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修辞手法的作用
部编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训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
![部编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训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https://img.taocdn.com/s3/m/57727473a8114431b90dd8ed.png)
部编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训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三讲、语修辞手法的作用小学五年级大部分课文都使用了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形象,使文章更有文采,也使文章的内涵更丰富。
那小学有哪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比喻:是用具体浅显、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难懂、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一般由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三部分构成。
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如《窃读记》一文中的句子“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个句子把“我”比作“饿狼”,形象地表现了“我”对书的热爱,以及看书时的如痴如醉。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的部位、动作、情感和品质等用在物上。
拟人手法的使用,可使句子更灵动,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能直观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如《白杨》一课中的句子“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个句子把白杨当作人来写,把人的精神品质“坚强”用在了白杨上,赞美了白杨坚强的品质。
排比: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或意思相关的分句排列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它的作用是使句子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而且能增强语势,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
如《白杨》一课的开头“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气这三个“没有“构成了一组排比,突出了戈壁的恶劣环境,反衬了白杨顽强的生命力。
夸张:就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有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的作用是能够形象具体地描述岀事物,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有时还能增强文章的幽默感。
《桂花雨》一文中的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个句子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家乡桂花的香,像“浸”在里面一样,用词生动而形象。
设问:就是有针对性地提岀问题,然后把答案说出来,即自问自答。
(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技巧及解答1
![(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技巧及解答1](https://img.taocdn.com/s3/m/5c67fe53192e45361066f5b7.png)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1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小学语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及规范(六年级)
![小学语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及规范(六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b15de673b4daa58da0114adf.png)
小学语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及规范(六年级)小学生在每次考试中,阅读题或多或少都会扣分。
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今天,我就这一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一)小学生怕阅读主要原因有:一、对阅读文段的内容不理解。
这一类孩子不多,多数是男孩子,孩子的心理比较单纯,接触到的人际关系又较少,他们对阅读的文章内容(或某一部分的内容)和中心根本就不理解,导致孩子做主观分析题时不知从何下手。
这类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一般较强,甚至还有其它方面的天才。
这样的孩子比较爱看动画片,不爱看文学类书籍,会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并且能把自己爱做的事坚持做下去。
解决办法:针对这样的孩子,阅读的做题能力不易在短时间里提高,要坚持长期进行阅读训练。
建议家长多和孩子聊天、讨论问题,同看一部电视剧或一本书,然后一起讨论,引导孩子去理解。
生活中多向孩子讲解一兴情世故。
从应试方面考虑,建议报考偏理科类的学校。
比如:中大附中、广大附中和一些外国语学校。
二、能读懂文章,但做题时常不知从何下手。
一般情况下,孩子只要认真读了文章,大部分都能读懂。
客观题还好做,但一旦遇到主观题,好像怎么做都会被扣分,导致孩子一遇到这样的题就不知该怎么应对,这主要是答题的步骤和规范度不够。
解决办法:针对以上的问题,我总结了以下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1、基础字词的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有些是要求在文中找,有些多义词写出反义词或近义词要结合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比如文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刘翔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请写出“骄傲”的近义词,“骄傲”是多义词,一是指自豪,另一个指傲慢,那么我们就要分析,“骄傲”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所以只能填“自豪”。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这不仅要解释这个词的原本意思,还要说出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
例如有文段中说“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磨擦……”,问题是“请联系上下文解释‘磨擦’”,这时不仅要解释出磨擦的原本意思是物体之间的碰撞,还要说出在本文指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
小学六年级语文解题技巧总结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解题技巧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aa3f45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6.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解题技巧总结归纳小学语文的学习总有它自己的一套规律,不管是在作文题还是解答题还是趣味题等,他们都有自己的考点要求,遵循考点,就不会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解题技巧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六年级语文答题技巧总结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小说);总领下文;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 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最全-小学阅读解题公式
![最全-小学阅读解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dad79f1e561252d380eb6eb7.png)
阅读解题公式:小学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一:一、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三、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四、“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二: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技巧: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二、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小技巧:①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语文修辞手法阅读理解
![语文修辞手法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835f05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e.png)
语文修辞手法阅读理解
语文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主要考察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其中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是考得最多的。
1.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会;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2.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
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3.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4.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运用排比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
5. 设问和反问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或强调某事某物。
6. 对比和反复则是为了强调某事某物的特点或突出其重要性。
在阅读理解时,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作用结合具体的句子语境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同时,要注意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或短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它们所指的对象,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修辞手法作用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修辞手法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c9582216f1aff00bfd51e87.png)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修辞手法作用
比喻:使表现的内容更生动、形象
比拟:使表现内容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借代: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收到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
夸张:突出事物某特征,便于更好地抒情,增强感染
对偶: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鲜明,语言简练;内容上表意集中含蓄
排比:突出强调内容,形式上节奏鲜明、增强气势
反复:内容上突出语意,强调情感;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有韵律美设问:引入问题、引发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加强语气,突出某种情感
用典:表达感情含蓄、言简意丰,使语言典雅
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强语言容量,表意含蓄、巧妙
对比: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反语: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96755f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a.png)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解题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主要题型解题方法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三、理解句子的含义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七、选择正确的读音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八、选择恰当的字词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九、标点符号的作用1、——的作用①解释说明; ②话题的转换;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2、……的作用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3、“”的作用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④特定称谓十、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十一、文章的写作顺序1、时间先后顺序;2、地点变换的顺序;3、事情发展的顺序;4、按先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十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并列……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既……又……2、递进……不仅……而且…………不但……还…………连……也……3、选择……不是……就是…………或是……或是…………宁可……也不……4、转折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5、假设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6、条件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7、因果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答题技巧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3、概括文章主旨;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着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7、比较阅读理解;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8、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小学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汇总
![小学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f4f4c1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f.png)
小学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汇总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的常用技巧和手段,能够强化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写作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进行汇总,并分析其在文字表达中的具体应用。
一、比喻的作用比喻是通过比较来突出事物间的共同点,使表达更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感受。
比喻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生动形象:比喻能够用具体的形象来代替抽象的概念,使描述更加生动,如“他的笑声如同一阵清风,吹起了我的心情”。
2. 强调特点: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些特点或者特色,使读者更加注意到这一点,如“他是一颗闪烁的明星,照亮了整个舞台”。
3. 增强感触:比喻能够通过给人以感官上的刺激,加深读者对事物的感受,如“这座城市就像一颗巨大的心脏,每天都在跳动”。
二、拟人的作用拟人是用人的行为、思维或特点来描写非人的事物,使事物更具个性和生命力。
拟人的作用如下:1. 人物化:拟人可以把无生命的物体描写得好像有了生命一样,增加读者的兴趣,如“太阳躲藏在云彩后面,害羞得不敢露面”。
2. 表达情感:拟人可以通过赋予事物人类的情感,使描述更富有感情,引起读者的共鸣,如“大海在怀念过去的时光,波浪向前奔涌,永不停息”。
3. 深化理解:拟人能够使抽象的概念更具体,更容易被读者所理解,如“时间守候在角落里,静静等待着你的到来”。
三、夸张的作用夸张是对事实进行夸大处理,以达到强调、渲染效果的修辞手法。
夸张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调效果:夸张可以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特征,使其更加引人注目,如“他的声音震耳欲聋,让人不得不注意到他”。
2. 幽默效果:夸张常常被用来表达夸张的幽默效果,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如“整个教室都被他的笑声所填满”。
3. 推动剧情:夸张在叙事中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增加悬念和冲突,如“他飞奔过天桥,犹如一颗火箭飞向远方”。
四、排比的作用排比是将一组相同结构的词句并列使用,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修辞效果。
人教版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与解题方法步骤(含句子理解、标点符号、修辞方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与解题方法步骤(含句子理解、标点符号、修辞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1771cb0d1f34693daef3eb6.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与解题方法步骤(含句子理解、标点符号、修辞方法)一、解题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二、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小学阅读理解技巧(实用5篇)
![小学阅读理解技巧(实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af15a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c.png)
小学阅读理解技巧(实用5篇)1.小学阅读理解技巧第1篇认真审题,确定好时态和人称这是行文的基调。
写作的提示,一定要认真阅读,审题要清楚。
如果主要涉及主观感受的,那么就用第一人称;如果只是用来写另外一个人或评价一件事,就采用第三人称会比较合适;如果是想引起共鸣,那么就用第二人称。
时态的话,小学阶段的写作,用得比较多的就是现在时和过去时以及将来时。
如果孩子能够偶尔来个现在进行时或过去进行时之类的,那毫无疑问,将成为很好的加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会有些表示时间的状语,比如:last week,next day之类。
这些时间状语会给我们提示。
拼写正确;确定主题句并展开叙述首先要保证拼写的正确率,这是最基本的视觉呈现。
其次,必须要有主题句。
比如:I like reading very 通篇就可用一两件小事来说明我有多喜欢阅读。
基本句型要完整,采用英文写作思维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the weekend?这是完整的句型,可孩子在表达时容易丢三落四,这里漏写一个单词,那里少掉一个字母。
中式写作也是孩子行文中的一大诟病。
这需要孩子平时积累中英文句式在表达方面的一些差异表现。
谋篇布局要合理,结构要完整一篇完整的英文写作需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可孩子对这个结构缺乏了解,要么是通篇不分段,要么就是一句话放一段落。
结构的编排技巧,还需要孩子揣摩和运用。
业精于勤荒于嬉,平时要勤奋努力想要妙笔生花,平日就需下组功夫。
把老师上课所讲的重点记牢,并结合所学语法,进行拓展练习,巩固英语基础知识。
只有基础扎实,才能有灵活运用的可能。
2.小学阅读理解技巧第2篇(一)答题步骤1、认真阅读,整体感知一般要求孩子至少读三遍。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88208a6c77da26925c5b05a.png)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解题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
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
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方法1 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方法2 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方法3 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七、选择正确的读音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c570e8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e.png)
阅读理解答题“公式”※考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满分答题公式(比喻)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人物)情感。
例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问: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满分答案: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兴安岭比作大花园和宝库。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兴安岭不仅风景如画,而且物产丰富。
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以及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叹之情。
二、满分答题公式(拟人)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例子:小兴安岭是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问题: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满分答案: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兴安岭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和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叹之情。
三、满分答题公式(排比)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事物)特点,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人物)情感。
例句:天上的云彩形态千变万化,有的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淘气的小狗,还有的像可爱的小白兔。
满分答案:这句话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天上白云的不同姿态,加强语气,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对云朵的喜爱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满分答题公式(夸张)公式: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情感。
例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满分答案: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瀑布雄伟壮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瀑布的喜爱以及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叹之情。
五、满分答题公式(反问)公式:这句话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例句: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问: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满分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突出了杭州西湖的耀眼夺目、风景如画的特点。
小学,阅读理解,句子含义的理解,修辞手法
![小学,阅读理解,句子含义的理解,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fd5c94e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3.png)
小学,阅读理解,句子含义的理解,修辞手法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之句子含义的分析考点分析: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类: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准确含义,其中包括分析句子本身的意思,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
2)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分析句子使用了何种句式、什么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3)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某一重要语句的原因,即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
4)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使之具体化等。
重点:1、联系上下文分析句子内涵;2、把握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难点:分析句子内涵重点评析】:句子含义理解中包含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理解。
一)掌握修辞手法主要考点类型: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二)掌握各类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三)把握作者透过事物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详细分析句子寄义内容寄义:联系上下文理解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句子理解排比:增强气魄,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修辞手法夸张:加强语气,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反问:明知故问,加强语气,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对比、衬托(正衬、反衬)、顿挫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讽刺、遐想、想象例如:对比:构成鲜明对比,衬托出事物的什么特点衬托:突出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使事物形象愈加突出易错点:答题时,有些学生容易轻忽分值来答题,普通分值为2分的答题为:**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果分值为3分的则大提为:**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答完运用的手法以及它的表达效果后,需再答“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句子理解=**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思想感情例题分析】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解析】这个长句子中,把绿色的草原上的小丘比喻成一幅中国画。
中国画的技法有许多种,有的用墨线勾勒,有的只用颜色渲染。
作者感觉草原上的小丘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整理(精华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整理(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1fb8a1f7ec4afe05a1dfcd.png)
小学阅读理解技巧整理(精华版)第一部分解题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第二部分基本知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动态和静态(形、声、色、态、味)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写作特点:写作方法。
构思技巧。
语言特点。
描写人物方法。
结构。
小学阅读理解中比喻修辞手法的方法技巧及练习含答案
![小学阅读理解中比喻修辞手法的方法技巧及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c2fbe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f.png)
小学阅读理解中比喻修辞手法的方法技巧及练习含答案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比喻修辞手法又是阅读理解中常见且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掌握比喻修辞手法的方法技巧,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并提升阅读水平。
本文将介绍一些比喻修辞手法的方法技巧,并提供相应的练习题及答案,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一、方法技巧1. 理解比喻的含义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某种事物或概念与另一种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以起到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的效果。
当遇到比喻修辞手法时,我们需要仔细理解比喻的含义,将其与实际事物进行对应,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
2. 关注比喻的修辞效果比喻修辞手法常用于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或感官体验。
在阅读理解中,我们需要留意比喻的修辞效果,例如是否能够形象地描绘出某种情境、是否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3. 通过上下文理解比喻比喻通常出现在文章的上下文之中,我们需要通过上下文的信息来理解比喻的含义。
重点关注比喻的被修辞对象以及与之相比较的对象,通过分析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比喻的含义。
4. 尝试自行设想类比在阅读理解中,尝试自行设想类比是提升比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
当我们遇到比喻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要用类似的比喻来描述相同或相近的事物,会如何表达。
通过自行设想类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比喻意图。
二、练习题及答案练习一:阅读下面的句子,并选择最恰当的比喻含义。
1. 每当张老师一讲起课堂上的绘画技巧,就像魔术师手中的魔术棒一样,引领学生进入艺术的世界。
A. 张老师的绘画技巧非常高超。
B. 张老师的讲课像魔术一样神奇。
C. 张老师的讲课能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答案:C练习二:请根据下面的句子,找出最佳的比喻含义。
2. 看着电视里连续剧中的无妄之灾,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岁月里所经历的情感风波。
A. 电视中的故事与我自己的经历相似。
B. 电视中的故事让我回忆起了过去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