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合集下载

《基础护理学》第四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基础护理学》第四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操作过程中加强无菌观念
➢ 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 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 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 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 ➢ 一套无菌物品供一位病人使用
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一)使用无菌持物钳法 (二)使用无菌容器法 (三)使用无菌包法 (四)无菌区域准备法 (五)倒取无菌溶液法 (六)戴、脱无菌手套法
5.盖瓶塞 倒好后立即塞好瓶塞 6.记录 在瓶签上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并签名 7.处理
(五)倒取无菌溶液法
注意事项
➢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 不可将物品伸入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倾倒液体时不可
直接接触无菌溶液瓶口 ➢ 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以免污染剩余溶液 ➢ 已开启的无菌溶液瓶内的溶液,24小时内有效,余液只作
➢ 取物:将包内物品放在备好的无菌区内 ➢ 处理:将包布折叠放妥
(三)使用无菌包法
使用无菌包法
(三)使用无菌包法
注意事项
➢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 打开无菌包时手只能接触包布四角的外面,不可触及包布
内面,不可跨越无菌区 ➢ 包内物品未用完,应按原折痕包好,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
限24小时内使用 ➢ 如包内物品超过有效期、被污染或包布受潮,则需重新灭
➢ 使用有序: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取用 ➢ 储存有效期:根据存放环境和包装材料不同,必须在有效
期内使用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操作过程中加强无菌观念
➢ 明确无菌区、非无菌区、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非无菌 物品应远离无菌区
➢ 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 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 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 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05-基础护理学1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的感染

05-基础护理学1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的感染

目录1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医院内感染的概述 (2)1.1.1医院感染的概念 (2)1.1.2医院感染的形成条件 (6)1.1.3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9)1.2清洁、消毒、灭菌 (10)1.2.1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10)1.2.2消毒、灭菌的方法 (11)1.3手卫生 (20)1.3.1WHO手卫生的5个时刻 (20)1.3.2手卫生定义 (20)1.3.3手卫生的场景 (20)1.3.4手卫生方法 (21)1.3.5手卫生注意事项 (21)1.4无菌技术 (21)1.4.1无菌技术的概念 (22)1.4.2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22)1.4.3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法 (23)1.5隔离技术 (26)1.5.1隔离的概念 (26)1.5.2隔离病区的管理 (26)1.5.3隔离原则与隔离种类 (27)1.5.4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30)1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目标:掌握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掌握医院感染的形成及预防措施熟悉常见的物理、化学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隔离的种类和措施了解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和管理了解供应室的的工作程序能力目标:能熟练掌握无菌技术、隔离技术、手卫生操作素质目标:培养消毒隔离的护理职业观念教学重点: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医院感染的形成及预防措施常见的物理、化学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无菌技术、隔离技术、手卫生操作教学难点:常见的物理、化学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无菌技术、隔离技术、手卫生操作课时:8时教学方法:讲授【导入】医院感染事件1955年春天,美国Cutter实验室制备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在用福尔马林灭活病毒时不够彻底,导致接种该疫苗的12万名儿童中4万名染病,56名儿童患上麻痹型脊髓灰质炎,使得这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再幼儿中再次传播,最终导致113人终生瘫痪,5人死亡。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ppt课件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ppt课件


达到灭菌温度
灭菌效果不可靠 灭菌效果可靠
化学监测法
原理:指示管内的化学物质(指示卡)在一定的 温度下,持续一定的时间将会变色。
放于物品包中央 灭 菌
取出指示管(卡)
判断是否达到灭菌
生物测试法
特点:为最可靠的监测法
原理:利用对热耐受力较 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 菌芽孢作为指示剂,制成 菌纸片及芽孢指示管。
施 • 未做好清洁、消毒、灭菌----严格按照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医院感染 清洁、消毒、灭菌 无菌技术 隔离技术
第一节 医院感染
一、概述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概述
医院内感染 • HAI--医院获得性感染
• 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在医院内 获得感染并出现症状。
类型
按照目的
传染性隔 离
对象
保护性隔 离
目的
传染性 传染患者和带菌者 保护性 免疫力极低的人群
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 会,便于污染物的集 中消毒和处理 隔绝病原微生物与病 人接触使其免受感染
(二)隔离区域的划分
1.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 其他公共场所
2.距相邻病区约30m,侧面防护距离10m
第三节 无菌技术
一、概述 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一、概述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 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 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 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无菌物品:通过物理或化学 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一、概述
无菌区:是经灭菌处理 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 菌处理,或经过灭菌 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

护理学基础医院感染预防控制ppt课件

护理学基础医院感染预防控制ppt课件
护理学基础医院感染预防控制ppt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护理学基础概念 •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性 • 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 护理实践中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护理学基础概念
护理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护理学的定义
护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健康和疾 病的学科,它涉及到预防、诊断 、治疗和照顾患者的各个方面。
护理学的重要性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护理学扮演 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患者提 供专业化的照顾,协助医生进行 治疗,并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
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护理学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 求。
护理学的理念
提供全面、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健康和福 祉。
国际先进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理念与实践
理念一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理念二
多学科协作,共同参与防控。
实践一
推广使用快速诊断试剂盒和自动化细 菌鉴定系统,提高诊断效率。
实践二
建立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网络,及时 掌握耐药菌株流行趋势。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护理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护理
现代护理
早期的护理实践起源于家庭和社区, 人们通过提供基本的照顾来满足患者 的需求。
现代护理注重跨学科合作,强调以患 者为中心的全面护理,涉及疾病预防 、健康促进和康复等多个方面。
近代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逐渐专业 化,护士开始在医疗设施中提供更专 业的照顾。
02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 性
手术室管理

《基础护理学》课件:第四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第5版

《基础护理学》课件:第四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第5版

一、概述
基本概念
1.手卫生(hand hygiene):是医务人员洗手、 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 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的过程。 将手涂满肥皂并对其所有表面进行强而有 力的短暂的摩擦,产生大量泡沫,然后用 流动水冲洗的过程。 ——(CDC)
油、膜粉的、医膏疗等用首品选必干须热消灭毒菌。;
不耐热但耐潮湿的物品选用化
根据物品污染后学的灭危菌险法;性选择 根据微生物污染的的空动种气态类消净毒化和处处数理理量应方首法选选。用过方滤除法菌
和使用剂量
根据消毒物品的对环性非境致的质病处选性理择微可生采物用轻清度洁污的染器物具湿品式及 严格遵守消毒程清序扫、擦拭、清洗、自然通风净化
是指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 在医院内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 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包括 •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 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不包括 • 入院前已开始 • 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同种同源感染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属于医院感染的有: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 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 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手消毒方法:
• 快速手消毒剂(美逸柔)揉搓双手15s以上 • 用消毒剂(如0.5%碘伏)浸泡双手
第四节 无菌技术
1. 无菌技术 (aseptic technique) *
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 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 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和管理方法。
2.无菌物品 (aseptic supply)
微生物
部分含氯类
低效消毒剂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医院感染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医院感染,又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由于接受诊断、治疗、护理等过程中接触的传染源或不洁物体感染引起的疾病。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有效进行预防和控制。

1.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源,因此,他们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至关重要。

医院应该定期组织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包括正确佩戴和处理各种防护用品、洗手消毒的正确方法、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等。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重视程度,减少感染的发生。

2.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院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清洁和消毒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消毒程序和标准,明确责任人和操作流程。

定期对医院各个区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手术室、病房、洗手间等高风险区域,确保环境的清洁卫生。

3.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对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报告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

医院应该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感染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同时,要加强感染报告制度,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时上报感染病例,确保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减少感染的传播。

4.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医院感染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坚持药物敏感性监测,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医院也应该加强抗生素管理,建立抗生素使用的审批和监督制度,控制抗生素的滥用情况,降低感染的风险。

5.健全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医院应该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委员会应该由感染控制专家、临床科室的负责人和护理人员组成,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制定感染控制的政策和措施,并负责监督和评估感染控制工作的实施情况。

总之,医院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基础护理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基础护理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清洁与消毒
总结词
清洁与消毒是基础护理学中重要的感染控制手段,通过对环境、物品和医疗器 械的清洁和消毒,减少病菌滋生和传播。
详细描述
医院应定期对病房、治疗室等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 ,对医疗器械和物品也应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程序,确保其无菌状态。
隔离与防护
总结词
隔离与防护是基础护理学中用于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 措施,通过将感染源与易感人群进行隔离,降低感染传播的 风险。
详细描述
对于确诊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设 置隔离病房、使用防护服、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同时,医 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 暴露的风险。
医疗废物的处理
总结词
医疗废物处理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分类、处置和管理医疗废物 ,降低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
案例一:某医院新生儿病房爆发感染事件
80%
事件描述
某医院新生儿病房发生爆发感染 事件,多名新生儿出现发热、咳 嗽等症状。经调查发现,病房空 气污染严重,细菌超标。
100%
感染源分析
病房通风不良,空气不流通,导 致细菌在室内滋生。新生儿免疫 力低下,易受感染。
80%
防控措施
加强病房通风,定期清洁消毒病 房环境,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 识,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
卫生监测和报告制度。
05
总结与展望
当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挑战与问题
抗生素滥用问题
过度或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加 ,使医院感染更难控制。
手卫生执行不力
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低,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 险。
医疗废物处理不当
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不规范,可能造成 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中的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第二章环境教学目的:能正确说出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能正确描述良好的医院环境所具备的特点能正确解释环境的含义能正确理解环境、健康与护理的关系*能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调控医院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满足患者的需要第一节环境与健康一、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命和生长的全部机体内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总和。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分类: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一)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自然气候的影响:持续的高温环境可导致中暑,并没有导致肾脏、循环系统疾病及脑卒中的危险;极冷的情况有增加呼吸道疾病和发生冻伤的大概。

2、地形地质的影响:如环境中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环境中氟过量会导致氟骨症;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等都与当地地质物质成分的含量有关。

3、环境污染的影响:(1)空气污染、(2)水污染、(3)土壤污染、(4)噪声污染、(5)辐射大气净化:毒物由呼吸道进入机体是危害最大大气中有刺激感化的有害物(如烟尘、二氧化硫、硫化物、氯气、臭氧等),会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大气中无刺激作用的有害气体由于不能为人体器官所察觉,危害性比刺激性气体还要大。

水污染:引起急性中毒、致癌至畸致突变、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5月21日世界无烟日(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影响因素:1、社会经济2、社会阶层3、社会关系4、文化因素5、生活方式6、卫生服务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XXX在护理工作中就已注意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她曾说过:“症状和痛苦一般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发生疾病常常不是疾病本身的症状而是其它的症状——全部或部分需要空气、光线、温暖、安静、清洁、合适的饮食等”。

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一至十八章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一至十八章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主编:李小寒、尚少梅适用范围:护理学本科专业章节:共十八个章节目的:提供电子简版,以备教师备课、撰写教案使用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第六章患者的清洁卫生第七章休息与活动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第九章冷热疗法第十章饮食与营养第十一章排泄第十二章给药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第十四章标本采集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第十六章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的管理第十七章临终护理第十八章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第一章绪论(回目录)一、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一)课程的地位1.是护理学科的基础2.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3.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4.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课程的基本任务1.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护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2.使护生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以履行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二、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1.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三、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1.实践学习法:实验室学习、临床学习2.反思学习法第二章环境(回目录)第一节环境与健康一、环境概述1.定义: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环境的分类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气候影响、地形地质影响、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文化因素、卫生服务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护士需要了解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才能完成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护士的职责:帮助发现环境中对人类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因素。

基础护理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可修改版ppt]

基础护理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可修改版ppt]
-不得将引燃物扔入消毒的容器中
一、消毒、灭菌的方法-3
干烤法(dryheat sterilization)
-适用:耐高热,不耐湿,高温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 -消毒:箱温120~140℃,时间10~20min -灭菌:箱温160℃,时间 2h,或170 ℃持续1h或180 ℃持续
30min
干烤法注意事项
细菌
干热消毒法和湿热消毒法效果比较
导热速度 穿透力 消毒时间 所需温度 破坏性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一、消毒、灭菌的方法-2
燃烧法(burning sterilization)
-特点:简单、迅速、彻底、 破坏性大 -适用:耐高温不易被破坏物品,(详见第69
页)
燃烧法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不可在火焰未 熄灭时添加乙醇或人离开、不能在木板或木架 上燃烧
条件致病菌
动物感染源 医院环境
老鼠、蟑螂
设备、食品、垃圾 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 血液制品、药物
幻灯片7-3
传播途径
内源性感染:移位 外源性感染:
-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飞沫传播
水和食物
-共同媒介传播
污染的血液、血制品
-生物媒介传播
输液制品
幻灯片7-4
易感宿主
严重慢性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 皮肤粘膜屏障作用损害; 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 接受介入性检查、器官移植的病人; 休克、昏迷、术后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

护理学基础培训-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课件

护理学基础培训-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课件
School of nursing
2)压力蒸汽灭菌法 热力消毒灭菌中效果最好,也是医院 首选的方法。 适用: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 品。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School of nursing
灭菌器分类:--下排气式
手提式
卧式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School of nursing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3、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4、加强继续教育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School of nursing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School of nursing
一、概念
(一)清洁 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 埃和有机物,其作用是去处和减少微生物, 并非杀灭微生物。
常用:紫外线灯管
紫外线消毒器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School of nursing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School of nursing
注意事项: 刺激眼睛及皮肤,使用时人离开房间 每周2次用无水酒精擦拭灯管 灯亮5~7min后开始计时 关灯后需间歇3~4min再开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School of nursing
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定期检测, 调整浓度。 消毒物品要洗净擦干,浸没在消毒液内, 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
消毒后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避免 刺激人体组织。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School of nursing
5、化学消毒常用方法
(1)浸泡法 用于锐利器械、 刀片、剪刀等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School of nursing
2、理想的化学消毒剂

基础护理学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基础护理学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无菌区(asepticarea):指经灭菌处理且未必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non-aseptic area):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ies):指通过灭菌处理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非无菌物品(non-aseptic supplies):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物品
(基础护理学)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 作者:
———————————————————————————————— 日期:
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第一节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s)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过氧化氢、过氧乙酸、部分含氯类
中效消毒剂
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等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其他微生物
乙醇、碘伏、部分含氯类
低效消毒剂
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和某些真菌
新洁尔灭、氯己定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浸泡法(immersion):大多数物品
-擦拭法(rubbing):物品表面、皮肤的消毒
-喷雾法(nebulization):空气、物表的消毒
注意调节合适的水温、水流,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⑷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认真洗手
1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
2同一个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
3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5穿脱隔离衣前后,脱手套后
6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
7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卫生手消毒【注意事项】
消毒前先洗手并保持手的干燥,遵循洗手的注意事项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基础护理学之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基础护理学之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医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病人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感染症状;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感染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一)形成条件:1.感染源感染源指感染的来源。

即病原微生物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者宿主。

医院感染中主要的感染源有:(1)已感染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已感染的病人是最重要的感染源,因已感染病人的体内排出病原微生物较多,且病原微生物常具有耐药性,极易在此外易感宿主体内定植。

病原携带者由于病原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并时常排出体外,故也是主要感染源。

(2)病人自身正常菌群:病人的口腔黏膜、皮肤、肠道、上呼吸道及泌尿繁殖道等寄居者人体正常菌群或者来自环境并定植在这些部位上的微生物,在机体反抗力低下或者一定条件下即可引起自身或者传播感染。

(3)动物感染源:各种动物均可成为动物感染源。

如:鼠类既是沙门氏菌的宿主,又是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感染源。

(4)医院环境:医院环境极易受病原微生物污染而成为感染源。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

医院环境中主要的传播途径有:(1)接触传播:指病原微生物通过感染源与易感宿主之间直接或者间接地接触而传播的方式。

1)直接接触传播:感染源与易感宿主之间在身体上有直接的接触,如母婴间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柯萨奇病毒传播等。

2)间接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通过媒介传递给易感宿主,如医护人员的手为媒介、介入性操作等。

(2)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以空气为媒介,空气中悬浮着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随气流流动,引起的感染传播。

1)飞沫传播:感染源排出的飞沫液滴较大,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短,易感宿主在1m 内可能发生感染。

2)飞沫核传播:感染源排出的飞沫在降落前,表层水分蒸发,形成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能长时间地游动,长距离传播。

3)菌尘传播:物体表面的传染性物质干燥后形成带菌尘埃,通过降落在伤口上或者被吸入呼吸道,引起直接或者间接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一节医院感染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判断医院感染的原则-时间:有潜伏期的:住院日>潜伏期;无潜伏期的: >48小时-部位:不同部位-病原体:新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机体内在因素: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心理因素机体外在因素:诊疗活动(侵入性诊疗机会、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医院环境、医院管理机制(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感染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是导致感染的来源◆传播途径:是指微生物从感染源传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易感宿主: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三)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加强三级监控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阻断感染链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督促各级人员自觉采取行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清洁(cleaning):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其目的是使消毒的对象达到无害化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干热:燃烧、干烤湿热:压力蒸汽、低温蒸汽、流通蒸汽辐射消毒法日光曝晒紫外线消毒法臭氧灭菌灯消毒法电离辐射灭菌法微波消毒灭菌法机械除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浸泡法、喷雾法、擦拭法、熏蒸法—紫外线消毒法—-设备:低压汞石英灯管—-杀菌波长:250~270nm—-用途:空气、物品表面、液体消毒—(1)空气:每10m2用一盏30w灯—有效距离不超过2m,消毒时间为30~60min—(2)物表:30w、25~60cm、20~30min,物品应摊开—(3)液体:水内照射法/水外照射法,水层厚度应小于—2cm,并根据紫外光源的强度确定水流速度。

—紫外线消毒法注意事项—-保持灯管清洁:定期擦拭以除去灰尘和污垢—-消毒条件:温度20~40℃,湿度40%~60%—-消毒时间:从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作好记录:使用时间不超过1000h—-加强防护:保护眼和皮肤,照射后应通风—-定期监测灭菌效果:强度>70µw/cm2。

—方法:紫外线强度仪、化学测试法、——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浸泡法(immersion) :大多数物品—-擦拭法(rubbing) :物品表面、皮肤的消毒—-喷雾法(nebulization):空气、物表的消毒—-熏蒸法(fumigation):空气、物表、精密贵重仪器和不能蒸煮、浸泡物品的消毒第三节手卫生手卫生(hand hygiene)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hand washing)指医务人员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 rubbing)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tic)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洗手【注意事项】⑴血液或肉眼可见污染时,用清洁剂和流动水洗手:未有血液或肉眼可见污染时,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⑵洗手方法正确,手的各个部位都需洗到、冲净。

⑶注意调节合适的水温、水流,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⑷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认真洗手①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②同一个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③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④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⑤穿脱隔离衣前后,脱手套后⑥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⑦处理药物或配餐前卫生手消毒【注意事项】⑴消毒前先洗手并保持手的干燥,遵循洗手的注意事项⑵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时方法正确,注意手的各个部位都应该揉搓到⑶卫生手消毒指征:①接触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②接触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③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后④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外科手消毒【注意事项】⑴原则:①先洗手,后消毒②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⑵洗手之前摘除手部饰物,指甲长度不能超过指尖⑶手消毒过程中,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涂抹消毒剂、揉搓、流水清洗、擦干,顺序手部→前臂→上臂下1∕3⑷用后的清洁用具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每人使用后消毒或一次性使用⑸术后摘除外科手套之后,用肥皂清洁双手第四节无菌技术一、概念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无菌区(aseptic area):指经灭菌处理且未必污染的区域非无菌区(non-aseptic area):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ies):指通过灭菌处理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非无菌物品(non-aseptic supplies):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物品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操作环境清洁、宽敞-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2、工作人员仪表符合要求-无菌操作前,工作人员应戴好帽子和口罩;-修剪指甲并洗手;-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3、无菌物品管理有序规范-存放环境-标识清楚:无菌包外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使用有序-储存有效期4、操作过程中加强无菌观念⑴明确无菌区、非无菌区、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⑵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⑶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⑷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⑸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⑹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⑺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⑻如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⑼一套无菌物品供一位患者使用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2)无菌容器的使用(3)无菌包的使用(4)铺无菌盘(5)取用无菌溶液(6)戴、脱无菌手套无菌持物钳【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②取放时,应闭合钳端,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③使用时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就地使用,到远处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④不可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纱布;不可用无菌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⑤无菌持物钳一旦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⑥干燥保存法,4~8h更换一次⑦湿式保存法:容器深度与钳长度比例适合,消毒液面浸没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长度的1/2无菌持物钳及其浸泡容器每周消毒一次,同时更换消毒液;使用频率较高的部门应每天清洁、灭菌;放入无菌持物钳时需松开轴节有利于钳与消毒液充分接触无菌容器【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②移动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部,手指不可触及无菌容器的内面与边缘③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④避免容器的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⑤无菌容器应定期消毒灭菌,一旦打开,使用时间<24h无菌包的使用【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②无菌包包布通常选用质厚、致密、未脱脂的双层棉布制成③打开包布时手仅能接触包布四角的外面,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可跨越无菌面④包内物品未用完,应按原折痕关包,系带横向扎好,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24小时内有效⑤无菌包应定时消毒灭菌,有效期7~14天;如包内物品超过有效期、被污染或包布受潮,则需重新灭菌铺无菌盘【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②铺无菌盘的区域必须清洁、干燥、宽敞③铺盘时,非无菌物品和身体应与无菌盘保持适当距离,手、衣袖不可触及无菌巾内面,不可跨越无菌区④铺好的无菌盘应尽早使用,有效时间<4h取无菌溶液【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②开瓶时手不可触及瓶口和瓶塞内面③倒溶液时,勿沾湿瓶签,勿使瓶口接触容器口周围④不可将物品伸入到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⑤已开启的溶液瓶内的溶液,可保存24小时戴、脱无菌手套【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②选择合适手掌大小的手套尺码;注意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③戴手套时,防止手套外面(无菌面)触及任何非无菌物品,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另一手套的内面,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④戴手套后始终双手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视线范围;如发现手套有破损或可疑污染,应立即更换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避免强拉,注意勿使手套外面(污染面)接触皮肤—隔离(isolation):—-概念: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目的:切断感染链中三者的联系,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

—隔离区域的设置—-传染病区应与普通病区分开,远离公共场所—-传染病区由隔离室和其他辅助房间构成—-设置隔离室的可将感染源与易感宿主从空间上分开,减少传播机会—-传染源、非传染源使用不同的出入口:入口处有更衣换鞋的过渡区、备有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等;出口处有洗手、处理废弃物的装置—-同种病人同住一室,单间用于未确诊、已确诊混合感染或危重病人具强烈传染性者—工作区的划分—-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体污染的区域,如治疗室—-半污染区:有可能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患者洗手间—隔离标志明确,卫生设施齐全—进出隔离室符合要求—分类处理隔离室内物品—每日消毒隔离室环境—加强隔离患者心理护理—掌握解除隔离的标准—加强终末消毒处理:病人、个人用物、病室单位—穿、脱隔离衣的注意事项—-隔离衣的要无破洞、不潮湿、全部遮盖工作服;—-隔离衣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穿脱隔离衣过程中始终保持衣领清洁;—-穿好隔离衣后,不得进入清洁区,不接触清洁物品;—-消毒手时不能沾湿隔离衣,隔离衣也不可触及其他物品;—-脱下的隔离衣如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如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向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