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峡》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峡》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峡》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江水又东,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①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②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③回,虽途径信宿④,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黄牛滩》)【注释】①负:背。

①成就:轮廓。

①:弯曲,绕弯。

①信宿:连住两夜,两个晚上。

再宿叫信。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2)绝 .多生怪柏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语段【甲】三峡是长江中的一段水域,作者在描写这段江水的时候为什么要从群山开始写起?4.【甲】【乙】两文中,作者在最后都用了歌谣,各自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B.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C.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D.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甲文先写山,后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三峡》2013-2018历届中考试题汇编(含答案)

《三峡》2013-2018历届中考试题汇编(含答案)

《三峡》中考试题2013-2018一、 2013安徽 (15分)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略无阙处阙: (2)沿溯阻绝溯:(3)则素湍绿潭素: (4)属引凄异属 (5)故渔者歌曰故: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7.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和□形成照应。

(每格限填一字)(2分)18.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4分)二、2013厦门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7-10题。

(14分)【甲】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仆去月谢病①,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③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④幽居,遂葺⑤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节选自(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仆:作者的谦称。

②还觅薜萝:正在准备隐居。

③幽岫:幽深的山穴。

④重:向往。

⑤葺:修建。

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1)清荣.峻茂(2)晴初霜旦.(3)蝉鸣鹤唳.(4)岂徒.语哉8.根据语境,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每至晴初/霜旦 B.故渔者歌/曰 C.仆/去月谢病 D.遂葺宇/其上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第5篇三峡(共41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第5篇三峡(共41张PPT)
从另一方面看,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 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一段先写山,勾勒 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而又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 ;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知识帮 第5篇 三峡 〔北魏〕郦道元
原文呈现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参考译文
采分点 自非:如果不是。曦月:日月。 特殊用法 并提的修辞手法,可拆分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 不见月。
知识帮 第5篇 三峡 〔北魏〕郦道元
原文呈现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参考译文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到了夏天,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采分点 襄:冲上、漫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绝:断。 ④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
第5篇 三峡
知识帮
原文呈现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参考译文
拓展帮 真题帮
知识帮 第5篇 三峡 〔北魏〕郦道元
原文呈现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参考译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 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请从色彩搭配、动静结合等角度赏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答案】 本句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 态。“素湍”借浪花之雪白,突出江水的明净轻快;“绿潭”借江水之青绿, 突出潭水的深沉宁静。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③行文时,作者为何先写“山”后写“水”?写“水”为何不按四季的顺序 来写? 【答案】 第一问:①“峡”指“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故 从“山”写起;②先写山,既可揭示水流迅疾的原因,也使得峻岭与急流相 互映衬,更好地展现三峡的奇绝。第二问:作者先写夏水,再写春冬之水, 是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最具特点。

三峡中考试题集锦(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三峡中考试题集锦(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中考链接,看看考试会怎么考《三峡》《三峡》中考试题集锦(二)(2010-01-06 09:55:30)2006 ft西(非实验区)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7 ~10 题。

(10 分)[甲]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ft,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ft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ft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ft,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 分)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⑵窥欲忘反反()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⑵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ft异水,天下独绝译文:9.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A 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ft》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ft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0、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

专题13《三峡》(真题专练)(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3《三峡》(真题专练)(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3:《三峡》(解析版)真题专练【1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B. 沿溯.阻绝溯:顺流而下C. 清荣.峻茂荣:茂盛D. 属引.凄异引:延长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其.间千二百里其.如土石何B.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 则.素湍绿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 故渔者.歌曰后遂无问津者.8.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写四季景象,未按时序来写,而是借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

B. 作者描绘三峡沉静优美的春冬景象时,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

C. 本文写景语言精确凝练,如“林寒涧肃”四字,营造出秋天的肃杀氛围。

D. 本文选自《水经注》。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2022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近5年中考试题汇编

《三峡》近5年中考试题汇编

《三峡》近五年中考试题汇编2015年(2015·吉林省)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2)属引.凄异3.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5.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多。

请从第3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答案:1.郦道元2.(1)飞奔的马(2)延长3.围绕“侧面描写及其作用”回答即可。

示例: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侧面烘托出三峡山高(岭连、山多、狭窄)的特点。

4.围绕“三峡夏季水大(急、凶险、迅疾等);秋季水枯(寒、凄凉、凄寒等)”回答即可。

5.找出原文语句,适当描写即可。

示例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树木的影子,真是美极了。

示例2: 绝巘多生怪柏。

怪柏把根扎在悬崖峭壁上,倾斜着躯干,真是情态百出。

示例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那些挂在山崖上的大大小小的瀑布,正带着欢畅的笑声,从高处飞冲而下。

(2015•衡阳市)阅读《三峡》,完成9-12题。

(12分)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三峡(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3 三峡(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

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

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油盎:油瓶。

②罅:裂缝。

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B.仰视天如匹练然.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C.有时朝.发白帝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D.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半夜时分从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B.虽然乘着马在风中奔跑,也没有走水路快。

C.陆游一路行来,发现圣姥泉上面盖着一块有裂缝的石头。

D.乙文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瞿塘关。

3.甲文中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乙文中描写山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

(2022·宁夏·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历年中考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峡》历年中考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一)(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

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

人滩,江水非常湍急。

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沿溯阻绝..阻断,隔断;有的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

(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山险水急三峡景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二)【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三峡》2019-2013对比阅读题集

《三峡》2019-2013对比阅读题集

《三峡》中考题对比阅读题集(2019-2013)湖南省湘西州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12.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表示数目不确定)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然)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穿过,透)(1)C;(2)【甲】文段中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②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3)①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②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但特点不同,【甲】文段水的特点是:;【乙】文段水的特点是:(4)水势大、水流急;清澈。

【乙】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滨州市2018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15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第8篇 三 峡(共30张PPT)(优质版)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第8篇 三 峡(共30张PPT)(优质版)
急流
原意为:鸟类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2)形容词作名词 回清.倒影 原意为:清澈,句中意为:___清__波_______。
(3)名词作动词 每至晴初霜.旦
结霜
原意为:霜,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1)自①②自自..三非峡亭七午百夜里分_中___介 连____词 词____, ,____在 如____、 果____从____、____由__________
强化训练
一、(许昌二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 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郦道元)
(节选《宜都记》杨守敬)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 或绝.王壁或命.十急许宣丈
B. 不常以闻疾峡.也中水疾.
C. 属属..引予凄作异文以记之
D. 良此.多皆趣良.实味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夏天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岭,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隔绝了。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清波回旋,景物倒映其中。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 阙略必无能阙裨.补处阙.漏(《出师表》) B. 自自.自.三李峡唐七来百,里世中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C. 素则可素以.湍调绿素.潭琴(《陋室铭》) D. 朝有朝.服时朝衣.冠发白(帝《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峡中考题PPT.docx

三峡中考题PPT.docx
有一点空 缺的地方。)(给分点:连 略无 阙) (2)空荡的山谷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或:空旷的山
谷传来猿 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给分点:响 哀转 绝) 【评分标准:每题 2 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 1 分,表意通顺准确给 1 分】
11.文中画线句写出了三峡的山什么特点?作者这样 写有何用意?(2 分)
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他也可)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
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他也可)
2018年海南省中考《三峡》(12 分)
8.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重岩叠嶂.(

zhàng) B.不见曦.月(xī) C.乘奔御.风(yù)
(中考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每空1分) (1)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_ (2)属引凄异 引:__________ (3)哀转久绝 __________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写出了三峡的山险峻、陡峭的特点。为下文写夏水
的迅猛作了铺垫。 【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三峡》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
⑵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
1.(1)逆流而上 (2)延长(3)消失 (4)虽:即使 。

《三峡》历年中考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峡》历年中考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卷(一)(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

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

人滩,江水非常湍急。

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1.解释沿溯阻绝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阻断,隔断;有的2.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

(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山险水急三峡景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二)【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

中考语文专题4三峡对比阅读(原卷版)

中考语文专题4三峡对比阅读(原卷版)

三峡(一)(2022·海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素湍.绿潭(duān)B.飞漱.其间(sù)C.饮少辄.醉(zhè)D.觥.筹交错(gōng)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沿溯阻绝.( ) ②绝. 多生怪柏( )绝:A.隔断 B.独一无二 C.极(高) D.气息中止(2)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②临.溪而渔( )临:A.到 B.居高面下 C.将要 D.照着字画模仿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

(二)(2021·四川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完整版)郦道元《三峡》中考阅读附答案

(完整版)郦道元《三峡》中考阅读附答案

(完整版)郦道元《三峡》中考阅读附答案郦道元《三峡》中考阅读精选(附答案)(2)郦道元《三峡》中考阅读精选(附答案)(2)文章来自: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至于/夏水襄陵B.绝/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1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隐天蔽日(隐瞒)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陋之有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已而之细柳营D.策之不以其道1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答案】10.D(“高猿”是一个偏正式的语言单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停顿)11.A(“隐”是“遮蔽”的意思)12.B(A项是表倒装的助词,可不译;C项是动词,“去”的意思;D项是代词,“它”的意思;题干中的例句与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意思)13.B(选文第二段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以上四道选择题均为2分)14.(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1分),是不能见到日月的(1分)。

《三峡》2004—2011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

《三峡》2004—2011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

《三峡》2004—2011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37个试题1(南宁市·2011)(一)比较阅读【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D.予观夫巴陵胜状高处不胜寒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吏呼一何怒C.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D.满目萧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15.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把山与水结合在一起些,不仅突出了山的险峻,还写出了四季的江水特点;乙文展现的洞庭湖则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

B.甲文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的特点,又渲染了秋天峡谷萧瑟的气氛;乙文以“古仁人”的思想为依据,推出“先忧后乐”的名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一、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沿溯阻绝溯:(2)属引凄异属: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 15题。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略无阙处阙:_______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奔: ________________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春冬之时,贝y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 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 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3分)三、【福州市】(一)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

(18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7.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⑵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11填空。

(6分)景象。

⑴至于夏水襄陵 ⑵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⑴或王命急宣( ⑶既而渐近F 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9. 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 C. 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⑵虽乘奔御风⑷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4 分)2 分)B.其间千二百里 D.素湍绿潭又何间焉 吴广素爱人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成趣。

乙段从的特点,以素湍 、色、、“回清”、 ”的动态之美映衬 “纟录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四、阅读《三峡》,完成 10-14题。

10. F 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12 13A.沿溯阻绝 溯迎而上B.则素湍绿潭 吴广素爱人 C 绝巘多生怪柏群响毕绝一D.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F 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B.第②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2分)C 第④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

D.第②一④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把第I 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____________4 分)_2)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三峡》,完成9-12题。

(12分)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①沿溯阻绝()②素湍绿潭()10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并另写一句本文之外的描写山或水的诗词。

(4 分)六、阅读《三峡》,完成 10-1题10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七、《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4 28题。

(12分)【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

④_______________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 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24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2分)①虽乘奔御风()②其间千二百里()③是日更定()④湖中人鸟声俱绝](2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良多趣味此皆良实B 、飞漱其间又何间焉C 、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 、上下一白长烟一空2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1分)⑴虽乘奔御风(⑵属引凄异(12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分)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 '水”的特点。

(2分)14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3分)多。

请从第 3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2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

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28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 16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一郦道元《三峡》【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一张岱《湖心亭看雪》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虽乘奔』卩风__________________ (2)余强饮三大白金别_____________1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属引凄异忠之属也B. 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宋无罪而攻之1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5. 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是 ---------------- 的手法,写景着“素”绿” “清” “影”寒”素”凄” “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乙文写景采用的是 ----------------------- 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

(2分)16. 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

(2分)一、答案7. (1)逆流而上(2)连续不断 8. ( 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即使乘着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9.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朿 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谣,色彩鮮艳生机勃勃。

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__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略无阙处 阙:②虽乘奔御风 奔:【答案】①阙:通“缺”,空缺。

②奔:奔驰的快马。

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D 项中的“以”分别是“认为,如” “来” ;B 项中“虽”是“即使”,意 思相同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答案】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比率的深潭,回旋着清波, 1分)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 “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 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 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答案】B【解析】第②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3分) 【答案】示例一: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