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教案设计参照模板
部编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教案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
知识目标
1.知道自由的含义。
2.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3.理解平等的含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能力目标
1.通过辨别、分析,体会自由的受限制性和相对性。2.理解法治是对自由的保障。
3.增强对平等含义的理解,树立平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崇尚在法治框架和范围内的自由。
2.增强法治意识,树立平等观念。
重点
1.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难点
1.自由是有限制、相对的。
2.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含义的理解。
教师准备:教材有关宪法规定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情境导入,场景激趣
情境一:教师出示幻灯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四个词语。
情境二:引入习近平在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
习近平在“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部分报告中提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们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71走近法律(个人)(人教版).docx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学情分析:
一是针对学生“规矩”、“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得偏差。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规矩”、“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规矩”、“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规矩”、“法律”产生反感,从而不能自觉自觉遵守“规矩”、“法律”,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是针对青少年学生法制观念尚未牢固树立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青少年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又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法制观念淡薄,极易造成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是针对青少年学生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等心理特点及由此产生的某些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提高认识,进行纠正,便会导致犯罪。
课标依据:
课标第一部分“成氏中的我”中“学法用法”部分:“知道法律史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史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懂得法律通过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第一框走近法律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能力目标: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的含义、特征,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依据课标和学情制定本课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阐述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指出无法治不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标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完成课标要求。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之后,了解到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但是由于中学生思想跳脱自由,是非观念还未形成。因此,帮助学生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十分重要。本节课将主要引导学生知道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平等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体系目标:知道自由与平等的内涵;知道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掌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内容。
素质能力目标:依据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正确行使自由权利;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
价值取向目标:崇尚在法治框架和范围内的自由,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增强法治意识,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活动体验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要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人们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那么,我们所向往的自由、平等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导入新课,既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又能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思想品德: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1)教案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计划及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重点:
1、.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2、怎样预防违法。
3、使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
4、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教学难点
1、怎样预防违法。
2、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共计五课时。
走近法律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各种规则,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让学生理解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和法律。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教学过程:
八年级政治: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案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
政治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政治教案 / 初中政治 / 八年级政治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政治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阅读,体验这一基本精神。
能力目标: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让学生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即每个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也是平等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在适用法律方面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的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树立反对适用法律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
2、难点:让学生理解权利平等与义务平等。
三、教学内容:本课共分两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1版教案模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1版教案模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1版教案1
一、学情分析
八个班学生绝大多数学习比较自觉,学习目的明确,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比较集中,作业能认真完成,这部分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也有个别学生学习不自觉,上课精力不集中,讲话,不注意听讲,作业又不认真按时完成,教师要多用心。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这一部分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指导思想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会关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建设,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坚持德育科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
1、力争学期检测全部达合格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
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四、教学内容梳理分析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共有六节内容,让学生懂得珍惜无价的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二单元共有四节内容,让学生懂得走向自立人生;人生当自强。第三单元共有四节内容,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为坚强喝彩。第四单元共有五节内容,让学生懂得感受法律的尊严;让法律保护我们成长,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知识学习】七年级政治下册全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教案
七年级政治下册全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
法用法的人教案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一部分
单元分析
本单元包括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和“践行道德
依法维权”的主题探究活动。
、本单元设计依据
文明的社会秩序、良好的道德状况需要公正法律和有效的执法。一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会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历史传承的状况,也取决于这个社会的法制的公平和管理体制的透明程度。初中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的以后的成长。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其一,这是贯彻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代表民族未来的青少年一代,如果不懂得宪法和法律,不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就无法承担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
其二,这是帮助青少年逐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是法制不断健全的社会。它
要求人们必须知法、守法,时时处处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办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道德经济,更是法制经济。必须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着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其三,这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要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法律行为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良好习惯,做到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使广大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为“四有”新人。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防患于未然)word教案(一)
〈防患于未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防患于未然;加强自我防范;道德水平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教学要点:
二、重、难点:防微杜渐
三、教学资源:网络资源、校本资源
四、教学过程
有谁知道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指名学生讲述。
蔡桓公是病死的吗?说说你的看法。由此导入本课内容-----防患于未然
活动一:案例分析
小迪是独生子,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自小受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父母的疼爱。上初中后,经不住诱惑,沉迷于黄色网站和光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竟发展到伙同他人拦路抢劫、强奸,不到16岁就被判刑。出事后,他的妈妈经不住打击,精神失常;爸爸因心绪不宁而出车祸;姥姥因痛心犯脑溢血而亡。奶奶说:“他不仅害别人,也害了自己和家人呀!这么好的一个家,哪个人不羡慕啊?可他。。。。。。”
1、思考(1)从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等方面分析小迪犯罪所造成的危害
(2)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2、学生议论交流。
3、评价小结: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到国家司法的特殊保护,但是,我们要懂得: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为我们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滴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邵文虹日前在南昌说,从2000年以来,中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9月19日新华网)——这真是一个惊人的增长率,超过了令不少国人自豪不已的GDP增长率。而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更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
2020职业道德与法律(人教版)教案: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一)
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对宪法为什么是国家根本大法这个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法治观念,对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理解和认识,感受宪法具有的最大权威,理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树立宪法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进而涵养公民爱国情感,增强宪法至上的法治意识,提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自觉性。
3.运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醒地意识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从而做到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积极主动地宣传宪法和法律;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能将尊宪意识落实在行动上,主动按宪法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勇于同违宪行为做斗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进而形成崇尚民主、公正、平等思想,初步培养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从理论观点上说,我们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以及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目的都是为了树立和增强“宪法至上”的
意识和理念;从实践意义上说,只有树立和增强了“宪法至上”的意识,才能自觉地遵守宪法,自觉地维护宪法的权威,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首先,宪法的地位和重要性决定了该内容在本章的重要作用,从知识架构的角度来说,理解了该部分内容对于后面法律知识的学习意义重大。其次,从理论理解的角度来看,现实生活中存在违反宪法和违反具体法律比较难以区分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从理论上把握宪法。最后,从学生“自觉维护宪法”的行为养成角度来看,宪法观念的树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这是教学难点。
人教版思品七下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教案
人教版思品七下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教案: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
教学目标
1.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以及挫折与人生的关系。
2.懂得挫折能磨炼人的意志,在挫折中增长智慧。
3.知道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战胜挫折的能力。
教学难点应对挫折的正确方法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德育目标
1.棉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努力从挫折中学习和探索智慧。
3.善于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逢年过节人们经常说哪些表示祝福的话语?
过渡:人们说的“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真的能如愿以偿
吗?
不能!因为—人生难免有挫折。
讲授新课
活动一:感受挫折
观看材料:成长的烦恼—佳佳的烦恼记事
思考:佳佳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烦恼?她有怎样的心理反应?
总结:别人笑她胖—伤心郁郁寡欢,冷漠,迁怒别人。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挫折,那么到底什么是“挫折”呢?活动二:共享挫折
反思:你有过类似于佳佳这样的烦恼吗?你是怎样面对的?假如佳佳就生活在你的身边,面对他的烦恼你用什么样的话语鼓励她?
引领对策:1。教师选择写得较好的进行展示。
2.如果多数同学写得不够精辟,那么教师有必要留一个课外作业“凡人珍句”,让学生继续创造,选择好的语句办一起小报。
活动三:剖析挫折
学生阅读教材第61和62页,谈一谈哪些情况属于挫折?这些挫折由什么原因造成?
引领对策:教师及时引导,帮助归类,板书,对照写出挫折产生的原因。同时主意写挫折含义的联系。
八年级政治: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
政治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政治教课方案 /初中政治/八年级政治教课方案
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
第七课法律眼古人人同样教课方案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认识社会,建立正
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课方案资料合用于初中八年级政治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取全面的发展和提升。本内容是依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第七课法律眼古人人同样
一、教课目的:
知识目标:经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法律眼古人人同样”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
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来源则,这一基来源则贯串于我国的整个法律系统中。经过对
有关法律条则的阅读,体验这一基本精神。
能力目标:懂得法律经过规定权益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经过解决纠葛和制裁违纪犯
罪,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让学生知道人的权益的同样性,即每一个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身世、宗教崇奉、教育程度、财富情况等,都同样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给予的各
项权益和义务。每一个人的权益与义务也是同样的。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经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在合用法律方面人人同样,既不同意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同意任何鄙视行为。知道未成年人获取法律的帮助的
方式和门路;能够运用法律同违纪犯罪状为作斗争。
二、教课重难点:
1、要点:让学生建立反对合用法律过程中所存在的各样特权现象和鄙视行为。
2、难点:让学生理解权益同样与义务同样。
三、教课内容:本课共分两站
七年级政治下册全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教案
七年级政治下册全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教案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一部分单元分析
本单元包括第七“感受法律的尊严”,第八“法律护我成长”和“践行道德依法维权”的主题探究活动。
1、本单元设计依据
明的社会秩序、良好的道德状况需要公正法律和有效的执法。一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会的传统化的特点和历史传承的状况,也取决于这个社会的法制的公平和管理体制的透明程度。初中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的以后的成长。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其一,这是贯彻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代表民族未的青少年一代,如果不懂得宪法和法律,不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就无法承担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
其二,这是帮助青少年逐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下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是法制不断健全的社会。它要求人们必须知法、守法,时时处处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办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道德经济,更是法制经济。必须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着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其三,这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要通过本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法律行为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良好习惯,做到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使广大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为“四有”新人。
法律教学设计
走进法律
教学设计
蚌埠六中政治组
何香
第一课时走进法律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典型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3、知识与能力
(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和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2)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自我约束控制自己不良
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规则的分类(2)法律的三大特征(3)法律的作用
2、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
三、新课导入:
有些同学总认为生活中有太多的“规矩”,实在让我们“烦恼”,于是一位调皮的同学自编了一首“顺口溜”请欣赏快板表演《我好烦恼》,表演者:黄睿哲葛贤一早上上学带胸卡,晚上回家要按时。见了老师有礼貌,上课不能有迟到。课上不让睡小觉,课下不能胡乱跑。自习课上不能叫,考场严禁带小抄。做操必须排好队,打架斗殴更不许。说话还要讲文明,办事还要讲诚信。在家还要听父母,走路要看红绿灯。一旦触犯国之法,失足便酿千古恨。各种规矩数不清,使我天天不开心。不开心呀不开心!
师:感谢xxx同学的精彩表演。在我们的生活中,确确实实有很多的“规则”约束着我们,如果少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法律在众多的规则中扮演何等重要的角色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讨论的话题------《走
进法律》。
四、课堂情境、活动设置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活动一:认识规则多媒体出示图片: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尊严导教案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尊严导教案
7.1 走进法律
一、学习目的
1、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并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明规矩的重要性。
2、能认识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那么。
3、能说出法律的三个特征,区别法律和其他行为规那么的不同。
4、能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法律的根本特征
〔2〕法律的作用
2、学习难点: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的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局部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
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局部:
1、阅读教材86页情景材料,答复: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道理?
2、阅读教材87页的正文局部,列出法律的三个特征。〔理解并背诵〕
〔1〕
〔2〕
〔3〕
3、阅读教材88页方框内的表格内容,并根据要求填写。
4、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法律和其他行为规那么的区别。
(1)
(2)
(3)
五、合作研讨局部:
1、辩论:社会生活中能不能分开法律,正方和反方分别说出理由。
2、当你或你的家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损害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
3、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你认为法律有什么作用?
六、课堂展示局部:
1、课前预习局部的四题可以分组展示,评价一下大家根底知识掌握的如何。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展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互相点评。
《第七课第一框:维护宪法权威》教学设计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第一课时)
维护宪法权威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等职业学校高一年级
2.学科:德育课
3.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案例及材料;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查找相关资料。
二、教学课题
维护宪法权威
【教学目的】
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与权威。
三、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入手,帮助学生通过理解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从而在思想上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教学重点】
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教学难点】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观看视频《法律的故事》第8集宪法
【百度视频】
127130.shtml /news/legal/diyixian/classpage/vi deo/20091109/127130.shtml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义务教育法第一条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刑法第一条为了处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材料二:
【百度快照】将写入国史:宪法修正案里一个逗号的删改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计划及教案(标准版)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计
划及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重点:
1、.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2、怎样预防违法。
3、使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
4、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教学难点
1、怎样预防违法。
2、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共计五课时。
走近法律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各种规则,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让学生理解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和法律。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本课由“走近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三框组成,分别介绍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要遵守法律、怎样预防违法等内容。
第一框“走近法律”
“我们身边的规则”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而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生活离不开法律”告诉我们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所以,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第二框“法不可违”。
“谁都不能违法”主要介绍什么是违法。并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最后简要说明了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必受惩罚”主要介绍了犯罪行为和刑事处罚两部分内容。说明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介绍了刑罚的含义以及我国刑罚的种类。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什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第三框“防患于未然”
“认清犯罪危害”告诉我们犯罪的危害。通过初中生自身的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不仅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灾难,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主要介绍预防犯罪、要防患于未然等内容。引出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提醒学生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我们身边的规则(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综合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一个小游戏导入新课,把游戏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境相联系,得出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持。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活动的串联将生活中的规则具体化、形象化,突出学生自身的感受,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到“规则之美”,再通过对比突出特殊的规则——法律,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从中启迪学生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规则。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学生活动:小游戏:“谁更快”
谁能更快地从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来,在一个瓶口比较小的瓶子里,放入用线串好的五个乒乓球,分别请两组同学(五人为一组)上来,比比哪一组能更快地将乒乓球全部取出。
这个小游戏考得并不是眼明手快,而是需要通过组织,使乒乓球能够逐一通过,所以五个人应该经过商量,排好先后秩序,才能最快的把球全部取出。
教师活动:把游戏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境相联系,得出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到良好的生活需要秩序,而这个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创设情境: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
学生讨论:算还是不算?同学们讨论。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兴奋剂、借助于器械等)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讨论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对体育比赛中突发事故的讨论,引出设立规则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规则,事情可能就会带无法预计的后果。并自然将课堂引到更严重的交通事故。
2、红灯停绿灯行。
教师播放有关闯红灯的交通事故的影像资料。
学生讨论:发生这些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你碰到过类似的情景吗?(用自己身边的例子来说明)
教师活动:出示有关浙江省交通事故的数字或图片。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交通事故”做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充满现实感,并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提供了条件,加深了学生的心理体验,充分认识到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3、交叉换位
学生活动:请学生在教室中实践一下交通规则——交叉换座位。
教师活动:不做任何提示,不要提出不许怎样做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式活动,让学生再次直观感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如果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我们发觉会很顺利,并提出规则是一种美。
三、规则之美
1、感受规则之美。
学生想象:有一组数字任意排列着出现,你能看到什么?分小组合作讨论。
合作探究:将这组数字经过排列组合,发现它是一组很有规律的数字,从而让我们感到了数学之美。
用音乐简谱把这些数字串连之后,我们发现它又变成了一段简短而优美的音乐。播放音乐(或演唱)
……
2、寻找规则之美
生活延伸:生活中也有许多规则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有哪些。
如乘车先下后上,山区行路相互礼让,遇危险让妇女、儿童先撤退,拾金不昧,体育比赛更精彩,交通秩序井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数字中存在的规律,真实地去体会规则带给我们的美丽,而寻找规则之美,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体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
3、“我的一天”,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学生活动: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如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怎么分?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也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并从对比中自然引出特殊的规则——法律。
四、特殊规则——法律
是真是假:举四种规则的行为(社会道德、学生守则、法律、宗教规范),请学生开展竞猜,哪一种行为是法律,并从中寻找法律和其他规则的区别。(可以运用课本中的表格)社会道德:双休日到市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要求必须保持安静。
学生守则:在学校里上课,自修课必须保持安静,否则要扣除四项红旗竞赛分。
法律:在法院旁听审判必须保持安静。
宗教规范:每天早上,平阳寺的佛家子弟必须静坐一小时。
同样是保持安静,但他们却各有不同,通过对比找到法律的三个特殊性: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游戏、比赛、讨论,明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体会中成长,并解决教学难点: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则,有什么特征。
五、课后延伸活动
制定规则:现在老师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同学们想不想去?但老师又很为难,怕出去碰到安全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制定一些规则,使春游能够安全进行。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的延伸,使学生明白遵守规则不仅仅只是课堂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规则意识,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体现新课程人本理念。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当代的中学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中少数人(尤其是初中生自身的长辈)逃避规则对自己的约束,甚至有违法的行为:如“逃票乘车”、“闯红灯”等现象,使学生在生活中受到了一种负面教育,所以,教学活动可以安排很多,但在活动后,要让学生真正去落实还有待于对学生行为的强化,把课内的思想真正转化为课外的行动。如何培养学生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