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步测试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第2课时)同步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第2课时)法不可违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高晓松以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 000元人民币。
9日晚,酒后的高晓松驾车在东直门外大街一路口制造了连环追尾事故。
他体内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高达243.04毫克,是醉驾标准(80毫克)的3倍多。
11日,高晓松被警方刑事拘留。
13日,他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公诉至东城区人民法院。
高晓松毕业于清华大学,校园民谣中的关键人物。
近几年还频繁担任国内各大选秀比赛中的评委。
高晓松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答案示例:高晓松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因为他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1.违法行为及其分类违法的含义 违法行为分类 含义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是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宪行为 是违反宪法的行为2.刑法的含义: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3.刑法的职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4.犯罪的基本特征5含义 种类 具体包括内容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1.为什么说道德水平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难免会违纪违法,甚至可能会引发犯罪。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遵守规则,尤其不能违反法律。
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是怎样的?项目分类含义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承担的法律责任区别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相对较小,故称一般违法行为较轻民事责任行政制裁犯罪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刑罚处罚联系①都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都会受到法律的相应制裁②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1.违法行为是()。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1课时)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走近法律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
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
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
”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
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地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答案示例:周总理模范遵守制度的行为令人敬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
有规则、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社会生活中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社会生活中规矩的含义: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社会生活中的规则的种类及区别 规则种类 如何产生 适用范围或对象 靠什么发挥作用社会道德 自然形成 普遍适用 舆论、习惯、信念 纪律规章 本单位(团体)或相关行政机关制定局部适用 行政力量 国家法律 国家立法机关制定 全国适用 国家强制力3.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它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4.我国法律的阶级性质: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它的主要职能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5.我国法律的作用作用 具体说明规范作用 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保护作用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6.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法律 道德不 同 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是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 道德的内容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在人们的言行上之处体系结构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道德不具有法律那样严谨的结构体系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要靠公民自觉守法来推行,但也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则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制裁的方式不同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的规定,是一种“硬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自我谴责和舆论压力,是一种“软约束”相同之处二者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二者的内容是互相渗透的。
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步练习(三个框题)-2.doc
第七课第一框走近法律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所以()A.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相同B.人们有自由行动的目的,有秩序最好,没有秩序也没有什么关系C.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D.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法律2、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包括()A、道德B、道德和法律C、道德、法律、规章D、道德、法律、纪律和规章3.与道德、纪律相比较,法律具有最为显著的三个特征是()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法律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和利益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4、下列属于法律的是()①《中学生守则》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5、人们把法律称之为“国法”,因为它是()A、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6.2008年5月12日,青岛市北法院启动为期一周的阳光执行行动,一天之中传唤12人,强制传唤10人,执行案款数额达30多万元,3人因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被司法拘留。
这体现了我国法律:()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靠人民法院保证实施D.只对违法犯罪分子具有约束力7、下列选项中,体现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一显著特征的有()①中学生李某因旷课受到学校警告处分②张某等人在电影院结伙斗欧,被公安机关给予警告的处罚③王某因盗窃巨额财产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④赵某因不赡养父母而受到当地群众的谴责A、①③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8、2009年,中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足球打黑行动”,南勇、杨一民等一些足协高官在“反赌打假”风暴中纷纷落网。
这说明()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法律有国家制定或认可C.法律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9、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法律相比较,两者的区别是A.前者有中学生制定或认可,后者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前者不具有约束力,后者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前者只适用于中学生,后者则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D.违反前者不承担责任,违反后者要受到法律制裁10、我国法律体现的是A.领导者的意志和利益B.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C.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和利益D.执法机关的意志和利益11、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步测试题人教版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单项选择题,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包括( )A.道德B.道德和法律C.道德、法律、规章D.道德、法律、纪律和规章( )A.法律B.班级纪律C.道德规XD.社会舆论3.法律的约束对象是( )A.某某的人B.成年人C.全体社会成员D.未成年人4.法律实施依靠的是( )A.国家强制力B.道德舆论内心的信念 D.集体的力量5.“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这就是( )A.没有圆规也能画成圆B.人人都要按自己的规矩办事C.在社会生活中有无规矩一个样D.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A.某影星因偷税漏税被绳之以法B.提高银行利率,保障经济健康发展C.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D.降低纺织品出口关税,提高产品竞争力7.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 )A.主刑和死刑B.主刑和附加刑C.死刑和附加刑D.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8.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方法,它只能由( )A.党政机关实施B.人民法院实施C.人民检察院实施D.国家行政机关实施9.青少年某某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主要原因是青少年()A.缺少生活经验B.没有独立生活能力C.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D.缺少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淡薄10.“从小偷钉,到大偷金”这句诗给我们的启示是( )A.一般某某必然发展成为犯罪B.一般某某和犯罪的本质是相同的C. 某某不一定犯罪,犯罪不一定某某D.一般某某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11.所谓某某行为,是指( )①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②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③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④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12.相对于严重的某某行为,被称为一般某某行为的是( )①犯罪②民事某某行为③行政某某行为④刑事某某行为A.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13.不属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的是( )①犯罪是某某的行为②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③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④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4.2006年2月,某某市民X宏伟在肯德基购买一对“鸡翅”,发现并非一对,而是一个鸡翅被分成两块。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步测试一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步测试一学习目标1.了解规则的重要性,懂得什么是法律。
2.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3.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4.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这部法律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这部法律的实施是由_____来保证实现的。
A.普法宣传B.道德约束C.国家强制力D.自觉遵守1.C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B.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用与法律打交道C.只要自己奉公守法,就与法律没有关系D.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公民生活离不开法律2.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法律的规范作用和法律具有的保护作用的理解能力。
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未成年人,更需要学习法律知识。
同时,也不能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用与法律打交道;也不能认为只要自己奉公守法,就与法律没有关系,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3.以下图示是几个同学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A.死刑B.剥夺政治权利终身C.没收个人全部财产D.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4.D点拨: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结合题干背景材料,D符合题意及知识点要求,应入选5.高中生王某曾因偷同学的小额钱物被学校处分,但他仍然执迷不悟,不思悔改,最终因持刀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这一案例说明()A.有不良行为若不加以改正,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B.王某持刀抢劫属于一般违法行为C.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发展为犯罪D.王某偷同学的小额钱物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5.A违法犯罪违法犯罪违法犯罪二、判断题6.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人教版思品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word同步测试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练习 A 卷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一、填空(每空1分,共23分)1•我国法律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体现,通过规定 __________ 和 ________ ,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2•犯罪是指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并依法应受 __________________ 的行为。
、单项选择题(每题 3分,共12分)因为它是()。
B.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
B.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
B.制定或实施 D.习惯与执行 B.剥削阶级的意志 D.广大人民的意志 12分) 10.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 )。
A.道德谴责的行为不一定是违反法律的行为3.违法行为分为三种:①违法行为,指违法 __________ 的行为。
_______ 违法行为,指违反的行为;③的行为;②_________ 违法行为,指违反4. _____________ 刑罚,又叫 _______________ 制办法。
5. 选择下列项目填表。
①国家立法机关制定____________ ,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②在校学生 ⑤教育、行政的力量 ⑧普遍适用③舆论、习惯和信念 ⑥全国适用 ⑨国家强制力6.人们把法律称之为国法”,A.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7. 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8. 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是(A.制定或认可 C. 广义或狭义 9.法律体现的是()。
B •二者都是人们的行为规则C .二者的实现方式不同 D. 二者的调整范围不同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道德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之中B. 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意志C. 无论国家制定法律,还是国家认可法律,一般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现D. 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 13. 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主要有哪两种?它们有什么区别?14. 法律作为一种特别的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规章等规则相比,具有哪些特 征?15. 有人说,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必须遵守的唯一准则。
七年级政治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步测试题
七年级政治下期法不可违测试题一、选择题:(共35分)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总是从严重违反课堂纪律,不做作业,贪图享受等开始的。
中学生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应该()①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②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③远离具有不良行为的同学④让老师或父母时刻监督自己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2、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下列看法正确的是()A、犯罪必定是违法,违法不一定是犯罪B、违法必定是犯罪,犯罪不一定是违法C、违法必定是犯罪,犯罪必定是违法D、犯罪不一定是违法,违法不一定是犯罪3、初三学生张平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无业人员王某拦住本校学生刘某要钱,张平迅速到附近商店打“110”报警。
警察很快赶到,抓获王某等人。
对张平的行为,正确的评价是()①张平的做法很机智②张平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③张平不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④张平履行了也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
”这一戒毒格言告诉我们()①吸食毒品,危害极大②依法律己,决不吸毒③珍爱生命,拒绝毒品④要勇于同毒品犯罪作斗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16岁的王某,多次在校外纠集社会青年,抢夺学生的财物多达1000多元,王某因此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王某的行为是()A、违反校规的行为B、一般违法行为C、犯罪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漏选可得2分,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6、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A、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B、加强修养,践行道德C、对违法犯罪现象视而不见D、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7、借网络而生的“博客”日渐为人们所欢迎,但同时也带来了秩序被扰乱的情况,它滋生是非,揭他人隐私。
可见()A、“博客”也需要用法律来规范B、专门败坏社会风气C、主要传播的是腐朽文化D、写“博”的也要有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8、王某是一名高三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就在高考前,其弟被别人打伤了,王某没有多想,纠集了几个人,将打他弟弟的人打成重伤。
思想品德七下10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习题附答案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二、达标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这就是( )。
A.没有圆规也能画成圆B.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C.人人都要按自己的规矩办事D.在社会生活中有无规矩一个样2.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因大肆收受巨额贿赂而构成犯罪。
2000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核准胡长清死刑。
这说明( )。
A.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B.法律只对违法犯罪的少数人具有约束力C.法律只对统治阶级内部的少数人具有约束力D.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某犯罪嫌疑人为了报复社会,在公共汽车上放置炸弹,造成16人死亡、30人受伤的惨剧。
这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严重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严重违法性D.刑罚当罚性(二)是非判断题1.法律只对犯罪人员具有约束力。
( )2.只要不违法犯罪,公民生活就与法律无关。
( )3.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 )4.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 )5.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 )(三)案例分析题1.据《北京晚报》报道:某住户周某恶意拖欠物业公司供暖费,物业公司多次催交,但周某仍迟迟不交纳。
物业公司被迫向法院提起诉讼,得到法庭支持。
在物业公司向法院申请执行后,法院依法对周某实施了司法拘留。
最后,周某不但将所欠的供暖费补交完毕,而且将当年的供暖费一并交纳。
请回答:上述案例说明法律具有什么特征?2.司机刘某爱开快车,经常疲劳驾驶,注意力不能集中,曾多次因闯红灯被警察罚款;也曾和别人发生碰撞,因撞坏了别人的物品而赔偿。
刘某最后一次驾车因疲劳过度,撞人致死。
他怕承担责任,撞人后驾车逃逸,后被公安机关抓获,最终受到法律制裁。
请回答:刘某的上述行为有哪些是违法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三、综合能力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七年级政治感受法律尊严同步测试题
20XX年七年级政治感受法律尊严同步测试题在即将学完的感受法律尊严的知识点,同学们为能在七年级政治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学们要准备哪些相关的同步测试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政治感受法律尊严同步测试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七年级政治感受法律尊严同步测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23分)1.我国法律作为的体现,通过规定和,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2.犯罪是指具有、并依法应受的行为。
3.违法行为分为三种:① 违法行为,指违反的行为;② 违法行为,指违法的行为;③ 违法行为,指违反的行为。
4.刑罚,又叫、,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办法。
5.选择下列项目填表。
①国家立法机关制定②在校学生③舆论、习惯和信念④自然形成⑤教育、行政的力量⑥全国适用1/ 8⑦教育行政机关制定⑧普遍适用⑨国家强制力如何产生适用范围或对象靠什么发挥作用行为规范社会道德学生守则国家法律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6.人们把法律称之为“国法”,因为它是( )。
A.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7.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8.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是( )。
A.制定或认可B.制定或实施C.广义或狭义D.习惯与执行9.法律体现的是( )。
A.少数人的意志B.剥削阶级的意志C.统治阶级的意志D.广大人民的意志三、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2分)2/ 810.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 )。
A.道德谴责的行为不一定是违反法律的行为B.二者都是人们的行为规则C.二者的实现方式不同D.二者的调整范围不同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道德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之中B.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意志C.无论国家制定法律,还是国家认可法律,一般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现D.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12.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则,是( )。
初一下册思品感受法律的尊严单元复习题(附答案人教版)
初一下册思品感受法律的尊严单元复习题(附答案人
教版)
初中的学习至关重要,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以下是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的初一下册思品感受法律的尊严单元复习题,供大家复习时使用!
1、什幺是规矩?为什幺说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需要共同准
则)P86
(1)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2)因为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
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
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规则有哪些种类?P87
1)道德;2)纪律、规章;3)法律。
3、法律有哪些显着特征?(P87)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我国法律的性质是什幺?其作用表现在哪里?(P8990)
(1)性质: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2)作用:1)规范作用:突出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幺,必须做什幺,应当做什幺,不应当做什幺。
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
初一政治感受法律的尊严试题
初一政治感受法律的尊严试题1.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全国各地开始进行处罚。
下列对处罚此类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A.不能处罚,行为人违德但不违法B.处罚太轻,违法者应受刑罚处罚C.处罚太重,偶尔犯点小错无所谓D.合乎法律,公民出行应遵纪守法【答案】D【解析】“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违反了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属于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A、C认识错误。
“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只有犯罪行为才会受到刑罚处罚,B认识错误。
故选D。
2. 2014年5月23日,湖北省成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汉、刘维等36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以及故意杀人罪等一审公开宣判,判决被告人刘汉、刘维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刘汉、刘维行为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2)上述判决中的主刑是什么?除此之外,主刑还有哪些?(3)上述判决中的附加刑是什么?除此之外,附加刑还有哪些?(4)该案例给我们的警示是什么?【答案】(1)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①死刑。
②还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3)①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②罚金。
(4)法不可违,违法必究;犯罪必受惩罚;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解析】本题以四川黑社会性质犯罪刘汉、刘维受审的案例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犯罪必受惩罚的理解和运用。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犯罪的特征、主刑的内容、附加刑的内容、犯罪的危害和后果等,考查内容均为教材基础知识,相对简单。
3.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首先要认清犯罪危害。
下面对犯罪的危害理解正确的有()①犯罪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②犯罪是侵害社会健康肌体的毒瘤③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④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严重危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②③④都是对犯罪危害的正确认识,故选D。
4.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我们应该()①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②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③认为自己年龄小与犯罪无关④认为自己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②是我们对违法犯罪的正确态度,③④是对待违法犯罪的错误态度。
七下思品感受法律的尊严单元复习题(附答案人教版)
七下思品感受法律的尊严单元复习题(附答案人教版)七下思品感受法律的尊严单元复习题(附答案人教版)1、什么是规矩?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需要共同准则)P86(1)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2)因为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
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
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规则有哪些种类?P871)道德;2)纪律、规;3)法律。
3、法律有哪些显著特征?(P87)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我国法律的性质是什么?其作用表现在哪里?(P89—90)(1)性质: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2)作用:1)规范作用:突出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
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同时,它还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保护作用:A、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B、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
5、对待法律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什么?P90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采取的态度。
6、什么是违法行为?P93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7、违法行为的种类?P93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该受到的惩罚等情况可以将它们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又叫严重违法或犯罪)。
8、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P93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于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因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
七下思品感受法律尊严单元题(附人教版)
七下思品感受法律的尊严单元复习题〔附答案人教版〕七下思品感受法律的尊严单元复习题1、什么是规矩?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离不开规那么?P86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那么。
因为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
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
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那么。
2、规那么有哪些种类?P871〕道德;2〕纪律、规章;3〕法律。
3、法律有哪些显著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我国法律的性质是什么?其作用表现在哪里?性质: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表达,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标准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作用:1〕标准作用:突出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
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同时,它还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保护作用:A、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B、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
5、对待法律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什么?P90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采取的态度。
6、什么是违法行为?P93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7、违法行为的种类?P93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该受到的惩罚等情况可以将它们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8、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P93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拟轻微,相对于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因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
9、什么是刑法?P94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七下思品感受法律的尊严单元复习题(附答案人教版)
七下思品感觉法律的尊严单元复习题(附答案人教版)七下思品感觉法律的尊严单元复习题1、什么是规矩?为何说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P86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照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恪守的行为规则。
因为社会是由人会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
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常常不一样,假如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自进行,社会就会杂乱不堪,堕入毫无次序的相互矛盾之中。
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规则有哪些种类?P871)道德;2)纪律、规章;3)法律。
3、法律有哪些明显特点?1)法律是由国家拟订或认同。
2)法律靠国家强迫力保证明行,拥有强迫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广泛拘束力。
4、我国法律的性质是什么?其作用表此刻哪里?性质:我国法律作为人民心志和利益的表现,它经过规定权益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作用:1)规范作用:突出表现为规定人们能够做什么,一定做什么,应当成什么,不该当成什么。
假如人们违犯法律,就会遇到法律的制裁和办理。
法律为人的行为供给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同时,它还评论人们的行为能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保护作用:A、人们的平时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B、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法律经过解决纠葛和制裁违纪犯罪,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我们享授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
5、对待法律我们应采纳的态度是什么?P90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采纳的态度。
6、什么是违纪行为?P93凡不执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许做出法律所严禁的行为,都是违纪行为。
7、违纪行为的种类?P93依据其违犯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当遇到的处罚等状况能够将它们分为一般违纪行为和刑事违纪行为。
8、什么是一般违纪行为?P93民事违纪行为和行政违纪行为的情节比较稍微,相关于刑事违纪行为而言,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因此称它们为一般违纪行为。
9、什么是刑法?P94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法和对犯法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步测试题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共35分)
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15分。
)
1、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总是从严重违反课堂纪律,不做作业,贪图享受等开始的。
中学生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应该()
①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②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③远离具有不良行为的同学④让老师或父母时刻监督自己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A、犯罪必定是违法,违法不一定是犯罪
B、违法必定是犯罪,犯罪不一定是违法
C、违法必定是犯罪,犯罪必定是违法
D、犯罪不一定是违法,违法不一定是犯罪
3、初三学生张平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无业人员王某拦住本校学生刘某要钱,张平迅速到附近商店打“110”报警。
警察很快赶到,抓获王某等人。
对张平的行为,正确的评价是()
①张平的做法很机智②张平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③张平不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④张平履行了也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
”这一戒毒格言告诉我们()
①吸食毒品,危害极大②依法律己,决不吸毒
③珍爱生命,拒绝毒品④要勇于同毒品犯罪作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16岁的王某,多次在校外纠集社会青年,抢夺学生的财物多达1000多元,王某因此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王某的行为是()
A、违反校规的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C、犯罪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漏选可得2分,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6、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
A、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
B、加强修养,践行道德
C、对违法犯罪现象视而不见
D、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7、借网络而生的“博客”日渐为人们所欢迎,但同时也带来了秩序被扰乱的情况,它滋生是非,揭他人隐私。
可见()
A、“博客”也需要用法律来规范
B、专门败坏社会风气
C、主要传播的是腐朽文化
D、写“博”的也要有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
8、王某是一名高三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就在高考前,其弟被别人打伤了,王某没有多想,纠集了几个人,将打他弟弟的人打成重伤。
结果王某因为“伤害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报考大学的意愿化成了泡影。
此事给我们的教训是()
A、受到不法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王某采取非法手段进行报复,以致违法犯罪
C、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
D、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忍气吞声,否则任何方式都可能使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
9、毒祸猛于虎。
吸毒具有极大的危害,表现在()
A、能够提神,有益健康
B、破坏家庭幸福
C、诱发刑事犯罪,危害社会治安
D、危及国家和民族
10、据统计,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
B、社会不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
C、青少年不能抵制社会的不良诱惑
D、青少年不懂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概括题(4分)
11、2004年3月下旬,教育部分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将原来的“遇到坏人坏事要及时报告,要敢于斗争”中的“要敢于斗争”予以删除。
三、辨析题(8分)
12、有同学认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不会走上犯罪道路的。
四、简答题:(8分)
13、
名称
一般违
法
犯罪
比较内容
不同点
对社会的危害程
度
触犯的法律法规
应承担的法律责
任
相同点
五、分析说明题。
(15分)
14、1、21.材料一:中学生丁某等人由于受网吧不健康内容的吸引,经常到网吧上网“开心”,后来发展到没有钱上网,就一起到路上拦截学生勒索钱财,并先后将几名学生打伤。
材料二:一项对中学生到网吧上网情况的调查统计,见下表:
调查项目
每周上网时间上网的主要意图
浏览过不
健康网站10小时以
上
28小时以
上
查资料聊天玩游戏
人数比率59% 1.2% 3% 15% 82% 36%
材料三:为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的工具,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
(1)材料一、二的上网行为会对中学生产生什么影响? (5分)
(2)你认为中学生应如何文明上网? (5分)
(3)结合材料,请你就如何做好未成年人的上网保护工作提出几条建议。
(5分)
第八单元《法不可违》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A A C A C ABD AD AC BCD AC
二、概括题
11、青少年应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三、辨析题
12: (1)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之间有着必然联系。
它们之间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可能导致犯罪。
许多犯罪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有错不改,越陷越深,最终坠入犯罪的深渊。
(2)“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小错可能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发展而来的。
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
(3)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四、简答题
13、
名称
比较内容
一般违法犯罪
不同点对社会的危害程
度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
严重
触犯的法律法规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违反了刑法
应承担的法律责
任
不受刑罚处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
应受刑罚处罚
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我国法律
五、分析与说明题:
14、(1)影响中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健康,甚至由此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2)①利用业余时间,尽量不要熬夜。
②不要集中长时间上网。
③不到网吧上网。
④选择健康有益的内容。
少玩游戏少聊天,更不应浏览不健康信息。
(3)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吧的监管,依法惩治违法经营者。
网吧经营者应依法自律,不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关闭不健康网站。
学校应加强上网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中学生文明上网。
家长也应当对未成年子女加强教育,严格控制其上网时间,教育子女文明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