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藻综述

合集下载

除藻方法分析与比较

除藻方法分析与比较

除藻方法分析与比较近年来,我国江河湖海出现的藻类泛滥已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藻类泛滥成灾不仅影响了水体景观及水产养殖的正常生产,而且藻类产生的藻毒素可使人体导致肝癌,构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

导致藻类泛滥成灾的直接因素是水体的富营养化。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达富营养化的湖泊及沿海城市近岸海域已超过70%,其面积、强度以及藻毒素的含量均在大幅度增长。

当温度、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就会大量繁殖,甚至可能会在极短时间内大量爆发形成水华。

在地下水资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今后,我国采用地表水为水源的比例将呈发展趋势,而环保治理需要有个长期过程,藻类繁殖对供水的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治理藻类泛滥是当今国内外正在探索的难题,国内外诸多学者历经多年的辛勤摸索,总结了一些方法,大体可概括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一、物理方法:(一)机械捞藻法在大规模除藻行动的开始阶段或除藻前的准备阶段,适当捞藻清理水面是必要的。

实践证明,用此法作为主要的应急治理事不科学的。

主要原因是:1.水体中能捞取出的藻量微乎其微,与投入不成比例。

使藻类的减少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2.捞藻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藻类的生长速度。

3.大量浪费资金。

用捞藻法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开支十分巨大。

4.影响景观。

(二)挖泥法挖泥搬走了湖底中部分污染物,似乎会使底部污染物总量有所减少,但实际上湖水中污染物浓度下降甚微,湖泊越大,污染物浓度下降越小。

即使暂时略有下降,不久仍将会恢复。

这是因为沉积物表层中化学成分在与其上层水长期共存过程中已经达到较为稳定的化学平衡状态,即释放出的物质与回到底泥中物质区域平衡。

其中可溶性物质只在沉积初期向水中释放的较回到底泥中的多,很快就会达到平衡,而底泥表层以下物质逐渐会压实固结,释放甚微。

故底部对水质影响会越来越小。

(三)换水法把污水引走,引来新的水源,能在短时间内使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降低,但这种做法只是暂时缓解了水体的污染,治标不治本,浪费水资源,而且是对污染的转嫁。

藻类的控制与去除

藻类的控制与去除

藻类的控制与去除在相对封闭的水域,如湖泊、水库、储水池等,由于受到污染而发生富营养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会增殖剧烈,因此,消除藻类对城市供水水质的影响,关键要限制水体的营养盐含量。

一、库区采取的措施。

①物控制是绿色的控藻技术。

中国科学院水生所通过在东湖放养鲢、鳙鱼,使其14年未再爆发水华。

此外,还可利用藻类病原菌、藻类病毒以致藻类繁殖。

②清除底是彻底的去除内源性营养盐的方法,但也具有风险,因为底泥中的污染物会重新进入水体,宜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③解层技术是常用的物理方法,即人为地使水体水层混合,消除热分层及由此引起的利于藻类繁殖的条件。

英国在一些面积大于1Km2和水深大于10m的水库中应用暴气或推流系统来防止水库热的分层,但对水深小于10m的水库,则因水浅而难于使用曝气系统。

投加硫酸铜是应用最多的化学方法,但是硫酸铜的投加量较大,须保证浓度1.0mg/L以上才能有效控制藻类生长,会使水中铜盐浓度上升。

铝盐、铁盐、钙盐都是有效的营养物钝化剂,它们可以沉淀水体中的氮和磷,在美国许多湖泊水库的应用中,成功地去除了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

改变水体的pH值,向水中投加石灰提高pH值,有助于抑致藻类的生长。

美国有一种产品称为Aquamats,具有很强的摄取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能力,将此产品置于水体中,它们抢先摄取氮磷等营养物质,光合作用之后可产生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食物,藻类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其生长受到限制,其作用相当于一人工湿地。

在取水口种植芦苇等植物,拦截藻类进入水厂。

二、水厂采取的措施。

当水中藻类随取水进入水厂,则需在水厂采取杀藻除藻措施。

预氧化杀藻是常用的一项除藻技术。

常用的预氧化剂有氯、二氧由于ClO2氧化时向ClO2ˉ和ClO3ˉ的转化率为70%,所以ClO2投加量不宜超过1mg/L,这个投加量对含藻量高的水是不够的,所以限制了二氧化氯用作预氧化剂的使用。

(在欧美有一些国家严格控制投加量。

)高锰酸钾预氧化杀藻,由于其氧化能力较弱,杀藻效果不如前几种预氧化剂。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平顶山市七万吨净水厂设计文献综述摘要:众所周知,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水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量上,水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可是现如今,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也如何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和各种污染物,使人们喝上干净放心的水,成为我们给排水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平顶山市原水有低温低浊、含有藻类等特点,需经过一些特殊的处理才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关键词水处理水厂饮用水低浊含藻1引言人类有关水处理的最早记录虽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但是,真正的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历史还是很短的。

如从1804年在英国Paisley首先应用沉淀过滤作为集中处理的水厂算起,则还不到200年。

我国上海在1883年建设了第一座取用地标水源的水厂。

至1949年,全国只有72个城市建有水厂,总供水面积240万立方米;这些水厂大都集中在大城市或租界地区;而且很少由我国自行设计。

我国大规模建设水厂是从解放后开始的。

1954年以来全国成立了各大区给水排水设计院。

至1983年,全国253个城市中有水厂660个,总供水量为每日3538万立方米。

这些水厂中大部分为地表水厂。

通过三十年来的努力实践,我国给水工作者在给水处理理论上和水厂设计上已有了较高的水平,并且逐步形成了我国水厂自己的风格。

近一百多年来,水厂的处理工艺,基本上市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

但因净水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水的要求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水厂的工艺设计和处理方式的不断进步。

从最开始简单的过滤消毒到现如今的多级水处理方式,靠着人们的不断探索和前进,使人们能够喝上健康放心的饮用水。

2 常规净水1.1 简介为了使人们的饮用水更加的干净卫生,国家提高了人们的饮用水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2005年6月1日,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开始实施,属于行业标准。

除藻综述

除藻综述

二、直接过滤除藻
• 1.直接过滤除藻方法概述
• 直接过滤是指向原水中加入混凝剂后不 经过沉淀池沉淀而直接进行过滤的工艺。
• 2.直接过滤除藻方法的适用范围
• 直接过滤适用于原水中藻类和悬浮物数 量较少的情况,该工艺的关键是滤速的 大小。处理含藻量极高的水应在过滤池 前增加沉淀池或澄清池,但这样还可能 出现滤池出水含藻量>1000 个/mL的情
• 3.举例
• 上海市月浦水厂自陈行水库取水,从每年 的3月下旬开始,库中水温上层高、下层低, 藻类繁殖很快,进入水厂的藻类难以沉淀, 造成滤池堵塞(过滤周期仅为2~3 h)。该厂 采取的措施:一是减少原水在水库中的停 留时间,提高水库的换水率,使水中杂质 来不及沉淀(保持浑浊状态)而阳光难以射入, 从而导致藻类的光合作用困难;二是采用 药剂控制(向水库水中投加漂白粉)。
• 沉淀或过滤除藻是指通过藻类自身的重 力作用以及在滤料和各种填料的作用下 将水中藻类去除的工艺。
• 2.水中藻类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 当藻类数量<500个/mL时,不会引起滤 池堵塞;当藻类数量为500~1000个/mL 时,滤池有稍许堵塞;当藻类数量为 1000~2000个/mL时,有明显堵塞现象; 当藻类数量>2000个/mL时,会出现严 重堵塞。
• 2.微滤机的适用范围
• 微滤机对藻类的去除率随藻的种类不同而 有很大区别,越细小的藻类越难去除,有 时仅去除10%,可是这种藻类所消耗的混 凝剂量最大。又因微滤机所能去除的浊度 不多,所以应用微滤机几乎不可能降低混 凝剂投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需要 去除浮游动物(蠕虫、甲壳动物等)时,可选 用微滤机除藻。
• 3.举例
• 采用网眼孔径为10~45μm(多数为35 μm) 的微滤机,除藻率约为50%~70%,但浊 度只能减少5%~20%。采用孔径为25~ 35μm的布筛处理开罗的尼罗河水时,藻类 平均去除率为40%;处理巴黎塞纳河水时 为55%,处理湖泊和蓄水库水时为50%~ 65%。德国的Slipplingen水厂在向原水中投 药之前用微滤机去除原水中大部分藻类等 颗粒物。

水中藻类的去除方法13

水中藻类的去除方法13

生物膜处理与其他处理工艺联用除藻

臭氧可使有机物分子量变小,可生化性提高, 有利于生物处理,因而臭氧与生物处理联用 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各自对藻类等有机物的去 除能力。清华大学研究发现,臭氧一生物陶 粒对藻类总数的去除率比单独的生物陶粒提 高了25%左右。
God`s in his heaven , All rights with the world.
Thank You
气பைடு நூலகம்除藻

采用气浮法可以克服藻类 密度较小、絮凝体不易沉 淀这一不利因素。利用气 浮使絮凝体浮升至水面去 除的速度要比沉淀去除快 很多。此法对于高藻水的 除藻效果显著。
微电解杀藻

直接过滤除藻

在湖泊水的浊度比较低时, 可以用直接过滤的方法除 藻。由于高藻水的浊度易 于穿透滤床,所以滤前需 投加灭藻剂或者助滤剂以 改善絮凝体表面性能,从 而提高直接去除效率。

臭氧一气浮联用工艺是使 用臭氧化空气代替空气在 特殊构造的气浮池中对含 藻水进行气浮处理。

臭氧一气浮联用工艺
预臭氧化可以去除原水中 绝大部分藻类和96%的藻 毒素,而对于残余藻类不 能有效去除。臭氧.活性 炭处理工艺能通过各种机 理再去除其中的70%,并 且活性炭可有效吸附微囊 藻毒素。
臭氧一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
紫外光照射除藻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院利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对含藻 水实施照射,从而达到杀灭或抑 制水中藻类生长的目的。无论是 在实验室进行的小试还是在自来 水厂进行的中试均达到了比较理 想的除藻效果。尤其是对于高藻 低浊度的湖泊水除藻效果显著。
化学法
化学药剂法
化学药剂除藻是在不改变现有水厂的工作流程,不 需增加大型设备和构筑物,且经济有效、简便易行 的除藻方法。常用的除藻药剂有氯、二氧化氯、臭 氧、高锰酸钾、硫酸铜等。

紫外线辐照技术去除藻类的研究进展

紫外线辐照技术去除藻类的研究进展

紫外线辐照技术去除藻类的研究进展贾沛莉;陈诗雯;代瑞华【摘要】This paper combin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reviewd the influence of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on the different typical algae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removing algae by ultraviolet irradiation.Besides,its mechanism was also analysized and was expect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and wide application.%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紫外线辐照对不同典型藻类的影响、紫外线辐照除藻技术的发展利用现状,并分析了紫外线辐照技术除藻的机理,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和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7(033)005【总页数】7页(P138-144)【关键词】紫外线;藻类水华;藻毒素;光合活性;抗氧化酶【作者】贾沛莉;陈诗雯;代瑞华【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433;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433;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4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reviewd the influence of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on the different typical algae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removing algae by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Besides, its mechanism was also analysized and was expect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and wide application.Key words: ultraviolet; algal bloom; algal toxins; photosynthetic activity;antioxidant enzyme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引发的藻类水华问题已成为水资源环境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34页
3.生态控制
1. re-establishment of the submerged macrophyte communities
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大 型水生植物包含凤眼莲、芦苇、狭叶香蒲、加拿大 海罗地、多穗尾藻、丽藻、破铜钱等许各种类, 可 依据不一样气候条件和污染物性质进行适宜选栽。
供给充分,使得无固氮能力微囊藻成为优势种,形成过程是
蓝藻本身特点及温度、光照、营养盐和其它生物等很多原因
共同作用结果。简而言之,引发蓝藻水华形成原因有两个:
一.内因(湖泊富营养化)
1.工业点源、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周围人口密度大,工业和
农业污染严重。面源污染面积大,不好控制
2.太湖本身内源污染: 太湖水深浅,面积大。营养负荷高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22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滇池湖中湖计划
第23页
②引水冲刷: 引水冲刷是降低和稀释湖泊 水体营养物质有效方法,加紧水换水周 期使 得蓝藻来不及生长。 用含磷和氮浓度低水注入湖泊,起到稀
释营养物质浓度作用,这对控制水华现 象,提升水体透明度等有一定作用。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藻类大 量繁殖
生物色素 光吸收 和散射
卫星 图谱
水域水 色改变
对比与分 析
本底对比和异常水色区域判别对赤潮, 水华发生周期及扩散面积进行预测。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11页
卫星监测原理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12页
环境一号卫星( H J- 1 ) CCD 数据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13页
②实时水质理化监测
第24页
滇中调水工程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控制技术综述_李安峰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控制技术综述_李安峰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控制技术综述李安峰1,潘涛1,杨冲2,胡翔2,刘建平3,吴呈西3(1.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2.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9;3.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北京100101)摘要富营养化是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国内外水污染治理的难题。

从物理、化学、生化及环境因子调控等方面综述了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控制的各类技术方法及其特点,并探讨了相关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污染;治理与控制技术中图分类号S2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2)16-09041-04Review of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Techniques of Water Eutrophication LI An-feng et al (Beijing Municip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37)Abstract Eutrophi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of water pollution and is also one of the bottlenecks of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and control all over the world.Different treatment and control techniques of water eutrophication ,including the regulation of physical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Meanwhil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techniques were discussed.Key words Eutrophication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and control techniques基金项目北京市朝阳区科委项目(KC1105)。

“灭藻精”-清除池塘中有害藻类的新突破

“灭藻精”-清除池塘中有害藻类的新突破

“灭藻精”-清除池塘中有害藻类的新突破传统池塘养殖中对于有害藻类的清除,是一件非常单一简单的工作,我们只需要用一些重金属盐类例如硫酸铜或者大剂量杀生剂就可以完成。

但是,对于现代养殖业,在考虑到清除藻类的同时,又要兼顾有益藻类的安全、水草的安全、养殖动物的安全以及水体溶氧、藻类毒素分解等综合因素,以致水体中藻相稳定与平衡,清除有害藻类就变成了一件“系统养殖操作”。

养殖的成败与安全,是以养殖环境的稳定与安全为前提的。

而养殖环境的稳定与安全又与环境中最直接与最基本的藻类的代谢与变化密不可分,藻相的稳定与平衡对于养殖环境的稳定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藻相的细微变化都会对整个养殖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巨大变化。

传统养殖理念上的“养殖先养水”的“养水”,就是对养殖环境中藻类的养护。

因此,传统的杀藻工作,就变成了一件风险极大的“破坏性”操作。

为什么讲传统的“杀藻”是一项“破坏性”操作?首先,我们使用的杀藻剂是一种对生物没有选择性的“通吃通杀”类型的杀藻剂,它既可以杀灭有害藻类,同时也杀灭了大量有益藻类(包括一些特殊养殖动物赖以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水草),使水体中的藻相处于极不稳定状态。

第二,杀灭的藻类会产生二次环境污染,藻类的腐败分解会严重耗氧,污染环境。

第三,无选择性地杀藻会在杀灭有害藻类的同时杀灭大量有益藻类,水体中藻相稳定与平衡被打破,严重破坏水环境的稳定,造成池塘严重缺氧,并且短时间内无法恢复。

第四,杀藻剂使用剂量过大,造成对于养殖动物的间接毒害和有害毒素富集。

要改变传统养殖操作的负面影响,我们提出了定位杀藻、跟随增氧、限度净水、保证水草安全、分解死藻毒素等一系列综合杀藻操作技术理念。

实际上,养殖生产中绝大多数杀藻操作,仅仅限于杀灭对于养殖生产有害的蓝绿藻,而蓝绿藻又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生长生活特性,蓝绿藻大量孳生后,会漂浮于池塘表面,并随风和水流移动集中,可见,非常容易判定!因此,我们所需要做的工作即是找到一种对水生植物安全的强效杀藻剂,它可以漂浮于水的表面,直接定位使用,有适度的扩散性(即在什么地点使用,就在使用地周围起效,不会扩散于整个池塘表面)。

游泳池杀藻汇总

游泳池杀藻汇总

藻类除了呼吸与光合作用所需阳光、水、二氧化碳、氧气之外,还需要氮、磷、钾、锌等。

其中除了雨水、风、打雷、落尘等自然现象所带来丰富的肥料外,泳客的汗水、油脂、皮肤代谢物更是绿色植物喜欢的有机氮肥来源。

在这种适宜的条件下,游泳池内藻类的生长是当然的,惟有靠消毒杀菌剂的事先防范与事后的除藻灭藻剂的补救才能免除藻类的灾难。

事实上在有效的消毒杀菌条件下,足以把藻类孢子给破坏或抑制,游泳池内若有藻类的产生,那代表消毒杀菌不完全,或消毒杀菌过程有瑕疵,而此时再消除藻类只是亡羊补牢,真正的解决办法还是要树立正确的水质管理观念。

消除藻类的方法:1、移除,用刷子刷掉。

2、用聚合物之类的化学药剂使之沉淀在底部,再用污泥机吸走。

3、直接杀死,用氯、溴、紫外线、含多氨基的杀菌剂等直接破坏藻类细胞。

4、中毒死亡,用硫酸铜。

铜离子与藻类细胞螯合反应。

5、饥饿死亡,控制二氧化碳或磷的含量。

(引用百消净消毒网)藻类的生长是因为池水受到污染,主要原因是过滤效果降低及未能及时进行反冲洗。

紧急处理方法: ①及时限制入场人数,以减轻池水的污染和负荷,严重时应疏散池内游人。

②在闲场和清场后直接向游泳池水面均匀抛洒10%的硫酸铜溶液(一般为3g/m3左右) ,以快速抑制藻类的进一步繁殖。

③立即对过滤器进行反冲洗,恢复过滤器的过滤效果和流量。

当过滤器首次反冲洗完毕正常运行时就应加大消毒剂的投加量(可比正常时高一倍)确保泳池水体有高的余氯量,保证在杀死过度繁殖的细菌的同时还可杀死藻类胚芽。

④应尽快给予良好通风,并关掉强光源,及时用低温水冲洗池岸周围,以降低室内温度和闷热状况,进一步消除藻类繁殖的环境因素。

采用液氯消毒时,在常温下,当池水中有0. 4 mg/L的游离余氯时,约用5 min即可杀死各种病原菌。

在一般情况下,每1000 t池水中加入5 kg左右的液氯。

(游泳池水质维护刘红叶、程晓如)采用先加氯粉杀菌、灭菌、灭藻后大量投加聚合氯化铝絮凝过滤除污工艺, 其有效投药范围在20 mg/ L~40 mg/ L 之间,杀菌灭藻率均高达95 %以上, 最高去除峰值在聚合氯化铝投量30 mg/ L 时,处理后的水质清澈透明。

海洋生物除藻剂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海洋生物除藻剂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海洋生物除藻剂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带来了严重威胁。

藻类过度生长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可行的除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比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措施,海洋生物除藻剂因其绿色环保、可持续性等优势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评价海洋生物除藻剂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效果。

首先,海洋生物除藻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高效的藻类去除能力。

湖泊水环境复杂多变,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湖泊水质差异巨大。

然而,海洋生物除藻剂通常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适应不同温度、pH值和营养盐浓度等环境条件。

此外,海洋生物除藻剂对各类藻类都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无论是浮游藻、蓝藻还是硅藻,都能够有效去除。

这使得海洋生物除藻剂成为一种全面而高效的治理手段。

其次,海洋生物除藻剂具有低毒性、无污染性的特点。

在过去的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常常使用化学物质,如铜离子、过氧化氢等,虽然能够迅速去除藻类,但同时也会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而海洋生物除藻剂主要以生物有机物为主要成分,无毒环保,对湖泊生态系统无负面影响。

这不仅能够保护湖泊水环境的健康,也有利于维持湖泊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三,海洋生物除藻剂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

相比传统的治理方法,海洋生物除藻剂大多以微生物、植物或海洋生物提取物为主,成本相对较低,能够实现经济效益。

同时,其可持续性也使得海洋生物除藻剂成为一种可持续的治理方式,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不良影响。

这对于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和维护水环境长期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海洋生物除藻剂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首先是剂量的确定问题。

由于湖泊水体复杂性,海洋生物除藻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适当确定合适的投放剂量,以达到较好的除藻效果,而不对湖泊生态环境造成过多的负面影响。

其次是除藻剂的稳定性问题。

在湖泊水体中,藻类的生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氧气含量等,这也会对除藻剂的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预氧化除藻综述

预氧化除藻综述

1.引言湖泊与水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资源,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水体的氮和磷受纳量大大增加,湖泊水库等城市水体的富营养化日益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特征是藻类的大量繁殖。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是以地表水体为主要的饮用水源,水体富营养化易造成大量藻类进入给水处理系统,这将严重影响常规水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而部分藻类死亡后释放的微囊藻毒素污染也会威胁到人们的健康。

2.藻类难处理的原因及对策藻类一般带负电荷,不易形成良好的絮体,且其密度低、尺寸小,沉淀效果差;高藻水的pH值一般在8.0以上,不利于混凝过程中增加正电荷的数量和形成腐殖聚合物[1]。

滤池中藻类会黏附在滤料表面,使滤池过滤周期显著缩短,造成滤池频繁反冲洗。

某些藻类尺寸很小,可穿透滤池进入给水管网中。

2.1藻类不易混凝的原因及预氯化藻类在其生长过程中会分泌出酸性多糖的有机物,为阴离子型聚合物,与浑浊物颗粒的表面电荷同性。

以铝盐作为混凝剂,在藻类干扰混凝的过程中,藻类有机物与水解形成的铝的氢氧化物生成表面络合剂,并与混凝剂铝离子形成多核混合配位体络合物,不利于脱稳。

藻类对混凝过程的影响与藻的生长阶段及藻浓度有关。

实验发现,对于处于稳定期和衰亡期的藻类,当其浓度较低时会表现出促凝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生长阶段藻类的分泌物成分和含量都会有所不同,而这种分泌物会参与混凝过程[2]。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藻类爆发呈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因而研究针对藻类高发期及微囊藻毒素污染的应急处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常规处理工艺对藻的去除是有限的,目前国内实际生产上的应对措施主要有预氯化和高锰酸钾预氧化这两种工艺。

前期针对预氯化和高锰酸钾预氧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藻类去除效能的强化上,而其对微囊藻毒素及致嗅物质释放的研究相对较少[3]。

现阶段人们已开始注重这方面的研究。

预氯化是一种传统的预氧化除藻技术,对藻类有一定的强化去除作用。

藻类被氯部分灭活,从而易于被混凝工艺去除。

草缸除藻

草缸除藻

KD1 KD2 KD3西德蓝药西德黄药西德绿药但是我忘记那个是那个号了哈哈费劲整理、汇总了一下目前网友反映水族缸除藻方法,现在发上来。

水族缸除藻的方法:一、物理方法:1、用牙刷、镊子、甚至手将丝状藻夹起拨除,并同时换水。

优点:清除干净、效果极佳;缺点:工作量极大,需要将水草拨出清理,否则不易清除干净。

适合少量、大叶水草附着藻的清除。

2、用刷子刷除。

优点:工作量小,清除干净;缺点:只适合沉木、石头、水族缸壁等坚固物体上附着藻的清除。

3、用活性炭。

在过滤器中放一新的活性炭,可去除硅藻(水草叶面,底砂等全部被“褐色尘状物”覆盖,用手也可以擦去这层附着物)。

4、直接剥除或去掉。

对蓝藻,将深绿色皮状物剥离即可;对绿藻,换水时去除絮状物即可。

5、UV灯:通过UV灯杀死藻类孢子。

优点:简单、方便;缺点:只能杀死藻类孢子,抑制藻类生长,但已长出的藻类作用不大。

二、化学方法:1、将一定比例的除藻剂(特指主要成分为Cu2+的某种螯合剂)加入水族缸中。

优点:工作量小,对任何藻类都有效,且可有效清除不易清除地方的藻类;缺点:剂量不容易掌握,会对水族缸中鱼类、水草、生态平衡造成影响,严重的会导致鱼类、水草死亡,生态系统崩溃。

此外,除藻剂对PH值偏高的水族缸也起不到除藻效果。

2、用CuSO4清除。

实际上,除藻剂的主要成分就是CuSO4,好的除藻剂主要成分是Cu2+的某种螯合剂,有研究认为,Cu2+的某种螯合剂比CuSO4更安全。

有论坛专门对CuSO4在水族缸中做过大量的、科学的试验。

实验结果认为:以0.7~1ppm浓度为安全范围内,对鱼、草等危害不明显,低于0.7ppm杀藻效果不明显。

但是,在同量安全剂量下,不同水草、不同鱼虾螺、不同处理时间,对生物的影响也不同:对虾螺类影响最大,容易造成死亡;其次是小型灯鱼、鼠鱼;再其次是中型、大型鱼类。

对水草也有较大影响,蜈蚣草及小型草影响最大,羽毛草,红玫瑰,菊花草,红柳其次;大宝塔、鹿角苔、MOSS、红蝴蝶、椒草再其次;榕类等叶子厚大、皮实的水草影响最小。

水华蓝藻物理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水华蓝藻物理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水华蓝藻物理控制方法研究进展田静思;都凯;王金恒;田雪【摘要】水华蓝藻频发给国内外众多河流湖库造成了水环境污染,并给人类健康和水生态安全带来双重威胁,因此选择一种安全可靠的除藻方式应对水华蓝藻爆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重点介绍了当前广泛应用的各种物理除藻方式及其控藻机理,并系统分析了各种除藻方式的优劣及适用范围,为我国水华蓝藻控制方式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期刊名称】《资源节约与环保》【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2页(P45-46)【关键词】水华蓝藻;物理方法;控制;研究进展【作者】田静思;都凯;王金恒;田雪【作者单位】常州天衍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000;常州天衍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000;常州天衍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000;常州天衍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000【正文语种】中文引言近年来,全球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富营养化导致浮游植物爆发性生长形成藻类水华,并伴有若干负面环境影响,如污染水体、藻毒素释放给动物甚至人类带来危害等。

此外,水华藻类可以降低水体透明度,并大量消耗水体溶解氧,导致水生动物和植物窒息死亡,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因此,水华防治已成为水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常用的控制水华蓝藻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生物方法等,其中,物理方法作为一种相对安全的除藻方式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着重对当前各种物理除藻方法进行综述,以分析物理除藻方式的优劣和适用性。

1 国内外研究进展物理方法是利用物理工程措施,控制水华藻类污染的一种技术方法,主要有超声波除藻、打捞除藻、稀释冲刷、絮凝沉降等一系列措施[1]。

1.1 超声波除藻超声波除藻是目前除藻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者对超声波除藻抑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张光明等[2]研究发现蓝藻细胞在超声辐射后的藻浓度的下降速度符合一阶反应,实验还发现提高超声波的频率会加快铜绿微囊藻液浓度的下降速度,并且微囊藻会在水体中释放更多的藻毒素。

赤潮治理方法综述

赤潮治理方法综述

赤潮治理方法综述韩锡锡;李琴;曹婧;于文涛;鞠莲【摘要】文章综述目前赤潮治理的主要方法,其中物理法重点介绍机械搅动法、超声波法、吸附法和气浮法,化学法重点介绍无机药剂法、有机药剂法和胶体絮凝沉淀法,生物法主要介绍引入赤潮藻类生物天敌、微生物技术和化感技术,分析各自优势和不足,采用微生物技术和化感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8(035)004【总页数】5页(P76-80)【关键词】赤潮;海洋环境;防灾减灾;微生物技术;化感技术【作者】韩锡锡;李琴;曹婧;于文涛;鞠莲【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青岛 266033;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33;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青岛 266033;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33;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青岛 266033;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33;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青岛 266033;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33;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青岛 266033;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4.3+49;P76;G353.110 引言赤潮是全球性的海洋生态灾害,不仅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而且直接或间接危害海洋环境、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对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等构成严重威胁。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濑户内海和东京湾等赤潮多发区开展有针对性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卓有成效;美国于1993年确立“赤潮国家计划”,在赤潮多发海域开展监测预测和发生机理研究工作;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SCOR)和联合国政府间海委会(IOC)于1998年共同发起“全球有害赤潮的生态学和海洋学研究计划”,得到众多国家和国际团体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加拿大以及欧、亚一些国家也相继制定国家赤潮防治和研究计划。

工艺方法——强化除藻技术

工艺方法——强化除藻技术

工艺方法——强化除藻技术工艺简介常规的混凝-沉淀工艺去除藻细胞的效率并不理想,强化混凝是一种在水处理常规混凝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提高除藻效果的化学方法,按其作用机理,可主要分为混凝剂强化法和预氧化法。

强化混凝除藻不改变水厂原有的工艺流程,并且不需要增加构筑物和大型设备。

另外,由于藻类密度较小,一般接近于水的密度,其形成的絮体一般不易沉淀,传统的混凝沉淀法很难达到较好的藻去除效果,因此,近年来气浮除藻的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超声除藻由于技术简便可靠,且效果显著,正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电化学法除藻兼顾了混凝剂投加和絮体的去除,不仅可以有效去除藻类,对水中其它杂质也有一定的去除能力。

此外,高级氧化法除藻也因为优秀的除藻能力且反应条件要求低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1、混凝剂强化法常规的硫酸铁、三氯化铁、硫酸铝等混凝剂对于高藻水的处理效果不佳,为了提高混凝除藻效率,可从混凝剂的角度来强化混凝。

强化方法可分为三种:(1)增加混凝剂投加量,即增加水中反离子的浓度,使藻细胞脱稳,并在絮体的吸附作用下从水中沉降。

但是这种方法不但会导致水处理成本的增加,而且可能会因混凝剂残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危害人类健康,如铝超标而导致的阿尔茨海默病等健康风险。

(2)添加助凝剂、开发新型高分子混凝剂(如投加藻原酸钠、活性硅胶)、采用新型有机混凝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新型无机混凝剂聚硅硫酸铝等方法,均可强化除藻效果。

(3)使用改性混凝剂,如改性粘土,弥补传统混凝剂除藻效率不高、沉降性能较差等不足。

Anderson曾提出粘土是最有前景的絮凝除藻材料,后来陆续报道了许多关于使用不同方法对粘土进行改性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改性粘土在除藻方面的优良性能。

2、预氧化法在水厂除藻中一般使用氧化剂进行高藻水的预处理,通过灭活藻细胞达到提高混凝除藻效果的目的。

通过向高藻水中投加化学药剂将藻细胞直接杀死,目前常用的氧化剂有氯、二氧化氯、臭氧、KMnO4等,它们与常规水处理工艺配合是强化混凝、解决高藻水源藻类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气浮除藻工艺的比较及影响因素_袁俊

气浮除藻工艺的比较及影响因素_袁俊

浊度、色度、COD 及叶绿素去除率 / % 含固率 / %
浊度 99.5 98.5 97.5 96.5 95.5 94.5 93.5 92.5
0
色度
COD
叶绿素
含固率 6
5.5
5
4.5
4
3.5
3
2.5
2
100
200
300
PAC 投加量 (/ mg·L-1)
图 1 DAF 处理富藻水的特性 Fig.1 Characteristics of Algae-Laden Water Treatment by DAF
- 25 -
袁 俊,朱光灿,吕锡武. 气浮除藻工艺2012
研究气浮净水的机理就是要研究气泡与絮粒 的粘附[9-10]。研究表明[11]在饮用水处理中最主要的机 理是粘附机理。地表水中有机物浓度通常为气泡粘 附提供足够的疏水表面,在纯净、无有机物存在体 系中气浮效率才明显下降。同时考虑藻类比重小, 处于悬浮状态,不易沉降,细胞壁外有包裹胶质层 (胶质鞘),疏水作用强,易于和微气泡结合上浮至 水面去除。因此,气浮法非常适合于处理富藻水。
近 20 年来,我国湖泊(水库)的水环境污染和 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0 年数据调查显示[1],在 26 个国控重点湖泊(水 库)中,重度富营养化湖泊 1 个,中度富营养湖泊有 2 个,轻度富营养湖泊有 11 个,三者占了 53.8 %; 其他均为中营养化湖泊。湖泊因富营养化问题导致 蓝藻频繁暴发[2-3],蓝藻腐败后导致湖水恶臭、有机 物及藻毒素浓度急剧升高,水源地水质严重恶化, 甚至致使湖区周边城市出现供水危机。
课 题 组 取 8、9 月 份 太 湖 符 渎 港 捞 藻 站 的 富 藻水,研究 DAF 的蓝藻浓缩性能。试验藻水的含固 率为 0.13 %左右,藻含量为 2×1010 个 / L,回流比为 28 %,混凝剂为固体 PAC 粉末,Al2O3 含量为 28 %, 按质量分数配成 5 %PAC 溶液,试验结果如图 1 所 示。

除藻生物

除藻生物

青苔鼠
• 青苔鼠别名泰国食苔鱼、金苔鼠, 依靠斜向下方的吸盘状口部,吸贴 于水草岩石等物而徐徐移动,同时 啃食青苔或食物残渣。青苔鼠食性 杂食,饲养容易,适合干净水质。 但水草玩家要注意,刚刚栽植的水 草,或是泥沙不够厚(低于5cm) 最好别选择青苔鼠,因为它会跟同 类争地盘,把水草翻掉。青苔鼠很 怕缺氧,而且成年后性情粗暴,有 时会吃小鱼或攻击大鱼,需要注意。
结果就是黑毛去光光,彻底干净了。
褐藻
褐藻多发生在初设的水族 箱里,而水中硝酸盐含量 高时也有褐藻发生。此藻 一般呈茶褐色的薄膜状附 生于叶面或玻璃壁上,用 手指轻轻一擦,立即脱落。 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光线不 足,水草的光合作用也不 佳,以及水中含氧量过低 等因素,导致此藻为害。
清道夫鱼
• 清道夫鱼又叫吸盘鱼、垃圾鱼, 几乎只要有水就能存活,它们经 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 食青苔。其食量很大,但形象有 点丑陋,当鱼缸过于干净的时候 它就会吞食各种能吃的杂食,所 以容易引起肠炎,这也是其容易 死亡的主要原因。
藻类问题一直是水族养殖家最挥之不去的梦魔,却又不得不时时与它相见, 其实以一个生态平衡的健康概念来看这个问题,藻类千百万年来就一直无所 不在,空气中、土壤、水中,它们随时在我们身边的,既然不可能叫它们消 失,我们就必须健康的面对这个问题──藻类必须存在我们的水族缸中!只 是它们存在的量是多还是少!
藻类的量多或量少,完全取决于我们对水族缸所设立的环境条件,有时
我们的环境适合水草或鱼类生存,自然藻类就少一点,或少到肉眼看不到。 相反的,如果因为疏于照顾或设立条件不正确所经营的环境,这时藻类正好
占到天时地利与人和而大量增生,一般我们所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这种“藻
类共和国”泛滥的水族缸。所以藻类要多要少完全是操之在我们的手中,而 不是藻类自己随便长出来的。

除藻技术现状和发展

除藻技术现状和发展

学号:07415215 常州大学科研实践论文(2011届)题目除藻技术现状与发展学生黄佳佳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专业班级给水072班校内指导教师王利平专业技术职务教授二○一一年二月除藻技术现状与发展摘要:本文简要的阐述了我国富营养化水体面临的现状和目前普遍使用的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几种方法,比如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等,对其处理效果做出简要评价。

并提出了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富营养化;除藻;物理;化学;生物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合理的生活、生产方式导致了水域中氮(N)、磷(P)等营养盐类大量富集,致使全球性水域富营养化日益严重。

据统计,我国60%的湖泊呈富营养状态,并伴随着藻类水华的发生。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水华”爆发时,大面积的水面被藻类覆盖,阳光难以穿透水层,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可能造成水域上层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及底层溶解氧的缺乏,这对水生动物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藻类在代谢过程中或藻体破裂后都会释放藻毒素,鱼腥藻、束丝藻和铜绿微囊藻是三种最常见的含有毒素的物种[1]。

微囊藻毒素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以外,也是肝癌的主要诱因。

最近研究显示,微囊藻毒素还具有胚胎毒性、免疫功能损害等作用[2],而由鱼腥藻、束丝藻产生的是神经毒素,会损害神经系统;大面积的藻类暴发,严重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不仅影响了水体景观,也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1常用的除藻技术1.1 物理除藻技术物理除藻技术目前在许多供饮用水水域(如水库)应用的比较多,利用活性炭去除也是目前各自来水公司比较常用的方法。

为防治我国密云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董悦安等[3]曾应用部分物理技术(吸附性材料净水和表底层水体交换试验)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内水中氮和磷的含量比对照区都有所下降,机械除藻试验后,水中的叶绿素含量比除藻前下降;表底层水体交换试验后,试验区内表、中层水体的温度有所下降,温度降低抑制了表、中层水体中藻细胞的繁殖速率,对水华的发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综述
• 原水中的藻类会产生异臭、异味,影响净 原水中的藻类会产生异臭、异味, 水厂出水水质。针对这些问题, 水厂出水水质。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国 内外一些除藻方法和经验, 内外一些除藻方法和经验,并介绍了部分 工程实例。 工程实例。
淡水中藻类去除方法
• • • • • • 混凝除藻 直接过滤除藻 沉淀或过滤除藻 预氧化除藻 渗渠除藻 微滤机法
五、 渗渠除藻
• 1.渗渠除藻方法概述 1.渗渠除藻方法概述
• 渗渠除藻是最近发展的一种除藻技术其原 理类似于快滤池。 • 在给水处理中,常用过滤处理沉淀或澄清 池出水,使滤后出水浑浊度满足用水要求; • 在废水处理中,过滤常作为吸附、离子交 换、膜分离法等预处理手段;
快滤池过滤过程示意图
• 过滤 、F2开F4、F3关 过滤F1、 开 、 关
• 2.微滤机的适用范围
• 微滤机对藻类的去除率随藻的种类不同而 有很大区别,越细小的藻类越难去除,有 时仅去除10%,可是这种藻类所消耗的混 凝剂量最大。又因微滤机所能去除的浊度 不多,所以应用微滤机几乎不可能降低混 凝剂投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需要 去除浮游动物(蠕虫、甲壳动物等)时,可选 用微滤机除藻。
一、 混凝除藻
• 1. 混凝除藻方法概述
• 混凝除藻是指向水中加入混凝剂使其通过 吸附、卷扫、网布等将水中的藻类以及各 种胶体悬浮颗粒去除的方法。
• 2.混凝除藻方法的适用范围
• 混凝除藻对藻类的数量没有限制,出水 中藻类数量<1000个/mL时所需混凝剂 量远大于浊度<3 NTU时所需的量 ,所 以去除藻类的同时其浊度也同时达标。
• 沉淀或过滤除藻是指通过藻类自身的重 力作用以及在滤料和各种填料的作用下 将水中藻类去除的工艺。
• 2.水中藻类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 当藻类数量<500个/mL时,不会引起滤 池堵塞;当藻类数量为500~1000个/mL 时,滤池有稍许堵塞;当藻类数量为 1000~2000个/mL时,有明显堵塞现象; 当藻类数量>2000个/mL时,会出现严 重堵塞。
四、预氧化除藻 四、预氧化除藻
• 1.预氧化除藻方法概述 1.预氧化除藻方法概述
• 对于某些藻类(例如绿藻)可以用氯、臭氧、 对于某些藻类(例如绿藻) 高锰酸钾或二氧化氯等氧化剂进行预氧化, 以提高去除效果。有一些藻类在预加氯后 常会产生臭味,这时应加过量的氯,使之 产生游离态的余氯,随后再根据水质要求 进行脱氯。 进行脱氯。
二、直接过滤除藻
• 1.直接过滤除藻方法概述 1.直接过滤除藻方法概述
• 直接过滤是指向原水中加入混凝剂后不 经过沉淀池沉淀而直接进行过滤的工艺。
• 2.直接过滤 直接过滤除藻方法的适用范围
• 直接过滤适用于原水中藻类和悬浮物数 量较少的情况,该工艺的关键是滤速的 大小。处理含藻量极高的水应在过滤池 前增加沉淀池或澄清池,但这样还可能 出现滤池出水含藻量>1000 个/mL的情 况,需要进一步处理。
• 3.举例
• 上海市月浦水厂自陈行水库取水,从每年 的3月下旬开始,库中水温上层高、下层低, 藻类繁殖很快,进入水厂的藻类难以沉淀, 造成滤池堵塞(过滤周期仅为2~3 h)。该厂 采取的措施:一是减少原水在水库中的停 留时间,提高水库的换水率,使水中杂质 来不及沉淀(保持浑浊状态)而阳光难以射入, 从而导致藻类的光合作用困难;二是采用 药剂控制(向水库水中投加漂白粉)。
六、微滤机法 六、微滤机法
• 1.微滤机法概述 1.微滤机法概述
• 微滤机是一种转鼓式筛网过滤装置。被处 理的废水沿轴向进入微滤机鼓内,以径向 辐射状经筛网流出,水中杂质(细小的悬 浮物、纤维、纸浆等)即被截留于微滤机 鼓筒上滤网内面。当截留在微滤机滤网上 的杂质被转鼓带到微滤机上部时,被压力 冲洗水反冲到微滤机排渣槽内流出。
• 3.举例
• 昆明五水厂原水藻类数量平均为30 500个 /mL,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法除藻(双层滤 料:陶粒粒径为2.0~2.5 mm、高为700 mm,石英砂粒径为0.6~1.2 m m、高为 500 mm,滤速为6~10 m/h),其去除率平 均为96.4%。
三、沉淀或过滤除藻
• 1.沉淀或过滤除藻方法概述 1.沉淀或过滤除藻方法概述
进水管,待过滤 的水由此进入
普通快速滤池构造
反洗水收集槽, 反洗水由此
反洗水收集槽, 收集所有滤池 的反洗水
垫层,支撑滤料和 均匀分配反洗水
清水管,过滤后 的水由此排出
集水渠,进水 及收集反洗水
底部配水系统,收集过滤 后的水或均匀分配反洗水
• 2.举例
•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水厂将快滤池的出水再 经慢滤池处理(慢滤池过滤面积为500~ 2400m2,滤速仅为快滤池的1/30,砂层厚 度为1m),以去除水中残留的微小藻类。以 色列以麦杆作为过滤材料,在体积1m3的 PVC池中装入50 kg麦杆进行过滤,可去除 75%的藻类。
• 3.举例
• 采用网眼孔径为10~45µm(多数为35 µm) 的微滤机,除藻率约为50%~70%,但浊 度只能减少5%~20%。采用孔径为25~ 35µm的布筛处理开罗的尼罗河水时,藻类 平均去除率为40%;处理巴黎塞纳河水时 为55%,处理湖泊和蓄水库水时为50%~ 65%。德国的Slipplingen水厂在向原水中投 药之前用微滤机去除原水中大部分藻类等 颗粒物。
结论
• 通过目前水厂除藻工艺的运行情况来看,预氧化 通过目前水厂除藻工艺的运行情况来看, 除藻复合工艺的除藻效果比较理想。如预加氯+ 除藻复合工艺的除藻效果比较理想。如预加氯 助凝剂( 助凝剂高锰酸盐( 助凝剂(HCA)/助凝剂高锰酸盐(PPC)复合药 ) 助凝剂高锰酸盐 ) 在原水浊度、藻类较高时,效果更为明显。 剂,在原水浊度、藻类较高时,效果更为明显。 通过对藻类计数和叶绿素含量的测算,以叶绿素a 通过对藻类计数和叶绿素含量的测算,以叶绿素 的含量变化来推算藻类的去除率。叶绿素a在一切 的含量变化来推算藻类的去除率。叶绿素 在一切 浮游藻类里大约占有机物比重的1~ , 浮游藻类里大约占有机物比重的 ~2%,是估算 藻类生物量的较好指标。下面是2003年—2004年 藻类生物量的较好指标。下面是 年 年 7月原水藻类(叶绿素 )变化趋势及出厂水叶绿 月原水藻类( 月原水藻类 叶绿素a) 的变化趋势, 以上。 素a的变化趋势,藻类去除率可达 的变化趋势 藻类去除率可达90%以上。 以上
• 2.各种氧化剂的比较
• 利用高锰酸钾除藻也有较好的效果,对碱 性水的除藻效果优于中性或酸性水,臭氧 是唯一不增加处理水中总固体的有效氧化 剂,投加量为0.5~5 mg/L。由于该法所需 资和运行费用较高,在国内还很少应用, 臭氧和活性炭联合除藻已受到人们的重视。
• 3.举例
• 日本福间町水厂原水取自某水库,该水库 库容较小、深度较浅,因此藻类容易繁殖( 有时有异味)。该水厂仅在水库水位低、藻 类多、气味大时增用臭氧—活性炭处理设 备,使藻类得到控制。北京田村山水厂水 源取自怀柔、密云和官厅水库,藻类繁殖 高峰期经常规处理后的出水达不到饮用水 标准,当增加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后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3.举例
• 番禺市沙弯水厂在硅藻高繁殖期的投铝量 从平时的1.2 mg/L增加到3.0 mg/L,可使沉 淀池出水的浊度降至1~2 NTU以减少进入 滤池的藻类数量。去除绿藻一般需要预氧 化,预加氯时其去除率约为95%~98%, 无预氯化时其平均去除率为85%(如果考虑 到预加氯会产生三卤甲烷,也可以用其他 氧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