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因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各种因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一.化学成分
普通碳素钢中Fe占99%,其他杂质元素占1%;普通低合金钢中有<5%的合金元素。
碳(C):钢材强度的主要来源,但是随其含量增加,强度增加,塑性、冷弯性能、冲击性能、疲劳强度降低,可焊性降低,抗腐蚀性降低。
一般控制在0.22%以下,在0.2以下时,可焊性良好。
硫(S):热脆性。
有害元素,引起热脆和分层。
不得超过0.05%。
磷(P):冷脆性。
抗腐蚀能力略有提高,可焊性降低。
不得超过0.045%。
锰(Mn):合金元素。
弱脱氧剂。
与S形成MnS,(熔点为1600℃),可以消除一部分S的有害作用。
硅(Si):合金元素。
强脱氧剂。
,可细化精粒,提高强度,且不影响其它性能,但过量会恶化焊接性和抗锈性。
钒(V):合金元素。
细化晶粒,提高强度,其碳化物具有高温稳定性,适用于受荷较大的焊接结构。
氧(O):有害杂质。
氮(N):有害杂质。
碳当量(carbon equivalent )
把钢中合金元素的含量按其对某种性能(如焊接性、铸造工艺性等)的作用换算成碳的相当含量。
C eq=C+Mn/6+(Cr+V+Mo)/5+(Cu+Ni)/15
二.冶金缺陷
常见的冶金缺陷有偏析、非金属夹杂、气孔、裂纹等。
1.偏析:金属结晶后化学成分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主要是硫、磷偏析,其
后果是偏析区钢材的塑性、韧性、可焊性变坏。
2.非金属夹杂:指钢材中的非金属化合物,如硫化物、氧化物,他们使钢
材性能变脆。
3. 裂纹:钢材中存在的微观裂纹。
4. 气泡:浇铸时由FeO 和C 作用所生成的CO 气体不能充分逸出而滞留在
钢锭那形成的微小空洞。
5. 分层:浇铸时的非金属夹杂在轧制后可能造成钢材的分层。
三.构造缺陷
a)
N
σ应力集中现象
x
y
b)
(σ )
σx max
c)
N
试件表面不平整,有刻槽、缺口,厚度突变时,应力不均匀,力线变曲折,缺陷处有高峰应力——应力集中。
结果:塑性降低,脆性增加。
应力集中对σ-ε关系的影响
σ
3000
200100600500400700
原因:不正确的设计(构造不合理)、制造(不光滑)及使用(在构件上乱打火等)。
变形滞圈
σ
变形速度对σ-ε
关系的影响
210140
280
σ
四.加荷速度
1. 加荷速度高,钢材屈服点提高,呈脆性。
因此,
1).材性试验要求缓慢加载 2).要考虑动荷载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2. 循环荷载的影响
钢材在连续交变荷载作用下,会逐渐累积损伤,产生裂纹及裂纹逐渐扩展,直到最后破坏——疲劳破坏。
五.钢材的硬化
y
f f
p
σ
后的塑性区
的塑性区
y
f σ
冷作硬化——当荷载超过材料比例极限卸载后,出现残余变形,再次加载则比例
极限(或屈服点)提高的现象,也称“应变硬化”。
(主观的)
时效硬化——随时间的增长,碳和氮的化合物从晶体中析出,使材料硬化的现象。
(客观的)
应变时效——钢材产生塑性变形时,碳、氮化合物更易析出。
即冷作硬化的同时
可以加速时效硬化,因此也称“人工时效”。
六.温度的影响 1.正温范围 100℃以内 对钢材性能无影响;
100℃以上
随温度升高,总的趋势是强度、弹性模量降低,塑性增大 250℃左右
抗拉强度略有提高,塑性降低,脆性增加——兰脆现象,该温度区段称为“兰脆区”。
250~350℃ 产生徐变现象。
600℃左右 弹性模量趋于零,承载能力几乎完全丧失。
2.负温范围
温度对钢材机械性能的影响400
f 、f /M P a ,E /k M P a 100
-100
0100200
300
500300u 200y
400600低温对钢材冲击韧性的影响
500600C
t / °0
10
C
t / °
δ50302040/﹪
60
当温度低于常温时,钢材的脆性倾向随温度降低而增加。
1T ~2T 之间温度转变脆性区,A kv 急剧下降。
而且不同的钢材其脆性转变区
温度不同,必须通过试验确定。
使用温度必须高于1T ,但不一定高于2T (浪费)。
七.厚度、直径的影响
钢材要经过轧制最后成型。
一般为热轧,即钢锭在1200-13000C 经轧机轧制成型。
经过轧机压力的作用,使钢材的晶粒变得细密均匀,内部的裂纹和气泡得以焊合。
所以,钢材轧制得越薄,其强度、塑性和韧性就越好。
钢材的分组尺寸(mm )
八.残余应力的影响(第三章详述)
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影响构件的受力和使用,并且是形成各种焊接裂纹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