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要点
2024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2024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规程一、前言1.1编制目的本规程的编制目的是为了规范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的编制工作,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完整性,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提供指导。
1.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的编制工作。
二、编制要求2.1编制程序(1)项目启动:确定土地整治项目,确定编制规划设计报告的需求和目标。
(2)前期调研:对土地整治项目的区域特点、土地利用现状、资源环境条件等进行调查研究。
(3)方案设计: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制定土地整治方案。
(4)编制报告:根据方案设计,编制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5)审核评审:对编制完成的报告进行审核评审。
(6)报批公示:经审核通过的报告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并进行公示。
(7)完善报告:根据审批和公示结果,完善报告内容。
(8)最终报告:确保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形成最终的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2.2编制内容(1)项目概况:说明项目的背景、目标等。
(2)区域特点:对土地整治项目所在区域的地理、气候、人口等特点进行描述。
(3)土地利用现状:对土地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描述,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质量状况等。
(4)资源环境条件:对土地整治项目所在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描述。
(5)方案设计: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制定土地整治方案,包括工程设计、投资估算等。
(6)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对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
(7)风险评估:对土地整治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分析。
(8)编制规范:按照相关的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编制指南进行编制。
2.3报告编写要求(1)报告内容要清晰、准确、完整。
应使用规范的科技术语,避免使用口语化和模糊化的表述。
(2)报告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包括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3)报告的陈述要客观、中立,避免主观性和个人偏见。
(4)报告的表格、图表等应清晰、易读,方便读者理解。
土地整治计划编制的程序和功效要求
土地整治计划编制的程序和功效要求一、程序要求1.土地整治计划编制的程序应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合法性和公开透明原则,确保计划编制过程的公正性和可行性。
2.确定编制方案:确定编制计划的主体单位和编制人员,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时间表,建立计划编制管理机制。
3.数据收集和整理:收集与土地整治相关的基础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等,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可供编制计划的数据库。
4.问题诊断和目标设定:分析土地整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确定整治目标和目标指标,明确整治的优先顺序和阶段性目标。
5.方案设计和评估:开展可行性研究,制定土地整治方案,包括土地改造、环境保护、农民安置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评估,确定最佳方案。
6.计划编制:在方案基础上编制土地整治计划,包括具体的工作任务、预算安排、时间计划等内容,确保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7.公示与征求意见:公示土地整治计划,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意见,并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计划的合理性和公众参与。
8.审批和发布:完成计划编制后,经相关部门审核和批准,最终将计划公布,确保计划的法律效力和实施效果。
9.监督和评估:对土地整治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完善土地整治计划的质量和效果。
二、功效要求1.整治土地资源:通过土地整治计划,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2.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土地整治计划,对土地的环境问题进行修复和改善,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3.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整治计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4.保障农民利益:通过土地整治计划,合理安置失地农民,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和生活保障,保障农民的利益。
5.提升城市形象:通过土地整治计划,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形象,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6.改善居民生活:通过土地整治计划,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编制思路及提纲
永川区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思路一、编制思路掌握分析永川区已经开展的土地整治实施情况和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的形势背景,在深入分析全区土地整治潜力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土地整治规划(2010-2020)》下达整治指标及《永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的土地整治目标,制定规划期内全区土地整治在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目标任务。
(土地整治在范围、内涵、目标、手段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土地整治在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面的多目标性,要求土地整治规划也要有相应的多目标性。
)在分析全区各乡镇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条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考虑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划分土地整治区,确定土地整治分区的主导类型,为制定差异化的土地整治方向提供基础。
划定永川区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落实重大工程、项目布局,安排土地整治重点示范项目,并提出重点示范项目的时序安排、资金估算等。
最后提出经济、技术、行政等方面措施保障规划实施。
二、主要任务完善和细化《永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对农村土地整治的总体要求;以整理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扩展用地空间为重点,确定土地整治的指导思想、方针和目标;落实《重庆市土地整治规划(2010-2020)》下达的永川区土地土地整治指标;分析投入,评价效益;提出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的建议和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三、工作重点及专题研究1、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相关工作情况及评价。
2、永川区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重点分析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质量、条件及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及其节约土地的规模和范围等。
3、土地整治及统筹城乡发展研究。
(包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重点区域、推进步骤; 与挂钩相结合的规划方法)。
4、土地整治区域差异化分析,划分土地整治区,重点区域、工程及项目安排研究。
2023年市区土地整治的实施方案
2023年市区土地整治的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如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城市土地错置、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023年市区土地整治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提出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城市适度扩张;2. 优化土地结构,提高城市空间品质;3.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发展;4. 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三、方案1. 制定土地整治总体规划制定市区土地整治总体规划,明确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和重点。
总体规划应包括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开发和利用规模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创新等内容。
2.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通过规划城市功能区和绿色生态空间,合理布局不同类型的用地。
加强城市绿地建设,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优化道路布局,提高交通效率。
整治城市废弃土地,推动土地资源的再利用。
3. 加强土地开发和利用规模调整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合理确定土地供应计划,防止过度开发和浪费土地资源。
开展城市综合开发项目,打造城市地标和重点功能区。
推动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如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文化创意产业等。
4. 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城市功能的集约化发展。
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建立土地资源监控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实时监测土地利用情况。
鼓励企业和个人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如发展屋顶农场和立体农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 加强土地保护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严禁非法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
开展土地环境治理,减少土地污染和土地退化。
加强土地执法力度,打击违法用地行为。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
6. 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推动农村宅基地建设和集约用地。
完善农村土地权属登记制度,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现代化。
7.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工作,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市综合开发、土地开发和利用项目。
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一、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早期,我国是把土地整理、土地整治作为挖潜农村土地,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手段。
但是对土地的改造并未能完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一个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改善农村面貌的新举措出现。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吸收了其他农村土地保护和改良手段的基础,恰好完成了别的途径无法实现的任务,即真正地实现了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
实际上,土地综合整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利用、开发、保护、治理、法规、规划、管理等诸多要素。
概况地说,土地综合整治,是通过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土地、资本、技术结合,对人(农民)、产业以及社会经济进行综合的统筹安排,使农民从被动城市化到主动城市化,实现在一样的土地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其主要做法包括:土地整治(农田整治、村落整治等)、发展非农产业,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通过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进行产权调整、协调各方主体利益,以及进行配套制度改革等,最后的目标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良方,土地节约集约有增量,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有希望”。
土地综合整治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已经不再适应我国当前城乡经济发展情况的城乡土地管理二元结构的突破,同时又很巧妙地借助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这一有利政策,在没有违反任何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现了城乡土地、房屋等产权的等值交换。
实践证明,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生存环境改变、生活质量提高、城乡统筹发展等问题,使广大农民真正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还可以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在不新占耕地和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为农村城镇化发展腾出新的空间,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实践,是一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二、上轮土地整治规划存在的问题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执行不够严格我市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为了保障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会适时进行调整,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并没有根据总体规划的调整而相应调整。
土地整治(提质改造)规划设计方案 (4)
土地整治(提质改造)规划设计方案
土地整治(提质改造)规划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目标和原则:明确土地整治的目标和原则,例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
2.土地利用类型调整:根据区域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特点,对不同区域进行土地利用类型调整,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
3.空间布局规划:确定土地整治后的空间布局,包括各类土地利用区域的划定、功能分区和空间分布等,合理布局不同功能区域的位置和面积。
4.生态环境保护:合理保护和利用现有的生态环境资源,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提高土地整治后的生态环境质量。
5.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土地整治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电力供应等,确保土地整治后的基础设施满足区域发展需求。
6.社会经济发展:根据土地整治后的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类型调整,提出相应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水平等。
7.土地整治管理措施:提出土地整治的管理措施,包括土地征收及补偿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确保土地整治的顺利进行。
8.社会参与和沟通: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沟通,征求各方意见,确保土地整治方案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以上是土地整治(提质改造)规划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具体的方案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计。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本次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目标是通过对现有土地利用进行评估和分析,综合考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可行的土地整治规划,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二、工作内容
1.首先,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测量,包括土地的质量、用途、面积、地形、水文、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数据;
2.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城市建设等方面;
3.根据土地资源调查和分析结果,进一步研究所在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潜力,制定土地整治规划的基本方针;
4.根据所在地区的发展需要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制定土地整治规划的总体框架和具体方案;
5.在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目标和可行的实施计划;
6.通过论证和意见征询的方式,使土地整治规划得到专家和相关部门的认可,完善规划细节;。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应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规划编制, 确保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实 施和管理。
编制思路
明确规划目标
应明确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明确的 方向和指导。
全面梳理资源
应对区域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资源等进行全面梳理,分析资源 的分布、数量和质量等特征,为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需 要重新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可行的土地利用规划。
编制目的
统筹城乡发展
通过土地整治,推进农村现代化 进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
乡一体化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土地整治,加强耕地保护和生 态修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推进城乡一体化
应将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贯穿于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加强 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注重生态保护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保护,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 破坏和污染,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
加强政策支持
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资 金、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政策措施,为土地整治提供有 力的政策保障。
土地整治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建议
加强科技创新引领
加大对土地整治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 料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土地整治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强化技术培训和推广
建立土地整治技术培训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土地整治 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引导高校和培训机构开设土地整治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更多的专业 人才,为土地整治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收集资料及现场调查
陕西省市级规划技术指导要点(讨论稿)
陕西省市级规划编制技术指导要点一、市级规划修编总则论述(一)规划定位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落实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指导县级及以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规划,具有政策性、结构性、空间性和约束性,是统筹市域土地利用的纲领性文件,是土地审批和监管的基本依据。
(二)规划任务主要任务是:1、落实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任务;2、对市域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与主要用地规模进行安排;3、制定区域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调控和指导县(区)土地利用;4、加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5、安排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6、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三)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法规。
2、国家政策。
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政策文件。
3、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等涉及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4、相关规划。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和经国务院批准的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和所在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经依法批准的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
5、依法组织开展并公布的相关调查评价成果。
(四)编制主体1、市级规划的编制主体为市级人民政府。
2、市级规划的组织编制工作由市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3、承担市级规划技术编制的单位和人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土地规划机构资质认证的规定。
(五)编制方式市级规划编制应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协作、层级衔接、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方式。
(六)编制程序1、准备工作;2、上轮规划实施评价;3、基础研究;4、编制规划大纲;5、编制规划成果;6、征询公众意见;7、规划报批;8、规划成果应用。
(七)其他要求1、规划成果数据统一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2、市级规划编制应充分考虑规划管理的信息化要求,与规划成果数据库建设相衔接。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要点分析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要点分析过去我国城市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各级政府为完成经济发展目标,对国土空间进行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分散开发,导致优质耕地被占用、用地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低效以及严重的生态问题。
而以往实施的土地整治活动分布零散且仅解决某方面或局部的问题,不能大范围发挥有效作用。
要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科学的布局,就必须有该区域关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科学规划。
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新时期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发展的重大创新举措,对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与实践意义。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刚刚起步,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试点阶段,应对其理念、价值、定位、政策、技术等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索。
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步骤1、优先落实措施,促进区域内各方的联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是对区域内生态农业建设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对辖区内的“田、水、路、林、村”全要素全区域进行综合整治,缓解并解决制约区域发展的问题。
相较于传统的土地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范围规模更大、手段更综合,涉及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群众的通力协作。
为了能使该区域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为了能让区域内群众都能参与其中,令规划编制工作能顺利进行。
区域的地方政府要由政府一把手领衔带头,动员政府各个部门抽调人员跟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事宜,建立区域内分级的决策、协调、宣传机制和工作小组,落实好相关费用,负责及时向区域内政府部门和群众宣传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指导相关部门和群众参与其中,设立意见反馈的通道,便于群众及时反馈以及相互协调解决规划编制时出现的问题。
2、确定区域规划任务,综合整治类型和重点项目根据外业调查核实的各项土地整治潜力区域和生态修复区域,结合区域经济、社会特色及实际需要,归纳产业布局,制定区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规划目标,划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分区,明确各个土地综合整治分区内综合整治类型和重点区域,在重点区域内初步选取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对项目投资与效益进行分析,调整列入专项规划的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形成规划中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项目表。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及勘测与方案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及勘测与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治变得越来越重要。
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及勘测与方案是确保土地整治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项目的背景、规划设计、预算编制以及勘测与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项目规划设计1.明确项目目标:确定土地整治项目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根据不同的地区和需求,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2.调查研究:对土地资源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潜力等方面的调查。
同时,了解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
3.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结合项目目标,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包括土地整治的范围、目标、措施和时间计划等内容。
4.可行性分析:对规划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案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实施条件。
5.制定规划图纸:根据规划方案,制定详细的规划图纸,包括地形图、用地分区图、用地平面图等,为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预算编制1.确定项目费用: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和方案,确定土地整治项目的费用。
包括土地征用、补偿费用、施工费用、管理费用等各项支出。
3.评估可行性:对预算表进行评估和可行性分析,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确定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资金筹措渠道。
4.调整与完善:根据评估结果,对预算表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1.方案制定:根据项目的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制定勘测方案。
明确勘测的目标、范围、方法和步骤等,确保勘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实地勘测:按照勘测方案,进行实地勘测工作,包括地形勘测、土壤勘测、植被勘测等。
确保勘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数据整理:对勘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编制相关报告和图纸,为土地整治项目的后续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4.勘测方案的评估:评估勘测方案的实施效果和可行性,根据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勘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及勘测与方案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及勘测方案设计设计
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及勘测方案设计设计一、规划设计预算编制1.项目规划设计:根据土地整治项目的目标和要求,确定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设计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景观设计等内容,对土地整治项目的工作范围和目标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2.工程造价:根据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对各项工程的造价进行详细计算和估算。
工程造价包括建筑工程、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通过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得出合理的工程造价。
3.项目预算:在工程造价的基础上,制定项目的详细预算。
项目预算要细化到每个工程项目的预算范围和金额,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确保项目实施的经济合理性和效益。
4.资金筹措:根据项目的预算编制资金筹措方案。
资金筹措包括政府资金、企业投资、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需要考虑到项目的资金需求和筹措能力,确保资金的及时供应和使用。
二、勘测方案设计1.勘测内容:根据项目的规划设计要求,确定勘测的范围和内容。
勘测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状况、地形地貌、土壤质量、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勘测内容,需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土地整治项目的基本情况。
2.勘测方法: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勘测方法。
勘测方法包括现场勘测、实地调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通过科学、有效的勘测方法,获取准确、真实的数据,为项目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3.勘测技术:根据项目的要求,选择和应用先进的勘测技术。
勘测技术包括测绘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站仪等技术,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勘测的精度和效率,确保勘测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4.勘测要求:根据项目的要求,制定勘测的具体要求。
勘测要求包括勘测周期、勘测团队、勘测设备等方面的要求,通过明确要求,确保勘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满意的结果。
综上所述,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及勘测方案设计是项目筹备阶段的重要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编制和设计,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保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的效果。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word版)
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发…2010‟162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为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的精神,统筹安排、科学指导土地整治活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部决定同步开展全国和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市县试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
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做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提出要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了规划期内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
近年来,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落实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坚守耕地红线和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由点到面深入推进,特别是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基本农田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迫切需要制定土地整治规划,保障土地整治有序、规范、有效实施。
土地整治规划是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指导地方科学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依据。
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有利于整合资源、引导资金、整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有效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切实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有利于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土地供需矛盾,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市区土地整治的实施方案(2篇)
市区土地整治的实施方案引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市区土地的利用和规划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优化土地利用,市区土地整治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拟就____年市区土地整治的实施方案进行阐述,以期帮助市政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
一、制定土地整治目标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通过整治,优化市区土地使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土地资源浪费。
2. 增加社会公共空间:增加市区社会公共空间,包括绿地、公园、休闲广场等,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3. 保护生态环境:整治市区内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增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 促进城市更新:通过土地整治,促进市区的更新和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二、确定整治范围和重点区域1. 制定整治范围:根据市区土地利用规划,确定整治范围,将重点放在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和薄弱环节上。
2. 制定重点区域:通过数据分析和专业评估,确定市区内需要重点整治的区域,包括城市老旧区、工业遗址、污染地块等。
三、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估1. 调查土地资源:对市区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土地性质、土地用途、土地利用率等指标,并建立土地数据库。
2. 评估土地潜力:通过评估市区土地的发展潜力,确定土地整治方案的可行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和改造。
四、制定土地整治策略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优化土地使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
2.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建立科学的土地规划管理机制,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违规用地和恶意炒作。
3. 推动城市更新:通过土地整治,促进城市的更新和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4.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
五、加强土地整治工作的组织和管理1. 设立土地整治领导小组:成立市政府领导下的土地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土地整治工作。
2. 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城市土地整治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及勘测方案设计设计
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及勘测方案设计设计首先,规划设计是土地整治项目的基础工作。
规划设计包括项目目标、项目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实施时程的确定。
在规划设计中,需要
考虑土地整治项目的目的和需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的规模、
任务和工作方法。
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土地整治项目的整体要求和局部特点,合理安排各项工作的顺序和时间,确保项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最后,勘测方案设计是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技术保障工作。
勘测方案
设计包括勘测的内容、方法、技术要求和工作程序的确定。
在勘测方案设
计中,需要根据规划设计和实施的需求,确定勘测的范围和精度等要求。
勘测方案设计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勘测方
法和设备,保证勘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勘测方案设计要贯穿整个项
目实施的过程,与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相互协调,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
取得预期目标。
综上所述,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和勘测方案设计等工
作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目标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科
学的预算编制和可行的勘测方案设计,可以确保土地整治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达到规划设计和预期目标,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环境质量,促
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要求
⼟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要求⼟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要求提纲(⼴西国⼟资源规划院阳柳凤)⼀、⼟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的背景和意义(⼀)背景(⼆)意义1、有利于⼟地利⽤总体规划⽬标的落实2、有利于解决⽤地指标不⾜的问题3、有利于实现⼟地整治效益最⼤化4、有利于推进农村制度改⾰⼆、⼟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程序要求(⼀)规划编制模式(⼆)⼟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与审批流程三、⼟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准备⼯作1、成⽴领导协调机构2、成⽴⼯作机构3、制定⼯作⽅案和技术⽅案4、开展⼯作动员和技术培训(⼆)开展专项调查1、调研对象:与专项规划相关的政府部门、乡(镇)和重点村屯。
2、调查内容:政府部门调查内容;乡(镇)调查内容;村(屯)调查内容。
3、调查⽅法:召开座谈会、资料收集、填报情况、问卷调查、实地踏勘、⾛访农户等。
4、调查重点:耕地利⽤情况调查;村镇⽤地调查;⼟地整治潜⼒调查。
(三)分析⼟地整理复垦开发潜⼒1、农⽤地整理潜⼒(1)理论⽣产潜⼒(2)增加耕地潜⼒(3)改善农业条件,提⾼耕地⽣产⽔平的潜⼒2、建设⽤地复垦潜⼒(1)农村建设⽤地拆并理论潜⼒测算⼈均建设⽤地标准法;户均宅基地标准法;农村建设⽤地闲置率法(2)独⽴建设⽤地拆并潜⼒测算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可拆迁复垦的独⽴建设⽤地规模。
(3)农村建设⽤地复垦理论潜⼒根据地形坡度、⼟壤质地、⽔源条件、⽔利设施、交通等因素,分区⽚测算可复垦增加耕地系数,确定农村建设⽤地复垦理论潜⼒。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农村建设⽤地拆并潜⼒级别。
(4)现实潜⼒测算现实潜⼒是指在⽬前的⾃然环境、经济和技术发展⽔平,制度供给等约束条件下,在规划期内可以实现的新增有效⼟地⾯积。
可采取构建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指标体系。
制约农村居民点⽤地整理潜⼒的因素主要有⾃然、经济、社会、成本和效益等因素。
3、未利⽤地开发潜⼒(1)评价的对象:具有较⼤利⽤价值的荒草地,包括荒草地、裸⼟地、裸岩⽯砾地和⽥坎。
土地整治规划与实施方案
土地整治规划与实施方案土地整治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以提高土地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系列综合性措施。
土地整治规划与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实施方案的制定以及关键措施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
1. 调查研究,在制定土地整治规划之前,需要对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分布、土地利用方式及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2. 规划编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土地整治规划,明确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规划范围和规划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内容。
3. 审议批准,经过专家评审和相关部门的审议,最终确定土地整治规划,明确规划的实施方案和关键措施。
二、土地整治实施方案的制定。
1. 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土地整治规划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土地整治实施方案,包括土地整治的步骤、时间节点、责任部门和资金预算等方面的内容。
2. 资金保障,制定土地整治实施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资金保障的问题,明确土地整治所需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方式,确保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3. 组织实施,明确土地整治实施的组织机构和责任部门,建立健全土地整治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确保土地整治工作的有序推进。
三、关键措施的实施。
1.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通过建立健全土地资源保护制度,加强对耕地、林地、草地等重点土地资源的保护,减少土地资源的非农化和过度开发,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农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升级。
3. 生态环境修复,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4. 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健全土地整治的监测评估体系,对土地整治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
土地整治规划文本要点
规划文本是规划决策结果的表达,是规划实施的法定依据;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任务具体、措施可行、文字表达简明、数据计量规范;规划文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a)前言:规划目的、任务、依据,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等;
b)规划背景: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土地利用基本情况,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情况评价,规划期内土地整治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等;
c)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各类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及分级等;
d)规划战略与目标:土地整治战略、总体目标、主要调控指标、区县土地整治安排,规划期内应遵循的基本政策导向等;
e)市域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战略分区与布局、基本农田建设与农地整治、建设用地布局优化与整治安排、土地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土地整治基础支撑体系构建等;
f)中心城区土地整治安排:农地保护与绿色空间格局构建、城乡空间统筹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安排以及土地集约利用与空间储备等;
g)重点工程及示范项目安排:分别阐明市级土地整治重点工程与示范项目,其中包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类型、范围、规模等;
h)规划投资与筹资分析:土地整治的投资规模、筹资能力及渠道;
i)近期规划:近期土地整治内容及要点;
j)规划实施影响评价: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经济效益及环境影响;
k)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实施规划需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
l)文本附表;要求参见附录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要点(初稿)来源:土地整治等专项规划发布时间:2012-1-12 浏览次数:8321 适用范围本要点规定了市级土地整治规划(以下简称市级规划)编制的任务、内容、程序、方法和成果要求等。
本要点适用于全国市(地)级行政区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J 137-1990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 50188-2007 镇规划标准TD/T 1011-2000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 1004-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005-2003 农用地定级规程TD/T 1023-2010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0-2009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19231-2003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土地整治对低效、空闲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是各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活动的统称。
3.2 农用地整理采取平整土地、归并地块,建设灌溉、排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措施,通过综合整治农用地及其间的零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田集中连片程度,促进农田适度规模经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3.3 土地复垦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或自然灾害损毁(包括地震、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风沙)等原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增加农用地和耕地面积的活动。
3.4 未利用地开发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水土资源相匹配为原则,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宜农未利用地,增加农用地和耕地面积的活动。
3.5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村庄规划建设要求,采取工程技术、土地产权调整等措施,对农村居民点及农村所属特殊用地、工矿用地等进行拆迁、重建、更新、合并,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促进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活动。
3.6 市地整理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美化城市环境,采用工程技术、土地产权调整等措施,对城市低效土地进行必要改造的活动。
3.7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等措施,实现耕地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建设用地不增加、布局更合理、节约集约用地等目标的土地整治活动。
4 总则4.1 规划定位市级规划是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性规划,是落实省级土地整治规划(以下简称上级规划)要求和指导区县级土地整治规划(以下简称下级规划)编制的衔接性规划,是统筹市域土地整治的纲领性文件及行动计划,是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及审批的基本依据。
4.2 主要任务市级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包括:a)依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土地整治的战略和目标;b)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合理安排土地整治的规模布局、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c)综合协调各有关部门规划及项目,统筹安排土地整治相关内容,优化田、水、路、林、村等空间布局;d)制定中心城区土地整治规划方案;e)制定规划投资与筹资方案及规划实施计划;f)开展规划实施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社会影响评价;g)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3 规划范围4.3.1 市级规划范围为市级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与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相一致。
4.3.2 沿海地区除现状土地外,规划期间自然和人工形成的土地应纳入规划范围。
4.4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一般为10-15年,目标年应与同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限相一致。
在规划期限内,应提出近期(一般为5年)土地整治安排。
4.5 编制主体4.5.1 市级规划的编制主体为市级人民政府。
4.5.2 市级规划的组织编制工作由市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4.5.3 承担市级规划编制的机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土地规划机构资质认证的规定。
4.6 编制依据市级规划的编制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关于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号)、《农村土地整治管理暂行办法》(国×发〔2010〕**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等国家有关土地整治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b)国家有关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c)省级土地整治规划、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市级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各部门各行业发展规划、有关区域发展规划,以及有关土地整治的地方性法规、规范和政策文件;d)依法组织开展并公布的相关调查评价成果。
4.7 编制原则在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下,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监管,立足于增加耕地规模及质量,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并遵循下列原则:a)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上下结合,与有关规划协调;c)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及有关调查成果为基础;d)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及补充耕地任务,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的统一;e)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确保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效益;f)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优化生态空间格局;g)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方案;h)坚持政府决策、部门合作、专家论证、公众参相结合。
4.8 编制程序市级规划编制一般分为以下阶段:a)准备工作;b)调查分析;c)基础研究;d)拟定方案;e)协调论证;f)评审报批;g)规划成果应用。
4.9 其他要求4.9.1 编制市级规划除执行本要点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4.9.2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补充规定或要求,但不应与本要点抵触。
4.9.3 市级规划编制所依据的基础数据应当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
规划成果数据应统一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有关要求见附录A。
4.9.4 市级规划编制应充分考虑规划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规划成果应符合市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标准的有关要求。
5 准备工作5.1 组织准备5.1.1 成立规划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工作计划,落实编制经费,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解决规划中的重大问题,审查规划方案等。
5.1.2 组建规划编制组。
编制组负责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
5.1.3 进行宣传动员,对有关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专业技能培训。
5.2 技术准备5.2.1 基础资料收集5.2.1.1 根据规划需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调查收集以下基本资料:a)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自然灾害等资料。
b)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耕地后备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资料。
c)经济社会状况:主要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农业统计、农用地分等、区域交通、农田水利、民风民俗、历史文化资源等资料。
d)生态环境状况:主要包括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评估、监测等资料。
e)有关规划、标准及调查: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涉及的土地、农业、林业、牧业、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环境保护、旅游、文化等部门规划、标准及调查资料等。
5.2.1.2 基础资料应由市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提供。
主要包括纸质文字报告、数据、图件及相应的电子文件。
5.2.1.3 基础资料调查时,应进行信息核查、归档整理工作。
5.2.1.4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料及调查成果。
当所收集的资料经整理后不能满足规划编制要求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实地补充调查。
5.2.2 规划基数确定应以合法审定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将二调成果更新到规划基期,形成规划基数。
5.2.3 基础图件准备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有关图件的基础上,结合同一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及近期土地利用变化,调整形成规划基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根据土地整治规划制图要求选择和准备其他有关基础图件。
6 基础研究6.1 一般规定6.1.1 基础研究包括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情况评价、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等。
6.1.2 基础研究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作基础和成果,依照相关技术标准或规定开展。
6.2 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情况评价6.2.1 一般要求上轮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地区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价,未开展上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地区可结合实际开展土地整治相关工作情况的总结和评价。
6.2.2 上轮规划编制情况介绍结合上轮规划编制环境背景,分析上轮规划编制原则、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及主要实施措施情况。
6.2.3 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总结总结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经验,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潜力挖掘情况,补充耕地主要途径、面临问题及困难,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
6.2.4 上轮规划目标实现情况分析对比分析上轮规划实施期间补充耕地及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情况。
已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地区,应分析挂钩周转指标归还情况。
6.2.5 总体效益评价结合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从划分项目类型和重点区域等不同角度,结合土地整治项目的目标设置来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的总体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6.2.6 保障措施及有关政策落实情况总结现行规划保障措施及有关政策、组织、资金执行情况。
6.2.7 总结与建议评估上轮规划编制实施及有关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分析问题存在原因,并提出改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建议。
6.3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6.3.1 潜力调查6.3.1.1 充分利用准备工作阶段所收集资料,当所收集资料经整理后仍不能满足规划编制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调查。
6.3.1.2 补充调查以土地利用现状图、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为基础,采用问卷、实地抽样等方法,调查确定各调查单元待整理农用地总量、待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总量、待开发未利用地总量及待复垦废弃土地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