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历诗风走向中唐奇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 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日即事》)
四、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 大历诗歌的产生,主要出于两大诗人群体: ► 一是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钱起等“十才子”
诗人,作品多为题赠送别之作; ► 再就是长期在江南任职的地方官诗人,如刘 长卿、韦应物、李嘉佑、戴叔伦等,作品大 多描写山水风景。
► “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 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 生平大都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 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他们的创作成就高低不一, 所长亦各异。 ——钱起才能很全面,其诗各体皆工,被公认 为十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李端善于 作应酬的送行诗。卢纶曾到过边塞,其《塞下曲》 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 雪满弓刀。”
青”; ►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寄》:“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 ►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星河秋一 雁,砧杵夜千家”; ► 耿湋《晚夏即事临南居》:“树色迎秋老, 蝉声过雨稀”; ► 李端《过谷口元赞所居》:“重露湿苍苔, 明灯照黄叶”。

在诗中运用具体的描述性意象,能保证作品 的新鲜感。但要求诗人对客观世界有仔细的 观察,细致入微地明辨物象,然后真切传神 地写出来。故大历诗人的写景更多面向现实 物色,甚至连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蚁穴、 蜂巢等细琐事物,也作为观察描写对象。他 们的眼光能深入到盛唐诗人忽略的细微角落, 发现一些前人没写过的琐细幽美的自然物象 和生活小情趣,开辟出新的诗境。
► 一味地采用白描手法作诗而偏重于描述性意
象,也会使诗的境界流于浅近狭小。大历十 才子的诗,虽善于运用细微清幽的自然意象, 以一、两联诗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 美境界,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 而且不少诗作过于讲究描写技巧而显雕琢, 以致有佳句而无佳篇。
顾况、李益
► 顾况诗歌的俗与奇 ► 李益的边塞诗
► “十才子”齐名的重要原因,还在于主要创作
倾向和诗风的相近。他们的生活态度不再像 前辈盛唐诗人那样充满兼济理想,真正的兴 趣也不在政事,而是集情趣于山水,寄心绪 于景物。 ► 除了应酬唱和之作外,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 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 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
从大厉诗风走向中唐奇俗
——大历与中唐诗坛
第一节:大历诗风
► 唐诗发展到中唐出现转折,由盛唐的浪漫热
情转向对现实的冷静思考,呈现出唐诗发展 的第二次繁荣,而大历时期正是由盛唐向中 唐的一个过渡,它开启了中唐诗风的转变。
一、大历诗风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 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到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
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 大历诗人的心态产生明显的变化。失去盛唐 诗人的昂扬精神风貌。 ► 他们的诗,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 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 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 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 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 遂露出中唐面目。
扬州万里送客
青峰江畔白苹洲,楚客伤离不待秋。 君看隋朝更何事,柳津南渡水悠悠。
► 李益还有一些写得质实明快的诗
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 李益的诗,带有盛唐诗的一些特色,可以看
作是盛唐诗艺术上的一种残留现象。而他诗 中的感伤悲凉情调,应与大历时期的时代风 貌有关。
二、韦应物、刘长卿
► 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向往隐逸的宁
静,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
► 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雅洁而意味深长
——明净:简洁;雅洁:独处的寂寞情思; 意味深长:引人寻味。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刘长卿的诗歌:孤独冷漠心态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 常常俗中有奇,有怪奇的想象、怪奇的比喻
郑女弹筝歌
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一声雍 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A1鬣,三声白猿臂 拓颊
李益
► 李益的边塞诗写得极好,尤其是七绝,常常
是壮烈、慷慨之中带一点伤感和悲凉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秋杪干越
亭》); ► 山含秋色近,鸟度夕阳迟(《陪王明府泛 舟》); ►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移使鄂州次岘 阳馆怀旧居》); ► 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秋水一人归(《青溪 口送人归岳州》); ►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 过贾谊宅》)
► 与词语选择密切相关的是意象的运用。在大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 刘长卿的才智并不很出众,思锐而才窄,敏
于感受,拙于叙述,其诗十首以上语意即显 重复,可在当时和后代的影响却很大。
► 五言诗写得最好,曾自许“五言长城”。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三、大历十才子
顾况
► 江南民歌的明显影响,格调通俗明快,语言
则有如白话
苔藓山歌 野人夜梦江南山,江南山深松桂闲。 野人觉后长叹息,帖藓黏苔作山色。 闭门无事任盈虚,终日欹眠观四如: 一如白云飞出壁,二如飞雨岩前滴, 三如腾虎欲咆哮,四如懒龙遭霹雳。 崄峭嵌空潭洞寒,小儿两手扶栏杆。
► 《江上》:
江清白鸟斜,荡桨罥苹花。听 唱菱歌晚,回塘月照沙。 ► 《山中》: 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 井西。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 ► 《听子规》: 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 不了。山僧夜后初入定,闻似不闻山月晓。
► 其他大历诗人更多地偏爱使用描述性意象,
采用白描手法写诗,以求意象的创新。均具 有追求精神和具体的写实倾向,往往是从极 细微处感受体认,再逼真地描绘出带有清幽 韵味的小境界。 ► 其意象多由生活中常见的山峰、寒雨、落叶、 灯影、蝉声、苍苔等组成,刻划极为精致细 巧。
► 钱起《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

世事悠扬春梦里,年光寂寞旅愁中,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 佳期难再同。(钱起《送锺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 暮雨潇潇过凤城,霏霏飒飒重还轻。闻君此夜东林宿,听得 荷池几度声。(李端《听夜雨寄卢纶》) 出关愁暮一沾裳,满野蓬生古战场。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 钟声带夕阳。(卢纶《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 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第二节:中唐诗坛
一、韩孟诗派
二、刘柳
► 具有隐逸、高洁义蕴的“白云”意象,象征漂泊不
定生活的“孤舟” 意象,隐喻衰败消沉的“夕阳” 意象,以及“芳草”、“落叶”、“沧州”、 “寒 山”等,在刘长卿诗里的出现频率也相当高,其情 绪化的象征隐喻功能,远大于描述性和写实性。 ► 象征性意象的特点是富于暗示性,意蕴丰富,运用 时有弹性,较为方便;但也极易形成某种情绪类型 的固定符号,像贴标签一样反复使用后,成为程式 化的表达,陈熟老化而失去新鲜感。刘长卿的诗之 所以让人觉得炼饰老到平稳而不新奇,甚至有语意 雷同的毛病,与其喜用象征性意象不无关系。
历诗中,诗人寂寞冷落的情思,多通过象征 性意象或描述性意象表达出来,形成了两种 意象类型。
“青山”
► 象征性的意象在刘长卿的诗里用得较多 ►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送灵澈上
人》); ► 落日孤舟去,青山万里看(《却赴南邑留别 苏台知己》); ► 惆怅暮帆何处落,青山无限水漫漫(《送子 婿崔真父归长城》)。
浓烈的乡愁和悲凉的情调
► 《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
行人夜上西城宿,听唱《梁州》双管逐。 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 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回。 金河戍客肠应断,更在秋风百尺台。
► 感伤情调,也表现在李益的其它一些诗里。
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 就题材内容而言,他们的诗歌并没有比前人
提供更多的新东西; ► 其清雅闲淡的艺术追求,则深受盛唐王、孟 诗风的影响,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 然而,在与诗的风格情调和写作技巧密切相 关的词语色彩和意象构成方面,大历诗歌却 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 由于大历诗人多生不逢时之感,意气消沉,
受其特定心境和意绪支配的诗歌的词语选择, 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 ► 在这方面,刘长卿表现得尤为突出。他是个 最喜欢吟咏秋风、夕阳的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