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感兴趣区域数据中心实现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感兴趣区域数据中心实现跨
区域医学影像共享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国医大一院)是一所有着百年__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研究型医院。医院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249张,xx年全年门急诊量约220万人次,年入出院约8万人次,是卫生部指定的全国6个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中心之一和全国4个国家初级创伤救治中心之一。
中国医大一院自1996年开始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至xx年,完成了数字化医院建设规划,确立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化建设理念,全面建设了第三代H/CIS系统。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从面向患者的就诊管理建设起步,到建设面向医务人员的临床信息系统及临床支持系统,最终再到面向管理人员的运营管理系统建设,逐步促进医院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xx年中国医大一院被卫生部列为临床路径和电子病历试点单位。
xx年7月获得中国卫生信息学会首届“卫生信息化推进优秀奖”。
目前,医院正在进一步规划“十二五”期间医院信息化发展和建设目标,在医院内部继续进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以CDR和集成平台为标志,进一步加强系统间的整合与数据交互;在外部,伴随着医院集团化的脚步,要求信息化建设能够支撑医疗集团运作和发展,能够支撑区域医疗的发展。
在区域医疗方面,中国医大一院于xx年下半年启动了区域级数字医学影像数据中心平台(IDC)项目,目前已经完成基础系统搭建,放射影像已经开始向IDC归档,并实现电子病历调用,正在进行其他影像子系统的集成;实现跨机构例外PACS系统的影像数据的传输、归档与远程会诊功能;实现跨机构相同PACS系统的影像数据的诊断工作协同功能。
术业有专攻,系统有专注
作为医院信息化的严重部分,中国医大一院很早就开始关注国内外PACS系统建设的进展。2000年组成团队考察日本和韩国的PACS系统发展情况。xx年正式立项开展PACS 系统建设准备工作。
xx年医院提出了PACS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建设目标,即: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分阶段建立覆盖医院整个院区的企业级PACS,最终达到全部影像资料的数字化存储与归档管理,实现影像软读片、无片化的院内运作模式。xx 年下半年,医院引进世界顶尖IMPAX系统,携手爱克发医疗系统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胜利完成了放射科从传统业务模式到影像信息系统支撑的数字化业务流程的全面转换,实现其放射科信息化的一期目标:放射影像设备联网及影像信息数字化存储;建立RIS系统,创立放射科数字化工作流程;实现放射科影像的软阅读和报告单的电子化;设置临床科室试点影像工作站(WEB)。
xx~xx年间,医院与爱克发医疗继续合作,实现了PACS系统与HIS 系统集成并扩展至临床,全院实现放射数字影像调阅。在此期间,医院与其他公司合作陆续建设了超声信息系统、内窥镜信息系统、核医学信息系统等其他影像信息系统,并通过AGFA IMPAX WEB1000系统初步实现超声影像的临床发布。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理念上,医院秉承的不是大而全或all in one(一体化)的建设思想,而是认为“术业有专攻,系统有专注”的理念,讲究强强联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动数字化影像平台建设
中国医大一院作为辽宁省和全国最严重的综合性医疗中心之一,有责任扶持边远地区和协作医疗机构。其数字化的影像平台应该在满足一院自身发展要求的同时,支持远程区域影像数据交换等需求,充分发挥中国医大一院的专业技术优势,实现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
数字化医学影像平台的建设缘于医院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推动。首先是建设医院内部统一的数字医学影像存储与发布平台的需求。数字医学影像系统与其他临床系统的区别在于存储(尤其是放射数字影像),其系统存储的数据既包含数据库数据存储,又包含有数字影像的文件存储,而且对于文件存储的空间
要求又是天文级的。这些数字影像均可以通过DI标准定义的格式进行传输与存储,这决定了数字医学影像更适合通过统一的影像存储归档发布平台与其他系统(电子病历等)实现交互与共享。
其次是新医改时期医疗集团的建设与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国医改的不断深化,大型综合性医院朝着内部集约化管理、外部集团化方向发展。信息系统必须适应集团内多个分院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因此信息系统也必然朝着集成化、平台化的方向发展。这些集成化的信息平台使得医院集团内部的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最后是区域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发展的要求。多年来,中国医大一院在区域医疗、远程医疗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建设并使用了多年基于会诊中心级的远程会诊平台。随着远程医疗协作的不断发展,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远程医疗协作也在不断深化。基层医疗机构数字化影像设备的普及,信息化的发展以及高速带宽的普及为在基于会诊中心级的远程会诊应用的基础上,实现基于平台的桌面级远程影像诊断及远程工作协同奠定了基础。综合上述原因,基于开放的互联网,跨机构、跨系统的具有数字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和诊断的数字影像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应运而生。
中国医大一院区域级数字医学影像数据中心平台(IDC)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区域范围内数字医学影像的数据存储与共享,即实现跨部门、跨机构、跨区域的数字医学影像的广博共享。
该系统满足多层次的需求:在医院内部,实现例外影像信息系统的整合与集成,实现全院数字医学影像统一的归档与存储以及电子病历的统一调用。在医疗集团,实现医疗集团机构间的数字医学影像统一的归档与存储,机构间影像检查的工作协同。在区域内,可实现基于全区域的数字医学影像统一的归档与存储,机构间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及影像检查的工作协同。
作为医院影像信息化建设的第三个阶段,总体上符合影像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影像信息化建设由单点的工作站的miniPACS起步,逐步发展为部门级、企业级乃至于区域PACS系统。
IDC项目于xx年下半年启动,目前已经完成基础系统搭建,放射影像已经开始向IDC归档,并实现电子病历调用,正在进行其他影像子系统的集成;实现跨机构例外PACS系统的影像数据的传输、归档与远程会诊功能;实现跨机构相同PACS系统的影像数据的诊断工作协同功能。
资源整合,医患双赢
xx年至今医院完成了电子病历及会诊系统建设、全院数据中心(IDC)建设,即影像信息系统的第三期建设,基本实现了各信息系统无缝集成、医疗数据集中管理,同时与全省十七家医院建立“网上诊治”平台,实现疑难病例会诊,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使患者在县级医院即可享受大医院的放射专家的诊断服务。目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经成为全省各市级和县级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之一。
纵观中国医大一院的数字化建设发展历程,实现了各类数字医疗系统的开发和胜利应用,如:包括放射、核医学、超声、内镜、病理、心电图在内所有影像的统一化存储和一致化调阅;实现影像科室与临床科室的自动化业务流程整合;实现各个院区的影像数据解放流转和无缝集成。数字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大大降低了医疗差错的发生,显赫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诊断准确率,同时减少了患者的失效等待时间,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决策层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这是医院和病患间的双赢,也充分彰显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