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第23课《墨池记》复习资料
一、知识要点归纳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注音:
①于楹间以揭之(yìng)
②有池洼然(wā)
③不可强以仕(qiǎng)
④徜徉肆恣(chángyáng)(sìzì)
2.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
①而尝极东方:穷尽。
②肆恣:意思是放纵、任情。
③以精力自致者:取得,达到。
④学固岂可以少哉:本,原来。
⑤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方,当……时候。
强,勉强。
仕,做官。
⑥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明显,显著。
⑦推王君之心:推究,考察。
⑧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推崇,尊重。
⑨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庄士,庄重自持的正直人。
遗风余思,遗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
遗风,流传下来的作风。
余思,流传下来的思想。
⑩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影响。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求学的人。
3、注意辨析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①池水尽黑。
——名词活用作动词,变成黑色。
②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③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长处。
5、注意下列句子的句间停顿。
①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②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③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④羲之之书/晚/乃善。
⑤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⑥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⑦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⑧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6.作家作品
曾巩(1019~1083)宋代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固。
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
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7、题解:
分析提示:这篇“记”是曾巩应“教授”王君之请为州学生员而写的作者通过王羲之墨池的传说,说明任何人要取得卓越成就都必须经过刻苦学习,“以精力自致者”,而非“天成”。
并进而推论到关于道德修养的问题,题小意宏,发人深省。
8、思想内容与术特色把握:
分析提示: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
他的记叙性散文,记事翔实而有情致,论理切题而又生动。
在《墨池记》中他为了说明任何人要取得卓越成就都必须经过刻苦学习,“以精力自致者”,而非“天成”的道理,熔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刻有力,通情达理,并进而推论到关于道德修养的问题。
文章开头第一段前半部分“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是记叙性文字,后半部分从“岂信然邪?”开始在记叙墨池记由来的基础上,转换成了成了议论说理,间有抒情,论述了,并进一步推论到“欲深造道德者”。
第二段前半部分“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为记叙部分,后半部分从“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
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又转入了说理和抒情,讽谕了宣扬不当。
总之,本文通过记述古迹墨池,夹叙夹议,熔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刻有力的阐释了任何人要取得卓越成就都必须经过刻苦学习,“以精力自致者”,而非“天成”的道理。
由此批评了虚夸作风,倡导了踏实学风,实践了曾巩“文以载道,文以明道”、“蓄道德而能文章”的文学主张。
另外,全文结构完整严谨,题小意宏,发人深省,文中多采用设问句,以表达肯定的意思,体现了曾文委婉周详,言近旨远的特色。
三、综合创新运用
分析课文篇章结构
9、整体把握:
分析提示:《墨池记》是“记”体。
按照“记”体的格式,先记地点,次写景物或传说,再写事情,然后写功用或影响,最后说明作记原由。
由此,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首先直接说明墨池的所在,接着指出古迹不实,然后强调不由天成,而须“以精力自致”由物及人,题小意宏,发人深省。
第二部分(第2段)交代作“记”缘由,讽谕宣扬不当。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交代写作时间、作者,属于“记”这种文体固定体例。
10、段落剖析
分析提示:第一段开始先记地点,“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
次写景物或传说,“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再写事情,强调不由天成。
然后第二段写功用或影响,“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最后说明作记原由并讽谕宣扬不当,“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交代写作时间、作者。
名师解题
例1、文言语句中加粗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所以动心忍性,曾(céng)益其所不能
B.陟罚臧否(pǐ),不宜异同
徜徉肆恣(chángyáng)(sìzì)
C.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
马之千里者,一食(sì)或尽粟一石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yí)陛下
广故数(shuî)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分析:B。
A“曾”读zēng;C“食”shí;D“遗”读wèi。
例2、加点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而尝极东方:穷尽。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方,当……时候。
强,强制、强行。
B、学固岂可以少哉:巩固。
以精力自致者:取得,达到。
C、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表彰。
推王君之心:推究,考察。
D、后人尚之如此:推崇,尊重。
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遗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
遗风,流传下来的作风。
余思,流传下来的思想。
分析:D。
A强,勉强。
B固,本,原来。
C章,明显,显著。
例3、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和“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中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C、其皆出于此乎?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分析:B。
A为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C用作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D为第三人称代
词。
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A和例句中的“其”活用为第一人称。
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例4、比较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其中和“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
”中的“善”同类的一项是()
A、羲之之书晚乃善。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以光先帝遗德。
D、将军身被坚执锐
分析:D。
例句中的“善”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为长处,和D项中的“坚”“锐”(坚固的战甲,锐利的武器)用法相同。
B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游水。
C项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发扬光大。
例5、下列句子和“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A、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B、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C、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D、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分析:A。
例句和A均为介宾结构后置。
B句为状语后置。
C句为宾语前置句。
D 句为判断句。
例6、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B、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C、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D、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分析:A。
正确应为: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例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是宋代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
B、古代汉语中,常用“吾、余、予”作第一人称代词。
C、《出师表》中的“表”是一种文体,用于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禅的一封奏章。
D、《墨池记》《拟岘台记》《醒心亭记》都是曾巩在四处游历山川风物过程中写的游记散文,文中透露了对自然恬静的生活的向往。
例8 、根据原文填空都正确的是
①子曰:“(),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②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③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A.①默而识之②使内外异法也
③山间之四时也④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B.①默而识之②以塞忠谏之路也
③山间之朝暮也④香远益清,不蔓不枝
C.①敏而好学②以塞忠谏之路也
③山间四时也④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D.①敏而好学②使内外异法也
③山间之四时也④香远益清,不蔓不枝
分析:C。
例9、《墨池记》一文中,下列何句是作者所的“后天学习”的重要()A、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B、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D、羲之之书,晚乃善。
分析:C
例10、关于《墨池记》文中,描写墨池的手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连用「由大而小」的布局,先写临川城,再层层推出墨池。
B、据荀伯子之说,认为墨池是王羲之临池学书的地方。
C、使用设问修辞技巧,对王羲之临池
学书之墨池存疑。
D、先写墨池之得名,次叙其位置环境,俨然一幅新城风情画。
分析:D。
先写墨池之地理位置、环境和状貌,次写墨池得之由來。
例11、曾巩作《墨池记》,推想王盛求记的用意有哪些?
A、想考证荀伯子《临川记》的真伪,对张芝临池学书的事迹加以表彰。
B、想借王羲之勤学书法的事迹,勉励学生。
C、想发挥爱人之善的美德,对王羲之的勤学书法事迹加以彰显。
D、想抒发谪居临川的郁闷之气,学书以养性。
E、想考订张芝临池学书的典故,以互相勉励。
分析:B、C
、这文段选自朝曾巩的,作者是之一。
5、注意下列句子的句间停顿。
①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②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③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④羲之之书/晚/乃善。
⑤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⑥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⑦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⑧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二、解释加点的字:
1、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2、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3、羲之之书晚乃善()
4、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5、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6、然后未有能及者()
7、以勉其学者邪()8、岂其学不如彼邪()
三、翻译:
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四、阅读理解:
1、作者认为王羲之能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在于什么?。
文中划出评价王羲之的书法的语句。
4、"墨池"两个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王羲之是晋代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为,评他的笔势说" "。
墨池记答案
一、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二、1、当……的时候2、原来3、书法4、而5、因为6、超过7、那些8、莫非三、1、怎么会在尽情的漫游之时,又曾想在这些地方停下来休息呢?2、大概也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才使自己达到了这个地步,不是天生就有这个本事的。
3、那么,学习书法的技能原本不能偷懒,更何况想要加深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行呢?
四、1、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2、以勉学劝善,强调刻苦学习的重要。
3、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4、被后人当作王羲之勤学苦练的明证。
5、书圣飘若浮云,矫若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