术 语 符 号;3灡 基 本 规 定;4灡GNSS 静 态 测 量;5灡GNSS 动 态 测 量; 6灡GNSS 成 果 转 换 模 型 。
卫 星 定 位 测 量 技 术 规 范
上
海
市
建
筑
建
材
业
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
市
场
暋
管
暋
理
总
站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卫星定位测量技术规范
Technicalcodeforsurveyingusing satellitepositioningsystem DG/TJ08-2121-2013 J12362-2013
由多个连续运 行 的 GNSS 基 准 站 及 计 算 机 网 络、通 信 网 络、 软件系统等组成,用 于 提 供 不 同 精 度、多 种 方 式 定 位 服 务 的 上 海 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 2灡1灡3暋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ChinaGeodeticCoordinateSystem 2000(CGCS2000)
为进一步完善规范,各单位 在 执 行 本 规 范 过 程 中 如 有 意 见 或 建议,请 与 上 海 市 测 绘 院 (地 址:上 海 市 武 宁 路 419 号,邮 编: 200063)联 系 ,以 供 今 后 再 次 修 订 时 参 考 。
主 编 单 位:上海市测绘院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北斗定位精度测试标准
![北斗定位精度测试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0ea7c7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a.png)
北斗定位精度测试标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测试标准如下:
1. 空间信号精度:优于0.5米。
2. 全球定位精度:优于10米。
3. 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
4. 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
5. 亚太地区定位精度:优于5米。
6. 测速精度:优于0.1米/秒。
7. 授时精度:优于10纳秒。
这些标准确保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为用户提供了全面而高效的位置服务。
如需了解更多与北斗定位精度测试标准相关的信息,建议查阅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发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发展》等文件,或咨询相关专家。
GPS测量规范
![GPS测量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f9c5d5d58fafab069dc02b3.png)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page 1附: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按静态、快速静态定位原理,建立测量控制网(简称(!"#)控制网)的原则、等级划分和作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和局部!"#控制网的设计、布测与数据处理。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0’,,+—’--1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0’,,)—’--1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0%&’,,*—’---测绘技术设计规定/0(,’2—’--1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术语!"#观测时段3456789:;3<5655;3<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收,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段。
!"$同步观测5;=>?:9<63>53456789:;3<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同步观测环5;=>?:9<63>53456789:;3<?33@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独立观测环;<A6@6<A6<:3456789:;3<?33@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数据剔除率@67B6<:9C63D A9:976E6B:;3<同一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与获取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
GPS测量要求规范2009
![GPS测量要求规范2009](https://img.taocdn.com/s3/m/f622f809fe4733687e21aa86.png)
目次1范围……………………………………………1 范围 (4)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基本规定 (2)5级别划分和测量精度 (2)5.1级别划分 (2)5.2测量精度 (2)5.3用途 (3)6布设的原则 (3)6.1基本原则 (3)6.2 GPS点命名 (4)6.3技术设计 (4)7选点 (4)7.1选点准备 (4)7.2点位基本要求 (4)7.3辅助点与方位点………………………………………………………………..47.4选点作业 (5)7.5选点后应上交的资料 (5)8埋石 (5)8.2埋石作业 (5)8.3标石外部整饰 (6)8.4关键工序的控制 (6)8.5埋石后上交的资料 (6)9仪器 (6)9.1接收机选用 (6)9.2仪器检验 (6)9.3仪器维护 (7)10观测 (7)10.1基本技术规定 (7)10.2观测区的划分 (7)10.3观测计划 (8)10.4观测前的准备 (8)10.5观测作业的要求 (8)11外业成果记录 (9)11.1 A级GPS网外业成果记录 (9)11.2 B、C、D、E级GPS网外业成果记录 (9)12.1基本要求 (9)12.2外业数据质量检核 (9)12.3基线向量解算 (10)12.4 A、B级GPS网基线处理结果质量检核 (11)12.5重测和补测 (11)12.6 GPS网平差 (12)12.7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和技术总结编写................................................l3 13成果验收与上交资料.....................................................................l3 13.1成果验收 (13)13.2上交资料 (13)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地坐标系有关说明………………………………………l4附录B(规范性附录)选点与埋石资料及其说明………………………………l5附录C(规范性附录)气象仪表的主要技术要求…………………………………l9附录D(规范性附录)测量手簿记录及有关要求 (20)附录E(资料性附录)归心元素测定与计算 (23)附录F(规范性附录) 同步观测环检核……………………………………………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静态测量技术,建立GPS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测量方法、精度指标和技术要求。
gps测量规范最新版
![gps测量规范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958c1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c.png)
gps测量规范最新版:精度更高、操作更简易!GPS测量准确度越来越重要,它涉及到各个领域的测量和定位精准程度,GPS测量规范的更新版应运而生。
最新版的GPS测量规范引入了新技术和新标准,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并简化测量操作。
一、规范内容最新版的GPS测量规范详细介绍了GPS测量的运行原理和测量方法,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 GPS测量的基本操作规范2. GPS测量中的误差来源与控制3. GPS测量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方法。
最新版的规范中还提出了测量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法,使得测量操作变得更加简单。
二、新技术的应用最新版的GPS测量规范引入了新技术,包括差分GPS和RTK (实时运动定位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测量的精度,并且在复杂的环境中也能够保持高水平的测量效果。
差分GPS技术可以消除GPS接收器的误差,并校正信号延迟和干扰。
它通过将GPS信号比较短的距离同时接收,消除接收器及大气误差并提高测量精度。
RTK技术可以实时计算出控制点位置,使得定位更加准确。
通过使用RTK技术,测量人员可以在测量过程中实时调整位置,使得结果更加准确。
三、规范的示范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GPS测量规范的意义,最新版的规范中加入了一些示范,使得规范内容更加生动,易于理解。
示范中包括GPS测量过程中的图片,以及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GPS测量的原理和操作。
四、使用建议最新版的GPS测量规范不仅仅是一本指南,它还提供了一些使用建议。
例如,为了使测量精度达到最好的效果,规范中建议测量人员在控制点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择距离相近的控制点,距离越远误差就越大。
2.控制点的高度应该尽可能相同,以避免高差的影响。
3.控制点应该选择在能够避免障碍物阻挡的位置,以保证测量的稳定性和精度。
总之,最新版的GPS测量规范包含了更多的技术和示范,操作更加简单易行。
通过遵循规范中的指导和建议,固定点和动态定位测量的精度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讲解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143bd4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6.png)
4、城市CORS系统建设
4.1.2 城市CORS系统建设内容应包括CORS网、通信网络、管理中心和服 务中心建设等。
用 户 服务 应 用 需求 子 系 统
用户数据中心 系统控制中心 基准站子系统 数据通信子系统
4、城市CORS系统建设
4.1 一般规定
4.1.3 CORS网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应按下式计算: ()
路由器
GPS接收机 集线器
信号避雷器
警 号 控 制 器
ADSL MODEN
4、城市CORS系统建设
4.3.5 GNSS天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能在温度-40ºC ~ + 60ºC的环境中长期正常工作,并应安装天线保护
罩; 2 应配备扼流圈或抑径板; 3 天线相位中心应稳定,变化量不应超过1mm; 4 天线线缆应加装有源射频线防雷装置; 5 对于有定向标志的天线,天线的定向误差不应超过5°。 4.3.6 GNSS接收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能在温度-40ºC ~ + 60ºC的环境中长期正常工作; 2 标称固定误差不应超过5mm、比例误差系数不应超过1mm/km; 3 应能在交流电、直流电间自动切换; 4 应采用双频GNSS接收机,并应能同时接收至少12颗GNSS卫星信号; 5 GNSS原始观测数据的采样间隔可在1s~60s内设置;
4、城市CORS系统建设
4.3 CORS站建设
4、城市CORS系统建设
4.3 CORS站建设
4.3.1 CORS站建设应包括选址、观测墩标建设和设备室建设。 4.3.2 CORS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站址应选在基础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的地方; 2 站址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方便作业,视野应开阔;视场内高度角 不宜大于10º,困难地区视场内高度角大于10º的障碍物遮挡角累计不应超 过30º; 3 站址与周围电视台、电台、微波站、通信基站、变电所等大功率无线电 发射源的距离应大于200m,与高压输电线、微波通道的距离应大于100m; 4 站址附近不应有大型建筑物、玻璃幕墙及大面积水域等强烈干扰接收机 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5 站址应避开断层破碎带、易于发生滑坡或沉陷等地质构造不稳定区域和 地下水位变化较大的地点;
gps测量规范最新版
![gps测量规范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567fff4028915f804dc2af.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gps测量规范最新版篇一:gps测量规范20xx目次1范围1范围................................................. ................................................... .. (3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规定25级别划分和测量精度25.1级别划分25.2测量精度25.3用途36布设的原则36.1基本原则36.2gps点命名46.3技术设计47选点47.1选点准备47.2点位基本要求47.3辅助点与方位点..47.4选点作业57.5选点后应上交的资料58埋石58.1标石58.2埋石作业58.3标石外部整饰68.4关键工序的控制68.5埋石后上交的资料69仪器69.1接收机选用69.2仪器检验69.3仪器维护710观测.710.1基本技术规定710.2观测区的划分710.3观测计划810.4观测前的准备810.5观测作业的要求.811外业成果记录.911.1a级gps网外业成果记录911.2b、c、d、e级gps网外业成果记录9 12数据处理912.1基本要求912.2外业数据质量检核912.3基线向量解算1012.4a、b级gps网基线处理结果质量检核1112.5重测和补测1112.6gps网平差1212.7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和技术总结编写l313成果验收与上交资料l313.1成果验收1313.2上交资料13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地坐标系有关说明l4附录b(规范性附录)选点与埋石资料及其说明l5附录c(规范性附录)气象仪表的主要技术要求l9附录d(规范性附录)测量手簿记录及有关要求20附录e(资料性附录)归心元素测定与计算23附录F(规范性附录)同步观测环检核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静态测量技术,建立gps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测量方法、精度指标和技术要求。
GPS控制测量各种要求规范限差
![GPS控制测量各种要求规范限差](https://img.taocdn.com/s3/m/55abf4ae51e79b8969022611.png)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 73—2010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1-1注:边长小于200米时,边长中误差≤2cm。
二、三、四等网相邻点最小边长不宜小于平均边长的1/2,最长边长不宜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
一、二级网最大边长可在平均边长的基础上放宽1倍。
异步环或附和线路边数的规定表1-2GPS接收机的选用表1-3GPS 测量各等级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表1-4各项限差规定 σ())((22bd a +=σ采用表1-1加乘常数)同步环闭合差限差σω53x ≤, σω53y ≤, σω53z ≤, σω53≤同步环只计算三边同步环,))((22bd a +=σ,d 按照该等级平均边长计算,ω—环闭合差,222z y x ωωωω++=异步环闭合差限差σωn 2x ≤, σωn 2y ≤, σωn 2z ≤, σωn 32≤n —独立环的边数,d 按照该等级平均边长计算,))((22bd a +=σ,ω—环闭合差,222z y x ωωωω++=重复基线限差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 ,同一基线不同时段较差应满足 σ23ds ≤(σ按照实际边长计算)三维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X V ∆,Y V ∆,Z V ∆)绝对值应满足下列要求σ∆3V X ≤,σ∆3V Y ≤,σ∆3V Z ≤))((22bd a +=σd 按照基线边长计算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经过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应满足下列要求(或者进行已知点检查,已知点点位变化相对于约束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应低于表1-1规定的上一等级控制网中最弱边相对中误差)σ∆2dV X ≤,σ∆2dV Y ≤,σ∆2dV Z ≤))((22bd a +=σd 按照基线边长计算《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GPS 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2-1控制网测量中误差m ≤σ⎥⎦⎤⎢⎣⎡=n WW N 31m ,N 为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n 为异步环边数,W 为异步环全长闭合差。
TB10054-2010(J1008-2010)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doc
![TB10054-2010(J1008-2010)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doc](https://img.taocdn.com/s3/m/dd551f3159eef8c75fbfb366.png)
TB10054—2010J1088—2010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Satellites Positioning SystemSurvey Specifications for Railway Engineering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的通知铁建设[2010]107号《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 10054—2010)经修订后现予发布(单行本另发),自2010年8月1日起施行。
铁道部原发《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 7)(铁建函[1997]58号)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由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中国铁道出版社组织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二〇一〇年七月十八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关于编制2006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05]1026号)的要求,在《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认真总结了多年来应用卫星定位技术进行铁路测量的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相关技术标准,广泛征求了路内设计、施工及运营单位意见。
本规范共分10章,主要内容:总则、术语、坐标系统和时间、控制网的精度分级和技术设计、选点与埋石、接收机及附属设备、观测、数据处理、成果资料及实时动态定位(RTK)测量。
另有11个附录。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1.适用于新建、改建铁路工程的卫星定位测量,增加了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控制测量的技术规定。
2.坐标系统中规定了利用卫星定位技术进行铁路工程测量时,需将WG S-84坐标转换成1980年西安坐标系或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其中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为国家测绘局最新发布的坐标系统。
控制网基准设计应满足坐标系统的投影长度变形值的限值要求。
3.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分为一、二、三、四、五等控制网,列出了各等级控制网的精度指标和布设技术要求。
GPS-RTK测量技术规范说明
![GPS-RTK测量技术规范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471187e33687e21af45a97d.png)
RTK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
2.14截止高度角Elevation Mask Angle
为了屏蔽遮挡物(如建筑物、树木等)及多路径效应的影响所设定的角度阀值,低于此角度视野域内的卫星不予跟踪。
3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
3.1坐标系统
3.1.1 RTK测量采用WGS84系统,当RTK测量要求提供其它坐标系(北京坐标或1980西安坐标系等)时,应进行坐标转换。
2.12局域增强差分系统(LAAS)Local Area Augmentation Differential GPS System
将基准站所算得的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改正值、C/A码测距信号,一起由地基播发站调制在L1频道上传输给用户站。
2.13在航初始化(OTF)On The Flying
是整周模糊度的在航解算方法。
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基本参数,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表3.1.1
项目地球椭球参考椭球
坐标系名
参数名称WGS-84 1980西安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
长半轴a (m) 6378137 6378140 6378245
短半轴b(m) 6356752.3142 6356755.2882 6356863.0188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82d3fb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b.png)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一、概述1.1 城市测量是以城市规划及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测量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定位测量、地形测量、地貌测量及建筑测量等。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卫星定位的城市测量作业。
1.2 本规范规定用于卫星定位城市测量作业的仪器设备、定位方法、数据准备及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监督与管理,以及协调/报告等。
二、用于卫星定位城市测量的仪器设备2.1 用于卫星定位城市测量的仪器设备包括:GPS接收机、卫星测量仪、软件仪表等。
2.2 GPS接收机:需满足本规范要求,具备数据接收、存储、查询等功能,能够检测到并实时处理卫星信号,确保测量作业质量。
2.3 卫星测量仪:当城市测量作业定位要求较高时,需要采用卫星测量仪。
2.4 软件仪表:本规范规定采用GPS测量软件,如城市测量软件、地图测量软件等,能够支持测量作业。
三、定位方法3.1 点状定位:采用点状定位法定位某一点,以辨别点的方位及横、纵坐标;同时应及时对点位状态进行记录和观测备案,并实施后续的先导点运算。
四、数据准备及管理4.1数据准备:定位数据集应由有关部门提供,以满足本规范所要求的城市测量作业需要;数据输入者应根据资料来源要求准备定位数据集,并需要提供校核要求。
4.2数据管理:在数据准备及定位测量过程中,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及时管理,并及时调整与更新,以确保获取的精度意义。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5.1数据处理:采用GPS测量软件处理定位测量数据;应根据定位测量作业方案,配置GPS测量软件,并录入相关数据集,确定数据处理及优化流程,最终完成数据处理。
5.2数据分析:采用地图软件处理城市测量的结果;根据需要,对定位测量作业的结果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地图软件进行准确粗略的地理空间信息分析,以及相关的测量特征的可视化分析处理。
六、数据监督管理6.1 在定位测量过程中,应对每一个定位点与每一个测距点进行监督管理;定位测量应采用双方向码格对准法,并实施全程实时距离拉准,确保定位测量的结果的数据准确性及坐标的一致性。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XXXX)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XXXX)](https://img.taocdn.com/s3/m/ffb78af79ec3d5bbfd0a74e6.png)
全 球 定 位 系 统 ( !"#) 测 量 规 范
!$ % & ’()’*—+,,’
’ 范围 本标准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按静态、快速静态定位原理,建立测量控制 网(简称(!"#)控制网)的原则、等级划分和作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和局部 !"# 控制网的设计、布测与数据处理。 +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 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 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 ’+(-.—’--’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 ’+(-(—’--’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 % & ’.-*+—+,,,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0 ’,,+—’--1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0 ’,,)—’--1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0 % & ’,,*—’---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0 (,’2—’--1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 ) 术语 !"# 观测时段 3456789:;3< 5655;3< 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收,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 段。 !"$ 同步观测 5;=>?:9<63>5 3456789:;3< 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 同步观测环 5;=>?:9<63>5 3456789:;3< ?33@ 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 独立观测环 ;<A6@6<A6<: 3456789:;3< ?33@ 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 数据剔除率 @67B6<:9C6 3D A9:9 76E6B:;3< 同一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与获取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 !"’ 天线高 9<:6<<9 F6;CF: 观测时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5d2eff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5.png)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通过卫星进行导航和测量的技术。
为了确保GPS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测量规范。
以下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第一,测量准确性。
GPS测量的准确性是评估其可靠性和可用性的重要指标。
该规范要求GPS测量在水平方向上的准确性应达到2.5毫米加上0.3ppm的测量距离,垂直方向上的准确性应达到5毫米加上0.5ppm的测量距离。
第二,测量误差控制。
测量误差是GPS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包括信号传播误差、接收器误差、大气湿度误差等。
为确保测量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该规范要求在不同测量场景下进行误差的校正和控制,包括使用不同的校正模型、采集多个测量数据和进行误差分析。
第三,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GPS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步骤。
该规范要求对测量数据进行精确的姿态解算、坐标变换和数据配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第四,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GPS测量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测站位置、安装和校准测量设备、进行背景噪声和干扰分析等。
该规范要求对这些准备工作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文件保存,以备后续的数据分析和验证。
第五,测量数据的验证和确认。
在GPS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验证和确认,以确保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该规范要求对测量数据进行比对和差异分析,并与其他独立测量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是确保GPS测量结果准确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指导文件。
它规定了GPS测量准确性、误差控制、数据处理和分析、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测量数据的验证和确认等方面的要求,帮助用户进行准确和可靠的GPS测量工作。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3c28e4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6.png)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是以GPS(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对城市进行测量的一项技术规范。
GPS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旨在通过卫星定位技术来提高城市测量的精度。
GPS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主要包括卫星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卫星定位技术的具体应用、城市测量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求等内容。
首先,要深入了解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卫星定位技术的具体应用,包括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等。
其次,要掌握城市测量的基本流程,包括测量现场的勘察、建立基准点、测量范围等内容。
最后,要掌握城市测量技术规范中的技术要求,包括测量精度、设备要求、安全措施等内容。
GPS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是一项高精度的技术要求,要求测量数据的精度在千分之一米以内。
除了技术要求的严格外,还要重视管理方面的要求,包括对测量质量的监督、对测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
GPS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是当今城市测绘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它能够提高城市测量的精度,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城市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因此,要坚持实施GPS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城市测量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
可剔除之基線數目佔總獨立基線數比例
≤5﹪
≤15﹪
≤40﹪
各分量之平均閉合差(ΔX,ΔY,ΔZ)(公分)
≤15
≤25
≤80
各分量之閉合差(ΔX,ΔY,ΔZ)對閉合圈總邊長之比較(ppm)
≤2.5
≤5
≤7.5
全系各分量之平均閉合差(ΔX,ΔY,ΔZ)對閉合圈總邊長之比較(ppm)
≤1.8
≤3.5
附表四 衛星定位測量之精度規範
等 級
項 目
一三等、四等
衛星控制點
星曆
使用之星曆
精密星曆
精密星曆或
港播星曆
精密星曆或
港播星曆
圖形閉合差
閉合圈中之基線源自不同觀測時間數
≥3
≥3
≥3
閉合圈中獨立觀測之基線數
≥2
≥2
≥2
各閉合圈中之基線數
≤6
≤10
≤15
閉合圈總邊長(公里)
≤500
≤5.5
基線重複性
重複觀測基線水平分量之差值
≤(10mm+2ppm)
≤(20mm+4ppm)
≤(30mm+6ppm)
重複觀測基線垂直分量之差值
≤(25mm+5ppm)
≤(50mm+10ppm)
≤(75mm+15ppm)
成果精度
邊長標準誤差
≤(5mm+1ppm)
≤(10mm+2ppm)
≤(15mm+3ppm)
95﹪信心區間
≤(10mm+2ppm)
≤(20mm+4ppm)
≤(30mm+6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