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学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走进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快乐学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走进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快乐学案第一篇: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走进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快乐学案【课题】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班级:_______ 小组:_______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学习重点及难点预测】加强自我防范的能力。
(重点)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难点)【导学流程】①预习(5分钟)②学生交流讨论(10分钟)③展示(20分钟)④达标测评(10分钟)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经常旷课,有时还偷拿同学的东西,打架斗殴,受到学校的多次教育,但他不思悔改,又经常在社会上偷盗少量财物,还参加赌博等,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仍屡教不改,后因持刀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法院审理,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三年。
(1)陈某的行为中,哪些是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一、预习导航,自主学习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如何?2.为什么说青少年要远离违法犯罪?3.怎样理解未成年人犯罪也要受到惩罚?4.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为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
这部法律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严重不良行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5.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6.为什么要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重点)二、合作交流、展示提升7.认真阅读教材97页,思考后回答问题:(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走上犯罪道路?(2)他有过知耻的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深渊?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8.中学生陈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后来他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变(2)陈某从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3)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三、巩固测评(一)学案整理(二)达标测评1.要做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①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②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③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④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教案设计
第七课?感受的尊严?本课由“走近〞“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三框组成,分不介绍什么是、什么缘故要遵守、如何样预防违法等内容。
第一框“走近〞“我们四周的规那么〞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那么,有规那么、明白规那么、守规那么十分重要,而也是一种行为标准,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那么,并区分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生活离不开〞告诉我们对人们行为的标准作用和对人们的保卫作用。
通过权利和义务来标准人们的行为,人们违反就会受到的制裁或处理,依旧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因此,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第二框“法不可违〞。
“谁都不能违法〞要紧介绍什么是违法。
并依据其违反的,能够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最后简要讲明了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必受惩罚〞要紧介绍了犯罪行为和刑事处分两局部内容。
讲明了犯罪的三个全然特征: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
介绍了刑罚的含义以及我国刑罚的种类。
使学生熟悉到不管什么缘故,只要触犯了,确实是根基违法行为,都要受到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第三框“防患于未然〞“认清犯罪危害〞告诉我们犯罪的危害。
通过初中生自身的事例讲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瞧念不关怀,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德水平上下与违法犯罪有紧密的关系。
并引导学生熟悉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不仅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灾难,青青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要紧介绍预防犯罪、要防患于未然等内容。
引出要树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提醒学生防止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我们四周的规那么〔一课时〕【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那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明白得什么是。
教学难点:的特别性【学生分析】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差不多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那么包括,但也有许多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因此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那么能够关怀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案5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走近法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能力目标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教学重点我们身边的规则、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何不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先来看小故事《弥勒规则》。
(多媒体显示)[师]看过这个小故事,大家有什么想法?弥勒规则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凡间经济的高速发展刺激了平衡的天庭经济,同时也急红了玉皇大帝的眼,为了拉近两地间的差距,玉皇御笔一挥,一批天营企业陆续成立。
众仙都已入位,唯有天庭运输公司还缺经理一职,对于天庭的支柱产业,玉皇也是不敢大意。
最后,他决定派刚正不阿的李靖与人缘最好的弥勒扮成凡人下界取经。
三天后,两人学成归来。
玉皇向来尊重李靖,便令他先掌舵,弥勒作为后补,随时任用。
李靖就职后,在经理室挂上了“规则就是力量”的警示牌,这是他从凡间学来的。
一月后,公司产值略有增加,但却有无数的匿名信飞到了玉皇手中。
原来李靖刚正不阿,用严格的规则管制众人,弄得众仙怨声载道。
迫于压力,玉皇不得不用弥勒代替李靖。
李靖愤愤不平,挂印而去。
几天后,在众仙的欢呼声中,弥勒走马上任。
在众人的簇拥下,弥勒来到经理室,望见“规则就是力量”几个大字,微微一笑,回顾众人说:“此愚人之论也!我在凡间学习时,看到有个经理不守规则,纵容员工,员工们也知恩图报,干群关系好得不得了。
依我看,人心为先,规则为末!”“是,是……”众仙连忙附和。
弥勒上任后,立刻把“规则”二字改为“宽容”,用它作为自己处事的警示铭。
一个月下来,公司产值大增,上万封感谢信送到了玉皇手中,玉皇深感欣慰。
半年过去了,运输公司大幅亏损,但玉皇手中的感谢信还是有增无减。
第7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学案)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走近法律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知道三个基本特征;P87★②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体现;P89★③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P89、P90(2)能力目标: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二、教学重点:法律的本质、作用三、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四、课型:新课五、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自学教材,掌握基础知识:A我们身边的规则1、什么是规矩?规矩是。
2、社会生活离不开。
3、规则的种类及特点:(1) 道德。
(特点:(2)纪律。
(特点: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的准则。
)★(3)法律。
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
具有如下特点:★①、★②、★③、B生活离不开法律★1、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作为的体现,它通过规定,规范全体成员的行为。
2、法律的作用:★(1)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表现)①、法律规定;②、法律为;③、法律是评价。
★(2)法律的保护作用:(表现):①、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②、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③、法律通过,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3)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是:。
(二)阅读材料,探究问题:问题探究材料:学习了“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一节后,小军、小丽谈了自己的看法:小军:“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所以,我国法律只约束敌对分子,并不约束人民群众。
”小丽:“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明确地规定了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允许做,人们都会自觉守法,根本不需要国家的强制力。
”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三)课堂训练,巩固提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对法律认识正确的是……………………………………()A、法律是约束普通百姓的一种规则; B、法律是国家领导人制定的一种规则;C、法律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特殊规则;D、制定法律就是为了惩治违法犯罪的人;2、人们往往将法律称之为“国法”,是因为……………………………………()A、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B、法律一般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的C、法律体现的是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D、法律维护社会各个阶级的根本利益3、2010年1月29日消息,随着拆迁带来的种种冲突,今日国务院法制办将《新拆迁条例》公布,公开征求意见。
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我们小组的问题:
个性化 教学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根据材料整体把握教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本课学习,进巩固本课基 础知识,并通过学有余力同学的带动提出了解重难点的突破方式,训练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深入学生中帮助其适时调整。
通过俗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导入新课 ↓
全部财产
- 9 - / 11
word
7、知识: 学生李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后来他常和社
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经常旷课,,打架斗殴,受到学校的多次教育仍 不思悔改,又经常有时还偷拿别人的东西在社会上偷盗财物,还参加赌 博等,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仍屡教不改,后因持刀抢劫,被判处有期徒 刑三年。 阅读知识:提出问题: 我的问题(至少 3 个问题)
某某与犯罪的区别; 犯罪的特征、危害
教学难点
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某某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怎样预防犯罪
学生课前 阅读课文,复习教材知识,做导学案上的练习题。
需要做的
准备工作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启发法、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环节 课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 3 - / 11
计
板 感受法律的尊严
书
1、走近法律
设 2、法不可违
计 3、防患于未然
- 11 - / 11
刑,缓期 2 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
个人全部财产。据此,回答 4—5 题:
4、X 仁生之所以被判刑,是因为他的行为是犯罪行 4、犯罪的特征。
为。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刑罚的种类。
A、严重危害性 B、刑事某某性 C、刑罚当罚性 D、
七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案 课题: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三课时)
(2)刘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他将会受到的是什么处罚?(2分)
(3)根据材料一、二,我们未成年人应该怎样防患于未然而不违法?(3分)
(4)当你遇到类似刘某的这种行为时,你会采取哪些既灵活又有效的方法同这种违法行为做斗争呢?(3分)
1、比较P88页表格中的项目,将备选内容填入适当的空格内。
2、看课本P88漫画。说说小郑是怎样解决这件事的?
4、看课本P89图画。两幅图反映了什么问题?
5、结合P91-92页情景填表格,在比较中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
6、思考是否违法是否就是犯罪,为什么,犯罪有哪些特征?
①
②
③
7、完成P94下面方框内容
(1)请说出你知道的与你关系比较密切的5部法律名称。(5分)
(2)连连看:请你把下列行为规则与相对应的受约束的对象用线连接起来(5分)
行为规则受约束的对象
中学生守则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工人
法律当地村民
厂规厂级中学生
乡规民约全体社会成员
(3)通过连线,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并谈谈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有什么区别。(6分)
8、阅读P95页杨前线的案例,思考本案中犯罪分子受到了什么处罚,你知道的刑罚种类有哪些?
9、阅读P96《飞机上的玩笑》这个案例,思考:开玩笑犯法吗?如果人们无意之中犯法,可以原谅吗?如果有人怂恿你,你会这么做吗?
10、阅读:教材第97页陈某的案例,思考:
①陈某由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逐步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②结合陈某的经历,请你说说违纪、违法、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③陈某的案例给我们什么样的警示?
11、阅读教材第98页“小迪的故事”并思考: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些什么危害?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法不可违)word教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法不可违)word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2)刑法的含义(3)犯罪的特点(4)我国刑罚的种类2.能力目标:(1)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定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2)逐步形成自我操纵、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辨论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威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挪用公款上百万,购地买宅乱挥霍,原琼山东山地税所长一审被判15年。
原琼山地税局东山地税所长蔡某,当所长不到两年,挪用税款127万余元,购地皮买私宅。
目前,蔡某因挪用公款罪,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
教师:原琼山地税局东山地税所长蔡某,他犯罪入狱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
教师:对,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不可违。
这确实是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的问题。
第二框法不可违(板书)一、谁都不能违法(二)新课新学:活动一:想一想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1事例。
摸索:一个好学生什么缘故会丢了大面子?如此的事能够幸免吗?学生1:小勤之因此丢了大面子,是因为他对法律认识的误区和道德的扭曲造成的。
尽管他一时拿不出钱,但不能去拿建筑工地的铁卡子,这就造成了小勤丢了大面子。
学生2:如此的情况能够幸免。
我们爱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确实是遵守规则,专门不能违法。
因此,青青年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就能够幸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教师:法律是惩恶扬善的利器。
但把握运用这一武器需要我们学法、知法、明白法。
假如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域,那么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导学案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感受法律的尊严导学案第七感受法律的尊严71走进法律一、学习目标、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
并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明规矩的重要性。
2、能认识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3、能说出法律的三个特征,区别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不同。
4、能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法律的基本特征(2)法律的作用2、学习难点: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三、学法指导首先请同学们结合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
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
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前自主学习部分:、阅读教材86页情景材料,回答: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道理?2、阅读教材87页的正文部分,列出法律的三个特征。
(理解并背诵)(1)(2)(3)3、阅读教材88页方框内的表格内容,并根据要求填写。
4、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区别。
五、合作研讨部分:、辩论:社会生活中能不能离开法律,正方和反方分别说出理由。
2、当你或你的家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3、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你认为法律有什么作用?六、堂展示部分:、前预习部分的四题可以分组展示,评价一下大家基础知识掌握的如何。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拓展提升请同学们总结本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同学们可以把本节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72法不可违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并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
2、能区别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并认识到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明确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并知道刑罚的种类和具体内容。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3)刑罚的种类及内容2、学习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异同。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学案
孝南区车站中学七年级思品科课堂教学设计活页上课时间: 2011 年月日教研组长签字:审定:课题:第七课第一框走近法律主备人:Chdz 主讲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第七课的引言并分析: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 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酷爱计算机编程,一天,他正在为自己的黑客行为警察却把他带走了。
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为什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呢?这给我们什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
讨论:这样的比赛成绩算还是不算?……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
归纳:体育比赛要有体育比赛的规则,体育比赛才能正常进行要是在要道或十字路口,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番情景呢?到商场购物得遵守顾客须知;⑤在餐厅就餐得来学校读书得遵守班规校纪;⑦参加文体活动得遵守为体活动的各种规则;⑧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心助人;⑨违杀人偿命;……我的一天",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如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怎么分?⑷学生活动: 学生填写课本88页中的表格教师归纳过渡:同学们,通过这一表格的填写社会道德、纪律规章(学生守则)和国家法律都是人们必须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
但是,它们又各有各的特征。
那么规章有些什么不同呢?4、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些什么不同呢第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而道德则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它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提供了一个模式,有时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
七年级政治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案人教版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学习目标1.理解法律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了解法律的作用;2.掌握违法行为的种类、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的分类;3.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和控制,做知法守法的人。
二、活动方案活动一:建构知识框架法律的显著特征:、、。
走进法律规范作用法律的作用保护作用做知一般违法行为法违法行为的分类违法行为守法法不可违用犯罪的含义、特征法犯罪应受刑罚处罚主刑的刑罚种类人附加刑认清犯罪危害防患于未然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活动二:知道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材料一: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是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重要法律依据。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通过第六次修正,由胡锦涛主席签署第五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予以公布施行的。
材料二:据《扬子晚报》2009年1月2日报道:江苏如皋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单定方受贿案,经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单定方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80万元。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法律具有哪些特征?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2.我国法律有哪些作用?活动三:认识违法行为、犯罪、刑罚(2)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犯罪作为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更应如此。
你知道我国对犯罪分子实行的刑罚包括哪些种类吗?请列举几种。
活动四:认清犯罪危害并预防犯罪材料:学生吴某,已满14周岁,在学校经常逃学旷课、打架斗殴、欺负女生,还经常小偷小摸,虽被老师多次教育仍不悔改。
后因到某电子市场偷钱包,被公安局拘留15天。
吴某不但不吸取教训,反而认为是学校领导到公安局说了他的坏话,于是在教学楼放火报复,造成几十万元损失,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教学楼放火”这一行为给吴某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什么危害?(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对你有何警示作用?活动五:课堂反馈1.连线题:刑事违法行为骑车闯红灯持刀抢劫民事违法行为贩卖假币欠债不还行政违法行为非法携带管制刀具损害他人名誉2.案例分析题:某校学生王某,初一时经常旷课,并做些损人利己的事。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案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案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走近法律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学习难点
法律的三大特征
学习重点
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一)填空:
1、规矩:就是人们、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
有规矩、、十分重要。
2、社会中三种主要的行为规则是:、、、。
3、道德,是依靠、和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4、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的准则。
5、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①法律由国家或。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
③法律对具有。
6、国家强制力包括、、、。
7、法律作为人民的体现,它通过规定,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8、、、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
(二)问答题
1、什么叫法律?
2、如何区别道德、纪律、法律?
3、法律有哪些显著特征?
4、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二、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课本中的活动题。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尊严导教案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尊严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感受法律的尊严。
2.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法律的意识。
3.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感受法律的尊严。
难点:如何将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依法办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法律是什么吗?2.法律的特征(1)讲解法律的特征: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国家强制力、明确性、稳定性等特点。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
3.法律的作用(1)讲解法律的作用: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
(2)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4.感受法律尊严(1)讲解法律尊严:法律尊严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等方面。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尊严。
5.尊重和维护法律(1)讲解尊重和维护法律的重要性:尊重和维护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是构建法治国家的基础。
(2)讨论:如何尊重和维护法律,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6.依法办事(1)讲解依法办事的意义:依法办事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依法办事的重要性。
(3)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依法办事,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
(2)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法治观念,为构建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四、作业布置1.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如何将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写一篇心得体会。
2.收集有关法律尊严的案例,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和尊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法律的特征、作用,以及尊重和维护法律、依法办事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尊严,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法律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
课后,要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教案第三框防患于未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犯罪的危害, 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2.能力目标: 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加强自身修养, 增强法制观念, 防微杜渐。
教学重点: 认清犯罪危害从而自觉远离违法犯罪。
教学难点:自觉远离违法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预防违法犯罪, 防患于未然。
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阅读与思考1.阅读97《陈某滑向深渊》。
3.2.思考: 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走向犯罪的道路?2)他有过知耻的心理, 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深渊?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我的感悟:1)道德水平低, 法制观念淡薄, 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就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2)违纪→违法→犯罪。
4.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 就会违纪, 违法甚至犯罪。
所以, 我们要提高道德水平, 增强法制观念, 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知识之树:1.道德水平的高低与违法犯罪有着密切的关系:二、①道德水平高, 法制观念强, 就会不犯或者少犯错误, 就不会违法犯罪。
1.②道德水平低, 法制观念淡薄, 就会违纪, 违法, 甚至犯罪。
2.【活动二】析案例, 明道理阅读: 《马加爵因赌起冲突而杀人》3. 2004年2月23日,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发现4名大学生被杀死在宿舍内, 公安机关经侦查, 认定作案人系该校学生马加爵。
公安部于2月24日发出A级通缉令。
经群众举报, 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被公安干警抓获。
经审查, 马加爵交代了因与4名被害同学发生矛盾, 为报复泄愤, 于2月13日至15日先后将4名同学杀害的犯罪过程。
马加爵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重大危害, 也给自己、家人带来了恶果。
想一想:1)马加爵杀害同学, 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和对社会有哪些危害 2)马加爵事件给我们什么启示?我的感悟: 对自己: 毁掉前途, 失去人身自由, 被执行枪决。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案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案教案标题:感受法律的尊严教学目标:1. 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尊严2. 掌握法律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3.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4.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教学内容:1. 什么是法律?法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法律的尊严和作用3. 法律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4. 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培养5. 法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案例等形式引入法律的尊严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法律的定义、尊严和作用,以及法律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件的经过、结果和对社会的影响,引导他们理解法律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4.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课堂互动,引导他们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促进思想交流和碰撞。
5. 角色扮演:设计一些法律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扮演和表演,体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强化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案例、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课堂互动,促进思想交流和碰撞,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3. 角色扮演教学法: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扮演和表演,体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估: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2. 问答评价:设计一些问题或情境,让学生进行回答和解释,检验其对法律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案例分析评价:要求学生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评价其对案件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2.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 教学评估是否全面客观,能否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发展情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深刻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重要性,增强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学案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1.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2.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
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4.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什么是法律?P87答: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何不同?P87答:(1)法律比道德、纪律更为明确、具体。
(2)法律比道德、纪律具有更为广泛的普遍约束力。
(3)法律比道德、纪律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更大的强制力,即国家强制性和国家强制力。
3.法律有哪些主要特征?P87答:(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最主要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显著特征)5.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6.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7.法律的作用:⑴规范作用。
(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⑵保护作用。
(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8、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法不可违4.什么是违法行为?P93答: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5.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违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6.什么是行政违法行为? P93答: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导学案(2课时2份WORD,无答案)
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导学案第一课时目标浏览迎接挑战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能力目标: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的人。
自主、合作学习观察教材86页幅图片,针对两种不同现象,发表你的看法。
1.说明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你知道什么是规矩吗?生活中的规则有哪几类?阅读教材87页2. 是社会行为规范。
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哪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一是;二是;三是。
3.完成教材第88页上表格阅读88-90页“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有什么作用?4.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国宾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是国家生活的。
、、,是我们应尽的;,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我归纳我收获:1.2.3.4.当堂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主要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来发挥作用的是A.道德B.纪律C.规章D.法律2.()在我国,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表明,法律最主要特征是A.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B.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C.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D.法律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3.()云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胡军10年聚敛非法财产,被依法惩处,这一事实表明A.法律是约束被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B.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D.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4.()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法律特征的是A.路人纷纷谴责李某乱闯红灯B.公司制定员工考勤制度C.法院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三年D.学校处分违反校纪的学生二、不定项选择题: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1.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2.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
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4.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什么是法律?P87答: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何不同?P87答:(1)法律比道德、纪律更为明确、具体。
(2)法律比道德、纪律具有更为广泛的普遍约束力。
(3)法律比道德、纪律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更大的强制力,即国家强制性和国家强制力。
3.法律有哪些主要特征?P87答:(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最主要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显著特征)5.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6.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7.法律的作用:⑴规范作用。
(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⑵保护作用。
(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8、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法不可违4.什么是违法行为?P93答: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5.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违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6.什么是行政违法行为? P93答: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7.什么是民事违法行为? P93答: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8.什么是刑事违法行为? P93答: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9.刑法,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10.谁都不能违法,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11.什么是犯罪?答: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1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P94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9.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P95答: (1)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2)种类①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②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应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0.规范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1、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 (1)目的: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
(2)作用:这部法律设专章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给我们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线。
12、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四点)(参考书P195)13、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14、认清犯罪的危害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关系: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行为上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反之就可能违法,甚至犯罪。
15、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
(参考书P195-196)16、品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
(参考书P194)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1.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什么?P1答:保护的对象是年龄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
3.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在未成年人保护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做了哪些方面的规定?答: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5.什么是家庭保护?家庭保护有什么重要意义?答: (1)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2)家庭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能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6.什么是学校保护?学校保护有什么意义? 学校保护涉及的内容?答: (1)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2)意义:未成年人有很长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职工对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负有重大的责任。
(3)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7.什么是社会保护?社会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1)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
8.什么是司法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1)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2)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等等。
9、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人的合法权益,请你列举出其中任意四种权益。
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经济权等、11、初中生王某某同学,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他与爷爷、奶奶一道生活。
后来,他沉溺于网吧,不按时上学,常常旷课,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他还振振有词地说:受教育是我的权利,读不读书是自己的事,他人无权干涉。
王某某同学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答:他的说法是错误的。
他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这一义务包括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教育以及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因此,王某某同学应及时改正错误行为,认真履行这一义务。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1.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2.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3.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1)非诉讼手段;2)诉讼手段。
4.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答:(1)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2)诉讼("打官司"),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如果采取别的方式仍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权益时,就用诉讼的手段。
5.诉讼的含义:它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6.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7.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8.刑事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罪犯的活动。
9.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案件的解决纠纷的活动。
10.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为什么要同犯罪行为做斗争?(对这位青年的英勇行为进行评析)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该青年勇斗歹徒是敢于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的表现。
)对袖手旁观的行为进行评析。
答:袖手旁观者在犯罪分子面前不敢斗争,客观上纵容犯罪分子,同时也是自私的表现,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
如果你在场,会采取哪些方式与歹徒作斗争?(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P113)答:同犯罪分子做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12、要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既能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9.民事违法行为主要包括哪些行为?民事制裁包括哪些内容?(1)民事违法的行为答:①违约责任,即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②侵权责任,即侵权的民事责任。
③其他特殊侵权情况造成的民事责任。
(2)民事制裁的主要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有人认为:“凡是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1) 社会生活中的违法行为是各式各样的。
从这些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类别上,可以把违法行为划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2)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律,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因而把这种违法行为叫做一般违法行为。
(3) 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了刑法的行为,也就是犯罪。
(4) 把所有违法行为都看成犯罪误的,它混淆了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的区别。
请你为未成年人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几条建议( 5分)(1) 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注意积累社会经验。
(2) 要依法律自律,积极做法律提倡做的事,坚决不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
(3) 要看到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还比较缺乏,虚心接受家长、学校的教育。
(4) 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冬冬与小伙伴在公园玩捉迷藏的游戏,冬冬突然掉进一个没有井盖的窨井里,冬冬被人救上来后送进医院,经诊断,冬冬小腿骨折,花去医疗费300多元,冬冬的父亲要求公园的管理单位进行赔偿,而公园的管理单位却推说井盖是被别人偷走的,而且是冬冬自己不小心掉下去的,与公园没有关系。
冬冬可以通过哪些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4分))①非诉讼手段:找公园管理单位进行协商、调解。
②法律(诉讼)手段: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